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天后的奶却被吸出来,撒满了奥林匹亚山通往人间的那条大道,这条大道因此而得名“Milky Way”
偶尔拿起女儿从国内带来的小学语文课本,在第十一册里看到契诃夫的一篇小说《凡卡》, 当读到“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 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这一段时,不禁想到了多年前翻译界的一段公案。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赵景深通过英文译本译出了契诃夫的《凡卡》,他当时译为《樊凯》。这一段引起风波的文字,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The whole sky sparkled gay twinkling stars, and the Milky Way is as distinct as though it had been washed and rubbed with snow for holidays。
赵把这一段译为: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好象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一样”
为了这个“牛奶路”,鲁迅写了一首诗,对其大加讽刺。 他这首《教授杂咏四首》之二如下: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鲁迅的杂文《二心集/风马牛》可以看作是对这首诗的注解。原来赵把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马的人头马怪物译成“半人半牛怪”,既然译“马”为“牛”,那么“牛郎”岂不成了“马郎”;既然把“银河”译成“牛奶路”,有了路还要鹊桥干什么?所以乌鹊也就不知道是不是还用来了。
经鲁迅这么一闹,“牛奶路”就成了翻译界的笑柄。上大学的时候,教翻译的先生就曾给我们讲过这个笑话,记得当时笑得很开心。
现在想想,当时的笑,不仅天真,而且浅薄。
关于“Milky Way”,根据希腊神话,天神宙斯从下界弄回个男孩, 这孩子一看见天后赫拉的大奶,上去就死命一吸,气得天神立马将他贬下凡尘,但天后的奶却被吸出来,撒满了奥林匹亚山通往人间的那条大道,这条大道就因此而得名“Milky Way”(牛奶路)。所以鲁迅在其杂文里无不挖苦地建议将其译为”神奶路”。
这里涉及到一个文化翻译问题,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主张改译,还有的认为文化不可译。我觉得,文化既然要交流,就必须要传达其特定的内容。如果都去找对方文化里已有的符号来表达,文化交流的目的其实并没有达到。既然是交流,就要互通有无,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另一种文化接受你的文化符号。比如说“龙”,很多人认为中西方“龙”的文化内涵不一样, 所以不能用“Dragon”来译中国的“龙”。我看没什么不可以的。随着文化的传播,西方人自然会了解中国龙的高贵内涵,从而把这一内涵加到其“邪恶”龙的内涵上去。蝙蝠在西方也是恶鸟,但在中国却是好鸟,因为“蝠”“福”谐音。现在西方不也有了“蝙蝠侠”了吗?如果赵景深不把“Milky Way”译成“牛奶路”而是简单地译为“银河”,那么“Milky Way”在西方文化里的内涵我们将忽略掉,甚至会引起译文的前后矛盾,试想既然是“河”,还要用雪去擦洗吗?只有路才能去擦洗。翻成“牛奶路”,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要叫牛奶路?”然后就会去找答案。
让我们反过来看一看,我们的“银河”能不能译为“Milky Way”呢?如果把它译成一条“路”,那像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及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类好诗词,外国人也会一头雾水,莫不如就直译成一条河。
敢于直译,勇于直译,是一个民族必备的优秀品质。敢于把自己的文化直译过去,是一种自信;勇于把外国的文化直译过来,是一种大度,一种包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偶尔拿起女儿从国内带来的小学语文课本,在第十一册里看到契诃夫的一篇小说《凡卡》, 当读到“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 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这一段时,不禁想到了多年前翻译界的一段公案。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赵景深通过英文译本译出了契诃夫的《凡卡》,他当时译为《樊凯》。这一段引起风波的文字,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The whole sky sparkled gay twinkling stars, and the Milky Way is as distinct as though it had been washed and rubbed with snow for holidays。
赵把这一段译为: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好象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一样”
为了这个“牛奶路”,鲁迅写了一首诗,对其大加讽刺。 他这首《教授杂咏四首》之二如下: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鲁迅的杂文《二心集/风马牛》可以看作是对这首诗的注解。原来赵把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马的人头马怪物译成“半人半牛怪”,既然译“马”为“牛”,那么“牛郎”岂不成了“马郎”;既然把“银河”译成“牛奶路”,有了路还要鹊桥干什么?所以乌鹊也就不知道是不是还用来了。
经鲁迅这么一闹,“牛奶路”就成了翻译界的笑柄。上大学的时候,教翻译的先生就曾给我们讲过这个笑话,记得当时笑得很开心。
现在想想,当时的笑,不仅天真,而且浅薄。
关于“Milky Way”,根据希腊神话,天神宙斯从下界弄回个男孩, 这孩子一看见天后赫拉的大奶,上去就死命一吸,气得天神立马将他贬下凡尘,但天后的奶却被吸出来,撒满了奥林匹亚山通往人间的那条大道,这条大道就因此而得名“Milky Way”(牛奶路)。所以鲁迅在其杂文里无不挖苦地建议将其译为”神奶路”。
这里涉及到一个文化翻译问题,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主张改译,还有的认为文化不可译。我觉得,文化既然要交流,就必须要传达其特定的内容。如果都去找对方文化里已有的符号来表达,文化交流的目的其实并没有达到。既然是交流,就要互通有无,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另一种文化接受你的文化符号。比如说“龙”,很多人认为中西方“龙”的文化内涵不一样, 所以不能用“Dragon”来译中国的“龙”。我看没什么不可以的。随着文化的传播,西方人自然会了解中国龙的高贵内涵,从而把这一内涵加到其“邪恶”龙的内涵上去。蝙蝠在西方也是恶鸟,但在中国却是好鸟,因为“蝠”“福”谐音。现在西方不也有了“蝙蝠侠”了吗?如果赵景深不把“Milky Way”译成“牛奶路”而是简单地译为“银河”,那么“Milky Way”在西方文化里的内涵我们将忽略掉,甚至会引起译文的前后矛盾,试想既然是“河”,还要用雪去擦洗吗?只有路才能去擦洗。翻成“牛奶路”,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要叫牛奶路?”然后就会去找答案。
让我们反过来看一看,我们的“银河”能不能译为“Milky Way”呢?如果把它译成一条“路”,那像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及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类好诗词,外国人也会一头雾水,莫不如就直译成一条河。
敢于直译,勇于直译,是一个民族必备的优秀品质。敢于把自己的文化直译过去,是一种自信;勇于把外国的文化直译过来,是一种大度,一种包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