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平时听到的西方古典音乐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的作品:
1、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接触得很少,暂不论述。
2、巴洛克时期。大概从1600年到1750年左右。此时期的音乐大多整齐优美,充满活力(暂时先记住这两句!)。活跃而不断反复的的节奏、精致且装饰音很多的旋律也是其重要特征。多旋律交织的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也占很大的分量。巴赫和亨德尔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维瓦尔第、帕赫贝尔、阿尔比诺尼、泰勒曼、蒙特威尔第(不是后来那个威尔第)等等。
维瓦尔第是个不称职的神父,他努力作曲,供孤儿院的女孩子们演奏了养活她们自己。他以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其实维瓦尔第的其他不少小提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吉他协奏曲等也都是相当优美的,不过风格未免有点类似。有评论家刻薄地说维瓦尔第写了几百首《四季》,也是不无道理的。
帕赫贝尔和阿尔比诺尼各自有一首曲子为世人所熟知,分别是《卡农》(记得《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男孩子送花时,女孩子弹奏的钢琴曲吗——那就是经过改编的〈卡农〉)和〈g小调柔版〉(也许你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但十有八九听到过这首曲子)。这两首音乐使他们在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
巴赫和亨德尔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了。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假如巴赫比作是黑暗中的沉思者,那亨德尔就是阳光下的舞者了。亨德尔作品大多明快开朗、清新秀美。这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巴赫生前是默默无闻的教堂管风琴师,而亨德尔是受皇帝宠爱的社会活动家。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之迥异了。亨德尔的〈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虽然都是应景之作,但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气质,平和开朗的情绪,都是很入耳的音乐。清唱剧〈弥赛亚〉是相当伟大的作品,还记得那首有名的〈哈利路亚〉吗?它即是出于此清唱剧中。亨德尔的几部〈大协奏曲〉秀美动人,生机勃勃,与巴赫的〈勃兰登堡〉一起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乐队音乐的巅峰。
欣赏:古典魅力(一)——巴赫: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 a小调,2/4拍子,虽然没有速度指示,但一般都以快板演奏;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4/4拍子,是本曲中最著名的乐章,体现出巴赫艺术特征中严肃的一面;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甚快板,a小调,9/8拍子。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古典主义时期
接“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巴洛克音乐”。
3、古典主义时期。首先要声明,我们通常所讲的“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史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西方严肃音乐的统称,后者则专门指的是大约1755至1825年这五十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主要代表的音乐家们所作的音乐。
这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更加多变。音乐的节奏也不像巴洛克时期那样单一了,它也是变化多端,与整部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它是由海顿奠定了基本结构,并通过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天才的创作走进了巅峰时期的。
假如你不想把音乐研究得太深的话,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你只要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个人的曲子就够了——尽管意大利的博凯里尼和朱里亚尼也不赖。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是他将奏鸣曲式的灵魂——二元对比主题的冲突、发展和最终解决引入了交响曲,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当然,海顿写的不仅仅有一百多首(!)交响曲,他的弦乐四重奏毫无疑问比交响曲更出色!他的那八十多首简洁而完美的弦乐四重奏,后世没什么人能真正超过的(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固然深刻,但与他不是一个路子上的)。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庄严崇高,也是不应被忽略的作品。海顿的音乐正如其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样,结构相当严谨,他音乐中一直透露出的乐天的性格和明朗的嬉谑意味,倒可以看成是他的特色(不过有时还真不易和莫扎特区分清楚)。
莫扎特自然是天才中的天才!短短这么二三十年,就在不同体裁的音乐中写出了这么多精品中的精品,能不让人倾倒!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这两种体裁也只是在莫扎特手里才第一次真正走入了辉煌。他写了近二十部歌剧,其中至少有六部被世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他的钢琴协奏曲之纯净优美,后来的作曲家无人能比(贝多芬则是磅礴大气,又是一个境界)。他写了四十一首承前启后的交响曲,其中最后的三部并不比贝多芬的差。他的未写完的《安魂曲》也是同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之一。其他还有无数的室内乐、小夜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等等等,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从生下来就没休息过!莫扎特的音乐大多旋律性很强,不少主题都是由乐器“歌唱”出来的。和海顿一样,他的作品不少都有嬉戏的意味,但他的不少后期作品的深刻的抒情性,又是海顿所没有的,比如说他的后期的一些钢琴协奏曲,比如说他的《第四十交响曲》。
贝多芬总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在交响曲方面,他施行了不少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意图也扩展了不少。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哲理深度,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此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瞩目的。后人称巴赫的《平均律》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新约》,由此也可见其地位。贝多芬有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气势壮大,曾被人盛赞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四大小协”之一。他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也是此种体裁中的精品。贝多芬的音乐中最大的特征也许就是“力量”了。他一生遭遇坎坷,但他很少在作品中表现悲愁与感伤的情思,他的音乐中有的常是孤傲的斗争、爆发的悲壮与巨大的热情和自信,故总能激起听众的激情和斗志,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1、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接触得很少,暂不论述。
2、巴洛克时期。大概从1600年到1750年左右。此时期的音乐大多整齐优美,充满活力(暂时先记住这两句!)。活跃而不断反复的的节奏、精致且装饰音很多的旋律也是其重要特征。多旋律交织的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也占很大的分量。巴赫和亨德尔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维瓦尔第、帕赫贝尔、阿尔比诺尼、泰勒曼、蒙特威尔第(不是后来那个威尔第)等等。
维瓦尔第是个不称职的神父,他努力作曲,供孤儿院的女孩子们演奏了养活她们自己。他以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其实维瓦尔第的其他不少小提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吉他协奏曲等也都是相当优美的,不过风格未免有点类似。有评论家刻薄地说维瓦尔第写了几百首《四季》,也是不无道理的。
帕赫贝尔和阿尔比诺尼各自有一首曲子为世人所熟知,分别是《卡农》(记得《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男孩子送花时,女孩子弹奏的钢琴曲吗——那就是经过改编的〈卡农〉)和〈g小调柔版〉(也许你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但十有八九听到过这首曲子)。这两首音乐使他们在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
巴赫和亨德尔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了。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假如巴赫比作是黑暗中的沉思者,那亨德尔就是阳光下的舞者了。亨德尔作品大多明快开朗、清新秀美。这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巴赫生前是默默无闻的教堂管风琴师,而亨德尔是受皇帝宠爱的社会活动家。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之迥异了。亨德尔的〈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虽然都是应景之作,但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气质,平和开朗的情绪,都是很入耳的音乐。清唱剧〈弥赛亚〉是相当伟大的作品,还记得那首有名的〈哈利路亚〉吗?它即是出于此清唱剧中。亨德尔的几部〈大协奏曲〉秀美动人,生机勃勃,与巴赫的〈勃兰登堡〉一起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乐队音乐的巅峰。
欣赏:古典魅力(一)——巴赫: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 a小调,2/4拍子,虽然没有速度指示,但一般都以快板演奏;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4/4拍子,是本曲中最著名的乐章,体现出巴赫艺术特征中严肃的一面;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甚快板,a小调,9/8拍子。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古典主义时期
接“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巴洛克音乐”。
3、古典主义时期。首先要声明,我们通常所讲的“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史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西方严肃音乐的统称,后者则专门指的是大约1755至1825年这五十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主要代表的音乐家们所作的音乐。
这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更加多变。音乐的节奏也不像巴洛克时期那样单一了,它也是变化多端,与整部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它是由海顿奠定了基本结构,并通过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天才的创作走进了巅峰时期的。
假如你不想把音乐研究得太深的话,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你只要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个人的曲子就够了——尽管意大利的博凯里尼和朱里亚尼也不赖。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是他将奏鸣曲式的灵魂——二元对比主题的冲突、发展和最终解决引入了交响曲,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当然,海顿写的不仅仅有一百多首(!)交响曲,他的弦乐四重奏毫无疑问比交响曲更出色!他的那八十多首简洁而完美的弦乐四重奏,后世没什么人能真正超过的(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固然深刻,但与他不是一个路子上的)。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庄严崇高,也是不应被忽略的作品。海顿的音乐正如其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样,结构相当严谨,他音乐中一直透露出的乐天的性格和明朗的嬉谑意味,倒可以看成是他的特色(不过有时还真不易和莫扎特区分清楚)。
莫扎特自然是天才中的天才!短短这么二三十年,就在不同体裁的音乐中写出了这么多精品中的精品,能不让人倾倒!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这两种体裁也只是在莫扎特手里才第一次真正走入了辉煌。他写了近二十部歌剧,其中至少有六部被世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他的钢琴协奏曲之纯净优美,后来的作曲家无人能比(贝多芬则是磅礴大气,又是一个境界)。他写了四十一首承前启后的交响曲,其中最后的三部并不比贝多芬的差。他的未写完的《安魂曲》也是同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之一。其他还有无数的室内乐、小夜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等等等,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从生下来就没休息过!莫扎特的音乐大多旋律性很强,不少主题都是由乐器“歌唱”出来的。和海顿一样,他的作品不少都有嬉戏的意味,但他的不少后期作品的深刻的抒情性,又是海顿所没有的,比如说他的后期的一些钢琴协奏曲,比如说他的《第四十交响曲》。
贝多芬总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在交响曲方面,他施行了不少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意图也扩展了不少。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哲理深度,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此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瞩目的。后人称巴赫的《平均律》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新约》,由此也可见其地位。贝多芬有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气势壮大,曾被人盛赞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四大小协”之一。他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也是此种体裁中的精品。贝多芬的音乐中最大的特征也许就是“力量”了。他一生遭遇坎坷,但他很少在作品中表现悲愁与感伤的情思,他的音乐中有的常是孤傲的斗争、爆发的悲壮与巨大的热情和自信,故总能激起听众的激情和斗志,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