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神秘主义是所有宗教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诗化的宗教情感潜流,在不同的宗教里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关于深化内在的精神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的主张则大致相同。人们可以说,神秘主义是人的精神产品,反过来又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甚至物质生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其精神需要仍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发展。
“苏非”(Sūfi 一词,阿拉伯语词根原义为“羊毛”,因信奉者身穿羊毛褐衫而得名。伍麦耶王朝(661~750年)时,禁欲主义成为一种反对奢华时尚的社会思潮,苏非寻道者习惯穿羊毛粗衣作为苦行厌世的象征。最初,它是伊斯兰教内部对奢侈时尚和争权夺利的消极抗议,是对正在形成中的“理性化”体制宗教的一种背离,以禁欲苦行、崇尚道德为特征。至9世纪,注重个人虔信体验、追求内在精神升华的实践和学说开始形成,各地出现一批苏非寻道者。他们用主观直觉和宗教激情来突破教法和教义的繁琐束缚,并以尽情喜爱真主的苦行实践极大地感染了民众。宗教上层对他们怀有戒心,视为对现有体制的挑战。随着某些极端趋向的出现,这种内在的对立日渐紧张。在波斯人哈拉智(梳棉工,857~922年)被各派教法学家一致判处死刑,成为神秘主义殉道者时,冲突达到顶峰。11世纪以后,“伊斯兰教权威”安萨里(1058~1111年)在重建伊斯兰教的同时,也使苏非主义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他清除了苏非主义中的极端倾向,使其为正统信仰服务。
苏非主义认为,人和万物都源于真主,通过自我修炼而达到绝对完美时,人可以由认识、接近直至复归于真主。因此,苏非寻道者利用内心直觉和情感的精神功能,经过长期苦修的精神历程,以达到内在的“真境”。其目的是逐步消除自我与“真境”之间的隔障,最终被吸纳或转换成无主客观差别的合一状态。苏非精神修炼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完美,达到此目标的前提则是道德升华、精神明彻、灵魂净化。在实践中,苏非主义作为有组织的精神修炼,由最初的沉思内省和虔信自责,发展为“心灵道路”或“接近真主的精神旅程”的体系,但这不是哲学体系,而是一种“道”,即净化升华的道路或方式。
由于苏非主义的神秘功修完全以个人的宗教体验为基础,不同的人对于道的体验和理解不同,具体的解释和修持方法也各不相同。为了防止极端倾向,使其向正统信仰靠拢,正统派苏非主张,伊斯兰教法(舍里阿,真主指引的正道)是人人遵行的大道,而苏非之道(塔里盖,修炼道路)是从大道分支的小路。离开大道就不存在小道,不严格遵奉教法,就不能实现神秘主义的体验。不过,苏非著作认为,“道乘”是一种艰难的精神历程,寻道者须经长期苦修,才能超越不同阶段,最终达到“混化”和“永存”的目标,即由存在的经验证实真主的独一。这种理论的出现,虽说是为了回答上层的指责,但也是出于自身对发展某些控制或判断方法的需要,使个人的体验尽可能地规范化、客观化。他们大多把苏非之道分为三个层次:由遵奉教法、长期修道而达到绝对的真实,或经由教法、修道和神智三“乘”而达到真境。说法不尽相同,但都把教乘列为入门修道者的首要义务。后来,苏非主义把功修完美的人称为“完人”,并把穆罕默德视为最理想的完人。完人作为道乘修炼的最高品位,成为苏非努力功修的最高目标。而道乘也成为“证至圣而认真主”的方式,即与穆罕默德精神合一,进而认识真主的独一。
苏非由个人体验形成的种种学说,起初并不是一种智力进步,而是对教法和教义体系外在的理性化的反动,意在争得精神自由,使内在的宗教渴望和精神意识获得充分发展。各种苏非理论因人因时而异,他人无法验证,也很难重复。后来,既要推动和指导苏非实践,又要与正统信仰调和,苏非学说逐步系统化和形而上学化,产生了综合苏非主义和正统教义学的系统理论。其最高成就苏非神智学,以绥哈布丁·苏哈拉瓦迪(1153~1191年)和伊本·阿拉比(1165~1240年)为代表,对前几代苏非实践和思辨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也为各地迅速发展的苏非教团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术语和一个思辨体系。注重道德升华和内在体验的正统苏非主义,被杂糅哲学思辨的直觉知识所取代,并平添许多精神气质的特征。从历史上看,苏非主义曾从内部为伊斯兰教注入自我复兴的精神活力,对于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穆斯林社团的巩固有着不容否认的贡献。
安萨里将苏非主义纳入正统信仰后,苏非主义并未失去独立发展的势头。由于苏非主义将真主与信徒的关系从主仆关系变为爱慕和认知的关系,使信徒由敬畏、顺从变为喜爱、亲近真主;加之苏非领袖在早期克己守贫,注重操守,对民间习俗比较宽容,从而在民间产生强大影响,逐渐成为大众的信仰。到12世纪后半叶,作为苏非主义仪式和活动的组织化发展,形形色色的苏非教团在伊斯兰世界甚至边缘地区得到迅猛发展,到16世纪臻于极盛。大体而言,苏非主义在伊斯兰教宗教生活中居统治地位达5个世纪之久。故有人称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的“教中之教”。在某些地区,苏非教团就是伊斯兰教。近代以来一些民族国家的形成,如利比亚、苏丹、尼日利亚等,均与苏非教团有关。当代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追溯其思想渊源,其中之一就是近代的新苏非主义。苏非教团在民间悄悄地复兴,是当代伊斯兰教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苏非主义不仅曾为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注入过重要的精神活力,而且也对其内部近代以来的思潮和运动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因此,苏非主义和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教研究中两个最重要的基础课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不懂苏非主义,就不懂伊斯兰教。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真主旗帜下的沙漠雄狮——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七大奠基人
    • 修罗王,伊斯兰文明何时受阻?什么原因受阻?请讨论。
      • 18世纪开始走向衰落;伊格巴尔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阿巴斯时代保守派对唯理派的批判,束缚了理性主义的自由发展,导致宗教思想日趋僵化、守旧;二是后来兴起的苏非神秘主义虽为唯理派的同盟军,但它的消极遁世思想迷惑了穆斯林大众的心灵,使他们在信仰上误入迷途而无力自拔;三是13世纪由于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入侵,伊斯兰文明遭到严重毁坏,伊斯兰教界在失去政治庇护的逆境下,思想上更加保守,企图在固守传统中保存实力。总之,根本原因在于伊斯兰教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神秘主义是所有宗教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诗化的宗教情感潜流,在不同的宗教里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关于深化内在的精神生活、追求天人合一的主张则大致相同。人们可以说,神秘主义是人的精神产品,反过来又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甚至物质生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其精神需要仍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发展。
          “苏非”(Sūfi 一词,阿拉伯语词根原义为“羊毛”,因信奉者身穿羊毛褐衫而得名。伍麦耶王朝(661~750年)时,禁欲主义成为一种反对奢华时尚的社会思潮,苏非寻道者习惯穿羊毛粗衣作为苦行厌世的象征。最初,它是伊斯兰教内部对奢侈时尚和争权夺利的消极抗议,是对正在形成中的“理性化”体制宗教的一种背离,以禁欲苦行、崇尚道德为特征。至9世纪,注重个人虔信体验、追求内在精神升华的实践和学说开始形成,各地出现一批苏非寻道者。他们用主观直觉和宗教激情来突破教法和教义的繁琐束缚,并以尽情喜爱真主的苦行实践极大地感染了民众。宗教上层对他们怀有戒心,视为对现有体制的挑战。随着某些极端趋向的出现,这种内在的对立日渐紧张。在波斯人哈拉智(梳棉工,857~922年)被各派教法学家一致判处死刑,成为神秘主义殉道者时,冲突达到顶峰。11世纪以后,“伊斯兰教权威”安萨里(1058~1111年)在重建伊斯兰教的同时,也使苏非主义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他清除了苏非主义中的极端倾向,使其为正统信仰服务。
          苏非主义认为,人和万物都源于真主,通过自我修炼而达到绝对完美时,人可以由认识、接近直至复归于真主。因此,苏非寻道者利用内心直觉和情感的精神功能,经过长期苦修的精神历程,以达到内在的“真境”。其目的是逐步消除自我与“真境”之间的隔障,最终被吸纳或转换成无主客观差别的合一状态。苏非精神修炼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完美,达到此目标的前提则是道德升华、精神明彻、灵魂净化。在实践中,苏非主义作为有组织的精神修炼,由最初的沉思内省和虔信自责,发展为“心灵道路”或“接近真主的精神旅程”的体系,但这不是哲学体系,而是一种“道”,即净化升华的道路或方式。
          由于苏非主义的神秘功修完全以个人的宗教体验为基础,不同的人对于道的体验和理解不同,具体的解释和修持方法也各不相同。为了防止极端倾向,使其向正统信仰靠拢,正统派苏非主张,伊斯兰教法(舍里阿,真主指引的正道)是人人遵行的大道,而苏非之道(塔里盖,修炼道路)是从大道分支的小路。离开大道就不存在小道,不严格遵奉教法,就不能实现神秘主义的体验。不过,苏非著作认为,“道乘”是一种艰难的精神历程,寻道者须经长期苦修,才能超越不同阶段,最终达到“混化”和“永存”的目标,即由存在的经验证实真主的独一。这种理论的出现,虽说是为了回答上层的指责,但也是出于自身对发展某些控制或判断方法的需要,使个人的体验尽可能地规范化、客观化。他们大多把苏非之道分为三个层次:由遵奉教法、长期修道而达到绝对的真实,或经由教法、修道和神智三“乘”而达到真境。说法不尽相同,但都把教乘列为入门修道者的首要义务。后来,苏非主义把功修完美的人称为“完人”,并把穆罕默德视为最理想的完人。完人作为道乘修炼的最高品位,成为苏非努力功修的最高目标。而道乘也成为“证至圣而认真主”的方式,即与穆罕默德精神合一,进而认识真主的独一。
          苏非由个人体验形成的种种学说,起初并不是一种智力进步,而是对教法和教义体系外在的理性化的反动,意在争得精神自由,使内在的宗教渴望和精神意识获得充分发展。各种苏非理论因人因时而异,他人无法验证,也很难重复。后来,既要推动和指导苏非实践,又要与正统信仰调和,苏非学说逐步系统化和形而上学化,产生了综合苏非主义和正统教义学的系统理论。其最高成就苏非神智学,以绥哈布丁·苏哈拉瓦迪(1153~1191年)和伊本·阿拉比(1165~1240年)为代表,对前几代苏非实践和思辨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也为各地迅速发展的苏非教团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术语和一个思辨体系。注重道德升华和内在体验的正统苏非主义,被杂糅哲学思辨的直觉知识所取代,并平添许多精神气质的特征。从历史上看,苏非主义曾从内部为伊斯兰教注入自我复兴的精神活力,对于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穆斯林社团的巩固有着不容否认的贡献。
          安萨里将苏非主义纳入正统信仰后,苏非主义并未失去独立发展的势头。由于苏非主义将真主与信徒的关系从主仆关系变为爱慕和认知的关系,使信徒由敬畏、顺从变为喜爱、亲近真主;加之苏非领袖在早期克己守贫,注重操守,对民间习俗比较宽容,从而在民间产生强大影响,逐渐成为大众的信仰。到12世纪后半叶,作为苏非主义仪式和活动的组织化发展,形形色色的苏非教团在伊斯兰世界甚至边缘地区得到迅猛发展,到16世纪臻于极盛。大体而言,苏非主义在伊斯兰教宗教生活中居统治地位达5个世纪之久。故有人称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的“教中之教”。在某些地区,苏非教团就是伊斯兰教。近代以来一些民族国家的形成,如利比亚、苏丹、尼日利亚等,均与苏非教团有关。当代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追溯其思想渊源,其中之一就是近代的新苏非主义。苏非教团在民间悄悄地复兴,是当代伊斯兰教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苏非主义不仅曾为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注入过重要的精神活力,而且也对其内部近代以来的思潮和运动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因此,苏非主义和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教研究中两个最重要的基础课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不懂苏非主义,就不懂伊斯兰教。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