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尾声
他们和那些阵亡的关军士兵,都是在同样的青春年华弃尸于同一块土地
我所要讲出来的,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如今,时光已过去快有 50 年了——如
果你能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到出版的时候,恐怕距朝鲜停战就要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随着我一年年老去,我越来越觉得在回忆中,遥远的往事会变得像昨天刚刚发生一
般清晰,切肤之痛让你觉得尖刀刚刚划破体肤。
我记得,蔺有亮被地雷炸死时,刚刚年满三十;如今这个岁数还是个参加工作
不久的小伙子。到最后,我连蔺有亮的一张照片都没有——所留的关于他的惟一纪
念物,便是他最初送我的那个蓝色缎面的硬壳日记本。不过我至今一闭眼,脑海中
就会浮现出他的面容:清瘦的脸颊、略小而精神的黑眼瞳、高高的颧骨、醒目的络
腮胡子。当然,其他人也一样活在我的记忆中,如生前一般鲜活:翟玉祥、李春红、
廖沙、王林、吴静……有时你会觉得,人的回忆真是奇妙而不可思议:你在回忆中,
可以找回失落的一切;我对你讲述从前的故事,我便在回忆中重新经历了过往的日
日夜夜……
还有,在回忆中,我永远年轻;那些当年阵亡的人,最年长的翟玉祥还不到四
十,其他人大都二十左右,至今一闭眼,我总是见到他们青春的容颜,耳边响起年
轻的笑声。
还有关于廖沙的一点事需要补充:据后来听说,停战以后,朴京淑到底找到了
师文工队,抱着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一头黄黄的卷发,模样颇似廖沙。文工队员
们都争着抱这个男孩,给他塞了许多糖果……朴京淑说,她知道廖沙还活着,现在
停战了,特来看望他,并要求部队领导不要责怪廖沙,一切都是她的缘故;如果可
能的话,最好批准廖沙不再回国,而留在朝鲜,和她成为一家人。
不用说,这次朴京淑确切得知了廖沙牺牲的事——这位美丽动人的少妇最终抱
着孩子悲切地洒泪而去。
这件事让我想起当时流传的一种说法——据说停战以后,朝鲜方面的妇女联合
会曾给金日成写信,要求金日成向毛主席提出,给朝鲜留50万中国志愿军——由于
战争的原因,成年男人大批战死,使得朝鲜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据说妇女和男子的
比例达到一比十八。听说金日成看了妇联会的信,为此流了泪。陈赓大将倒是说过,
留就留几十万吧——却被彭德怀元帅数落一通:你陈赓说了能算数?你说留就留?
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传说此事毛主席最后没有同意。不过实际上后来志愿军里,也有不少人因各种
原因而留在朝鲜,成了朝鲜的普通公民……
——但这件事毕意是传说,其可信程度值得怀疑:朝鲜妇联会居然会狮子大开
口,一下子要求留志愿军几十万人?不过,我们可以从这野史传说中,窥见一个真
实的信息:朝鲜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还有,不能忘记的是:确有数十万志愿军官兵留在了朝鲜——永远地长眠在朝
鲜的山山岭岭之间。
即便是最后幸运地胜利回国的志愿军,其中亦有大批的负伤者。只看我们伤亡
远较连队小得多的师文工队吧,不说廖沙、王林、吴静,单只文工队春夏秋冬四朵
花:春红、苦夏、秋月、冬茹,四朵花只剩一个刘冬茹完好无损,其余三个非死即
伤。秋月从前拖着两条让她引为骄傲的美丽大辫子,却因车祸生生连头皮拽掉。虽
然捡了一条命,但是回国后几十年都不敢当众摘帽,再酷热的夏天也捂着一顶帽子
;直到前些年有了假发套卖,她才开始戴上了假发。
而我的右腿被地雷炸伤后,经战地医院的简单包扎处理,被转送到通化治疗。
住了小半年医院,伤口化脓,出绿苔,医生说是骨髓炎,要锯掉我的腿。我倒是无
所谓:蔺有亮因我而死,令我肝肠欲断,痛不欲生;命都可以不要,锯条腿又怎样?
倒是王统之队长路过通化看我,得知了这个情况,找了医院领导反映,说这么年轻
的女兵,锯了腿容易,再长条腿可难了!以后她一辈子拄拐怎么过呢?经王队长做
工作,院方才决定暂时不锯我的腿。后来找了一个专家医生,他用筷子卷了棉花,
捅进我腿上的伤口,流了一杯脓;之后决定打开伤口,一看,肉里边全是霉绿的腐
肉,就用青霉素给我清洗,用小刀割绿肉,洗一点,割一点,慢慢把烂肉全割掉…
…
伤口创面大,不易愈合,便植皮。先从左腿割一块皮给伤口植皮,不成功——
皮割薄了;后来又从右大腿割了一块,这回植皮成功了……谢天谢地,我总算保住
了伤腿没被锯掉。不过以后多年来我都穿着长裤,二十多岁的女子,不管天气多热,
我都没敢穿过裙子。因为我怕露出那条伤腿——那深深而弯曲的疤痕,红亮发紫,
似一条毒蛇攀附在我的腿上,看上去是触目惊心的狰狞和丑陋!
伤好出院后我就因伤残复员到了地方。以后的经历没什么更多可谈的了。比之
在部队入朝作战这几年,以后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加起来,在回忆中似乎还不如在朝
鲜的两年丰富。那几年部队生活,好似预支了我一生的时光,使得我从此之后的日
子在平静中过得飞快。时光荏苒,一晃就要了却此生……
记得大概是1955年春天,我回到宣化,特意去看望蔺妈。那时,她老人家已经
六十八岁了,一直在为我看守着父母留下的房子。那时她早已得知她的侄子蔺有亮
牺牲的消息,见到我,她摇着头,白发拂动老泪横流。而我,见到蔺妈仿佛又见到
蔺哥,又想起几年前蔺哥从宣化带我上路时的情景;想起我那当年气息奄奄的老父
亲和我的慈爱的妈妈……我看到,在蔺妈的照料下,我家位于鼓楼前的房子,所有
摆设一如我走时的模样,只是再不见双亲。回首往事,短短几年,竟然恍若隔世,
让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那一次,我把几年的积蓄大部分都给了蔺妈,而家中连房子带家具和用具统统
交由老人使用和处理,以求让老人安度晚年。此后若干年,我很少回到家乡,怕的
是触动悲痛的回忆。后来,文化大革命那乱糟糟的十年当中,听人说蔺妈已经过世,
而我却没能抽空赶去为老人送终。待到后来终于找时间重归家乡的时候,只能见到
蔺妈的骨灰盒……而我家临街的几间房子,也已几经易主,变成了一家出售玻璃和
建材的商店。站在柜台里的一位戴着蓝布套袖的售货员小伙子盯着我发问:
“找人吗还是买玻璃?”
我摇头笑笑,仍在店门口驻足留连,不忍离去。
“要是不买玻璃,就别守着门啦。”售货员皱着眉头说,“影响我们营业。”
我只得诺诺离去,几步一回头,大有沧海桑田之感。
离开部队之后,我痛定思痛,下决心忘掉从前,抚平心灵的创伤,开始新的生
活。我转业到地方,远离了老部队和老战友。我还有意避免与老战友相聚。几经辗
转,我先后在阿城、沈阳工作,后调进北京,在一家科研院所的资料室当资料员,
一干几十年。其间,也和普通女人一样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当年那轰轰烈烈的
赴朝作战,好似从此与我无关,以至和我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都没有人知道
我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并且是一个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前些年,我的老伴突发脑溢血辞世了。他与我在同一家科研院所工作,担任行
政干部,老实而勤恳。在此之前,我也早办了退休手续。女儿在公司上班很忙,儿
子在美国。我时常独守空巢,越来越多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我也开始参加一两
次老战友们的聚会。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师文工队当年的战友们大都健在,生活得
平和安定。或许是坎坷磨难早已经过,随后的几十年倒显得平平安安。秋月后来和
王队长成了亲,六十年代初二人转业到青岛。赵玉林从朝鲜回国后不久便转业到保
定歌舞团,一直工作到退休。刘冬茹战后嫁给了我们师一个军务科长,以后她的丈
夫调进总参谋部工作,她也跟着进了北京,她最后退休时的单位是总政话剧团……
还有一件我们这些老战友都没料到的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 1951 年秋季防
御战之后,我们师文工队那个投敌的范进——此人居然活着;不但活着,还曾经回
过大陆,到过北京。据说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台湾,以后又去了美国……难怪我
曾经接到过一个匿名电话:只打听原零七师文工队老战友的下落,却不说自己姓甚
名谁。电话中,那个显得苍老的声音把廖沙、王林、春红等人都问了一遍,令我疑
窦丛生:莫非是死人复活?又来打听几十年前牺牲者的下落?直到他问到我是否还
与翟玉祥团长在一起生活时,我才依稀想起当年文工队那个范进。我再次询问对方
是谁,依然遭到婉拒——对方推说是替别人打的电话,终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
我事后想,范进到底算是从我们的队伍中背叛离去的;如今五十年过去,现在的他
不论是一个在海外靠退休金生活的寓公,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重返故园时,在
回忆和追寻五十年前的自己时,他依然是一个背叛者而无法与当年的青春同伍者坦
然面对。
他总算保住了最后的一点自耻心。
有时候,人的命运真像是说书人的有意编排,最后搞出令你意料不到的巧合—
—
我女儿供职的一家公司,偏偏是与韩国做贸易的。有一次,公司接待一位韩国
客商。谈判的间隙这位韩国人与我女儿闲谈,说他当年和中国志愿军打过仗。我女
儿听后便告诉他,说我妈妈当年就是志愿军,去过朝鲜。这位韩国大公司的董事长
一定要拜访眼前这位漂亮的中国姑娘的妈妈。后来,经女儿公司的安排,我与这位
韩国客商在一家酒店会面,女儿和公司几位主管陪同。不料更巧的是,相互一谈,
才知道他也参加过1953年夏季的战役!真是令人感慨:当年在金城以南面对面厮杀
的敌人,如今把酒对坐,共话从前,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打不成交……
我的儿子则在外企工作两年后,自己考托福,上美国留学。现在已拿了两个博
士学位。儿子出于孝心,邀请我到美国看看。推拖了几次后(我主要是怕儿子为此
花费过多),我才下决心启程赴美,终于亲眼看到了半个世纪前与我们在朝鲜半岛
发生过战争的这个国家。
我儿子居住在美国东部海滨城市巴尔的摩。这个面临切萨皮克海湾的小城给我
留下极好的印象:恬静而美丽。
儿子还曾开车带我到相距不远的华盛顿,并从华盛顿北上费城、纽约观光。在
美国,最令我感慨的倒不是这里的发达与富足,不是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网和曼哈
顿岛上的摩天大楼,而是遍布美国广袤原野上的森林、牧场、河流、湖泊,以及那
里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的移民国家,像一块巨大的海绵,
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资金之水,使自己愈益丰富和滋润……
还有,对于我来说,更有感触的是参观华盛顿市中心的韩战纪念碑。那坐落在
林肯纪念堂右侧不远处的韩战纪念碑,塑有美军士兵的群雕像以及砌起的黑色的大
理石碑墙。我沐着从华盛顿纪念碑一带的草坪上吹来的清风,在阳光灿烂的韩战纪
念碑附近徜徉了很久很久。看着美军士兵的雕像和大理石碑墙上的阵亡人员名录,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50年前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蔺有亮、翟玉祥、廖沙、
李春红、王林、吴静、屈家礼、汤云、刘富贵……
我知道,他们和那些阵亡的美军土兵,都是在同样的青春年华弃尸于同一块土
地。
1994──2002
2002 2月——10月
写于北京——官厅——北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他们和那些阵亡的关军士兵,都是在同样的青春年华弃尸于同一块土地
我所要讲出来的,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如今,时光已过去快有 50 年了——如
果你能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到出版的时候,恐怕距朝鲜停战就要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随着我一年年老去,我越来越觉得在回忆中,遥远的往事会变得像昨天刚刚发生一
般清晰,切肤之痛让你觉得尖刀刚刚划破体肤。
我记得,蔺有亮被地雷炸死时,刚刚年满三十;如今这个岁数还是个参加工作
不久的小伙子。到最后,我连蔺有亮的一张照片都没有——所留的关于他的惟一纪
念物,便是他最初送我的那个蓝色缎面的硬壳日记本。不过我至今一闭眼,脑海中
就会浮现出他的面容:清瘦的脸颊、略小而精神的黑眼瞳、高高的颧骨、醒目的络
腮胡子。当然,其他人也一样活在我的记忆中,如生前一般鲜活:翟玉祥、李春红、
廖沙、王林、吴静……有时你会觉得,人的回忆真是奇妙而不可思议:你在回忆中,
可以找回失落的一切;我对你讲述从前的故事,我便在回忆中重新经历了过往的日
日夜夜……
还有,在回忆中,我永远年轻;那些当年阵亡的人,最年长的翟玉祥还不到四
十,其他人大都二十左右,至今一闭眼,我总是见到他们青春的容颜,耳边响起年
轻的笑声。
还有关于廖沙的一点事需要补充:据后来听说,停战以后,朴京淑到底找到了
师文工队,抱着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一头黄黄的卷发,模样颇似廖沙。文工队员
们都争着抱这个男孩,给他塞了许多糖果……朴京淑说,她知道廖沙还活着,现在
停战了,特来看望他,并要求部队领导不要责怪廖沙,一切都是她的缘故;如果可
能的话,最好批准廖沙不再回国,而留在朝鲜,和她成为一家人。
不用说,这次朴京淑确切得知了廖沙牺牲的事——这位美丽动人的少妇最终抱
着孩子悲切地洒泪而去。
这件事让我想起当时流传的一种说法——据说停战以后,朝鲜方面的妇女联合
会曾给金日成写信,要求金日成向毛主席提出,给朝鲜留50万中国志愿军——由于
战争的原因,成年男人大批战死,使得朝鲜人口比例严重失调,据说妇女和男子的
比例达到一比十八。听说金日成看了妇联会的信,为此流了泪。陈赓大将倒是说过,
留就留几十万吧——却被彭德怀元帅数落一通:你陈赓说了能算数?你说留就留?
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传说此事毛主席最后没有同意。不过实际上后来志愿军里,也有不少人因各种
原因而留在朝鲜,成了朝鲜的普通公民……
——但这件事毕意是传说,其可信程度值得怀疑:朝鲜妇联会居然会狮子大开
口,一下子要求留志愿军几十万人?不过,我们可以从这野史传说中,窥见一个真
实的信息:朝鲜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还有,不能忘记的是:确有数十万志愿军官兵留在了朝鲜——永远地长眠在朝
鲜的山山岭岭之间。
即便是最后幸运地胜利回国的志愿军,其中亦有大批的负伤者。只看我们伤亡
远较连队小得多的师文工队吧,不说廖沙、王林、吴静,单只文工队春夏秋冬四朵
花:春红、苦夏、秋月、冬茹,四朵花只剩一个刘冬茹完好无损,其余三个非死即
伤。秋月从前拖着两条让她引为骄傲的美丽大辫子,却因车祸生生连头皮拽掉。虽
然捡了一条命,但是回国后几十年都不敢当众摘帽,再酷热的夏天也捂着一顶帽子
;直到前些年有了假发套卖,她才开始戴上了假发。
而我的右腿被地雷炸伤后,经战地医院的简单包扎处理,被转送到通化治疗。
住了小半年医院,伤口化脓,出绿苔,医生说是骨髓炎,要锯掉我的腿。我倒是无
所谓:蔺有亮因我而死,令我肝肠欲断,痛不欲生;命都可以不要,锯条腿又怎样?
倒是王统之队长路过通化看我,得知了这个情况,找了医院领导反映,说这么年轻
的女兵,锯了腿容易,再长条腿可难了!以后她一辈子拄拐怎么过呢?经王队长做
工作,院方才决定暂时不锯我的腿。后来找了一个专家医生,他用筷子卷了棉花,
捅进我腿上的伤口,流了一杯脓;之后决定打开伤口,一看,肉里边全是霉绿的腐
肉,就用青霉素给我清洗,用小刀割绿肉,洗一点,割一点,慢慢把烂肉全割掉…
…
伤口创面大,不易愈合,便植皮。先从左腿割一块皮给伤口植皮,不成功——
皮割薄了;后来又从右大腿割了一块,这回植皮成功了……谢天谢地,我总算保住
了伤腿没被锯掉。不过以后多年来我都穿着长裤,二十多岁的女子,不管天气多热,
我都没敢穿过裙子。因为我怕露出那条伤腿——那深深而弯曲的疤痕,红亮发紫,
似一条毒蛇攀附在我的腿上,看上去是触目惊心的狰狞和丑陋!
伤好出院后我就因伤残复员到了地方。以后的经历没什么更多可谈的了。比之
在部队入朝作战这几年,以后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加起来,在回忆中似乎还不如在朝
鲜的两年丰富。那几年部队生活,好似预支了我一生的时光,使得我从此之后的日
子在平静中过得飞快。时光荏苒,一晃就要了却此生……
记得大概是1955年春天,我回到宣化,特意去看望蔺妈。那时,她老人家已经
六十八岁了,一直在为我看守着父母留下的房子。那时她早已得知她的侄子蔺有亮
牺牲的消息,见到我,她摇着头,白发拂动老泪横流。而我,见到蔺妈仿佛又见到
蔺哥,又想起几年前蔺哥从宣化带我上路时的情景;想起我那当年气息奄奄的老父
亲和我的慈爱的妈妈……我看到,在蔺妈的照料下,我家位于鼓楼前的房子,所有
摆设一如我走时的模样,只是再不见双亲。回首往事,短短几年,竟然恍若隔世,
让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那一次,我把几年的积蓄大部分都给了蔺妈,而家中连房子带家具和用具统统
交由老人使用和处理,以求让老人安度晚年。此后若干年,我很少回到家乡,怕的
是触动悲痛的回忆。后来,文化大革命那乱糟糟的十年当中,听人说蔺妈已经过世,
而我却没能抽空赶去为老人送终。待到后来终于找时间重归家乡的时候,只能见到
蔺妈的骨灰盒……而我家临街的几间房子,也已几经易主,变成了一家出售玻璃和
建材的商店。站在柜台里的一位戴着蓝布套袖的售货员小伙子盯着我发问:
“找人吗还是买玻璃?”
我摇头笑笑,仍在店门口驻足留连,不忍离去。
“要是不买玻璃,就别守着门啦。”售货员皱着眉头说,“影响我们营业。”
我只得诺诺离去,几步一回头,大有沧海桑田之感。
离开部队之后,我痛定思痛,下决心忘掉从前,抚平心灵的创伤,开始新的生
活。我转业到地方,远离了老部队和老战友。我还有意避免与老战友相聚。几经辗
转,我先后在阿城、沈阳工作,后调进北京,在一家科研院所的资料室当资料员,
一干几十年。其间,也和普通女人一样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当年那轰轰烈烈的
赴朝作战,好似从此与我无关,以至和我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都没有人知道
我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并且是一个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前些年,我的老伴突发脑溢血辞世了。他与我在同一家科研院所工作,担任行
政干部,老实而勤恳。在此之前,我也早办了退休手续。女儿在公司上班很忙,儿
子在美国。我时常独守空巢,越来越多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我也开始参加一两
次老战友们的聚会。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师文工队当年的战友们大都健在,生活得
平和安定。或许是坎坷磨难早已经过,随后的几十年倒显得平平安安。秋月后来和
王队长成了亲,六十年代初二人转业到青岛。赵玉林从朝鲜回国后不久便转业到保
定歌舞团,一直工作到退休。刘冬茹战后嫁给了我们师一个军务科长,以后她的丈
夫调进总参谋部工作,她也跟着进了北京,她最后退休时的单位是总政话剧团……
还有一件我们这些老战友都没料到的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 1951 年秋季防
御战之后,我们师文工队那个投敌的范进——此人居然活着;不但活着,还曾经回
过大陆,到过北京。据说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台湾,以后又去了美国……难怪我
曾经接到过一个匿名电话:只打听原零七师文工队老战友的下落,却不说自己姓甚
名谁。电话中,那个显得苍老的声音把廖沙、王林、春红等人都问了一遍,令我疑
窦丛生:莫非是死人复活?又来打听几十年前牺牲者的下落?直到他问到我是否还
与翟玉祥团长在一起生活时,我才依稀想起当年文工队那个范进。我再次询问对方
是谁,依然遭到婉拒——对方推说是替别人打的电话,终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
我事后想,范进到底算是从我们的队伍中背叛离去的;如今五十年过去,现在的他
不论是一个在海外靠退休金生活的寓公,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重返故园时,在
回忆和追寻五十年前的自己时,他依然是一个背叛者而无法与当年的青春同伍者坦
然面对。
他总算保住了最后的一点自耻心。
有时候,人的命运真像是说书人的有意编排,最后搞出令你意料不到的巧合—
—
我女儿供职的一家公司,偏偏是与韩国做贸易的。有一次,公司接待一位韩国
客商。谈判的间隙这位韩国人与我女儿闲谈,说他当年和中国志愿军打过仗。我女
儿听后便告诉他,说我妈妈当年就是志愿军,去过朝鲜。这位韩国大公司的董事长
一定要拜访眼前这位漂亮的中国姑娘的妈妈。后来,经女儿公司的安排,我与这位
韩国客商在一家酒店会面,女儿和公司几位主管陪同。不料更巧的是,相互一谈,
才知道他也参加过1953年夏季的战役!真是令人感慨:当年在金城以南面对面厮杀
的敌人,如今把酒对坐,共话从前,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打不成交……
我的儿子则在外企工作两年后,自己考托福,上美国留学。现在已拿了两个博
士学位。儿子出于孝心,邀请我到美国看看。推拖了几次后(我主要是怕儿子为此
花费过多),我才下决心启程赴美,终于亲眼看到了半个世纪前与我们在朝鲜半岛
发生过战争的这个国家。
我儿子居住在美国东部海滨城市巴尔的摩。这个面临切萨皮克海湾的小城给我
留下极好的印象:恬静而美丽。
儿子还曾开车带我到相距不远的华盛顿,并从华盛顿北上费城、纽约观光。在
美国,最令我感慨的倒不是这里的发达与富足,不是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网和曼哈
顿岛上的摩天大楼,而是遍布美国广袤原野上的森林、牧场、河流、湖泊,以及那
里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的移民国家,像一块巨大的海绵,
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资金之水,使自己愈益丰富和滋润……
还有,对于我来说,更有感触的是参观华盛顿市中心的韩战纪念碑。那坐落在
林肯纪念堂右侧不远处的韩战纪念碑,塑有美军士兵的群雕像以及砌起的黑色的大
理石碑墙。我沐着从华盛顿纪念碑一带的草坪上吹来的清风,在阳光灿烂的韩战纪
念碑附近徜徉了很久很久。看着美军士兵的雕像和大理石碑墙上的阵亡人员名录,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50年前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蔺有亮、翟玉祥、廖沙、
李春红、王林、吴静、屈家礼、汤云、刘富贵……
我知道,他们和那些阵亡的美军土兵,都是在同样的青春年华弃尸于同一块土
地。
1994──2002
2002 2月——10月
写于北京——官厅——北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