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我再帮你引出来: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记得有人对钢琴大师霍洛维兹作过这样的评说:儿时弹的第一首曲子是莫扎特,老年告别艺术生涯的最后一首曲子又是莫扎特。

  难道你会从中得到他一辈子“毫无长进”的印象吗?

  莫扎特的“多维性”也许为历代作曲大师所少见。贝多芬的深邃是静态的。阅历不够,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而莫扎特却极力张开双臂,扩展他与人类沟通的介面。你几乎能从任何一切入点走进他的世界。然后他自会魔术师般地向你展示他的层次。

  孩童听到的,是他流水般的叮咚;老人听到的,是他净化了的灵魂。

  听听霍洛维兹以八十二岁的高龄在重返莫斯科时演奏的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吧!他对作品的解释,就是莫扎特本人也会吃惊。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对莫扎特的诗情浪漫化。张弛自如的节奏,明暗相交的色块,分明是借莫扎特之“尸”,还萧邦之“魂”。这是霍洛维兹所独创的莫扎特。他冒着“篡改莫扎特”的危险,试图挖掘莫扎特内心曲径通幽的一隅。

  世界对莫扎特的认识也在演进之中。上世纪中之前,音乐界有相当一些人认为莫扎特过于“表面化”。以此杯葛莫扎特的人还往往抬出贝多芬的厚重以支持他们的论点。而这一派系目前看来已掩旗息鼓。也许,是莫扎特那捉摸不定的层次使他们终于失去了轻易下结论的勇气。对莫扎特评价的吞吐不是人类认知的倒退,却是走进莫扎特内心世界的开端。

  进入这一世界最简洁的切入点是他的纯美。勃拉姆斯曾说:“如果我们没办法写得像莫扎特那么美,起码也要学学他的纯。”美,靠才能;纯,乃心态。古典美学濡染下的莫扎特容不得“情绪”玷污音乐。不管他经历着怎样的坎坷与苦痛,哪怕追债人会在任何一刻愤怒地砸门,而一旦铺开了谱纸,他的心灵便立刻净化得如同孩子一般。像一缕注入水中的纯净的油,水或清或浊,或甘或苦,或冷或暖,但油必浮于水,洁身自好地保持了与水的分离状态。

  “天凉却道好个秋”。他内心世界的最高层次,是超脱世俗,升华情感的天使般的纯洁与安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说不尽的贝多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 贝多芬的名字犹如天上的太阳。 正像舒曼所说, 要沿莱茵河把贝多芬的名字种成树, 让每一个过往的人都能看到, 他们一定会问那是不是一个皇帝的名字(大意, 请参阅舒曼“论音乐及音乐家”)。得确, 贝多芬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语言所能尽述的。 他的雄浑, 他的力量, 他的意志, 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即便是他的的温柔如“至爱丽丝” 和“ F大调浪漫曲” (此曲乃笔者至爱)也充满了阳性的细腻。 我们爱贝多芬,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音符, 更多的是因他的音乐所代表的那种人类本性中最深处的欲望-既反叛权威, 独立自主的欲望。 贝多芬之所以是贝多芬, 是因为他找到了表达这种欲望的最佳语言。 他的第五交响乐第一乐章以不可思议的完美精练地表达了对最初四个音符(命运的扣击)得回应。 传闻说当伯辽兹的老师听完此曲后激动地把帽子都戴反了, 喃喃自语道这种音乐不能多写, 伯辽兹听罢反问谁又能写出很多这种音乐呢? 是的,在贝多芬的音乐里不多见萧邦的阴柔, 么扎特的优雅, 巴赫的敬虔, 海顿的庄重。 更多的是悲壮, 挣扎, 反抗,和不屈。 联想到他的生平, 既不难理解, 更无法不生敬意。 音乐本是听觉艺术, 丧失听觉对音乐家来讲意味着什么毋须置言。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第九交响乐慢板乐章催人泪下, 因为它是一个聋子完全凭想象写出来的。在这一乐章里, 他承认了命运的强大, 承认了人的有限, 接受了生命的安排: 失聪, 无婚, 无嗣, 贫穷, 不管曾经多么辉煌。 此时的他, 已无意控诉“命运的不公”, 更无意虚张声势去再“扼住命运的喉咙”。 相反, 他渴望和谐, 渴望宁静, 渴望安歇。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首交响乐里,他把个人情感升华了,他歌颂普天同一而不再是相互敌对, 他赞美和平相爱而不再是彼此征服。

    晚年的贝多芬是穷苦的, 甚至他曾给与了父爱的侄子最后也背叛了他。 为他最后合上眼的是舒伯特, 当时的么生人。 舒曼在谈到萧邦时曾说脱帽吧先生们, 这就是天才。 此话用在贝多芬身上是不够的,因为贝多芬是伟大的, 不仅在他的音乐, 也在他的精神, 他用他生命所凝结的音乐为全人类留下了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 只要人类文明尚存, 贝多芬就永远值得我们低头致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顶! 一个难以回答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假如莫扎特象海顿那样长寿, 人类还会有这个贝多芬吗?
      • 可惜作者对莫扎特歌剧没什么见解; 颅骨咏叹调(附七幅照片)(zt)->
        • 你那帖子怎么不见了? 可惜我的一大堆砖头都砸到水里去了.
        • 我再帮你引出来: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记得有人对钢琴大师霍洛维兹作过这样的评说:儿时弹的第一首曲子是莫扎特,老年告别艺术生涯的最后一首曲子又是莫扎特。

            难道你会从中得到他一辈子“毫无长进”的印象吗?

            莫扎特的“多维性”也许为历代作曲大师所少见。贝多芬的深邃是静态的。阅历不够,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而莫扎特却极力张开双臂,扩展他与人类沟通的介面。你几乎能从任何一切入点走进他的世界。然后他自会魔术师般地向你展示他的层次。

            孩童听到的,是他流水般的叮咚;老人听到的,是他净化了的灵魂。

            听听霍洛维兹以八十二岁的高龄在重返莫斯科时演奏的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吧!他对作品的解释,就是莫扎特本人也会吃惊。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对莫扎特的诗情浪漫化。张弛自如的节奏,明暗相交的色块,分明是借莫扎特之“尸”,还萧邦之“魂”。这是霍洛维兹所独创的莫扎特。他冒着“篡改莫扎特”的危险,试图挖掘莫扎特内心曲径通幽的一隅。

            世界对莫扎特的认识也在演进之中。上世纪中之前,音乐界有相当一些人认为莫扎特过于“表面化”。以此杯葛莫扎特的人还往往抬出贝多芬的厚重以支持他们的论点。而这一派系目前看来已掩旗息鼓。也许,是莫扎特那捉摸不定的层次使他们终于失去了轻易下结论的勇气。对莫扎特评价的吞吐不是人类认知的倒退,却是走进莫扎特内心世界的开端。

            进入这一世界最简洁的切入点是他的纯美。勃拉姆斯曾说:“如果我们没办法写得像莫扎特那么美,起码也要学学他的纯。”美,靠才能;纯,乃心态。古典美学濡染下的莫扎特容不得“情绪”玷污音乐。不管他经历着怎样的坎坷与苦痛,哪怕追债人会在任何一刻愤怒地砸门,而一旦铺开了谱纸,他的心灵便立刻净化得如同孩子一般。像一缕注入水中的纯净的油,水或清或浊,或甘或苦,或冷或暖,但油必浮于水,洁身自好地保持了与水的分离状态。

            “天凉却道好个秋”。他内心世界的最高层次,是超脱世俗,升华情感的天使般的纯洁与安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人性本来就一点也不清不纯, 为什么一定要"超脱世俗,升华情感"呢? 莫扎特本来是非常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听听他的歌剧就知道了), 但很多人偏要把他清纯化. 说什么"老人听到的, 是他净化了的灵魂", 那晚期的C小调, D小调奏鸣曲有是什么呢?
            • 莫扎特作品链接
              • thanks
            • sorry, i meant Concertos, not sonatas
            • 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少年老成,有人到老不改童真,就是我们常说的 ”长不大“,这种人一般没有心机和城府,爱恨分明,莫扎特显然是后一种。
              • 说他是长不大的玩童我完全同意.
                • ”但很多人偏要把他清纯化“,没有必要,莫扎特到老都很纯真。
                  • "老人听到的, 是他净化了的灵魂" ,同理正确
                    • 说这话的都是没好好听他歌剧的人.
                      • 有血有肉和清纯矛盾吗?
                        • 显然你说的 “清纯” 是狭义理解
                          • 如果你的“清纯”包括好色, 心理矛盾, 喜欢庸俗的玩笑, 那我完全同意.
                            • 每次我们在说只是“清纯”的蛋,你就说这是只庸俗的鸡下的.
                              • 你也知到, 鸡和蛋的问题是讲不清的, 我看歌剧去了...............
                            • 1)好色, 心理矛盾, 喜欢庸俗的玩笑;2)没有心机和城府,爱恨分明。可以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 莫扎特的歌剧和他的器乐作品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你觉得他的器乐作品不够深刻, 那歌剧只会更肤浅, 因为那个时候的歌剧本来就更偏重于大众娱乐而不是探索思想. 他歌剧里的那些个七情六欲怎么听也更多的是觉得优美愉悦, 而不是深刻或者震撼.
                        莫扎特男高音的音色都那么纯净, 没什么戏剧性, 女高音更是注重技巧, 这还不说明问题?
                        • 优美愉悦的pleasure也可以是很深刻的, 并不一定要是震憾. 人的心理是多层次的, 复杂的, 而莫的歌剧正好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 矛盾的, 弱小的一面, 这就是深刻, 至少比<Fidelio>中的说教要深刻.
                          莫扎特的女高音不光是注重技巧, 更注重心理的表现. <唐簧>里的Dorabella对她未婚夫唱的几段仅仅只是优美吗? Zerlina向Marcelo卖乖的唱段只是技巧吗? 那么多的重唱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 莫扎特的天才就天才在再复杂的音乐他都可以写得让人觉得优美动听, 听时只注意音乐的优美动听也不是不行, 只是那样就把莫扎特在歌剧上的成就贬低了许多. 还是我以前说的, 我认为他在歌剧上的成就无人能比.
                          • 说他优美愉悦是说他总的感觉还是唯美的, 各种喜怒哀乐在他写来首先要服从美感的需要, 这跟深刻不是一回事吧?
                            他是很有handle复杂线索的天才, 使他的歌剧听上去比较有趣(最有趣的还是Don Giovanni和Figaro), 但不能说他达到了相当的emotional intensity. La Clemenza第一幕的结尾算是很强烈的了, 跟Verdi的还是不能比.

                            Dorabella (应该是Donna Anna吧?)最后一段aria是她悲伤心情的表达, 但也是作为她的showpiece来唱的, 听上去美把悲冲淡了不少.
                            • 对emotion的一种表现方法是Verdi等意大利歌剧说采用的, 确实很强烈, 但太过于melodramatic, 有点好莱坞的味道. 而莫扎特的表现方法没有那么戏剧化, 但却更真实, 因为人的emotion其实是很微妙的.
                              还是讲唐簧, 村姑在唐簧的勾引下犹豫不觉, 半推半就的心情在那个二重唱里表现得还不够淋漓尽致吗? Donna Anna (对, 我说的是Donna Anna)的演唱不仅仅是表达悲伤, 她作为一个年轻的未婚妻, 一方面为父亲的去世而悲伤, 另一方面是对婚姻有些畏惧, 更对父亲因自己而死感都有负罪的感觉. 所以当她的未婚夫要安慰她, 讲起凶手抓到一后他们结婚的事, 她唱出了那首反应过于强烈的咏叹调.
                              • 谭盾的一个缺乏戏剧性发展的歌剧, 靠着虚张声势来造戏剧, 您就喜欢了. Verdi的歌剧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冲突, 需要这样的音乐来表现, 您却嫌它太过于melodramatic.
                                以前这个词是你用来形容bel canto和Puccini的, 现在把Verdi也算进去了, 那法国歌剧也不应该排除在外了, 都"有点好莱坞的味道". 可我怎么觉得它们"真实", "微妙"起来不但不下于莫扎特, 甚至还更好, 因为他们表现的情绪谱范围更宽, 也更细腻独特.

                                村姑的二重唱可能是当时最流行的旋律, 被到处借用, 配什么词都行, 从哪能看出"犹豫不觉, 半推半就"了? 她向Masetto卖乖的那段, 换了词让可爱的Suzanna对着Figaro来唱, 也很合适啊.
                    • 其实我最烦这个霍落维兹了(还有那个Rubinstein我也烦, 不过这里不说了), 一向是技巧重于一切, 还喜欢炒作, 到老了还要把莫扎特的奏鸣曲给"浪漫"地糟蹋一把. 告诉你个小道消息....
                      他是那个意大利人的女婿. :)
                      • 好象是真的...
                        • 但在浪漫主义的风格上霍落维兹了与富特文格勒还是殊途同归的
                          • 霍落维兹是阴性的浪漫主义,富特文格勒是阴性的浪漫主义。他们之间的区别,好象肖邦和瓦格纳
                            • 我是指随意改动原谱这方面.
        • ZT:花钱如流水 为人太实在——莫扎特曾是维也纳的“大款”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几百年来,历史学家一直把莫扎特描述成一个贫困潦倒、入不敷出的人,但是新的文献资料显示这位天才作曲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总是缺钱花。

          奥地利档案馆最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一个莫扎特晚年遗物的展览。学者们认为,他在上层社会的生活很稳固,曾经过着优裕的生活。

          来往的书信显示莫扎特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朋友借钱,来支付旅行和社会上的债务,他的家庭被迫搬了11次家。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出新文献,证实他每年能挣1万弗罗林,相当于现在的4万2千美元。

          专家认为,这个薪水额度在19世纪晚期维也纳,应该是在人群中最高的百分之五当中, 但是专家无法否认这样的猜疑,那就是赌博债务吞噬了莫扎特的大部分收入。

          维也纳档案馆的负责人奥托·比巴说:“他确挣了不少钱。”莫扎特在维也纳的收入包括:成功的自由作曲职业可以很舒服地每年挣到450弗罗林,按照比巴的说法,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主要收入是给贵族们教钢琴,这是个有利可图的工作,足以让他这过上“大款”生活。

          但是,很多证据证明莫扎特不善于理财。金色大厅展出的信件中,有莫扎特企求他的资助人,出版商和熟人索要巨额资金来还帐记录。在1788年6月他在给资助人Michael Puchberg的信中写到:“如果你能对我慷慨一些……我会工作得轻松一点,心情也可以放松。”

          这个展览,4月4日开幕,一直要延续到6月30日,是奥地利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活动的一个特殊项目。

          没有人怀疑莫扎特在临终的时候,他的财富荡然无存。萨尔斯堡国际莫扎特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说,莫扎特的财产记录显示,他的遗孀几乎没有足够的钱来埋葬他,他生前欠了数千弗罗林的债务,包括他裁缝的、皮匠的和药师的。

          美国音乐历史学家Allen Krantz认为,莫扎特是自己慷慨、冲动、大方性格的牺牲品。Allen Krantz在最新的传记中说:“莫扎特是个任性、天真和低调的人。钱在他手中像流水一样花掉。即使莫扎特的母亲也在抱怨:当沃尔夫冈有了新的熟人,他立即会把生命和财产交给他们。”(&#169; Associated Press 2006王崇刚编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既然难以回答但值得思考,我们就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
        假如莫扎特象海顿那样长寿, 因为莫扎特太优秀,而贝多芬因此无法冒出头而改行做别的;这种偶然事件虽然可能发生,但历史不容假设,我们先不讨论;

        但如果假设莫扎特象海顿那样长寿,因此莫扎特成熟了,音乐就有深度了,就能写出贝多芬式的音乐,因而贝多芬就没必要;这样的假设很难成立;到现在,也很难回答是什么成就了莫扎特,是什么成就了贝多芬;

        我猜莫扎特之所以为莫扎特,贝多芬之所以为贝多芬;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这些历史事件不过是他们的性格的具体反映而已;
        • 先把性格与深刻之类的放在一边, 单说作曲上的创新. 莫扎特晚期的交响乐, 39-41, 说明他终于搞懂了什么叫发展(development), 也终于掌握了Bach和Handel的复调音乐中对位技巧. (莫扎特是在1780年左右才开始学这些东西的) 再给他十年, 说不定也会写出个大赋格之类的作品.
          • 作曲上的创新不应该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走到一定的高度,要不然越到后面的人越牛,照这么说debussy应该比Bach,Mozart,beethoven都牛。
            • 创新讲究的是incremental difference, 而不是达到了什么高度. 因此即要看终点, 也要看起点. 老贝从古典开始, 以现代音乐的雏形结束, 这个跨度象当地大, 巴赫更不用说了, 他的<音乐的奉献>简直就是现代音乐.
            • 我们一个一个的讲, 先在先只讲作曲上的创新, 重要于否后面再议
              • mozart 创立了交响曲,协奏曲,四重奏等的体制;( 当然 也有海顿的功劳,但海顿的音乐没mozart 的性格鲜明,没有mozart 牛)
                • 按你这个说法, 蓝球是Micahel Jordan 发明的!
                  • 和Micahel Jordan 不同的是,mozart不但在一定规则下玩得娴熟,并能创立和完善规则
                    • have you ever heard of Jordn Rule?
    • 要不是最近比较忙和担心有人要造反, 我真想开始上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
      • 实在是没时间,不然就和大家一起看戏去了。
      • 上!谁敢造反,俺砖头镇压。
    • 好文,顺便帮夏老师忽悠一下,今天看本车经,里面讲凌志的总工是莫扎特的忠实扇子。
      • 凌志的总工算什么,贝多芬都是莫扎特的忠实扇子。
        • 逻辑是为什么不是老贝的扇子?
    • 最近,听了一些舒伯特的作品,感叹其短暂的(31岁)一生,他比贝多芬经历的苦难还要多(除了耳聋),老贝曾有过幸福和辉煌的时刻,而小舒一生清贫,受尽苦难,临死之前还是朋友把他的“菩提树”贱卖了换来买药钱。他的第九交响曲和老贝的第九交响曲同样辉煌。。。
      • 舒柏特的作品当时难于出版,他生前甚至没能听到过自己的交响曲演出,那首名曲《魔王》好不容易有一个出版商同意出版,但条件是没有稿费。尽管如此,他的很多作品依然是快乐和积极的。舒伯特可以欣慰的是,他的朋友在他死后,按照他的意愿将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旁。。。
        • 所以有时都不知道是因为音乐感人还是因为音乐后的故事感人。
          • 还是音乐更感人
        • 他确实有很多欢快的作品, 如<鳟鱼>, <美丽的磨坊姑娘套曲>, 但也有很多非常忧伤, 绝望的作品, 如<冬之旅>, <死神与少女>......
          • 我只欣賞他那些“很多作品依然是快乐和积极的”作品,遠離那些“非常忧伤, 绝望的作品”。。。:-D
            • 那你还那么热衷于老柴?
              • 老柴的作品中,憂傷而無絕望,悲憤而無墜落,心痛而無頽廢,淒美至死。。。
                • 好, 下次聚会就请你, 湖北儿, 还有蛋爷一起给大家讲老柴吧.
                  • Lots of tissue should be prepared。。。:-D
                  • 还是老魔头来吧,他上次关于老柴的忽悠,俺还没听过ying
                    虽然为了显示他的高雅,他添加了一些攻击的成份...
                • 老柴的作品,憂傷而且絕望(交响曲第6),悲憤还墜落(其死因的传说),心痛而無頽廢(还是交响曲第6)
                  • 11! 你也加入了砍柴的大軍?。。。
                    • 要不要我帮你上个老柴的交响曲第6?
                      • 想不想听富特文格勒指挥的?
                        俺也想,没听过...
                      • Why not? next Monday pls,let me enjoy this nice weekend completely。。。
                        • ok. 2 weeks after
                          i have bussiness travel tomorrow
      • 两个第九不可比......
      • 我觉得他的交响曲代表作应该是第八,那才是独一无二的,是浪漫的极致;
        • 而且是富特文格勒指挥的,动人心魄
          • sinopoli的<dream and memory>更具浪漫意境
        • 于我,第九比未完成的第八更“偉大”。。。:-)
          • 正在听...
            富特文格勒指挥的
            • 期盼上船這個版本,我上次上船的那個版本不如你的這個如雷貫耳。。。
              我也被版本忽悠了。。。
              • 准备中...
                • Sofa reserved!。。。
                  • 'Ftp uploading failed. Reason: space quote exceeded'
    • 不完全同意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第九交响乐慢板乐章催人泪下, 因为它是一个聋子完全凭想象写出来的。在这一乐章里, 他承认了命运的强大, 承认了人的有限,接受了生命的安排: 失聪, 无婚, 无嗣, 贫穷, 不管曾经多么辉煌。 此时的他, 已无意控诉“命运的不公”,更无意虚张声势去再“扼住命运的喉咙”。 相反, 他渴望和谐, 渴望宁静, 渴望安歇。”

      这个慢板乐章中,仍有壮志未已的豪情。至于 “他渴望和谐, 渴望宁静, 渴望安歇。”,我是没听出来,我只听到了回顾与思索,思索如何才能突破(为他自己,也为音乐,为人类)。

      渴望和谐, 渴望宁静, 渴望安歇,这样的慢板乐章有,但不是贝多芬,是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和第27钢琴协奏曲。
    • 顶一把,并期待续集《 说不尽的莫扎特》
      • 还是你来写把, 这样我就有的放石了 :)
        • 等我把他的歌剧弄明白了就写.
    • 本马来迟。。。“。。。甚至他曾给与了父爱的侄子最后也背叛了他”-- 有话要说!!!
      这个“现象”是比较古怪的,古今中外人们都酱紫认为!贝爷对侄儿管教何止有点过分!对他侄儿跟侄儿的母亲的正常来往加以限制(诉诸法律),是过分了。。。
      • 请教马大帅,是不是说大音乐家更加注重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