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地扫描:大龄男比大龄女好找对象
离异,有个11岁的儿子,有一套住房,3年前下岗后在社区开一家小商店,今年39岁——这是东风路某婚介记录簿里记录下的关于征婚人温女士的情况。“我们要说的是,如果你要求的条件太高,我们可能无能为力。”昨天(8月13日)下午,当温女士听了这番话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过接待过温女士的婚介红娘也说:“现在,男的比女的好找对象。”
同样在广州市东风路的另一家婚介所,记者从红娘口中得到了证实:这家婚介所明确规定,一旦来征婚的女士超过38岁,就尽量婉拒。他们表示,如果来征婚的女士超龄,那么红娘们就会通过一些手段,旁敲侧击“打消”这些大龄女士的征婚意愿。
“我们会告诉她们实情:有经济实力有地位的优秀男士不会找她们,只有一般工薪阶层的男士可能会考虑和她们见面,而且这些男士的年龄往往会比女方大出二三十岁。”已经在这家婚介工作了4年的罗红娘说。
广东大龄青年女性占70%
究竟广州有多少类似温女士这样年龄的单身女性?几乎所有的婚介都表示难以统计。不过,据红娘介绍说,目前广州市大约60家婚介,几乎每家婚介每天都会接到20多位单身人士的咨询,其中35岁以上的大龄单身女性占到了3成。如此推算,仅广州每天到婚介咨询的大龄女就有近200人。
今年2月份成立的全国婚介协会副主任伍尚辉表示,按估算看,目前广东省35岁以上未婚大龄青年中,女性比例高达70%。这意味着广东省每10个35岁以上单身人士中,就有7个是女的。
外地男占粤征婚者半数?
有鉴于广东本地婚介市场女多男少局面一时难以解决,因此部分婚介已经将目光瞄向外地,引导外地单身男士入粤应征。“在我们婚介所登记入会的人士中,外地人士已经占了一半,而其中外地单身男士又占多数。”广州市某婚介负责人昨天透露,目前外地人士特别是男士来穗征婚已经成为一大风潮,“很多人都是在这里结婚后,再介绍单身老乡来征婚。”
相貌普通就算没房也愿嫁
现在外地男士到底有多少人到广州来征婚,这也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婚介所透露,和女士征婚要设年龄上限迥异的是,各家婚介所对征婚男士的年龄、地域和经济实力等都没有设限,即使年过八旬都照样有人在婚介所登记。某婚介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会员中,就有几位60多岁的外地男士。”
而号称有3万会员的某婚介公司李红娘讲起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异地姻缘时滔滔不绝。这么多外地男士入粤征婚,原因是什么?李红娘一语道破天机:本地女多男少,外地男士自然就成了香饽饽。据介绍,只要这位外地男士长相过得去,即使在广州做上门女婿,女方也照样欣然接纳。
难点透视
外来妹增多本地女觅婿更难
全国婚介行业协会副主任伍尚辉剖析说:“首先是来征婚的男士似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默契心理,比如50多岁的男士,就一定会要求女方的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一情势不是婚介所能左右的。”
离异大龄女心理或需调适
从主观上分析,35岁以上女士来征婚的,不外乎是有过婚史或者没有婚史两种。对未婚的女士,其生活轨迹大都类似:大学毕业时已经二十三四岁,那时刚参加工作,为了事业拼搏几年,这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十七八岁。这时候她们条件优越,因此不免过分挑拣,一不小心就超过30岁。
伍尚辉说:“一旦有过婚史的35岁以上的女士,时常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这些都很难让对方接受。”
七成未婚白领抱怨交友面窄
月入1.2万元,长相酷似林青霞,不过,虽然今年已经34岁,在天河某IT公司工作的张小姐至今仍没有找到另一半。她向记者抱怨:“每天除了面对电脑外,我就是吃饭睡觉,哪有时间交朋友?”来自广东省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广东省未婚白领约150万人,其中七成人认为自己迟迟不能结婚的原因主要是交友面窄,其中女性这一问题比男性更突出。
越是女强人越要求对方强
调查还显示,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的“三高”女性白领,已经成为新的难嫁人群。“她们几乎都表示不能接受年龄‘女比男大’、‘女比男高’和‘女比男强’的非传统模式。”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在他们组织的一次“白领谈家”论坛上,一位38岁的女白领的发言,代表了这一部分人的心态:“年龄他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须比我强,哪怕只多赚一分钱!”
外来靓妹嫁入未婚男减少
“广东大龄未婚女士多,改革开放20年里,很多外来妹来广东打工,然后就嫁在广东了。”数十年研究广东省婚姻问题的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关秀芳说,这一情况在广东农村中很常见。
支持她这一论点的依据是,“广东省进行第三次和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比,大龄未婚男士的比率虽然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实际人数增幅并不大,特别是农村大龄未婚男士的人数几乎没有改变;而大龄未婚女性无论比率还是实际人数,都明显增加。”
本地媳妇外来郎
子代父相亲加网聊成就异地姻缘
这么些大龄单身男女征婚结合,他们的生活美满吗?记者对一对已经结合的异地男女婚姻进行了探访。
今年56岁的林教授,原是湖南某大学教授,但是一年前,他在广州经婚介所撮合,和某机关一位女处长结为百年之好。当听说记者要采访他们时,林教授很爽快地答应了。
子代父相亲成就好姻缘
“一开始是我儿子先和她见面,感觉这位阿姨很不错。然后,我就跟这位女士在电话中先聊过几次,双方感觉都很好。通过网络聊天半年,最后我们俩才正式见面,见面后,双方都感到很满意。”
周围人宽容看待很重要
中年人再婚,周围人的看法无疑是一个重要压力。对此林教授以一个对我们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在朋友眼中,大家都会很宽容,从好的方面来祝福我们。而亲人包括我儿子,都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迥异习惯也可以磨合
对于广州本地女士找外地郎的婚姻方式,不少人认为双方的饮食、语言等生活习惯会对生活产生障碍。
就此,原本就是异地结合的林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反驳:“两个人在一起,讲究的是彼此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融洽。而生活习惯终归是一种习惯,完全是生活琐事。如果两个人彼此有默契,那么这些生活琐事就可以成为生活的点缀;如果两人没有共同语言,那就难办了。”
历史溯源
20年前专家就鼓励“姐弟恋”
“大龄女士征婚难,其实从上世纪80年初就开始出现了,不过每个时间段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一样。”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关秀芳一直对广东大龄女士婚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这个问题,她有很多独特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和全国相比,广东省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龄未婚青年性比例失调,结婚难问题开始显现。“当时广东省30岁到49岁之间的未婚人口高达70万,其中男的有66万,女的只有4万。当时是男的娶不到老婆的居多,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少。”关秀芳说,她对这些再细分后,发现广州、汕头等大中城市中,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士数量仍然高于单身男士。“
当时广州大龄女青年难嫁,主要是30多岁的未婚男青年特别少,未婚大龄男女的人数比率是1:4.这是文革留下的后遗症,这批大龄女青年很多上过山下过乡,回城后再找工作、读书,从而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关秀芳说,当时团委、工会和妇联等部门纷纷行动,以政府出面的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她们解决终身问题。她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当时在广州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大龄女青年在选择伴侣时,可以找一个比自己年龄大几岁或者小几岁的,增加选择面。”
“当时反对者一个最主要理由就是,如果女青年找一个年龄比自己小的,在生理上违反科学。因为连《婚姻法》都规定,男的应该比女的大一两岁。反之,女的找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找个叔伯公,面子上也过不去。”关秀芳回应说。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关秀芳表示,本世纪初以来广东大龄未婚青年居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化,而且未婚大龄女青年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未婚男士人数减少。“主要是大量南下打工妹,在广东找到了婆家。”
关秀芳说:“经过20多年发展,大龄未婚男女性比例失调已经持续多年。现在我认为,大龄女士难嫁其实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它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一现象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我认为男女双方结合即使年龄相差20岁,也在一个正常范围。”
关秀芳还认为,只要两个人两情相悦,旁人或者社会,不应该对其指手画脚。比如上世纪80年代,广东因为邻近香港,因此就很自然出现涉外婚姻,双方年龄差距超过20岁的婚姻并不少见。“
下月研讨粤女婚配难
“对于大龄女士征婚难问题,不是广东所独有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全国也普遍存在。”今年2月份才成立的全国婚介协会会长伍尚辉昨天明确表示,刚成立的婚介协会,主要精力目前会放在整顿和规范婚介服务上,暂时还不会出台关于大龄未婚女性征婚相关行业措施。
伍尚辉还表示,鉴于珠三角地区大龄未婚女性人数增多、问题突出趋势,全国婚介协会已经和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婚介所进行沟通,将会在9月份举行一次专门研讨,主要讨论如何解决大龄未婚女性的结婚难问题。
但是,对于本地婚介所引导外地男士入粤应征的做法,伍尚辉却认为:“本地女性在40岁左右时,她的生活习惯已经定型,很难适应外地男子介入自己的生活;而另一方面看,一旦外地男士在广州有固定住所和收入,他又不一定考虑广州女性作为生活伴侣。”这意味着,外地男子入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离异,有个11岁的儿子,有一套住房,3年前下岗后在社区开一家小商店,今年39岁——这是东风路某婚介记录簿里记录下的关于征婚人温女士的情况。“我们要说的是,如果你要求的条件太高,我们可能无能为力。”昨天(8月13日)下午,当温女士听了这番话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过接待过温女士的婚介红娘也说:“现在,男的比女的好找对象。”
同样在广州市东风路的另一家婚介所,记者从红娘口中得到了证实:这家婚介所明确规定,一旦来征婚的女士超过38岁,就尽量婉拒。他们表示,如果来征婚的女士超龄,那么红娘们就会通过一些手段,旁敲侧击“打消”这些大龄女士的征婚意愿。
“我们会告诉她们实情:有经济实力有地位的优秀男士不会找她们,只有一般工薪阶层的男士可能会考虑和她们见面,而且这些男士的年龄往往会比女方大出二三十岁。”已经在这家婚介工作了4年的罗红娘说。
广东大龄青年女性占70%
究竟广州有多少类似温女士这样年龄的单身女性?几乎所有的婚介都表示难以统计。不过,据红娘介绍说,目前广州市大约60家婚介,几乎每家婚介每天都会接到20多位单身人士的咨询,其中35岁以上的大龄单身女性占到了3成。如此推算,仅广州每天到婚介咨询的大龄女就有近200人。
今年2月份成立的全国婚介协会副主任伍尚辉表示,按估算看,目前广东省35岁以上未婚大龄青年中,女性比例高达70%。这意味着广东省每10个35岁以上单身人士中,就有7个是女的。
外地男占粤征婚者半数?
有鉴于广东本地婚介市场女多男少局面一时难以解决,因此部分婚介已经将目光瞄向外地,引导外地单身男士入粤应征。“在我们婚介所登记入会的人士中,外地人士已经占了一半,而其中外地单身男士又占多数。”广州市某婚介负责人昨天透露,目前外地人士特别是男士来穗征婚已经成为一大风潮,“很多人都是在这里结婚后,再介绍单身老乡来征婚。”
相貌普通就算没房也愿嫁
现在外地男士到底有多少人到广州来征婚,这也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婚介所透露,和女士征婚要设年龄上限迥异的是,各家婚介所对征婚男士的年龄、地域和经济实力等都没有设限,即使年过八旬都照样有人在婚介所登记。某婚介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会员中,就有几位60多岁的外地男士。”
而号称有3万会员的某婚介公司李红娘讲起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异地姻缘时滔滔不绝。这么多外地男士入粤征婚,原因是什么?李红娘一语道破天机:本地女多男少,外地男士自然就成了香饽饽。据介绍,只要这位外地男士长相过得去,即使在广州做上门女婿,女方也照样欣然接纳。
难点透视
外来妹增多本地女觅婿更难
全国婚介行业协会副主任伍尚辉剖析说:“首先是来征婚的男士似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默契心理,比如50多岁的男士,就一定会要求女方的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一情势不是婚介所能左右的。”
离异大龄女心理或需调适
从主观上分析,35岁以上女士来征婚的,不外乎是有过婚史或者没有婚史两种。对未婚的女士,其生活轨迹大都类似:大学毕业时已经二十三四岁,那时刚参加工作,为了事业拼搏几年,这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十七八岁。这时候她们条件优越,因此不免过分挑拣,一不小心就超过30岁。
伍尚辉说:“一旦有过婚史的35岁以上的女士,时常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这些都很难让对方接受。”
七成未婚白领抱怨交友面窄
月入1.2万元,长相酷似林青霞,不过,虽然今年已经34岁,在天河某IT公司工作的张小姐至今仍没有找到另一半。她向记者抱怨:“每天除了面对电脑外,我就是吃饭睡觉,哪有时间交朋友?”来自广东省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广东省未婚白领约150万人,其中七成人认为自己迟迟不能结婚的原因主要是交友面窄,其中女性这一问题比男性更突出。
越是女强人越要求对方强
调查还显示,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的“三高”女性白领,已经成为新的难嫁人群。“她们几乎都表示不能接受年龄‘女比男大’、‘女比男高’和‘女比男强’的非传统模式。”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在他们组织的一次“白领谈家”论坛上,一位38岁的女白领的发言,代表了这一部分人的心态:“年龄他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须比我强,哪怕只多赚一分钱!”
外来靓妹嫁入未婚男减少
“广东大龄未婚女士多,改革开放20年里,很多外来妹来广东打工,然后就嫁在广东了。”数十年研究广东省婚姻问题的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关秀芳说,这一情况在广东农村中很常见。
支持她这一论点的依据是,“广东省进行第三次和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比,大龄未婚男士的比率虽然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实际人数增幅并不大,特别是农村大龄未婚男士的人数几乎没有改变;而大龄未婚女性无论比率还是实际人数,都明显增加。”
本地媳妇外来郎
子代父相亲加网聊成就异地姻缘
这么些大龄单身男女征婚结合,他们的生活美满吗?记者对一对已经结合的异地男女婚姻进行了探访。
今年56岁的林教授,原是湖南某大学教授,但是一年前,他在广州经婚介所撮合,和某机关一位女处长结为百年之好。当听说记者要采访他们时,林教授很爽快地答应了。
子代父相亲成就好姻缘
“一开始是我儿子先和她见面,感觉这位阿姨很不错。然后,我就跟这位女士在电话中先聊过几次,双方感觉都很好。通过网络聊天半年,最后我们俩才正式见面,见面后,双方都感到很满意。”
周围人宽容看待很重要
中年人再婚,周围人的看法无疑是一个重要压力。对此林教授以一个对我们过来人的身份表示:“在朋友眼中,大家都会很宽容,从好的方面来祝福我们。而亲人包括我儿子,都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迥异习惯也可以磨合
对于广州本地女士找外地郎的婚姻方式,不少人认为双方的饮食、语言等生活习惯会对生活产生障碍。
就此,原本就是异地结合的林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反驳:“两个人在一起,讲究的是彼此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融洽。而生活习惯终归是一种习惯,完全是生活琐事。如果两个人彼此有默契,那么这些生活琐事就可以成为生活的点缀;如果两人没有共同语言,那就难办了。”
历史溯源
20年前专家就鼓励“姐弟恋”
“大龄女士征婚难,其实从上世纪80年初就开始出现了,不过每个时间段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一样。”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关秀芳一直对广东大龄女士婚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这个问题,她有很多独特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和全国相比,广东省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龄未婚青年性比例失调,结婚难问题开始显现。“当时广东省30岁到49岁之间的未婚人口高达70万,其中男的有66万,女的只有4万。当时是男的娶不到老婆的居多,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少。”关秀芳说,她对这些再细分后,发现广州、汕头等大中城市中,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士数量仍然高于单身男士。“
当时广州大龄女青年难嫁,主要是30多岁的未婚男青年特别少,未婚大龄男女的人数比率是1:4.这是文革留下的后遗症,这批大龄女青年很多上过山下过乡,回城后再找工作、读书,从而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关秀芳说,当时团委、工会和妇联等部门纷纷行动,以政府出面的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她们解决终身问题。她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当时在广州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大龄女青年在选择伴侣时,可以找一个比自己年龄大几岁或者小几岁的,增加选择面。”
“当时反对者一个最主要理由就是,如果女青年找一个年龄比自己小的,在生理上违反科学。因为连《婚姻法》都规定,男的应该比女的大一两岁。反之,女的找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找个叔伯公,面子上也过不去。”关秀芳回应说。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关秀芳表示,本世纪初以来广东大龄未婚青年居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化,而且未婚大龄女青年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未婚男士人数减少。“主要是大量南下打工妹,在广东找到了婆家。”
关秀芳说:“经过20多年发展,大龄未婚男女性比例失调已经持续多年。现在我认为,大龄女士难嫁其实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它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一现象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我认为男女双方结合即使年龄相差20岁,也在一个正常范围。”
关秀芳还认为,只要两个人两情相悦,旁人或者社会,不应该对其指手画脚。比如上世纪80年代,广东因为邻近香港,因此就很自然出现涉外婚姻,双方年龄差距超过20岁的婚姻并不少见。“
下月研讨粤女婚配难
“对于大龄女士征婚难问题,不是广东所独有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全国也普遍存在。”今年2月份才成立的全国婚介协会会长伍尚辉昨天明确表示,刚成立的婚介协会,主要精力目前会放在整顿和规范婚介服务上,暂时还不会出台关于大龄未婚女性征婚相关行业措施。
伍尚辉还表示,鉴于珠三角地区大龄未婚女性人数增多、问题突出趋势,全国婚介协会已经和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婚介所进行沟通,将会在9月份举行一次专门研讨,主要讨论如何解决大龄未婚女性的结婚难问题。
但是,对于本地婚介所引导外地男士入粤应征的做法,伍尚辉却认为:“本地女性在40岁左右时,她的生活习惯已经定型,很难适应外地男子介入自己的生活;而另一方面看,一旦外地男士在广州有固定住所和收入,他又不一定考虑广州女性作为生活伴侣。”这意味着,外地男子入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