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知识论坛,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手头有两百万的存款,而之后你不去工作,没有任何收入,这笔钱能够支撑你生活多久。
这个问题不仅让人想起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众多人遭遇经济上的危机时,网友提出的一个类似问题,那就是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想要实现吃喝无忧,究竟应该有多少存款。
这样的问题都是“空中楼阁”类型的,很多人的回答是基于想象的,由于并没有支配过这一样一笔钱,所以只能在自己现有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没有根据的思考。颇有“慈禧太后每顿肯定吃两个鸡蛋、皇帝种地肯定用金锄头”的那种调侃的色彩。
打了这么多比方,其实想要表达的就是一个问题:这样一大笔钱,究竟能够支撑一个人生活多久,还是要看其本身的生活方式与成本、日常开销范畴以及家庭情况,否则就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不太具有实际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价值与价格丨存款与财力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当中,价值(value)及价格(Price)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一理论继承了古典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相关概念,尤其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相关理论。
其中价值一方面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而在市场经济当中,则意为公正且适当反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额。而价格则用于衡量单位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取决于市场之间供应与需求关系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即便是同样的商品,如果在不同的地区市场或是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价格。之所以先引入这样一对概念,其实想说的就是,一个社会个体手中拥有的财富也类似于商品的价值,是会根据其本人的消费习惯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升值或者是贬值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只能大概估计出一个范围,而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不同理财方式下的收益
在问题提出之后不久,就已经有热心网友对于这笔钱展开了“沙盘战争”式的理财计划。
两百万这笔钱,即便是在富人鳞次栉比、月入过万的人比比皆是的今天,也依然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如果以这样一笔钱为本金去进行投资的话,那么从收益最低但是最稳定的银行活期存款,到风险最高的炒股,可获得的收益大概在每年四万余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平均下来,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去进行投资,每个月也有几百元到六七千元的收益,与全国平均月收入相比,也可以说是比较可观的收入了。
如果合理的去支配,那么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大多数城市,这样一笔钱也差不多可以供一个人过上比较不错的生活了。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我们还是要将视野放到具体生活当中。一个拥有两百万的成年人,往往不是孑然一身,一般来说都是有家庭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年人而言,往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所以如果只是将这笔钱进行收益比较低的理财的话,那么这些收益其实并不能够对自己的整个家庭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对于那些有家庭或者是背负贷款的人而言,即便是有了很大一笔存款,那么也不能完全不工作,因为开销总是来自多方面的,不能只考虑自己。
消费习惯与经济压力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一个每天都被各种开销所困扰的成年人而言,往往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的开销上尽可能的节俭,因为省下来的开销可以为自己之后的生活减小很多压力。而假如一个在这种生活节奏当中很久的人陡然成了手中有大笔存款、且不用工作的人,那么其消费习惯必然会比之间要“放肆”许多。我们可以根据走入职场数年的小于个人经历来分析这一点。
在五年之前,刚刚大学毕业,独自到大城市谋生的小于几乎没有积蓄,自己一个人靠着不高的收入,省吃俭用,恨不得将每一块钱都掰成两半去花。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之后小于的工作好起来了,手头也有了一些固定积蓄,再加上本身是单身,没有什么需要开销的地方,所以小于渐渐也不像之前那样节俭了。
原本他都会在前一天晚上处理好食材、将第二天中午的午餐准备好,放到冰箱里,之后到公司用微波炉加热食用,这样既省钱又省心,只是前一天晚上会累一些。
但是一年多以来,无论加班多晚,小于总是风雨无阻的准备午餐。然而手头宽裕一些之后,他渐渐地失去了之前的这种坚持,也会在中午的时候,和同事一起定外卖,有时候也会请同事到公司楼下的饭店“改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手头更宽裕了,之前的坚持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对于一个突然可以靠存款和理财生活而不用工作的人而言,其消费方式有很大可能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开销往往会更大一些。所以很有可能会加速其用完存款的速度。这就告诉我们,
文末的思考
其实两百万也好,一百万也罢,都不是说说而已的。想要积累这样一笔财富,对于许多人而言都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根据网友的估计,对于处于正常平均月收入或是一下的人而言,想要攒够两百万需要数十年;即便是月收入过万,也需要花费好多年的时间来积累这笔钱,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想一下就可以,短暂的“快感”之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告诫自己好好生活,寻求更多的财富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