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3、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 高适 《别韦参军》
高适是个很牛气不羁的人,他的死党李颀说他:“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一个字,酷。你看他的自况: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口气能把人呛死。不过我们也不要被他的大话吓住,二十解书剑,五十取公卿,他这指头一屈,可就用了三十年。
从身世来说,高适也可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高侃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父亲也是一州长史,家庭的教育让他养成了从小“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的性格。但是寒暑阴阳,时哉不与,高适的家庭到他这一代实际上已经败落了。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不得不提,高适二十岁即赴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到三十岁北上蓟门,他沉寂了黄金的十年。这中间他干什么去了?
按照当时的生活方式,婚是肯定婚了,但遍查相关资料,却找不到有关高适的老婆儿子的蛛丝马迹。虽然家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实在不算什么重要人物,可是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等等。。。这些人的家人总还或多或少有迹可寻,独高适这里的记录干干净净。
这里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小高的婚姻生活并不愉快。虽然自认胸怀王霸大略,傲岸不羁,怎奈事业无成,家贫似洗,在老婆的眼里,既不上学,也不找工,还整天喋喋不休的讨论军国大事(那时侯要是有Internet BBS之类的东东,估计这网上的绕老儿搬运工什么的就只能看小高的背影绝尘而去了)。如此一来,磕磕碰碰肯定是少不了的,观念上的巨大分歧,只能导致一个结果:要么是河东狮把这个窝囊废彻底赶出家门,要么是小高一纸修书fire了这个八婆。总之,最终小高离家出走,踏上了北上蓟门的边塞诗创作之路。
那么我们又有一个问题,既然高适一心功名,为什么不去考场再博它几次,反而却开始他的写诗生涯呢?这大抵和他的性格和当时的风气相关,前面已经说了,小高是一个相当牛气,傲岸自负的人,让他营营役役,再入科场,内心肯定是很不屑为的。另一方面,唐时有以诗取士的风气(全唐诗里还有不少皇帝老儿的大作),诗写出名了,未尝不是仕进的另一条路。小高心里盘算的,是第二条路。
如此一晃又是十几年,这中间高适诗名日著,写出不少经典之作。但功名好象永远都是那么遥不可及,机会啊机会,等它等的花儿都谢了,却不见半分动静。高适这时的内心,难保不发发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的感慨。
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天宝三载,三位巨星,李白、杜甫和高适相遇于汴州,三人“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造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时李白正是被赐金放还,名动天下的时候;杜甫正年轻,对老大崇拜的不得了;而高适,也许是一段时间后看出了李白只是能言不能行的空想家,秋天他就和二人分手,南下楚地,继续他的漫游生涯去了。
然后就是安史之乱。这场兵戈虽然涂炭了天下无数生灵,却成就了杜甫和高适。杜甫的诗作被动乱中的乱离和痛苦拉到了最强音。高适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先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面陈玄宗。用自己精辟的分析赢得了皇帝的赞赏。随后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永王作乱,又被肃宗任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负责平叛。一跃而为天子重臣,终于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理想。
三十年的光阴,换来的只有一句感慨:机遇,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高适曾经梦见大厅里摆着一堆棺材,从地上一直摞到屋顶。又看见旁边还有一口棺材,特别宽大,如果躺进去,周围还能空出好大地方。——棺材者,官财也。高适的显达,其实是一早就注定了的。
唉,多好的梦呐,可惜我却总梦不到。梦境中能记得的只有一次,是伪劣打电话到我这儿订一车砖,我开着我新买的Jeep,载了满满一车,千辛万苦到了地方,把所有的砖帮他卸在门口。到了儿,这厮却又反悔不认帐,硬让我把砖再装车运回去。气得某大喝一声:莫不是消遣洒家么?正欲象郑屠一样抄起一块儿板砖拍这胖家伙,梦却倏然而醒。当天早上感觉还挺疲劳——肯定是卸砖的时候累着了。此梦也不知是好是坏,想来应该不差,至少,将来还有Jeep开呢,哈哈。
(完)
后记
谢谢您能有耐心读到这里。开始写这个小系列的时候只是想讲一些诗人们的故事,到最后三篇评论的部分却越来越多,未免贻笑大方。所以还是就此打住,希望没有浪费您太多的宝贵时间,再次感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高适 《别韦参军》
高适是个很牛气不羁的人,他的死党李颀说他:“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一个字,酷。你看他的自况: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口气能把人呛死。不过我们也不要被他的大话吓住,二十解书剑,五十取公卿,他这指头一屈,可就用了三十年。
从身世来说,高适也可算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高侃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父亲也是一州长史,家庭的教育让他养成了从小“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的性格。但是寒暑阴阳,时哉不与,高适的家庭到他这一代实际上已经败落了。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不得不提,高适二十岁即赴长安求仕,失意而归。到三十岁北上蓟门,他沉寂了黄金的十年。这中间他干什么去了?
按照当时的生活方式,婚是肯定婚了,但遍查相关资料,却找不到有关高适的老婆儿子的蛛丝马迹。虽然家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实在不算什么重要人物,可是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等等。。。这些人的家人总还或多或少有迹可寻,独高适这里的记录干干净净。
这里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小高的婚姻生活并不愉快。虽然自认胸怀王霸大略,傲岸不羁,怎奈事业无成,家贫似洗,在老婆的眼里,既不上学,也不找工,还整天喋喋不休的讨论军国大事(那时侯要是有Internet BBS之类的东东,估计这网上的绕老儿搬运工什么的就只能看小高的背影绝尘而去了)。如此一来,磕磕碰碰肯定是少不了的,观念上的巨大分歧,只能导致一个结果:要么是河东狮把这个窝囊废彻底赶出家门,要么是小高一纸修书fire了这个八婆。总之,最终小高离家出走,踏上了北上蓟门的边塞诗创作之路。
那么我们又有一个问题,既然高适一心功名,为什么不去考场再博它几次,反而却开始他的写诗生涯呢?这大抵和他的性格和当时的风气相关,前面已经说了,小高是一个相当牛气,傲岸自负的人,让他营营役役,再入科场,内心肯定是很不屑为的。另一方面,唐时有以诗取士的风气(全唐诗里还有不少皇帝老儿的大作),诗写出名了,未尝不是仕进的另一条路。小高心里盘算的,是第二条路。
如此一晃又是十几年,这中间高适诗名日著,写出不少经典之作。但功名好象永远都是那么遥不可及,机会啊机会,等它等的花儿都谢了,却不见半分动静。高适这时的内心,难保不发发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的感慨。
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天宝三载,三位巨星,李白、杜甫和高适相遇于汴州,三人“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造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时李白正是被赐金放还,名动天下的时候;杜甫正年轻,对老大崇拜的不得了;而高适,也许是一段时间后看出了李白只是能言不能行的空想家,秋天他就和二人分手,南下楚地,继续他的漫游生涯去了。
然后就是安史之乱。这场兵戈虽然涂炭了天下无数生灵,却成就了杜甫和高适。杜甫的诗作被动乱中的乱离和痛苦拉到了最强音。高适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先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后,他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面陈玄宗。用自己精辟的分析赢得了皇帝的赞赏。随后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永王作乱,又被肃宗任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负责平叛。一跃而为天子重臣,终于实现了自己出将入相的理想。
三十年的光阴,换来的只有一句感慨:机遇,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高适曾经梦见大厅里摆着一堆棺材,从地上一直摞到屋顶。又看见旁边还有一口棺材,特别宽大,如果躺进去,周围还能空出好大地方。——棺材者,官财也。高适的显达,其实是一早就注定了的。
唉,多好的梦呐,可惜我却总梦不到。梦境中能记得的只有一次,是伪劣打电话到我这儿订一车砖,我开着我新买的Jeep,载了满满一车,千辛万苦到了地方,把所有的砖帮他卸在门口。到了儿,这厮却又反悔不认帐,硬让我把砖再装车运回去。气得某大喝一声:莫不是消遣洒家么?正欲象郑屠一样抄起一块儿板砖拍这胖家伙,梦却倏然而醒。当天早上感觉还挺疲劳——肯定是卸砖的时候累着了。此梦也不知是好是坏,想来应该不差,至少,将来还有Jeep开呢,哈哈。
(完)
后记
谢谢您能有耐心读到这里。开始写这个小系列的时候只是想讲一些诗人们的故事,到最后三篇评论的部分却越来越多,未免贻笑大方。所以还是就此打住,希望没有浪费您太多的宝贵时间,再次感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