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遗憾的是,诗词的音乐形式都失传了,无缘聆听唐诗的歌唱”? 其实不但没有完全失传,且有大把机会聆听古诗词的吟唱...

当年听过不少中国古典音乐(会),其中就有“弦歌”(又称琴歌)节目,即和着乐曲来吟唱,在去年俺的旧帖:“几张多年前跟音乐有关的旧物照片与追忆” (#12379292@0)中所晒的节目单中就有...

下图就是那张节目单,其中在末尾就有两个弦歌节目:
男声弦歌: 鬲溪梅令
女声弦歌: 阳关三叠

 

“鬲溪梅令”是南宋的姜夔(姜白石)所作的《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其实,记得俺那晚还听了所加演的姜夔另一首弦歌《杏花天影》: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此二首词是中国古乐界非常热门的传唱曲,网上就能找到,比如:
鬲溪梅令:
https://youtu.be/pCuuNlGkOv0

杏花天影: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T7411n712

而弦歌“阳关三叠”其实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网上现在同样也能找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x411Z7V1/?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关于单韵诗和多韵诗的偶感(上): +3

    中国的唐诗里面,五言/七言绝句,还有律诗,都是单韵。单韵诗的优点是短小精炼、意境优美,适于朗读。但是我个人感觉,单韵诗也有缺陷:不太容易用音乐表达。初唐时,把诗词谱曲歌唱,应该是很盛行的。有那个著名的歌妓演唱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诗词的轶事。幸运的是,诗词的文字形式都流传下来了;遗憾的是,诗词的音乐形式都失传了,无缘聆听唐诗的歌唱。所以我就瞎发挥了。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B韵
    一片孤城万仞山。 A韵
    羌笛何须怨杨柳, C韵
    春风不度玉门关。 A韵
    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从韵律上看,它的主韵A在第2、4句;1、3句的B、C韵提供了短暂的变化,但是没有持续,马上就回到主韵。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A韵
    疑是地上霜。 A韵
    举头望明月, B韵
    低头思故乡。 A韵
    李白的《静夜思》,主韵A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只有第3句偏离了一下,然后马上回归。

    这种单韵诗,用汉语这种单音节语言来朗读,当真是朗朗上口、酣畅淋漓。可是,以我浅薄的音乐修养,感觉很难配上优美的长旋律,而且不太好变化。

    反观英美德法诗词,大部分是多韵诗: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两个平行韵律。至少对我这个非母语人士,朗读起来真是拗口,两个韵律总要打架,很难找到感觉。

    但是,歌唱起来,多韵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平行的韵律,可以很自然的用不同的音乐主题表达。音乐的发展变化,有了很大的空间。

    拿著名的《Scarborough Fair》做例子,严格说它不是诗词是歌词。但是讨论歌唱性,而且它由中世纪英国的游吟诗人创作。拿它做比较,应该不算辱没我们的唐诗。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 … B韵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 … A韵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 … B韵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 … A韵
    ………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 … C韵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 … A韵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 … C韵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 … A韵
    ……...

    每个小节都有两个平行韵律,A韵贯穿全曲,但是另外一个韵在小节之间变化。这两个平行韵律,可以用不同的旋律、调性、节奏实现,给音乐的变化提供了很多可能。

    注:我不是文学/音乐专业人士,没有扎实的理论修养,也没有做深入研究。以上仅仅是我听歌时候的遐想,肯定有谬误,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 古音与今音不同的,特别是经历多次北方蛮族入侵中原后。所以你举的多韵也许当时是单韵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古时是念“霞”音的。
      • 现在的潮州话,斜仍然是 sia
        • 上海话也是
      • 台語唸”錯啊“.
      • 嗯,有这个可能,可惜没有歌唱形式流传下来
    • 我觉得《凉州词》中的“间”字在古时候读作gan,所以整首诗仍是A、B 二韵,与《静夜思》一样。
      • 有意思,《凉州词》用潮州话念,一点都不押韵。4个字4个韵。
      • 很多字现在卷舌化了,和现在北京话一样
      • 台語唸”更音“. +1
      • 对,我也闪过这个念头。那么它就更是单韵诗了……
    • 很有意思的话题 继续继续
      • 哈哈,谢谢鼓励,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
    • 唐古人应该不会普通话吧
      • 唐人的发音,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有多大,可能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但是韵律应该差得不太远
    • 你的例子 都是 平声韵绝句 要求是2,4 句押韵,第一句可押也可不押韵。第三句,用仄声, 不押。不知道你说的 A 韵, B韵 指什么?
      • 我的意思,单韵诗只有一个主韵A,B和C其实都不算韵,只是短暂的韵脚变化
        • 还是不明白 你说的主韵 韵脚 区别是什么?
          • 主韵这个词是我的发明,因为想不到更好的词与多韵诗比较,就是平声韵绝句2,4 句押的那个韵
    • “遗憾的是,诗词的音乐形式都失传了,无缘聆听唐诗的歌唱”? 其实不但没有完全失传,且有大把机会聆听古诗词的吟唱...

      当年听过不少中国古典音乐(会),其中就有“弦歌”(又称琴歌)节目,即和着乐曲来吟唱,在去年俺的旧帖:“几张多年前跟音乐有关的旧物照片与追忆” (#12379292@0)中所晒的节目单中就有...

      下图就是那张节目单,其中在末尾就有两个弦歌节目:
      男声弦歌: 鬲溪梅令
      女声弦歌: 阳关三叠

       

      “鬲溪梅令”是南宋的姜夔(姜白石)所作的《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其实,记得俺那晚还听了所加演的姜夔另一首弦歌《杏花天影》: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此二首词是中国古乐界非常热门的传唱曲,网上就能找到,比如:
      鬲溪梅令:
      https://youtu.be/pCuuNlGkOv0

      杏花天影: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T7411n712

      而弦歌“阳关三叠”其实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网上现在同样也能找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x411Z7V1/?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

       

       

      • 谢谢看看提供的链接 ...... 我说的失传,特指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通过歌妓比拼诗词,歌妓的演唱
        现在传唱的《阳关三叠》弦歌,是否是唐代的正宗演绎,尚存疑。以下引自维基:此曲在唐代被名為《渭城曲》收集於《伊州大曲》之中,至宋代失傳,而蘇軾曾見古本《陽關》,形容為「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1]其曲譜現存最早版本收集於1491年龔經編釋的《浙音釋字琴譜》,今殘存8段,只在第1段為王維原詩。
        • 哦,你说形式失传,俺说的是吟唱的形式本身并没完全失传,只是具体的内容或某些细节或许不同而已。现在还有多少东东能原汁原味的流传下来?别说上千年,隔十多几十年的都变味了,人无法踏入同一条流逝之河嘛... +1
          • 工整精炼的7言绝句,要想用优美的长旋律线表现出来,一唱三叠确实是很好的方式。不知道的是,在唐朝,所有的5/7言绝句都是如此演唱,还是只有《渭城曲》如此演绎?
    • 哈哈,想法是不错。但既然在讨论古人的诗歌,建议还是先去稍微了解一下古人的“平水韵”再来讨论比较好一点 +1
      • 说了,抛砖引玉,等方家来补充或指正
        • 哈哈,防止误导我还是把话说清楚吧。除了两汉早唐的乐府诗是入乐的,明志目的的唐古诗绝律都是不入乐的,但对韵仄的要求极高。后宋词元曲又开始入乐吟唱,韵仄要求自然更高更强,成千上万的词牌曲牌浩若烟海,拿来跟西方的游吟诗歌比韵,就好比鲁班大师跟3岁毛孩比木工活 +1
          • 赞👍 你是方家啊
            • 哈哈一工科生在山贼姐姐面前耍大刀了,读书时为了在小妹妹面前臭显摆有文化细胞,东拼西凑些语文课本上没有的偏门冷文,专骗小妹妹的
          • 宋词是入乐,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古人说,诗庄词媚。那时候的士大夫,写诗很高大上,写词很丢人,有时候都不敢著名。 后来词越来越流行,风气慢慢改变了... 尤其是苏辛一出,局面不同凡响。
            • 风都是跟着上头走的。唐朝尚武,老大们可能对伶人歌曲没什么兴趣,下面这些仕大夫人精儿也就看眼色行事了。宋朝尚文,老大有兴致了,下面马上跟风了,哈哈都是人精儿啊
          • 似乎汉唐的乐府流传下来的不多?仅有一曲《阳关三叠》,而且它也在中间失传过,所以我们现在无法确定这就是初唐传唱的版本
            宋词的演唱版本,今人能够复制演奏的,据我所知似乎也只有南宋的几阕,可惜...... 但愿我是错的
            • 不用担心,好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绵延继承,乐曲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从乐府到宋词,从宋词到元曲,从元曲到今天的戏曲,应该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分类到融合,融会贯通的过程。你要是有兴趣研究我中华浩瀚戏曲,一定能从中间听到千年前的古曲风韵
            • 说实在的,若古人像外星人一般穿越到现在,给你演示一下千年前原汁原味的版本,你看了听了之后不准又说:哦,也就这样而已啊?你心里信不信还是个问题呢,呵呵......
              • 俺工程师一根筋,只有绝对可靠的数据才敢用 😂
                • 历史充满了罗生门,哪有那么容易确认绝对可靠的东东?一个人穷其一生去考证顶多也就百年,当绝对可靠的孤证真的摆在面前时,往往只在于你信不信而已.....
                  • 也可能是听到的与我想象的有差距,不愿意承认现实😄
                    • 绝对理性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内心里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相信的概率与自己之前的想象匹配程度成正比......另外,简单的真相被复杂化,或复杂的真相被简单化,多了去了.....
          • 你可以瞧不起西方的游吟诗歌…… 事实是,这首歌在全世界的传唱范围,远远超过任何一首唐诗。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所以探讨诗词的音乐表现,是有意义的
            • 怎么会瞧不上呢?诗各有长短,关键看从哪个角度去比。咱不是比韵吗,咱老祖宗是玩韵的高手,跟西方游吟诗歌的韵确实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家 +1
    • 钱钟书在《谈艺录》 里面说: “诗、词、曲三者,始皆与乐一体。而由浑之划,初合终离。凡事率然,安客独外。文字弦歌,各擅其绝艺之材职,既有偏至;心之思力,亦难广施。强欲并合,未能兼美,或且两伤,不克各尽其性,每致互掩所长。”
      • 大白话就是,单韵诗与多韵诗,一个始于朗诵、一个适于歌唱,各有擅长,不能兼顾?
        • Kind of!
    • 总共才四句的诗,谈多韵不是扯吗?而且古诗丢掉平仄只谈韵很奇怪
    • 四句的诗不适合唱,不是因为单韵,是因为太短了!
      • 长诗也是单韵,后来会谈到
    • 平水韵中,凉州词的一二四押的是一个韵部里的字,不是什么转韵
      • 确实没有转韵,所以说是单韵诗,一韵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