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大老爷们位置严重受挫——谁来拯救中国男人?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老爷们位置严重受挫——谁来拯救中国男人?


中国妇女解放走了半个世纪,一径被视为“汉子”的北方老爷们儿有感道:“谁来拯救中国男人?”
  “拯救”或许太严重,

却意味着男人心路历程的不堪负荷,面对新旧世纪蕴积而成的强大“女力”(女人的力量),“田力”(男)人非但已毫无传统“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男性优势,渐被蚕食的男性社会角色空间,也反挫男人的“父权位置”,所以今年妇女节,我们是否可以谈谈“解放男人”呢?

  解放男人,无论在中西方的发展路径如何,大多有异曲同工的样貌,也就是男人开始感受到强者面具的负担,以及试着想放下莫须有的男性尊严,回归以人为本可强可弱、可成可败的自然状态。   

  男人都怕对号入座

  然而,要男人主动大张旗鼓地开启一种公众诉求或改革运动,是不大可能的,美国从1970年代展开的男性运动,固然是针对高涨的“女性主义”、“女权运动”提出反思或反制,但也都仅仅存在于如学术界或宗教界等的范畴内论述而已,极少真正付诸行动,成为社会主流议题。

  原因无他,这些由各路男性主导的男性运动派别者,谁也不想让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与还普遍被同情的“女性=弱者”生态对立的“打手”,此其一也;再者,主其事者纵有满腹理论和研究成果,也不愿意自己被误认是男性弱者而跳出来向社会讨公道的,所以有关男性议题,在整个言论市场上几乎是看不到的。

  更妙的是,当我这个研究男性文化的女作家,对一群台湾男性精英,讲述一般上海男人爱家顾家和不暴力的性别文化特质时,有位颇富人文素养的知名男作家当场质问我“是否企图阴柔化男人?”

  男人面对的处境

  到底有哪些真实处境呢?信手拈来列举几项:

  女性企图自杀人口是男性的两倍,但男人自杀身亡者是女人的三倍;40岁以上男性性功能障碍者达五成以上,且有不断攀升之势;男性医疗就诊率较女性低28%;男性平均寿命较女性短6-8年;成立之离婚案中,近八成由女性主动提出(美国2000年);女硕士是男生的1.38倍(英国);每天有100个男人因监护权判决而与孩子分开(墨西哥2003年)。当然,还有更多隐而未现或难以量化的数据和趋势现象。

  正由于男性处境问题始终隐含在个人事件中,等发酵成熟时,往往已经化为社会新闻版面上一桩桩的惨剧,大家也就带着幽微心情,日复一日变得麻木不仁:“只要不发生在我家就没关系”。

  女人的心态又如何?

  不幸的是,尤其在东方社会,过去女性大多处于父权宰制的第二性角色位置上,一部部妇女运动血泪史,让很多女人没有情绪回头看也是男权社会受害者的男人同样已经伤痕累累,包括,尽管中国妇女在近50年虽未感受到直接的压迫,但两性文化之间根深蒂固的尊卑、强弱关系依旧存在。

  就拿现今面临的“赶女人回家”,把工作机会让给男人的呼声,势必会冲击到性别权力关系中的致命点———女性经济自主的问题,特别在女人已经尝过“独立”的滋味后,再要她们走“女主内”的回头路,肯定是不现实的。

  因此,眼下指望女人放下不平的情绪,试着理解男人的处境,确实不太容易,就像我偶尔会遭遇到的状况:“你做‘男性关怀’工作?管他们臭男人干啥?”虽然如此,前后七八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告诉我,男性角色处境的觉知和省思关键,最终还是得靠女人激活。

  女人新平权与旧特权的省思问题是,女人在争取女性应有权益的同时,能够也反省自己是否还紧抓着旧特权不放呢?因为这些都是男人的压力源哪!

  曾将美国男性运动区分为六大派别的DavidThroop在1996年,把男性议题整理出7大类和70多个子项,其中包括不平等的负担如男人约会请客和离婚赡养费,还有不平等的判决如儿女监护权、探视权,以及男人对生育控制与堕胎的同意权等等,都意味着妇女运动为女性挣来的性别人权,曾几何时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要女性自己良心发现不容易,因为女人过去享有的弱势者福利,若非靠法律予以规范,既得利益者是永远不会自省的。

  而男人又没有像样组织或社会资源足以观照这个问题,适且男性文化的惯性之一是“和女人斤斤计较有损男性尊严”,于是女人反而双重享有旧特权和新平权。

  譬如,一个亿万富翁的征婚启事,让上万个年轻女孩不顾“无性经验”的开倒车条件而趋之若鹜,就多少可以看到光这“一高”(遑论三高呢!)已经打击到亿万个男人了;而“女白领金老公”一书的受欢迎,也道出女人时至今日还在找比她更强的男人;看到男人流露人性的哭泣或工作安于现状,就丢下一句“没出息”;那些多承担些家务或表现比较细腻的男人,则被称作“小男人”。

  谁来“解放男人”呢?

  一如前述,男性社会没有任何足以激活男性自觉甚至男性成长的机制,就算走过30多年男性运动史的美国,也多停留在史观和社会学研究范围内,一般可看到的男性成长小团体,则大多以治疗酒瘾或毒瘾为主,彼此处境相同,没有面子问题,也才比较容易打开心扉、相濡以沫,这和一般女性之间频繁互动是大大不同的。

  至此可以想见,覆盖在男人社群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只有女人以曾为受害者的同理心加以理解,才能松绑桎梏了几千年的男性社群文化。“共犯结构”可能是女人不太爱听的语汇,但在女性主义论述里面都不讳言,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如此倒过来推演,反正有犯行就有罪嫌,是男是女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当2004年国际妇女节一若既往,女人们仍多困在因男人而苦难的逻辑里打转的时候,殊不知瑞典男人争取长达2年的育儿权和越来越多的美国奶爸,都标示着男人正迈向解放自己养家活口、疏远父职的旧角色,要和女人在两性分工上画出新蓝图。

  建立中国式的“男性解放”

  而中国女性面对“赶女人回家”的社会诉求势头上,应不是纯性别夺权的意气之争,而是大可以反转成“解放男人养家活口的压力”,谁行谁上岗,角色分工毫无优劣之分,以维持家庭和谐、幸福安乐为大前提。

  那么,或许就如半个世纪前的妇女解放一般浑然天成,中国式的“男性解放”很可能自此走在国际社会的前沿,完全不需要以西方从妇女运动过渡到男性运动邈难可见的前景作借镜,因为他们这当中得进行太多的辩证与理解,包括不可避免的权利、义务的针锋相对,肯定是耗费时日。

  论点乐观与否在于认知,我们没有两性长久对立的历史创伤,“妇女解放”的去性别化特性,若加以适当导引到对男性传统角色压力也能去性别化的“男性解放”,未尝不是以人为本的最佳性别教育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