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犹如一场极其遥远的流动着的梦,原诗作者认为此曲是在召唤一个已经失去的天真烂漫的传奇世界。流动着的梦,原诗作者认为此曲是在召唤一个已经失去的天真烂漫的传奇世界。
ZT
拉威尔两首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与德彪西之间的区别,可以形象地用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与莫奈的《日出•印象》给人的直观感受来做比对,简而言之,二者一个清晰,一个朦胧。下面通过对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与德彪西《牧神的午后》的简单比较,可使其不同点变得显而易见。
拉威尔称《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按莫扎特或圣-桑斯的精神写成的协奏曲”。并说:“我认为一首协奏曲可以是明快辉煌的,没有必要以表现深刻内容或戏剧性效果为目的。……”而德彪西根据马拉美诗篇谱写的《牧神的午后》,犹如一场极其遥远的流动着的梦,原诗作者认为此曲是在召唤一个已经失去的天真烂漫的传奇世界。
尽管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首乐章在虚无缥缈的气氛中开始,但独奏短笛于钢琴营造的闪烁透明背景上吹响的生机勃勃的主题,以及独奏小号接过这一主题后散发出的金光灿烂的色彩,宣告了自己与德彪西多么不同。中间乐章据说以莫扎特的杰作《单簧管五重奏》为楷模,宛如一首流畅的夜曲;末乐章为轻巧而妙趣横生的回旋曲,包含了爵士乐素材,全曲在此达到光彩夺目的高潮。
拉威尔总共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另一首即《左手钢琴协奏曲》,为在战争中失去右臂的奥地利钢琴家鲍尔•维特根什坦创作。作品为单乐章,却长达近二十分钟。引子以乐队对黑暗的描绘而著称,钢琴独奏的华彩乐段如雷鸣般响亮,还有独奏钢琴那透明的织体与悲凉的抒情性之间的鲜明对比,以及爵士乐因素的引入,都成为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文/李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ZT
拉威尔两首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与德彪西之间的区别,可以形象地用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与莫奈的《日出•印象》给人的直观感受来做比对,简而言之,二者一个清晰,一个朦胧。下面通过对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与德彪西《牧神的午后》的简单比较,可使其不同点变得显而易见。
拉威尔称《G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按莫扎特或圣-桑斯的精神写成的协奏曲”。并说:“我认为一首协奏曲可以是明快辉煌的,没有必要以表现深刻内容或戏剧性效果为目的。……”而德彪西根据马拉美诗篇谱写的《牧神的午后》,犹如一场极其遥远的流动着的梦,原诗作者认为此曲是在召唤一个已经失去的天真烂漫的传奇世界。
尽管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首乐章在虚无缥缈的气氛中开始,但独奏短笛于钢琴营造的闪烁透明背景上吹响的生机勃勃的主题,以及独奏小号接过这一主题后散发出的金光灿烂的色彩,宣告了自己与德彪西多么不同。中间乐章据说以莫扎特的杰作《单簧管五重奏》为楷模,宛如一首流畅的夜曲;末乐章为轻巧而妙趣横生的回旋曲,包含了爵士乐素材,全曲在此达到光彩夺目的高潮。
拉威尔总共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另一首即《左手钢琴协奏曲》,为在战争中失去右臂的奥地利钢琴家鲍尔•维特根什坦创作。作品为单乐章,却长达近二十分钟。引子以乐队对黑暗的描绘而著称,钢琴独奏的华彩乐段如雷鸣般响亮,还有独奏钢琴那透明的织体与悲凉的抒情性之间的鲜明对比,以及爵士乐因素的引入,都成为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文/李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