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谢谢各位捧场。现在再从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说起。先要提到彪罗(Hans von Bulow)这个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指挥家,瓦格纳的死党,非常
有分量的人物。但自从瓦格纳以非常规方式作了李斯特的女婿以后,彪罗便成为了音乐史上第一个“忍者神龟”(被偶像戴了绿帽子,一忍就
是半辈子) 两人自此反目,彪罗渐渐疏远瓦格纳。翻过头来再说勃拉姆斯。自从舒曼死后,这小伙子在传统音乐的创作道路上可谓不遗余力,
我说的传统音乐也就是他所继承的古典主义音乐创作手法和理念。 但勃拉姆斯毕竟不是莫扎特那样的天生之神人,他追寻继承前人足迹的过程
是非常艰辛的,而且压力很大,怎样在贝多芬之后写出成功的交响曲这是一个paramount的挑战。勃拉姆斯曾对友人说过:“你们不知道,身后
传来巨人的脚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段话很有名,它反映出了勃拉姆斯当时的心理,他承受的是舒曼的嘱托和来自前人留下的丰碑这两
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个夹缝中前行的。也加上他本人性格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对自己的每一步都格外小心,每一个作品都经过他自己的审评
,他认为不合格、有辱其名的作品都被一一烧毁,这之中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消失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流传下来的作品
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今天classical repertoire的支柱曲目,很多都堪称古典音乐中永恒的精品! 发完感慨,再回到话题上,勃拉姆斯在写第
一部交响曲之前做了十几年的试验和努力,其间在很多体裁上都有作品出版,比如室内乐领域,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所得
来的产物。通过在这些小型体裁上的训练,勃拉姆斯渐渐摸到了门路,掌握了奏鸣曲式创作在结构上的要领和各种乐器的性质(为配器方面打
下基础),他的《海顿变奏曲》便是在交响音乐领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第一交响曲的酝酿长达十多年,所以当它最后完成时,标志着勃
拉姆斯的生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再往深处想,则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失魂落魄的彪罗这时把注意力渐渐转向勃拉姆斯,于是第一
交响曲诞生之时他便惊世骇俗的把它标榜为“贝多芬第十”,更把其间第四乐章的主题成为勃拉姆斯的“欢乐颂”。其实我个人感觉,彪罗这
里大有炒作之嫌,那个第四乐章我听了这么多年,也没感觉到它的主部主题的旋律和“欢乐颂”有太多相像之处,我想可能是在精神上贴近吧
(模糊的说辞),或许是低音走势或其他技术方面的相像,可能只有行内人才说得清。另外,马勒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四支圆号吹出的
霸气十足的旋律,便是引用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这个主题,只不过被invert了,各位可以仔细听听,很有意思。 至于彪罗所说的德国三B,
我还是很赞成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三个人代表着德国音乐艺术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达到的三个顶峰,很大程度上他们的音乐包
含了他们那个时代之精神(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ages)。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有分量的人物。但自从瓦格纳以非常规方式作了李斯特的女婿以后,彪罗便成为了音乐史上第一个“忍者神龟”(被偶像戴了绿帽子,一忍就
是半辈子) 两人自此反目,彪罗渐渐疏远瓦格纳。翻过头来再说勃拉姆斯。自从舒曼死后,这小伙子在传统音乐的创作道路上可谓不遗余力,
我说的传统音乐也就是他所继承的古典主义音乐创作手法和理念。 但勃拉姆斯毕竟不是莫扎特那样的天生之神人,他追寻继承前人足迹的过程
是非常艰辛的,而且压力很大,怎样在贝多芬之后写出成功的交响曲这是一个paramount的挑战。勃拉姆斯曾对友人说过:“你们不知道,身后
传来巨人的脚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段话很有名,它反映出了勃拉姆斯当时的心理,他承受的是舒曼的嘱托和来自前人留下的丰碑这两
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个夹缝中前行的。也加上他本人性格方面的原因,使得他对自己的每一步都格外小心,每一个作品都经过他自己的审评
,他认为不合格、有辱其名的作品都被一一烧毁,这之中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消失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流传下来的作品
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今天classical repertoire的支柱曲目,很多都堪称古典音乐中永恒的精品! 发完感慨,再回到话题上,勃拉姆斯在写第
一部交响曲之前做了十几年的试验和努力,其间在很多体裁上都有作品出版,比如室内乐领域,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所得
来的产物。通过在这些小型体裁上的训练,勃拉姆斯渐渐摸到了门路,掌握了奏鸣曲式创作在结构上的要领和各种乐器的性质(为配器方面打
下基础),他的《海顿变奏曲》便是在交响音乐领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第一交响曲的酝酿长达十多年,所以当它最后完成时,标志着勃
拉姆斯的生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再往深处想,则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失魂落魄的彪罗这时把注意力渐渐转向勃拉姆斯,于是第一
交响曲诞生之时他便惊世骇俗的把它标榜为“贝多芬第十”,更把其间第四乐章的主题成为勃拉姆斯的“欢乐颂”。其实我个人感觉,彪罗这
里大有炒作之嫌,那个第四乐章我听了这么多年,也没感觉到它的主部主题的旋律和“欢乐颂”有太多相像之处,我想可能是在精神上贴近吧
(模糊的说辞),或许是低音走势或其他技术方面的相像,可能只有行内人才说得清。另外,马勒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四支圆号吹出的
霸气十足的旋律,便是引用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这个主题,只不过被invert了,各位可以仔细听听,很有意思。 至于彪罗所说的德国三B,
我还是很赞成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三个人代表着德国音乐艺术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达到的三个顶峰,很大程度上他们的音乐包
含了他们那个时代之精神(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ages)。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