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俄罗斯的老百姓“从没活得这么爽过”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谢尔盖·切尔内绍夫 2024年03月23日



如果我们将三分之二俄罗斯居民视为“俄罗斯老百姓”,那么“俄罗斯老百姓”可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拥有过任何东西。(美联社)

我的父母在过去二十年裡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私人区块”。在写这篇专栏前,我花了几天时间思考如何将这个术语翻译成其他语言(包括莫斯科人的语言)。我意识到,这不可能。这不是维基百科上写的“个人住房建设”,而是把农村的生活方式注入大城市的织体。那裡没有柏油路,没有下水道(虽然几乎家家都有卫生间),电话在大约十五年前才出现,燃气也是。有燃气意味著冬天不用每天两次(甚至三次)从仓库裡用桶提煤块出来生炉子。燃气是好事,但不是家家都有。大约十年前,外国车开始出现在围牆附近。过去五年裡则什么都没变。

今年夏天,我在週末过后去父母家接我儿子。“别超过十点到,”妈妈这么告诉我。我当真在十点整抵达。到十一点时,这个私人区块的隔壁街上有一场葬礼,届时父母家这条街上“长者”的侄子会被运往隔壁街。“长者”就像班级的班长那样受人尊敬,只不过是以街道为范围。因此,街道长者的侄子,已故的“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需要体面地送别、致敬。他在春天被动员,打了半年仗,回家休假,再次出发——第一天就遭到了炮击。第二次回来时,已经装在锌皮棺材裡,就连棺材上的小窗都涂黑了。这就是为什么得在十点接走儿子——妈妈知道我不会同意他参加这种纪念活动。

在爸妈的这条街上,现在还有一位“战争英雄”住在自己父母家裡,他是前瓦格纳雇佣军兼前惯偷。自我记事起,他总是因为小偷小摸或流氓行径坐牢。出狱几个月,喝酒,抢劫——然后再次进监狱。如果这几个月裡,有人的菜园或家裡丢了什么东西,大家首先会怀疑他。现在,他有了勳章和一辆崭新的车。顺带一提,还带著父母去海边度假了。据说他们为儿子骄傲得流泪。

而就在马路对面的隔壁房子裡,住著我父母的邻居。她过去是有轨电车售票员,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她总是在大声骂髒话。过去的一年半裡,她一直在告诉别人,她的女婿越来越频繁地说要去战场上当志愿兵。毕竟贷款不会自己还清。而且的确不会——再隔一座房子的另一位邻居因为还不清贷款终日醉酒,最终心脏无法承受。在春天前整条街的人也都送走了他。

我在这条街上住了十年。我的父母仍住在那裡,因为他们在这儿有桑拿,有车库,有菜园——不像“在你们的那些公寓裡,人叠著人”。至于邻居家的瓦格纳退伍兵——现在上哪儿没几个这样的邻居呢?

每当我听到“专家”们从荷兰或以色列的温暖演播室裡向我讲述老百姓在那个人的政权压迫下活得有多苦,战争和制裁如何让老百姓失去了一切,我都会想到这条街。当我在YouTube上看一位“自由派”移民与另一位“自由派”移民进行又一次的辩论,我也会想到这条街。嗯,他们在那裡说,由于制裁的沉重压迫,老百姓即将意识到“那个人的政权”夺走了他们的一切。他们希望老百姓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起义。嗯,或者也不会起义,但至少会暗中破坏政权。或者别的什么类似的。

不久前著名心理学家柳德米拉·佩特拉诺夫斯卡娅在一个帖子中试图汇总俄罗斯老百姓的全部损失,以向我们证明“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是这场战争的受益者”。她的清单中包括如下几项:国家货币和以“硬通货”计算的全部财产价值的崩溃,旅游者遭遇“世界关闭”,子女失去留学的前景,公民权利和自由削减,教育退化,文化退化,“出国导致的家庭分离”,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读完这份清单后,我再次感谢命运,让我没生在莫斯科,且还没丧失与现实的联繫。

因为如果我们将三分之二俄罗斯居民视为“俄罗斯老百姓”,那么“俄罗斯老百姓”可没有失去其中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拥有过其中任何东西。老百姓上一次持有美元可能是在97年左右——作为一个有趣的小物件,仅此而已。他们从没去过剧院,完全不知道最好的导演全都离开了俄罗斯,导致他们,也就是老百姓,一无所有。他们的孩子和自己上的是同一所学校,甚至可能教他们的还是同一个已经七十岁的老师。他们,老百姓,甚至不知道可以不用大声吼叫就能教育孩子,不知道学校的草坪上是可以行走的。最后,如果他们遭遇“家庭分离”,那仅仅是因为监狱、动员和合同兵役。他们,老百姓,认识的人裡没人跑去格鲁吉亚和哈萨克——他们的所有亲戚都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城市。

商店裡的价格上涨了又如何?这些老百姓从来就没指望过商店。老百姓家的地窖裡有可供他们熬过一整个冬天的土豆和醃菜罐头。凑合著就能活过去。

所以总的来说,老百姓什么都没有失去。他们也没有什么能失去的。

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很多,多得难以言表。首先,是钱。很多钱。是的,数万名俄罗斯士兵回不来了,但还有数十万回来了!带著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几百万卢布回来了。在我妻子的老家(没我们的城市大,但工业化程度高得多),有个男人带著三百万卢布回家,只用十天就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花光了。平均每天挥霍三十万——无限量的酒精和妓女。这才叫生活吗!而那些有家室的人则去海边度假,买公寓,换新车。

其次是归属感,觉得自己属于某项伟大的事业。曾经我们的祖辈如何战胜法西斯,如今我们也在乌克兰战胜纳粹(还是刚发明的别的什么?)。我们同时还在战胜同性恋、犹太人、整个集体西方、共济会,总而言之,所有,所有,所有的人。那些年纪大点的人欣赏著少先队、军训、校服以及总而言之他们年轻时的一切特色重又复兴。终于能管管了!要不然现在的年轻人真无法无天了!而且所有这些全都不用他们费力,往往他们都无需从沙发上站起来。

你们又能给因这场战争一夜暴富,还觉得自己很伟大的老百姓提供些什么?关于贪腐官员宫殿的调查视频?可老百姓早就知道自己被偷光了,从90年代起就知道了,这可没什么新鲜的。关于政权犯罪老百姓也有错(因为没有润出去)的讨论?关于民主和人权的採访?关于被监禁的别尔科维奇 注更多或梅利科尼扬涅茨 注更多的悲剧故事?这都是些谁啊?电视和网上(比如在《共青团真理报》 注更多的网站上)可完全没说这些。



也许到2040年代末,才能开始和老百姓讨论俄罗斯社会因这场战争而遭受的真正损失。(美联社)

老百姓自己工作几十年都赚不到的金钱施捨,再加上对伟大事业的归属感——这是种易爆的混合物。如果不去考虑这一点,我们会不断惊讶,为什么在最近的选举中,投票给上面指派的州长和“执政党”的主要是农村(而非大城市)——儘管恰恰是这些农村承受了动员的主要损失。正是这种易爆的混合物促使老奶奶们穿著二十年前买的衣服去投票站给当局投票。她们是真诚地投票支持当局,因为相信它这就要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也是为了故意刁难敌人。正是这种混合导致了那些的确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了一切的一小撮人,和绝大多数什么都没失去,却获得了一切的居民彼此之间彻底的不理解。

我们知识份子谈话的时候,一边盼望黑暗时代赶快结束,一边努力不去想这个事实:那几十万已经经历过这场战争和“恢复新领土”进程的男男女女,他们有几百万个孩子。这几百万个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在从事英勇的事业。他们真诚地这么认为,因为这是他们的父母,他们不可能是魔鬼。这几百万个孩子在9月1日系上国旗三色领巾,和父母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听父亲们讲打“乌克萝”的故事,途径被摧毁的马里乌波尔,去克裡米亚度假(有的和父亲一起,有的已经没了父亲)。

如果我们想在战后开始讨论社会忏悔,我们得等到这些孩子长大,生下新的孩子,然后才能告诉这些(目前尚未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祖辈干下了不光彩的行径。祖辈的事情听起来比父辈的要容易些。内部自觉,而非外来强加的忏悔在德国是从1970年代才开始的——那正是国家社会主义分子孩子的孩子长大之时。

所以说,也许到2040年代末,才能开始和老百姓讨论俄罗斯社会因这场战争而遭受的真正损失。至少,老百姓中的一些人会真的听进去。顺带一提,到那个时候,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工作的那批教师的职业生涯才最终结束。

而目前,老百姓可能正在经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的,其中一些人时不时地被装在锌皮棺材裡从战场上送回来。但整条街的人都会参加他们的葬礼——这不就是你们要的传统价值观复兴吗?



※本文转载自《中国数字时代》。文章作者(上图)为历史学副博士,在新西伯利亚建立了两所很受好评的现代化教育私营学校。俄罗斯国家回报他的方式是在今年6月把他列入“外国代理人”名录。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俄罗斯的老百姓“从没活得这么爽过” +2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谢尔盖·切尔内绍夫 2024年03月23日



    如果我们将三分之二俄罗斯居民视为“俄罗斯老百姓”,那么“俄罗斯老百姓”可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拥有过任何东西。(美联社)

    我的父母在过去二十年裡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私人区块”。在写这篇专栏前,我花了几天时间思考如何将这个术语翻译成其他语言(包括莫斯科人的语言)。我意识到,这不可能。这不是维基百科上写的“个人住房建设”,而是把农村的生活方式注入大城市的织体。那裡没有柏油路,没有下水道(虽然几乎家家都有卫生间),电话在大约十五年前才出现,燃气也是。有燃气意味著冬天不用每天两次(甚至三次)从仓库裡用桶提煤块出来生炉子。燃气是好事,但不是家家都有。大约十年前,外国车开始出现在围牆附近。过去五年裡则什么都没变。

    今年夏天,我在週末过后去父母家接我儿子。“别超过十点到,”妈妈这么告诉我。我当真在十点整抵达。到十一点时,这个私人区块的隔壁街上有一场葬礼,届时父母家这条街上“长者”的侄子会被运往隔壁街。“长者”就像班级的班长那样受人尊敬,只不过是以街道为范围。因此,街道长者的侄子,已故的“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需要体面地送别、致敬。他在春天被动员,打了半年仗,回家休假,再次出发——第一天就遭到了炮击。第二次回来时,已经装在锌皮棺材裡,就连棺材上的小窗都涂黑了。这就是为什么得在十点接走儿子——妈妈知道我不会同意他参加这种纪念活动。

    在爸妈的这条街上,现在还有一位“战争英雄”住在自己父母家裡,他是前瓦格纳雇佣军兼前惯偷。自我记事起,他总是因为小偷小摸或流氓行径坐牢。出狱几个月,喝酒,抢劫——然后再次进监狱。如果这几个月裡,有人的菜园或家裡丢了什么东西,大家首先会怀疑他。现在,他有了勳章和一辆崭新的车。顺带一提,还带著父母去海边度假了。据说他们为儿子骄傲得流泪。

    而就在马路对面的隔壁房子裡,住著我父母的邻居。她过去是有轨电车售票员,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她总是在大声骂髒话。过去的一年半裡,她一直在告诉别人,她的女婿越来越频繁地说要去战场上当志愿兵。毕竟贷款不会自己还清。而且的确不会——再隔一座房子的另一位邻居因为还不清贷款终日醉酒,最终心脏无法承受。在春天前整条街的人也都送走了他。

    我在这条街上住了十年。我的父母仍住在那裡,因为他们在这儿有桑拿,有车库,有菜园——不像“在你们的那些公寓裡,人叠著人”。至于邻居家的瓦格纳退伍兵——现在上哪儿没几个这样的邻居呢?

    每当我听到“专家”们从荷兰或以色列的温暖演播室裡向我讲述老百姓在那个人的政权压迫下活得有多苦,战争和制裁如何让老百姓失去了一切,我都会想到这条街。当我在YouTube上看一位“自由派”移民与另一位“自由派”移民进行又一次的辩论,我也会想到这条街。嗯,他们在那裡说,由于制裁的沉重压迫,老百姓即将意识到“那个人的政权”夺走了他们的一切。他们希望老百姓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起义。嗯,或者也不会起义,但至少会暗中破坏政权。或者别的什么类似的。

    不久前著名心理学家柳德米拉·佩特拉诺夫斯卡娅在一个帖子中试图汇总俄罗斯老百姓的全部损失,以向我们证明“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是这场战争的受益者”。她的清单中包括如下几项:国家货币和以“硬通货”计算的全部财产价值的崩溃,旅游者遭遇“世界关闭”,子女失去留学的前景,公民权利和自由削减,教育退化,文化退化,“出国导致的家庭分离”,还有一些诸如此类的。读完这份清单后,我再次感谢命运,让我没生在莫斯科,且还没丧失与现实的联繫。

    因为如果我们将三分之二俄罗斯居民视为“俄罗斯老百姓”,那么“俄罗斯老百姓”可没有失去其中任何东西。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拥有过其中任何东西。老百姓上一次持有美元可能是在97年左右——作为一个有趣的小物件,仅此而已。他们从没去过剧院,完全不知道最好的导演全都离开了俄罗斯,导致他们,也就是老百姓,一无所有。他们的孩子和自己上的是同一所学校,甚至可能教他们的还是同一个已经七十岁的老师。他们,老百姓,甚至不知道可以不用大声吼叫就能教育孩子,不知道学校的草坪上是可以行走的。最后,如果他们遭遇“家庭分离”,那仅仅是因为监狱、动员和合同兵役。他们,老百姓,认识的人裡没人跑去格鲁吉亚和哈萨克——他们的所有亲戚都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城市。

    商店裡的价格上涨了又如何?这些老百姓从来就没指望过商店。老百姓家的地窖裡有可供他们熬过一整个冬天的土豆和醃菜罐头。凑合著就能活过去。

    所以总的来说,老百姓什么都没有失去。他们也没有什么能失去的。

    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很多,多得难以言表。首先,是钱。很多钱。是的,数万名俄罗斯士兵回不来了,但还有数十万回来了!带著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几百万卢布回来了。在我妻子的老家(没我们的城市大,但工业化程度高得多),有个男人带著三百万卢布回家,只用十天就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花光了。平均每天挥霍三十万——无限量的酒精和妓女。这才叫生活吗!而那些有家室的人则去海边度假,买公寓,换新车。

    其次是归属感,觉得自己属于某项伟大的事业。曾经我们的祖辈如何战胜法西斯,如今我们也在乌克兰战胜纳粹(还是刚发明的别的什么?)。我们同时还在战胜同性恋、犹太人、整个集体西方、共济会,总而言之,所有,所有,所有的人。那些年纪大点的人欣赏著少先队、军训、校服以及总而言之他们年轻时的一切特色重又复兴。终于能管管了!要不然现在的年轻人真无法无天了!而且所有这些全都不用他们费力,往往他们都无需从沙发上站起来。

    你们又能给因这场战争一夜暴富,还觉得自己很伟大的老百姓提供些什么?关于贪腐官员宫殿的调查视频?可老百姓早就知道自己被偷光了,从90年代起就知道了,这可没什么新鲜的。关于政权犯罪老百姓也有错(因为没有润出去)的讨论?关于民主和人权的採访?关于被监禁的别尔科维奇 注更多或梅利科尼扬涅茨 注更多的悲剧故事?这都是些谁啊?电视和网上(比如在《共青团真理报》 注更多的网站上)可完全没说这些。



    也许到2040年代末,才能开始和老百姓讨论俄罗斯社会因这场战争而遭受的真正损失。(美联社)

    老百姓自己工作几十年都赚不到的金钱施捨,再加上对伟大事业的归属感——这是种易爆的混合物。如果不去考虑这一点,我们会不断惊讶,为什么在最近的选举中,投票给上面指派的州长和“执政党”的主要是农村(而非大城市)——儘管恰恰是这些农村承受了动员的主要损失。正是这种易爆的混合物促使老奶奶们穿著二十年前买的衣服去投票站给当局投票。她们是真诚地投票支持当局,因为相信它这就要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也是为了故意刁难敌人。正是这种混合导致了那些的确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了一切的一小撮人,和绝大多数什么都没失去,却获得了一切的居民彼此之间彻底的不理解。

    我们知识份子谈话的时候,一边盼望黑暗时代赶快结束,一边努力不去想这个事实:那几十万已经经历过这场战争和“恢复新领土”进程的男男女女,他们有几百万个孩子。这几百万个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在从事英勇的事业。他们真诚地这么认为,因为这是他们的父母,他们不可能是魔鬼。这几百万个孩子在9月1日系上国旗三色领巾,和父母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听父亲们讲打“乌克萝”的故事,途径被摧毁的马里乌波尔,去克裡米亚度假(有的和父亲一起,有的已经没了父亲)。

    如果我们想在战后开始讨论社会忏悔,我们得等到这些孩子长大,生下新的孩子,然后才能告诉这些(目前尚未出生的)孩子,他们的祖辈干下了不光彩的行径。祖辈的事情听起来比父辈的要容易些。内部自觉,而非外来强加的忏悔在德国是从1970年代才开始的——那正是国家社会主义分子孩子的孩子长大之时。

    所以说,也许到2040年代末,才能开始和老百姓讨论俄罗斯社会因这场战争而遭受的真正损失。至少,老百姓中的一些人会真的听进去。顺带一提,到那个时候,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工作的那批教师的职业生涯才最终结束。

    而目前,老百姓可能正在经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的,其中一些人时不时地被装在锌皮棺材裡从战场上送回来。但整条街的人都会参加他们的葬礼——这不就是你们要的传统价值观复兴吗?



    ※本文转载自《中国数字时代》。文章作者(上图)为历史学副博士,在新西伯利亚建立了两所很受好评的现代化教育私营学校。俄罗斯国家回报他的方式是在今年6月把他列入“外国代理人”名录。

    • 讲的好,俄罗斯的老百姓,先是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然后是俄罗斯的复兴,再然后是消灭纳粹的特别军事行动,下一步就要像保卫列宁格勒一样保卫莫斯科了。 无时无刻都在为一个高尚的事业活着。真正吃土的是那些社会精英和寡头们。 +6
      • 赞同,俄罗斯群众总是要有点精神 +1
        • 苦寒之地生存需要理想支撑,保尔柯察金
          • 需要投喂,需要听领导的 +1
      • 太扯淡 +1
        • 人的一生,总要有些追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3
          • 不像万恶的美帝,只知道钱,除了钱,啥也没有了 +1
          •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乌克兰人,事情也是发生在乌克兰二毛家。 +1
            • 写完这些废话以后就发生了乌克兰大饥荒。你要是不懂,举个例子,四川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 +4
            • 乌克兰找到他第二次申请入团的档案,(他入团被开除,再次申请入团),发现他因为身体不好,压根没打过仗,所以书内容纯属虚构。没想到他精神上如此积极。 +3
          • 当年的翻译真好,不懂俄文,怀疑原文都没有译文好 +2
          • 最壮的事业,丽不丽的另说,对有些人无所谓 +1
          • 小时候的精神偶像,学习的时候热血沸腾的。现在看看人口结构,一般国家都是50多岁才开始女多男少,俄国人是30岁就开始女多。 +2
    • 大鹅和中国一样,现在都是被洗的全民反智 +12
      • 洗洗更健康,😄
    • 早干嘛去了,早知道能这么爽,应该早打早爽,早爽早投胎,现在感觉还是赶鸭子上架才过上好日子。 +2
    • 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加上天朝的物资和资金支持,老百姓活得比天朝蝼蚁爽是必然的。俄罗斯正准备在天朝发行国债,进一步收割。 +1
      • 儿子孝顺亲爹,应该的 +5
        • 五十年期国债要发行了,看来之前游击队打欠条之事是探路,天朝子民太好愚弄 +1
    • 好文章。犹如一百年后,重读现代版俄国鲁迅 +1
    • 有点意思。没想到俄罗斯这么封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