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文章: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2004-04-14)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发布日期:2001-12-25

1999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5月25日
民政部  第14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收养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或者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

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三条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的,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在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或者由监护人监护的孤儿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组织作监护人的,在该组织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以及继父或者继母收养继子女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第四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

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当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办理登记手续,委托书应当经过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证明或者经过公证。

  第五条 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其中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人还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收养继子女的,可以只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结婚的证明。

  第六条 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二)收养法规定送养时应当征得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的,并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社会福利机构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弃婴、儿童进入社会福利机构的原始记录,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或者孤儿的生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

监护人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实际承担监护责任的证明,孤儿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或者被收养人生父母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被收养人有严重危害的证明。

生父母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与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协议;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送养人有特殊困难的证明。其中,因丧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单方送养的,还应当提交配偶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证明;子女由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收养的,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或者经过公证的与收养人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并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明。

  第七条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为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对不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对当事人说明理由。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办理期限内。

  第八条 收养关系成立后,需要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由收养人持收养登记证到户口登记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第十条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的,为当事人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收回收养登记证,发给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第十一条 为收养关系当事人出具证明材料的组织,应当如实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收养登记机关没收虚假证明材料,并建议有关组织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第十二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收养登记的,收养关系无效,由收养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收缴收养登记证。

  第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收养登记证、解除收养关系证明的式样,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 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收养子女的,申请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按照国务院民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家庭与子女 / 能不能以收养的方式把姐姐的孩子办来加拿大读书(现在是小学生),希望有相似经历的各位好心姐妹给些相关信息,十分感谢。
    • 我早就想了,呵呵,问题在于谁能同意你收养?至少收养条件不合要求。
    • 以收养的方式把姐姐的孩子办来加拿大读书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怎样办收养。
      • 我也想知道。顶!
    • 我怎么觉得离开了亲娘的孩子很可怜呢.
      • 那把孩子的亲娘也办过来呢?
        • 我朋友的姐姐都来二回了,都是办的探亲。 -jiuxian(牵手); 13:46 (#2065021)
    • You can if you would like to pay $40000 for the 收养 process.
      • 先别谈钱了,只想听您这个process。
    • 若是你能证明你的姐姐那边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让你领养那个孩子,就有可能.
      • 是否列举几个原因?
    • 收养是有条件的。 1。小孩的父母双亡,留一不可。 2。自己或丈夫有不孕,或不想要孩子者。 3。未满18岁,或者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者。 4。你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足以抚养此小孩。
      • 是啊, 不然咱把全中国比我小的都办过来, 少说也有三亿吧, 呵呵, 立马就对美国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威胁之势.
    • 多谢大家的回复,我查到了一个政府网站,《华侨、香港居民、台湾居民、澳门居民收养本市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登记》,网址见内
      http://smzj.nj.gov.cn/cps/site/smzj/bszn6-mb_a2004041920885.htm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新华网 (2003-01-21 14:41:45) 来源:中国检察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通过,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8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三章 收养的效力
        第四章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制定本法。

        第二条 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三条 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四条 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第七条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第八条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九条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第十条 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第十一条 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十三条 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

        第十四条 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十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第十六条 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

        第十七条 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

        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收养关系。

        第十八条 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

        第十九条 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

        第二十条 严禁买卖儿童或者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

        第二十一条 外国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应当经其所在国主管机关依照该国法律审查同意。收养人应当提供由其所在国有权机构出具的有关收养人的年龄、婚姻、职业、财产、健康、有无受过刑事处罚等状况的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应当经其所在国外交机关或者外交机关授权的机构认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该收养人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亲自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到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办理涉外公证资格的公证机构办理收养公证。

        第二十二条 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第三章 收养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 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四条 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的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

        第二十五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第四章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二十六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十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第二十九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第三十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遗弃婴儿的,由公安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规定。自治区的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法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文章: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2004-04-14)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


      发布日期:2001-12-25

      1999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5月25日
      民政部  第14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收养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或者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

      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三条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的,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在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或者由监护人监护的孤儿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组织作监护人的,在该组织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以及继父或者继母收养继子女的,在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第四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

      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当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办理登记手续,委托书应当经过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证明或者经过公证。

        第五条 收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并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其中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人还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收养继子女的,可以只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者生母结婚的证明。

        第六条 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二)收养法规定送养时应当征得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的,并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社会福利机构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弃婴、儿童进入社会福利机构的原始记录,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或者孤儿的生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

      监护人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实际承担监护责任的证明,孤儿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或者被收养人生父母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被收养人有严重危害的证明。

      生父母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与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协议;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送养人有特殊困难的证明。其中,因丧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单方送养的,还应当提交配偶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证明;子女由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收养的,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或者经过公证的与收养人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并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明。

        第七条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为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对不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对当事人说明理由。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办理期限内。

        第八条 收养关系成立后,需要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由收养人持收养登记证到户口登记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第十条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的,为当事人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收回收养登记证,发给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第十一条 为收养关系当事人出具证明材料的组织,应当如实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收养登记机关没收虚假证明材料,并建议有关组织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第十二条 收养关系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收养登记的,收养关系无效,由收养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收缴收养登记证。

        第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收养登记证、解除收养关系证明的式样,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订。

        第十四条 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收养子女的,申请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按照国务院民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家都搞错了吧,不是简单的收养成功就可以移民成功的,想在大陆办收养,走走后门,就是不符合资格也不难。但如果你想用收养的名义办移民,应该看的是加拿大的移民法,而不是国内的收养法。
      • 其实,你可以找几个律师咨询一下,很多律师第一次见面是免费的,他们会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然后你再决定怎么办..
      • 据我所知,根据加拿大的移民法,收养的子女与亲生子女同等对待。(不过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但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讨论。)
      • You can sponsor relatives or family members from abroad if they are: dependent children, including adopted children;
        • You can sponsor relatives or family members from abroad if they are: brothers, sisters, nephews, nieces or grandchildren who are orphans; under the age of 18 and not married or in a common-law relationship;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