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邓丽君是近30年前,其实还不到30年。整整30年前,多灾多难的人民还没有机会听邓丽君,但却走进了风雨飘摇的1976年。那时“我的年纪还小, 哪里懂得寂寞”。
30年前的一月,寒风刺骨的一个晚上,父母都没回家,而且楼道里异常寂静,我很害怕。很晚了,他们才回来,他们是去长安街上送总理的灵车了。那时,家里还没电视,无法再现当天万人送总理的悲情。后来,新影厂出了纪录片,我才看到了这空前绝后的一幕。今天我仍保存着这部电影。
30年前的夏天,一个星期二的晴朗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噩耗传来,毛主席与世长辞了。
30年前的夏末,我住进了防震棚,爸爸去了唐山救灾。
30年前的秋天,我举着打倒四人帮的小旗儿上了街,沿着方枪枪(看上去很美的主角,王朔原著,张元导演)及其幼儿园小朋友行走的路线欢呼胜利。
30年前,中国人民准备迎接希望。落魄河南的诗人郭小川激动不已,大量吸烟不能入眠,只好服安眠药帮助入睡。烟头点燃了衣被,他窒息而死。那天,北京全城正公开欢庆四人帮的历史胜利。这个时候,海峡对岸的邓丽君不会想到,她的歌声,将会要怎样畅快淋漓地席卷中国。
等一下,其实在真正听到邓丽君之前,我先惊喜地听到的,是大陆的民族歌后郭兰英的声音。一次在北京陶然亭公游的游园会上,忽听大家悲喜交集地奔走相告:郭兰英又出来了!(北京人说“出来”,可有特殊含义,往往是指从大狱出来。要是北京人问你:你什么时候出来的?你猜是什么意思)于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数千人把一个露天舞台围住,我什么也听不见,但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18,000人欢庆十月胜利,我才真正听到了歌后的声音。但这是怎样的一种歌声啊。记得李光曦唱了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美酒飘香啊歌声飞),记得常香玉唱了郭沫若作词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郭兰英出场,唱“绣金匾”,一唱毛主席、二唱总司令,声情并茂;到第三段“三唱周总理”时,“三唱”两个字出来,已经明显颤抖,唱出“周总理”后,竟然哽咽而不能继续。乐队也不得不停下来,那时候不兴用伴奏带,更别提什么假唱了。全场呜咽和掌声交织在一起。当郭兰英抽泣着唱完周总理后,据她自己回忆,七次谢场而仍无法下台。
后来,邓丽君来了,风靡了全中国。
那时,应该是77年,78年的事了;
那时,邓丽君歌曲在大陆还有一个美丽的别名,叫靡靡之音;
那时,用夏普888型四喇叭收录机,播放邓丽君是顶级享受。不亚于今天的天龙功放+尊宝音箱。能买到宝丽金的磁带也像今天找到XRCD一样欣喜。当然了,差点的就用一喇叭单放机,当年北京人叫它“板砖”,档次等同于今天的雅马哈音响一体机。后来有了爱华Walkman,等同于今天的苹果IPOD。很难说是邓丽君推动了收录机的普及,还是收录机普及了邓丽君。
那时,邓丽君唤醒了一代人的梦。把革命英雄主义引向了人性的浪漫主义。她把音乐变成一种魔力。而李德伦(中央乐团)、郑小瑛(中央歌剧院)、卞祖善(中央芭蕾舞团)、严良坤(中央乐团合唱团)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普及音乐的讲座,是80年代的事了。
那时,“我的年纪还小, 哪里懂得寂寞”。我怎么什么都记住了?郭兰英、邓丽君、还有指挥大师们,因为“我要告诉他们, 初次尝到寂寞”
30年前的一月,寒风刺骨的一个晚上,父母都没回家,而且楼道里异常寂静,我很害怕。很晚了,他们才回来,他们是去长安街上送总理的灵车了。那时,家里还没电视,无法再现当天万人送总理的悲情。后来,新影厂出了纪录片,我才看到了这空前绝后的一幕。今天我仍保存着这部电影。
30年前的夏天,一个星期二的晴朗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噩耗传来,毛主席与世长辞了。
30年前的夏末,我住进了防震棚,爸爸去了唐山救灾。
30年前的秋天,我举着打倒四人帮的小旗儿上了街,沿着方枪枪(看上去很美的主角,王朔原著,张元导演)及其幼儿园小朋友行走的路线欢呼胜利。
30年前,中国人民准备迎接希望。落魄河南的诗人郭小川激动不已,大量吸烟不能入眠,只好服安眠药帮助入睡。烟头点燃了衣被,他窒息而死。那天,北京全城正公开欢庆四人帮的历史胜利。这个时候,海峡对岸的邓丽君不会想到,她的歌声,将会要怎样畅快淋漓地席卷中国。
等一下,其实在真正听到邓丽君之前,我先惊喜地听到的,是大陆的民族歌后郭兰英的声音。一次在北京陶然亭公游的游园会上,忽听大家悲喜交集地奔走相告:郭兰英又出来了!(北京人说“出来”,可有特殊含义,往往是指从大狱出来。要是北京人问你:你什么时候出来的?你猜是什么意思)于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数千人把一个露天舞台围住,我什么也听不见,但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18,000人欢庆十月胜利,我才真正听到了歌后的声音。但这是怎样的一种歌声啊。记得李光曦唱了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美酒飘香啊歌声飞),记得常香玉唱了郭沫若作词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郭兰英出场,唱“绣金匾”,一唱毛主席、二唱总司令,声情并茂;到第三段“三唱周总理”时,“三唱”两个字出来,已经明显颤抖,唱出“周总理”后,竟然哽咽而不能继续。乐队也不得不停下来,那时候不兴用伴奏带,更别提什么假唱了。全场呜咽和掌声交织在一起。当郭兰英抽泣着唱完周总理后,据她自己回忆,七次谢场而仍无法下台。
后来,邓丽君来了,风靡了全中国。
那时,应该是77年,78年的事了;
那时,邓丽君歌曲在大陆还有一个美丽的别名,叫靡靡之音;
那时,用夏普888型四喇叭收录机,播放邓丽君是顶级享受。不亚于今天的天龙功放+尊宝音箱。能买到宝丽金的磁带也像今天找到XRCD一样欣喜。当然了,差点的就用一喇叭单放机,当年北京人叫它“板砖”,档次等同于今天的雅马哈音响一体机。后来有了爱华Walkman,等同于今天的苹果IPOD。很难说是邓丽君推动了收录机的普及,还是收录机普及了邓丽君。
那时,邓丽君唤醒了一代人的梦。把革命英雄主义引向了人性的浪漫主义。她把音乐变成一种魔力。而李德伦(中央乐团)、郑小瑛(中央歌剧院)、卞祖善(中央芭蕾舞团)、严良坤(中央乐团合唱团)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普及音乐的讲座,是80年代的事了。
那时,“我的年纪还小, 哪里懂得寂寞”。我怎么什么都记住了?郭兰英、邓丽君、还有指挥大师们,因为“我要告诉他们, 初次尝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