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开门见山。玄宗晚年时期,长安,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宴游,取得少许资助。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用大量的典故颂扬对方如何贤明,申述自己如何贫困,以换取怜悯与恩赐。No wonder这类诗跟咱们祖国的主流宣传思想不太统一,而且本身又没什么保留价值,所以流传至今的并不多。水兄有兴趣,不妨自己Google一下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老杜的所有诗作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与各种官吏的唱和赠答,如果水兄有兴趣,可以统计一下老杜诗中带“吏”字的诗有多少首(蛋泥答:约40 首)。在这些诗中,真正揭露、愤恨官吏的有多少。
大家的印象一直是:老杜一出场就Biao(四声)上了李白,写了无数跟李白惺惺相惜的作品(当然是老杜写得多)。宋玉,就是和屈原齐名的那个(其实就是老杜第一个说他该和屈原齐名的,别人都没给那么高的评价),杜甫说他自己要努力:“窃攀屈宋宜方驾”。杜甫给宋玉很高的地位,愿终身以宋玉为师,例如在《咏怀古迹》里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而李白是反宋玉的,他的《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甫》开头两句就是“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说秋兴悲的就是宋玉。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颇为大气;而杜甫的“野人旷荡无腆颜,岂可久在王侯间”又一次使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葡萄酸”的味道。
老杜对我来说,就象水兄你说的,太“重”了,忧国忧民我佩服,不过能转得这么快这么彻底,就让我联想到另外一位转得更快的“郭老”了,有意思的是郭老还偏偏写过一本名为《李白与杜甫》的书,其中把老杜骂了个狗血喷头。其实他郭沫若本人最想当的就是杜甫那样的“人民诗人”,同样高喊过“人民本位”。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以前一个朋友的话:问在城里谁对乡下人最狠?答:那就是以前从乡下来的、现在成了城里人的人。
说小杜。做诗人,首先要做人。老杜小杜活着的时候,谁也没给自己定义为“诗人”,做诗只是他们的业余活动。在“做人”方面,小杜是一个成功的人。流水的西安同乡小杜,一生声性耿直,不屑逢迎权贵,《新唐书 - 杜牧传》中说:“牧刚直有奇节”。杜甫即使从小生长在“奉儒守官”的家庭里,即使给不少达官贵人写过阿谀献媚的五言诗,也没当上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官”,所谓的“杜工部”,也是“由荐而来”的虚职;小杜呢?一直在“不屑权贵“的状态下做真正意义的“官”,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小杜大和二年(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直至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鹘侵扰的军事活动。杜牧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的成效(也是《新唐书 - 杜牧传》里说的)。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军事才干。换句话说,小杜不光语言好,他还有专业,成功的新移民,恐怕都知道“语言+专业”的重要性吧,这也是我钦佩小杜的最主要愿意之一。如果你不满这个社会,而又不能逃避(比如移民加拿大),想抗争,Fine, do something,显示你真正的才干,别在那儿光说。
说回诗来。后人都说说杜牧诗“雄姿英发”,极具“俊爽”之气,我个人的理解层次不高,只感觉小杜的诗,“诗骨”极柔,因此触之反刚。我生平追求的那一板“柔到极点”的弧圈球,就是想学习这个道理。小杜的诗,每首都是一幅画。一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直是把作者铁汉柔情的内心气质展示给大众,琼瑶阿姨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肯定是直接掐死马锦涛,然后跪求小杜出演《水云间》等连续剧。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让读者同时体会颜色、温度、质感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一次,都已经超越了普通平面的“画”的意境了。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超隐于歌厅”的道理。至于“隔江犹唱后庭花”、“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明句,甚至时至今日,还在由后人不断悟出Brand new的新意义…… 小杜的诗,用他自己的话说,“多少楼台烟雨中”,说不尽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大家的印象一直是:老杜一出场就Biao(四声)上了李白,写了无数跟李白惺惺相惜的作品(当然是老杜写得多)。宋玉,就是和屈原齐名的那个(其实就是老杜第一个说他该和屈原齐名的,别人都没给那么高的评价),杜甫说他自己要努力:“窃攀屈宋宜方驾”。杜甫给宋玉很高的地位,愿终身以宋玉为师,例如在《咏怀古迹》里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而李白是反宋玉的,他的《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甫》开头两句就是“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说秋兴悲的就是宋玉。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颇为大气;而杜甫的“野人旷荡无腆颜,岂可久在王侯间”又一次使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葡萄酸”的味道。
老杜对我来说,就象水兄你说的,太“重”了,忧国忧民我佩服,不过能转得这么快这么彻底,就让我联想到另外一位转得更快的“郭老”了,有意思的是郭老还偏偏写过一本名为《李白与杜甫》的书,其中把老杜骂了个狗血喷头。其实他郭沫若本人最想当的就是杜甫那样的“人民诗人”,同样高喊过“人民本位”。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以前一个朋友的话:问在城里谁对乡下人最狠?答:那就是以前从乡下来的、现在成了城里人的人。
说小杜。做诗人,首先要做人。老杜小杜活着的时候,谁也没给自己定义为“诗人”,做诗只是他们的业余活动。在“做人”方面,小杜是一个成功的人。流水的西安同乡小杜,一生声性耿直,不屑逢迎权贵,《新唐书 - 杜牧传》中说:“牧刚直有奇节”。杜甫即使从小生长在“奉儒守官”的家庭里,即使给不少达官贵人写过阿谀献媚的五言诗,也没当上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官”,所谓的“杜工部”,也是“由荐而来”的虚职;小杜呢?一直在“不屑权贵“的状态下做真正意义的“官”,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小杜大和二年(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直至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鹘侵扰的军事活动。杜牧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的成效(也是《新唐书 - 杜牧传》里说的)。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军事才干。换句话说,小杜不光语言好,他还有专业,成功的新移民,恐怕都知道“语言+专业”的重要性吧,这也是我钦佩小杜的最主要愿意之一。如果你不满这个社会,而又不能逃避(比如移民加拿大),想抗争,Fine, do something,显示你真正的才干,别在那儿光说。
说回诗来。后人都说说杜牧诗“雄姿英发”,极具“俊爽”之气,我个人的理解层次不高,只感觉小杜的诗,“诗骨”极柔,因此触之反刚。我生平追求的那一板“柔到极点”的弧圈球,就是想学习这个道理。小杜的诗,每首都是一幅画。一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直是把作者铁汉柔情的内心气质展示给大众,琼瑶阿姨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肯定是直接掐死马锦涛,然后跪求小杜出演《水云间》等连续剧。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让读者同时体会颜色、温度、质感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一次,都已经超越了普通平面的“画”的意境了。一句“十年一觉扬州梦”,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超隐于歌厅”的道理。至于“隔江犹唱后庭花”、“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明句,甚至时至今日,还在由后人不断悟出Brand new的新意义…… 小杜的诗,用他自己的话说,“多少楼台烟雨中”,说不尽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