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愿后生小子们发扬初生牛犊不怕斧的精神, 都到鲁班门前去弄大斧,在一片刀光斧影中茁壮成长。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有曰:“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此为“班门弄斧”之雏形。明代诗人梅之焕到采石矶凭吊李白墓,触眼所及到处都是阿猫阿狗们猫狗屁不通的题诗,气愤之余写了一首《题李白墓》。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乃演为成语。
不过梅之焕却没有意识到,他也是在“鲁班门前弄大斧”。
鲁班,古籍中原称公输般,“般“与“班”同音,此人又为鲁国人,故后人称之为鲁班。鲁班是木匠行的祖师爷,木匠们用的家伙式,大都是他老人家发明的。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说某年鲁班接下了一个大工程,有很多银子赚,但工期限得很紧,大概是要赶国庆多少周年。那时候砍木头用的都是斧子,不仅慢,废的料也多。眼看着工期一天天临近,鲁师傅急得满山上乱转,手不由自主地就迁怒到一棵锯齿草上,一把抓上去,手像木头一样被锯开了,灵感随着血汩汩流出来,锯就这么被发明了。
木匠们弹墨线用的小钩称为“班母”, 据说鲁班用墨斗放线的时候,都是他母亲给他拉线,老娘有一次内急,顺手拿了个小钩子栓在线头上,往木头上一插就朝厕所跑。鲁班发觉这小钩子比他娘还有定力,也不用上厕所,于是就让老娘下岗了。
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叫“班妻”,其来历也和“班母”如出一辙。鲁班刨木头的时候,开始都是由妻子扶着木料,两人脸对着脸,再加上妻子弓着身子,领口开得又低,鲁班老走神,刨着刨着就刨歪了。刨坏几根木头不打紧,万一哪天走神走大了,刨到了老婆的嫩手上……于是鲁班就用一个八字型木块固定在工作架的一头,把木头往里一插,稳当得很。这死木头块子即使大张着腿,也诱惑不了鲁大爷了。
仅仅把鲁班封为木匠们的祖师爷,有点埋没了鲁大师的才华,木匠这一行的高科技成分毕竟不高。《孟子/离娄篇》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离娄为黄帝时人,能从百步之外看清鸟毛的末端。在楼挨着楼的今天,谁要是跟离娄住对面,一定得安三层窗帘,否则你有几根鸟毛他都能数清楚。鲁班能和这等能人平起平坐,可见其至巧。抱朴子就不把鲁班只当成一个木匠,他评价说:“班输、垂狄,机械之圣也。”
其实杨利伟们今天能飞上天,其始作俑者乃是鲁班。《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唐人余知古《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这军事侦察机也是他先搞出来的。《太平广记/伎巧篇》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鲁般在凉州造浮图时,“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后伺得鸢,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凉州这等不毛之地,连只母耗子都看不到,鲁班怎么能熬得住?虽家有娇妻,惜鞭长莫及,这个急啊!急中还真生了个智,他造了一只木鸢,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私人客机了,在机关上敲三下,木鸢子就起飞,载着一颗驿动的心,准确无误地降落在老婆的香床上,云雨一番之后,心情晴朗地又飞回到工地上,革命生产两不误。需要是成功之母,真是这么回事啊!鲁班要是没有超出常人的需要,又怎么能鼓捣出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这等新玩意儿。
不知不觉中,老婆怀孕了。父母不解啊,我儿远在千里之外,这孩子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这回真让他们猜对了,这孩子真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婆不愿意背这黑锅,就把鲁班乘飞机回来造爱的事儿对公公婆婆说了。老公公一听,凡心大动,心想我现在已经五十九岁了,明年就干不了了,江南有那么多美女,何不趁最后这个机会,利用我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到南方去幸她几个。于是某日趁儿子又回来赴巫山云雨,正颠鸾倒凤时,偷偷溜进驾驶舱,连敲十几下机关,一口气飞到了苏州。当地人看到天上飞来个不明飞行物,以为是外星人来了,都涌出来看热闹,一时间万人充巷,美女如云。老人家何曾见过这么多佳丽,眼睛马上就不够用了,伸出双手朝下面连送飞吻,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头栽到了人堆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爷子飞机刚摔下去,这边老娘又出了事。原来鲁班他娘晚来丧夫,悲痛欲绝。鲁班为了逗老娘开心,于是造了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轿车,让老人家坐上去兜兜风。谁知这车一开出去就永往直前,一去不复返,把老娘给拉丢了。这事记载在王充《论衡/儒增篇》上,原文为:“(鲁班)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发觉,鲁班并不怎么使斧子,他嫌那家伙太笨重,做不出细活来。
在《庄子/徐无鬼》里,庄子从惠子的墓前过,对随从们说, 郢人在鼻尖上涂一层薄如蝇翼的石灰,然后让匠石替他削掉。匠石运斤成风,一斧头下去,灰尽而鼻无损,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但心还跳。宋元君听说了这事,就请匠石来给他试试。匠石回答说:“我以前能削,但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所以我不能了。”
庄子这段话,是要说明对手的重要性。惠子一死,庄子没了对手,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了。匠石以前能削,有一半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对手,郢人面对利斧临鼻而能“立不失容”,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对手看到斧头下来就慌了神,那匠石这一斧头也就削不下去了。
宋元君虽不是什么明君圣主,不过能让匠石在他身上试上一试,也算是个有胆量的人了,不像曹操,听说华佗要拿斧子凿开他的脑袋为他治病,马上疑心大起,把华佗给劈了。
“斧正”一词,典出于此。
这个匠石,才真正是个弄斧的高手。
郢人就是我老家荆州那儿的人,文人们郢冠鲁戴,把本该是“郢门弄斧”的成语讹成了“班门弄斧”,让不爱使斧子的鲁班独占斧魁,惜哉!
今天的某些权威,和鲁班一样,也是徒有虚名。愿后生小子们发扬初生牛犊不怕斧的精神, 都到鲁班门前去弄大斧,在一片刀光斧影中茁壮成长。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有曰:“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此为“班门弄斧”之雏形。明代诗人梅之焕到采石矶凭吊李白墓,触眼所及到处都是阿猫阿狗们猫狗屁不通的题诗,气愤之余写了一首《题李白墓》。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乃演为成语。
不过梅之焕却没有意识到,他也是在“鲁班门前弄大斧”。
鲁班,古籍中原称公输般,“般“与“班”同音,此人又为鲁国人,故后人称之为鲁班。鲁班是木匠行的祖师爷,木匠们用的家伙式,大都是他老人家发明的。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说某年鲁班接下了一个大工程,有很多银子赚,但工期限得很紧,大概是要赶国庆多少周年。那时候砍木头用的都是斧子,不仅慢,废的料也多。眼看着工期一天天临近,鲁师傅急得满山上乱转,手不由自主地就迁怒到一棵锯齿草上,一把抓上去,手像木头一样被锯开了,灵感随着血汩汩流出来,锯就这么被发明了。
木匠们弹墨线用的小钩称为“班母”, 据说鲁班用墨斗放线的时候,都是他母亲给他拉线,老娘有一次内急,顺手拿了个小钩子栓在线头上,往木头上一插就朝厕所跑。鲁班发觉这小钩子比他娘还有定力,也不用上厕所,于是就让老娘下岗了。
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叫“班妻”,其来历也和“班母”如出一辙。鲁班刨木头的时候,开始都是由妻子扶着木料,两人脸对着脸,再加上妻子弓着身子,领口开得又低,鲁班老走神,刨着刨着就刨歪了。刨坏几根木头不打紧,万一哪天走神走大了,刨到了老婆的嫩手上……于是鲁班就用一个八字型木块固定在工作架的一头,把木头往里一插,稳当得很。这死木头块子即使大张着腿,也诱惑不了鲁大爷了。
仅仅把鲁班封为木匠们的祖师爷,有点埋没了鲁大师的才华,木匠这一行的高科技成分毕竟不高。《孟子/离娄篇》有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离娄为黄帝时人,能从百步之外看清鸟毛的末端。在楼挨着楼的今天,谁要是跟离娄住对面,一定得安三层窗帘,否则你有几根鸟毛他都能数清楚。鲁班能和这等能人平起平坐,可见其至巧。抱朴子就不把鲁班只当成一个木匠,他评价说:“班输、垂狄,机械之圣也。”
其实杨利伟们今天能飞上天,其始作俑者乃是鲁班。《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唐人余知古《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这军事侦察机也是他先搞出来的。《太平广记/伎巧篇》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鲁般在凉州造浮图时,“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后伺得鸢,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凉州这等不毛之地,连只母耗子都看不到,鲁班怎么能熬得住?虽家有娇妻,惜鞭长莫及,这个急啊!急中还真生了个智,他造了一只木鸢,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私人客机了,在机关上敲三下,木鸢子就起飞,载着一颗驿动的心,准确无误地降落在老婆的香床上,云雨一番之后,心情晴朗地又飞回到工地上,革命生产两不误。需要是成功之母,真是这么回事啊!鲁班要是没有超出常人的需要,又怎么能鼓捣出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这等新玩意儿。
不知不觉中,老婆怀孕了。父母不解啊,我儿远在千里之外,这孩子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这回真让他们猜对了,这孩子真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婆不愿意背这黑锅,就把鲁班乘飞机回来造爱的事儿对公公婆婆说了。老公公一听,凡心大动,心想我现在已经五十九岁了,明年就干不了了,江南有那么多美女,何不趁最后这个机会,利用我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到南方去幸她几个。于是某日趁儿子又回来赴巫山云雨,正颠鸾倒凤时,偷偷溜进驾驶舱,连敲十几下机关,一口气飞到了苏州。当地人看到天上飞来个不明飞行物,以为是外星人来了,都涌出来看热闹,一时间万人充巷,美女如云。老人家何曾见过这么多佳丽,眼睛马上就不够用了,伸出双手朝下面连送飞吻,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头栽到了人堆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爷子飞机刚摔下去,这边老娘又出了事。原来鲁班他娘晚来丧夫,悲痛欲绝。鲁班为了逗老娘开心,于是造了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轿车,让老人家坐上去兜兜风。谁知这车一开出去就永往直前,一去不复返,把老娘给拉丢了。这事记载在王充《论衡/儒增篇》上,原文为:“(鲁班)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发觉,鲁班并不怎么使斧子,他嫌那家伙太笨重,做不出细活来。
在《庄子/徐无鬼》里,庄子从惠子的墓前过,对随从们说, 郢人在鼻尖上涂一层薄如蝇翼的石灰,然后让匠石替他削掉。匠石运斤成风,一斧头下去,灰尽而鼻无损,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但心还跳。宋元君听说了这事,就请匠石来给他试试。匠石回答说:“我以前能削,但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所以我不能了。”
庄子这段话,是要说明对手的重要性。惠子一死,庄子没了对手,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了。匠石以前能削,有一半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对手,郢人面对利斧临鼻而能“立不失容”,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对手看到斧头下来就慌了神,那匠石这一斧头也就削不下去了。
宋元君虽不是什么明君圣主,不过能让匠石在他身上试上一试,也算是个有胆量的人了,不像曹操,听说华佗要拿斧子凿开他的脑袋为他治病,马上疑心大起,把华佗给劈了。
“斧正”一词,典出于此。
这个匠石,才真正是个弄斧的高手。
郢人就是我老家荆州那儿的人,文人们郢冠鲁戴,把本该是“郢门弄斧”的成语讹成了“班门弄斧”,让不爱使斧子的鲁班独占斧魁,惜哉!
今天的某些权威,和鲁班一样,也是徒有虚名。愿后生小子们发扬初生牛犊不怕斧的精神, 都到鲁班门前去弄大斧,在一片刀光斧影中茁壮成长。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