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随着著名作家丹.布郎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的上市,早已经在全球掀起一股悬疑风波,看过小说的直呼过瘾,没有看过的也可以欣赏由这部小说引发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作者之间的争议。现在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众多小说迷热情期盼电影的上映,但是关于这部电影和教会的争端依然纷争不断。
由这部电影引发的口水战,不由得想起去年同样是好莱坞充满异国风情的电影《艺伎回忆录》更是赚足了人们的口水。不过,那次是西方观众看电影看得津津有味,吵架的双方却是东方的欢喜冤家中国日本,日本认为由华裔演绎日本的国粹文化简直就是对日本文化的污蔑,中国愤青则认为由中国演员扮演日本艺伎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侮辱,以至于现在还有人对中国影星长子怡怀恨在心。我们吵得不亦乐乎,电影票房却是一路飘红,电影《艺伎回忆录》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最后虽然在奥斯卡上没有获得重量级大奖,但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已经可以和商业电影匹敌了。
现在情况好象来了个倒置,吵架的将是西方观众,并且主角还是在西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教会,这个噱头可是做大了。更多的东方观众因为没有相关宗教的原因,只会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一同观看与影片相伴的江湖风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艺术是允许虚构的,这个问题已经在上次日本女艺伎状告电影《艺伎回忆录》中看到了结果。不过,好象法律也没有规定由于艺术的虚构对现实中的人和物造成了一定的名誉和声望的影响,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象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西方教会和《达芬奇密码》之间的纠纷,电影事实上就是对宗教信仰的基础构成了挑战,但是一个艺术虚构原则就可以把任何对影片和小说的疑问拒之门外,结果会怎么演变,大家只能继续观看。
其实,任何一种绯闻只能会使一部电影的票房上涨,这也是吸引公众眼球的一种基本手段。一种活动,一个艺人,一部影视剧,在完成自己制作后就要自己吆喝销售,宣传手段多种多样,制造绯闻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从现在不断的纷争,我们可以想想其实这种没有结果的口水战的最后得益者只会是美国的好莱坞。
好莱坞大片阵容的电影版《达·芬奇密码》,票房前景看好。两年前,梅尔·吉普森的《耶稣受难记》也曾引发社会各界争议,而且因为过于暴力而被标记为R级电影,但结果是———叫好又叫座大赚一票。这次《达·芬奇密码》在美国被标记为13岁以下父母陪同的级别,比《耶稣受难记》还要宽松许多。在英国,《达·芬奇密码》也刚刚通过审查,不过修改了部分声效和音乐来减少恐怖气氛。在新加坡,电影主管部门昨天宣布该片为限制级电影,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观看,以免他们把电影虚构内容当真,认为只有成年观众才能分辨电影中的虚构跟事实。可以说,该片所具有的关注度把今年的影院暑期档拉长了,从5月份就将开始收钱的季节。
评论家总算又找到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文章一篇又一篇,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立场。社会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有人说,丹·布朗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软肋,用一本书反映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甚至全球社会的价值观冲突。甚至有人得出一个结论: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达·芬奇密码》,证明阴谋论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读者呢?因为意犹未尽,企盼着电影的上映。大家爱看不看,这是个故事。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吵得再大声点 达-芬奇要在坟墓里笑醒了
电影《达芬奇密码》昨晚已经在戛纳电影节亮相,导演坦言压力很大,观众凡响两极分化,不过最终结果肯定是电影制作公司笑到最后,观众精神得到满足虽然付出金钱,而围绕电影的各种纷争最终也会烟消云散,因为《达芬奇密码》仅仅是一部电影,仅仅是电影公司的一个赚钱密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由这部电影引发的口水战,不由得想起去年同样是好莱坞充满异国风情的电影《艺伎回忆录》更是赚足了人们的口水。不过,那次是西方观众看电影看得津津有味,吵架的双方却是东方的欢喜冤家中国日本,日本认为由华裔演绎日本的国粹文化简直就是对日本文化的污蔑,中国愤青则认为由中国演员扮演日本艺伎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侮辱,以至于现在还有人对中国影星长子怡怀恨在心。我们吵得不亦乐乎,电影票房却是一路飘红,电影《艺伎回忆录》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最后虽然在奥斯卡上没有获得重量级大奖,但对于一部艺术电影来说,已经可以和商业电影匹敌了。
现在情况好象来了个倒置,吵架的将是西方观众,并且主角还是在西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教会,这个噱头可是做大了。更多的东方观众因为没有相关宗教的原因,只会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一同观看与影片相伴的江湖风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艺术是允许虚构的,这个问题已经在上次日本女艺伎状告电影《艺伎回忆录》中看到了结果。不过,好象法律也没有规定由于艺术的虚构对现实中的人和物造成了一定的名誉和声望的影响,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象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西方教会和《达芬奇密码》之间的纠纷,电影事实上就是对宗教信仰的基础构成了挑战,但是一个艺术虚构原则就可以把任何对影片和小说的疑问拒之门外,结果会怎么演变,大家只能继续观看。
其实,任何一种绯闻只能会使一部电影的票房上涨,这也是吸引公众眼球的一种基本手段。一种活动,一个艺人,一部影视剧,在完成自己制作后就要自己吆喝销售,宣传手段多种多样,制造绯闻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从现在不断的纷争,我们可以想想其实这种没有结果的口水战的最后得益者只会是美国的好莱坞。
好莱坞大片阵容的电影版《达·芬奇密码》,票房前景看好。两年前,梅尔·吉普森的《耶稣受难记》也曾引发社会各界争议,而且因为过于暴力而被标记为R级电影,但结果是———叫好又叫座大赚一票。这次《达·芬奇密码》在美国被标记为13岁以下父母陪同的级别,比《耶稣受难记》还要宽松许多。在英国,《达·芬奇密码》也刚刚通过审查,不过修改了部分声效和音乐来减少恐怖气氛。在新加坡,电影主管部门昨天宣布该片为限制级电影,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观看,以免他们把电影虚构内容当真,认为只有成年观众才能分辨电影中的虚构跟事实。可以说,该片所具有的关注度把今年的影院暑期档拉长了,从5月份就将开始收钱的季节。
评论家总算又找到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文章一篇又一篇,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立场。社会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有人说,丹·布朗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软肋,用一本书反映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甚至全球社会的价值观冲突。甚至有人得出一个结论: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达·芬奇密码》,证明阴谋论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读者呢?因为意犹未尽,企盼着电影的上映。大家爱看不看,这是个故事。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吵得再大声点 达-芬奇要在坟墓里笑醒了
电影《达芬奇密码》昨晚已经在戛纳电影节亮相,导演坦言压力很大,观众凡响两极分化,不过最终结果肯定是电影制作公司笑到最后,观众精神得到满足虽然付出金钱,而围绕电影的各种纷争最终也会烟消云散,因为《达芬奇密码》仅仅是一部电影,仅仅是电影公司的一个赚钱密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