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let's see......
--下半场一开场,看见宏伟的乐队在台上,三管乐队的架势,还加用四个瓦格纳大号,但是竖琴没有了。是比较少见,
第九和第八不同,scoring上确实没有竖琴,所以谈不上“比较少见”。^^
--第一乐章开始,以安静的气氛呈现,从寂静中传出了轻微声音,好象是来自宇宙的神秘深处的轻声呼唤。
同感。布鲁克纳成熟期作品(从第三交响曲开始)都是以典型的弦乐tremolo的方式开始,非常寂静,如树叶沙沙声作响。尤其在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里,这种静谧的开始真的给乐曲附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丝毫体察不到后面的汹涌澎湃。第四交响曲末乐章有一段给人感觉就像漫步于宇宙中,蕴含了无限玄机,其效果非《行星组曲》所能比。 我想,也就是这种神秘感增加了布鲁克纳音乐中近乎神性的气息吧。
--第三乐章,慢板,很有一中寂静的优美。在主体的炫示中,铜管乐器的合奏重又庄严的插入进来。尽管外表还是有所抑制。但是有一种悲壮的情绪,又像是意志的表现。
第三乐章的前五分钟。。。。like meeting God face to face.
--下半场一开场,看见宏伟的乐队在台上,三管乐队的架势,还加用四个瓦格纳大号,但是竖琴没有了。是比较少见,
第九和第八不同,scoring上确实没有竖琴,所以谈不上“比较少见”。^^
--第一乐章开始,以安静的气氛呈现,从寂静中传出了轻微声音,好象是来自宇宙的神秘深处的轻声呼唤。
同感。布鲁克纳成熟期作品(从第三交响曲开始)都是以典型的弦乐tremolo的方式开始,非常寂静,如树叶沙沙声作响。尤其在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里,这种静谧的开始真的给乐曲附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丝毫体察不到后面的汹涌澎湃。第四交响曲末乐章有一段给人感觉就像漫步于宇宙中,蕴含了无限玄机,其效果非《行星组曲》所能比。 我想,也就是这种神秘感增加了布鲁克纳音乐中近乎神性的气息吧。
--第三乐章,慢板,很有一中寂静的优美。在主体的炫示中,铜管乐器的合奏重又庄严的插入进来。尽管外表还是有所抑制。但是有一种悲壮的情绪,又像是意志的表现。
第三乐章的前五分钟。。。。like meeting God face to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