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今人人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成器。但在古代,你要是成了个“器”,是要被人瞧扁的。
《论语/为政篇》有曰:“君子不器”, 朱熹注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这意思就是说,君子不能只是做一件器皿,只起一种作用,像酒壶只能装酒,夜壶只能装尿;君子应该博学多艺,多才多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器”的原初意义就是器具、器皿,引申为人在某方面的专门技能。儒家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大道,而不必拘泥于一技一能之“小道”。小道虽有可观者,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何为“大道”?何为“小道”?《易经/系辞传》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大道”,乃形而上之道,通俗地说,也就是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而所谓“小道”,乃形而下之器,也就是天文、地理、医、农、历、算等自然科学及百工技艺。
孔子重“道”轻“器”,在《论语/子路篇》里最为明显: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
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
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后世皆以此贬孔子轻农,我不以为然,好比如你在清华北大向老师请教如何插秧种菜一样,老师的回答,估计也跟孔子差不多。社会分工不同,君子不必“器”,因为“学也,禄在其中也!”小人却是必须“器”的,如无一“器”之长,则“馁在其中也!”
从《论语/子罕》上的一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不器”: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
曰:“吾 何 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看来你要在某一门成名成家,就博学不了,也就成不了君子了。孔子听了达巷党人的赞扬,开玩笑地说:“我专心执着于哪一门呢?驾车?还是射箭?我还是驾车吧!这句话纯属调侃,至于南怀瑾先生偏要从“吾执御”里读出孔子是要做一个文化的舵手,恐怕有点太那个了。
孔子是如何多才多艺的呢?《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吾不试,故艺。”孔子的意思是说,他自己由于不被具体地任用,所以反而多才多艺。这话也有道理,如果让他当一辈子大司寇,恐怕他就没工夫写春秋,删诗书,苇编三绝什么的了。
同样在这一篇中,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孔子听到后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之所以会这么多技艺,乃是因为少时贫贱。真正的君子多吗?不多也!
在这里,不管是谦虚也好,做作也好,反正孔子是把自己排除在君子之外了,君子不器,不必会那么多“鄙事”,而孔子由小吏而礼仪专家而大司寇而教书匠,他也成过不少的“器”,的确已不配他自己为之定义的“君子”了。
其实即使孔子不把自己排除在君子之外,他也已经陷入了他自己为自己挖的大坑中。他教学生“六艺”,每一“艺”也就是一“器”,你要想“不器”,必须先“器”。《论语/公冶长》里,子贡问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问老师自己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你只是个器,子贡又问是个什么器,孔子说是个瑚琏。朱熹《论语集注》解释瑚琏为“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 孔子虽说子贡是个器,尚不足以称君子,但以“瑚琏”喻之,则又暗示子贡已很近于君子境界了,虽未登堂,但已入室也。由此可见,“器”是“不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不器”是“器”的目标和结果。没有“器”,就没有“不器”;没有“不器”,“器”也就没有达到目地。
孔子自己也是知道这一道理的,或许他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因为他说话太简洁了,所以后人就误解了。
在这一误解之下,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古脑地涌向哲学、道德和文学领域,以八股、作诗和讲经为业,坐以论道,行以明道,热衷于形而上的思辩和做人的道德实践,而耻于去和形而下的“器”打交道,结果我们名垂青史的诗人无数,而数学、医学、天文学家却寥寥无几,连木匠都只出了个鲁班。
科学技术的落后,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几百年的欺负,真可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在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有必有为“君子不器”正名。
孔子这句话说完整了其实应该是:“君子不器。君子欲不器,必先器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论语/为政篇》有曰:“君子不器”, 朱熹注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这意思就是说,君子不能只是做一件器皿,只起一种作用,像酒壶只能装酒,夜壶只能装尿;君子应该博学多艺,多才多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器”的原初意义就是器具、器皿,引申为人在某方面的专门技能。儒家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大道,而不必拘泥于一技一能之“小道”。小道虽有可观者,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何为“大道”?何为“小道”?《易经/系辞传》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大道”,乃形而上之道,通俗地说,也就是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而所谓“小道”,乃形而下之器,也就是天文、地理、医、农、历、算等自然科学及百工技艺。
孔子重“道”轻“器”,在《论语/子路篇》里最为明显: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
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
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后世皆以此贬孔子轻农,我不以为然,好比如你在清华北大向老师请教如何插秧种菜一样,老师的回答,估计也跟孔子差不多。社会分工不同,君子不必“器”,因为“学也,禄在其中也!”小人却是必须“器”的,如无一“器”之长,则“馁在其中也!”
从《论语/子罕》上的一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不器”: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
曰:“吾 何 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看来你要在某一门成名成家,就博学不了,也就成不了君子了。孔子听了达巷党人的赞扬,开玩笑地说:“我专心执着于哪一门呢?驾车?还是射箭?我还是驾车吧!这句话纯属调侃,至于南怀瑾先生偏要从“吾执御”里读出孔子是要做一个文化的舵手,恐怕有点太那个了。
孔子是如何多才多艺的呢?《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吾不试,故艺。”孔子的意思是说,他自己由于不被具体地任用,所以反而多才多艺。这话也有道理,如果让他当一辈子大司寇,恐怕他就没工夫写春秋,删诗书,苇编三绝什么的了。
同样在这一篇中,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孔子听到后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之所以会这么多技艺,乃是因为少时贫贱。真正的君子多吗?不多也!
在这里,不管是谦虚也好,做作也好,反正孔子是把自己排除在君子之外了,君子不器,不必会那么多“鄙事”,而孔子由小吏而礼仪专家而大司寇而教书匠,他也成过不少的“器”,的确已不配他自己为之定义的“君子”了。
其实即使孔子不把自己排除在君子之外,他也已经陷入了他自己为自己挖的大坑中。他教学生“六艺”,每一“艺”也就是一“器”,你要想“不器”,必须先“器”。《论语/公冶长》里,子贡问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问老师自己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你只是个器,子贡又问是个什么器,孔子说是个瑚琏。朱熹《论语集注》解释瑚琏为“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 孔子虽说子贡是个器,尚不足以称君子,但以“瑚琏”喻之,则又暗示子贡已很近于君子境界了,虽未登堂,但已入室也。由此可见,“器”是“不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不器”是“器”的目标和结果。没有“器”,就没有“不器”;没有“不器”,“器”也就没有达到目地。
孔子自己也是知道这一道理的,或许他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因为他说话太简洁了,所以后人就误解了。
在这一误解之下,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古脑地涌向哲学、道德和文学领域,以八股、作诗和讲经为业,坐以论道,行以明道,热衷于形而上的思辩和做人的道德实践,而耻于去和形而下的“器”打交道,结果我们名垂青史的诗人无数,而数学、医学、天文学家却寥寥无几,连木匠都只出了个鲁班。
科学技术的落后,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几百年的欺负,真可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在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有必有为“君子不器”正名。
孔子这句话说完整了其实应该是:“君子不器。君子欲不器,必先器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