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歌 者 三 境 界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歌 者 三 境 界



青歌赛过去很久了,忽然想起觉得有点感想要说。

我虽然写过点歌,对于专业歌者,则始终是一个旁听者,一个普通听众,什么声音、气息、靠前、靠后的一类声乐术语,全都一抹黑。但朦胧中也莫名其妙地听出歌者是有技巧的。青歌赛的参赛者都有相当高的技巧,就是“原生态”技巧也很高明,而且是搞得很精致的技巧。唱歌当然是要技巧的,没有技巧就不能表现,没有表现力的音乐还叫什么音乐。听歌中我也常为歌者的技巧吸引,赞美其技巧。但唱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盖因歌者的技巧被他们的声音表现力所淹没,被感动的听众是听不出技巧的。美妙的歌声能使最理性最冷静的听众感动而为之叫好。这才是歌者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这种境界非一日之功,须历时数载,经历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诵性。小时候念书讲究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背得滚瓜烂熟分毫不差。懂不懂?不懂,甚至是哪几个字也闹不清楚,写不出来。这就是最初级的诵性。唱歌也一样要讲诵性。创造性不是从天而降,从模仿开始。模仿别人就是背诵别人。十几岁的孩子,听到别人唱歌觉得好听,就去模仿,模仿得惟妙惟肖,像得不得了,有人说你是天才,“小郭兰英”。其实你才处于“诵性”阶段。有一定的天赋,有好的嗓音条件,有好的乐感,这就足够了。也要有一点模仿的悟性,知道哪儿像那儿不像,否则也模仿不好。出错是常有的,例如唱错字。“好呀么好榜样”,一句普通的歌词,“么”有时被人写作“末”,音同字不同,虚词嘛,这样写也是可以的,唱出来是一样的。歌者看不清楚唱成“未”,“好呀未好榜样”,虽然是句虚词,一字一音之差,味儿可就不一样了。要用脑子 “悟”一下,或有点演唱民歌常识,就不会出错了。处于“诵性”阶段也可以登台、可以参加比赛,也能在某种赛事中拿奖。但别自满,差得还远,别放弃努力。长期背诵别人,终无大用,早晚会被淘汰。

第二个境界,悟性。“人之初”不但要会背,还要会写、会讲。这就不容易了。旧时农村蒙童,塾馆先生只教识字不讲书,六七岁的孩子,讲也听不懂,内容实在是太玄奥了,须长大以后才能逐渐懂得、悟得。这是旧式教育上的问题,不去说他。借用这个话题说唱歌。歌者在接受了若干年的专业声乐教育之后,往往会掉进技术的陷阱忘了表现而不能自拔。能够“悟”出来走出陷阱并不容易。当今有了三种唱法,今年又多出一个“原生态”,悟起来更多一层难处。共性还是有的,都要悟。不但要悟唱词,还要悟曲谱,唱词与曲谱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音乐,谱面的音乐表现在声音中,变成听得见的音乐,才是完美。完美的音乐是动人的。这时候你会听到许多赞美词句:珠圆玉润、明亮甜美、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等等。这些华丽词句并不足以描述完美的歌声,歌声远比这些华丽词句动听得多。这种通过自己悟出来的表现力,往往是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后的忽然开朗。戏曲界叫“开窍”,一旦开窍,一通百通。也有些人一辈子开不了窍。当然开了窍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再努力,进入更高的境界。

第三个境界,个性。这就是更高的境界。个性就是个人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演唱风格,其特色完全是一种听觉感受,甚至不可言说,但一听便知。举一个曾风靡全国的程派唱腔创始人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例子。程砚秋曾拜师梅兰芳,但他没有学成梅兰芳。程砚秋的嗓音条件、形体条件都不如梅兰芳,他的成功诀窍在个性化的唱腔。听听他那抑郁婉转的慢板拖腔,就是天下一绝,他将一个较长的拖腔以较暗的音色来强化悲剧色彩,行腔控制在细若游丝,连中有断,音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的那种凄楚哀怨,缠绵悱恻的表现中,真是回肠荡气,十分迷人。戏曲界这种事例很多。我们歌坛也有一串名单,郭兰英是最为人称道的佼佼者。马玉涛,王玉珍、郭颂、胡松华、吕文科、……以及当今走红活跃在舞台荧屏上的歌唱家们,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歌者。有无自己的风格,决定歌者在观众中的地位,决定歌唱家的艺术生命。近些年来听年轻的歌者(我特指民族唱法)则不易区别了,像一个碑刻上拓下来的拓片,都挺像样,就是太相似。

人,本来是千差万别的。就如人的体貌,在人海中,你一眼甚至仅从背影就可认出你的朋友;又如人声,听到一句话甚至一个声音,你就知道是谁。唱歌似乎也应该是这样,最初都是有个性的,后来没了,然后在高层次上回归个性。这恐怕是外行话了,我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