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浪漫主义之二(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前面的帖子中,我们已经介绍向大家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几位重要音乐家,本帖将接着往下讲。

瓦格纳是个具有强大激情的人,自然他也有着极端自我中心的性格,尼采和他很是气味相投,不过瓦格纳最后可没发疯。人们常说瓦格纳是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这是不错的。瓦格纳基本上只写歌剧,他写了十几部庞大的戏剧性极强的歌剧。他的歌剧不像传统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那样以人声为主宰,在瓦格纳的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的常常是管弦乐,所以他称自己的作品是“乐剧”。瓦格纳喜欢在他的歌剧中运用“主导动机”来表现特定的人物、事物、或者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原则。他的这种估计是从柏辽兹那里学过来的手法自然使更多的人更为容易地理解他的歌剧所表现的内容。他的热情和才华在当时为他招来了一大批信徒,在以后也影响了不少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重要歌剧作品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是四部情节相连的歌剧的总称,总共要演出四个晚上!)等等等等。

与瓦格纳相对的是勃拉姆斯,他性格内敛,不爱表现,喜欢深居简出,在音乐结构和体裁上严守古典主义的传统,并且从不写歌剧——每一点都和瓦格纳正好相反,所以他和他的追随者才会和瓦格纳那一派发生音乐史上那一场有名的论战。人们称勃拉姆斯是“德奥古典音乐的最后一位大师”,但这不代表他是古典主义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完全浪漫主义的,人们说他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达浪漫主义的内容是“旧瓶装新酒”,但我们无法否认,他就是装得好!瓶子结实,酒味香醇,这两者中的任一点都是其他不少作曲家难以达到的。所以勃拉姆斯一度和巴赫、贝多芬一起被人们称为是立在音乐成就的最高峰的“3B”。有评论家说“勃拉姆斯就像音乐中所有健全均衡的典范一样伫立着。如果其他人不跟从他的领导,那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他的天赋!”。勃拉姆斯也是我自己最为偏爱的音乐家之一。

布鲁克纳是瓦格纳的死党,他甚至跪在了瓦格纳面前表达自己的崇拜——尽管他不能完全理解瓦格纳作品的内容。他是个乡村教堂的管风琴师,是个少见的老实人。他不知道自己作品的伟大,所以经常任由出版商把自己的音乐改得乱七八糟以迎合听众的口味。不过后来他还是出名了,这一点倒让我们多少感到点安慰。他的主要作品就是九部交响曲(又是九部!),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朴实的人,布鲁克纳总在作品中表达宁静的冥想、崇高的宗教感情等不太容易被浮躁的心灵所接受的东西。他的交响曲大多也是结构庞大,在乐器的运用上有着很强的管风琴的痕迹。

两位约翰·斯特劳斯则喜欢写轻松宜人的小曲子,爸爸以《拉德斯基进行曲》闻名于世,儿子则写出了更多的也更为有名的音乐,其中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轻歌剧等。有些自以为高深的爱乐者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写的只能算是轻音乐,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我们实在不应忽视这些音乐的热情、活泼、乐观以及优雅的气质。更何况,它们常常是作为古典音乐里最为平易近人的曲目来引起大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的呢。小施特劳斯的著名音乐很多,圆舞曲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等,波尔卡有〈闲聊〉、〈雷鸣电闪〉、〈拨弦〉等,轻歌剧〈蝙蝠〉也是这个体裁中的经典之作。

圣桑是个优雅的人,他的音乐优美、明朗,结构严谨,但有时缺乏热情(是不是有点像门德尔松?)。我们最熟悉的他的音乐是〈动物狂欢节〉(还记得其中的“天鹅”吗?),这确实是天才之作,用了不少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旋律来表现动物,对其加以讥讽。他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人,所以生前只出版了“天鹅”一曲(说实话这一首确实美得让人心颤)。圣桑的交响曲中,第三〈管风琴交响曲〉是杰作,它分为两个乐章,其实还是四个部分,以相似的主题把它们统一起来,其最后一部分管风琴和乐队齐奏的气势相当震撼人心。圣桑为小提琴和乐队写的〈引子与回旋曲〉,精致优美,不可不听。其他作品如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都是优秀的作品。

比才也是个短命的音乐家。假如我记得不错的话,他只活了三十六岁。不过他的〈卡门〉即使在中国也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至少,你应该听过其中的“斗牛士进行曲”。比才的音乐灿烂明朗、精炼优雅且通俗易懂。我们最常听到的他的歌剧作品除了〈卡门〉之外,还有〈阿莱城姑娘〉,当然我们大多听的只是它们的选曲或是它们的组曲形式。比才在十七岁时写过一部〈C大调交响曲〉,成就虽然比不上那些交响曲大师的作品,但据说乐观开朗,颇值得一听。

莫扎特_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_横笛协奏曲1号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_致爱丽丝


贝多芬_欢乐颂

柴可夫斯基_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_第六交响曲温雅快板
柴可夫斯基_四个小天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西方音乐史简介——想大致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史的朋友请进(ZT)
    •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巴洛克音乐(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平时听到的西方古典音乐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的作品:

      1、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接触得很少,暂不论述。

      2、巴洛克时期。大概从1600年到1750年左右。此时期的音乐大多整齐优美,充满活力(暂时先记住这两句!)。活跃而不断反复的的节奏、精致且装饰音很多的旋律也是其重要特征。多旋律交织的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也占很大的分量。巴赫和亨德尔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维瓦尔第、帕赫贝尔、阿尔比诺尼、泰勒曼、蒙特威尔第(不是后来那个威尔第)等等。

      维瓦尔第是个不称职的神父,他努力作曲,供孤儿院的女孩子们演奏了养活她们自己。他以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其实维瓦尔第的其他不少小提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吉他协奏曲等也都是相当优美的,不过风格未免有点类似。有评论家刻薄地说维瓦尔第写了几百首《四季》,也是不无道理的。

      帕赫贝尔和阿尔比诺尼各自有一首曲子为世人所熟知,分别是《卡农》(记得《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男孩子送花时,女孩子弹奏的钢琴曲吗——那就是经过改编的〈卡农〉)和〈g小调柔版〉(也许你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但十有八九听到过这首曲子)。这两首音乐使他们在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

      巴赫和亨德尔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了。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假如巴赫比作是黑暗中的沉思者,那亨德尔就是阳光下的舞者了。亨德尔作品大多明快开朗、清新秀美。这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巴赫生前是默默无闻的教堂管风琴师,而亨德尔是受皇帝宠爱的社会活动家。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之迥异了。亨德尔的〈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虽然都是应景之作,但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气质,平和开朗的情绪,都是很入耳的音乐。清唱剧〈弥赛亚〉是相当伟大的作品,还记得那首有名的〈哈利路亚〉吗?它即是出于此清唱剧中。亨德尔的几部〈大协奏曲〉秀美动人,生机勃勃,与巴赫的〈勃兰登堡〉一起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乐队音乐的巅峰。


      欣赏:古典魅力(一)——巴赫: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 a小调,2/4拍子,虽然没有速度指示,但一般都以快板演奏;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4/4拍子,是本曲中最著名的乐章,体现出巴赫艺术特征中严肃的一面;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甚快板,a小调,9/8拍子。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古典主义时期

        接“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巴洛克音乐”。

      3、古典主义时期。首先要声明,我们通常所讲的“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史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西方严肃音乐的统称,后者则专门指的是大约1755至1825年这五十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主要代表的音乐家们所作的音乐。
      这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更加多变。音乐的节奏也不像巴洛克时期那样单一了,它也是变化多端,与整部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另一个伟大成就就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它是由海顿奠定了基本结构,并通过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天才的创作走进了巅峰时期的。

      假如你不想把音乐研究得太深的话,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你只要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个人的曲子就够了——尽管意大利的博凯里尼和朱里亚尼也不赖。

      海顿是“交响曲之父”,是他将奏鸣曲式的灵魂——二元对比主题的冲突、发展和最终解决引入了交响曲,使交响曲具有了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和哲理性。当然,海顿写的不仅仅有一百多首(!)交响曲,他的弦乐四重奏毫无疑问比交响曲更出色!他的那八十多首简洁而完美的弦乐四重奏,后世没什么人能真正超过的(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固然深刻,但与他不是一个路子上的)。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庄严崇高,也是不应被忽略的作品。海顿的音乐正如其他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样,结构相当严谨,他音乐中一直透露出的乐天的性格和明朗的嬉谑意味,倒可以看成是他的特色(不过有时还真不易和莫扎特区分清楚)。

      莫扎特自然是天才中的天才!短短这么二三十年,就在不同体裁的音乐中写出了这么多精品中的精品,能不让人倾倒!歌剧和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们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这两种体裁也只是在莫扎特手里才第一次真正走入了辉煌。他写了近二十部歌剧,其中至少有六部被世人认为是最伟大的。他的钢琴协奏曲之纯净优美,后来的作曲家无人能比(贝多芬则是磅礴大气,又是一个境界)。他写了四十一首承前启后的交响曲,其中最后的三部并不比贝多芬的差。他的未写完的《安魂曲》也是同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之一。其他还有无数的室内乐、小夜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等等等,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从生下来就没休息过!莫扎特的音乐大多旋律性很强,不少主题都是由乐器“歌唱”出来的。和海顿一样,他的作品不少都有嬉戏的意味,但他的不少后期作品的深刻的抒情性,又是海顿所没有的,比如说他的后期的一些钢琴协奏曲,比如说他的《第四十交响曲》。

      贝多芬总是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诚然,是他以九部不朽的交响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提到了巅峰。在交响曲方面,他施行了不少改革,比如说加大了乐队编制、加入人声、改变了乐章的一些结构等,这些改革为后人大大拓宽了交响曲创作的道路,使交响曲的表现意图也扩展了不少。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哲理深度,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此外,他的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令人瞩目的。后人称巴赫的《平均律》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则是《新约》,由此也可见其地位。贝多芬有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五“皇帝”气势壮大,曾被人盛赞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四大小协”之一。他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也是此种体裁中的精品。贝多芬的音乐中最大的特征也许就是“力量”了。他一生遭遇坎坷,但他很少在作品中表现悲愁与感伤的情思,他的音乐中有的常是孤傲的斗争、爆发的悲壮与巨大的热情和自信,故总能激起听众的激情和斗志,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浪漫主义之一(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接“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古典主义时期”。

      4、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他们不停地打破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只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易为自己表达的独特内容而感动。此时的不少音乐在结构上已丧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但也更为灵活了。很多音乐的旋律性大大加强,和声的处理也是变化多端,所以这些音乐大都有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色彩的变化,不用说,表现的范围较之古典主义时期也是大大加宽了。交响诗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它由李斯特首创,并由理查·施特劳等人发扬光大,通常与伟大的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有关。浪漫主义时期还出现了更为自由的钢琴曲,在这方面,大家熟知的“钢琴诗人”肖邦、“钢琴之王”李斯特等人无疑是功劳巨大。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很完善的交响曲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宏伟之作,这一点放到下面再详谈。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作为“入门”讲座,在这里我只挑几位特别重要的作曲家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假如您还想了解更多的作曲家或更为详细的介绍的话,就只能委屈您自己到网上去找啦(一般的音乐书店里也都有不少此类书籍)!

      舒伯特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大家都知道他是“歌曲之王”,作了无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优秀艺术歌曲。他还写了九首交响曲(又是九首!),最后两首是不凡之作,第九首因其高贵的气质、庞大的结构被人称之“伟大交响曲”,第八首没写完,就叫“未完成”,但却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经典,其凄切孤独的氛围、细腻的内心情感表现,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舒伯特在室内乐方面也是表现不俗,他的“鳟鱼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等等都是亲切动人之作,也是现在唱片灌制的热门。他还作有不少亲切动人的钢琴小品集,如《音乐的瞬间》、《即兴曲》等。

      柏辽兹则首先用交响曲讲起了故事。他的《幻想交响曲》描述了自己对一个女演员的爱情幻想。他说这些幻想是服药自杀未遂而产生的,里面有田野、有舞会、有断头台、有妖魔鬼怪,真是好玩之至。他还在这部交响曲里首次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写法,即从头到尾用一个代表那位女子的主题及其变奏贯穿全曲,既方便了讲故事,又使作品各乐章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性。他的这种手法对后来的李斯特等作曲家影响巨大。柏辽兹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管弦乐《罗马狂欢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门德尔松也是一位短命的天才,他的音乐成就先不说,就看在他把当时不为人知的巴赫“挖”了出来的份上,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激他。门德尔松出身高贵,生活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甚至还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他的音乐正如他的身份般,高贵,优雅,华美,几乎没什么漏洞。自然,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没有太强的激情,估计他在有生之年也没深入体会到过孤单、悲伤、愤怒的感情,这些也正是他的音乐中所缺乏的,所以有乐评家说他完美但不深刻。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难得一听的青春之歌,故可以列于“四大小协”中而毫不显弱。他的五首交响曲在构成方面也都近乎完美,其中的“苏格兰”和“意大利”是爱乐者不可不听的曲目。他为戏剧《仲夏夜之梦》写的音乐也体现了他的音乐天才。而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系列被人认为在抒情性方面并不比肖邦差。

      估计大家对肖邦都比较熟悉,因为国产的几位钢琴大师都喜欢弹肖邦。这也不难理解,肖邦的钢琴曲中那么多空灵飘逸的气息本来就和中国文化有几分相通。肖邦是诗人,这是任何一个听过他的音乐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他几乎只为钢琴写作,故而他能把钢琴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作为一个波兰人,他音乐中的民族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夜曲、圆舞曲、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谑曲等都早已为大家熟知,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被认为是每一首都包含了可以发展为庞大的交响音乐的动机。他二十岁之前作的两首风格相近的钢琴协奏曲被乐评家认为是严重忽略了乐队的表现(像不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但就从音乐的情感表现来讲,无疑是相当唯美的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青春的甜蜜和忧伤。

      舒曼最后得了精神病,而不少人称他为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过于耽溺于个人的激情世界中不一定是好事。他的音乐大多很抒情,很有诗意,有时也会很激烈。他作了四首交响曲,都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些有名。舒曼最常被人提到的作品是钢琴组曲《儿时情景》、《C大调钢琴幻想曲》、《狂欢节》等。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不错的作品。此外,舒曼也是一位艺术歌曲大师,作有联篇歌曲《诗人之恋》等。

      前面讲到,是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他自己作了不少交响诗,其中有名的有《塔索》、有表现“人生不过是死亡的前奏曲”的《前奏曲》、表现英雄马捷帕的事迹的《马捷帕》等等。李斯特的钢琴演奏也是超凡脱俗,有人说李斯特为了满足作为一个演奏家的虚荣心而使自己的作曲才华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不过他的成果也够可观了,十九首技艺超绝的《匈牙利狂想曲》(不要与勃拉姆斯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混淆起来)在演奏技巧和钢琴这种乐器的表现力上都为后世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还有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也可称之为名作。
      [url=http://www.educast.com.cn/seniortest/music/g/A%20Midsummer%20Night's%20Dream.mp3]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url]

      肖邦—F大调夜曲(钢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浪漫主义之二(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前面的帖子中,我们已经介绍向大家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几位重要音乐家,本帖将接着往下讲。

      瓦格纳是个具有强大激情的人,自然他也有着极端自我中心的性格,尼采和他很是气味相投,不过瓦格纳最后可没发疯。人们常说瓦格纳是最伟大的戏剧作曲家,这是不错的。瓦格纳基本上只写歌剧,他写了十几部庞大的戏剧性极强的歌剧。他的歌剧不像传统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那样以人声为主宰,在瓦格纳的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的常常是管弦乐,所以他称自己的作品是“乐剧”。瓦格纳喜欢在他的歌剧中运用“主导动机”来表现特定的人物、事物、或者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原则。他的这种估计是从柏辽兹那里学过来的手法自然使更多的人更为容易地理解他的歌剧所表现的内容。他的热情和才华在当时为他招来了一大批信徒,在以后也影响了不少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重要歌剧作品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是四部情节相连的歌剧的总称,总共要演出四个晚上!)等等等等。

      与瓦格纳相对的是勃拉姆斯,他性格内敛,不爱表现,喜欢深居简出,在音乐结构和体裁上严守古典主义的传统,并且从不写歌剧——每一点都和瓦格纳正好相反,所以他和他的追随者才会和瓦格纳那一派发生音乐史上那一场有名的论战。人们称勃拉姆斯是“德奥古典音乐的最后一位大师”,但这不代表他是古典主义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完全浪漫主义的,人们说他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达浪漫主义的内容是“旧瓶装新酒”,但我们无法否认,他就是装得好!瓶子结实,酒味香醇,这两者中的任一点都是其他不少作曲家难以达到的。所以勃拉姆斯一度和巴赫、贝多芬一起被人们称为是立在音乐成就的最高峰的“3B”。有评论家说“勃拉姆斯就像音乐中所有健全均衡的典范一样伫立着。如果其他人不跟从他的领导,那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他的天赋!”。勃拉姆斯也是我自己最为偏爱的音乐家之一。

      布鲁克纳是瓦格纳的死党,他甚至跪在了瓦格纳面前表达自己的崇拜——尽管他不能完全理解瓦格纳作品的内容。他是个乡村教堂的管风琴师,是个少见的老实人。他不知道自己作品的伟大,所以经常任由出版商把自己的音乐改得乱七八糟以迎合听众的口味。不过后来他还是出名了,这一点倒让我们多少感到点安慰。他的主要作品就是九部交响曲(又是九部!),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朴实的人,布鲁克纳总在作品中表达宁静的冥想、崇高的宗教感情等不太容易被浮躁的心灵所接受的东西。他的交响曲大多也是结构庞大,在乐器的运用上有着很强的管风琴的痕迹。

      两位约翰·斯特劳斯则喜欢写轻松宜人的小曲子,爸爸以《拉德斯基进行曲》闻名于世,儿子则写出了更多的也更为有名的音乐,其中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轻歌剧等。有些自以为高深的爱乐者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写的只能算是轻音乐,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我们实在不应忽视这些音乐的热情、活泼、乐观以及优雅的气质。更何况,它们常常是作为古典音乐里最为平易近人的曲目来引起大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的呢。小施特劳斯的著名音乐很多,圆舞曲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等,波尔卡有〈闲聊〉、〈雷鸣电闪〉、〈拨弦〉等,轻歌剧〈蝙蝠〉也是这个体裁中的经典之作。

      圣桑是个优雅的人,他的音乐优美、明朗,结构严谨,但有时缺乏热情(是不是有点像门德尔松?)。我们最熟悉的他的音乐是〈动物狂欢节〉(还记得其中的“天鹅”吗?),这确实是天才之作,用了不少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旋律来表现动物,对其加以讥讽。他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人,所以生前只出版了“天鹅”一曲(说实话这一首确实美得让人心颤)。圣桑的交响曲中,第三〈管风琴交响曲〉是杰作,它分为两个乐章,其实还是四个部分,以相似的主题把它们统一起来,其最后一部分管风琴和乐队齐奏的气势相当震撼人心。圣桑为小提琴和乐队写的〈引子与回旋曲〉,精致优美,不可不听。其他作品如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都是优秀的作品。

      比才也是个短命的音乐家。假如我记得不错的话,他只活了三十六岁。不过他的〈卡门〉即使在中国也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至少,你应该听过其中的“斗牛士进行曲”。比才的音乐灿烂明朗、精炼优雅且通俗易懂。我们最常听到的他的歌剧作品除了〈卡门〉之外,还有〈阿莱城姑娘〉,当然我们大多听的只是它们的选曲或是它们的组曲形式。比才在十七岁时写过一部〈C大调交响曲〉,成就虽然比不上那些交响曲大师的作品,但据说乐观开朗,颇值得一听。

      莫扎特_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_横笛协奏曲1号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_致爱丽丝


      贝多芬_欢乐颂

      柴可夫斯基_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_第六交响曲温雅快板
      柴可夫斯基_四个小天鹅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浪漫主义之三(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浪漫主义时期很长,所以重要的音乐家也特别多,我们将在本帖中结束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的介绍。

      和瓦格纳一样,威尔第也是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瓦格纳擅长于用高超的管弦乐技法表达辉煌而强烈的戏剧激情,而威尔第则更偏爱于用优美抒情的旋律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戏剧性感情。瓦格纳革新了德国歌剧的表现手法,而威尔第则严守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始祖可以认为是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其最后一位伟人则是威尔第(Verdi)(这两个名字有趣否?)。威尔第生得早,不过大器晚成,他的著名歌剧有《阿伊达》、《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麦克白》、《奥赛罗》等,他还写了一部《安魂曲》,也是这一体裁中的不朽之作。(维瓦尔第、蒙特威尔第、威尔第这三个人希望初学者不要搞混。)

      柴可夫斯基想必也不用我多介绍,《天鹅湖》无疑是中国的小资们听得最多的芭蕾舞曲目了。柴可夫斯基是个旋律大师,他的笔下常流淌着慑人心魄的旋律,而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听旋律,所以这就是他在我国大受欢迎的原因。他心灵脆弱,多愁善感,才华超群,据说是个同性恋——不过他又结过婚,还和梅克夫人有着柏拉图式的恋情,可见他在感情方面纠缠不清,是个情种。不管怎么说,我们从他的音乐中不时可以听出唯美的感伤、忧郁的叹息,以及粗暴的发泄,这是其他作曲家所没有的性格。柴可夫斯基把俄罗斯的音乐气质和德奥优秀的音乐结构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又把自己的细腻感情与俄罗斯音乐的质朴和粗犷完美地融合到了自己的音乐中,这些就是他最大的过人之处。你不妨仔细听听他的音乐,很容易发现这些结为一体的不同的音乐特征。他的名曲多多,〈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是芭蕾舞音乐的最高峰,他写了六部交响曲,后三首都相当优秀,〈悲怆〉(不要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混起来)是他用生命最后的感伤写出的血泪之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恐怕是他最光明的作品了,很是激动人心,是“四大小协”之一,〈降B大调钢协〉也是气度不凡,其他还有无数的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作品等。

      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包括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和巴拉基列夫。他们的宗旨是要作出俄罗斯自己的民族音乐,他们也都很少用交响曲、协奏曲这些典型的德奥音乐体裁来进行创作。我们自然也不难想象出,他们对柴可夫斯基一定意见很大。鲍罗丁倒是写了几首交响曲,其中〈b小调第二交响曲〉很有名,总让人想起俄罗斯古代的英雄骑着马在奔跑,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描述了中亚细亚草原上一支俄国商队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情景,而他的歌剧〈伊戈尔王〉中〈博罗维茨姑娘们的舞蹈〉也是妖艳多姿,很是好听。穆索尔斯基是个酗酒的天才,于四十二岁时死于这种不良嗜好,他的成就本可以更大的,不过也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和交响诗〈荒山之夜〉等等,《图画展览会》用音乐来描述亡友的遗作并寄托哀思,实在是新鲜的天才之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组曲《天方夜谭》、歌剧《金鸡》闻名于世,不过我想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应该是一部有着很长名字的歌剧中的选曲《野蜂飞舞》。

      下面自然应该讲德沃夏克了,他是捷克人,一度居于美国,并在那里写出了最有名的作品《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也译作《新世界交响曲》)。勃拉姆斯很欣赏他,并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善于把捷克音乐和美国民歌的精华融到自己的音乐中,从他的《自新大陆》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少黑人歌曲的旋律,这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被认为是所有交响曲中最感人的慢板乐章,这种看法虽然有点偏激,不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情感力量——你一定也听过它的旋律,不过不一定知道是什么音乐罢了。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无疑是这种体裁的巅峰之作!用大提琴拉出了这么多的怅惘和思念,无怪乎勃拉姆斯在晚年听到后说“假如我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可以写得这么美的话,我也会写一首了”。德沃夏克共写了九部交响曲(又是九部!),除了前面提到的《自新大陆》外,第七首、第八首也都是优秀之作。他的《弦乐小夜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其他许多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也都是精品。

      普契尼也是写歌剧的。他的歌剧大多伤感而甜蜜,旋律性也很强。著名的如《蝴蝶夫人》、〈图兰多〉、〈波希米亚人〉、〈托斯卡〉等。每部里都有特别著名的感人的咏叹调。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蝴蝶夫人〉的悲惨情节,至于〈图兰多〉里面那个中国公主的故事以及中国民歌〈茉莉花〉主题的反复运用,似乎知道的人倒不是很多。

      格里格和西贝柳斯都是民族派作曲家,前者是挪威人,后者是芬兰人。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是现在最常听到的他的作品,其色彩变化多端,管弦技法相当成熟,戏剧性也很强,其中的“晨曲”和“索尔维格之歌”优美之致,简直成了这么多年以来的流行音乐了。格里格其他的佳作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霍尔堡组曲》等,他的钢琴小品清秀灵动,有人认为不在肖邦之下。西贝柳斯是芬兰人,以气势壮大的交响诗《芬兰颂》最为著名(它原来是作曲家一部戏剧的配乐),这部作品曾大大激发了芬兰人民抵制沙俄统治的斗志。西贝柳斯写了七首交响曲,以第二首最为著名,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管弦乐作品〈悲伤圆舞曲〉、〈图内那的天鹅〉等都是经常听到的名作。

      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都是瓦格纳的热烈崇拜者,由此你也可以大致想象得出他们的音乐的风格。马勒写了九部交响曲(又是九部!),都是庞然大物。他的每一部交响曲现在都常常被演出,不过大家似乎更津津乐道于他在晚年用别人翻译的唐诗写成的管弦乐和声乐的作品〈大地之歌〉——一部对人生的离别之歌。马勒晚年的作品中常表现对人生的悲剧性的深刻思考及无奈之情,不过早年的第一、第四交响曲倒是清新动人之作。他的交响曲最好到音乐厅去听,CD实在听不出效果。此外,马勒也是位歌曲大师,其联篇歌曲〈少年魔角〉和〈亡儿之歌〉等都是不凡之作。马勒写优秀的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则写了不少优秀的交响诗,可以说自李斯特之后,是理查·施特劳斯将这一体裁推向了高峰。他的著名的交响诗有〈唐璜〉、〈英雄的生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净化〉等,他也写歌剧,如〈莎乐美〉、〈玫瑰骑士〉等,这些作品我都没好好听过,不敢妄评。不过他的〈最后四首歌〉倒是听过,质朴而深情,很值得一听。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人,他不仅是个优秀的作曲家,也是个出色的钢琴家,所以他能写出著名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常和柴可夫斯基的那首放在一起,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表。和大多数俄罗斯作曲家一样,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情感深切。〈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为钢琴和乐队写的,其中那个阳光灿烂的主题也是万分流行了。他似乎写了三首交响曲,其中第二首最有名。而交响诗〈死岛〉的是由一幅同名油画激出的灵感,该画的内容是一个白衣人守着一艘载着棺材的小船驶向大海中的一座小岛,不用说,音乐自然也是哀沉压抑。


      柴可夫斯基-钢琴与管弦乐(A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23号)
      威尔第—-吉它奏鸣曲

      威尔第《弄臣》选段——女人善变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ram格式下载)

      威尔第_歌剧茶花女选段

      茶花女选段_祝酒歌*二重唱(最精典的!帕瓦罗蒂演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记号!!
    • 咱改欣赏音乐吧.打球多累呀.
      • 昨天打球大家还说你肯定是那种喜欢坐在桌边不挪窝的,打球也捡那种绕着桌子走的,哈哈.等你家的整好了,抱着碟到你家就是了.一定会很棒.
    • 这个对口味,适合于给我们这样的伪迷扫盲。
    • 一言以蔽之~顶~
      • 请老师有时间给我们讲评,我是把我学的抄出来让大家共享,如果能引出老师们的讲评那是再好不过了.
    • 占一个座位。好好。你先整一个提纲给我们看一看,看看都有些什么主义。这样我们就知道你讲到哪了。下回讲哪个主义啊?
      • 我是看到就随手抄来的, 我也在学。好象就这么多了。
    • 太高雅了,想学习来着,看不进去:-(
      • me2
        • 咳咳,不妨把学习的念头抛在脑后,就当以上摘帖是烧好的吃过没吃过的菜。
          不妨先远远地或者探上头来不问不想地闻闻嗅嗅,瞥它一眼两眼,愿意尝尝味道就尝尝味道,不想尝就不尝。也许以后你把嗅到的气味儿,瞥到的菜样儿通通忘掉,也从来不会去尝一尝菜的味道。也许不经意间,你的感官已经对某种或者某一些个菜有了记忆,这个记忆忽然在哪一天启动,让你自觉不自觉地去品尝。

          品尝或深或浅,或多或少,一切随意。

          也许你浅尝辄止。也许你以尝为乐,进而谈论吃过的菜的原料、调味儿、火候、菜系,菜出自哪个地方,哪间餐馆,哪位厨子;同一个菜在相同不相同时候,相同不相同地方,相同不相同餐馆,相同不相同厨子,相同不相同搭配,相同不相同炒锅,相同不相同心情下吃出的味道如何相同不相同;不同一个菜在相同不相同时候,相同不相同地方,相同不相同餐馆,相同不相同厨子,相同不相同搭配,相同不相同炒锅,相同不相同心情下吃出的味道如何不相同又相同。。。。。。

          无论怎样,菜是让人来吃的,人总应该比它高,总应该比它雅。。。。。。

          ^_*
    • Mark先,等这周忙完了再细读。
      • 怎么觉得你们这些古典音乐的fans那么累呀。:)
        • 事实上,是在俺未累要累的时候,刚刚接触到了古典音乐。现在想变成超级fans了,又要“超级累了”。俺也想不通啊,前些日子俺忙着郁闷的时候,古典音乐怎的就不来找俺呢?!Sigh,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