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丨王海梅
距离2017年12月初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要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已过去1年多的时间了,虽然近一年网络小贷批设速度受监管政策影响明显有所放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行业仍存在各种乱象。
本文将对网络小贷总体情况(行业现状、地域分布、增资情况)以及存在的乱象(融资杠杆突破限制、监管套利)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网络小贷总体情况
1.网络小贷现状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共批设了261家网络小贷公司(含已获地方金融办批复未开业的公司),其中有243家完成工商登记。
从网络小贷公司成立时间来看,
2016年开始网络小贷牌照数急速增加;
2017年呈爆发性增加;
2017年全年批设成立的网络小贷数达到124家,超2016年及之前批设的网络小贷牌照总数;
2018年网络小贷批设总数明显大幅下降,仅有3家;
这主要是因为2017年11月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2.地域分布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这261家平台主要分布在21个省市,
其中广东省最多,有60家网络小贷公司;
其次是重庆市,有43家;
江苏省和江西省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别有26家和24家;浙江省以22家排名第五。
这五个省市批设的网络小贷总数排名全国前五,占全国批设总数的67.05%。
3.2018年网络小贷公司增资情况
由于网络小贷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贷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等。
虽然部分地区适度放开了网络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不仅可通过自有资金、捐赠资金和银行融资等银保监会规定的资金来源开展业务,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向主要股东定向借款等方式融资进而开展业务,但仍会受到严格的融资杠杆限制。
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更是要求小贷公司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此监管政策一出,行业立刻掀起了一股“增资潮”。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32家网络小贷公司完成增资,占网络小贷公司总数的12.26%,其中有5家更是在2018年连续增资两次及以上。总体来看,2018年不少网络小贷公司为了快速稳步推进业务发展而选择增资,或者通过增资来实现降杠杆以符合监管要求。
从2018年完成增资的32家网络小贷公司来看,多数为主打线上个人小额信贷的小贷公司。
从背景来看,既有如蚂蚁金服、百度、苏宁、美团、滴滴、唯品会、二三四五等互联网各领域巨头,也有万达、保利、世贸等实力雄厚的线下传统企业。
从增资情况来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8年年初增资至80亿元,成为注册资本最高的网络小贷公司;重庆百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8年以来连续增资两次,目前增资至70亿元,成为继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后注册资本第二大的网络小贷公司。
二、网络小贷行业存在的乱象
随着各地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消费金融的大热,网络小贷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但随之有关现金贷的高利贷、暴力催收、多头借贷等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
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也提及到目前小贷公司存在违规跨区经营、变相高杠杆放贷、借款人综合成本畸高、涉嫌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和风险。
1.高利贷、暴力催收、砍头息等乱象屡禁不止
因消费金融的大热和现金贷的暴利宣传,不少企业选择借助网络小贷的牌照优势从事消费分期或现金贷业务,服务于长尾用户,但这也就意味着其同时存在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现金贷“通病”。虽然监管层多次发文要求清理整顿现金贷和网络小贷的高利借贷、暴力催收、滥用信息等问题,但行业各种乱象仍屡禁不止。
在21CN聚投诉上就可以看到不少借款人对部分网络小贷公司产品的投诉,如在21CN聚投诉发布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一周投诉排行榜(2018年12月20日-12月26日)》中,2345立即贷、2345贷款王就位列其中,不少借款人投诉称2345立即贷存在收砍头息、暴力催收、高利贷、强制购买会员等问题。
据了解,2345立即贷是由广州二三四五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也是其2018年推出的新产品,根据21CN聚投诉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1月15日,广州二三四五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累计收到了1622件投诉,并且从投诉时间来看,投诉量呈逐月上升趋势。
2.部分网络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突破限制
网络小贷公司主要运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等,虽然部分地区放宽了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但仍受到融资杠杆的严格限制。
此前不少网络小贷公司通过发行ABS、ABN等方式融资来实现出表,盘活资产,但在2017年年底,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
此政策一出对于此前通过发行ABS、ABN等方式进行融资,变相加杠杆的小贷公司可谓是致命打击。从目前统计来看,各地对于网络小贷的表内融入资金余额的限制不一,但基本在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0.5-3倍范围内,具体如表2。
从目前来看,行业中仍存在不少网络小贷公司融资杠杆超限的情况,以蚂蚁金服旗下的两家网络小贷公司为例,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花呗(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借呗(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8年共发行了78支ABS产品,发行金额总计为1724.5亿元,存量为1715.25亿元,但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仅为120亿元,按照借呗和花呗的存量ABS规模与其目前注册资本估算,其融资杠杆率远超重庆金融办规定的小贷公司各类融资余额合计不超过公司资金净额2.3倍的杠杆限制。
3.各地政策不统一,存在监管套利
目前网络小贷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牌照发放和监管事宜,相应的监管政策文件也是由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制定,这就造成各地准入门槛、运营要求等监管标准不一,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将网络小贷试点作为招商引资的工具,从而出现对网络小贷发起企业的资质审查放松、审批不严等情况,甚至出现一些持牌机构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经营业务等情况,形成监管套利,并且目前监管体系存在“重审批轻监管”倾向。
另外,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行业中存在部分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将牌照出租给现金贷公司现象,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目前网络小贷监管现状不无关系。
三、总结
网络小贷凭借其打破传统小贷的地域限制,可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贷款的优势,成为了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性价比较高的放贷牌照,吸引着各大知名企业竞相申请。
不过随着监管层陆续发文要求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并开展网络小贷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网络小贷牌照批设速度明显有所放缓。
但行业各种乱象并未就此结束,有关现金贷的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变相现金贷等问题仍不断爆出,并且截至目前监管层尚未出台统一的网络小贷监管政策,行业仍存在监管套利空间。
可见目前整个行业亟需监管层出台统一的监管政策,来遏制网络小贷的混乱无序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 作者:王海梅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
精彩爆文小米9即将发布,雷军不停上头条。与小米手机轰轰烈烈的营销策略不同,小米集团背后的贷款业务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却略显低调,少有相关数据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9月,小米贷款开始面向小米用户正式上线。小米贷款在2017年4月开始对外开放,进入各类应用市场。
据新流财经最新获得的资料显示,从2016年7月开始,小米金融消费贷款业务每月贷款规模不断提升,从2017年1月份开始每月贷款规模突破10亿元。2018年10月,小米金融消费贷款业务月贷款规模已达58.96亿元。
以此推算,2018年,小米贷款累计放贷规模可能突破550亿元。
一位持牌消费金融从业者透露,月放款超50亿的规模,虽不及蚂蚁和京东系产品,但却超过不少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头部互联网贷款产品。
新流财经曾报道,小赢卡贷在去年前三个月月均放款约24亿元;达飞云贷在去年5-6月份月放款规模接近50个亿。
此外,相关资料也显示,小米贷款从2017年开始每月放贷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不良率(逾期90天以上)也有所上升,2018年1月份不良率低于1.5%,2018年9月份不良率达3% 。
发行ABS、信托计划等多渠道募资
众所周知,头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会通过发行ABS筹集资金,以及通过与各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联合贷款或者助贷业务来满足其超千万用户的贷款需求。
小米贷款同样如此。
小米贷款的运营主体为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小米小贷)。经过两轮增资,目前重庆小米小贷注册资本为4.5亿美元(约人民币30.5亿元)。
按照重庆当地互联网小贷牌照2.3倍杠杆率计算,小米贷款可放贷规模约为70亿元。但此规模远无法满足小米贷款的用户借贷需求。
据《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显示,重庆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5种方式融资:1、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2、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包括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专门从事金融资产交易的机构等),开展回购方式的资产转让业务;3、向主要股东定向借款;4、小额贷款公司的同业资金借款;5、经批准的其他方式融资。
通过小米招股书可以发现,小米贷款主要采取第二种,也就是通过发行ABS和信托计划的方式筹集资金。
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显示,小米小贷于2016年10月28日首次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截至2018年12月末,已经发行11期,累计发行金额73亿元,产品均以个人消费信贷为基础资产。
此外,小米还在2017年6月获得上交所批准发行30亿储架式ABS,也就是说小米贷款ABS发行将突破过去的审批制,实现一次注册多次发行。
小米金融CRO兼贷款负责人陈曦曾表示,ABS是一种非常好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目前这已经成为小米金融的主要融资渠道。
在信托计划方面,据新流财经了解,小米贷款与中航信托、渤海信托、五矿信托、西藏信托等信托机构均合作成立了相关信托计划,以此达到募资需求。
据资料显示,在相关的信托计划中,会包括优先级信托委托人、劣后级信托委托人、贷款服务机构、信托受托人、律师事务所以及托管银行六大角色。
首先委托人会委托信托受托成立信托计划; 受托人向贷款服务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小米贷款; 信托存续期间,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息,每日归集至信托保管账户;循环期内,受托人审核贷款服务机构提交的放款申请,确定当日循环放款的借款人名单,再利用信托专户回款金额向借款人循环发放信托贷款;分配时,受托人向托管人发出划款指令,托管人根据划款指令,将相应本息划付给相应资金信托份额持有人。
一般优先级委托人为该合作信托机构或者合作银行,资金来源为机构自有资金。劣后级委托人为该贷款机构或者其关联公司,资金来源同样是其自有资金。也有信托计划会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每笔贷款提供担保增信,在借款人逾期时,向受托人旅履行担保责任。
年初,浙江银保监和银保监会下发的相关文件都透露出中小银行异地放贷将受限,在银行放贷受属地化管理后,“信托+助贷”模式也会更加活跃。
实际上,据新流财经了解,360金融、平安普惠、爱财科技、维信金科等平台也在通过信托计划融资。
上亿用户,为持牌消金导流
对于上亿用户的超级平台来说,有借款需求或者意向的客户即便只有10%,那么,仅通过发行ABS或者信托计划来募资依然是不够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全球有3亿MIUI联网激活用户、超8500万台全球联网激活设备,在线上拥有第三大电商平台小米网、米家有品等场景,以及超300家的小米之家门店。
所以,与其他头部贷款平台一样,小米贷款也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银行等输出流量服务。
据新流财经了解,小米贷款合作的银行包括南京银行、新网银行、上海银行等。合作的消费金融公司则有幸福消费金融等。
在相关合作中,小米会对借款用户进行前置风控,也就是用户申请贷款时,会通过小米系统的身份验证、反欺诈等系统,授信成功后,再将用户匹配给适合的资金方。
新流财经通过体验发现,在申请注册小米贷款APP时,需要绑定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才能进入贷款产品页面,小米贷款目前单笔最高额度5万元、期限最长12个月、日利率最低0.02%。
新流财经尝试借款10000元,分6个月还款。系统提示首次需还款1761.23元,剩下5个月,每月还款1773.23元,日利率0.06%。虽然与微粒贷、借呗对新流财经的授信相比,利息略高0.01%个点,但与大多数互联网贷款利率相比,利率已经十分良心。
当然,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都不甘于为持牌金融机构做导流机器,小米的野心显然也并不止于此。
去年5月,重庆地方媒体报道,小米科技与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小米拟在重庆发起设立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并在江北区建立金融总部机构“小米中国消费金融中心”。根据协议,小米中国消费金融中心拟落户重庆江北嘴CBD,该中心将以小米小贷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体,联合为小米的3亿用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如若顺利拿下消费金融牌照,小米的消费金融版图将更加值得期待。
一家闷声发大财的小贷公司 | 借钱过年已不是新鲜事 | 美女消金从业者的自我介绍 | 2个月44张信用卡罚单 | 4年把自己做成“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