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这个文章写得不错。推荐。ZT: 读书笔记 - 乡巴佬挽歌 以及JD Vance的其他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032295&fid=398

2infinitybeyond:

读书笔记 - 乡巴佬挽歌 以及JD Vance的其他

2017年,我因为不能理解16年川普大选胜利,去看了一些书了解“另一边”的想法。JD Vance的Hillbilly elegy是我触动非常大的一本书。我曾大力推广过一阵子。在我眼中,和Evicted一样,都是帮助我们这种不接地气的的中产移民了解美国社会现状的好书。 


2021后,JD Vance从一个反川的Republican成了川粉。一直到2022年一月,我尚认为他是被QAnon洗脑洗出来的。


然后2022年看到这样的报道:川普当众说JD Vance是kiss his ass,可Vance还腆着脸跟着他。我这才觉得害怕。这样一个人,聪明,能吃苦,为了追逐权力可以唾面自干毫无底限,这才是最可怕的组合。


以下是2017年的读书笔记

Hillbilly elegy 

2017/3/3

之前美国选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个巨大城乡之间认知的鸿沟。朋友推荐读乡巴佬挽歌去了解美国白穷人的生活和想法。有声书是作者JD Vance自己读的。他三十来岁,出生于hillbilly家庭,母亲嗑药吸毒数次入狱,不断的结婚离婚换男友搬家,而他自己中学时也吸过大麻,最后当了四年兵,一年半读完大学,又从耶鲁法学院毕业。他是他们那儿少有的打破upward mobility从穷人家终于跨进中产的例子。他对美国白穷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来自生活经历的深刻理解,又了解栅栏另外一边的中上层阶级的处事方法。他比较和思考,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和我一样无奈。这不是一个政策一个魔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存在于文化习俗,眼界,和无望之中。 


在现代美国,upward mobility基本上只来自于教育和眼界。但大部分穷人从没把教育当个事儿,也没有兴趣去explore自己的social bubble以外的世界。长期处在贫困线下的时候,悲观和习得无助让他们对自己没有追求,对自己的后代没有要求。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变成了一个social norm,所以除非主动或者被动的打破这个圈子,他们就被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起怨天尤人怪社会怪政府。突破这个圈子才是真正能够走出来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怎么走,好像又无解。书里提到说Michelle Obama提倡孩子们健康饮食,但他认得的hillbilly都痛恨这事儿,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她提倡得不对,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对的,而他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格外的抵触。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


作者此生能挣扎出来受益于几个人。他的祖父母虽然也是粗鄙不讲道理的人,但真心爱他,一直以来都看重他的教育,而且一次又一次在他妈妈不靠谱的时候拉他一把。他的生父虽然一早再婚多年没有联系,但在他preteen年代把他带到加州短住,让他忽然发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另外一种相处方式。他的表姐在他犹豫是否去上大学的时候推他去当了兵。他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GI bill还负担了他一部分的大学学费。没有这些人和经历,他几乎没有可能脱离他原本的阶层。除了这些,还要加上他自己的拼劲和毅力。书末他提到他资助的一个孩子,经历和他几乎差不多,能拉那个孩子一把的,和作者同样,也就只剩下相对靠谱的亲戚。他自己反思,如果他生活中没有他的祖父母拉他一把,他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和他母亲一样,spiraling down。


还有几个杂感。一个是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异常拼命,虽然军队管了一部分学费,但他也得打两份工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结果一下子病倒进了医院,好容易养好了病,不光有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还有医疗债务。书里他也就轻描淡写提了这一句,但我听到了觉得很震惊,不是医疗费用贵的问题,而是他竟然就没把这件事当个事儿来担心。是不是在他的social circle里,医疗债务人人都有,他也就没当件特别需要值得抱怨的事情?


另一个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反而会在圣诞节借钱去买礼物?他说他们那儿借钱也要给每个孩子准备大概两百块的圣诞礼物。而他到了耶鲁读书才发现很多中产家庭圣诞节礼物也就是意思一下,他妻子小时候的圣诞礼物往往就是一本书而已。他很惊讶于圣诞礼物可以是孩子自己要求把钱捐出去。我则惊讶于这个每个孩子两百块的预算,第一个想法是没钱还折腾这个!都是consumerism祸害的!再一想,其实又很悲凉。我问我家小朋友圣诞要什么礼物,她们挠破头皮也就想到要个几块钱的东西。但其实那是因为她们平常想要什么就有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在圣诞节才能有的东西。而穷人们平常或者物质上或者感情上觉得对孩子亏欠,到了圣诞节处于补偿心理更容易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论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还提到他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忽然开了很大的眼界,那时候他才知道面试要穿西装,才知道很多时候获得某些资讯最有效的渠道是运用自己或者父母的人际关系social capital。这些很多人take for granted的常识和资源,对下层穷人来说,却是连父母都不会教的,因为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这让他们往上走的历程更加艰难。


他还提到在军队里的时候,军队是要求他们都去上基本财政管理的课的,教他们如何balance check book,就连买车也有老兵带着教他比较贷款。我一方面觉得这方面军队真的做得不错,因为很多这个年纪的college kid大概也不会这些life skills,另一方面又悲观的觉得,教是教了,但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受教啊。


还有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perspective,对于hillbilly来说,枪是他们骨血中的一部分,是在他们的动荡的世界里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来说,枪支则是恐惧的来源。我们这些城里人叫着要禁枪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绝对不能赞同的。这种城乡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原本没有直接感受的。


这本书看完,我开始理解美国穷人的世界观的来源,但我依然无法赞同 (同时唾弃利用他们的世界观取悦他们的政客)。基本上,也还是无解。也只能叹息。


他说他当完兵去过伊拉克后回去读大学,有次在课堂上听到个大二的孩子大放厥词说当兵去伊拉克的都是智商低下的,在那里滥杀无辜。他气得不行,决定一定要尽快毕业离开这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其实in a way,这些无知到无耻的孩子长大了也hold on to the same prejudice,和活在自己social bubble里的hillbilly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是啊。书里就说他发现生父和继母之间竟然不吵架,就算吵架也关起门来不当着孩子面吵,而且没有相互的verbal abuse,他非常非常惊讶。因为他周围所有的人是开吵就一定会互相insult,讲道理你就已经输了。他第一次认识到人和人之间可以这样相处,而在外面的世界,他还有如此之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种眼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发现有其他的可能性,才有动力去break the circle。朋友圈子也很重要。作者虽然在一个烂区的烂学校,同学里有吸毒有混gang的。他的祖母警告他说只要见到他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她就拿枪去崩了那些人。他祖母是个说的出做得出的hard core hillbilly,他真心不敢跟那些人混。所以他的朋友也有好几个彻底离开故乡脱离hillbilly生活的。

louaci:

这个哥们出来不容易啊,老印二代一个副总统,一个副总统候选人老婆。他那本书是虎妈鼓励他写的,他和老婆的交往也是虎妈鼓励的

shanggj:

回复 1楼 2infinitybeyond 的帖子


前几天听 NPR, 发现居然 卢比奥 居然也是 VP 热门人选。

我就想 卢比奥 不会在共和党大会上 公开承认 自己 jj 比川普小吧?

whitetigress:

赞楼主

whitetigress: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2infinitybeyond:

whitetigress 发表于 2024-07-15 20:29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我不知道。所以我特别怕他。他这么渴望权力,那么他得到权力后的agenda是什么呢?尤其他还这么年轻,他可以折腾美国很多年。

他自己出身hillbilly,他知道hillbilly想要听什么,所以他在铁锈带应该可以帮川普拉到很多票。

倒不是说我本来觉得川普一定选不上,但最近接连几件事,我觉得川普选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更坏的是他这次有了准备,上台就可以放手干了。

唉我最近真是不想看新闻。

2infinitybeyond:

另一本和这本对照着看的书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这本书图书馆排队老长,我三周内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不能续借,所以只好继续回到队尾排着,讲一半的读后感。其实我怀疑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是回头在排第二轮,为啥呢?书本身写得不难看,但话题看得心里太累,看一段的放下歇歇,等心情好了才能再拿起来,


书里反复探讨的,就是美国穷人思维方式中的大悖论:为什么身为女人觉得女权是极端主义,为什么深受大企业污染所害的环境难民们却要选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大企业并不加约束的候选人,为什么一边享受政府拨款带来的便利一边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减少社会福利?


书里提到的例子,尤其是涉及到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这些,都是墨墨黑的黑幕,肆无忌惮的排放污染,官商勾结,互相推诿甩包裹而不肯安置环境难民,派人进去分化破坏民间环保反对组织,种种事例无不让人咂舌,别说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了,就是放回包公案的年代也能找到雷同的案件。在沿海蓝州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的时候,很难想象这种无耻低级到极的事件就在现代美国发生。


书里提到几点对大悖论的思考。一个是我在乡夫挽歌里就感受到的,一个social terrain的影响。当你的工作来自于这些大企业,当候选人都避重就轻不触碰环境教育这些话题只讲你爱听的话题的时候,当你收听的信息来自于狐狸,你去的教堂宣讲的是恒久忍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当你周围的亲友都持相同观念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眼界和力量跳出这个封闭的回路呢? 


还有一点非常震动我的是这些环境难民们的思维方式。作者总结一下,不管他们对环境恶化,对污染的大企业,对纵容大企业的政府官员有多少意见,到了投票的时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排序则是:税,信仰,荣誉。这三样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就根本不需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宗教对这些穷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当地教堂推崇的moral strength来自于忍耐和接受,而不是去改变现状的毅力。当然,接受现状是大部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本能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去改变。但安于接受现有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的负反馈去加强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也是乡夫挽歌里提到过的观点。


所以这半本书看下来,和之前那本一样,无奈,无解,郁闷。


既然提到几次hillbilly elegy,索性比较一下。挽歌那本书出自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有着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共情和理解。这位作者则是住在伯克利的社会学家,她去探究great paradox,但文字里总缺少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尤其的开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看freak show的感觉。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就因为这个调调,这本书的受众注定只有一半,是想要去了解的一半,而永远不是被了解的那一半。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的第三部分,打了个非常妙的比方: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这个比方打得太好了! 还有一段展开讲race的时候,提到说很多时候在这些人心目中,黑人不是特别有钱的明星就是特别穷拿福利的人,他们并没有留意到和他们一样在排队的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盲点。后面关于sympathy fatigue也总结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半本书看下来,最精彩就是这里。

Purplecantina:

楼主知道hillbilly是一个贬义词骂人的词吗?主楼里面反复使用这个词让人看着有点膈应。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个族群,是不是首先应该把他们当成和你平等的人,互相尊重。原作者用这个词是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就好比黑人comedian自己会用N word,那是他的craft的一部分,但是观众不应该重复N word。

shoppingisfun:

Vance对trump 如此舔跪,

真不知道amy chua作何感想。


Rigel:

whitetigress 发表于 2024-07-15 20:29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表面已经脱胎换骨,但也一定会有那种时刻出现,需要激发他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这个文章写得不错。推荐。ZT: 读书笔记 - 乡巴佬挽歌 以及JD Vance的其他 +1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032295&fid=398

    2infinitybeyond:

    读书笔记 - 乡巴佬挽歌 以及JD Vance的其他

    2017年,我因为不能理解16年川普大选胜利,去看了一些书了解“另一边”的想法。JD Vance的Hillbilly elegy是我触动非常大的一本书。我曾大力推广过一阵子。在我眼中,和Evicted一样,都是帮助我们这种不接地气的的中产移民了解美国社会现状的好书。 


    2021后,JD Vance从一个反川的Republican成了川粉。一直到2022年一月,我尚认为他是被QAnon洗脑洗出来的。


    然后2022年看到这样的报道:川普当众说JD Vance是kiss his ass,可Vance还腆着脸跟着他。我这才觉得害怕。这样一个人,聪明,能吃苦,为了追逐权力可以唾面自干毫无底限,这才是最可怕的组合。


    以下是2017年的读书笔记

    Hillbilly elegy 

    2017/3/3

    之前美国选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个巨大城乡之间认知的鸿沟。朋友推荐读乡巴佬挽歌去了解美国白穷人的生活和想法。有声书是作者JD Vance自己读的。他三十来岁,出生于hillbilly家庭,母亲嗑药吸毒数次入狱,不断的结婚离婚换男友搬家,而他自己中学时也吸过大麻,最后当了四年兵,一年半读完大学,又从耶鲁法学院毕业。他是他们那儿少有的打破upward mobility从穷人家终于跨进中产的例子。他对美国白穷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来自生活经历的深刻理解,又了解栅栏另外一边的中上层阶级的处事方法。他比较和思考,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和我一样无奈。这不是一个政策一个魔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存在于文化习俗,眼界,和无望之中。 


    在现代美国,upward mobility基本上只来自于教育和眼界。但大部分穷人从没把教育当个事儿,也没有兴趣去explore自己的social bubble以外的世界。长期处在贫困线下的时候,悲观和习得无助让他们对自己没有追求,对自己的后代没有要求。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变成了一个social norm,所以除非主动或者被动的打破这个圈子,他们就被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起怨天尤人怪社会怪政府。突破这个圈子才是真正能够走出来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怎么走,好像又无解。书里提到说Michelle Obama提倡孩子们健康饮食,但他认得的hillbilly都痛恨这事儿,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她提倡得不对,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对的,而他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格外的抵触。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


    作者此生能挣扎出来受益于几个人。他的祖父母虽然也是粗鄙不讲道理的人,但真心爱他,一直以来都看重他的教育,而且一次又一次在他妈妈不靠谱的时候拉他一把。他的生父虽然一早再婚多年没有联系,但在他preteen年代把他带到加州短住,让他忽然发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另外一种相处方式。他的表姐在他犹豫是否去上大学的时候推他去当了兵。他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GI bill还负担了他一部分的大学学费。没有这些人和经历,他几乎没有可能脱离他原本的阶层。除了这些,还要加上他自己的拼劲和毅力。书末他提到他资助的一个孩子,经历和他几乎差不多,能拉那个孩子一把的,和作者同样,也就只剩下相对靠谱的亲戚。他自己反思,如果他生活中没有他的祖父母拉他一把,他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和他母亲一样,spiraling down。


    还有几个杂感。一个是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异常拼命,虽然军队管了一部分学费,但他也得打两份工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结果一下子病倒进了医院,好容易养好了病,不光有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还有医疗债务。书里他也就轻描淡写提了这一句,但我听到了觉得很震惊,不是医疗费用贵的问题,而是他竟然就没把这件事当个事儿来担心。是不是在他的social circle里,医疗债务人人都有,他也就没当件特别需要值得抱怨的事情?


    另一个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反而会在圣诞节借钱去买礼物?他说他们那儿借钱也要给每个孩子准备大概两百块的圣诞礼物。而他到了耶鲁读书才发现很多中产家庭圣诞节礼物也就是意思一下,他妻子小时候的圣诞礼物往往就是一本书而已。他很惊讶于圣诞礼物可以是孩子自己要求把钱捐出去。我则惊讶于这个每个孩子两百块的预算,第一个想法是没钱还折腾这个!都是consumerism祸害的!再一想,其实又很悲凉。我问我家小朋友圣诞要什么礼物,她们挠破头皮也就想到要个几块钱的东西。但其实那是因为她们平常想要什么就有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在圣诞节才能有的东西。而穷人们平常或者物质上或者感情上觉得对孩子亏欠,到了圣诞节处于补偿心理更容易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论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还提到他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忽然开了很大的眼界,那时候他才知道面试要穿西装,才知道很多时候获得某些资讯最有效的渠道是运用自己或者父母的人际关系social capital。这些很多人take for granted的常识和资源,对下层穷人来说,却是连父母都不会教的,因为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这让他们往上走的历程更加艰难。


    他还提到在军队里的时候,军队是要求他们都去上基本财政管理的课的,教他们如何balance check book,就连买车也有老兵带着教他比较贷款。我一方面觉得这方面军队真的做得不错,因为很多这个年纪的college kid大概也不会这些life skills,另一方面又悲观的觉得,教是教了,但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受教啊。


    还有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perspective,对于hillbilly来说,枪是他们骨血中的一部分,是在他们的动荡的世界里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来说,枪支则是恐惧的来源。我们这些城里人叫着要禁枪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绝对不能赞同的。这种城乡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原本没有直接感受的。


    这本书看完,我开始理解美国穷人的世界观的来源,但我依然无法赞同 (同时唾弃利用他们的世界观取悦他们的政客)。基本上,也还是无解。也只能叹息。


    他说他当完兵去过伊拉克后回去读大学,有次在课堂上听到个大二的孩子大放厥词说当兵去伊拉克的都是智商低下的,在那里滥杀无辜。他气得不行,决定一定要尽快毕业离开这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其实in a way,这些无知到无耻的孩子长大了也hold on to the same prejudice,和活在自己social bubble里的hillbilly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是啊。书里就说他发现生父和继母之间竟然不吵架,就算吵架也关起门来不当着孩子面吵,而且没有相互的verbal abuse,他非常非常惊讶。因为他周围所有的人是开吵就一定会互相insult,讲道理你就已经输了。他第一次认识到人和人之间可以这样相处,而在外面的世界,他还有如此之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种眼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发现有其他的可能性,才有动力去break the circle。朋友圈子也很重要。作者虽然在一个烂区的烂学校,同学里有吸毒有混gang的。他的祖母警告他说只要见到他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她就拿枪去崩了那些人。他祖母是个说的出做得出的hard core hillbilly,他真心不敢跟那些人混。所以他的朋友也有好几个彻底离开故乡脱离hillbilly生活的。

    louaci:

    这个哥们出来不容易啊,老印二代一个副总统,一个副总统候选人老婆。他那本书是虎妈鼓励他写的,他和老婆的交往也是虎妈鼓励的

    shanggj:

    回复 1楼 2infinitybeyond 的帖子


    前几天听 NPR, 发现居然 卢比奥 居然也是 VP 热门人选。

    我就想 卢比奥 不会在共和党大会上 公开承认 自己 jj 比川普小吧?

    whitetigress:

    赞楼主

    whitetigress: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2infinitybeyond:

    whitetigress 发表于 2024-07-15 20:29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我不知道。所以我特别怕他。他这么渴望权力,那么他得到权力后的agenda是什么呢?尤其他还这么年轻,他可以折腾美国很多年。

    他自己出身hillbilly,他知道hillbilly想要听什么,所以他在铁锈带应该可以帮川普拉到很多票。

    倒不是说我本来觉得川普一定选不上,但最近接连几件事,我觉得川普选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更坏的是他这次有了准备,上台就可以放手干了。

    唉我最近真是不想看新闻。

    2infinitybeyond:

    另一本和这本对照着看的书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这本书图书馆排队老长,我三周内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不能续借,所以只好继续回到队尾排着,讲一半的读后感。其实我怀疑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是回头在排第二轮,为啥呢?书本身写得不难看,但话题看得心里太累,看一段的放下歇歇,等心情好了才能再拿起来,


    书里反复探讨的,就是美国穷人思维方式中的大悖论:为什么身为女人觉得女权是极端主义,为什么深受大企业污染所害的环境难民们却要选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大企业并不加约束的候选人,为什么一边享受政府拨款带来的便利一边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减少社会福利?


    书里提到的例子,尤其是涉及到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这些,都是墨墨黑的黑幕,肆无忌惮的排放污染,官商勾结,互相推诿甩包裹而不肯安置环境难民,派人进去分化破坏民间环保反对组织,种种事例无不让人咂舌,别说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了,就是放回包公案的年代也能找到雷同的案件。在沿海蓝州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的时候,很难想象这种无耻低级到极的事件就在现代美国发生。


    书里提到几点对大悖论的思考。一个是我在乡夫挽歌里就感受到的,一个social terrain的影响。当你的工作来自于这些大企业,当候选人都避重就轻不触碰环境教育这些话题只讲你爱听的话题的时候,当你收听的信息来自于狐狸,你去的教堂宣讲的是恒久忍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当你周围的亲友都持相同观念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眼界和力量跳出这个封闭的回路呢? 


    还有一点非常震动我的是这些环境难民们的思维方式。作者总结一下,不管他们对环境恶化,对污染的大企业,对纵容大企业的政府官员有多少意见,到了投票的时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排序则是:税,信仰,荣誉。这三样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就根本不需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宗教对这些穷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当地教堂推崇的moral strength来自于忍耐和接受,而不是去改变现状的毅力。当然,接受现状是大部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本能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去改变。但安于接受现有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的负反馈去加强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也是乡夫挽歌里提到过的观点。


    所以这半本书看下来,和之前那本一样,无奈,无解,郁闷。


    既然提到几次hillbilly elegy,索性比较一下。挽歌那本书出自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有着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共情和理解。这位作者则是住在伯克利的社会学家,她去探究great paradox,但文字里总缺少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尤其的开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看freak show的感觉。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就因为这个调调,这本书的受众注定只有一半,是想要去了解的一半,而永远不是被了解的那一半。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的第三部分,打了个非常妙的比方: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这个比方打得太好了! 还有一段展开讲race的时候,提到说很多时候在这些人心目中,黑人不是特别有钱的明星就是特别穷拿福利的人,他们并没有留意到和他们一样在排队的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盲点。后面关于sympathy fatigue也总结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半本书看下来,最精彩就是这里。

    Purplecantina:

    楼主知道hillbilly是一个贬义词骂人的词吗?主楼里面反复使用这个词让人看着有点膈应。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个族群,是不是首先应该把他们当成和你平等的人,互相尊重。原作者用这个词是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就好比黑人comedian自己会用N word,那是他的craft的一部分,但是观众不应该重复N word。

    shoppingisfun:

    Vance对trump 如此舔跪,

    真不知道amy chua作何感想。


    Rigel:

    whitetigress 发表于 2024-07-15 20:29

    这个Vance是不是骨子里还是hillbilly呢?


    表面已经脱胎换骨,但也一定会有那种时刻出现,需要激发他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 当年彭斯也不停kiss trump ass,关键时刻还是反目,大部分川普幕僚都以这个结局离开川普,这人毫无底线,一旦利益冲突,他也不会例外,川普需要不仅是奴才,而是太监,这人这么年轻,不可能给川普当太监,最后肯定会反目 +2
      • 必须的! +1
      • 克林顿的原生家庭也很差劲,也算是草根里的金凤凰
      • ds安排的监军或奸细。。。
    • 真正的出身草根,破碎的原生家庭,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稻草挣扎求生。少时的上进心就是现在的野心。他的自传把铁锈区的问题讲得很清楚,但没提出一丝解决方案,因为他很清楚是没救了,起码靠自身是没救了。
      他曾说川普是希特勒,他现在说那是个笑话。其实那就是他的心声,只不过是他想当希特勒。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这个帝国。三战将是他的救赎之路的终点。
      • 世界变了,只有改变自身,才能适应社会 +1
      • 有解决方案,就是有个好外婆
        • 外婆是个强人,13岁怀孕,离家出走,自己打拼成为中产。典型的美国中西部人。他妈就差点了,被老公抛弃了就酗酒嗑药,也是个典型的美国人。两个极端。 +1
    • 读书笔记写的不错。不过对美国穷人的理解,还有些刻板。从自传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并不讲究出身,父母犯罪记录子女也可以公务员。“乡巴佬”不愿去大城市打拼,也许同中国那些小镇居民一样,已经自我满足了,何必过那么辛苦的日子,躺平罢了 +2
    • 写的不错👍
    • 👍:“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 +1
      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
    • 谈不上不错,带有比较强烈的prejude的色彩. +1
      • 同意。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审视另一个群体。
    • 没有什么意义!任何人,无论其背景是穷人,中产,是富人出来,最后首先都得为了生存出发,而且以生存活着难易程度,这里面也包含任何可能运气,来定自己的后面格局视野。就是说个人物质发展和运气是人往高发展的前提。其它都是扯淡!教育也许能改变命运,但不是绝对。
      但不是绝对。也有教育好的最后活得没格局还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