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云 儿
谈恋爱时,我感到特别幸福,对婚后生活满怀憧憬。原因之一,当时的男友,现在的我老公,烧得一手好菜。每次到我家,他都要大显身手,令我们全家大饱口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特意花了大半年时间钻研菜谱,暗地里在家练习纯熟,很费了一番功夫。至于我当时的手艺,说来惭愧。记得头一次在男友家中做菜,一盘炒豆腐干,油只放了两滴,盐只放了几粒。菜端上桌,男友的父母连同妹妹们都是浅尝辄止,我自己也觉得难以下咽。倒是男友专拣此菜猛吃,还一个劲儿说:好吃,好吃!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惹得妹妹们偷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婚后一段时间,他下厨的时间不比我少,还经常教我怎么烧菜才好吃。不知从何时起,事情慢慢起了变化。演变到如今,完全是我下厨,他可连锅铲边儿都难得碰一回了。每次请客吃饭,朋友们赞扬我的手艺时,他都要洋洋得意地自吹自擂一番,说这手艺是他教的。我知道他背着我也经常向朋友们吹牛,讲他训练老婆做菜的经验。
这是我平生上的第一等大当,免不了要细究个中的原由。细细想来,家庭内部的分工,也可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两百多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鼓吹分工和交换不遗余力。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里说:一个国家应该进口那些别人能以更低成本制造的东西。
比如,法国人能够以远为低廉的成本酿造葡萄酒,英国就乐得进口他们的酒,非要自己酿造是愚蠢的。自然,这个分工的道理,对我和我老公也适用。既然他厨艺远胜于我,就该他下厨才是,非要我去做菜岂不同样愚蠢?斯密真是个大好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却可恶得紧。他在《国富论》问世四十年后,出了本书叫《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这本书声称,斯密说得不对!分工和交换要看比较优势,而不是斯密老儿说的绝对优势。拿我家来说,老公烧菜比我好,这没错。可他的时间用在挣钱和事业上,更比炒菜金贵万倍。我嘛,一份闲差,在家的时间我老公低,所以就在这上面有比较优势,所以就该我烧菜。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比较优势原理”。
现在大家都公认,李老头儿的理论是对的。真是气死我了!我和老公,就那么一点点时间价值差别,便造成了婚前婚后角色的颠倒错位。错,错,错。当初读书,怎么就没留意李老头儿的理论呢?如今木已成舟,生米成熟饭,不得已只好安下心来,老老实实摆弄我的瓢盆碗锅。比较优势只是分工的起因。分工之后,它还会因专业化投资而加强,甚至绝对优势也会因专业化而改变。一般人眼里,投资好象就是大把金钱的投入。但在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看来,象我用来提高厨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不折不扣的专业化投资。如今在我家,我,我儿子,包括老公自己,都更喜欢吃我烧的菜。我老公早就自承不及,不敢在我面前夸耀炒菜的手艺,更不敢跟我比试了。好象这也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技艺随着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而增进。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花时间提高炒菜技艺,自然减少了提高挣钱技能的时间。更何况,我成天价琢磨的,只是怎样做菜才符合老公和儿子的口味。比如,儿子吃面喜欢放醋,老公闻到面里有醋味儿就反胃。老公吃炒鸡蛋喜欢嫩嫩的,做法最好是等油烧得滚烫,熄掉火,然后再放鸡蛋,借油香辣,最能吊老公的胃口。如此这般的知识,得一点一滴积累,耗心耗时,颇为不易。
问题在于,我耗心耗时积累的这些知识(学名叫“人力资本”),照顾的仅仅是老公和孩子的特殊口味,一旦离开他们,便没什么太大的用场。而我家先生呢,有了我操持家务,相对地腾出了更多时间培养挣钱技能,扩展他的事业基础和关系网。这些东西的价值,离开了我和我这个家,不会降低分毫。
这就是专业化带来的问题。我的专业化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只在我和我老公的这个特定婚姻关系中有用,离开了我老公,离开了这个家,就会大大贬值。这种形式的专业化投资,经济学里有个专门名称,叫作“关系特定的投资”(relation-specific investment)。我老公则不同。他的投资,从社会角度看,当然也是专业化,不过却不是关系特定的,到哪儿都一样管用。最要命的是,这投资的价值,跟有没有我,没多大关系。
这就有点不对头了。怎么我和我老公之间,经过交换和专业化,结果却变成我必须依赖他,才能从我的投资中获益,而他,却不必同等程度地依赖于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的地位变得如此不对称了?回想当初谈恋爱的日子,我俩的地位是何等的对称平衡!我不靠他,他也不靠我,我俩互不依赖,既独立又平等。然而平等而自愿的交换,互利互惠的专业分化,却蕴藏着令人很不舒服的前景:现在对方随时可以用出走作为威胁,对你予取予求。你对他的单方面依赖,使他有能力敲诈走你投资的全部利润。如果这就是现实,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傻客(sucker)吗?自然,这世上的人都很聪明,很少人会选择做傻客。如果没有办法保障投资利润,大多数人宁可不作专业化投资,不要专业分工的利益。如此则人人受损。象某些女权主义者倡导的那样,坚持独立,拒绝分工,恐怕无法享受到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和幸福,最多不过得到一点性爱的满足而已。这大概不是我们普通人想要的。那么,怎样保障我们的专业化投资呢?建立牢固的爱情纽带,便是法子之一。想当初,对我老公,我考验了又考验。正是看准了他决不会变心,在爱的护翼下,促进我本人和我家庭的长远福利,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交换、分工加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靠了这条爱的纽带,我才愿意作出这样关系特定的投资。
再说了,我苦练厨艺,也有助于加固爱的纽带。古龙不是有一句名言吗?“要去抓一个男人的心,最快的一条路就是先打通他的肠胃”。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最要紧的也是抓住他的肠胃。
所以呀,上这个大当,说到底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
不过话说回来,世事难料。在婚姻问题上估计错误,找错了对象,不仅不稀罕,而且为数不小。记得有个统计数字,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几----几乎每两对新婚夫妇,就有一对以离异告终。然而,随便问问那些带着灿烂笑容,步入教堂举行婚礼的新郎新娘,十个中怕有九个,打死也不肯相信,他们将来离异的几率,高达40%以上。可见,对于许多人来说,爱情纽带的坚实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专业化于家庭生产的配偶的权利,还要靠法律和契约来保护,才能让人有信心去作这样的投资,获取分工的利益。现代的婚姻法,不管怎么分工,只要离婚就给女的一半财产。有时候,女方若是无独立收入来源的话,对方还要负一定赡养责任。正是这样的法律契约制度,给了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坚实的基础。
保障配偶权利的法律制度,还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一对夫妇,当有一方安心地专门投资于家庭小窝建设的时候,婚姻对他们的价值便随之提高。这反过来阻止了离婚率的上升。可以说,现代离婚率之所以不高达60%甚至80%,法律保障功莫大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谈恋爱时,我感到特别幸福,对婚后生活满怀憧憬。原因之一,当时的男友,现在的我老公,烧得一手好菜。每次到我家,他都要大显身手,令我们全家大饱口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特意花了大半年时间钻研菜谱,暗地里在家练习纯熟,很费了一番功夫。至于我当时的手艺,说来惭愧。记得头一次在男友家中做菜,一盘炒豆腐干,油只放了两滴,盐只放了几粒。菜端上桌,男友的父母连同妹妹们都是浅尝辄止,我自己也觉得难以下咽。倒是男友专拣此菜猛吃,还一个劲儿说:好吃,好吃!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惹得妹妹们偷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婚后一段时间,他下厨的时间不比我少,还经常教我怎么烧菜才好吃。不知从何时起,事情慢慢起了变化。演变到如今,完全是我下厨,他可连锅铲边儿都难得碰一回了。每次请客吃饭,朋友们赞扬我的手艺时,他都要洋洋得意地自吹自擂一番,说这手艺是他教的。我知道他背着我也经常向朋友们吹牛,讲他训练老婆做菜的经验。
这是我平生上的第一等大当,免不了要细究个中的原由。细细想来,家庭内部的分工,也可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两百多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鼓吹分工和交换不遗余力。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里说:一个国家应该进口那些别人能以更低成本制造的东西。
比如,法国人能够以远为低廉的成本酿造葡萄酒,英国就乐得进口他们的酒,非要自己酿造是愚蠢的。自然,这个分工的道理,对我和我老公也适用。既然他厨艺远胜于我,就该他下厨才是,非要我去做菜岂不同样愚蠢?斯密真是个大好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却可恶得紧。他在《国富论》问世四十年后,出了本书叫《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这本书声称,斯密说得不对!分工和交换要看比较优势,而不是斯密老儿说的绝对优势。拿我家来说,老公烧菜比我好,这没错。可他的时间用在挣钱和事业上,更比炒菜金贵万倍。我嘛,一份闲差,在家的时间我老公低,所以就在这上面有比较优势,所以就该我烧菜。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比较优势原理”。
现在大家都公认,李老头儿的理论是对的。真是气死我了!我和老公,就那么一点点时间价值差别,便造成了婚前婚后角色的颠倒错位。错,错,错。当初读书,怎么就没留意李老头儿的理论呢?如今木已成舟,生米成熟饭,不得已只好安下心来,老老实实摆弄我的瓢盆碗锅。比较优势只是分工的起因。分工之后,它还会因专业化投资而加强,甚至绝对优势也会因专业化而改变。一般人眼里,投资好象就是大把金钱的投入。但在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看来,象我用来提高厨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不折不扣的专业化投资。如今在我家,我,我儿子,包括老公自己,都更喜欢吃我烧的菜。我老公早就自承不及,不敢在我面前夸耀炒菜的手艺,更不敢跟我比试了。好象这也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技艺随着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而增进。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花时间提高炒菜技艺,自然减少了提高挣钱技能的时间。更何况,我成天价琢磨的,只是怎样做菜才符合老公和儿子的口味。比如,儿子吃面喜欢放醋,老公闻到面里有醋味儿就反胃。老公吃炒鸡蛋喜欢嫩嫩的,做法最好是等油烧得滚烫,熄掉火,然后再放鸡蛋,借油香辣,最能吊老公的胃口。如此这般的知识,得一点一滴积累,耗心耗时,颇为不易。
问题在于,我耗心耗时积累的这些知识(学名叫“人力资本”),照顾的仅仅是老公和孩子的特殊口味,一旦离开他们,便没什么太大的用场。而我家先生呢,有了我操持家务,相对地腾出了更多时间培养挣钱技能,扩展他的事业基础和关系网。这些东西的价值,离开了我和我这个家,不会降低分毫。
这就是专业化带来的问题。我的专业化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只在我和我老公的这个特定婚姻关系中有用,离开了我老公,离开了这个家,就会大大贬值。这种形式的专业化投资,经济学里有个专门名称,叫作“关系特定的投资”(relation-specific investment)。我老公则不同。他的投资,从社会角度看,当然也是专业化,不过却不是关系特定的,到哪儿都一样管用。最要命的是,这投资的价值,跟有没有我,没多大关系。
这就有点不对头了。怎么我和我老公之间,经过交换和专业化,结果却变成我必须依赖他,才能从我的投资中获益,而他,却不必同等程度地依赖于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的地位变得如此不对称了?回想当初谈恋爱的日子,我俩的地位是何等的对称平衡!我不靠他,他也不靠我,我俩互不依赖,既独立又平等。然而平等而自愿的交换,互利互惠的专业分化,却蕴藏着令人很不舒服的前景:现在对方随时可以用出走作为威胁,对你予取予求。你对他的单方面依赖,使他有能力敲诈走你投资的全部利润。如果这就是现实,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傻客(sucker)吗?自然,这世上的人都很聪明,很少人会选择做傻客。如果没有办法保障投资利润,大多数人宁可不作专业化投资,不要专业分工的利益。如此则人人受损。象某些女权主义者倡导的那样,坚持独立,拒绝分工,恐怕无法享受到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和幸福,最多不过得到一点性爱的满足而已。这大概不是我们普通人想要的。那么,怎样保障我们的专业化投资呢?建立牢固的爱情纽带,便是法子之一。想当初,对我老公,我考验了又考验。正是看准了他决不会变心,在爱的护翼下,促进我本人和我家庭的长远福利,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交换、分工加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靠了这条爱的纽带,我才愿意作出这样关系特定的投资。
再说了,我苦练厨艺,也有助于加固爱的纽带。古龙不是有一句名言吗?“要去抓一个男人的心,最快的一条路就是先打通他的肠胃”。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最要紧的也是抓住他的肠胃。
所以呀,上这个大当,说到底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
不过话说回来,世事难料。在婚姻问题上估计错误,找错了对象,不仅不稀罕,而且为数不小。记得有个统计数字,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几----几乎每两对新婚夫妇,就有一对以离异告终。然而,随便问问那些带着灿烂笑容,步入教堂举行婚礼的新郎新娘,十个中怕有九个,打死也不肯相信,他们将来离异的几率,高达40%以上。可见,对于许多人来说,爱情纽带的坚实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专业化于家庭生产的配偶的权利,还要靠法律和契约来保护,才能让人有信心去作这样的投资,获取分工的利益。现代的婚姻法,不管怎么分工,只要离婚就给女的一半财产。有时候,女方若是无独立收入来源的话,对方还要负一定赡养责任。正是这样的法律契约制度,给了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坚实的基础。
保障配偶权利的法律制度,还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一对夫妇,当有一方安心地专门投资于家庭小窝建设的时候,婚姻对他们的价值便随之提高。这反过来阻止了离婚率的上升。可以说,现代离婚率之所以不高达60%甚至80%,法律保障功莫大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