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美国与以色列建国(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美国与以色列建国

诺微


19世纪,世界上75%的犹太人生活在俄国及东欧国家。1881年后,欧洲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从这时起到一战之前,有150万犹太人移居美国。直到现在,美国也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以色列居第二位)。

但是说美国一贯支持犹太人复国,恐怕得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有的证据是美国支持《贝福尔宣言》。英国在1917年发布鼓励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贝福尔宣言》,的确有拉拢美国犹太人,促使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但是,如果英国的一个外交政策只有一个目的,那它就不是老牌帝国主义了。《贝福尔宣言》至少还要达到其他几个目的:给在欧洲大陆不受欢迎的犹太人一个出路;使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地区更有影响力;拉拢俄国革命领袖(很多是犹太人),促使他们不反对俄国参加一战。

等到美国宣布支持《贝福尔宣言》,已经是五年后的1922年了,战争都已经结束了四年了。彼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对美洲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对于巴勒斯坦,美国一是尊重英国的统治权,二是希望石油龙头不出毛病。如果英国不怕招惹麻烦,能够摆平各个方面,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美国为什么当绊脚石?从1922年直到二战结束,美国只在1936年派过华伦•奥斯汀考察团到巴勒斯坦走了一圈,只说明美国对巴勒斯坦问题没有兴趣。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又有大量犹太难民前往美国,引起美国社会的紧张。而且美国的犹太人中,也有两种人反对新难民的到来。一是传统的犹太人社群,担心过多的犹太移民会引起美国社会的敌视;另一种是锡安主义者(即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认为犹太人的家乡应当是巴勒斯坦,如果都跑到美国来,对复国大计不利。这时英国在1939年适时地推出麦当劳白皮书,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使锡安主义者也发生了分化。1942年在纽约巴尔的摩饭店举行的会议上,主张通过渐进、和平斗争复国的俄裔犹太人魏茨曼失势,他的领袖地位被主张激进、暴力的波兰裔本-古里安取代。魏茨曼后来成了以色列的首任总统,本-古里安则成为首任总理,被称为“建国之父”。从此犹太人更倾向于暴力斗争。

也是知名化学家的魏茨曼长期作为犹太社(Jewish Agency)的代表与英国官方打交道,与很多英国官员建立了私人关系。他游说邱吉尔,使邱吉尔一时感情冲动,在1944年11月4日答应战后将10万犹太孤儿移居到巴勒斯坦、在10年内安置150万犹太难民、分割巴勒斯坦。英国外交部大惊,急命手下外交官去有关国家解释、“消毒”。两天后的6日,英国驻中东大使莫宁爵士在埃及被犹太人暗杀。莫宁死的很冤,他是巴勒斯坦分割构想的支持者,却死在他同情的犹太人手里。

美国那一边,考虑到战后的石油供应问题,罗斯福于1943年5月重申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关系。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罗斯福会见了沙特国王阿卜杜-阿齐兹•伊本•萨乌德,允诺他在没有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充分协商之前,美国不会对巴勒斯坦的前途作出决定。当时的英美两国都坚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因为这样会失去阿拉伯人的支持,威胁他们的石油利益。

1945年战后,欧洲已成一片废墟,盟国的管区内有150万难民无家可归,其中半数以上是犹太人。难民的吃、穿、住都成了盟国头疼的问题,很多犹太人不得不继续住在集中营里,穿着纳粹发的囚服。他们不能回家,因为家园不是被毁于战火就是被人占据,也没有政府和法律帮助他们。东欧的反犹情绪仍然高涨,老百姓经常暴力袭击“犹太还乡团”。在波兰克勒茨(Kielce)还发生了130多名返乡犹太人被集体屠杀的事件。1946年,随着苏军拖拉机带来的共产主义,更多的东欧难民的涌入西欧,主要是德国、奥地利境内的美军管区,仅犹太难民人数就达到250万。这个时候,犹太人团体和同情犹太人的组织开始向英美政府施压,要求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至少是兑现承诺,先把10万犹太人送往巴勒斯坦。

这是战胜国事先没有想到的棘手难题,完全手足无措。

英国态度坚定,坚决不将犹太人送往巴勒斯坦。在欧洲的美军也报告,认为难民问题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阴谋。尽管如此,难民问题必须得解决,即使维持这250万犹太人的悲惨处境,也是美国的一笔昂贵开销。

其实早在1945年7月,杜鲁门即派哈里逊到难民营调查。哈里逊报告,难民营实在不是人类呆的地方,大部分犹太难民希望前往巴勒斯坦,应当尽快移民10万人。杜鲁门对调查结果震惊,要求英国立刻移民10万到巴勒斯坦。同时杜鲁门也试图说服美国国会接收部分难民,但是国会只批许了两万个限额。

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拒绝了杜鲁门的要求,他一是反对大规模的移民,二是劝美国不要只考虑难民危机,也要考虑中东地区的安全。贝文的意见立即招致锡安主义者的抨击,说他反犹。其实1930年代早期,贝文还被锡安主义者引作同道。他这么做,是希望美国帮助分担困难。

1945 年11月,两国各派6人成立英美调查委员会来了解难民问题。在听取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的意见后,于1946年5月提出报告,主要有两点:一、一致建议 10万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二、反对分割建立犹太国或巴勒斯坦国,而是建立一个国家,犹太人可以移民,但是不能成为多数。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英国的托管可以继续。对此意见,贝文只愿意接受第二点,但是拒绝了让10万犹太人立刻移民。

贝文的强硬立场可能是个错误,因为这可能是当时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方案。有人告诉贝文,如果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为了维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和平,需要出动8个师,4000万英镑,这是1946年的英国负担不起的。杜鲁门赞成这个建议。艾德礼说了,要是美国愿意出人出钱,英国可以支持。

英国对美国不满也有它的道理:美国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从1945年5月到1946年9月,实际上只接受了6000不到的犹太难民。而在巴勒斯坦,激进的犹太人针对英国当局的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从 1945年11月到1946年7月间,已有20名英国军人死亡,百多人受伤,警察的伤亡差不多也是这个数。连火车站、机场等民用设施也成为袭击目标,造成约400万英镑的损失。英国正在严厉打击犹太人的恐怖活动。倘若在这个时候又有10万犹太移民涌入,英国当局只有傻眼。两国不欢而散,各自去寻找解决方案。

从1946年7月到11月这四个月间,又有9万犹太人从东欧逃到德奥的美国占领区。美国从逃亡犹太人的行踪中,发觉了本-古里安的黑手,从而认为是锡安主义者策划了犹太难民逃亡。而在巴勒斯坦,犹太人与英国当局也斗得不可开交,无论从暴力事件数量还是血腥程度都较之前有过而无不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也逐渐加剧。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杜鲁门逐渐倾向于巴勒斯坦分割。一是国会选举马上就要举行,要考虑国内犹太选民的呼声;二是沙特国王也没有明确告诉他阿拉伯联盟的不满。10月4日,犹太赎罪日的前一天,杜鲁门表明他倾向于分割巴勒斯坦。而恼火的阿拉伯人也告诉英国人,他们希望建立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阿拉伯国家。

杜鲁门讨好犹太人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民主党还是在国会选举中失败。而美国锡安主义团体还向杜鲁门发出警告,不要因为国内政治失利而在分割立场上让步,这可把杜鲁门惹火了。1946年底,杜鲁门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共产主义在全球高奏凯歌,希腊、土耳其危如累卵,中国也在内战边缘,欧洲急需拯救。相比之下,巴勒斯坦的前途是个次要问题。他告诉英国人,美国没空管这事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杜鲁门其人,做事虽然会考虑公众舆论,但不会被公众舆论左右。本质上他是个固执的密苏里农民,经常被犹太人的过分作法惹火。他的政治顾问大卫•奈尔斯是犹太人,也是锡安主义者,另外老杜的爷爷在美国内战中沦为难民,这些都对他有些影响。他赞同让犹太人回到祖先土地的主张,但是他从来没有做得能令犹太人满意。不仅1946年的国会选举失败,1948年的总统大选还失掉了犹太人重镇纽约州的选票。

美国更关心自己和战后欧洲的石油供应问题。杜鲁门表明观点后,国务院主管中东的官员就对很不满,担心美国支持分割会使阿拉伯国家投向苏联。还有些官员相信新的犹太人国家会是共产主义政权。

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也被各方压力折磨得精神即将崩溃。1947年2月,他把问题交给联合国,甩手不管了。

这就是联合国接手之前的美英态度。

现在,该说一个在巴以冲突讨论中常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苏联了。

不要忘记,苏联及控制下的东欧各国才是战前犹太人的主要家园,大部分犹太难民本应返回那里。但是战后的苏联-东欧集团,不说纵容、至少是没有有效制止民间对犹太人的迫害。苏联解体后,又有大量的前苏联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使得以色列扩建定居点,是最近几年本已趋缓的以巴冲突再度加剧的主要原因。

在分割巴勒斯坦的建议上,苏联对美国完全没有异议,而且大力欢迎。这可不是“顺水人情”,而是有好处的。一是犹太人有地方可去,能够减轻苏联-东欧内部的排犹压力,二是迫使英国势力从中东地区撤退;三是自身势力有机会扩展到中东,因为犹太人普遍有社会主义理念。当时CIA的前身OSS就很担心未来的犹太国会成为苏联卫星。

1947年4月,联大通过英国提出的特别议程。由11个中立国组成了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来调查、听取各种建议。组成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印度、伊朗、荷兰、秘鲁、瑞典、乌拉圭和南斯拉夫。这个组成名单,从5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基本上是说是中立的。两大阵营、各种宗教、二三世界、被殖民国家都齐了。

特委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犹太社对委员会的工作积极配合,而阿联漫不经心,只是重申巴勒斯坦要组成一个阿拉伯国家的观点。8月31日,特别委员会向联大提交了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全体一致认为巴勒斯坦的英国托管应当结束,同意巴勒斯坦独立,在独立之前应有过渡期等等;
二、对于重要的未来巴勒斯坦的形态,形成两派意见。由七个国家提出了一个多数方案(加、捷、危、荷、秘、瑞、乌),建议犹太人、阿拉伯人分开建国,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两国经济一体化,英国在托管结束前有两年过渡期,并且接收15万犹太难民到犹太国。另一个是由三个国家提出的少数方案(印、伊、南),赞成建立一个独立的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弃权。

对于这份报告,犹太社欢迎前一个“多数方案”,也不排斥后一个“少数方案”,只要“犹太州”有自主权并且能够持续移民。而不满的阿拉伯人则两个方案都拒绝。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英国也不管,让联大做决定。当时英国正和埃及谈判苏伊士运河问题,不想惹麻烦。

英国这种不愿负责的态度招致犹太恐怖主义者疯狂报复。英国不得不靠8万军人、1万6千名英国和本地警察维持秩序,自工党政府上台以来已经为此支出了5000 万英镑。老芦说过,英国治理几亿人口的印度最多时不超过三千人,显然对人口180万的巴勒斯坦投入的成本实在太高了。战后的英国已经不再是一流强国,左翼工党政府希望逐步结束在全球的殖民统治。9月,英国政府宣布将于1948年5月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管制,对巴勒斯坦的前途也不再参予联大决定。

特委会的报告递交两天后,联大成立委员会讨论这两个方案。这个讨论过程,到181号决议通过,并不是象林先生说得那样,对阿拉伯人“没有任何解释”。而是从 9月25日到11月25日这两个月间,委员会召开了34次工作会议,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做了辩论、陈述,大部分国家也做了发言,包括中国代表蒋廷黻博士。 11月25日,特委会将修改后的多数方案交联大表决:未来的阿拉伯国家占有45%的土地,包括80万阿拉伯人和1万犹太人;犹太国占有55%的土地,包括 53万8千犹太人和39万7千阿拉伯人。这个方案,跟某些说法不一样,那些说法没有提到在每块土地上都是犹、阿两族混居的事实,却理直气壮地质问“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下次发力义愤之前,最好先把事实搞清楚。犹太国的面积大一些,是因为居住的人多,再考虑到欧洲那些对锡安山忘眼欲穿的250万难民,犹太国没占什么便宜。巴勒斯坦问题就是由难民问题逼到国际舞台上来的。

1947年11月29日,联大对此方案的表决形成181号决议。反对的有全部10个穆斯林国家及印度、古巴、希腊。美国和苏联-东欧(南斯拉夫除外)等33个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包括英国、南斯拉夫、中国在内的10国弃权。

所有的联合国文件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 http://domino.un.org,其中1947年的文件几乎全部是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的相关提案、决议、投票记录、讨论及辩论的新闻稿。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结论,181 号决议(编号A/RES/181)的通过究竟是不是美国操控的。(蒋廷黻发言的新闻稿编号PRESS RELEASE GA/PAL/12)

在表决前,美国锡安团体曾经对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派代表团去做其他国家的工作,被杜鲁门拒绝。于是这些团体自己派代表团去与其他国家接触,主要工作对象是海地、菲律宾、利比里亚、希腊和中国。不是所有努力都奏效,当时靠美国救命的希腊、土耳其这两个国家就投了反对票。中国也没投赞成票。谁能以为联合国是美国一家开的呢?

当时的阿拉伯人,并非都跟犹太人势不两立。拿与以色列有最长边境线、也是最重要的邻国约旦来说,1946年成为外约旦国王的阿卜杜拉早在几年前就和犹太社有私下联系,他愿意和犹太人达成协议,只要犹太人默许他吞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部分,从而实现他建立大叙利亚的梦想。在表决前,阿卜杜拉秘密会见了犹太社代表、包括政治部主任果尔达•梅厄夫人(俄裔,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被以色列人称为“建国之母”),双方再次确认条件。在表决中,国王假装愤然离场,表决之后,阿卜杜拉再次和犹太代表秘密会面,讨论如何应付可能出现的骚乱,所幸想象中的严重骚乱没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阿拉伯国王,哪位先知能说后来一定会发生战争?

1947年12月,阿拉伯解放军成立,由叙利亚为阿拉伯联盟武装、训练,1948年1 月进入巴勒斯坦。3月底,又有来自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5000人渗入。事实上,很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加入解放军,因为他们怀疑这些邻国兄弟的目的,虽然有暴力冲突,但是大部分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已经准备接受联合国安排的命运。四月,给予犹太人的援助也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制武器。这是苏联对犹太人的有力支持。

1948年初,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察觉到巴勒斯坦可能爆发武装冲突,建议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进入巴勒斯坦以确保分割方案的实施。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这个提议最早是美国提出来的,也是联合国收到的有关如何确保决议得以实施的唯一建议。早在对181号决议辩论的阶段,捷克代表就指出这个提议的致命处:谁出钱?谁出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所以奥斯汀表示美国怀疑联合国维持秩序的能力,美国自己不打算使用武力。这里也有美国自己的算盘:如果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苏联军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踏足中东,影响中东局势,对希腊、土耳其形成进一步的包围。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但是到了3月,形势愈发严峻,美国对分割方案的坚持也发生了动摇。

犹太领袖魏茨曼急赴华盛顿。杜鲁门闭门不见。魏茨曼托了两三道关系,终于在3月18日见到了杜鲁门。杜鲁门被说服,答应不放弃分割方案。然而转天3月19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提案,要求暂时搁置分割方案,巴勒斯坦在英国撤出后由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代管。(托管理事会中没有苏联代表,这是美国愿意交由他们管理的原因。)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犹太人谴责美国是背叛,非犹太人也说美国出尔反尔。口水喷了杜鲁门一脸。实际上是杜鲁门批准奥斯汀提案在先,见魏茨曼在后,又没有及时通知奥斯汀,才造成这场口水战。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美国既想要石油安全,不得罪阿拉伯人,又想安抚犹太人,造成在巴勒斯坦前途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4月16日,安理会拒绝了美国提案。原因很简单,没有军事武力做后盾,托管方案跟国际警察方案一样都是空话。一方面,美苏都不希望对方军队进入中东;另一方面,谁都怕重蹈英国军队吃力不讨好的后辙。再有就是巴勒斯坦不是美苏争霸的焦点,没有必要陷进去。

如此,大家对巴勒斯坦只能听天由命。5月14日晚11:30,英军司令奎宁汉爵士乘船始离海法港,标志着英国统治的结束。在下午4时,本-古里安已经在特拉维夫博物馆赫尔茨画像下宣布以色列建国。美国在16分钟后予以承认。

苏联的承认是在5月17日,虽然比美国晚了三天,但是更有意义。因为此时刚建国的以色列已经在阿拉伯军队的三面合围下面临亡国之灾。5月15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五国的四万军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开进了以色列(西边是地中海),而以色列没有国防军,只有哈加纳等民兵武装。5月18日,美国代表奥斯汀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认为巴勒斯坦局势构成“对和平的威胁”,建议安理会下令双方立即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代表要求安理会对美国提案立即表决,并要求阿拉伯国家立即停止行动。那是冷战刚开始的时候,美苏双方能如此一致,真是绝无仅有的事。

以色列对战争并非毫无准备。在开战前5天,阿卜杜拉国王已经在安曼秘密约见了梅厄夫人,告诉他自己扛不住阿拉伯联盟的压力,不得不对犹太人作战了,而且他本人就是阿拉伯联军的总司令。

我们已经知道第一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人的失败告终。当时中东犹太人60万,阿拉伯人4000万;以色列民兵3万,其中一半是4月份以后“火线从军”的,而阿拉伯联军4万人,其中1万是英国训练的精锐之师阿拉伯兵团,混有英军士兵并由英国格拉布将军指挥,只有这支军队取得一些胜利,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保持到 19年后的1967年。

阿拉伯人的失败在于不团结,没有统一号令,没有明确目标,为争夺利益互相倾轧。正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穆萨•阿拉米所评价的:没有人真正关心巴勒斯坦,大家都在想如何瓜分巴勒斯坦。

以色列人也是派系林立。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的2万多犹太人和欧洲犹太人(称为阿什肯纳齐,正是一位钢琴大师的姓氏)就没什么往来,语言、文化、风俗都大异其趣,阿什肯纳齐里有亲共的、有亲西方的。60万人的以色列第一次大选的时候就有25个政党。这种差别使以色列人在讨论和平问题时很难达成一致,但是面对生死之战,所有犹太人都放弃纷争,因为事关存亡。阿拉伯人能有这种灭亡的危机感吗?

50年能够将人们的价值观多次改变,不变的是对弱小者的同情心。2400多名志愿者(大部分不是犹太人)从52个国家赶来,维护这个弱小民族的生存权利,带来了以色列急需的专业技术,也留下150条生命。还是不要纠缠以色列建国的合法性吧,就象一个孩子,也许不该出生,但是既然生出来了,就考虑如何长大的问题。

联合国急派英国人贝纳多特伯爵调停,从6月中开始停火,英国也在美国压力下宣布不再支持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人得到喘息之机,这时捷克的军火已经大批运到,包括10架飞机及其他重武器。停火期间又有一次十天战争,以色列反守为攻。9月16日,贝纳多特提交了他的方案,主要是把一些土地重新划分。这个方案,对英国和外约旦有利,但是在联合国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一致否决。以色列人的反对更直接一些,转天17日,贝纳多特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暗杀了。可怜的贝纳多特,1945年3、4月间他亲手从德国集中营解救过5000名以上的犹太人。

10月中,以色列开始大举进攻,占领了不属于它的土地。苏联在安理会提议,要求双方停火,但是对以色列多占土地装聋作哑。美国支持苏联提议,以色列接受苏联提议于10月22日停火。英国向安理会要求以色列退出多占的内盖夫地区,否则联合国应当制裁,美苏不支持,使提案不能通过。12月3日,英国又在安理会提议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领土部分并入外约旦,遭到美国反对。但是外约旦议会还是做出了将阿拉伯军团占有的约旦河西岸并入约旦的决议。

1948年12月,以色列击落了5架为埃及侦察的英国战斗机,英国威胁要援引英- 埃条约与以色列正式兵戎相见。杜鲁门强烈指责英国,已经下台的邱吉尔也出面阻止英国政府的进一步行动。12月底,在英美的联合压力下,打疯了的以色列才住手。以色列与各国的停火协议,到1949年7月才全部达成。

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战争中取得了80%的巴勒斯坦土地,制造了72万难民。新的土地与难民问题又成了日后中东无日无之冲突的根源。

* * *

何以人们把对中东问题上的不满都指向美国,以至把以色列的建国也说成是美国阴谋?相比之下,对英国的指责就不成比例地少,难道英国不是始作俑者?苏联,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挟共产主义全面得胜之势,不也是和旗下东欧各国全力支持并武装以色列吗?

在1950 年之前,苏联把第一次中东战争定义成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1950年,苏以关系恶化后,苏联又有了新定义,即这场战争是受英美帝国主义挑动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动政府之间的战争,也就是双方都不仁不义。1957年苏联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交好后,说法又改成了以色列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发起者。如今这样一个信口开河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俄国人大概有了新定义,要么怎么有大批俄国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呢(其中很多是假冒犹太人)?但是苏联这种朝三暮四的战争观,至今仍在影响着很多中国人。不管怎么说,苏联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军火凝成的友谊,与以色列人有文化联系(大部分以色列人是俄裔、波兰裔),它本来应当在卖军火之余,顺便也为中东和平做点贡献,然而没有,甚至在人们清算中东冲突根源时也溜掉了。反倒是美国,这个帮助以色列和周边各国签署和平协议的国家,挨骂最多。对这种双重标准,我只能这么解释:谁也没指望苏联能发善心做点好事,所以它没做也不能怪它;美国是一个做些好事的国家,所以必须用雷锋的标准要求,如此看来,美国倒象一个堕落天使了。因为看穿了这一点,邓大人才英明地决定韬光养晦、庄重勇敢地弃权。

(有部分删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I am proud that Prime Minister Stephen Harper supports Israel's right to defend itself. I know some Israel people and Palestine people. They are so different.
    • Harper is one of the two which side firmly with Israel, 'onus' on hostage-takers to stop the conflict
      • What took you so long? You are so predictable.LOL
        • Just too busy, Baby!
    • Is this defence? 3 killed, 55 wounded in Lebanon
      • 中东问题永远没有讨论清楚的时候。种族,文化,利益,宗教 纠缠在一起。各方有各方的利益和观点。这场斗争不死不休。我的个人感情倾向一方,也明确表达。当然会支持Harper for this instance, even though I never liked Bush.
        • Condemnation of Israeli action mounts
        • Sadly the fight will go on and on and never end. Each person takes a view and/or takes a side. Hope peace will prevail at the end.
          • OK, this is what your Harper and you wanted: 8 Canadians killed in Israeli airstrike, 6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 Israel Air strikes kill at least 34 civilians, Harper sides firmly with the killer and encourages it to do so
    • Support Harper
      • Israel Air strikes kill at least 34 civilians, Harper sides firmly with the killer and encourages it to do so
    • Israel Air strikes kill at least another 34 civilians, Harper sides firmly with the killer and encourages it to do so
    • My Jewish doctor is the best in Canada I met.
      Support Prime Harper, a great leader.

      Support Israel to defend civilization.
      • hipacific (crystalblue) supports Israel to kill more civilians, Harper sides firmly with the killer and encourages it to do so
    • Harper给加拿大带来希望, 支持HARPER
      • Israel Air strikes kill at least another 34 civilians, Harper sides firmly with the killer and encourages it to do so.
        • Hezbollah holds full responsibility to this civilian unfortune, it launched assault on Israel for no reason, Israel absolutely has the rights to defend herself. Glad that Harper feels the same way.
          • BUSHIT, HARPER AND ORAL 600.
            • No surprise at all, supporter of terrorist like you is usually a puke having no life.
              • Terror killed 8 Canadians, six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Be ORAL with your Harper.
              • "Harper给加拿大带来希望, 支持HARPER, ora600(ORA-00600)" OK, this is what your HARPER brings for Canadians: 8 Canadians killed in Israeli airstrike, 6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 Labeling people that dislike Harper a supporter of terror doesn't help you nor does it change the fact that Canadians are suffering; Canada is being targeted due to Harper's ignoranc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 OK, your life is supporting Harper and causing life of Canadians. Or you can do only ORAL?
              • Watch your language and behave yourself. A little freak like you would not be a rival of mine.
          • OK, this is defence - Fifteen people, including a number of children died Saturday in an Israeli air strike in southern Lebanon. Anyone human would not say so.
      • OK, this is what your Harper and you wanted: 8 Canadians killed in Israeli airstrike, 6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You are very happy now, aren't you?
    • if someone from your neighbour's house kills your son. you ask your neighbour to give up the killer. Your neighbour says "you occopied my garden so you deserve it". what would you do?
      • OK, this is what your Harper and you wanted: 8 Canadians killed in Israeli airstrike, 6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 when I mean "someone", it really applied to both sides. It is something too complex to tag either side right or wrong and I am not trying to.
          • Those who bark loud deserve suffering consequences. Harper is causing damages to Canadians and will be doing so that harm much more to Canadians for sure.
            • In that logic, we should say nothing againest terroism? We should speak up as loud as we can and act as harsh as we can to get rid of terroists from this planet.
    • If I have to pick a side, I side beside Jewish people. They suffered enough over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 and they are fighting for their own existence on earth.
      As a politician, they do everything for a purpose. But I am glad Harper stands by Israel.
      • Whatever your choice is. Your friends killed 8 Canadians killed in their airstrike, 6 other Canadians were in critical condition. i guess this is what your Harper and you wanted. Good luck!!!
        • Just to be clear - it is sad and I never wanted it. I hope terrorists got the blame too for this war and for the loss of innocent life.....
      • I will side with Israel too. It is sad and puzzling to see that Ms. Axe wants to side with terrorist groups against a democratic country.
        • I take no side but feel sad that those, in cluding you, laugh while people are being killed - Canadian family with four children killed in Lebanon
        • Harper and alike don't care about Canadian's death. Harper won't criticize Israel for Canadian deaths; says escalation 慽nevitable'
        • 'Is this the price to pay?' Lebanese PM asks. The violence has killed 300 people in his country and wounded 1,000 others.
    • 以色列愤怒地钻进了德黑兰和大马士革设的圈套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近一周来,以色列在两个战场上同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作战。以色列的炮火已造成近百人死亡,黎巴嫩袭击海法的牺牲者也达8人。此次军事冲突的起因是以色列士兵在加沙和黎巴嫩边境遭遇绑架。真主党民兵在本次交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是德国之声记者菲利普撰写的时事背景,分析指出,真主党幕后的策划人在大马士革和德黑兰。

      什叶派教民为主的“真主党”在伊朗和叙利亚的策划下,于1982年创建,旨在同当时刚刚开始的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进行斗争。这一新组织最早是从传统的黎巴嫩什叶派集团“阿玛尔”那里获得成员。阿玛尔当时堪称什叶派在黎巴嫩南部和东部的代表组织。

      更值得一提的是,真主党是在伊朗驻贝鲁特使馆诞生的。伊朗一直希望能够对黎巴嫩施加影响,甚至梦想,借助什叶派在黎巴嫩的力量,开创第二个“伊斯兰共和国”。虽然这一梦想未能成真,但1982年历史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得以组织什叶派民兵打击不共戴天的宿敌以色列。伊朗同叙利亚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曾是盟友绝非无缘无故,早在80年代初期,这两个国家就系统地在真主党问题上进行了全面的合作。

      真主党民兵袭击了海法市火车站

      真主党主要从伊朗获取武器、在那里受训并得到资金支持,叙利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对这两个国家,真主党则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最好工具,真主党可以去干伊朗叙利亚出于国家道义和安全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叙利亚军队无法同以色列开战,伊朗军队更不能开进黎巴嫩,否则,不仅以色列会将之看成对它的宣战,而且还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军事后果。但如果真主党进行上述行动,就会被自动理解为甚至合法的武装反抗斗争的一部分。

      即便后来真主党演变成了一个政治党派,但在这一点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今天,真主党是黎巴嫩议会里的合法成员,甚至参与政府执政。6年前以色列撤离黎巴嫩南部,也未能改变这一点:真主党将自己视为-说到底是德黑兰的操纵 -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天然盟友,在行动上,真主党替哈马斯培训骨干。这些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解放耶路撒冷”,换言之:消灭以色列。

      哈马斯流亡领袖马沙尔(Khaled Mashal)常年生活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选举获胜后,马沙尔将阻止哈马斯改变现有路线当成神圣使命,可谓不遗余力。一年前,叙利亚也不得不离开黎巴嫩,但却在那里留下了真主党。

      在这场混乱中,伊朗的地位得天独厚,哈马斯,尤其是真主党,让德黑兰不费一枪一弹,毫不察觉地左右着以巴冲突。叙利亚和伊朗的行动在犹太士兵绑架前就频繁起来,并非偶然,因为法塔赫和哈马斯的立场那是正有了靠近的迹象。

      不论在加沙地带的绑架犹太士兵,还是发生在黎巴嫩边境的,都是以往惯用的伎俩,目的都在于不让该地区恢复安定。大马士革和德海兰讨厌以色列 -伊朗总统几乎天天在说,没有比该地区恢复正常,恢复长治久安而更让人不能接受的了。然而,军事冲突不断激化冲突,让无辜的人成为牺牲者,让对峙走向极端。

      主张用武力解决争端的人,自然对安宁不敢兴趣。叙利亚和伊朗利用真主党,向以色列动用了圈套。而以色列呢,没有深思熟虑,朝着圈套愤怒地钻了进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美国与以色列建国(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美国与以色列建国

      诺微


      19世纪,世界上75%的犹太人生活在俄国及东欧国家。1881年后,欧洲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从这时起到一战之前,有150万犹太人移居美国。直到现在,美国也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以色列居第二位)。

      但是说美国一贯支持犹太人复国,恐怕得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有的证据是美国支持《贝福尔宣言》。英国在1917年发布鼓励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贝福尔宣言》,的确有拉拢美国犹太人,促使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但是,如果英国的一个外交政策只有一个目的,那它就不是老牌帝国主义了。《贝福尔宣言》至少还要达到其他几个目的:给在欧洲大陆不受欢迎的犹太人一个出路;使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地区更有影响力;拉拢俄国革命领袖(很多是犹太人),促使他们不反对俄国参加一战。

      等到美国宣布支持《贝福尔宣言》,已经是五年后的1922年了,战争都已经结束了四年了。彼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对美洲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对于巴勒斯坦,美国一是尊重英国的统治权,二是希望石油龙头不出毛病。如果英国不怕招惹麻烦,能够摆平各个方面,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美国为什么当绊脚石?从1922年直到二战结束,美国只在1936年派过华伦•奥斯汀考察团到巴勒斯坦走了一圈,只说明美国对巴勒斯坦问题没有兴趣。

      20世纪30年代,随着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又有大量犹太难民前往美国,引起美国社会的紧张。而且美国的犹太人中,也有两种人反对新难民的到来。一是传统的犹太人社群,担心过多的犹太移民会引起美国社会的敌视;另一种是锡安主义者(即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认为犹太人的家乡应当是巴勒斯坦,如果都跑到美国来,对复国大计不利。这时英国在1939年适时地推出麦当劳白皮书,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使锡安主义者也发生了分化。1942年在纽约巴尔的摩饭店举行的会议上,主张通过渐进、和平斗争复国的俄裔犹太人魏茨曼失势,他的领袖地位被主张激进、暴力的波兰裔本-古里安取代。魏茨曼后来成了以色列的首任总统,本-古里安则成为首任总理,被称为“建国之父”。从此犹太人更倾向于暴力斗争。

      也是知名化学家的魏茨曼长期作为犹太社(Jewish Agency)的代表与英国官方打交道,与很多英国官员建立了私人关系。他游说邱吉尔,使邱吉尔一时感情冲动,在1944年11月4日答应战后将10万犹太孤儿移居到巴勒斯坦、在10年内安置150万犹太难民、分割巴勒斯坦。英国外交部大惊,急命手下外交官去有关国家解释、“消毒”。两天后的6日,英国驻中东大使莫宁爵士在埃及被犹太人暗杀。莫宁死的很冤,他是巴勒斯坦分割构想的支持者,却死在他同情的犹太人手里。

      美国那一边,考虑到战后的石油供应问题,罗斯福于1943年5月重申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关系。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罗斯福会见了沙特国王阿卜杜-阿齐兹•伊本•萨乌德,允诺他在没有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充分协商之前,美国不会对巴勒斯坦的前途作出决定。当时的英美两国都坚决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因为这样会失去阿拉伯人的支持,威胁他们的石油利益。

      1945年战后,欧洲已成一片废墟,盟国的管区内有150万难民无家可归,其中半数以上是犹太人。难民的吃、穿、住都成了盟国头疼的问题,很多犹太人不得不继续住在集中营里,穿着纳粹发的囚服。他们不能回家,因为家园不是被毁于战火就是被人占据,也没有政府和法律帮助他们。东欧的反犹情绪仍然高涨,老百姓经常暴力袭击“犹太还乡团”。在波兰克勒茨(Kielce)还发生了130多名返乡犹太人被集体屠杀的事件。1946年,随着苏军拖拉机带来的共产主义,更多的东欧难民的涌入西欧,主要是德国、奥地利境内的美军管区,仅犹太难民人数就达到250万。这个时候,犹太人团体和同情犹太人的组织开始向英美政府施压,要求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至少是兑现承诺,先把10万犹太人送往巴勒斯坦。

      这是战胜国事先没有想到的棘手难题,完全手足无措。

      英国态度坚定,坚决不将犹太人送往巴勒斯坦。在欧洲的美军也报告,认为难民问题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阴谋。尽管如此,难民问题必须得解决,即使维持这250万犹太人的悲惨处境,也是美国的一笔昂贵开销。

      其实早在1945年7月,杜鲁门即派哈里逊到难民营调查。哈里逊报告,难民营实在不是人类呆的地方,大部分犹太难民希望前往巴勒斯坦,应当尽快移民10万人。杜鲁门对调查结果震惊,要求英国立刻移民10万到巴勒斯坦。同时杜鲁门也试图说服美国国会接收部分难民,但是国会只批许了两万个限额。

      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拒绝了杜鲁门的要求,他一是反对大规模的移民,二是劝美国不要只考虑难民危机,也要考虑中东地区的安全。贝文的意见立即招致锡安主义者的抨击,说他反犹。其实1930年代早期,贝文还被锡安主义者引作同道。他这么做,是希望美国帮助分担困难。

      1945 年11月,两国各派6人成立英美调查委员会来了解难民问题。在听取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的意见后,于1946年5月提出报告,主要有两点:一、一致建议 10万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二、反对分割建立犹太国或巴勒斯坦国,而是建立一个国家,犹太人可以移民,但是不能成为多数。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英国的托管可以继续。对此意见,贝文只愿意接受第二点,但是拒绝了让10万犹太人立刻移民。

      贝文的强硬立场可能是个错误,因为这可能是当时阿拉伯人能够接受的方案。有人告诉贝文,如果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为了维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和平,需要出动8个师,4000万英镑,这是1946年的英国负担不起的。杜鲁门赞成这个建议。艾德礼说了,要是美国愿意出人出钱,英国可以支持。

      英国对美国不满也有它的道理:美国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从1945年5月到1946年9月,实际上只接受了6000不到的犹太难民。而在巴勒斯坦,激进的犹太人针对英国当局的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从 1945年11月到1946年7月间,已有20名英国军人死亡,百多人受伤,警察的伤亡差不多也是这个数。连火车站、机场等民用设施也成为袭击目标,造成约400万英镑的损失。英国正在严厉打击犹太人的恐怖活动。倘若在这个时候又有10万犹太移民涌入,英国当局只有傻眼。两国不欢而散,各自去寻找解决方案。

      从1946年7月到11月这四个月间,又有9万犹太人从东欧逃到德奥的美国占领区。美国从逃亡犹太人的行踪中,发觉了本-古里安的黑手,从而认为是锡安主义者策划了犹太难民逃亡。而在巴勒斯坦,犹太人与英国当局也斗得不可开交,无论从暴力事件数量还是血腥程度都较之前有过而无不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也逐渐加剧。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杜鲁门逐渐倾向于巴勒斯坦分割。一是国会选举马上就要举行,要考虑国内犹太选民的呼声;二是沙特国王也没有明确告诉他阿拉伯联盟的不满。10月4日,犹太赎罪日的前一天,杜鲁门表明他倾向于分割巴勒斯坦。而恼火的阿拉伯人也告诉英国人,他们希望建立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阿拉伯国家。

      杜鲁门讨好犹太人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民主党还是在国会选举中失败。而美国锡安主义团体还向杜鲁门发出警告,不要因为国内政治失利而在分割立场上让步,这可把杜鲁门惹火了。1946年底,杜鲁门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共产主义在全球高奏凯歌,希腊、土耳其危如累卵,中国也在内战边缘,欧洲急需拯救。相比之下,巴勒斯坦的前途是个次要问题。他告诉英国人,美国没空管这事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杜鲁门其人,做事虽然会考虑公众舆论,但不会被公众舆论左右。本质上他是个固执的密苏里农民,经常被犹太人的过分作法惹火。他的政治顾问大卫•奈尔斯是犹太人,也是锡安主义者,另外老杜的爷爷在美国内战中沦为难民,这些都对他有些影响。他赞同让犹太人回到祖先土地的主张,但是他从来没有做得能令犹太人满意。不仅1946年的国会选举失败,1948年的总统大选还失掉了犹太人重镇纽约州的选票。

      美国更关心自己和战后欧洲的石油供应问题。杜鲁门表明观点后,国务院主管中东的官员就对很不满,担心美国支持分割会使阿拉伯国家投向苏联。还有些官员相信新的犹太人国家会是共产主义政权。

      而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也被各方压力折磨得精神即将崩溃。1947年2月,他把问题交给联合国,甩手不管了。

      这就是联合国接手之前的美英态度。

      现在,该说一个在巴以冲突讨论中常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苏联了。

      不要忘记,苏联及控制下的东欧各国才是战前犹太人的主要家园,大部分犹太难民本应返回那里。但是战后的苏联-东欧集团,不说纵容、至少是没有有效制止民间对犹太人的迫害。苏联解体后,又有大量的前苏联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使得以色列扩建定居点,是最近几年本已趋缓的以巴冲突再度加剧的主要原因。

      在分割巴勒斯坦的建议上,苏联对美国完全没有异议,而且大力欢迎。这可不是“顺水人情”,而是有好处的。一是犹太人有地方可去,能够减轻苏联-东欧内部的排犹压力,二是迫使英国势力从中东地区撤退;三是自身势力有机会扩展到中东,因为犹太人普遍有社会主义理念。当时CIA的前身OSS就很担心未来的犹太国会成为苏联卫星。

      1947年4月,联大通过英国提出的特别议程。由11个中立国组成了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来调查、听取各种建议。组成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危地马拉、印度、伊朗、荷兰、秘鲁、瑞典、乌拉圭和南斯拉夫。这个组成名单,从5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基本上是说是中立的。两大阵营、各种宗教、二三世界、被殖民国家都齐了。

      特委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犹太社对委员会的工作积极配合,而阿联漫不经心,只是重申巴勒斯坦要组成一个阿拉伯国家的观点。8月31日,特别委员会向联大提交了报告。报告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全体一致认为巴勒斯坦的英国托管应当结束,同意巴勒斯坦独立,在独立之前应有过渡期等等;
      二、对于重要的未来巴勒斯坦的形态,形成两派意见。由七个国家提出了一个多数方案(加、捷、危、荷、秘、瑞、乌),建议犹太人、阿拉伯人分开建国,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两国经济一体化,英国在托管结束前有两年过渡期,并且接收15万犹太难民到犹太国。另一个是由三个国家提出的少数方案(印、伊、南),赞成建立一个独立的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弃权。

      对于这份报告,犹太社欢迎前一个“多数方案”,也不排斥后一个“少数方案”,只要“犹太州”有自主权并且能够持续移民。而不满的阿拉伯人则两个方案都拒绝。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英国也不管,让联大做决定。当时英国正和埃及谈判苏伊士运河问题,不想惹麻烦。

      英国这种不愿负责的态度招致犹太恐怖主义者疯狂报复。英国不得不靠8万军人、1万6千名英国和本地警察维持秩序,自工党政府上台以来已经为此支出了5000 万英镑。老芦说过,英国治理几亿人口的印度最多时不超过三千人,显然对人口180万的巴勒斯坦投入的成本实在太高了。战后的英国已经不再是一流强国,左翼工党政府希望逐步结束在全球的殖民统治。9月,英国政府宣布将于1948年5月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管制,对巴勒斯坦的前途也不再参予联大决定。

      特委会的报告递交两天后,联大成立委员会讨论这两个方案。这个讨论过程,到181号决议通过,并不是象林先生说得那样,对阿拉伯人“没有任何解释”。而是从 9月25日到11月25日这两个月间,委员会召开了34次工作会议,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做了辩论、陈述,大部分国家也做了发言,包括中国代表蒋廷黻博士。 11月25日,特委会将修改后的多数方案交联大表决:未来的阿拉伯国家占有45%的土地,包括80万阿拉伯人和1万犹太人;犹太国占有55%的土地,包括 53万8千犹太人和39万7千阿拉伯人。这个方案,跟某些说法不一样,那些说法没有提到在每块土地上都是犹、阿两族混居的事实,却理直气壮地质问“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下次发力义愤之前,最好先把事实搞清楚。犹太国的面积大一些,是因为居住的人多,再考虑到欧洲那些对锡安山忘眼欲穿的250万难民,犹太国没占什么便宜。巴勒斯坦问题就是由难民问题逼到国际舞台上来的。

      1947年11月29日,联大对此方案的表决形成181号决议。反对的有全部10个穆斯林国家及印度、古巴、希腊。美国和苏联-东欧(南斯拉夫除外)等33个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包括英国、南斯拉夫、中国在内的10国弃权。

      所有的联合国文件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 http://domino.un.org,其中1947年的文件几乎全部是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的相关提案、决议、投票记录、讨论及辩论的新闻稿。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结论,181 号决议(编号A/RES/181)的通过究竟是不是美国操控的。(蒋廷黻发言的新闻稿编号PRESS RELEASE GA/PAL/12)

      在表决前,美国锡安团体曾经对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派代表团去做其他国家的工作,被杜鲁门拒绝。于是这些团体自己派代表团去与其他国家接触,主要工作对象是海地、菲律宾、利比里亚、希腊和中国。不是所有努力都奏效,当时靠美国救命的希腊、土耳其这两个国家就投了反对票。中国也没投赞成票。谁能以为联合国是美国一家开的呢?

      当时的阿拉伯人,并非都跟犹太人势不两立。拿与以色列有最长边境线、也是最重要的邻国约旦来说,1946年成为外约旦国王的阿卜杜拉早在几年前就和犹太社有私下联系,他愿意和犹太人达成协议,只要犹太人默许他吞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部分,从而实现他建立大叙利亚的梦想。在表决前,阿卜杜拉秘密会见了犹太社代表、包括政治部主任果尔达•梅厄夫人(俄裔,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被以色列人称为“建国之母”),双方再次确认条件。在表决中,国王假装愤然离场,表决之后,阿卜杜拉再次和犹太代表秘密会面,讨论如何应付可能出现的骚乱,所幸想象中的严重骚乱没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阿拉伯国王,哪位先知能说后来一定会发生战争?

      1947年12月,阿拉伯解放军成立,由叙利亚为阿拉伯联盟武装、训练,1948年1 月进入巴勒斯坦。3月底,又有来自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5000人渗入。事实上,很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加入解放军,因为他们怀疑这些邻国兄弟的目的,虽然有暴力冲突,但是大部分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已经准备接受联合国安排的命运。四月,给予犹太人的援助也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制武器。这是苏联对犹太人的有力支持。

      1948年初,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察觉到巴勒斯坦可能爆发武装冲突,建议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进入巴勒斯坦以确保分割方案的实施。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这个提议最早是美国提出来的,也是联合国收到的有关如何确保决议得以实施的唯一建议。早在对181号决议辩论的阶段,捷克代表就指出这个提议的致命处:谁出钱?谁出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

      所以奥斯汀表示美国怀疑联合国维持秩序的能力,美国自己不打算使用武力。这里也有美国自己的算盘:如果组建国际警察部队,苏联军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踏足中东,影响中东局势,对希腊、土耳其形成进一步的包围。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但是到了3月,形势愈发严峻,美国对分割方案的坚持也发生了动摇。

      犹太领袖魏茨曼急赴华盛顿。杜鲁门闭门不见。魏茨曼托了两三道关系,终于在3月18日见到了杜鲁门。杜鲁门被说服,答应不放弃分割方案。然而转天3月19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提案,要求暂时搁置分割方案,巴勒斯坦在英国撤出后由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代管。(托管理事会中没有苏联代表,这是美国愿意交由他们管理的原因。)

      此言一出,舆论大哗。犹太人谴责美国是背叛,非犹太人也说美国出尔反尔。口水喷了杜鲁门一脸。实际上是杜鲁门批准奥斯汀提案在先,见魏茨曼在后,又没有及时通知奥斯汀,才造成这场口水战。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美国既想要石油安全,不得罪阿拉伯人,又想安抚犹太人,造成在巴勒斯坦前途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4月16日,安理会拒绝了美国提案。原因很简单,没有军事武力做后盾,托管方案跟国际警察方案一样都是空话。一方面,美苏都不希望对方军队进入中东;另一方面,谁都怕重蹈英国军队吃力不讨好的后辙。再有就是巴勒斯坦不是美苏争霸的焦点,没有必要陷进去。

      如此,大家对巴勒斯坦只能听天由命。5月14日晚11:30,英军司令奎宁汉爵士乘船始离海法港,标志着英国统治的结束。在下午4时,本-古里安已经在特拉维夫博物馆赫尔茨画像下宣布以色列建国。美国在16分钟后予以承认。

      苏联的承认是在5月17日,虽然比美国晚了三天,但是更有意义。因为此时刚建国的以色列已经在阿拉伯军队的三面合围下面临亡国之灾。5月15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五国的四万军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开进了以色列(西边是地中海),而以色列没有国防军,只有哈加纳等民兵武装。5月18日,美国代表奥斯汀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认为巴勒斯坦局势构成“对和平的威胁”,建议安理会下令双方立即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代表要求安理会对美国提案立即表决,并要求阿拉伯国家立即停止行动。那是冷战刚开始的时候,美苏双方能如此一致,真是绝无仅有的事。

      以色列对战争并非毫无准备。在开战前5天,阿卜杜拉国王已经在安曼秘密约见了梅厄夫人,告诉他自己扛不住阿拉伯联盟的压力,不得不对犹太人作战了,而且他本人就是阿拉伯联军的总司令。

      我们已经知道第一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人的失败告终。当时中东犹太人60万,阿拉伯人4000万;以色列民兵3万,其中一半是4月份以后“火线从军”的,而阿拉伯联军4万人,其中1万是英国训练的精锐之师阿拉伯兵团,混有英军士兵并由英国格拉布将军指挥,只有这支军队取得一些胜利,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并保持到 19年后的1967年。

      阿拉伯人的失败在于不团结,没有统一号令,没有明确目标,为争夺利益互相倾轧。正如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穆萨•阿拉米所评价的:没有人真正关心巴勒斯坦,大家都在想如何瓜分巴勒斯坦。

      以色列人也是派系林立。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的2万多犹太人和欧洲犹太人(称为阿什肯纳齐,正是一位钢琴大师的姓氏)就没什么往来,语言、文化、风俗都大异其趣,阿什肯纳齐里有亲共的、有亲西方的。60万人的以色列第一次大选的时候就有25个政党。这种差别使以色列人在讨论和平问题时很难达成一致,但是面对生死之战,所有犹太人都放弃纷争,因为事关存亡。阿拉伯人能有这种灭亡的危机感吗?

      50年能够将人们的价值观多次改变,不变的是对弱小者的同情心。2400多名志愿者(大部分不是犹太人)从52个国家赶来,维护这个弱小民族的生存权利,带来了以色列急需的专业技术,也留下150条生命。还是不要纠缠以色列建国的合法性吧,就象一个孩子,也许不该出生,但是既然生出来了,就考虑如何长大的问题。

      联合国急派英国人贝纳多特伯爵调停,从6月中开始停火,英国也在美国压力下宣布不再支持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人得到喘息之机,这时捷克的军火已经大批运到,包括10架飞机及其他重武器。停火期间又有一次十天战争,以色列反守为攻。9月16日,贝纳多特提交了他的方案,主要是把一些土地重新划分。这个方案,对英国和外约旦有利,但是在联合国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一致否决。以色列人的反对更直接一些,转天17日,贝纳多特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暗杀了。可怜的贝纳多特,1945年3、4月间他亲手从德国集中营解救过5000名以上的犹太人。

      10月中,以色列开始大举进攻,占领了不属于它的土地。苏联在安理会提议,要求双方停火,但是对以色列多占土地装聋作哑。美国支持苏联提议,以色列接受苏联提议于10月22日停火。英国向安理会要求以色列退出多占的内盖夫地区,否则联合国应当制裁,美苏不支持,使提案不能通过。12月3日,英国又在安理会提议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领土部分并入外约旦,遭到美国反对。但是外约旦议会还是做出了将阿拉伯军团占有的约旦河西岸并入约旦的决议。

      1948年12月,以色列击落了5架为埃及侦察的英国战斗机,英国威胁要援引英- 埃条约与以色列正式兵戎相见。杜鲁门强烈指责英国,已经下台的邱吉尔也出面阻止英国政府的进一步行动。12月底,在英美的联合压力下,打疯了的以色列才住手。以色列与各国的停火协议,到1949年7月才全部达成。

      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战争中取得了80%的巴勒斯坦土地,制造了72万难民。新的土地与难民问题又成了日后中东无日无之冲突的根源。

      * * *

      何以人们把对中东问题上的不满都指向美国,以至把以色列的建国也说成是美国阴谋?相比之下,对英国的指责就不成比例地少,难道英国不是始作俑者?苏联,作为当时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挟共产主义全面得胜之势,不也是和旗下东欧各国全力支持并武装以色列吗?

      在1950 年之前,苏联把第一次中东战争定义成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1950年,苏以关系恶化后,苏联又有了新定义,即这场战争是受英美帝国主义挑动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动政府之间的战争,也就是双方都不仁不义。1957年苏联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交好后,说法又改成了以色列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发起者。如今这样一个信口开河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俄国人大概有了新定义,要么怎么有大批俄国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呢(其中很多是假冒犹太人)?但是苏联这种朝三暮四的战争观,至今仍在影响着很多中国人。不管怎么说,苏联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军火凝成的友谊,与以色列人有文化联系(大部分以色列人是俄裔、波兰裔),它本来应当在卖军火之余,顺便也为中东和平做点贡献,然而没有,甚至在人们清算中东冲突根源时也溜掉了。反倒是美国,这个帮助以色列和周边各国签署和平协议的国家,挨骂最多。对这种双重标准,我只能这么解释:谁也没指望苏联能发善心做点好事,所以它没做也不能怪它;美国是一个做些好事的国家,所以必须用雷锋的标准要求,如此看来,美国倒象一个堕落天使了。因为看穿了这一点,邓大人才英明地决定韬光养晦、庄重勇敢地弃权。

      (有部分删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转贴]当场将联合国决议当废纸撕掉的以色列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背景介绍:四十年代的时候,联合国对于以色列的建国起了推动的作用。而到了七十年代,联合国大会中,反对以色列的力量已经占据了多数,这包括苏联及其盟友、阿拉伯国家及大批第三世界国家。

        1975年11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七十二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三十二票弃权,通过了3379号决议,就是著名的"犹太复国主义就是种族主义"决议,它号召所有的国家都把犹太复国主义视为种族主义,并与之战斗。这份决议并没有约束力,因而,象征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

        以色列代表哈伊姆·赫尔佐格在决议通过后做了发言,在发言的最后,说完了"对于我们犹太民族,它无非是一张纸,我们也确实把它当作一张纸。"他随即把决议撕碎,随后退出会场。

        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联合国始终扮演着谴责以色列、谴责犹太复国主义的角色。一直到九十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作用的加强,在1992年,该决议被废除。

        哈伊姆·赫尔佐格的演讲辞:

        今天的辩论,也许将会成为联合国命运的一个转折,将会决定联合国在未来的存在。而它居然选在了11月10日,这实在具有象征的意义,因为这个夜晚在历史上,是因为三十七年前的水晶之夜而为人们记住。在1938年11月10日的夜晚,希特勒纳粹冲锋队在德国全境向犹太人聚居区发动了协同攻击,他们烧毁了各大城市的犹太教会堂,并在街头燃起篝火,把搜到的犹太教经典扔到熊熊火焰中。就是这个夜晚,无数犹太家庭受到了攻击,他们的家长被带走,很多人从此杳无音讯。就是这个夜晚,在犹太人的商店、作坊,窗玻璃都被砸破,在德国大小城市的街道上布上了一层薄薄的碎玻璃片,散成千百万个水晶球,水晶之夜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就是这个夜晚,最终带来了焚尸炉、毒气室,带来了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和其他集中营。就是这个夜晚,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惊骇的大屠杀。

        选在这样一个日子,这个会让我们会想到人类历史一段最黑暗时期的日子,讨论这个决议草案,这实在是凑巧,因为这份草案,它的设计人的愿望就是要使中东偏离和平的进程,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犹太人的深深仇恨。同样凑巧的是,联合国,这个最早脱胎于反纳粹联盟的组织,三十年后,自己却日益成为世界上反犹太人的中心。如果希特勒有机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和我们共同度过许多场景,听到我们这个论坛的辩论,尤其是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的这场辩论,他一定会眉飞色舞。

        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现在要考虑如何去攻击犹太复国主义,这会将联合国贬低到一种什么水平?这种攻击之邪恶,不仅在于它是反闪族主义中最恶劣的一种类型,还在于它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在对犹太教进行攻击,它所以攻击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宗教,曾为世界贡献出了圣经那样的人性观念、而且也是其他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的一种宗教。思考一下我们今天在这里,在1975年,在这个会上做的事情,这并不可悲: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如何对一个伟大的宗教进行恶意的诋毁,它曾为世界贡献了圣经和十诫,贡献了古代的先知、还有摩西、以赛亚、阿莫司这些先知,贡献了迈蒙尼德、斯宾诺沙、马克思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思想家,还贡献了无数的艺术大师;它的人民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所占的比例,无论是科学奖、还是人文艺术奖,都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

        我们不禁想知道,这些国家在它们加入这场攻击的时候,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它们可是自诩为是文明世界的成员,而这次攻击又是自中世纪以来针对一种宗教的第一次有组织的攻击啊。确实,我们知道那些提出这个决议草案的人会把我们带到哪里了:带到中世纪!

        第三次会议讨论的这个决议草案,原本是要谴责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在这个主题上是可以达成一致意见,而且这种一致意见对我们全体、尤其对我们的非洲伙伴意义非比寻常。然而,这却不是某些国家想要的,它们迷恋于机械多数带给他们的权力感,于是无视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的重要意义,凭借机械的多数,粗暴地催促委员会做出决定,将犹太复国主义也列入讨论的范围。我很难克制自己不去指责这种卑劣的动机。

        我来到这个论坛,并非要为犹太民族在道德和历史上的价值做辩护,它无须这样的辩护。他们已经为自己做了证明,他们已经为人类奉献了许多伟大而永恒的价值,他们已经为人类精神做了许多贡献,而这一切都不是这样一个论坛可以做出衡量的。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谴责两种罪恶:仇恨与无知。正是这两种罪恶,泛泛地说是威胁着所有社会,具体而言则是威胁着联合国的存在。在这项决议草案的发起人和支持者背后,正是这两种罪恶在推动着他们,这正是他们行事的方式,他们才会把联合国这个世界性组织--它的最早的构想还是来自以色列的众先知--贬低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要理解犹太复国主义,可以从它的名字入手。在圣经里,古代耶路撒冷有两座山,东边的一座叫锡安山(译者注:犹太复国主义按其字面意思直译是"锡安主义",它的词根就是"锡安"(Zion)),时间在公元前十世纪,在《旧约》中,"锡安"的称呼出现了一百五十二次,是用来指代耶路撒冷。所以用这个称呼,多数的时候带有诗的、或者预言的意味,而这个称呼所以会带有宗教性和情感性,又是因为耶路撒冷的重要地位,它是一座王城,也是庙宇之城,在圣经里,锡安山就是上帝的居所。按照《以赛亚书》里的说法,耶路撒冷或锡安山就是上帝为王的地方,而根据《诗篇》,那里也是他立大卫王的地方。

        大约三千年前,大卫王定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之后耶路撒冷一致保持着都城的地位。经过很多世纪,"锡安"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多,含义也扩展,成为整个以色列的代城。流亡中的以色列人无法忘记锡安。

        坐在巴比伦河边的希伯莱诗人曾经立过这样的誓言:"如果我忘怀了你,耶路撒冷,就让我的右臂忘了怎么动作吧。"这句誓言,几千年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记得,都反复立同样的誓。这句誓言,它的产生比基督教诞生要早七百年,比伊斯兰教诞生要早一千二百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含义,锡安慢慢地就代表犹太人的家园,成为犹太教的象征,也是犹太人各种民族渴望的象征。

        每一个犹太人,在他向上帝祷告的时候,无论他身在何处,都会面朝耶路撒冷。在两千多年的流亡生涯中,这些祷告的人一直表达着犹太民族渴望返回宗教民族家园--以色列的心声。而在事实上,千百年来,在这一地区,或多或少一直都有犹太人存在着。

        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安主义--译者按)就是犹太人民民族运动的代名词,是古代犹太人精神遗产的现代表达。犹太复国主义所蕴涵的理念,最早见于圣经,产生之后,就一直是犹太教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犹太复国主义之于犹太民族,一如民族解放运动之于亚洲非洲的各个民族。犹太复国主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也最卓有成效的民族运动,从历史来看,它的根基在于那个信仰圣经的民族和产生圣经的土地之间一种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联系已经持续了四千年之久。

        在现代,是在十九世纪晚期,犹太人民受了双重力量的推动,一个是对犹太人的迫害,一个是当时的民族主义潮流,于是组织起犹太复国运动,希望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犹太复国运动也是一场政治运动,它是一个被压迫民族在反闪族主义盛行的国家里不堪忍受各种屈辱、歧视和压迫、起而反抗的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这份决议草案,它的发起人和支持者中就包括了那些一直到今天都还在继续歧视犹太人、还在继续犯下可怕的罪行的国家,这不是巧合,也并不让人惊讶。

        在国际联盟的巴勒斯坦托管决议中,就明文表示了支持犹太复国运动的目标,1947年联合国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当时,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支持犹太民族在他们祖先的土地上重建一个独立国家。

        犹太民族在历经无数世纪反抗外来压迫的斗争和流亡之后,能够重新在以色列建立独立国家,这证明了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权这些基本概念的有效;而否认犹太国家存在和自由的权利,则无异于剥夺犹太人民享有地球上所有其他民族都享有的权利,无异于否认联合国的核心概念。

        犹太复国主义,它的含义仅仅在于--不多,但也不少于--犹太民族的一种意识,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起源、命运都存在于这块土地上,这块和它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土地上,同时,它也是犹太民族借以真正实现自我的一种工具。这一幕戏剧,它演出的舞台正好是阿拉伯民族以二十个民族国家的形式实现自己主权的地区,其人口有十亿,面积有四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资源极其丰富。所以,问题并不是整个世界应该如何对待阿拉伯的民族主义,而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占有了那么多的利益、财富和机会之后,如何对待另一个同属于中东的民族追求一种安全和平生活的、同等的、同时也是起码的权利?

        阿拉伯代表在这里对犹太复国运动恶毒的谩骂,或许会给大会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固然世界其他地方有国家支持犹太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世界却是一直敌视犹太复国运动的。这不符合事实。阿拉伯领袖中,也有意识到犹太民族的权利,完全肯定犹太复国运动的正当的。谢里夫·侯赛因,这位一战时期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就欢迎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他的儿子,埃米尔·费萨尔,他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3月3日,他这样谈到了犹太复国运动:

        "我们阿拉伯人,尤其其中受过教育的那一部分,对于犹太复国运动怀有最深挚的同情。……我们祝愿犹太人有一个衷心接纳他们的家庭。……我们正在为改造近东而共同努力,这两大运动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运动而非帝国主义运动,在叙利亚,有我们共同可以容身的地方。平心而论,我以为我们谁离开了对方,运动都不会成功。"

        也许还可以提一件和我们讨论相关的事情,1947年联合国辩论巴勒斯坦问题的时候,苏联坚决地支持了犹太人的建国斗争。尤其关系到我们这场讨论的,是安德烈·葛罗米柯先生在1947年5月14日,也就是我们独立前的一日,发表的评论:

        "就我们所知,犹太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愿望能否实现是与巴勒斯坦及其未来政府组织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几乎无须证明。

        "在上次大战中,犹太民族遭遇了无与伦比的不幸和苦难,这一切毫不夸大地说,确实是言语难以形容的,也无法用犹太人有多少法西斯受害者这样干巴巴的统计数字来表达。凡是在希特勒军队的占领区,犹太人几乎遭到灭绝,经纳粹之手毁灭的犹太人口总数,据估计接近六百万。

        "……面对这种局面,联合国不能、也不应该坐视不顾,因为这与联合国宪章所宣布的崇高原则不符,它宣布,将无视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差异,保护所有人的权利。……

        "现实是,面对法西斯暴徒,没有一个西欧国家能够保护犹太人民的基本权利,能够帮助他们抵抗那些暴徒的武力,这说明了为什么犹太人民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不考虑这一切,否认犹太人民有实现这一愿望的权利,这将是有失公正的。"

        这些就是安德烈·葛罗米柯先生在1947年5月14日联大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目睹了这些国家,其中不少还是最近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对本世纪最为高贵的一场解放运动发出嘲笑的声音,只能感到悲哀,因为这场运动不仅给予过那些争取独立的民族以力量和决心,而且在这些民族预备独立的当中、或者在紧接着独立之后,还给予过它们积极的援助。

        你们面对的这场运动,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开拓精神的体现,是劳动的尊严、是一些有长久生命力的人类价值的体现,它向世界示范了社会的平等和开放的民主,然而,在决议里,却把它和一些让人憎恶的政治术语联系在一起。

        在以色列,我们努力在创建一个可以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无论是政治的、社会的、还是文化的--社会,它服务于以色列的全体居民,不因他们宗教信仰、种族和性别的不同而有别。你们可以告诉我,这世界上哪里还有这样的一个多元社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却能够和睦相处,人的尊严和法律得到法律的保证,死刑得到废除,言论、运动、思想、表达自由得到维护,甚至是和我们国家目标相对立的那些运动也能在议会找到代表?

        阿拉伯代表提到了种族主义。种族主义确实存在,但不是存在于他们的嘴唇上。想一想,两千多年来居住在阿拉伯土地上的八十万犹太人,那些还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很久就已经生活在那里、结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社区的犹太人,他们的命运如何?那些社区今又何在?这个民族发生了什么,他们的财产又哪里去了?

        犹太人在中东国家一度是最重要的社区,是思想、商业和医学的领袖,而今天他们在阿拉伯社会又如何?你们居然说得出口种族主义,我只要自豪地指一指我们内阁中的阿拉伯部长,议会的阿拉伯发言人,指指自愿在我们军队和警察效力、常常也指挥犹太军队的阿拉伯军官和士兵,指指每年从中东各地涌向以色列各大城市的数十万阿拉伯人,指指从中东各地来以色列接受医学治疗的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指一指现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彼此的和平共存,还有阿拉伯语已经成为和希伯莱语并列的官方语言的事实,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以色列阿拉伯人担任公共职务是极其自然的事情,而正如他们很多人所承认的,在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设想一个犹太人担任公共职务这都是不可能的。现在,请问这是种族主义吗?这不是。这是犹太复国主义。

        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虽然它并不完美,--又有哪一个社会是完美的呢?--但在其中,可以实现以色列众先知所预言的那些景象。我知道我们有很多问题,我知道有很多人反对我们政府的政策,在以色列,同样有很多人不时地会反对政府的政策,他们有这样的自由,因为犹太复国主义在这片从没有真正实现过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土地上,第一次创造了一个、(目前也是惟一的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

        这份用心险恶的决议,在设计的时候已经注意改头换面,不让我们看到它的真实意图,然而它的实质依然属于一种危险的反闪族主义论调。由于某些人的努力,这种论调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的辩论中,这些人信誓旦旦要做的,就是阻止目前正在发生的民族融合过程,而这一过程最终将为中东带来和平。他们所以要这么做,还有他们其他一些类似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上的努力,为了不让那些正在走向和平之路的人们达到他们的目的。但他们不会得逞,因为我可以重申我们政府的政策,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推动和平,在谈判妥协的基础上推动和平。

      这份用心险恶的决议,在设计的时候已经注意改头换面,不让我们看到它的真实意图,然而它的实质依然属于一种危险的反闪族主义论调。由于某些人的努力,这种论调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的辩论中,这些人信誓旦旦要做的,就是阻止目前正在发生的民族融合过程,而这一过程最终将为中东带来和平。他们所以要这么做,还有他们其他一些类似的动作,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上的努力,为了不让那些正在走向和平之路的人们达到他们的目的。但他们不会得逞,因为我可以重申我们政府的政策,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推动和平,在谈判妥协的基础上推动和平。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无非是一直激荡着阿拉伯社会的那种恶毒的反闪族、反犹太人情绪的另一个证明。本来,我们谁会相信,历史已经到了1975年,阿拉伯政府还会正式散播一些关于犹太复国运动元老的无耻谰言?我们谁会相信,我们会遇到一个这样的阿拉伯社会,在幼儿园里就开始向儿童灌输罪恶的反犹太人情绪?我们谁会相信,今天,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在访问别国的时候,会因为形势的需要,公开发泄最低级的反闪族主义情绪?受到攻击的是我们,而攻击我们的,是受到有史以来最为恶劣的种族主义思想激励的一个团体。对于这种种族主义,在一次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办的研讨会上,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在开幕致词中对之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在这片地区,除了阿拉伯人不应该有其他任何民族存在。"换言之,从大西洋直到波斯湾之间,中东地区只允许有一个民族存在,那就是阿拉伯民族,其他民族无论它与这一地区渊源有多深,都不能享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看一看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悲惨命运,看一看苏丹南部黑人遭遇的不幸,看一看一整个基督教社团在黎巴嫩遭遇的危险;再看一看巴解组织公开宣布的政策,--它在《巴勒斯坦誓约》中公开呼吁摧毁以色列国,同时反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进行任何妥协,而且,按照前一天它的代表在这间大厅里所说的,它把特拉维夫看作被占领区。看看这一切,你们就会理解大会所讨论的这项罪恶决议的真正根源,你们会看到世界上一直存在的两种罪恶又在这里兴风作浪:存在于提出这项决议的阿拉伯国家身上的盲目仇恨,和存在于那些支持者身上的全然无知。

        大会面临的问题无关以色列,也无关犹太复国主义,它关系到的是这一组织的命运。这一世界性的组织,它最早的构思得益于以色列众先知的精神,直接的起源则是在二战的悲剧发生之后,起源于反纳粹同盟,然而,今天它已经堕落成为另一类讲坛,按照一位著名作家--他在一家第一流的社会思想机构里供职--上周说的,它"迅速堕落成为人类制度史上最为腐化的一项创制……始终占据多数的那些国家,都是以压制反对意见闻名于世,对每一种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反对,它们都实行种族主义的镇压,几乎没有一个例外。"

        这位作家继续解释辩论中所发生的现象:"以色列是一个社会民主国家,是世界上最近于自由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它的人民和政府真正尊重人的生命,而且态度非常之坚定,所以,在过去的二十五年,虽然也有各种争论,但他们从未处决任何一个被他们抓获的恐怖分子。他们的文化历史悠久却仍然保持了生命力,他们的技术也非常发达。在他们国家成立之后这段短暂的时间里,他们把那么多的民族性集于一身,比之多数新近成立、其代表在联合国大楼外面趾高气扬、大摇大摆的国家,不啻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以色列才遭人嫉恨,所以有人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消灭以色列一直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一个主要目标,他们的盘算是,如果能够把以色列打垮,那么要摧毁其他各种文明也就不在话下了。"

        最后,他的结论是:"一个不幸的事实是,文明的蜡烛正越烧越短,这正是我担心的。现在越来越多地控制这个世界的,不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甚或什么蛮族主义,而是一部误人子弟的政治手册,里面收罗的都是过去半个世纪积累的一些陈词滥调,它现在握有了一种近乎僧侣的、同时也是堕落的权柄。……我们都知道那是些什么东西……"

        很多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不幸一直成为了人类文明程度的试金石,成为熔炼、考验某些价值观念是否可以持久的坩锅。一个民族,它到达的文明程度如何,总是可以用它对犹太人民的行为来衡量。在各种暴行中,犹太人一直首当其冲,他们会是第一个受害者,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沙皇俄国时代对犹太人的屠杀,正是这种冰山顶上的一角,它所揭示的正是这一政权本身已经完全腐烂,结果,很快它就在革命的风暴中无影无踪。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也只是未来欧洲灾难的一个预兆。

        这份居心不良的决议,应该对世界所有文明的人民敲响了警钟。犹太民族在做试金石的时候,不幸还没有发生过错误。这项卑鄙的决议,它隐含的内容确实让人震惊。

        在这个问题上,现在,世界、由这个大厅代表的世界,分裂成了好与坏、善与恶、人道与堕落两个部分。我们犹太民族将永远会记住那些起身反对这一邪恶提案的国家。我知道,这样一出事件将会增强世界上爱好自由和文明的力量,使他们有更大的决心捍卫自己珍视的价值;我知道,这样一出事件也将给犹太复国运动以力量,一如它削弱了联合国的力量那样。

        现在,当我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们民族悠长而光荣的历史在我的心头慢慢闪过。我看到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压迫者,在一个罪恶的行列中前后相继,直至被历史遗忘。我站在这里,是作为一个强大兴盛的民族的代表,这个民族,它的生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一切,也将超过这份决议的支持者和他们的丑恶表演。我站在这里,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先知的民族的代表,其中的一位先知,他对世界所做的崇高的预言激励了这一世界性组织的奠基人,现在,这句预言就写在我们大楼的入口处:"这国不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以赛亚》2:4)。在这段前面,先知以赛亚还宣布:"末后的日子……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以赛亚》2:2-3)

        现在,当我站在这个讲台上,面对你们,仇恨、无知、罪恶未来可能的牺牲品,犹太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时刻又浮现在我的心头。我回顾这些伟大的时刻,回想起这个我有幸在这里作为它代言人的民族的伟大。在这一时刻,我忘不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无论他们置身何地,是自由的、或是身处奴役中,在这一刻他们的祷告、他们的思想必定是与我同在的。

        我站在这里并非要恳求什么,你们只管按照道德良知告诉你们的去投票。因为问题不是关系以色列或者犹太复国主义,而是关系这个组织能够继续存在,现在由于专制政权和种族分子的合谋,它的信用已经降到最低点了。

        每一个代表的投票,都将把自己国家在反闪族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中的立场记录在历史的档案里。你们要为自己的立场在历史面前承担责任,因为严格说来裁断你们的将是历史。然而,我们犹太人民却不会忘记。

        对于我们犹太民族,这不过是我们饱经沧桑的历史进程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始终信任的,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对他所怀的信念和信仰,是我们神圣的传统,是我们为社会进步和弘扬人类价值所做的不懈努力,我们信任的是我们的人民,而无论他们身居何地。对于我们犹太民族,这份决议,它的根基是建立在仇恨、谎言和傲慢之上,它没有任何道德的、法律的价值。对于我们犹太民族,它无非是一张纸,我们也确实把它当作一张纸。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在大学军事课上,几次中东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经典战例,让我了解到那个地区的曲折历史和复杂关系。整体而言,以色列的价值体系比起极端原教旨者更接近我们,更可以接受,更平等。
    • #3086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