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1782年出生在都柏林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祖父是一名教堂管风琴师,对约翰年幼时的音乐教育异常严厉,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在这种压力下居然保持了对音乐的热爱。 九岁时约翰师从于当时在都柏林的意大利作曲家乔尔丹尼(Giordani),并在那一年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 一年之后他们举家迁往伦敦,约翰成为了当时大名鼎鼎的钢琴教育家克雷门第(Clementi)的学徒。 像约翰的祖父一样,克雷门第也是一位严厉的老师。课余时,约翰还要负责展示并推销老师制作的钢琴。 不过,这个时期他也以钢琴家的身份,频频在舞台上露面。
1802年,克雷门第带约翰来到巴黎和维也纳。在巴黎,这个年轻人的音乐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雷门第希望约翰留在维也纳,跟贝多芬的老师奥布莱赫茨伯格(Albrechtsberger)学习作曲。但约翰不愿再学习,于是说服老师,来到了圣彼得堡。 师徒关系就是从此时出现裂痕的。后来克雷门第的钢琴生意很快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待徒弟却很冷酷,约翰这段时期生活窘困。 1803年克雷门第离开圣彼得堡,临走前把约翰介绍给马克罗夫斯基(Marklovsky)将军,于是约翰在俄罗斯有了自己的第一位资助人。 他在圣彼得堡的第一场音乐会掀起了狂潮,一夜之间约翰成为了人们争相邀请的音乐老师。 之后,菲尔德的余生大部分都是在俄罗斯度过的。他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宠儿,过着富足的生活,被成功和荣誉包裹着。
进入而立之年,菲尔德的名声已经波及全欧。他已经创作了七首钢琴协奏曲中的六首,和若干夜曲。 可惜好景不长,菲尔德在浮夸的生活中染上了嗜酒的毛病,随意挥霍钱财,健康恶化,婚姻也出现问题。 1821到1831这十年间菲尔德在莫斯科度过,这个时期作品的数量明显下降,而汹酒的恶习加剧,大有颓废之势。此间菲尔德被人戏称为“醉鬼约翰”。
1831年菲尔德决定重返阔别近三十年的英国。他在伦敦受到了热烈欢迎,可音乐会却并不理想。大众品位经过了三十年的演变,他演奏的音乐在伦敦人眼中已经过时。 母亲死后,他又来到巴黎,可当时巴黎音乐界的焦点是帕格尼尼;那里的浪漫主义思潮正唤起一批注定要改写历史的年轻音乐家,这之中就有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等人。 除了对肖邦的影响,菲尔德与这些人没有多大共同点。 1834年他来到意大利,在那不勒斯病倒,后来被俄国贵族拉赫曼诺夫(Rakhmanov)拯救,遣回俄罗斯。 途经维也纳时,菲尔德的病情一度好转,他在维也纳举办了三场音乐会,并且见到了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837年1月,菲尔德回到俄罗斯不久即病逝。
菲尔德对后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夜曲(nocturnes)。虽然夜曲这个名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菲尔德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菲尔德之前,除了练习曲、奏鸣曲、变奏曲、和幻想曲这类正规的音乐形式,钢琴“小品”这种体裁还不曾真正的存在过。菲尔德创造的这个体裁并不注重任何主题的发展,也不注重结构,甚至也不属于标题音乐,而旨在制造一种氛围或环境,迎合了听者和演奏者之间传递情感的需要。 菲尔德的夜曲不管从名称、概念、还是风格都预示了肖邦的到来,并为李斯特和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提供了灵感和参照。它们是最早的“无词歌”,是情感的语言,符合了浪漫主义中“音乐始于语穷词尽之时”的说法。
降E大调第一号夜曲:简明、饱含旋律性的风格。左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整首曲子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华彩结尾。主题没有发展。
C小调第二号夜曲:风格类似第一首,同样也是三连音的伴奏伴随着主旋律。装饰音较多,风格上很像后来的肖邦,极具诗意。
A大调第四号夜曲:这可能是所有菲尔德夜曲中最完美的一首。它具有典型的全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一主题非常平衡的四个乐句在简明的伴奏之上,诗情画意。第二主题狂躁不安,最后到达一个戏剧性的高潮。然后乐曲回到平静的第一主题,细节刻画更精细。
降B大调第五号夜曲:这首曲子是钢琴演奏者比较熟知并喜爱的一首,因为它很容易演奏。据说菲尔德本人演奏精湛,表现力丰富。李斯特和肖邦都目睹过他的表演。
F大调第六号夜曲:菲尔德把它作为了第六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
降E大调第九号夜曲:最初这首曲子叫做“浪漫曲”,后被改名“夜曲”。此曲很像肖邦的E大调第二号夜曲。如果这首相对稚嫩的话,肖邦的那首则更复杂更深刻。
E小调第十号夜曲:这里俄罗斯民歌的影响很显著。
G大调第十二号夜曲:这首夜曲中,琶音伴奏和踏板的延续使用制造出一种近乎印象主义风格的感觉。这种类似竖琴一样的音响效果在后世作品中很常见。
D小调第十三号夜曲:作品小巧,略带忧伤。中间部分的情绪和前面形成反差,明显受海顿四重奏的影响。(菲尔德周末常和朋友演奏海顿的作品)
E大调第十七号夜曲:又名“Grande Pastorale”,最初是弦乐五重奏,后被改写成钢琴独奏。规模比其他夜曲庞大,结构更复杂。李斯特将其编进菲尔德作品集。
另:菲尔德主要作品包括七部钢琴协奏曲,近二十首夜曲,四首钢琴奏鸣曲,两首嬉游曲,练习曲、变奏曲、幻想曲、和回旋曲若干。
原文:Frank Merrick, 1978
参考:http://www.carolinaclassical.com/articles/field.html
翻译/改编:Lifesucks
2006-1-22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1802年,克雷门第带约翰来到巴黎和维也纳。在巴黎,这个年轻人的音乐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雷门第希望约翰留在维也纳,跟贝多芬的老师奥布莱赫茨伯格(Albrechtsberger)学习作曲。但约翰不愿再学习,于是说服老师,来到了圣彼得堡。 师徒关系就是从此时出现裂痕的。后来克雷门第的钢琴生意很快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待徒弟却很冷酷,约翰这段时期生活窘困。 1803年克雷门第离开圣彼得堡,临走前把约翰介绍给马克罗夫斯基(Marklovsky)将军,于是约翰在俄罗斯有了自己的第一位资助人。 他在圣彼得堡的第一场音乐会掀起了狂潮,一夜之间约翰成为了人们争相邀请的音乐老师。 之后,菲尔德的余生大部分都是在俄罗斯度过的。他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宠儿,过着富足的生活,被成功和荣誉包裹着。
进入而立之年,菲尔德的名声已经波及全欧。他已经创作了七首钢琴协奏曲中的六首,和若干夜曲。 可惜好景不长,菲尔德在浮夸的生活中染上了嗜酒的毛病,随意挥霍钱财,健康恶化,婚姻也出现问题。 1821到1831这十年间菲尔德在莫斯科度过,这个时期作品的数量明显下降,而汹酒的恶习加剧,大有颓废之势。此间菲尔德被人戏称为“醉鬼约翰”。
1831年菲尔德决定重返阔别近三十年的英国。他在伦敦受到了热烈欢迎,可音乐会却并不理想。大众品位经过了三十年的演变,他演奏的音乐在伦敦人眼中已经过时。 母亲死后,他又来到巴黎,可当时巴黎音乐界的焦点是帕格尼尼;那里的浪漫主义思潮正唤起一批注定要改写历史的年轻音乐家,这之中就有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等人。 除了对肖邦的影响,菲尔德与这些人没有多大共同点。 1834年他来到意大利,在那不勒斯病倒,后来被俄国贵族拉赫曼诺夫(Rakhmanov)拯救,遣回俄罗斯。 途经维也纳时,菲尔德的病情一度好转,他在维也纳举办了三场音乐会,并且见到了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837年1月,菲尔德回到俄罗斯不久即病逝。
菲尔德对后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夜曲(nocturnes)。虽然夜曲这个名词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菲尔德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菲尔德之前,除了练习曲、奏鸣曲、变奏曲、和幻想曲这类正规的音乐形式,钢琴“小品”这种体裁还不曾真正的存在过。菲尔德创造的这个体裁并不注重任何主题的发展,也不注重结构,甚至也不属于标题音乐,而旨在制造一种氛围或环境,迎合了听者和演奏者之间传递情感的需要。 菲尔德的夜曲不管从名称、概念、还是风格都预示了肖邦的到来,并为李斯特和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提供了灵感和参照。它们是最早的“无词歌”,是情感的语言,符合了浪漫主义中“音乐始于语穷词尽之时”的说法。
降E大调第一号夜曲:简明、饱含旋律性的风格。左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整首曲子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华彩结尾。主题没有发展。
C小调第二号夜曲:风格类似第一首,同样也是三连音的伴奏伴随着主旋律。装饰音较多,风格上很像后来的肖邦,极具诗意。
A大调第四号夜曲:这可能是所有菲尔德夜曲中最完美的一首。它具有典型的全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一主题非常平衡的四个乐句在简明的伴奏之上,诗情画意。第二主题狂躁不安,最后到达一个戏剧性的高潮。然后乐曲回到平静的第一主题,细节刻画更精细。
降B大调第五号夜曲:这首曲子是钢琴演奏者比较熟知并喜爱的一首,因为它很容易演奏。据说菲尔德本人演奏精湛,表现力丰富。李斯特和肖邦都目睹过他的表演。
F大调第六号夜曲:菲尔德把它作为了第六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
降E大调第九号夜曲:最初这首曲子叫做“浪漫曲”,后被改名“夜曲”。此曲很像肖邦的E大调第二号夜曲。如果这首相对稚嫩的话,肖邦的那首则更复杂更深刻。
E小调第十号夜曲:这里俄罗斯民歌的影响很显著。
G大调第十二号夜曲:这首夜曲中,琶音伴奏和踏板的延续使用制造出一种近乎印象主义风格的感觉。这种类似竖琴一样的音响效果在后世作品中很常见。
D小调第十三号夜曲:作品小巧,略带忧伤。中间部分的情绪和前面形成反差,明显受海顿四重奏的影响。(菲尔德周末常和朋友演奏海顿的作品)
E大调第十七号夜曲:又名“Grande Pastorale”,最初是弦乐五重奏,后被改写成钢琴独奏。规模比其他夜曲庞大,结构更复杂。李斯特将其编进菲尔德作品集。
另:菲尔德主要作品包括七部钢琴协奏曲,近二十首夜曲,四首钢琴奏鸣曲,两首嬉游曲,练习曲、变奏曲、幻想曲、和回旋曲若干。
原文:Frank Merrick, 1978
参考:http://www.carolinaclassical.com/articles/field.html
翻译/改编:Lifesucks
2006-1-22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