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时谬辩驳
○
※ 本網頁在點名批駁謬論, 並敦促各專業期刊負起刊登正論的責任※
[坦承錯誤將能贏得尊重, 文過飾非勢必殃及子孫]
語文發展定律
1. 語文的演化機制是高效及明確二者; 使用頻率高則追求高效, 使用頻率低則追求明確。
2. 語文類型決定於音節數、語音結構及語法形態三者, 語文效率則源於聲調及聲韻結構。
在沒有錯誤語文政策的干預下, 所有的成熟語文都會出現下列六個優化發展的狀態:
1. 高頻音節的平均字母數 少於 低頻音節的平均字母數。
2. 高頻音節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音節的平均明確度。
3. 高頻詞的平均音節數 小於 低頻詞的平均音節數。
4. 高頻詞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詞的平均明確度。
5. 高頻字的平均筆劃數 少於 低頻字的平均筆劃數。
6. 高頻字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字的平均明確度。
編號(7)
2003/01/10 內 容
時謬 7 第72期(2002年11月)的(香港)語文建設通訊刊登了周有光先生的「談談比較文字學」一文。我僅就其中部份論述談談我的看法。
點駁 7 1. 周先生說: 「每個問題, 我如果得不到共同的認識, 我自己, 通常要提出一個假定的認識, 不管這個假定的認識對不對 -這可以請大家來批評- 我自己的假定的認識, 也可以說是一種假說, 一種還不完全肯定的認識。」
周有光先生的這種說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若為求使其朝著自己主觀願望的方向推論, 從而刻意抹殺或忽視某些明顯的客觀事實, 就是偽科學了。周先生並非根據共同的認識, 最終認為漢字應該採用拉丁字母。反之, 他是為求採用拉丁字母, 所以不斷編造虛妄的假說。
2. 周先生說: 「成熟一定要有標準。我定的標準是: 能夠按照語詞的次序無遺漏地書寫語言的文字, 稱為成熟的文字。」
周有光先生的這個標準實在太低了, 這個標準只是文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有的標音系統都能達到這個標準, 漢語拼音方案也能算是成熟的文字嗎?
3. 周先生說: 「今天有好些人否定這個表形-表意-表音的發展規律。究竟哪種說法對呢, 要請大家研究, 請大家用自己獨立的思考來加以判斷。這個分歧裡面就包含了進化的問題。有的人不承認這種說法, 這是我遇到的問題當中重要的問題之一。」
周有光先生提出的這個發展規律根本不存在 。因為它是優化問題, 根本不是進化問題。
4. 周先生說: 「日本人既用漢字, 也用字母。日本人最早比較完備地提出了丁頭字、聖書字可以用“六書”去解釋。我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比較了幾種文字跟“六書”的關係。」
漢字根本不是所謂的古典文字。誰在誤導中國的文字發展方向呢? 倒底是周有光先生還是日本人?
5. 周先生說: 「漢字在人類文字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怎麼認清漢字的特點呢?」
單音節詞素化是漢字高度進化的標誌。周有光先生提出的「三相說」是完全錯誤的, 他意在藉由「三相說」將漢字歸類為古典文字。它的語段相將字義與字音二者混同, 就是蓄意抹殺漢字在詞素方面的進化事實。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6)
2002/09/05 內 容
時謬 6 近來在語文專業期刊及網路上, 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談論「國家威信」的問題。他們認為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既定的決策, 因此反對漢語拼音方案即是破壞國家威信。許多關心中文前途的有識之士都不敢茍同這種說法,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這種說法的根源及現象稍加評論。
點駁 6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蠢事是不勝枚舉的, 柴門霍夫列舉了許多西方的例子, 當然中國人也不能例外。百年前, 清廷下令建造了一 些外觀與列強戰艦相同的戰艦, 這些戰艦的內部卻連配套的動力系統都沒有, 當時的官員竟認為這樣就能戰勝列強了。在這些戰艦被敵人擊沉前, 許多人都對它抱著希望, 但是這種愚昧的想法能夠長久存在嗎? 當它被列強擊得粉碎時, 人們自然會察覺事實並非如此單純了。今日少數學者提出的理論並不比前人高明, 他們認為只要採用拉丁字母來拼音, 就能解決中文的問題。 雖然漢字拉丁化的失敗沒有血淋淋的場面, 但是它的嚴重性卻尤甚百倍。
幾百年來, 西方傳教士一直致力於中國方言的拉丁化, 他們的目的無非是要造成中國分裂, 並藉此鞏固他們的勢力範圍。他們在租界區內積極扶植主張漢字拉丁化的中國人, 企圖藉由這批人間接左右中國文字改革的方向。清末以來的方言拉丁化運動終未成功, 但是這批失敗者卻反而獲得崇高的學術聲譽。他們進入最高語文機關制定語文決策, 不斷推出破壞漢語的謬論, 積極培養他們的接班人, 並與西方學術團體彼此呼應支援。
基本而論, 泛拉丁派大致可以區分為五種類型:
1. 具有豐富的語文知識, 自知漢字拉丁化不可行, 卻為保住名位而散佈謬論、誤導群眾, 使自己能躲在群眾的擋箭牌後面。
2. 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 自知漢字拉丁化不可行, 卻為求高升而附和上位者。
3. 具有豐富的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存在錯誤的觀點。
4. 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存在錯誤的認知。
5. 不具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抱有好感。
在上述五種類型中, 絕大多數的拉丁派是被大量似是而非的謬論所誤導的民間人士, 其中相當一部份人是非常關心中文前途的有識之士。我們所要批判的對象僅指前兩種類型的拉丁派, 這兩類拉丁派可以合稱為核心拉丁派。他們大都吃著皇糧住著公房, 所提出的理論總是漏洞百出, 卻還能擺出一副大師的模樣。不僅如此, 他們還運用封殺言論、阻擾出版、拒絕實驗、亂扣帽子及毀謗中傷等諸多卑劣的手段打擊異己, 卻完全無視於國家民族及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最近得知《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是根據歷史經驗總結 。由此可知, 核心拉丁派也知道漢語拼音方案實在沒有什麼理論基礎。我不知道這些專家是從哪一部份的歷史經驗中得到這個總結。五十年來, 所有漢字拉丁化的實驗均以失敗收場, 但是他們總能將失敗的原因總結到被實驗者的頭上, 這種總結法不亦易乎。漢語拼音方案無法成功, 他們的總結是還缺少《正詞法》, 正詞法頒布後仍無法成功, 現在他們想必又在尋思還缺少什麼東西吧。只要想出個什麼東西, 他們就可以再拖上三十年。無怪乎外國的語言學家認為中國文字改革想要成功至少還要150年。語委會的積弊是學界眾所周知的事, 要求他們改弦更張、拆掉破灶是絕無可能的事。現在他們正有計劃地將「漢語拼音方案」與「國家威信」綁在一起, 高唱反對漢語拼音方案就是破壞國家威信的論調, 一派正氣凜然的捍衛者架勢。但是若擺一個擂台讓各種方案一較優劣, 而且方案劣者的代表們必須自 裁謝罪, 我敢保證這些核心拉丁派中沒有一個人敢代表漢語拼音方案出席。依照核心拉丁派的邏輯, 則廢除人民公社、改革開放都是破壞國家威信。無論古今中外, 只有虐殺袁崇煥的那種忠奸不分、是非不辨的政府單位才能破壞國家威信, 而核心拉丁派正是蓄意使政府出錯的一批人。他們這種綁架國家威信的做法, 只是保住名位的手段罷了。他們那種鄙視漢語吹捧英語的作為, 還真讓中國人露臉了。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5)
2002/08/05 內 容
時謬 5 近日兩位語言文字學界的前輩不約而同地來函論及〝國際語〞的問題, 其中一位主張單一國際語, 另一位則寄來了世界語創始人柴門霍夫的「國際語的本質和前途」一文。由於這個問題涉及全體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因此我覺得極有必要再深入闡述之。柴門霍夫得出的結論有五:
(1)引進國際語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
(2)引進國際語是完全可能的;
(3)無論守舊派如何抵制, 引進國際語遲早必將實現;
(4)除了人造語不可能選擇别的任何語言作為國際語;
(5)除了世界語不可能選擇别的任何語言作為國際語; 世界語或者會以目前的形式永遠存在, 或者將會稍加修改。
點駁 5 上述柴門霍夫的五個結論中, 前三個結論是所有學者都無法否認的, 我也有完全相同的看法。儘管如此, 他的(4)及(5)兩個結論則存在嚴重的問題。針對這兩個結論, 我們必須提出三個基本問題: (1) 人造語是否一定比自然語優越; (2) 世界語是否能夠推行; (3) 自然語是否不被國際社會接受。這三個基本問題, 我將分別闡述之:
(1) 人造語是否一定比自然語優越。
柴門霍夫認為人造語一定比自然語優越。他在文中提出了兩個人造語的顯著優點, 亦即 (1) 它驚人地、令人難以相信地易於學習: 可以毫無誇大地說, 它比一切自然語至少容易五十倍。主要而言, 柴門霍夫認為自然語存在詞匯的性、變格、變位及拼寫法等諸多嚴重的缺點; 反之, 人工語不僅不存在這些缺點, 還有語法及構詞法等優點。(2) 人造語的第二個顯著性質是它的完善性: 這個性質由精確性、柔軟性和無限的豐富性所組成。主要而言, 柴門霍夫認為自然語不利於創造新詞以表達新概念。由上述兩個優點可知, 柴門霍夫完全是從印歐語的觀點來批判自然語。他所提出的自然語的缺點, 並不存在於漢語中; 反之, 他所提出的人工語的優點, 卻已存在於漢語中。漢語詞匯並不存在性、變格及變位等缺點, 此外漢語還具有語法及構詞法等優點。至於拼寫法的問題, 漢語只要引進一套相適應的字母系統即能獲得徹底的解決。
語言學有三個主要領域, 亦即發音、文法與詞匯。柴門霍夫的世界語僅專注於文法與詞匯的明確化, 卻沒有考慮到語言文字的高效化。漢語不僅具有柴門霍夫所述的人工語的優點, 它還擁有穩定性高及文獻豐富的優點, 此外漢語還存在聲韻結構及聲調的優勢。漢語具有四聲, 因此可使訊息能力增加四倍, 此外漢語具有聲韻結構, 因此可使拼寫法的效率提高約60%。由此可知, 柴門霍夫並不知道語言文字的演化機制為何? 他也沒有將各種使用頻率列入考量,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世界語絕非優越的語言。正如我在〈文字優化論〉的結論中所言, 世界語在使印歐語從第四等的半明確低效型進化至第三等的明確低效型。
(2) 世界語是否能夠推行。
柴門霍夫在文中論道〝至今只有兩種成功的人造語, 即沃拉普克語(Volapuk)和世界語(Esperanto)〞。他在探討世界語和沃拉普克語的優劣時則論道〝世界語的詞(除極少數幾個例外)都不是憑空臆造的, 而是源自羅馬-日耳曼語系中大家熟悉的詞形 。因此, 稍有文化的人只要學習幾小時就能幾乎不借助詞典順暢地閱讀了。世界語的使用者即使長期不用也不會忘記, 而沃拉普克語的使用者則必須不斷複習, 否則不久就會忘記(因為它的單詞全是臆造的)〞。
由此可知, 世界語可說是一種簡化的印歐綜合語。正如柴門霍夫批評沃拉普克語存在嚴重缺點一樣, 對於所有非印歐語系的人而言, 世界語同樣存在沃拉普克語的這些缺點。印歐語系的人無法接受沃拉普克語, 那麼非印歐語系的人為何要接受世界語呢? 另言之, 倘若有人創造出一種源自漢藏語系的人工語, 並以世界語之名向世人推薦, 印歐語系的人會樂意接受嗎? 綜合而言, 一種所有語系的人都樂意接受又易於學習的世界語是不存在的, 而且世界語並非優越的語言。由此可知, 世界語是為印歐語系的人設計出來的, 因此它不應以世界語之名來推行。此外它雖然比印歐語優越, 但是卻與理想的語言還有極大的差距。
(3) 自然語是否不被國際社會接受。
國際語的產生方式只有兩種可能, 亦即國際會議及國際競爭。國際會議的方式, 就是通過召開國際會議來決定以哪個自然語作為國際語。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五年中, 英語以極不尋常的速度崛起, 並登上國際語的霸主地位。今日英美諸國是否願意召開國際會議, 並以語文的優劣作為國際語的標準呢? 聯合國的吳文超先生曾來函提及〝我曾建議設立一個世界語文組織來克服世界的語文問題, 雖然很多人感興趣, 但缺乏政治上的支持。英美國家由於看到英語將會從准世界語變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語, 也許不認為有需要設立機構來進行世界性的語文規劃〞。由吳文超先生的這段話, 我們知道要英美諸國同意召開國際會議來決定國際語是絕無可能的事, 而且國際會議也是一種既不佳又不切實際的做法。國際會議只應用於保護民族語言的生存, 而不應用於決定某個語言的地位。一個語言的國際地位應該是由該語言的優點去爭取, 它惟有通過自身的改革及完善, 從而獲得他國人民的接受, 並使人類文明獲得大幅的提昇。
基本而言, 自然語並不存在是否會被接受的問題, 因為頻繁的國際交往就是國際語不得不被接受的基礎。一個民族對自己的語言文字負責, 不僅能使其從中獲得尊重與利益, 最終亦會使全體人類均蒙其利; 反之, 一個民族或政府的錯誤語文政策, 則會使全體人類均受其害。今日英美諸國運用不正當的手段打壓其他語言, 這種惡性競爭雖能使其獲利於一時, 但是人類文明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根據上述三個基本問題的闡述, 我們已經了解國際語的本質和前途, 接下來我將進一步探討單一國際語的問題。我在〈文字優化論〉中論及〝語言發展的均衡點主要係受語言特點的影響, 並會受到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的限制, 長期而論, 還會因應人類整體智商的提高以細微的幅度變化〞。自古以來, 人類語言文字的發展就一直受到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的限制 。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之前, 由於簡帛昂貴且刻寫不易, 因此文字存在精簡化的傾向, 而文字的精簡化亦會導至語言趨於精簡。中文具有悠久的精簡化歷史, 但是世界上許多民族語言並未經歷過這個精簡化的階段, 因為他們是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後才大量使用文字, 所以他們的語言文字仍然保留著許多累贅的成份。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之後, 精簡化的趨勢開始轉向, 並使得文字逐漸接近於口語。二十世紀電腦發明之前, 打字機的性能使得拉丁字母迅速發展。然而電腦發明 之後, 二幅的方塊字則顯露出其適於閱讀的優越性。由此可知, 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對於語言文字的巨大影響力。基於今日人類的語言文字尚處於嬰兒期, 未來語言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仍難以逆料, 人類進入外太空將會遭遇何種限制與挑戰更無法預知, 因此今日我們根本無法決定語言文字的最後形式, 我們也許在五百年內都無法達到單一國際語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 我們非常有必要維持語言文字的多樣性。
就今日的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而言, 漢語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而且它能繼續維持這種優勢的可能性極高。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著饑荒、疾病、環境、生態及資源等諸多浩劫, 我們惟有快速且大幅地提升人類文明方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總結而言, 目前我們遭遇的兩個主要障礙, 就是 (1) 漢語拼音方案: 因為它將使中文從第二等的半明確高效型退化成第六等的模糊低效型; (2) 英語的惡性競爭: 我們必須在國際間建立一個公平、健康及良性的語文競爭環境, 惟有如此全體人類方能均受其惠。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4)
2002/07/15 內 容
時謬 4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周有光先生曾提出文字類型學的“三相說”分類法。“三相”是: 1. 符號相: 符號分為圖符、字符、字母; 2. 語段相: 語段有長短, 長語段分為篇章、章節、語句、詞組, 短語段分為語詞、音節、音素; 3. 表達相: 表達法分為表形、表意、表音; 表音又分為表音節、表輔音、表音素。而且他認為“三相”都是從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 [a] 符號從圖符到字符到字母; [b] 短語段從語詞到音節到音素; [c] 表達法從表形到表意到表音。他還說這是客觀的演進規律, 沒有發現逆向發展的事實。關於這個分類法我曾在2000年的《語文建設通訊》第63期第66頁撰文批駁, 周先生也在第64期做出答覆, 但是我批駁其答覆的文章卻未獲發表。近日得知蘇誠忠先生在其網站《language law》的<中國心態>一文中, 就上述這兩篇文章提出他的觀點, 蘇文的分析具有非常獨到之處。基於周有光先生的這個分類法具有嚴重謬誤及長期破壞性, 因此我想從優化論四系文字類型學的觀點重新剖析這個問題。
點駁 4 根據上述周有光先生的“三相說”理論, 我們會發現“語段相”的區分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從篇章到語詞是字義單位, 而音節與音素則是字音單位。例如北美努特卡語一個字的字義單位是語句, 它的一個字約為英語的一個句子, 但是若以拉丁字母來拼寫, 則它的字音單位即為音素, 因為字義與字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要素。周先生的“語段相”為何字義與字音單位不分, 並且將字義單位中最小且最重要的“詞素”略而不提呢? 針對這個重大的問題, 我將從文字的四個要素(字義、字音、字形及構造系)分別探討拉丁派學者們為了採用拉丁字母, 他們虛構了哪些理論, 這些理論的謬誤何在, 我們又要為這些理論付出多少代價。
1. 在字義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語段相的篇章、章節、語句、詞組、語詞):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義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篇章)向高品位(語詞)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義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篇章向高品位的詞素發展。但是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拉丁字母又完全無法表達漢語中的詞素, 因此周先生就將字義單位與字音單位連接起來, 並使詞素這個最小且最重要的字義單位消失了。我曾在(香港)語言建設通訊第63期的「對周有光《比較文字學的新探索》一文的辯駁」中強調詞素的重要性。然而周先生的答覆卻僅是“只要認識幾千個漢字就能讀懂中文的說法, 早已證明不是事實”。美國著名語言學家 Miller說: 「新的字從何而來呢? 幾乎所有的新字都是從舊字改裝而來, 這些舊字通常都是很熟悉的字, 再從這個熟悉的共同根源產生一串新的字。構詞學是以詞素建構字的理論。許多語言學家反對以詞素為主的構詞理論, 反對的最大理由在於許多詞素是沒有意義的, 它只有在自己的字中才具有意義」。由上述Miller的論述可知, 英文在詞素單位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 卻仍然強調詞素的重要性。然而周先生卻因學會幾千個漢字並不能讀懂中文, 就草率地認定詞素沒有價值。難道隨機選取兩三個音節來構詞比較科學嗎?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這個謬誤將使我們學習的數量由六、七千個單詞增加到四、五十萬個詞匯, 而且必須禁用所有的縮寫詞, 或是將它們視為新詞。此外當你要表達一個新的概念時, 你必須先隨便取個名字(例如sanxiang), 然後再明確定義這個詞的意義。眾所周知, 撰寫與閱讀二者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作者能夠輕易寫出一個詞匯, 但是一個讀者並無法輕易理解這個詞匯。在沒有詞素的構詞法下, 將使得一般群眾只能熟悉(輕易讀懂)幾百到幾千個詞匯, 如此他們將很難理解那些存在冷僻詞匯的高深學問, 最終全國人民都將處於知識貧乏的狀態。
2. 在字音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語段相的音節、音素):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音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音節)向高品位(音素)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音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音節向高品位的音素發展。倘若未來我們發現一個音素是由三個“音子”構成, 則是否由“音子”來表音就更進化呢? 我曾在(香港)語言建設通訊第63期的「對周有光《比較文字學的新探索》一文的辯駁」中提出這個問題, 但是周先生並沒有任何答覆, 顯然他並不認為“音子”是個高品位的玩意兒。總而言之, 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26個拉丁字母又完全無法以聲韻二元的方式來表達漢語的420個基礎音節, 因此周先生就說字音單位是由音節向音素演化, 而具有悠久傳統及重大價值的聲韻二元結構就憑空消失了。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學者們都知道音素要比聲韻二元結構更為難學。在從事電腦輸入(或書寫)時, 音素也比聲韻二元結構的“全拼雙打”效率更低, 因為使用音素單位會使成本增加60%以上。我們為何要求學童學習困難的音素, 然後再讓他們合併成聲韻二元來使用呢?
3. 在字形方面(相當於三相說符號相的圖符、字符、字母):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形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圖符)向高品位(字母)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形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圖符向高品位的字母發展。但是周先生並未說明“字母”是二維(諺文字母)還是一維(拉丁字母)。基於拉丁派學者主張採用拉丁字母, 而且周先生認為音素字母若以二維來構字就成為音節文字, 因此周先生應該是指一維的線形字母。這種字形單位向一維演化的說法在打字機時代應該是正確的, 但是在電腦時代中, 線形文字不易閱讀的問題異常嚴重。若研究人們使用文字的情形, 我們則會發現其中95%以上都是閱讀。一個人一生中的閱讀時間非常多, 而且知識水平越高則其平均閱讀時間也越長。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這個謬誤將使我們的閱讀時間必須大幅增加。另言之, 若我們花費相同的閱讀時間, 則吸收的訊息將大幅減少。它將使所有中國人在資訊時代喪失優勢, 而且高級知識份子浪費大量的閱讀時間, 將使國家整體的科學水平日趨低落。
4. 在構造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表達相的表形、表意、表音):
a. 虛構的理論: 就構造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表形)向高品位(表音)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文字構造應該由低品位的表形向高品位的表音發展。不知周先生這個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 印歐文字中都沒有表形或表意文字嗎? 表音的目的何在? 高頻字有必要表音嗎? 實際而言, 文字的使用頻率越高, 則越不需要表音; 反之, 使用頻率越低, 則越需要表意兼表音。因為文字的使用頻率越高, 則使用者要求越好使用(高效); 反之, 文字的使用頻率越低, 則使用者要求越多訊息(明確)。然而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拉丁字母又較不適合表形及表意, 因此周先生就刻意忽視文字使用頻率的巨大差異, 並主觀地認定適合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是進化象徵了。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純表音文字大都無法表現輕重音、長短音、速度、語調及斷續程度等上加成素, 因此純拼音文字必然要比口語更模糊。此外它的高頻字的高效度不高, 而低頻字的明確度也不高, 最終使其成為一種既不高效又不明確的文字體系。
* 綜論: 綜合字義、字音、字形及構造四個層面, 我們可以知道採用拉丁字母, 將會使我們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歸根結底而言, [漢語拼音方案]根本就是一個亡國滅種的方案。拉丁派學者難道不了解這個問題嗎? [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公佈45年了,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卻拖延了30餘年方才公佈. [現代漢語詞典]的所有詞匯均標有漢語拼音, 正詞法為何還如此之難呢? 今日[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又已公佈15年了, 為何不見下文呢? 周有光先生不是說 "漢拼方案加上正詞法就是完整的拼音化技術設計"嗎? 他們知道英語在這十五年內發展多快嗎? 實際而言, [漢語拼音方案]其實是[英語一元化方案], 因為它為英語爭取到了最寶貴且最關鍵的時間。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3)
2002/07/01 內 容
時謬 3 《語文建設通訊》第70期第64頁。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周有光先生在「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嗎?」一文中, 就一位青年朋友提出的幾個問題發表他的見解, 茲將第一個問題摘錄於下:
1. 漢語在21世紀是否即將成為使用人口最多的、流通範圍最廣的世界第一語言? 中國是人口大國, 經濟又再向上發展, 普通話將在全世界華人中間普及開來, 遲早要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語言。但是, 這不等於說, 普通化將代替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 除了語言優勢外, 還有英美等國的實力作為後盾。
點駁 3 1. 國際共同語的三個基礎: 1.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等綜合實力; 2. 優越的語言及文字; 3. 正確的語文政策。 基本而言, 中國已經具備雄厚的綜合實力, 此點由美國的中國政策足資證明, 無庸贅論。
就語言而言, 不知周先生認為漢語到底有何缺點呢? 英語又有何語言優勢呢? 為何普通話只能在華人中間普及呢? 針對漢語的優缺點問題, 我想先以George A. Miller 的觀點稍加闡述之。語言學有三個主要領域, 亦即發音、文法與詞匯 。就發音而言, Miller說: 「在聲調語言中, 漢語有四聲, 因此它可以使訊息能力增加四倍。」 就文法而言, Miller說: 「英文的字形變化在逐漸消失, 它現在仍然在不斷的消失中。格的差異在美國的英文中已開始式微了。英文中添加語尾變化的情形異常少見。由於這種語尾變化從英文中消失了, 因此它們所負的責任只好被字序或介系詞所承擔。」 就詞匯而言, Miller說: 「新的字從何而來呢? 幾乎所有的新字都是從舊字改裝而來, 這些舊字通常都是很熟悉的字, 再從這個熟悉的共同根源產生一串新的字。構詞學是以詞素建構字的理論。許多語言學家反對以詞素為主的構詞理論, 反對的最大理由在於許多詞素是沒有意義的, 它只有在自己的字中才具有意義。構詞學本來即在說明字是如何由一個簡單的詞素組合而成, 使我們不需經過詞彙的檢驗便能知道它的意思。向心複合字是創造新字最簡單的方法, 從這種複合字的最後一個字便可看出它是屬於哪一類。衍生規則會使字形拉長, 而英文長字中重音應該附加於何處的規則非常複雜。現在你應該很清楚英文中的衍生字與複合字是非常不規則且無法預測的。」 根據上述Miller所言, 在發音方面, 漢語的優勢為英語的四倍。在文法方面, 英語正逐漸走上漢語的發展道路, 它可能還要千年才能達到漢語的水平。在詞匯方面, 中文的詞素都有意義, 而且大多數漢語詞匯均屬於衍生與向心複合兩位一體的構詞法, 此外漢語詞匯並不存在字形過長、輕重音及構詞不規則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反問, 英語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 我想英語的優勢就在於它擁有一批具有科學精神與方法又勇於任事的語言文字學家吧。這些 專家在英語先天不良的情況下, 還懂得必須以衍生或複合構詞法來創造新詞。反之, 我們的拉丁派專家卻只會高唱音譯, 好像不音譯就是缺乏國際觀。此外他們還認為中文裡的“同音異形詞”現象是重大的缺點, 卻將英文裡一詞多意的“同音同形詞”現象視為優點。在探討漢字改革時, 他們就會提出“語言特點不能決定文字類型”的理論, 但是如果你主張英文應該可以漢化, 他們就認為很可笑了。
就文字而言, 目前漢字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它的問題在於缺少一套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 另言之, 我們需要的是文字改革而不是語言改革。然而當前的〈漢語拼音方案〉卻採用了一套完全不 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 當發現其完全不可行時, 卻反說是漢語的問題, 好像漢語理應配合拉丁字母一樣。這種刻意消滅漢語優點的改革方案, 它不僅是漢語成為國際語的一塊絆腳石, 它還是國家民族的一種凌遲自殘法。
希望青年朋友們都能習得科學的方法, 並培養獨立思考及理性判斷的能力。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屬於你們的, 文字改革的失誤必定要由你們這一代付出代價。高校學子務必慎思明辨之。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2)
2002/06/05 內 容
時謬 2 《中國語文 》2001年第12期 轉載《科學術語研究》。北京大學中文系蘇培成先生在「造新漢字的現狀應當改變」一文中說:要實現現代漢字的定量, 就必須停止造新字, 不再復活死字。在這個基礎上, 再想辦法逐步限制和減少漢字的字數, 使得通用漢字的字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靠目治, 不靠耳治, 這和傳聲時代的要求背道而馳。這是造新字的又一個缺陷。為了不增加新字, 就要提倡多用複音詞, 盡量避免單音詞, 而近百年化學名詞發展的傳統似乎並不是這樣, 而是盡量使用單音詞。
點駁 2 關於蘇培成先生這個祇見樹不見林的觀點, 石磬先生已經在 「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化學用字」一文中提供了非常精闢的解答。我想從語言文字理論的層面再稍加闡述之。拉丁派學者宣稱“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實不知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 語言文字理論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普遍性及一貫性的科學體系, 難道一個五四運動就使語文的原理原則改變了嗎? 這是絕無道理的事。 綜合而論, 使用頻率高及構詞能力強的詞必然較適於單純詞, 而且該造字而不造字與不該造字而造字都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古時漢字的字數少, 因此可以多造字, 今日漢字的字數較多, 因此我們必須適度提高造字的標準, 但是絕不可禁止造字, 尤其是那些纔剛起步的科學領域, 何況專業用字並不會增加一般民眾的負擔。
語言文字自有其演化的客觀規律, 語言文字的演化機制即高效與明確兩者。文字雖然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 但是文字並不記錄輕重音、長短音、速度及斷續程度等上加成素, 而且文字經常是片斷且缺乏語境的。因此純拼音文字必然會比語言更為模糊, 尤其當使用了一些較冷僻的詞匯。基本而言, 語言以動態的使用較多, 因此語言有高效化的傾向; 反之, 文字則以靜態的閱讀為主, 因此純拼音文字有明確化的傾向。此外文字的成本遠高於語言, 因此文字必然存在精簡化的傾向。此即為何漢語非常簡練, 而漢字則以表意部首來提高其明確度, 並以文言來提高其高效度。英語沒有不發音的表意部首, 因此不易使其文字明確化。在這種情況下, 英語只好使其語言明確化, 所以它的同音詞極少。正因如此, 英語必須朝多音節的方向演化, 並最終導致輕重音、不易詞素化、字形線形化及音素化等嚴重的缺點。拉丁派學者對於“漢語模糊”意見很大, 照理他們應該是最反對純拼音文字的, 因為純拼音漢字將會比漢語更為模糊。然而這些學者卻極力主張採用純拼音文字, 他們的用心不能不令人質疑。他們似乎將拉丁化當成目的, 並為了採用拉丁字母不惜有計劃地破壞漢語。前些年曾有文章宣稱拉丁字母具有拼寫多種語言語音的能力.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項優點, 然而事實上它卻是造成語言文字分歧的致命缺點. 拉丁字母正因具有這種能力, 所以使得拉丁語不斷分化出義大利文、法文及西班牙文等各種文字. 倘若拼寫漢語的字母同樣具有這種能力, 則中文的分化將是必然的結果, 這難道會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1)
2002/05/15 內 容
時謬 1 《語文建設通訊》第69期37頁。 徐州教育學院高念章先生在「音譯外來詞是走歷史必由之路」一文中說: 音譯優於意譯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只要人家的東西, 怕要人家的名字, 不是真正的“拿來主義”, 這叫什麼心態? 這種自我孤立的做法, 與人(如果他們想學漢語)、與己(如果我們想學外語)、與我們的子孫後代(肯定要學外語), 會有什麼好處嗎?
點駁 1 關於翻譯外語的問題與原則, 我於「文字優化原理」及「檢討與結論」兩章中已詳加闡述, 請網友參閱之. 我想提出三個問題請教高先生: 1. 許多漢語詞匯(例如: 紫禁城、針灸、黃河等)已進入了外語中, 他們是否也是“拿來主義”, 您是否曾經提出批判呢? 2. 音譯詞這類姓名式的詞匯, 您到底能熟記幾個呢? 所謂〝熟記〞是指看到就理解其詞意. 大概幾百個嗎? 一碰到新詞匯您就查最新版的詞典嗎? 3. 漢語絕大多數的詞匯皆為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 因而在閱讀時能有較明確的詞段. 若採用音譯法, 必然會使3~5個音節的詞匯大量增加, 您認為這樣有利於閱讀嗎? 這樣有利於使用嗎? 一個難學難懂、不易閱讀且不利使用的語文對於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子孫有什麼好處呢? 這種語文連本國人都學不好, 對於那些想學漢語的外國人又有什麼好處呢? 有些人一味地要求中文去迎合外文, 真不知他們又是何種心態?
趙元任先生說: 「文字這個東西既然成立了一個制度, 它就有自己的獨立傾向」。因此在探討語文的客觀規律時, 我們不應一旦理虧, 就抬出〝歧視〞、〝國際觀〞、〝國家威信〞、〝民族主義〞等主觀意識的問題。因為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事物是絕對無法長期存在的, 不論它是否符合主觀的願望。歸根結底而言, 任何歪理邪說對國家、人民及人類文明都是一種嚴重的戕害。今日人類正遭遇生態、氣候及資源等諸多浩劫, 若我們無法儘快提升文明水平, 人類的災難將是無法避免的。那些高舉著〝國家威信〞 、〝國際主義〞等旗幟的拉丁派學者們, 他們的做法難道能維護國家威信嗎? 難道有利於人類文明的提升嗎?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一
一個沒有理論的拼音方案
百年自毀長城的語言浩劫
答辯 1 〈優體字與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文化的傳承並非將其固守下來, 漢字的復興並非把它供奉起來。推陳出新乃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方式。漢字亦是由甲骨文、篆文、隸書到楷書不斷改革而成。文字改革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 同時也激發了文化的活力, 從而創造出鼎盛的漢唐文明。文字的形態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但是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文字形態的特徵, 而不在於文字筆劃的變革。論語是儒家文化的經典, 最初它是以大篆撰寫而成, 後來改以隸書及楷書來記載, 並未破壞儒家文化的傳承。因為文字改革雖使筆劃有所改變, 但是漢字的方塊特徵並未喪失。自秦漢兩朝的文字大發展時期以來, 文字即呈現長期停滯的狀態。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 社會的進步不僅在於提高生產效率, 更在於充份發揮全體國民的生命效率。然而現行漢字的難學又不好用, 不僅浪費了學子的寶貴時光, 中文輸入法的學習亦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而上億文盲尚不知何時才能獲得徹底的解放。此外漢語無法國際化, 使得政治、經濟及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均受到極大的限制。
優體字保留了傳統的方塊字特徵, 並具有極佳的美感。大約95%以上的優體字均比傳統漢字更工整簡單且富於美感, 而那些較複雜、較缺乏美感的優體字大多是低頻字。優體字 存在的唯一缺點, 就是字形相似度要比傳統漢字稍高一點。就單字而言, 如果說傳統漢字的認讀度是100的話, 則優體字的認讀度約為85, 而拉丁漢字的認讀度僅約30左右。雖然優體字的認讀度稍低, 但是經由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種不同字型的混合使用, 整體來說, 它仍然具有極高的認讀度。人類文明將於幾十年內步入無紙時代, 那時所有的書籍均將被數字化, 並具有字體轉換的功能, 因此古籍並不會成為文字改革的障礙。目前 優化方案已經將八千多個傳統漢字轉換成優體漢字, 而且它總共能創造出40幾萬個字形美觀的優體字。優體漢字與傳統漢字存在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對應關係, 因此古典詩詞完全能以優體字來表現。
答辯 2 〈拼音字是一種補充手段〉
拼音字只能是漢字的一種補充手段。形聲字的產生並不表示記形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及記號字 等)就應該被淘汰, 因為它們各有不同的特性及優點。記形字較高效, 因此較適用於高頻字; 反之, 形聲字較明確, 因此較適用於低頻字。目前的問題在於漢字系統缺少一套拼音字, 因此造成形聲字的音符異常混亂。漢字只要引進一套 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聲韻雙拼的字母系統), 如此即能創造出一批拼音字, 而且這些拼音字還能作為形聲字的音符。拼音字的高效度低於記形字, 然而它的明確度卻高於記形字; 反之, 拼音字的高效度高於形聲字, 然而它的明確度卻低於形聲字, 因此拼音字較適用於常用字。
在上述三種文字的基礎上, 只要使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者達到合理的分配, 就能使漢字系統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文字系統。大體而言, 三種文字的分配情形如下:
1. 高頻字(較高頻的約700個字, 累積頻率約42.0%)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記形字。
2. 常用字(次高頻的約1800個字, 累積頻率約53.4%)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拼音字。
3. 低頻字(較低頻的其他字, 累積頻率僅約4.6%)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形聲字。
上述三種文字與現行漢字的關係, 絕大多數均是一對一或多對一的關係。另言之, 優體字的明確度會比現行文字高, 尤其是那些使用頻率低的形聲字。反之, 使用頻率高的記形字, 則較傾向於一對一的關係。 優體字僅是以分化來調整漢字原本的信息內容, 並不會造成信息丟失的問題。就 文字演化而論, 這種分化乃是文字發展的必然過程。
就諺文而論, 1999年南韓恢復在政府公文及道路標牌中使用漢字, 這表示韓文正由純拼音文字朝著混合型文字的方向演化。諺文夾用漢字不僅能解決同音詞的問題, 它還能產生詞素構詞及提高閱讀度的效果。基本而言, 韓文正朝著文字優化的正確方向演進, 但是若不將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者調整至合理的狀態, 那麼韓文尚無法發揮最佳的效果。 就現況而論, 韓文可能會是第一個完成文字優化的文字。
答辯 3 〈拼音字母的封閉原則〉
在一些學術論文中, 我們發現拉丁派學者經常強調拉丁字母具有開放性, 並將其視為重大的優點。事實上, 拼音字母必然存在一定的封閉性, 拉丁字母亦不能例外。英文在音譯阿拉伯文時同樣存在這種特性, 例如“蓋達組織”的音譯詞。表面而言, 拼音字母的封閉性會造成音譯外語詞匯的困難, 然而這個特性不僅能穩定一個語言的音節數量, 它還能確保語言文字的系統性。而且在方言眾多的情況下, 它更是統一語言文字的關鍵特性。
方言分歧的處理方法存在一個基本原則, 就是拼音字母必須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文字優化方案是以表格的方式來處理拼音, 使其既能增加少量音節又不會讓音節數量失去控制。此外優體字仍然是方塊圖形文字, 因此它亦能以圖形模式來適應各地方言的差異。
答辯 4 〈漢字定量問題〉
關於漢字的定量問題, 這個問題的起因為何? 五十年前, 漢字並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它是採用[漢語拼音方案]後產生的問題。另言之, 由於拉丁字母完全無法解決同音字的問題, 因此拉丁派學者宣稱“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他們企圖以詞匯雙音節化來解決同音字的難題, 因此主張要杜絕新的單音節詞, 並且要禁止創造新字。正因如此, 他們才會提出漢字的定量問題。
所謂“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實在不知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語言文字理論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普遍性及一貫性的科學體系, 難道一個五四運動就使語文的原理原則改變了嗎? 這是毫無道理的事。這種說法完全是在替拉丁字母解套, 因為他們不是將拉丁字母視為一種手段, 而是將它視為一個目標。
單音節語素化是語言文字第二次進化的終極成果, 而同音字則是第二次進化的必然結果。拉丁派學者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而且禁止創造新字亦是一種祇見樹不見林的觀點。基本而論, 使用頻率高及構詞能力強的詞必然較適於單純詞, 而且該造字而不造字與不該造字而造字都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古時漢字的字數少, 因此可以多造字。今日漢字的字數較多, 因此必須適度提高造字的標準, 但是絕不應禁止造字。尤其是那些科學術語, 因為專業用字並不會增加一般群眾的負擔。總結而言, 漢字改革必須採取優化方式, 因為惟有如此方能有效解決同音字的問題。而且在優化的基礎上, 各個專業領域均應適量地創造新字, 從而使專業術語既簡潔又蘊涵豐富的信息。就一般人而言, 他只要學會一定數量的通用字, 就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即使遇到冷僻字或專業用字, 他亦能正確唸出其讀音, 並概略了解它的字義。由此可知, 漢字的定量問題完全是一個製造出來的問題。事實上, 我們所要關注的應該是創造新字的標準及規範問題。
答辯 5 〈同音詞的真相〉
漢語雙音節同音詞大量存在的現況, 使得單純依靠拼音化並無法達到明確詞意的作用。漢語多同音詞的特點, 還會使漢字拉丁化後的近形字問題更加惡化。就拉丁化而言, 這個特點是一個嚴重的缺點, 因此它亦說明了漢字的拉丁化與漢語的語音特點是不相適應的。英文採用的字母形式, 使其不易以不發音的義符來分化同音詞。 表面上, 英文似乎很少同音詞, 但是許多英文詞匯卻有數十個義項。它們不僅讀音相同, 而且書寫形式也完全相同, 這種同形同音詞的現象是英文既嚴重又難以克服的缺點。
基本而言, 若同音詞是分屬不同的詞性, 則這些同音詞在口語溝通中就不易產生認知混淆的情形。若同音詞在口語溝通中並未造成明顯的認知混淆, 則在漢字系統中它更不會出現認知混淆的問題, 因為義符可以有效解決同音詞的問題。漢語使用不發音的義符是極明智的做法, 因為義符不僅不會增加發音的負擔, 而且義符與音符還可有不同的字形風格, 此外經由義類範圍的明確化, 將使漢字非常有利於學習、認讀及信息處理。
同音字的產生是單音節詞素化的必然結果, 並藉此為合成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綜合而言, 同音詞的存在可以減少詞匯的平均音節數, 從而提升口語溝通的高效度。此外漢語以不發音的義符來解決同音詞的問題, 這種方法不僅能以擴大字形差異來提升閱讀的高效度, 它還能經由明確定義的義符來提升認知的高效度。漢語同音詞多及單音節語素佔優勢等特點, 使得漢語與方塊字二者異常適應, 而且惟有二幅的方塊字方能繼承中國悠久的傳統藝術與優秀文化。誰說同音詞是漢語的缺點呢? 大概只有那些阿L學者吧。基本而言, 同音詞的問題只是他們為求採用拉丁字母而嫁禍給漢語的罪名。所謂〝音素衣新, 拉丁鞋小〞, 漢字何時才能脫掉拉丁字母這雙小鞋呢? 何時才能褪去音素制這件新衣呢?
一個沒有理論的拼音方案
百年自毀長城的語言浩劫
答辯 6 〈義項數的原則〉
文字發展第一定律: 語文的演化機制是高效及明確二者; 使用頻率高則追求高效, 使用頻率低則追求明確。
高頻字可以有多個義項(或詞性)。高頻字並不要求明確, 因為一般人對高頻字原本就很熟悉。高頻字的存在可以大幅減少漢字的字數, 從而使得漢字的字形趨於簡化。此外高頻字並不需要義符, 因此它能以減少筆劃數來提升其高效度。
低頻字不宜有多個義項(或詞性)。低頻字並不要求高效, 因為低頻字的簡化起不了實際作用。反之, 一般人對低頻字的認知原本就很模糊, 因此將低頻字單義化, 並賦予每個低頻字一個能明確顯示字義的義符, 如此將能極大地提升其明確度。
惟有如此, 漢字方能達到既高效又明確的境界。總結而言, 一個漢字的義項(或詞性)應該多或少, 主要須視它的使用頻率而定。
答辯 7 〈分詞連寫問題〉
漢語詞匯的音節較少, 三音節以上的詞匯僅佔極少的部份, 因此漢語詞匯對詞段明確度的要求原本就較低。所以漢語即使採用一種較差的切分法, 還是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漢語詞匯的切分分為兩個層面: 1. 電腦內部的信息處理: 主要是以〝優化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就是在義項太多且彼此關聯性不高時, 將其各自分化出來。就像將〝來〞分化成〝來〞及〝萊〞、〝求〞分化成〝求〞及〝裘〞兩個字一樣。基於漢字適於採用不發音的義符, 因此使得分化非常簡單, 而且不會改變語言習慣; 2. 電腦外部的資料閱讀: 若為求提高閱讀效率而切分, 則在電腦屏幕上宜以色差或字形大小來切分較為理想, 而在一般書面上則可以不同字體(隸楷宋明體等)、色差或字形大小來切分。
就閱讀而言, 並非所有的詞匯都存在詞段切分的問題。那些需要切分者主要是三音節以上的詞(或專有名詞), 而這類詞匯的累積使用頻率約在3.5%左右, 因此在處理上並不困難。綜合而言, 在文字優化後, 若再以這些方法來處理詞匯, 將可大幅改善閱讀的效率, 而且這些方法已在報章雜誌的標題上普遍應用了。事實上, 英語亦有 air corridor, sun lounge, water bottle 這類存在分詞連寫問題的詞匯。
答辯 8 〈十怪令〉
1. 永無成功之日, 不算失敗。
2. 鼓吹自毀長城, 惟恐不快。
3. 共享民族自豪, 何必見外。
4. 優先服務英美, 吾民勿怪。
5. 爭寵競相學舌, 斯家最愛。
6. 標榜遷就迎合, 奴性難改。
7. 評說理論真偽, 只論學派。
8. 物競不如人擇, 劣勝優汰。
9. 差不多太多了, 狀似無奈。
10. 綁架國家威信, 學界無賴。
答辯 9 〈當前漢語的雙重危機〉
就注音工具而論, 漢語拼音方案與注音符號第二式(國語羅馬字)的功能完全一樣, 這兩種音素制的注音工具均不利於幼童學習。 即使漢語拼音方案取得了國際標準的身份, 它對中國人的作用與注音符號第二式仍無不同。假使取得國際標準的身份有益的話, 阿拉伯人就會制定一套阿語拼音方案, 印度人也會制定一套印語拼音方案。中國人將漢語拼音方案推為國際標準純屬越俎代庖, 將其視為自己的成就更是貼金之舉, 因為其它國家或聯合國如何音譯漢語均對中國人毫無意義。就中國人來說, 這個國際標準可有可無, 將它視為庸人自擾之作, 亦不為過。就拼音文字而論, 拉丁派學者完全無視於語言文字的發展趨勢, 卻一心只想尾隨所謂國際潮流。漢語拼音方案與文字的進化及優化方向完全相背, 它最終將使中文退化至原始狀態。漢字須以優化方式來改革, 而漢語拼音方案卻是以凌遲方式來殘害中文。實際而言, 蓄意提出錯誤的方案來高唱改革, 只是打著紅旗反紅旗來破壞改革。綜合而言, 無論作為注音工具或拼音文字, 漢語拼音方案對中國人均無任何益處, 而且它永無成為拼音文字的可能性。
漢語與英語存在此消彼長的競爭關係, 而且英語是漢語的主要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 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不僅不設法聯合俄、阿、印、德及法等語來制衡英語, 卻反而大肆鼓吹普及英語。他們特別欣賞非開發小國的 政策, 並認為13億人都會說英語是一種進步的象徵。這種極端錯誤的 觀點並未受到應有的批判, 卻還能出現學習英語的過熱現象。13億 中國人爭先恐後地學習3.5億人口的英語, 真是何等壯觀啊! 如果這些學者邀請英美的ENGLISH ONLY指導員來視察, 他們肯定會〝著急〞得要命吧。當前漢語面臨的兩個基本問題, 一是漢語拼音方案, 一是英語普及政策。一百年來, 漢語被長期蓄意的貶低, 而漢字改革則被有計劃的誤導, 並最終為普及英語營造有利的條件。今日中文的處境有如明末局勢, 先是凌遲自殘, 繼而引清入關。在20世紀的最後25年間, 英語迅速成為第一國際語言。使得一些知識份子不僅甘於替英語抬轎, 還經常不由自主地為其搭台唱戲。在獨尊英語的錯誤政策下, 若漢字改革仍舊停滯不前, 則漢語勢必難逃末落的命運。
二
漢語死亡的兩個基本原因
漢語拼音方案 + 普及英語政策
答辯 1 〈中文論壇的一派胡言〉
(1) 在[北大中文論壇]的[與天地人奮鬥, 其樂無窮, 其苦也無窮]一帖中, 北京大學的沈炯君說: 在公元1900年的庚子年, 在中國, 國計民生已經到了必須轉變的關鍵。封建王朝和割據勢力正在垂死之中。民不聊生已經到了水深火熱。與此同時,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正在孕育之中。知識份子和知識青年意識到自己時代的使命。民眾正在蘇醒之中。語文大眾化的口號喊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現代漢語誕生了。它是大革命的產物。但是語言本身並不是推翻了重建的。它的標誌是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現代白話文描述的是新的國家共同語言文字。它不是在1919年5月4日那一天完成的變革。它經過動蕩到成熟, 已經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21世紀進入的是收穫的季節。收穫的季節將是許多世紀。我們要懂得保護它, 至少需要”封山育林”三百年!(謬誤等級: ★★★★★)
※答沈炯君: 沈君的這個論述不僅顛倒歷史, 而且思路紊亂, 它只能說是一個主觀願望的反映。五四運動至今僅八十餘年, 而白話則已有千年的歷史。沈君說白話是五四運動的產物, 這種抹殺千年的演進過程, 卻將一個口號視為誕生是不科學的。沈君說21世紀是收穫的季節, 而且需要“封山育林”三百年。白話已有千年的歷史, 它為何遇到沈君就變成收穫的季節呢? 一個已經成長千年之久的白話, 它更不可能是“封山育林”的對象, 因此沈君心中“封山育林”的真正對象應該是“漢語拼音方案”吧。可惜漢語拼音方案只是一棵西紅柿, 它頭兩個月似乎長得很快, 但是它即使在溫室中培養一千年也無法長成巨木, 因此這個“封山育林”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沈君將其想法稱為“封山育林”, 但是它的本質卻是典型的“閉關自守”, 而閉關自守正是造成近代中國民不聊生的原因。沈君自稱是反對文字改革的傳統派, 但是他的作為卻是在掩護漢語拼音方案。總結而言, 在那些自稱是傳統派的學者中, 一部份人其實是潛伏型的拉丁派, 他們只是藉著高舉維護傳統文字的大旗來掩護拉丁派的失敗罷了。而且在拉丁派學者中, 一部份人的真正目的卻是在推廣英語。這些人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利用漢語拼音方案阻撓漢字進化, 另一方面則透過各種組織強制推銷英語。
歡迎您至 [中國文字改革論壇] 中發表高見
(2) 在[北大中文論壇]的[與天地人奮鬥, 其樂無窮, 其苦也無窮]一帖中, 北京大學的沈炯君說: 今天收到一本300頁的大作, 呈現了一套漢字改革方案。…我不得不悄悄地說一句不中聽的話: 它只剩一個問題, 等待最高機構立法下批件立即執行了; 但是我估計, 它會像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一樣石沉大海。我由衷地感到無限惋惜, 但是我愛莫能助。50年來那樣的方案太多了! …方案的設計思想並不複雜, 也就是現成的部首另外加上一千多個音符(實際上是讀音有別的符號), 用來轉換幾乎全部現行漢字。(謬誤等級: ★★★★)
※答沈炯君: 由沈君的論述可知, 他完全不知如何判斷一個方案的優劣, 因為它絕不是根據一個籠統的設計思想可以論斷的。我的 [文字優化方案] 在十六年中經歷五次大幅修正, 而且第五次修正僅是調整高頻字的義項, 就整整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每天約十五小時)。十六年來, 我的設計思想始終如一, 但是不同修正版的優劣卻有天壤之別。方案的優劣儘管差之毫釐, 但是實施的結果卻會相去千里。沈君對這套漢字改革方案並未深入研究, 而且他對其他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亦所知甚少, 就主觀地認為它的下場會像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一樣。這樣一面妄下斷論又一面表現無限惋惜, 這種做法合適嗎? 這種態度是否太“牽強”了? 目前存在的方案雖多, 但是類型只有幾種而已, 而且許多方案早就已被創作者放棄了。此外若要求創作者對其方案負一定的責任, 那麼剩下來的方案就更是寥寥無幾了。所有的科學發現均是在數以萬計的可能性中, 最終找出一個最正確的觀點。沈君這種“優劣一把抓”的“差不多”主義及“功過一風吹”的“太多了”思想, 都不是一位學者應該有的精神。沈君是否敢於在這些“太多了”的方案中選出幾個自認最佳的方案來與我的方案一較優劣呢? 而且最好雙方都能對其方案負一定的責任。我承諾在這些方案中只要有一個比我的方案好, 我就自裁謝罪。
今日不進行教學實驗, 他日必將發生盲目上馬又掩面下馬的鬧劇。倘若沈君 確實感到無限惋惜, 就應該公開表示這套方案值得進行教學實驗。實在不該故意跳過這個階段, 卻說它只“等待立法下批件立即執行”, 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做法。針對文字改革的問題, 沈君一方面強調其必須慎之又慎, 另一方面卻又百般阻撓教學實驗, 就已經充份說明問題了。因此沈君的這種“二多”理論, 只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阻撓文字改革罷了。總結而言, 沈君實在不必說什麼“愛莫能助”之類的話, 您只要不蓄意混淆視聽就阿彌陀佛了。
歡迎您至 [中國文字改革論壇] 中發表高見
答辯 2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一帖中的謬論〉
經史子集說: 因為中國市場大, 外國人也開始大批大批地學中文。因此要教外國人漢語亦應該先學好英語。(謬誤等級: ★)
答經史子集: 在不改革漢字的情況下, 那些會來學漢語的人均是一些專業人士, 而且全世界學漢語的外國人不會超過5000萬(包括華僑)。或許這個數字已經符合您“大批”的標準, 但是這個人數離國際語言的標準還太遠了。而且那些到中國來教英語的老師都有學漢語嗎? 事實上, 他們大多一點漢語都不懂。為何外國人來教英語不會考慮要學好漢語, 而您想教漢語卻要考慮先學好英語呢?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Beidou君說: “學習外語”是一種智能開發的過程。(謬誤等級: ★★)
答Beidou君: 智能開發的方法有數十種, 例如音樂、心算及創作等。從智能開發的角度而言, 它們開發智能的效果均比學習外語更好。曾經有人 認為學習繁體字亦能開發智能, 但是我們為何不將漢字優化, 再以節省下來的習字時間去學一門既能開發智能又能增進技能的學科呢? 而且將繁體字視為開發智能的手段, 它不僅效果不佳又無法增進技能, 還必然會導致文盲的大量增加。同樣地, 就一個不需要外語的人而言, 它不僅開發智能的效果不佳, 還必然會剝奪他學習另一門學科的機會。總結而言, 學習外語的問題不應與智能開發扯上關係。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張萬禾君說: 你能熟練地使用英語, 你能掌握他的知識和信息, 你會發展地更快更好, 而他掌握不了你的知識和信息, 他能不著急嗎? (謬誤等級: ★★)
答張萬禾君: 張君的說法僅是一廂情願之詞。英美等國不是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嗎? 依照張君的說法, 他們應該很想掌握中國的知識和信息, 但是他們為何不普及漢語呢? 此外 我們難道不需要掌握英語以外的知識和信息嗎? 而且那些只學三五年英語的人, 他們大多沒有能力掌握英語的知識和信息。
今日中國的總人口已經超過13億, 而英美加紐澳等國僅有3.5億人。但是卡楚(Braj Kachru)等美國語言學家卻將中國劃入英語的擴張圈內, 難道我們不應該着急嗎? 一個比英語人口多四倍的國家竟然會全面普及英語, 這難道不讓 ENGLISH ONLY 等國際組織感到興奮嗎? 日前語委會宣稱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2500萬人(包括華僑), 它公佈這個數字的目的是要我們着急嗎? 如果今天美國立法規定初中以上的學生均必修漢語, 我們是會着急還是竊喜呢? 語言競爭是一種此消彼長的較量關係。就質而言, 今日漢語在國際社會中可說是一種接近死亡的語言。就量而論, 今日英語在中國社會中正進行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我們採取普及英語的政策, 將來中國人將會日益要求自己使用英語, 凡遇到外國人 均會潛意識地認為自己應該講英語, 而非只是利用英語來掌握英語的知識和信息。今日少數中國學者喜歡用英語演講, 或者用英文發表論文或建構網站均是明證。當所有中國人都會或都被認為應該講英語時, 美國人還有必要來學漢語嗎? 因此英語普及政策不僅是在自毀長城, 而且它還會使數億英語不好的中國人產生嚴重的自卑感。一百多年前, 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的臨終憂心, 就是北美統一使用英語將會對德國造成嚴重傷害。俾斯麥能在未萌之前看到這個趨勢及後果, 何以一些語言學家至今仍然如此懵懂呢?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Chliu君說: 只要不把中國文字改成拉丁化, 中文的存活當然不會是一個問題。十幾億人在使用中文, 你想它會消失掉是否想得太多了? 還是另有用意。中國人出國後, 因為不懂英語而感到非常痛苦。(謬誤等級: ★★★)
答Chliu君: 清末中國有四億五千萬人, 當時知識份子為何還要擔心亡國滅種的問題呢? 難道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會死光嗎? 那些知識份子是否想得太多了呢? 假使當年沒有那些民族英雄的犧牲奮鬥, 今天您會有機會到瑞典去嗎? 並受到最起碼的一點尊重嗎? 您認為那些知識份子有何用意呢? 一個民族或語言是否會消亡, 並不是決定於它的數字, 而是決定於它存在的狀態。在今日的國際社會中, 漢語可說是一種接近死亡的語言。
某些特定專業或行業的人士確實需要學好外語, 但是若說出國不懂英語會非常痛苦, 就說所有人都應該學英語就太牽強了。您難道會為了要去日本旅遊, 所以先學會日語嗎? 外國人不學漢語就到中國來, 難道他們不痛苦嗎? 十幾年前, 我曾在重慶碼頭遇到一個不會漢語的德國人, 他比劃半天卻買不到兩張三天後的船票。這是一個很尋常的現象, 我們何必要用批判或嘲笑的眼光來看待這種事呢? 況且今日我們只要一個簡便的翻譯器, 就能解決這種短期需要了。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Dasuan君說: 國家元首出去說說外語, 只要是為國家和民族爭利益又害怕什麼呢? 當我用英語或俄語在國際會議上發言的時候, 我只有民族自豪感。(謬誤等級: ★★★★★)
答Dasuan君: 如果國家領導人是為國家和民族爭利益而說說外語, 當然無可非議。但是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竟會出現這種情況, 難道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 本網頁在點名批駁謬論, 並敦促各專業期刊負起刊登正論的責任※
[坦承錯誤將能贏得尊重, 文過飾非勢必殃及子孫]
語文發展定律
1. 語文的演化機制是高效及明確二者; 使用頻率高則追求高效, 使用頻率低則追求明確。
2. 語文類型決定於音節數、語音結構及語法形態三者, 語文效率則源於聲調及聲韻結構。
在沒有錯誤語文政策的干預下, 所有的成熟語文都會出現下列六個優化發展的狀態:
1. 高頻音節的平均字母數 少於 低頻音節的平均字母數。
2. 高頻音節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音節的平均明確度。
3. 高頻詞的平均音節數 小於 低頻詞的平均音節數。
4. 高頻詞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詞的平均明確度。
5. 高頻字的平均筆劃數 少於 低頻字的平均筆劃數。
6. 高頻字的平均明確度 低於 低頻字的平均明確度。
編號(7)
2003/01/10 內 容
時謬 7 第72期(2002年11月)的(香港)語文建設通訊刊登了周有光先生的「談談比較文字學」一文。我僅就其中部份論述談談我的看法。
點駁 7 1. 周先生說: 「每個問題, 我如果得不到共同的認識, 我自己, 通常要提出一個假定的認識, 不管這個假定的認識對不對 -這可以請大家來批評- 我自己的假定的認識, 也可以說是一種假說, 一種還不完全肯定的認識。」
周有光先生的這種說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若為求使其朝著自己主觀願望的方向推論, 從而刻意抹殺或忽視某些明顯的客觀事實, 就是偽科學了。周先生並非根據共同的認識, 最終認為漢字應該採用拉丁字母。反之, 他是為求採用拉丁字母, 所以不斷編造虛妄的假說。
2. 周先生說: 「成熟一定要有標準。我定的標準是: 能夠按照語詞的次序無遺漏地書寫語言的文字, 稱為成熟的文字。」
周有光先生的這個標準實在太低了, 這個標準只是文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有的標音系統都能達到這個標準, 漢語拼音方案也能算是成熟的文字嗎?
3. 周先生說: 「今天有好些人否定這個表形-表意-表音的發展規律。究竟哪種說法對呢, 要請大家研究, 請大家用自己獨立的思考來加以判斷。這個分歧裡面就包含了進化的問題。有的人不承認這種說法, 這是我遇到的問題當中重要的問題之一。」
周有光先生提出的這個發展規律根本不存在 。因為它是優化問題, 根本不是進化問題。
4. 周先生說: 「日本人既用漢字, 也用字母。日本人最早比較完備地提出了丁頭字、聖書字可以用“六書”去解釋。我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比較了幾種文字跟“六書”的關係。」
漢字根本不是所謂的古典文字。誰在誤導中國的文字發展方向呢? 倒底是周有光先生還是日本人?
5. 周先生說: 「漢字在人類文字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怎麼認清漢字的特點呢?」
單音節詞素化是漢字高度進化的標誌。周有光先生提出的「三相說」是完全錯誤的, 他意在藉由「三相說」將漢字歸類為古典文字。它的語段相將字義與字音二者混同, 就是蓄意抹殺漢字在詞素方面的進化事實。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6)
2002/09/05 內 容
時謬 6 近來在語文專業期刊及網路上, 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人談論「國家威信」的問題。他們認為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既定的決策, 因此反對漢語拼音方案即是破壞國家威信。許多關心中文前途的有識之士都不敢茍同這種說法,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這種說法的根源及現象稍加評論。
點駁 6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蠢事是不勝枚舉的, 柴門霍夫列舉了許多西方的例子, 當然中國人也不能例外。百年前, 清廷下令建造了一 些外觀與列強戰艦相同的戰艦, 這些戰艦的內部卻連配套的動力系統都沒有, 當時的官員竟認為這樣就能戰勝列強了。在這些戰艦被敵人擊沉前, 許多人都對它抱著希望, 但是這種愚昧的想法能夠長久存在嗎? 當它被列強擊得粉碎時, 人們自然會察覺事實並非如此單純了。今日少數學者提出的理論並不比前人高明, 他們認為只要採用拉丁字母來拼音, 就能解決中文的問題。 雖然漢字拉丁化的失敗沒有血淋淋的場面, 但是它的嚴重性卻尤甚百倍。
幾百年來, 西方傳教士一直致力於中國方言的拉丁化, 他們的目的無非是要造成中國分裂, 並藉此鞏固他們的勢力範圍。他們在租界區內積極扶植主張漢字拉丁化的中國人, 企圖藉由這批人間接左右中國文字改革的方向。清末以來的方言拉丁化運動終未成功, 但是這批失敗者卻反而獲得崇高的學術聲譽。他們進入最高語文機關制定語文決策, 不斷推出破壞漢語的謬論, 積極培養他們的接班人, 並與西方學術團體彼此呼應支援。
基本而論, 泛拉丁派大致可以區分為五種類型:
1. 具有豐富的語文知識, 自知漢字拉丁化不可行, 卻為保住名位而散佈謬論、誤導群眾, 使自己能躲在群眾的擋箭牌後面。
2. 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 自知漢字拉丁化不可行, 卻為求高升而附和上位者。
3. 具有豐富的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存在錯誤的觀點。
4. 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存在錯誤的認知。
5. 不具語文知識, 卻對漢字拉丁化抱有好感。
在上述五種類型中, 絕大多數的拉丁派是被大量似是而非的謬論所誤導的民間人士, 其中相當一部份人是非常關心中文前途的有識之士。我們所要批判的對象僅指前兩種類型的拉丁派, 這兩類拉丁派可以合稱為核心拉丁派。他們大都吃著皇糧住著公房, 所提出的理論總是漏洞百出, 卻還能擺出一副大師的模樣。不僅如此, 他們還運用封殺言論、阻擾出版、拒絕實驗、亂扣帽子及毀謗中傷等諸多卑劣的手段打擊異己, 卻完全無視於國家民族及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最近得知《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是根據歷史經驗總結 。由此可知, 核心拉丁派也知道漢語拼音方案實在沒有什麼理論基礎。我不知道這些專家是從哪一部份的歷史經驗中得到這個總結。五十年來, 所有漢字拉丁化的實驗均以失敗收場, 但是他們總能將失敗的原因總結到被實驗者的頭上, 這種總結法不亦易乎。漢語拼音方案無法成功, 他們的總結是還缺少《正詞法》, 正詞法頒布後仍無法成功, 現在他們想必又在尋思還缺少什麼東西吧。只要想出個什麼東西, 他們就可以再拖上三十年。無怪乎外國的語言學家認為中國文字改革想要成功至少還要150年。語委會的積弊是學界眾所周知的事, 要求他們改弦更張、拆掉破灶是絕無可能的事。現在他們正有計劃地將「漢語拼音方案」與「國家威信」綁在一起, 高唱反對漢語拼音方案就是破壞國家威信的論調, 一派正氣凜然的捍衛者架勢。但是若擺一個擂台讓各種方案一較優劣, 而且方案劣者的代表們必須自 裁謝罪, 我敢保證這些核心拉丁派中沒有一個人敢代表漢語拼音方案出席。依照核心拉丁派的邏輯, 則廢除人民公社、改革開放都是破壞國家威信。無論古今中外, 只有虐殺袁崇煥的那種忠奸不分、是非不辨的政府單位才能破壞國家威信, 而核心拉丁派正是蓄意使政府出錯的一批人。他們這種綁架國家威信的做法, 只是保住名位的手段罷了。他們那種鄙視漢語吹捧英語的作為, 還真讓中國人露臉了。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5)
2002/08/05 內 容
時謬 5 近日兩位語言文字學界的前輩不約而同地來函論及〝國際語〞的問題, 其中一位主張單一國際語, 另一位則寄來了世界語創始人柴門霍夫的「國際語的本質和前途」一文。由於這個問題涉及全體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因此我覺得極有必要再深入闡述之。柴門霍夫得出的結論有五:
(1)引進國際語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
(2)引進國際語是完全可能的;
(3)無論守舊派如何抵制, 引進國際語遲早必將實現;
(4)除了人造語不可能選擇别的任何語言作為國際語;
(5)除了世界語不可能選擇别的任何語言作為國際語; 世界語或者會以目前的形式永遠存在, 或者將會稍加修改。
點駁 5 上述柴門霍夫的五個結論中, 前三個結論是所有學者都無法否認的, 我也有完全相同的看法。儘管如此, 他的(4)及(5)兩個結論則存在嚴重的問題。針對這兩個結論, 我們必須提出三個基本問題: (1) 人造語是否一定比自然語優越; (2) 世界語是否能夠推行; (3) 自然語是否不被國際社會接受。這三個基本問題, 我將分別闡述之:
(1) 人造語是否一定比自然語優越。
柴門霍夫認為人造語一定比自然語優越。他在文中提出了兩個人造語的顯著優點, 亦即 (1) 它驚人地、令人難以相信地易於學習: 可以毫無誇大地說, 它比一切自然語至少容易五十倍。主要而言, 柴門霍夫認為自然語存在詞匯的性、變格、變位及拼寫法等諸多嚴重的缺點; 反之, 人工語不僅不存在這些缺點, 還有語法及構詞法等優點。(2) 人造語的第二個顯著性質是它的完善性: 這個性質由精確性、柔軟性和無限的豐富性所組成。主要而言, 柴門霍夫認為自然語不利於創造新詞以表達新概念。由上述兩個優點可知, 柴門霍夫完全是從印歐語的觀點來批判自然語。他所提出的自然語的缺點, 並不存在於漢語中; 反之, 他所提出的人工語的優點, 卻已存在於漢語中。漢語詞匯並不存在性、變格及變位等缺點, 此外漢語還具有語法及構詞法等優點。至於拼寫法的問題, 漢語只要引進一套相適應的字母系統即能獲得徹底的解決。
語言學有三個主要領域, 亦即發音、文法與詞匯。柴門霍夫的世界語僅專注於文法與詞匯的明確化, 卻沒有考慮到語言文字的高效化。漢語不僅具有柴門霍夫所述的人工語的優點, 它還擁有穩定性高及文獻豐富的優點, 此外漢語還存在聲韻結構及聲調的優勢。漢語具有四聲, 因此可使訊息能力增加四倍, 此外漢語具有聲韻結構, 因此可使拼寫法的效率提高約60%。由此可知, 柴門霍夫並不知道語言文字的演化機制為何? 他也沒有將各種使用頻率列入考量,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世界語絕非優越的語言。正如我在〈文字優化論〉的結論中所言, 世界語在使印歐語從第四等的半明確低效型進化至第三等的明確低效型。
(2) 世界語是否能夠推行。
柴門霍夫在文中論道〝至今只有兩種成功的人造語, 即沃拉普克語(Volapuk)和世界語(Esperanto)〞。他在探討世界語和沃拉普克語的優劣時則論道〝世界語的詞(除極少數幾個例外)都不是憑空臆造的, 而是源自羅馬-日耳曼語系中大家熟悉的詞形 。因此, 稍有文化的人只要學習幾小時就能幾乎不借助詞典順暢地閱讀了。世界語的使用者即使長期不用也不會忘記, 而沃拉普克語的使用者則必須不斷複習, 否則不久就會忘記(因為它的單詞全是臆造的)〞。
由此可知, 世界語可說是一種簡化的印歐綜合語。正如柴門霍夫批評沃拉普克語存在嚴重缺點一樣, 對於所有非印歐語系的人而言, 世界語同樣存在沃拉普克語的這些缺點。印歐語系的人無法接受沃拉普克語, 那麼非印歐語系的人為何要接受世界語呢? 另言之, 倘若有人創造出一種源自漢藏語系的人工語, 並以世界語之名向世人推薦, 印歐語系的人會樂意接受嗎? 綜合而言, 一種所有語系的人都樂意接受又易於學習的世界語是不存在的, 而且世界語並非優越的語言。由此可知, 世界語是為印歐語系的人設計出來的, 因此它不應以世界語之名來推行。此外它雖然比印歐語優越, 但是卻與理想的語言還有極大的差距。
(3) 自然語是否不被國際社會接受。
國際語的產生方式只有兩種可能, 亦即國際會議及國際競爭。國際會議的方式, 就是通過召開國際會議來決定以哪個自然語作為國際語。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五年中, 英語以極不尋常的速度崛起, 並登上國際語的霸主地位。今日英美諸國是否願意召開國際會議, 並以語文的優劣作為國際語的標準呢? 聯合國的吳文超先生曾來函提及〝我曾建議設立一個世界語文組織來克服世界的語文問題, 雖然很多人感興趣, 但缺乏政治上的支持。英美國家由於看到英語將會從准世界語變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語, 也許不認為有需要設立機構來進行世界性的語文規劃〞。由吳文超先生的這段話, 我們知道要英美諸國同意召開國際會議來決定國際語是絕無可能的事, 而且國際會議也是一種既不佳又不切實際的做法。國際會議只應用於保護民族語言的生存, 而不應用於決定某個語言的地位。一個語言的國際地位應該是由該語言的優點去爭取, 它惟有通過自身的改革及完善, 從而獲得他國人民的接受, 並使人類文明獲得大幅的提昇。
基本而言, 自然語並不存在是否會被接受的問題, 因為頻繁的國際交往就是國際語不得不被接受的基礎。一個民族對自己的語言文字負責, 不僅能使其從中獲得尊重與利益, 最終亦會使全體人類均蒙其利; 反之, 一個民族或政府的錯誤語文政策, 則會使全體人類均受其害。今日英美諸國運用不正當的手段打壓其他語言, 這種惡性競爭雖能使其獲利於一時, 但是人類文明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根據上述三個基本問題的闡述, 我們已經了解國際語的本質和前途, 接下來我將進一步探討單一國際語的問題。我在〈文字優化論〉中論及〝語言發展的均衡點主要係受語言特點的影響, 並會受到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的限制, 長期而論, 還會因應人類整體智商的提高以細微的幅度變化〞。自古以來, 人類語言文字的發展就一直受到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的限制 。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之前, 由於簡帛昂貴且刻寫不易, 因此文字存在精簡化的傾向, 而文字的精簡化亦會導至語言趨於精簡。中文具有悠久的精簡化歷史, 但是世界上許多民族語言並未經歷過這個精簡化的階段, 因為他們是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後才大量使用文字, 所以他們的語言文字仍然保留著許多累贅的成份。在造紙及印刷術發明之後, 精簡化的趨勢開始轉向, 並使得文字逐漸接近於口語。二十世紀電腦發明之前, 打字機的性能使得拉丁字母迅速發展。然而電腦發明 之後, 二幅的方塊字則顯露出其適於閱讀的優越性。由此可知, 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對於語言文字的巨大影響力。基於今日人類的語言文字尚處於嬰兒期, 未來語言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仍難以逆料, 人類進入外太空將會遭遇何種限制與挑戰更無法預知, 因此今日我們根本無法決定語言文字的最後形式, 我們也許在五百年內都無法達到單一國際語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 我們非常有必要維持語言文字的多樣性。
就今日的文字處理成本與技術而言, 漢語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而且它能繼續維持這種優勢的可能性極高。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著饑荒、疾病、環境、生態及資源等諸多浩劫, 我們惟有快速且大幅地提升人類文明方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總結而言, 目前我們遭遇的兩個主要障礙, 就是 (1) 漢語拼音方案: 因為它將使中文從第二等的半明確高效型退化成第六等的模糊低效型; (2) 英語的惡性競爭: 我們必須在國際間建立一個公平、健康及良性的語文競爭環境, 惟有如此全體人類方能均受其惠。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4)
2002/07/15 內 容
時謬 4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周有光先生曾提出文字類型學的“三相說”分類法。“三相”是: 1. 符號相: 符號分為圖符、字符、字母; 2. 語段相: 語段有長短, 長語段分為篇章、章節、語句、詞組, 短語段分為語詞、音節、音素; 3. 表達相: 表達法分為表形、表意、表音; 表音又分為表音節、表輔音、表音素。而且他認為“三相”都是從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 [a] 符號從圖符到字符到字母; [b] 短語段從語詞到音節到音素; [c] 表達法從表形到表意到表音。他還說這是客觀的演進規律, 沒有發現逆向發展的事實。關於這個分類法我曾在2000年的《語文建設通訊》第63期第66頁撰文批駁, 周先生也在第64期做出答覆, 但是我批駁其答覆的文章卻未獲發表。近日得知蘇誠忠先生在其網站《language law》的<中國心態>一文中, 就上述這兩篇文章提出他的觀點, 蘇文的分析具有非常獨到之處。基於周有光先生的這個分類法具有嚴重謬誤及長期破壞性, 因此我想從優化論四系文字類型學的觀點重新剖析這個問題。
點駁 4 根據上述周有光先生的“三相說”理論, 我們會發現“語段相”的區分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從篇章到語詞是字義單位, 而音節與音素則是字音單位。例如北美努特卡語一個字的字義單位是語句, 它的一個字約為英語的一個句子, 但是若以拉丁字母來拼寫, 則它的字音單位即為音素, 因為字義與字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要素。周先生的“語段相”為何字義與字音單位不分, 並且將字義單位中最小且最重要的“詞素”略而不提呢? 針對這個重大的問題, 我將從文字的四個要素(字義、字音、字形及構造系)分別探討拉丁派學者們為了採用拉丁字母, 他們虛構了哪些理論, 這些理論的謬誤何在, 我們又要為這些理論付出多少代價。
1. 在字義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語段相的篇章、章節、語句、詞組、語詞):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義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篇章)向高品位(語詞)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義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篇章向高品位的詞素發展。但是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拉丁字母又完全無法表達漢語中的詞素, 因此周先生就將字義單位與字音單位連接起來, 並使詞素這個最小且最重要的字義單位消失了。我曾在(香港)語言建設通訊第63期的「對周有光《比較文字學的新探索》一文的辯駁」中強調詞素的重要性。然而周先生的答覆卻僅是“只要認識幾千個漢字就能讀懂中文的說法, 早已證明不是事實”。美國著名語言學家 Miller說: 「新的字從何而來呢? 幾乎所有的新字都是從舊字改裝而來, 這些舊字通常都是很熟悉的字, 再從這個熟悉的共同根源產生一串新的字。構詞學是以詞素建構字的理論。許多語言學家反對以詞素為主的構詞理論, 反對的最大理由在於許多詞素是沒有意義的, 它只有在自己的字中才具有意義」。由上述Miller的論述可知, 英文在詞素單位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 卻仍然強調詞素的重要性。然而周先生卻因學會幾千個漢字並不能讀懂中文, 就草率地認定詞素沒有價值。難道隨機選取兩三個音節來構詞比較科學嗎?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這個謬誤將使我們學習的數量由六、七千個單詞增加到四、五十萬個詞匯, 而且必須禁用所有的縮寫詞, 或是將它們視為新詞。此外當你要表達一個新的概念時, 你必須先隨便取個名字(例如sanxiang), 然後再明確定義這個詞的意義。眾所周知, 撰寫與閱讀二者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作者能夠輕易寫出一個詞匯, 但是一個讀者並無法輕易理解這個詞匯。在沒有詞素的構詞法下, 將使得一般群眾只能熟悉(輕易讀懂)幾百到幾千個詞匯, 如此他們將很難理解那些存在冷僻詞匯的高深學問, 最終全國人民都將處於知識貧乏的狀態。
2. 在字音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語段相的音節、音素):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音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音節)向高品位(音素)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音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音節向高品位的音素發展。倘若未來我們發現一個音素是由三個“音子”構成, 則是否由“音子”來表音就更進化呢? 我曾在(香港)語言建設通訊第63期的「對周有光《比較文字學的新探索》一文的辯駁」中提出這個問題, 但是周先生並沒有任何答覆, 顯然他並不認為“音子”是個高品位的玩意兒。總而言之, 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26個拉丁字母又完全無法以聲韻二元的方式來表達漢語的420個基礎音節, 因此周先生就說字音單位是由音節向音素演化, 而具有悠久傳統及重大價值的聲韻二元結構就憑空消失了。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學者們都知道音素要比聲韻二元結構更為難學。在從事電腦輸入(或書寫)時, 音素也比聲韻二元結構的“全拼雙打”效率更低, 因為使用音素單位會使成本增加60%以上。我們為何要求學童學習困難的音素, 然後再讓他們合併成聲韻二元來使用呢?
3. 在字形方面(相當於三相說符號相的圖符、字符、字母):
a. 虛構的理論: 就字形單位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圖符)向高品位(字母)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字形單位應該由低品位的圖符向高品位的字母發展。但是周先生並未說明“字母”是二維(諺文字母)還是一維(拉丁字母)。基於拉丁派學者主張採用拉丁字母, 而且周先生認為音素字母若以二維來構字就成為音節文字, 因此周先生應該是指一維的線形字母。這種字形單位向一維演化的說法在打字機時代應該是正確的, 但是在電腦時代中, 線形文字不易閱讀的問題異常嚴重。若研究人們使用文字的情形, 我們則會發現其中95%以上都是閱讀。一個人一生中的閱讀時間非常多, 而且知識水平越高則其平均閱讀時間也越長。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這個謬誤將使我們的閱讀時間必須大幅增加。另言之, 若我們花費相同的閱讀時間, 則吸收的訊息將大幅減少。它將使所有中國人在資訊時代喪失優勢, 而且高級知識份子浪費大量的閱讀時間, 將使國家整體的科學水平日趨低落。
4. 在構造方面(相當於三相說表達相的表形、表意、表音):
a. 虛構的理論: 就構造而言, 周先生認為是從低品位(表形)向高品位(表音)發展。
b. 謬誤處: 依照周先生低品位向高品位發展的觀點, 則文字構造應該由低品位的表形向高品位的表音發展。不知周先生這個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 印歐文字中都沒有表形或表意文字嗎? 表音的目的何在? 高頻字有必要表音嗎? 實際而言, 文字的使用頻率越高, 則越不需要表音; 反之, 使用頻率越低, 則越需要表意兼表音。因為文字的使用頻率越高, 則使用者要求越好使用(高效); 反之, 文字的使用頻率越低, 則使用者要求越多訊息(明確)。然而拉丁派學者為了要採用拉丁字母, 而拉丁字母又較不適合表形及表意, 因此周先生就刻意忽視文字使用頻率的巨大差異, 並主觀地認定適合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是進化象徵了。
c. 我們要付的代價: 純表音文字大都無法表現輕重音、長短音、速度、語調及斷續程度等上加成素, 因此純拼音文字必然要比口語更模糊。此外它的高頻字的高效度不高, 而低頻字的明確度也不高, 最終使其成為一種既不高效又不明確的文字體系。
* 綜論: 綜合字義、字音、字形及構造四個層面, 我們可以知道採用拉丁字母, 將會使我們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歸根結底而言, [漢語拼音方案]根本就是一個亡國滅種的方案。拉丁派學者難道不了解這個問題嗎? [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公佈45年了,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卻拖延了30餘年方才公佈. [現代漢語詞典]的所有詞匯均標有漢語拼音, 正詞法為何還如此之難呢? 今日[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又已公佈15年了, 為何不見下文呢? 周有光先生不是說 "漢拼方案加上正詞法就是完整的拼音化技術設計"嗎? 他們知道英語在這十五年內發展多快嗎? 實際而言, [漢語拼音方案]其實是[英語一元化方案], 因為它為英語爭取到了最寶貴且最關鍵的時間。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3)
2002/07/01 內 容
時謬 3 《語文建設通訊》第70期第64頁。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周有光先生在「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嗎?」一文中, 就一位青年朋友提出的幾個問題發表他的見解, 茲將第一個問題摘錄於下:
1. 漢語在21世紀是否即將成為使用人口最多的、流通範圍最廣的世界第一語言? 中國是人口大國, 經濟又再向上發展, 普通話將在全世界華人中間普及開來, 遲早要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語言。但是, 這不等於說, 普通化將代替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 除了語言優勢外, 還有英美等國的實力作為後盾。
點駁 3 1. 國際共同語的三個基礎: 1.雄厚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等綜合實力; 2. 優越的語言及文字; 3. 正確的語文政策。 基本而言, 中國已經具備雄厚的綜合實力, 此點由美國的中國政策足資證明, 無庸贅論。
就語言而言, 不知周先生認為漢語到底有何缺點呢? 英語又有何語言優勢呢? 為何普通話只能在華人中間普及呢? 針對漢語的優缺點問題, 我想先以George A. Miller 的觀點稍加闡述之。語言學有三個主要領域, 亦即發音、文法與詞匯 。就發音而言, Miller說: 「在聲調語言中, 漢語有四聲, 因此它可以使訊息能力增加四倍。」 就文法而言, Miller說: 「英文的字形變化在逐漸消失, 它現在仍然在不斷的消失中。格的差異在美國的英文中已開始式微了。英文中添加語尾變化的情形異常少見。由於這種語尾變化從英文中消失了, 因此它們所負的責任只好被字序或介系詞所承擔。」 就詞匯而言, Miller說: 「新的字從何而來呢? 幾乎所有的新字都是從舊字改裝而來, 這些舊字通常都是很熟悉的字, 再從這個熟悉的共同根源產生一串新的字。構詞學是以詞素建構字的理論。許多語言學家反對以詞素為主的構詞理論, 反對的最大理由在於許多詞素是沒有意義的, 它只有在自己的字中才具有意義。構詞學本來即在說明字是如何由一個簡單的詞素組合而成, 使我們不需經過詞彙的檢驗便能知道它的意思。向心複合字是創造新字最簡單的方法, 從這種複合字的最後一個字便可看出它是屬於哪一類。衍生規則會使字形拉長, 而英文長字中重音應該附加於何處的規則非常複雜。現在你應該很清楚英文中的衍生字與複合字是非常不規則且無法預測的。」 根據上述Miller所言, 在發音方面, 漢語的優勢為英語的四倍。在文法方面, 英語正逐漸走上漢語的發展道路, 它可能還要千年才能達到漢語的水平。在詞匯方面, 中文的詞素都有意義, 而且大多數漢語詞匯均屬於衍生與向心複合兩位一體的構詞法, 此外漢語詞匯並不存在字形過長、輕重音及構詞不規則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反問, 英語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 我想英語的優勢就在於它擁有一批具有科學精神與方法又勇於任事的語言文字學家吧。這些 專家在英語先天不良的情況下, 還懂得必須以衍生或複合構詞法來創造新詞。反之, 我們的拉丁派專家卻只會高唱音譯, 好像不音譯就是缺乏國際觀。此外他們還認為中文裡的“同音異形詞”現象是重大的缺點, 卻將英文裡一詞多意的“同音同形詞”現象視為優點。在探討漢字改革時, 他們就會提出“語言特點不能決定文字類型”的理論, 但是如果你主張英文應該可以漢化, 他們就認為很可笑了。
就文字而言, 目前漢字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它的問題在於缺少一套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 另言之, 我們需要的是文字改革而不是語言改革。然而當前的〈漢語拼音方案〉卻採用了一套完全不 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 當發現其完全不可行時, 卻反說是漢語的問題, 好像漢語理應配合拉丁字母一樣。這種刻意消滅漢語優點的改革方案, 它不僅是漢語成為國際語的一塊絆腳石, 它還是國家民族的一種凌遲自殘法。
希望青年朋友們都能習得科學的方法, 並培養獨立思考及理性判斷的能力。因為未來的世界是屬於你們的, 文字改革的失誤必定要由你們這一代付出代價。高校學子務必慎思明辨之。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2)
2002/06/05 內 容
時謬 2 《中國語文 》2001年第12期 轉載《科學術語研究》。北京大學中文系蘇培成先生在「造新漢字的現狀應當改變」一文中說:要實現現代漢字的定量, 就必須停止造新字, 不再復活死字。在這個基礎上, 再想辦法逐步限制和減少漢字的字數, 使得通用漢字的字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靠目治, 不靠耳治, 這和傳聲時代的要求背道而馳。這是造新字的又一個缺陷。為了不增加新字, 就要提倡多用複音詞, 盡量避免單音詞, 而近百年化學名詞發展的傳統似乎並不是這樣, 而是盡量使用單音詞。
點駁 2 關於蘇培成先生這個祇見樹不見林的觀點, 石磬先生已經在 「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化學用字」一文中提供了非常精闢的解答。我想從語言文字理論的層面再稍加闡述之。拉丁派學者宣稱“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實不知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 語言文字理論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普遍性及一貫性的科學體系, 難道一個五四運動就使語文的原理原則改變了嗎? 這是絕無道理的事。 綜合而論, 使用頻率高及構詞能力強的詞必然較適於單純詞, 而且該造字而不造字與不該造字而造字都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古時漢字的字數少, 因此可以多造字, 今日漢字的字數較多, 因此我們必須適度提高造字的標準, 但是絕不可禁止造字, 尤其是那些纔剛起步的科學領域, 何況專業用字並不會增加一般民眾的負擔。
語言文字自有其演化的客觀規律, 語言文字的演化機制即高效與明確兩者。文字雖然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 但是文字並不記錄輕重音、長短音、速度及斷續程度等上加成素, 而且文字經常是片斷且缺乏語境的。因此純拼音文字必然會比語言更為模糊, 尤其當使用了一些較冷僻的詞匯。基本而言, 語言以動態的使用較多, 因此語言有高效化的傾向; 反之, 文字則以靜態的閱讀為主, 因此純拼音文字有明確化的傾向。此外文字的成本遠高於語言, 因此文字必然存在精簡化的傾向。此即為何漢語非常簡練, 而漢字則以表意部首來提高其明確度, 並以文言來提高其高效度。英語沒有不發音的表意部首, 因此不易使其文字明確化。在這種情況下, 英語只好使其語言明確化, 所以它的同音詞極少。正因如此, 英語必須朝多音節的方向演化, 並最終導致輕重音、不易詞素化、字形線形化及音素化等嚴重的缺點。拉丁派學者對於“漢語模糊”意見很大, 照理他們應該是最反對純拼音文字的, 因為純拼音漢字將會比漢語更為模糊。然而這些學者卻極力主張採用純拼音文字, 他們的用心不能不令人質疑。他們似乎將拉丁化當成目的, 並為了採用拉丁字母不惜有計劃地破壞漢語。前些年曾有文章宣稱拉丁字母具有拼寫多種語言語音的能力.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項優點, 然而事實上它卻是造成語言文字分歧的致命缺點. 拉丁字母正因具有這種能力, 所以使得拉丁語不斷分化出義大利文、法文及西班牙文等各種文字. 倘若拼寫漢語的字母同樣具有這種能力, 則中文的分化將是必然的結果, 這難道會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編號(1)
2002/05/15 內 容
時謬 1 《語文建設通訊》第69期37頁。 徐州教育學院高念章先生在「音譯外來詞是走歷史必由之路」一文中說: 音譯優於意譯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只要人家的東西, 怕要人家的名字, 不是真正的“拿來主義”, 這叫什麼心態? 這種自我孤立的做法, 與人(如果他們想學漢語)、與己(如果我們想學外語)、與我們的子孫後代(肯定要學外語), 會有什麼好處嗎?
點駁 1 關於翻譯外語的問題與原則, 我於「文字優化原理」及「檢討與結論」兩章中已詳加闡述, 請網友參閱之. 我想提出三個問題請教高先生: 1. 許多漢語詞匯(例如: 紫禁城、針灸、黃河等)已進入了外語中, 他們是否也是“拿來主義”, 您是否曾經提出批判呢? 2. 音譯詞這類姓名式的詞匯, 您到底能熟記幾個呢? 所謂〝熟記〞是指看到就理解其詞意. 大概幾百個嗎? 一碰到新詞匯您就查最新版的詞典嗎? 3. 漢語絕大多數的詞匯皆為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 因而在閱讀時能有較明確的詞段. 若採用音譯法, 必然會使3~5個音節的詞匯大量增加, 您認為這樣有利於閱讀嗎? 這樣有利於使用嗎? 一個難學難懂、不易閱讀且不利使用的語文對於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子孫有什麼好處呢? 這種語文連本國人都學不好, 對於那些想學漢語的外國人又有什麼好處呢? 有些人一味地要求中文去迎合外文, 真不知他們又是何種心態?
趙元任先生說: 「文字這個東西既然成立了一個制度, 它就有自己的獨立傾向」。因此在探討語文的客觀規律時, 我們不應一旦理虧, 就抬出〝歧視〞、〝國際觀〞、〝國家威信〞、〝民族主義〞等主觀意識的問題。因為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事物是絕對無法長期存在的, 不論它是否符合主觀的願望。歸根結底而言, 任何歪理邪說對國家、人民及人類文明都是一種嚴重的戕害。今日人類正遭遇生態、氣候及資源等諸多浩劫, 若我們無法儘快提升文明水平, 人類的災難將是無法避免的。那些高舉著〝國家威信〞 、〝國際主義〞等旗幟的拉丁派學者們, 他們的做法難道能維護國家威信嗎? 難道有利於人類文明的提升嗎?
萬分期待讀者來函交流觀點 ccos@ms65.hinet.net
一
一個沒有理論的拼音方案
百年自毀長城的語言浩劫
答辯 1 〈優體字與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文化的傳承並非將其固守下來, 漢字的復興並非把它供奉起來。推陳出新乃是文明發展的必然方式。漢字亦是由甲骨文、篆文、隸書到楷書不斷改革而成。文字改革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 同時也激發了文化的活力, 從而創造出鼎盛的漢唐文明。文字的形態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但是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文字形態的特徵, 而不在於文字筆劃的變革。論語是儒家文化的經典, 最初它是以大篆撰寫而成, 後來改以隸書及楷書來記載, 並未破壞儒家文化的傳承。因為文字改革雖使筆劃有所改變, 但是漢字的方塊特徵並未喪失。自秦漢兩朝的文字大發展時期以來, 文字即呈現長期停滯的狀態。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 社會的進步不僅在於提高生產效率, 更在於充份發揮全體國民的生命效率。然而現行漢字的難學又不好用, 不僅浪費了學子的寶貴時光, 中文輸入法的學習亦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而上億文盲尚不知何時才能獲得徹底的解放。此外漢語無法國際化, 使得政治、經濟及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均受到極大的限制。
優體字保留了傳統的方塊字特徵, 並具有極佳的美感。大約95%以上的優體字均比傳統漢字更工整簡單且富於美感, 而那些較複雜、較缺乏美感的優體字大多是低頻字。優體字 存在的唯一缺點, 就是字形相似度要比傳統漢字稍高一點。就單字而言, 如果說傳統漢字的認讀度是100的話, 則優體字的認讀度約為85, 而拉丁漢字的認讀度僅約30左右。雖然優體字的認讀度稍低, 但是經由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種不同字型的混合使用, 整體來說, 它仍然具有極高的認讀度。人類文明將於幾十年內步入無紙時代, 那時所有的書籍均將被數字化, 並具有字體轉換的功能, 因此古籍並不會成為文字改革的障礙。目前 優化方案已經將八千多個傳統漢字轉換成優體漢字, 而且它總共能創造出40幾萬個字形美觀的優體字。優體漢字與傳統漢字存在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對應關係, 因此古典詩詞完全能以優體字來表現。
答辯 2 〈拼音字是一種補充手段〉
拼音字只能是漢字的一種補充手段。形聲字的產生並不表示記形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及記號字 等)就應該被淘汰, 因為它們各有不同的特性及優點。記形字較高效, 因此較適用於高頻字; 反之, 形聲字較明確, 因此較適用於低頻字。目前的問題在於漢字系統缺少一套拼音字, 因此造成形聲字的音符異常混亂。漢字只要引進一套 符合漢語特點的字母系統(聲韻雙拼的字母系統), 如此即能創造出一批拼音字, 而且這些拼音字還能作為形聲字的音符。拼音字的高效度低於記形字, 然而它的明確度卻高於記形字; 反之, 拼音字的高效度高於形聲字, 然而它的明確度卻低於形聲字, 因此拼音字較適用於常用字。
在上述三種文字的基礎上, 只要使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者達到合理的分配, 就能使漢字系統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文字系統。大體而言, 三種文字的分配情形如下:
1. 高頻字(較高頻的約700個字, 累積頻率約42.0%)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記形字。
2. 常用字(次高頻的約1800個字, 累積頻率約53.4%)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拼音字。
3. 低頻字(較低頻的其他字, 累積頻率僅約4.6%) : 這種字最適合採用形聲字。
上述三種文字與現行漢字的關係, 絕大多數均是一對一或多對一的關係。另言之, 優體字的明確度會比現行文字高, 尤其是那些使用頻率低的形聲字。反之, 使用頻率高的記形字, 則較傾向於一對一的關係。 優體字僅是以分化來調整漢字原本的信息內容, 並不會造成信息丟失的問題。就 文字演化而論, 這種分化乃是文字發展的必然過程。
就諺文而論, 1999年南韓恢復在政府公文及道路標牌中使用漢字, 這表示韓文正由純拼音文字朝著混合型文字的方向演化。諺文夾用漢字不僅能解決同音詞的問題, 它還能產生詞素構詞及提高閱讀度的效果。基本而言, 韓文正朝著文字優化的正確方向演進, 但是若不將記形字、拼音字及形聲字三者調整至合理的狀態, 那麼韓文尚無法發揮最佳的效果。 就現況而論, 韓文可能會是第一個完成文字優化的文字。
答辯 3 〈拼音字母的封閉原則〉
在一些學術論文中, 我們發現拉丁派學者經常強調拉丁字母具有開放性, 並將其視為重大的優點。事實上, 拼音字母必然存在一定的封閉性, 拉丁字母亦不能例外。英文在音譯阿拉伯文時同樣存在這種特性, 例如“蓋達組織”的音譯詞。表面而言, 拼音字母的封閉性會造成音譯外語詞匯的困難, 然而這個特性不僅能穩定一個語言的音節數量, 它還能確保語言文字的系統性。而且在方言眾多的情況下, 它更是統一語言文字的關鍵特性。
方言分歧的處理方法存在一個基本原則, 就是拼音字母必須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文字優化方案是以表格的方式來處理拼音, 使其既能增加少量音節又不會讓音節數量失去控制。此外優體字仍然是方塊圖形文字, 因此它亦能以圖形模式來適應各地方言的差異。
答辯 4 〈漢字定量問題〉
關於漢字的定量問題, 這個問題的起因為何? 五十年前, 漢字並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它是採用[漢語拼音方案]後產生的問題。另言之, 由於拉丁字母完全無法解決同音字的問題, 因此拉丁派學者宣稱“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他們企圖以詞匯雙音節化來解決同音字的難題, 因此主張要杜絕新的單音節詞, 並且要禁止創造新字。正因如此, 他們才會提出漢字的定量問題。
所謂“五四運動之後, 白話代替文言成為通用文體。白話詞匯的主要特點是雙音節化”。實在不知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何在。語言文字理論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普遍性及一貫性的科學體系, 難道一個五四運動就使語文的原理原則改變了嗎? 這是毫無道理的事。這種說法完全是在替拉丁字母解套, 因為他們不是將拉丁字母視為一種手段, 而是將它視為一個目標。
單音節語素化是語言文字第二次進化的終極成果, 而同音字則是第二次進化的必然結果。拉丁派學者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而且禁止創造新字亦是一種祇見樹不見林的觀點。基本而論, 使用頻率高及構詞能力強的詞必然較適於單純詞, 而且該造字而不造字與不該造字而造字都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古時漢字的字數少, 因此可以多造字。今日漢字的字數較多, 因此必須適度提高造字的標準, 但是絕不應禁止造字。尤其是那些科學術語, 因為專業用字並不會增加一般群眾的負擔。總結而言, 漢字改革必須採取優化方式, 因為惟有如此方能有效解決同音字的問題。而且在優化的基礎上, 各個專業領域均應適量地創造新字, 從而使專業術語既簡潔又蘊涵豐富的信息。就一般人而言, 他只要學會一定數量的通用字, 就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即使遇到冷僻字或專業用字, 他亦能正確唸出其讀音, 並概略了解它的字義。由此可知, 漢字的定量問題完全是一個製造出來的問題。事實上, 我們所要關注的應該是創造新字的標準及規範問題。
答辯 5 〈同音詞的真相〉
漢語雙音節同音詞大量存在的現況, 使得單純依靠拼音化並無法達到明確詞意的作用。漢語多同音詞的特點, 還會使漢字拉丁化後的近形字問題更加惡化。就拉丁化而言, 這個特點是一個嚴重的缺點, 因此它亦說明了漢字的拉丁化與漢語的語音特點是不相適應的。英文採用的字母形式, 使其不易以不發音的義符來分化同音詞。 表面上, 英文似乎很少同音詞, 但是許多英文詞匯卻有數十個義項。它們不僅讀音相同, 而且書寫形式也完全相同, 這種同形同音詞的現象是英文既嚴重又難以克服的缺點。
基本而言, 若同音詞是分屬不同的詞性, 則這些同音詞在口語溝通中就不易產生認知混淆的情形。若同音詞在口語溝通中並未造成明顯的認知混淆, 則在漢字系統中它更不會出現認知混淆的問題, 因為義符可以有效解決同音詞的問題。漢語使用不發音的義符是極明智的做法, 因為義符不僅不會增加發音的負擔, 而且義符與音符還可有不同的字形風格, 此外經由義類範圍的明確化, 將使漢字非常有利於學習、認讀及信息處理。
同音字的產生是單音節詞素化的必然結果, 並藉此為合成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綜合而言, 同音詞的存在可以減少詞匯的平均音節數, 從而提升口語溝通的高效度。此外漢語以不發音的義符來解決同音詞的問題, 這種方法不僅能以擴大字形差異來提升閱讀的高效度, 它還能經由明確定義的義符來提升認知的高效度。漢語同音詞多及單音節語素佔優勢等特點, 使得漢語與方塊字二者異常適應, 而且惟有二幅的方塊字方能繼承中國悠久的傳統藝術與優秀文化。誰說同音詞是漢語的缺點呢? 大概只有那些阿L學者吧。基本而言, 同音詞的問題只是他們為求採用拉丁字母而嫁禍給漢語的罪名。所謂〝音素衣新, 拉丁鞋小〞, 漢字何時才能脫掉拉丁字母這雙小鞋呢? 何時才能褪去音素制這件新衣呢?
一個沒有理論的拼音方案
百年自毀長城的語言浩劫
答辯 6 〈義項數的原則〉
文字發展第一定律: 語文的演化機制是高效及明確二者; 使用頻率高則追求高效, 使用頻率低則追求明確。
高頻字可以有多個義項(或詞性)。高頻字並不要求明確, 因為一般人對高頻字原本就很熟悉。高頻字的存在可以大幅減少漢字的字數, 從而使得漢字的字形趨於簡化。此外高頻字並不需要義符, 因此它能以減少筆劃數來提升其高效度。
低頻字不宜有多個義項(或詞性)。低頻字並不要求高效, 因為低頻字的簡化起不了實際作用。反之, 一般人對低頻字的認知原本就很模糊, 因此將低頻字單義化, 並賦予每個低頻字一個能明確顯示字義的義符, 如此將能極大地提升其明確度。
惟有如此, 漢字方能達到既高效又明確的境界。總結而言, 一個漢字的義項(或詞性)應該多或少, 主要須視它的使用頻率而定。
答辯 7 〈分詞連寫問題〉
漢語詞匯的音節較少, 三音節以上的詞匯僅佔極少的部份, 因此漢語詞匯對詞段明確度的要求原本就較低。所以漢語即使採用一種較差的切分法, 還是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漢語詞匯的切分分為兩個層面: 1. 電腦內部的信息處理: 主要是以〝優化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就是在義項太多且彼此關聯性不高時, 將其各自分化出來。就像將〝來〞分化成〝來〞及〝萊〞、〝求〞分化成〝求〞及〝裘〞兩個字一樣。基於漢字適於採用不發音的義符, 因此使得分化非常簡單, 而且不會改變語言習慣; 2. 電腦外部的資料閱讀: 若為求提高閱讀效率而切分, 則在電腦屏幕上宜以色差或字形大小來切分較為理想, 而在一般書面上則可以不同字體(隸楷宋明體等)、色差或字形大小來切分。
就閱讀而言, 並非所有的詞匯都存在詞段切分的問題。那些需要切分者主要是三音節以上的詞(或專有名詞), 而這類詞匯的累積使用頻率約在3.5%左右, 因此在處理上並不困難。綜合而言, 在文字優化後, 若再以這些方法來處理詞匯, 將可大幅改善閱讀的效率, 而且這些方法已在報章雜誌的標題上普遍應用了。事實上, 英語亦有 air corridor, sun lounge, water bottle 這類存在分詞連寫問題的詞匯。
答辯 8 〈十怪令〉
1. 永無成功之日, 不算失敗。
2. 鼓吹自毀長城, 惟恐不快。
3. 共享民族自豪, 何必見外。
4. 優先服務英美, 吾民勿怪。
5. 爭寵競相學舌, 斯家最愛。
6. 標榜遷就迎合, 奴性難改。
7. 評說理論真偽, 只論學派。
8. 物競不如人擇, 劣勝優汰。
9. 差不多太多了, 狀似無奈。
10. 綁架國家威信, 學界無賴。
答辯 9 〈當前漢語的雙重危機〉
就注音工具而論, 漢語拼音方案與注音符號第二式(國語羅馬字)的功能完全一樣, 這兩種音素制的注音工具均不利於幼童學習。 即使漢語拼音方案取得了國際標準的身份, 它對中國人的作用與注音符號第二式仍無不同。假使取得國際標準的身份有益的話, 阿拉伯人就會制定一套阿語拼音方案, 印度人也會制定一套印語拼音方案。中國人將漢語拼音方案推為國際標準純屬越俎代庖, 將其視為自己的成就更是貼金之舉, 因為其它國家或聯合國如何音譯漢語均對中國人毫無意義。就中國人來說, 這個國際標準可有可無, 將它視為庸人自擾之作, 亦不為過。就拼音文字而論, 拉丁派學者完全無視於語言文字的發展趨勢, 卻一心只想尾隨所謂國際潮流。漢語拼音方案與文字的進化及優化方向完全相背, 它最終將使中文退化至原始狀態。漢字須以優化方式來改革, 而漢語拼音方案卻是以凌遲方式來殘害中文。實際而言, 蓄意提出錯誤的方案來高唱改革, 只是打著紅旗反紅旗來破壞改革。綜合而言, 無論作為注音工具或拼音文字, 漢語拼音方案對中國人均無任何益處, 而且它永無成為拼音文字的可能性。
漢語與英語存在此消彼長的競爭關係, 而且英語是漢語的主要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 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不僅不設法聯合俄、阿、印、德及法等語來制衡英語, 卻反而大肆鼓吹普及英語。他們特別欣賞非開發小國的 政策, 並認為13億人都會說英語是一種進步的象徵。這種極端錯誤的 觀點並未受到應有的批判, 卻還能出現學習英語的過熱現象。13億 中國人爭先恐後地學習3.5億人口的英語, 真是何等壯觀啊! 如果這些學者邀請英美的ENGLISH ONLY指導員來視察, 他們肯定會〝著急〞得要命吧。當前漢語面臨的兩個基本問題, 一是漢語拼音方案, 一是英語普及政策。一百年來, 漢語被長期蓄意的貶低, 而漢字改革則被有計劃的誤導, 並最終為普及英語營造有利的條件。今日中文的處境有如明末局勢, 先是凌遲自殘, 繼而引清入關。在20世紀的最後25年間, 英語迅速成為第一國際語言。使得一些知識份子不僅甘於替英語抬轎, 還經常不由自主地為其搭台唱戲。在獨尊英語的錯誤政策下, 若漢字改革仍舊停滯不前, 則漢語勢必難逃末落的命運。
二
漢語死亡的兩個基本原因
漢語拼音方案 + 普及英語政策
答辯 1 〈中文論壇的一派胡言〉
(1) 在[北大中文論壇]的[與天地人奮鬥, 其樂無窮, 其苦也無窮]一帖中, 北京大學的沈炯君說: 在公元1900年的庚子年, 在中國, 國計民生已經到了必須轉變的關鍵。封建王朝和割據勢力正在垂死之中。民不聊生已經到了水深火熱。與此同時,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正在孕育之中。知識份子和知識青年意識到自己時代的使命。民眾正在蘇醒之中。語文大眾化的口號喊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現代漢語誕生了。它是大革命的產物。但是語言本身並不是推翻了重建的。它的標誌是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現代白話文描述的是新的國家共同語言文字。它不是在1919年5月4日那一天完成的變革。它經過動蕩到成熟, 已經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21世紀進入的是收穫的季節。收穫的季節將是許多世紀。我們要懂得保護它, 至少需要”封山育林”三百年!(謬誤等級: ★★★★★)
※答沈炯君: 沈君的這個論述不僅顛倒歷史, 而且思路紊亂, 它只能說是一個主觀願望的反映。五四運動至今僅八十餘年, 而白話則已有千年的歷史。沈君說白話是五四運動的產物, 這種抹殺千年的演進過程, 卻將一個口號視為誕生是不科學的。沈君說21世紀是收穫的季節, 而且需要“封山育林”三百年。白話已有千年的歷史, 它為何遇到沈君就變成收穫的季節呢? 一個已經成長千年之久的白話, 它更不可能是“封山育林”的對象, 因此沈君心中“封山育林”的真正對象應該是“漢語拼音方案”吧。可惜漢語拼音方案只是一棵西紅柿, 它頭兩個月似乎長得很快, 但是它即使在溫室中培養一千年也無法長成巨木, 因此這個“封山育林”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沈君將其想法稱為“封山育林”, 但是它的本質卻是典型的“閉關自守”, 而閉關自守正是造成近代中國民不聊生的原因。沈君自稱是反對文字改革的傳統派, 但是他的作為卻是在掩護漢語拼音方案。總結而言, 在那些自稱是傳統派的學者中, 一部份人其實是潛伏型的拉丁派, 他們只是藉著高舉維護傳統文字的大旗來掩護拉丁派的失敗罷了。而且在拉丁派學者中, 一部份人的真正目的卻是在推廣英語。這些人採取兩手策略, 一方面利用漢語拼音方案阻撓漢字進化, 另一方面則透過各種組織強制推銷英語。
歡迎您至 [中國文字改革論壇] 中發表高見
(2) 在[北大中文論壇]的[與天地人奮鬥, 其樂無窮, 其苦也無窮]一帖中, 北京大學的沈炯君說: 今天收到一本300頁的大作, 呈現了一套漢字改革方案。…我不得不悄悄地說一句不中聽的話: 它只剩一個問題, 等待最高機構立法下批件立即執行了; 但是我估計, 它會像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一樣石沉大海。我由衷地感到無限惋惜, 但是我愛莫能助。50年來那樣的方案太多了! …方案的設計思想並不複雜, 也就是現成的部首另外加上一千多個音符(實際上是讀音有別的符號), 用來轉換幾乎全部現行漢字。(謬誤等級: ★★★★)
※答沈炯君: 由沈君的論述可知, 他完全不知如何判斷一個方案的優劣, 因為它絕不是根據一個籠統的設計思想可以論斷的。我的 [文字優化方案] 在十六年中經歷五次大幅修正, 而且第五次修正僅是調整高頻字的義項, 就整整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每天約十五小時)。十六年來, 我的設計思想始終如一, 但是不同修正版的優劣卻有天壤之別。方案的優劣儘管差之毫釐, 但是實施的結果卻會相去千里。沈君對這套漢字改革方案並未深入研究, 而且他對其他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亦所知甚少, 就主觀地認為它的下場會像許許多多漢字改革方案一樣。這樣一面妄下斷論又一面表現無限惋惜, 這種做法合適嗎? 這種態度是否太“牽強”了? 目前存在的方案雖多, 但是類型只有幾種而已, 而且許多方案早就已被創作者放棄了。此外若要求創作者對其方案負一定的責任, 那麼剩下來的方案就更是寥寥無幾了。所有的科學發現均是在數以萬計的可能性中, 最終找出一個最正確的觀點。沈君這種“優劣一把抓”的“差不多”主義及“功過一風吹”的“太多了”思想, 都不是一位學者應該有的精神。沈君是否敢於在這些“太多了”的方案中選出幾個自認最佳的方案來與我的方案一較優劣呢? 而且最好雙方都能對其方案負一定的責任。我承諾在這些方案中只要有一個比我的方案好, 我就自裁謝罪。
今日不進行教學實驗, 他日必將發生盲目上馬又掩面下馬的鬧劇。倘若沈君 確實感到無限惋惜, 就應該公開表示這套方案值得進行教學實驗。實在不該故意跳過這個階段, 卻說它只“等待立法下批件立即執行”, 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做法。針對文字改革的問題, 沈君一方面強調其必須慎之又慎, 另一方面卻又百般阻撓教學實驗, 就已經充份說明問題了。因此沈君的這種“二多”理論, 只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阻撓文字改革罷了。總結而言, 沈君實在不必說什麼“愛莫能助”之類的話, 您只要不蓄意混淆視聽就阿彌陀佛了。
歡迎您至 [中國文字改革論壇] 中發表高見
答辯 2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一帖中的謬論〉
經史子集說: 因為中國市場大, 外國人也開始大批大批地學中文。因此要教外國人漢語亦應該先學好英語。(謬誤等級: ★)
答經史子集: 在不改革漢字的情況下, 那些會來學漢語的人均是一些專業人士, 而且全世界學漢語的外國人不會超過5000萬(包括華僑)。或許這個數字已經符合您“大批”的標準, 但是這個人數離國際語言的標準還太遠了。而且那些到中國來教英語的老師都有學漢語嗎? 事實上, 他們大多一點漢語都不懂。為何外國人來教英語不會考慮要學好漢語, 而您想教漢語卻要考慮先學好英語呢?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Beidou君說: “學習外語”是一種智能開發的過程。(謬誤等級: ★★)
答Beidou君: 智能開發的方法有數十種, 例如音樂、心算及創作等。從智能開發的角度而言, 它們開發智能的效果均比學習外語更好。曾經有人 認為學習繁體字亦能開發智能, 但是我們為何不將漢字優化, 再以節省下來的習字時間去學一門既能開發智能又能增進技能的學科呢? 而且將繁體字視為開發智能的手段, 它不僅效果不佳又無法增進技能, 還必然會導致文盲的大量增加。同樣地, 就一個不需要外語的人而言, 它不僅開發智能的效果不佳, 還必然會剝奪他學習另一門學科的機會。總結而言, 學習外語的問題不應與智能開發扯上關係。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張萬禾君說: 你能熟練地使用英語, 你能掌握他的知識和信息, 你會發展地更快更好, 而他掌握不了你的知識和信息, 他能不著急嗎? (謬誤等級: ★★)
答張萬禾君: 張君的說法僅是一廂情願之詞。英美等國不是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嗎? 依照張君的說法, 他們應該很想掌握中國的知識和信息, 但是他們為何不普及漢語呢? 此外 我們難道不需要掌握英語以外的知識和信息嗎? 而且那些只學三五年英語的人, 他們大多沒有能力掌握英語的知識和信息。
今日中國的總人口已經超過13億, 而英美加紐澳等國僅有3.5億人。但是卡楚(Braj Kachru)等美國語言學家卻將中國劃入英語的擴張圈內, 難道我們不應該着急嗎? 一個比英語人口多四倍的國家竟然會全面普及英語, 這難道不讓 ENGLISH ONLY 等國際組織感到興奮嗎? 日前語委會宣稱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2500萬人(包括華僑), 它公佈這個數字的目的是要我們着急嗎? 如果今天美國立法規定初中以上的學生均必修漢語, 我們是會着急還是竊喜呢? 語言競爭是一種此消彼長的較量關係。就質而言, 今日漢語在國際社會中可說是一種接近死亡的語言。就量而論, 今日英語在中國社會中正進行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我們採取普及英語的政策, 將來中國人將會日益要求自己使用英語, 凡遇到外國人 均會潛意識地認為自己應該講英語, 而非只是利用英語來掌握英語的知識和信息。今日少數中國學者喜歡用英語演講, 或者用英文發表論文或建構網站均是明證。當所有中國人都會或都被認為應該講英語時, 美國人還有必要來學漢語嗎? 因此英語普及政策不僅是在自毀長城, 而且它還會使數億英語不好的中國人產生嚴重的自卑感。一百多年前, 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的臨終憂心, 就是北美統一使用英語將會對德國造成嚴重傷害。俾斯麥能在未萌之前看到這個趨勢及後果, 何以一些語言學家至今仍然如此懵懂呢?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Chliu君說: 只要不把中國文字改成拉丁化, 中文的存活當然不會是一個問題。十幾億人在使用中文, 你想它會消失掉是否想得太多了? 還是另有用意。中國人出國後, 因為不懂英語而感到非常痛苦。(謬誤等級: ★★★)
答Chliu君: 清末中國有四億五千萬人, 當時知識份子為何還要擔心亡國滅種的問題呢? 難道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會死光嗎? 那些知識份子是否想得太多了呢? 假使當年沒有那些民族英雄的犧牲奮鬥, 今天您會有機會到瑞典去嗎? 並受到最起碼的一點尊重嗎? 您認為那些知識份子有何用意呢? 一個民族或語言是否會消亡, 並不是決定於它的數字, 而是決定於它存在的狀態。在今日的國際社會中, 漢語可說是一種接近死亡的語言。
某些特定專業或行業的人士確實需要學好外語, 但是若說出國不懂英語會非常痛苦, 就說所有人都應該學英語就太牽強了。您難道會為了要去日本旅遊, 所以先學會日語嗎? 外國人不學漢語就到中國來, 難道他們不痛苦嗎? 十幾年前, 我曾在重慶碼頭遇到一個不會漢語的德國人, 他比劃半天卻買不到兩張三天後的船票。這是一個很尋常的現象, 我們何必要用批判或嘲笑的眼光來看待這種事呢? 況且今日我們只要一個簡便的翻譯器, 就能解決這種短期需要了。
歡迎您至 [論壇] 的 [漢語面臨著來自英語的挑戰-續篇] 中發表高見
Dasuan君說: 國家元首出去說說外語, 只要是為國家和民族爭利益又害怕什麼呢? 當我用英語或俄語在國際會議上發言的時候, 我只有民族自豪感。(謬誤等級: ★★★★★)
答Dasuan君: 如果國家領導人是為國家和民族爭利益而說說外語, 當然無可非議。但是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竟會出現這種情況, 難道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