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古经中对于“道”和“德”的解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道德真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三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南华真经》: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大宗师》)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天道》)
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天地》)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天地》)

《老子想尔注》:
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太上老君内观经》: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唐代成玄英《道德真经义疏》:
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第六十二章注)

唐玄宗《道德真经疏》:
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唐代吴筠《玄纲论》: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
  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众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
  然则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
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道德章第一》)

北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者,虚无之体;德者,自然之用。”
   “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道不遠而難極也,與人並處而難得也。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而無自奪,求之者不得處之者。夫正人無求之也,故能虛無。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
    • 道并非远大的东西,可我们总是难以穷究其理。恰如一个人就坐在我们身边,你也不一定就认识他,了解他,甚至与他有交流的机会。(下面的还在学习中。。)
    • “神”我想作“神奇的事物”解。清心寡欲,“神”就会在内心产生。心象一所房子,扫尽不洁之物,“神”就会长留我心。
    • 人皆欲智。。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但很少人明白智慧从何而来。智乎,智乎,智慧放之四海皆为利器(放之海外不自夺)。可惜智慧却不是万能的(因为其可求,可得,却未必无时无刻伴随着你)-- 求之者不得处之者。
      • 老夏,你这是干嘛呢
        • 读书写心得呢。
      • 投之海外而無自奪,求之者不得處之者。---是不是说, 到处寻找智慧, 却不能培养自己的心智, 这样总也不能真正有才智.
        • 有道理
    • “正人”当为“圣人”之意。圣人无所求,所以能达到“虚无”的境界。“虚无”是一种存在,但这种存在却无形。这无形之物即为“道”.
      • 虚心以待
        • 我觉得虚无应是博大的意思,大至无边,以至无形,就象宇宙一样。是不是呢?
    • 心有肥沃的土壤,就会有花在心底盛开,有花盛开的地方,就会有神的眷顾爱惜,于是一切就会智起来
    • 化育万物,是为德。化育万物是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给万物生长的空间,定好游戏的基本规则,却不会去干预个体的具体行为。这就是至德的象征。
    • 真理无处不在,我们却总是迷失方向。人人都认为聪明睿智可以带来许多利益,却没想到聪明不会永远是你的朋友。若能无欲无求,淡泊人间,就能领悟人生哲理。
    •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违天而行。如自然一样为向这个世界投入,却不去干涉别人的活法 ,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修养。
    • 同学们,以上是我学习《管子。心术篇》的心得。不知理解的对不对。请批评指正。
    • 感叹:这年头说相声都逮大学毕业,演小品都MBA啊。
      推荐看赵守正的《管子注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或他的另一本《管子通解》(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另:郭沫若有《管子集校》)
      • omba台下都是啊. 当了IBM大中国区经理, 到加国也得上餐馆面试, 自叹比于杨白劳呢, 也就更不见得能"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了. 重在心,不在文凭.想那六祖慧能, 大字不识的伙夫. (笑谈)
    • 从这段话看起来, 管仲的思维与黄老和儒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越发证明了我的怀疑。后世之儒术,其实兼收了先秦诸子的各种学说,并不止孔孟一家也。
    • 古经中对于“道”和“德”的解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道德真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三十八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南华真经》: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大宗师》)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天道》)
      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天地》)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天地》)

      《老子想尔注》:
      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太上老君内观经》: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唐代成玄英《道德真经义疏》:
      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第六十二章注)

      唐玄宗《道德真经疏》:
      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唐代吴筠《玄纲论》: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
        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众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
        然则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
      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道德章第一》)

      北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者,虚无之体;德者,自然之用。”
         “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很好的对比。他们所讲的道与德,更倾向于一种自然规律。对世间万物都起作用,也影响着人和人群的行为模式。而管子的这篇心术篇更注重探讨个人修养,用每个人都想追求的“智”,来引出道与德的重要性。
        我觉得他们所讲的道德都是同一种东西,只是讨论的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