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这一天,我大约一年前就毫不含糊告诉大家会有的一天:俄罗斯及其莫名其妙的粉丝们寄予厚望的超高音速匕首导弹全部被爱国者轻取。爱国者例无虚发,匕首全部灰飞烟灭。
你一定要看完。匕首如果真的装上核弹头会怎样?这个答案在最后。
里程碑式的战例
我知道,差不多一年前我下前面的断言时很多人是半信半疑的。没想到,我跟大家一样期待的实战来得这么快。今天,你的几乎所有疑问都已被实战解答,且听我慢慢道来。
2023年5月4日,在一些无人机的掩护下,俄军向乌克兰的爱国者阵地发射一枚匕首导弹,被爱国者果断击落。上图是乌克兰的正式战报,后来得到美国国防部的确认。
俄罗斯似乎不服。几天后,5月15日,“饱和攻击”来了:6个匕首、22个巡航导弹、2个弹道导弹、几架无人机,合计30多个高矮胖瘦的空袭武器,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基辅扑来。
全部被击落,除了一个不知道跑哪儿去的巡航导弹。
俄罗斯的武器没准头那也是举世皆知,不稀奇。利比亚内战那会儿,卡扎菲发射4个飞毛腿,3个被拦截,1个确实绕过了爱国者的空防范围,但是,掉进了浩瀚的撒哈拉沙漠无人的深处,也是很经典的战例。
扯回来。
这是有史以来动能杀伤反导系统“子弹对子弹”的首次大规模实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与下列两个同样划时代的战例一起写在明天的教科书里:
1,1982年贝卡谷地之战:电子战时代开启,苏联武器开启代差级全面落后。
2,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精确打击时代来临,“钢铁洪流”等堆量为王的武器时代终结。爱国者初代也是这一年开始实战的,已经过去了33年。
以上详见:武器真的会决定现代战争结果吗?经常会
3,2023年5月基辅空防战:爱国者轻取匕首,核讹诈终成笑谈。
这一次有机会在网上跟大家一起目睹未来军事教科书上的历史,也是难得。那就先...
认识一下爱国者
这是一套完整的爱国者作战单元,在北约体系中,一般叫一个营。一个个简单认识一下。
这是整个爱国者作战单元中最其貌不扬的一辆,估计你在马路边遇见都不会多看它几眼。但它可是这个单元中的大脑、司令官:指挥车。里面有好多好多芯片,一堆计算机和服务器...爱国者导弹的发射根本不用一个大活人去按按钮,只要开启进入战斗状态,它自己就开始不知疲倦地扫描、永远精神抖擞注意力特别集中地锁定目标,然后通过无线连接的火控系统无声地指挥导弹们分毫不差地掐着点、在精确设定的角度上发射...
天线车。驮着几根长长的天线,指挥车到哪它也到哪儿,用同轴电缆或者光纤跟指挥车连接上。这天线可是很重要,后面会说到。
电源车,车载的小柴油发电厂,哪儿需要电力就停哪儿开始发电,通过那些电缆输送电力。一个作战单元有几个电源车取决于整个作战单元部署的半径,反正电力不够了或者电源线不够长了就再来一辆。
爱国者的眼睛:雷达。这是爱国者更新最频繁的部分,现在不同的子型号有不同的细节变化,但大致样子就是这样。这个雷达十分了得,特别先进,说清楚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学本科课程,所以在此不赘述,总之你记得这几点就行了:
你来几百个导弹它隔着上百公里都能同时看清,不仅如此,还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不断提取坐标、速度、姿态等参数,术语叫“锁定”。
目前它最多可以旋转120度。这个参数后面要用到。
它通常通过同轴电缆或者光缆和后面的指挥车连着。需要传递的信息量太大,传输速率要求高,还是用有线连接靠谱。
出镜率最高的部分:发射架。
注意几个要点:
1,不一定需要人按按钮。你看,部署到位、装好弹、乱七八糟的一堆电缆插好后,人就只能跟边上看着了。前面说过,什么时候发射、发射那一发(都是一发一发分别控制的)、俯仰和左右角度的控制,都通过那根天线受指挥车的控制。
2,一个发射架可以装16发爱国者PAC3。PAC3是爱国者系列里面最细的。为什么这么细就行,后面会说到。
3,它可以距离指挥车很远,只要天线能收到信号就行。有资料说可以远达10公里,我看在平原地区应该真的可以。如果这样,一个爱国者导弹营其实可以散开部署在指挥车为中心的直径20公里的范围内。
直径20公里什么概念?给你个直观感觉如上图:装得下北京整个四环里。
车载方舱营房。数量不一定,看需要了。我感觉一个发射架的边上可能需要配一个吧。指挥车的边上也许应该有个豪华版的,搞个会议室,方便军官们披着军大衣开个会啥的。
餐车。就是做饭的。餐车边上有可折叠的餐桌餐椅。这几张是日本自卫队的开放日接待民众参观爱国者3阵地时市民拍摄的,所以图片中还有“闲杂人等”。目测那天中午吃的拉面。反正不用吃野战口粮了。不知道乌克兰爱国者导弹营的军人吃什么?不过部署在基辅城里,想来也应该还可以吧?
除了各发射架上装好的16*8=128枚导弹以外,还有另外的备弹128-136枚,一般存在这类卡车上,配有专用吊车,随时准备吊装。(这图片疑似PAC2,不过PAC3的弹仓和吊装车辆跟这差不多)
电池?
不久前,这新闻看得我一头雾水,心想这爱国者的减排进展也太快了,我都不知道他们啥时候突然就改成纯电动了。
想了几秒钟明白了。电视台的小编一定不知道:在咱们军工领域,通常被译为电池的单词battery,是一个作战单元的意思。在老美和北约那里,一个导弹battery通常是一整套营为单位的装备系统,七七八八20-30辆车,如上述。
这是谷歌地图拍到的台湾地区一个爱国者导弹基地。我觉得应该是局部,因为只看到四个发射架,我猜其他发射架应该在图右侧的山上,雷达和指挥车可能也是。没看见宿营方舱和餐车什么的,边上那个简易房好像比例不对,疑似放工具备件的小库房。他们的士兵会不会住在图左侧的公寓里面?Image
超高音速有用吗?真能用变轨把爱国者绕晕吗?
现在大家应该已经理解我此前(见:闲聊反导 )说的了:反导,尤其是末端反导,并不是跟着它的屁股后面追,甚至都不是斜刺里杀出拦截,是迎头撞你。所以,快有什么用?
就算你是当年场上的齐达内,一路上灵巧无比把球带得花儿一样,最后你还得射门。而球门前面,脑袋里有超级计算机、特别熟悉你球路、弹跳力超群的守门员在冷冷看着你,而且至少有128个。何况你根本进不了禁区,进来直接人都被放倒了,只能在上百公里外起脚...你一起脚,他就算明白下一秒的球路了,准时起跳,姿势拿捏得刚刚好,抬手一拳,皮球漏气,掉进草地。
此外,只要有初中的力学等物理常识就应该知道:想要快的同时灵活变轨,那根本不可能。这弹道那弹道的纯属设想,工程上目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离心力、加速度以及喷射动力、耐热材料等根本就不允许。而略有小的变轨,指挥车里的超算系统不用几毫秒就能算明白你接下来一秒会在哪儿,你能比他算的还快吗?
普京老师可能真的被自己人骗了。所以真敢让匕首打爱国者,而且真的想着一发不行,我就...
饱和攻击?
我反复说过,在精确打击时代,饱和攻击的观念和做法早已代差级过时,没有毛用。回忆我在这里(武器真的会决定现代战争结果吗?经常会)说的贝卡谷地、沙漠风暴行动。
还不死心,要试试?试试就死:
如本文开头介绍的,2023年5月16日,俄罗斯对基辅发起了饱和攻击,包含了6个匕首的30多个乱七八糟高矮胖瘦不等的空袭武器,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击基辅。除了一枚巡航导弹,全部被爱国者等防空系统准确命中。
别忘记一套爱国者作战单位满载可是128个反导导弹在等着你。而且个个精确,例无虚发。来30多个靶子,根本不在话下。
而相对这种一枪消灭一个的精确系统,俄罗斯其实没那么多导弹和载具去堆量。这是昂贵的导弹,不是三国时代孔明草船借箭时动不动可以有的万箭齐发。
我清楚地告诉你:一次发射六枚匕首,目前已经是俄罗斯“饱和”的极限了。因为,这个所谓超高音速导弹,载具是米格31K战机。它长这模样:
俄罗斯所谓高超音速的实现,是让导弹在米格31K高速飞行时发射,这样叠加的速度据说可以达到13马赫。不过,请认清现实:俄罗斯只有10架米格31K。因为各种制裁,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更多。
他们3月疯狂轰炸基辅时也是一次发射了六枚匕首,我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可能俄罗斯只有六架米格31K还能起飞了,别的已经坏了或者缺备件了吧。
对了,3月大轰炸时,基辅还没有爱国者。正是那次空袭促使北约赶紧支援爱国者。
总之,俄罗斯已经使出浑身解数,饱和到头了,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一个回合就被轻松干掉,跟某位太极老师遇见不讲武德的小伙子一样的下场,留下笑谈。
而与此同时,基辅的爱国者部署并没有饱和。
根据消息看,应该是只部署了1-2套。前面说到:爱国者的雷达只能120度旋转而不是360度,也就是说,一套只能防住雷达车前面120度的扇形区域。所以一个防守区域应该配置三套,这样就360度无死角了。5月16日的战斗中,反导系统漏掉了一个巡航导弹,我猜就是因为它打到了这个扇形区域以外的菜地里面去了。如果基辅再配1-2套爱国者,菜地也可保无虞。
爱国者还可以通过它的通讯系统实现与其他爱国者营或者其他防空系统的级联,就是把多个防空系统--甚至不一定是爱国者,可以是比如萨德,联动起来。
上图就是通过一个中继(蓝色圆圈)将三套防空系统级联起来的示意图。
期待北约尽快继续增援,把这个大系统赶紧搞全,让乌克兰菜地里的花花草草也免遭攻击。
附送小知识:爱国者和萨德的区别。爱国者是低空作战,杀伤半径在大气层内,所以用航空发动机就可以了。萨德可以在大气层外作战,所以要用到火箭发动机。
对舰载的反导系统来说,标准6导弹系统类似爱国者3,标准3导弹系统类似萨德。延伸阅读,关于火箭发动机的一个科普:把宿舍烧了的那六个捣蛋学生
爱国者+萨德,标准3+标准6,就分别可以在陆地和海上战斗群的空中建立高度是400公里、半径是几十到上千公里的“金钟罩”。
罩起来很贵吗?并不会。我找到一个美国国防部2018年打给议会的报告,申请46亿美元配置相当于10套爱国者、就是能同时发射约1200个爱国者3导弹的系统。这样算,一个作战单元满配应该是4.6亿美元左右。相对于各国动不动几百亿的军援,这实在算不上多大的事儿。(延伸阅读,关于军援的力度和可持续性:美国和北约还可以支援乌克兰多久?)
谈到饱和攻击,再插几句:舰载反导系统
导弹撞导弹这种动能杀伤方式的反导系统,目前已经有了三款:除了这篇(闲聊反导 )介绍的萨德、这次大出风头的爱国者的PAC3(简称爱国者3),还有一种是:
装在航母战斗群中的导弹驱逐舰等军舰上的“标准”导弹。这款其实比爱国者更厉害,因为它还有成熟的全球宙斯盾系统和更多的卫星加持、能从容装下更多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的军舰空间,以及海面上没有障碍物和干扰源,让雷达更舒服地工作。
标准导弹的发射架是在军舰前后甲板的下面:
上图这艘驱逐舰前后甲板的导弹发射架数量加起来比一套爱国者3还多。发射起来大致是这样的画风:
目前,俄罗斯虽然有6000多个核弹,但目前只有767个核武器载具,就是核导弹。其中在部署状态、随时可以打的只有517个,另外200多个其实已经坏掉了。其中,
在陆地发射井里的,就是所谓陆基的是305枚,包括:
46枚SS-18“撒旦”
60枚SS-19
60枚“白杨-M”SS-27
72枚移动式“白杨”SS-25
18枚移动部署“白杨-M”
58枚“亚尔斯”SS-29。
陆基以外的,抛掉潜艇携带的几十枚,就算剩下的都装到匕首去,也就不到200枚。
前面说过,一个双航母战斗群的驱逐舰、护卫舰等,至少可以发射800枚标准反导导弹。俄罗斯就算不过了,把手里的核弹头全部砸出来出来一起发射,能有一枚躲过比爱国者3还厉害的标准吗?
为什么一定要用动能杀伤,就是导弹撞导弹?因为,专治核弹头
这是乌克兰方面发布的被爱国者3打下来的匕首的照片。我猜很多人迷惑:这弹壳为什么这么厚?
这得先从核弹的引爆说起。
要引爆一颗核弹并不容易,不然那么多核物理学家和核工程师早就该失业去烟花厂投简历了。
核弹爆炸是一个链式反应过程。完全搞懂这个概念,也需要一整个大本的完整课程,就不展开说了。你只要记住:
链式反应的触发需要一定质量(临界质量)的核燃料紧紧地均匀地压在一起。这个不能在地面上先压好,那样核弹直接在厂里就炸了。
于是,工程师们就想到:把他们先分成几块,这样每一块都不到临界质量,就无论如何不会爆炸。要引爆时,再设法快速、均匀地把它们压在一起,以此瞬间触发链式反应、引爆核弹。
目前主要这样来实现:搞一个球形的装置,将临界质量的燃料分成都不达到临界质量的小块,均匀放在球的内弧里面。要引爆时,精确同时地点燃这些雷管、精确同时地引爆埋设在这些核燃料后面的普通炸药,在真空腔体里,把多块核燃料均匀然而迅速地推向球心,在球心瞬间压成一个达到临界状态的燃料,核爆便瞬间发生。
这种引爆方式叫“内爆式”,大概这意思:
这就是你看到匕首导弹的弹壁特别厚的道理。不然,核弹未爆它自己先炸裂了。
过去,导弹攻击飞机时是在飞机附近爆炸,炸出大量的钢铁破片去撞击飞机。飞机的外壳比较轻薄,不耐尖锐钢片的高速撞击,所以通常一击就破,然后迅速解体。
但是,核弹头的弹壁格外厚实,一般的小弹片肯定撞不裂,在外面爆破的难度也很大。
所以这真的是最理想的办法:用高速导弹的弹头直接撞损来袭的核弹头,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动能杀伤。
内爆式要求导弹战斗部里面的腔体是真空,把它撞个窟窿当然就破坏了真空条件,内爆的冲击波就会发散出来,就无法完成均匀压缩燃料。此外,放在核弹头圆球外面的引爆引信有几十上百个,需要非常精密地同时点火、一个也不能少。动能杀伤这样猛烈一撞,还肯定会撞坏、撞歪几个引信,这一点也就做不到了。
核爆炸就此避免。
核弹头最多变成一个小脏弹掉落地面,污染方圆几十米的地面,这个现在防化兵过去很快就可以清除掉了。把核燃料碎块装进铅桶、卖给法国,老值钱了。“降解”高纯度浓缩铀等核燃料为核电站适用的低浓度核燃料,是法国的强项。
这也是爱国者3的弹体比较纤细的原因:不再需要装填大量炸药和钢铁破片,只需要一个密度很高的坚硬的实心弹头就行,因此,当然就可以做得细一些,同样体积的发射架就可以装载和发射更多的爱国者3导弹。
总之,即便来袭的匕首真的装上了核弹头,一样是现在这样的下场:废柴一样飘落在田野里。只是,在防化兵清理之前,别为了发朋友圈去拍照、太接近残骸就好。
现在看来唯一的问题是,因为来袭的导弹没有被击碎,残骸掉下来有时候确实会带来一些小麻烦。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再多部署几套爱国者3与其他防空系统,大家互相守望相助、交叉打击,在来袭的导弹进入头顶前就把它撞掉。
一个匕首能击毁一套爱国者?
读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要能在最大方圆10公里,就是相当于北京四环内的面积上同时击毁20多个目标,爱国者导弹的一个营才会被“摧毁”,否则,哪怕击中一个发射架什么的,根本不会让它失去战斗力。
这是不可能的:生来就为了打导弹的爱国者,不会乖乖的躺平等着你来打。
这次所谓“击中一套爱国者”的咋呼,已被证实就是导弹的残骸掉下来、没燃烧完的发动机爆炸,可能造成了一点破坏。不过,次日就修好了。
可能我年轻时候吃怕了野战单兵口粮,一直在想:可别把餐车损坏了。Image
小结
有消息传出,研发匕首的几位科学家被克里姆林宫以“叛国罪”论处,说他们谎报军情,瞎吹牛。
其实问题不在他们。“匕首无人能挡”这么初级的笑话自己都信了,才是个大笑话,才是个真问题。
这说明:自大和吹牛真的会要命。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连自己吃几碗干饭都不知道,真敢轮着匕首找爱国者单挑,那,活该。
现在,此前我说的这些,终于有了实打实的战例证明:
√ 拦不住的俄罗斯导弹在且只在梦里;
√ 在防空区,目前的俄罗斯导弹一枚都不会漏网;
√ 来袭的导弹越快,死的越快、被撞得越彻底;
√ 核弹被拦截后根本不会爆炸,根本不用害怕。
√ 科技代差,工业代差,必将带来全方位的代差级落后,诚不我欺也。
有道是:
白发渔樵聂伯河,惯看爱国取匕首;
一壶好酒喜相逢。
从此核讹诈,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