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的宽容。 我以为一九七七年以前很多国内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作品, 至少没有多少商业性的考lu(找不到此字), 故尔能够感人。 比如电影《创业》, 《英雄儿女》等的主题歌, 琵ba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中的一个乐章, 等等, 等等, 不一而足。 既便是于会泳创作的《红色娘子军》中数个片段, 拿到西方音乐界来也仍是拿得出手的东西。 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的人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最崇高的部分, 爱与奉献, 投射给了一个流氓无赖-毛泽东, 和他的一群同伙。 当然, 共产党中也曾有过理想主义者, 比如方志敏, 比如江竹筠。 但这些人好比不幸裹进污泥中的钻石, 早逝乃是他们的福分, 至少保全了名节。 琵ba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中有一段长笛 (好象是第二乐章), 如同舞剧〈草原儿女〉中的那段圆号一样, 确能动人心弦。 也许是蒙古族音乐固有的小调式更符合东方人的欣赏习惯吧。 归根到底, 能够打动人的音乐必须是发自内心之声。 再伟大的乐团, 再伟大的演奏家或指挥家, 若无那些作曲家从生命苦难中提炼出的音乐从下面托住, 一切都只能是“无有”。 (个人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