×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说起华侨商店, 想起了那天堂里的祖母。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84年春节前后, 我只身一个人, 背着台海欧120 去江南瞎逛。

过江第一站是古都南京,正好赶上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寒冷把南方人都赶走了。 你说他们屋子里没暖气, 冷猴猴的,真不知道躲哪里去。反正那玄武湖公园里,一个人毛都没有。 积雪挂在那含苞待放的梅花上, 美极了。 谋杀许多胶片。

由南京出来,一路欣赏着湖景和园子,终于来到了大上海。 吃过饭后,祖母给了一千块钱加侨汇卷。那会儿好像还没有外汇人民币。 印象中,那侨汇卷比粮票大许多。

第二天, 出门遛到华侨商店, 花360 块买了台海鸥df 单反。 又花5百多块买了件皮夹克。那会儿,上海人刚开始时髦穿皮夹克,外地人跟着上海人学时髦, 后来才看到,外面商店里。大概都是1,2百块一件的, 这件翻了一番还多。

年轻腰板子直, 穿着皮夹克走到街,不停地有人拦住问, 这皮夹克是哪里买的? 嘿嘿。。 、美!

那个皮子柔软得,摸起来那个爽呀。再买点胶卷和几块带回乡下的黄油。不到20岁的娃,2个小时内, 花银近千块。。呵呵。。

剩下几张侨汇卷,出门就卖给了外面的黄牛, 再走几步,就是北京东路的火车售票处,买了张去杭州的车票。。 几天后,背着单反的新相机去看西湖。。嘿嘿。。那会儿,西湖边上,人不多。真是段美好的回忆。 不过回到乡下时,除了一架牛比单反和耀武扬威的皮夹克外外加几块送人的黄油, 身无分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说起华侨商店, 想起了那天堂里的祖母。 +4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84年春节前后, 我只身一个人, 背着台海欧120 去江南瞎逛。

    过江第一站是古都南京,正好赶上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寒冷把南方人都赶走了。 你说他们屋子里没暖气, 冷猴猴的,真不知道躲哪里去。反正那玄武湖公园里,一个人毛都没有。 积雪挂在那含苞待放的梅花上, 美极了。 谋杀许多胶片。

    由南京出来,一路欣赏着湖景和园子,终于来到了大上海。 吃过饭后,祖母给了一千块钱加侨汇卷。那会儿好像还没有外汇人民币。 印象中,那侨汇卷比粮票大许多。

    第二天, 出门遛到华侨商店, 花360 块买了台海鸥df 单反。 又花5百多块买了件皮夹克。那会儿,上海人刚开始时髦穿皮夹克,外地人跟着上海人学时髦, 后来才看到,外面商店里。大概都是1,2百块一件的, 这件翻了一番还多。

    年轻腰板子直, 穿着皮夹克走到街,不停地有人拦住问, 这皮夹克是哪里买的? 嘿嘿。。 、美!

    那个皮子柔软得,摸起来那个爽呀。再买点胶卷和几块带回乡下的黄油。不到20岁的娃,2个小时内, 花银近千块。。呵呵。。

    剩下几张侨汇卷,出门就卖给了外面的黄牛, 再走几步,就是北京东路的火车售票处,买了张去杭州的车票。。 几天后,背着单反的新相机去看西湖。。嘿嘿。。那会儿,西湖边上,人不多。真是段美好的回忆。 不过回到乡下时,除了一架牛比单反和耀武扬威的皮夹克外外加几块送人的黄油, 身无分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老农分享精华之作。 +1
      老农肯定是高干子弟。
      • 猜吧你就 +2
        不能准确点儿? 明明是侨眷,侨眷吗。
      • 高干和军属有他们自己的内部特供店,以前有朋友是军属,带我们去他们的特供店买东西
    • 去南京赏梅应该去梅花山.....没暖气的南京一到冬天不但把南方人都赶跑,连北方人都受不了纷纷北逃.....除了酷暑寒冬,金陵山水还算是漂亮的,美女也不少呢....那年代有单反的人比有大砖头(收录机)的少多了.....
      • 他看到的应该是腊梅
      • 那会儿年轻,有本钱。 少去关注女孩子。看望了一下父母的老同学, 老先生地道上海人,上医高才生,革命热情曾经很高,先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后去喀麦隆支援世界。 之后,回不了上海,便在南京医学院任教。
        他是看着我长大的,很亲。记得老先生的第一句话,自豪又得意“ 你过江后,就看不到翻转的羊皮袄了吧” 。。然后去新街口吃板鸭。

        南京也有个新街口, 跟北京的名字, 完全一样
        • 江南过去的冬天真难过。 钻被窝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 胜利在新街口,曙光在鼓楼
          • 南京?
            • Has both
    • 年轻就这么洒脱 看来现在的逍遥是注定的
    • 送人的黄油是啥? 小时候没吃过介个的说。
      • butter 涉外商店买的
        • 真奢侈。。。84年。。。别说butter。连面包都没吃上。
          •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butter 都是民航的亲戚送的
            • 真幸福 。。。 怎么吃的。夹馒头里? +1
              • 好像家里还有个面包机 做面包用 也是当时山寨的国外面包机 家里还有烤箱 也不知道黄油干嘛使 咱也不做饭
                • 真是有钱人。80年代后期才尝到面包的滋味。当时的店里有馒头,有包子,有蛋糕,就是木有卖面包。
                  • 不可能吧 我记得我在东北老家83年前后就学校定面包做加餐了 觉得老香 后来爸妈托人从北京带来维生素面包 我靠 简直人间极品
                    • 义利
                    • 学校里有卖肉包子,花卷,糖包。。。那时候好像没烤炉?
                      • 你是私立学校
                        • 那时候哪来的私立学校。。。附属的。
                          • 就是子弟学校
                            • 这么一说还真是。。。难道和公立的比还有啥说法?
                              • 生源不对社会开放 都是固定企事业单位的子弟 生源素质有保证 管理也容易 升学率高 整体水平高 当然企事业对学校投资也大 师资力量好 学生待遇好 软硬件都好 比如教室里最先有先进教学设备 课间发包子豆包
                  • 一直有面包,文革期间和前后都有面包
                    • 一直没见有卖。春游带的是蛋糕。那种吃到最后都是碎渣渣的那种。
                      • 以前沿海城市和我们内陆差别很大, 他们真的比咱们早过几年好日子,应该感恩啊~~
                        • 大饥荒的那几年沿海一带的人也没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有亲人从海外邮寄食品回去救济他们
                          • 小时候看到邻居常常有亲戚从香港邮寄食品、衣服、家电、牙膏、肥皂等等给他们,以前这些东西都很难买到的。
                            • 那年代都不受牵连吗?~~
                              • 那是救命啊, 那里大部分人都有亲属在海外
                                • 说的过分了, 我们也SURVIVE了呀~~相比我们,你们还是要幸运多了. 我朋友家可是被海外关系害苦了~:)
          • 84年喝了人生第一瓶正宗可口可乐算不?(不是中国厂仿制的可乐)
    • 老农是花花公子~~
      • 顶多算纨绔子弟 没沾女人不算花 至少他没坦白
        • 好象他LP上中学, 在图书馆就被他拿下了 ~~
          • 这属于社会青年呀 +1
            • 有钱有六袋的社会青年 = 花花公子
              • 奏是!
                • 还假扮老农~~
      • 运气好,我们这代人有运气。 不懂得苦的时候,把苦日子很快都滑过去。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 的确,我也没觉得受过什么苦~~~父母他们那代会回忆他们的遭遇,但很多时候也是调侃口吻~~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84年,1000元,海鸥相机,侨汇卷。。。这个是什么概念。。。
      • 花花公子~~ -littlebird09(小小鸟);
        • 喜欢娘子~~
          • LOL
      • 84年大学毕业生60块/月,技校毕业学徒工18块/月,职称工资15块一级。涉外宾馆服务员300/月。 +1
      • 看明白了,当年的官二代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