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概要:谈演奏与创作
(接上回)
T:你演奏巴赫时的个人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风格怎么形成的呢? 有没有管风琴的影子?
G:管风琴的影响非常巨大,不光在我对曲目的选择上,也在演奏方式上。 学习管风琴演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有收益的。 我在九岁时第一次学奏管风琴,坦白的说,当时的曲子大部分…不,应该说完全局限于巴赫和亨德尔。 当时我还没有对巴洛克键盘音乐产生独特的偏好,后来通过管风琴学习这种兴趣才渐渐形成,并且移植到钢琴上。 所以管风琴对我意义巨大。
T:之后你就专攻钢琴了?
G:没有,我的钢琴学习是与管风琴同步的。 本来是想和上学相结合,后来太难了,所以只能放弃一样,于是就放弃管风琴了。 那时很多管风琴演奏方面的特征已经给我留下深深烙印了,我明白当演奏巴赫时,塑造一个乐句、一个主题或动机,不能以弹肖邦的方式 — 通过力度渐强或渐弱的变化,而是要通过节奏上的呼吸来建立。 演奏巴赫需要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指尖的微妙运动来达成,像老式管风琴的木连杆运动产生的美妙的呼吸一样。 这样的话,整个表现幅度和深度不是通过轻佻或夸张的处理来实现的,更不是通过踏板的运用。 能够做到这些我认为应完全归功于我的管风琴学习。 我最后一次管风琴表演是在多伦多,大约十五岁,当时全部都是巴赫的曲子。那算是我的告别演出!
T:不管在哪里演出,乐评家都会评论你具有独创性的诠释,甚至一些人认为好像这些音乐如同你写的一般,也有人会对你的舞台形象品评一番。 你对这些人怎么看? 你觉得他们的评论有没有建设性?
G:我觉得有。有些东西对我确实很有价值。但更多时候这种评论都是些荒谬的言论。我想乐评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某种程度上服务于听众,但对我们则没什么意义。
T:你觉得听众是否过于依赖乐评了?
G:是的,我觉得他们依赖得过头了,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音乐会传统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乐评的依赖上,听众们既然需要它,那它的存在既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T:你认为公众是否过分专注于个人性格的崇拜? 当然,个性是媒体大做文章的好素材,我猜这在音乐界也是正常的。
G:如果某某先生有某某怪癖,这对新闻行业当然是值得大书一笔的事,自然会见报的。 具体到报道本质中,我想媒体应该明白个性与表演之间的平衡协调。
T:你感觉各地的观众之间有什么大的差异吗? 比如说伦敦,美国,和多伦多的观众。
G:我没注意到什么差异,因为观众总体而言对我意义不大。 我做不出什么比较,因为在我看来观众出现在那里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听音乐,而不是为了鼓掌或做出反响。 我一直想满足自己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在自己的音乐厅举行自己的音乐会,并且禁止观众以任何方式作出反应,不管是鼓掌还是欢呼。 因为在我看来,包括鼓掌在内的任何形式的反应都是具有迷惑性的,也可以是不良的因素。 这种因素会使容易自我满足的人迷失堕落,还会消磨人的意志。 所以我觉得这种因素应该避免。
T:你是说,观众的反应会影响你的发挥,比如会促使你炫耀或迎合他们等等。
G:哦,当然会。 在过去几年里,我极力说服自己,让自己感到观众并不存在,我是在为自己弹琴,此时起立鞠躬只不过是简单的形式,不需要我太在意。 这听起来像胡扯,但其实可以做到。 实际上,我现在对观众的态度是一种健康的漠不关心 — 并非抵触,也绝不是反感,而是如同你在进行某件事,他们只是被邀请坐在那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我觉得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和每一位观众亲近的接触,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安。 就好像你在为两个朋友演奏,只不过这两个朋友又有好多朋友。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在现场演奏确实可以获得比录音里更好的效果,这种事确实会发生,但我不认为这归功于观众的参与,也许只是当时你对作品理解更精妙。(笑)
T:这么说你更适应录音室,因为比音乐厅相对私隐一些?
G:是的,更适应。
T:你喜欢录音室?
G:是的,你知道,我学生时代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演奏过。 很多年来我唯一的表演都是在CBC上进行的。 所以我习惯了在麦克风前演奏,以至于麦克风成了我的朋友。 我知道这并不常见,因为很多人无法忍受甚至惧怕麦克风。 但其实如果你习惯了,它会成为最令你放松、最让你感到亲切的媒介。 录音对我来说乐趣无穷,因为它是最接近再创作过程的东西。 而且听到录音被播放出来,也是很让人满足的一件事。 因为你可以听到同一首曲子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从中找到你认为最接近理想的那一个 — 那就是在生命的那一刻你所创造出的最接近理想的东西。
T:你什么时候产生作曲这个念头的?
G:我一直有这个意愿,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爱摆弄乐谱。 我的抽屉里都是以前尝试过的东西,大多只有一页长,都是中途放弃的作品。
T:他们是写给乐队还是钢琴的?
G:这一点有点像巴赫的东西,并非单为某种乐器所写,不过都可以用十指在钢琴上弹出来。
T:你目前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已经公演过了。
G:对。
T:还有别的吗?
G:很多都是我不愿谈论的东西。 因为我二十岁前后经历了一次十二音音乐的浸淫期,我在这个媒介上做出的努力并不满意,所以都被打入冷宫了。 我过去几年写的东西都出奇的趋向于浪漫主义,受到诸如布鲁克纳等人的影响,特别是R.施特劳斯,被我奉作神明看待。
T:你对哪种音乐写作更感兴趣,键盘音乐?声乐?还是。。。。?
G:嗯,我正在写一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 — 我试图节制这个声部的声音(注:此作品最终未能完成)。 每当我写键盘的声部时,我在管风琴学习中养成的低音走向的思维总是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低音声部、也就是左手声部可以覆盖得更宽广一些,在这种引诱、干扰下我总是写不出成功的钢琴作品。 实际上,我甚至怀疑我在器乐写作方面有没有天分。 我写音乐向来都很开放很自由,没有限定过某某作品是单为某某乐器创作的。 我为贝多芬的C大调协奏曲写过几个难度相当大的华彩,并且录过它们。
T:你在演奏中就用自己的华彩。
G:嗯,我自己用,我也希望别人有朝一日会用它们。不过目前还没有,我还在等待。
T:你说的这些给我一种感觉,好像音乐的结构更吸引你。
G:是的,确实是这样。音乐结构比音响效果更吸引我。
T:你是如何获得乐思呢? 灵感突发? 还是在钢琴上寻找乐思?
G:我不会在钢琴上寻找乐思,我发现钢琴会使你迷失方向。 在钢琴上摆弄只能得到一些音响效果方面的乐思,而这些乐思大多是不合逻辑的,它们并不是从你的生活体验中得来的,所以这些乐思都不是由衷的,经不起推敲。
T:这么说你愿意减少演出,投入更多时间到作曲上?
G:当然。
T:因为作曲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G:嗯,让我困扰的一件事就是,通常我会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创作,而这些时间都是在旅馆客房中渡过的,而我只会呆坐在那里向窗外张望。我无从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创作,我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但有时你会试图说服自己,在巡演期间有比作曲更要紧的事 — 抓紧时间研究乐谱,而不是沉溺于自己的写作上。 我不止一次的说服自己这样做,但其实我并不相信这些。
(未完待续)
翻译:Lifesucks
2005-05-2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接上回)
T:你演奏巴赫时的个人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风格怎么形成的呢? 有没有管风琴的影子?
G:管风琴的影响非常巨大,不光在我对曲目的选择上,也在演奏方式上。 学习管风琴演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有收益的。 我在九岁时第一次学奏管风琴,坦白的说,当时的曲子大部分…不,应该说完全局限于巴赫和亨德尔。 当时我还没有对巴洛克键盘音乐产生独特的偏好,后来通过管风琴学习这种兴趣才渐渐形成,并且移植到钢琴上。 所以管风琴对我意义巨大。
T:之后你就专攻钢琴了?
G:没有,我的钢琴学习是与管风琴同步的。 本来是想和上学相结合,后来太难了,所以只能放弃一样,于是就放弃管风琴了。 那时很多管风琴演奏方面的特征已经给我留下深深烙印了,我明白当演奏巴赫时,塑造一个乐句、一个主题或动机,不能以弹肖邦的方式 — 通过力度渐强或渐弱的变化,而是要通过节奏上的呼吸来建立。 演奏巴赫需要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指尖的微妙运动来达成,像老式管风琴的木连杆运动产生的美妙的呼吸一样。 这样的话,整个表现幅度和深度不是通过轻佻或夸张的处理来实现的,更不是通过踏板的运用。 能够做到这些我认为应完全归功于我的管风琴学习。 我最后一次管风琴表演是在多伦多,大约十五岁,当时全部都是巴赫的曲子。那算是我的告别演出!
T:不管在哪里演出,乐评家都会评论你具有独创性的诠释,甚至一些人认为好像这些音乐如同你写的一般,也有人会对你的舞台形象品评一番。 你对这些人怎么看? 你觉得他们的评论有没有建设性?
G:我觉得有。有些东西对我确实很有价值。但更多时候这种评论都是些荒谬的言论。我想乐评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某种程度上服务于听众,但对我们则没什么意义。
T:你觉得听众是否过于依赖乐评了?
G:是的,我觉得他们依赖得过头了,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音乐会传统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乐评的依赖上,听众们既然需要它,那它的存在既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T:你认为公众是否过分专注于个人性格的崇拜? 当然,个性是媒体大做文章的好素材,我猜这在音乐界也是正常的。
G:如果某某先生有某某怪癖,这对新闻行业当然是值得大书一笔的事,自然会见报的。 具体到报道本质中,我想媒体应该明白个性与表演之间的平衡协调。
T:你感觉各地的观众之间有什么大的差异吗? 比如说伦敦,美国,和多伦多的观众。
G:我没注意到什么差异,因为观众总体而言对我意义不大。 我做不出什么比较,因为在我看来观众出现在那里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听音乐,而不是为了鼓掌或做出反响。 我一直想满足自己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在自己的音乐厅举行自己的音乐会,并且禁止观众以任何方式作出反应,不管是鼓掌还是欢呼。 因为在我看来,包括鼓掌在内的任何形式的反应都是具有迷惑性的,也可以是不良的因素。 这种因素会使容易自我满足的人迷失堕落,还会消磨人的意志。 所以我觉得这种因素应该避免。
T:你是说,观众的反应会影响你的发挥,比如会促使你炫耀或迎合他们等等。
G:哦,当然会。 在过去几年里,我极力说服自己,让自己感到观众并不存在,我是在为自己弹琴,此时起立鞠躬只不过是简单的形式,不需要我太在意。 这听起来像胡扯,但其实可以做到。 实际上,我现在对观众的态度是一种健康的漠不关心 — 并非抵触,也绝不是反感,而是如同你在进行某件事,他们只是被邀请坐在那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我觉得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和每一位观众亲近的接触,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安。 就好像你在为两个朋友演奏,只不过这两个朋友又有好多朋友。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在现场演奏确实可以获得比录音里更好的效果,这种事确实会发生,但我不认为这归功于观众的参与,也许只是当时你对作品理解更精妙。(笑)
T:这么说你更适应录音室,因为比音乐厅相对私隐一些?
G:是的,更适应。
T:你喜欢录音室?
G:是的,你知道,我学生时代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演奏过。 很多年来我唯一的表演都是在CBC上进行的。 所以我习惯了在麦克风前演奏,以至于麦克风成了我的朋友。 我知道这并不常见,因为很多人无法忍受甚至惧怕麦克风。 但其实如果你习惯了,它会成为最令你放松、最让你感到亲切的媒介。 录音对我来说乐趣无穷,因为它是最接近再创作过程的东西。 而且听到录音被播放出来,也是很让人满足的一件事。 因为你可以听到同一首曲子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从中找到你认为最接近理想的那一个 — 那就是在生命的那一刻你所创造出的最接近理想的东西。
T:你什么时候产生作曲这个念头的?
G:我一直有这个意愿,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爱摆弄乐谱。 我的抽屉里都是以前尝试过的东西,大多只有一页长,都是中途放弃的作品。
T:他们是写给乐队还是钢琴的?
G:这一点有点像巴赫的东西,并非单为某种乐器所写,不过都可以用十指在钢琴上弹出来。
T:你目前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已经公演过了。
G:对。
T:还有别的吗?
G:很多都是我不愿谈论的东西。 因为我二十岁前后经历了一次十二音音乐的浸淫期,我在这个媒介上做出的努力并不满意,所以都被打入冷宫了。 我过去几年写的东西都出奇的趋向于浪漫主义,受到诸如布鲁克纳等人的影响,特别是R.施特劳斯,被我奉作神明看待。
T:你对哪种音乐写作更感兴趣,键盘音乐?声乐?还是。。。。?
G:嗯,我正在写一部声乐作品,钢琴伴奏 — 我试图节制这个声部的声音(注:此作品最终未能完成)。 每当我写键盘的声部时,我在管风琴学习中养成的低音走向的思维总是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低音声部、也就是左手声部可以覆盖得更宽广一些,在这种引诱、干扰下我总是写不出成功的钢琴作品。 实际上,我甚至怀疑我在器乐写作方面有没有天分。 我写音乐向来都很开放很自由,没有限定过某某作品是单为某某乐器创作的。 我为贝多芬的C大调协奏曲写过几个难度相当大的华彩,并且录过它们。
T:你在演奏中就用自己的华彩。
G:嗯,我自己用,我也希望别人有朝一日会用它们。不过目前还没有,我还在等待。
T:你说的这些给我一种感觉,好像音乐的结构更吸引你。
G:是的,确实是这样。音乐结构比音响效果更吸引我。
T:你是如何获得乐思呢? 灵感突发? 还是在钢琴上寻找乐思?
G:我不会在钢琴上寻找乐思,我发现钢琴会使你迷失方向。 在钢琴上摆弄只能得到一些音响效果方面的乐思,而这些乐思大多是不合逻辑的,它们并不是从你的生活体验中得来的,所以这些乐思都不是由衷的,经不起推敲。
T:这么说你愿意减少演出,投入更多时间到作曲上?
G:当然。
T:因为作曲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G:嗯,让我困扰的一件事就是,通常我会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创作,而这些时间都是在旅馆客房中渡过的,而我只会呆坐在那里向窗外张望。我无从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创作,我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但有时你会试图说服自己,在巡演期间有比作曲更要紧的事 — 抓紧时间研究乐谱,而不是沉溺于自己的写作上。 我不止一次的说服自己这样做,但其实我并不相信这些。
(未完待续)
翻译:Lifesucks
2005-05-2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