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cool。。。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朗朗与李云迪:中国钢琴家的阴与阳[全文]



编辑:翁涛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004-5-17 20:55:50


他们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两位青年钢琴家,都是中国人,都是21岁,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

  乍一看,朗朗与李云迪就像一对出生时即被拆散的双胞胎。但是,就像偶然抽中了易经八卦的一卦,这两位演奏家的演出安排恰巧让他们先后在本月于旧金山举行独奏音乐会,人们自然而然会对两人作一番比较。

  他们俩基本上是朗朗所称的八十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

  我在一家普通的中餐馆见到了朗朗。赫伯斯特剧院就位于餐馆所在的街上。朗朗在那里排练。

  点了几道菜单上没有的菜之后,他愉快地回忆起第一次听到钢琴的情景。那是在电视上,卡通系列片《猫与老鼠》中的猫汤姆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朗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的,花去了他一家年收入的一半。拖着一家子,他离开东北老家,到北京跟一位曾在欧洲学习过的中国老师学弹钢琴。他十三岁即在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奖,他在亚洲的音乐生涯从此开始。李云迪则是七岁那年学完手风琴后再学钢琴的,他也是跟着家人离开四川家乡,到邓小平在广东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学钢琴,是那里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条件,不然,他也不可能走上钢琴之路。

  有意思的是,他们走向西方的人生道路并不相同。1999年,朗朗还是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在芝加哥世纪音乐节上临时替换安德烈?瓦兹(Andre Watts)演奏。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那天凌晨两点左右,在长达五个小时的音乐会之后,祖宾?梅塔在聚会上问他是否还能“弹点别的什么,比如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于是,在半夜两点半,我们又都回到音乐厅,”朗朗回忆说,“我凭着记忆脱谱弹奏。第二天,当这个传奇故事传开后,我就像抓着火箭一般,我的事业起飞了。”

  2000年,已在上年度在乌得勒支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的李云迪,犹犹豫豫参加了华沙肖邦国际音乐大赛。抱着“增长见识”和“为观众而非为评委演奏”的心态,他成为已空缺十五年的肖邦国际大赛金奖的获得者。

  与DG公司签约可能是这两人最后一件经历相仿的的事情。当朗朗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时,李云迪选择的却是一条更低调的、也更深思熟虑的道路,他只用半年的时间演出,其余时间还是跟着老师阿里-瓦迪(Arie Vardi)学琴,在汉诺威过着学生生活。

  尽管朗朗点菜单上没有的菜的举止,就像是赢得全场起立喝彩的表演,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他先是说有个朋友借给他一台霍洛维茨经常弹的斯坦威CD 75钢琴。“我不经常弹它,因为我常常在旅行。”接着,他又为自己睡眠不足而连连道歉,说他昨晚在莫斯科与瓦列里?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合作,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他们会在7月将它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一起录成唱片。”)

  最后,他又极其庄重地作了强调,连说两遍:“我有四十场协奏曲的曲目,四——十。”他的推广者曾称他是“古典音乐的未来”,可以想见,所有这些奉承和夸张之词,已经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

  许多钢琴爱好者对朗朗和李云迪被包装的方式感到很不满。为推广朗朗所用的那些不恰当吹嘘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反作用。

  与朗朗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对他的批评也越来越严厉。《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朗朗在卡内基音乐厅现场录音的最新唱片的,他的演奏“常常不连贯,随意任性,轻率粗糙。”

  相形之下,对李云迪最激烈的指责,也只是说他在舞台上看上去显得“超脱”了些。一次,表演间歇时他在后台接受采访,他语气平和但直率地说:“一登台,我就沉浸在音乐中。”

  “当我上台面对观众时,我的情绪实际上已进入了钢琴。”从他在旧金山的两场独奏会来看,他的话显然是真实的。他从音乐厅台旁匆匆走出,飞快地向观众的方向一鞠躬、笑了笑,燕尾服几乎还没有碰到地板,他已经一头扎进了肖邦的四首谐谑曲中了(这是他下张唱片的保留曲目)。

  “我对每个曲目开头的音符感兴趣。”作为一名演奏家,他以这种自发即兴的感觉而著称。在回答我的提问时,“音乐像魔力一般抓住你。感谢上帝,我在每一场音乐会上的感觉都不同。当然,我对弹奏的曲目很清楚,但我弹起来从不相同。如果你弹得雷同,你就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机器。”

  和李云迪一样,朗朗的旧金山独奏音乐会也是旧金山演出公司安排的。在演出中,朗朗的技巧和几乎刻意得过头的音调(更不必说他精心准备的台风),都无法掩饰他的演出与唱片录音相差无几。在演奏上,他也显示不出海顿、谭盾等作曲家的不同音乐风格。

  比较而言,李云迪在两次弹奏李斯特奏鸣曲时的表现,都超过他已非常出色的录音,在细节处理上也有明显不同。他的全神贯注使他对乐曲的诠释充满想象力而冒险。“如果你沉浸在音乐中,你就能抓住观众的心,他们能跟随你进入你的演奏,进入你的世界。”他说,“音质的美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你必须在创造它的同时去发现它的美丽。它发自钢琴的内心。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确的声音,它就会飞走,即便你用强音去挖掘……其中必定有某种东西,不然你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弹奏。”

  大多数时候,他们两人都不愿谈论对方,朗朗曾说,“李云迪的事业还不够大,”并补充说:“我希望他前程远大。”而后,他言词稍稍婉转了些,暗含对李云迪的批评。他告诉我,他已经准备好了最强的演出曲目。“我准备好了。如果你还年轻,只弹几首曲子,终有一天你会因此而消失的。”

  李云迪似乎预见到了这种评论(我并没把朗朗的评论转告他),他主动说:“我并不在乎人们对我有多少保留曲目怎么看。我知道许多曲子,但我想先为我每年献给观众的曲子做好准备。虽然我很喜欢弹协奏曲,但和一位指挥合作只有两天的时间排练是很困难的事情。我想我最擅长的还是独奏音乐会。

  “钢琴家应循序渐进,有学习的时间,读书,好好生活,开阔我们的心灵。我对自己的事业有长远规划,所以我不介意慢慢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朗朗多伦多大师课照片(完成版)
    • 他确实有明星相,成为大众宠物不难理解。
    • 为什么他只对女的笑?
      • 因为他长的丑,呵呵 ^_^
        • you think so?
          • 美丑各人标准不同, 讨论也没什么意思. 但他的模样和举止(包括演奏时的样子), 很让我觉得应该推荐他去和赵本山演个小品什么的.
            • 这说有点刻薄了吧? 这个世界需要多样性, 我觉得LL眼睛炯炯有神, 和我所见到的所有钢琴家都不一样, 至少挺有活力也不是一件坏事. 不过对于音乐, 最好保持"listen with care, play with care" 的基本态度.
              • 都是艺术,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又何必不发挥其特地呢?
              • 又仔细看了看他眼睛,按他家乡话说,还真是贼亮.
                • 我年轻时的眼神也很亮。现在变成头亮了。。感叹!
                  • 跟年龄好象关系不大吧? PABLO PICASSO 到80岁眼睛还象公牛一样亮呢
                    • 没错,俺心暗了。。。
                      • 别看鸭鸭不会弹钢琴,可比LL有内涵的多。^_^
                  • "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恭喜你.
                    • 泥又笑鸥
                      • 岂敢,是真诚地说.
          • 是的,他长的是丑啊。
            • 浓眉大眼,目光炯炯,多精神啊~~
        • 那几个学琴的男孩子都比较不中看。。。也难怪朗朗,瞧瞧小姑娘都不错。。。
      • 这个问题提的很暧昧。。。:DDD
    • 很爱国啊,到多伦多开大师课只面对华裔儿童?
      • 如果不收钱,还算他爱国。
        • 这个-----?哪位知情者澄清一下吧.
        • 关键是他说英语吗? 老外知道他吗?
          • 大家应该知道我是不太喜欢朗朗的, 说过三年内不会去听他的音乐会. 但有一点要客观的说: 郎朗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演出都是sold out. 我去年在音乐圣地萨尔兹堡呆了五天, 问了许多老外, 他们说起朗朗来都非常激动, 眼神里透着兴奋, 但大部分人连李云笛听都没听说过.
            • 李云迪在闭关修炼~
              • 也谈不上是闭关, 今年正忙着谈协奏曲呢, 除非奇迹出现, 他的水平估计就这样了, 而朗朗的未来在他自己手中, 他想走多远就可以走多远, 问题是他可能会是个近视眼.
                • so you think Lang has a greater talent than Li?
                  • yes, for sure, (#3461378)
                • 和你看法正好不同,狼的艺术事业应该是到头了,而李还有更多天地.
                  • Agree
                  • 这不是我的观点, 因为我不会弹钢琴. 但我问了几个专业弹钢琴的朋友, 专门请他们听了二人的录音, 这是他们告诉我的.
                  • 龟兔赛跑比喻他们正合适,hehe^_^
                  • 有什么根据吗? 性格内向不一定就更有修养. 好象也没有看出李在文学, 艺术等其它方面有什么优势. 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他更是不如郎朗. 如果说潜心的钻研钢琴曲目, 如室内乐等, 当年萧邦比赛得第三名(也许是第四名?)的陈萨下的功夫比李更多. 她就一定会超过李?
                • 其实检验朗朗到底如何,只要看十年后他的名字还会不会激起人心中的浪潮。时间可以检验一切,但愿郎朗不是一颗“超新星”(Super Nova)。
                  • 这话我完全同意! 但将来怎么样是将来的事, 但我们不能抹杀他的天才和魅力. Don't be in denial, people. Lang Lang IS a star and genius! Whether you like him or not, whether he will be a great musician, that's a different matter.
                    • 嗯,俺赞成。
                    • 他有天赋是肯定的,但现在他的表现更似一个熟练键盘师.
                      • 我记得粗略翻过LL的薄客, 本来很想看看他对自己演奏的心得,却几乎找不到, 满页都是描写他的BUSINESS, 就算有几句, 他的感受好象十分笼统. 这样的心态, 可能回阻碍他的天赋的发展. 一副药再好, 少了那药影子, 无非是一堆草, 非药.
                        • 我在想, 李斯特年轻时是否也受到过类似的非议? ;)
                          • I don't thik so, when he was about 21, "He often took to seclusion in his room, and was heard practising for over 10 hours a day"
                        • 他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找不到北。。。。
                • 事业可以是BUSINESS, 也可以是CAREER, 也可以是ART.
            • 有时候如果被所有的人 (各种类型的人) 都喜欢, 是一件有必要反省的事情.
              •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 许多人都喜欢贬他, 如纽约时报的乐评专栏作家Antonio Tomassini, Amazon的David Hurwiz, 等等, 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 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关注他, 包括这里的网友们. :))))
            • 我是外行,猜测一下:也许老外欣赏郎郎更有激情的样子? 云迪含蓄东方一些,上次来多伦多大多数等签名的粉丝到都是华人.
              • 这可能是一方面, 但我认识的一些弹钢琴的朋友都说从天分来说, 李运笛比郎朗要差一个等级. 朗朗弹琴时是随心所欲的, 而上次听李的时候可以看出他很紧张, 是用功地弹.
                • 演奏时,看上去狼的肢体动作确实比李丰富,
                  • 各有各造化。。。前途未卜。。。
                • 天份在与艺术家确实很重要, 但我个人觉得艺术不仅仅是靠技巧, 是要融会生活的阅历, 知识的饱满, 对自我的发现, 和宗教般的心灵.
                  • 抓住了重点!这是狼落为键盘师的根本原因.
                    • 我再申明一次: 我不太喜欢郎朗的演奏.........但我还是觉得您这个结论太偏, 太早了.
            • 全世界任何地方???这要抬杠一下:中国和美国国内大部分农村算不算是全世界任何地方?全世界这样的土地加起来可不少面积哦
              • 杠头!
                • 抬的好. 中文里时态不清楚. 你说的是假定的未来, 而我说的是他已经去过的地方, 从芝加哥到北京, 从Carnegie Hall到Ann Ababor, 从伦敦到德国的小镇, 还有Vienna, Berlin, Salzburg, etc....
                  • ding ding ding
                  • 该成"全世界任何一场演出都是sold out" 不就行了? 非时态问题.
    • 还是喜欢小帅哥李云迪
      • 还是他有心计。
        • 我觉得他更纯粹,对音乐本身也更投入.另外近距离也有观赏性,呵呵.
          • 也许他的天分不如LL,名气不如LL, 也不会象LL一样善于自我吹嘘,但他更有内涵,他的谦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 cool。。。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朗朗与李云迪:中国钢琴家的阴与阳[全文]



      编辑:翁涛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004-5-17 20:55:50


      他们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两位青年钢琴家,都是中国人,都是21岁,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

        乍一看,朗朗与李云迪就像一对出生时即被拆散的双胞胎。但是,就像偶然抽中了易经八卦的一卦,这两位演奏家的演出安排恰巧让他们先后在本月于旧金山举行独奏音乐会,人们自然而然会对两人作一番比较。

        他们俩基本上是朗朗所称的八十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

        我在一家普通的中餐馆见到了朗朗。赫伯斯特剧院就位于餐馆所在的街上。朗朗在那里排练。

        点了几道菜单上没有的菜之后,他愉快地回忆起第一次听到钢琴的情景。那是在电视上,卡通系列片《猫与老鼠》中的猫汤姆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朗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的,花去了他一家年收入的一半。拖着一家子,他离开东北老家,到北京跟一位曾在欧洲学习过的中国老师学弹钢琴。他十三岁即在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奖,他在亚洲的音乐生涯从此开始。李云迪则是七岁那年学完手风琴后再学钢琴的,他也是跟着家人离开四川家乡,到邓小平在广东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学钢琴,是那里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条件,不然,他也不可能走上钢琴之路。

        有意思的是,他们走向西方的人生道路并不相同。1999年,朗朗还是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在芝加哥世纪音乐节上临时替换安德烈?瓦兹(Andre Watts)演奏。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那天凌晨两点左右,在长达五个小时的音乐会之后,祖宾?梅塔在聚会上问他是否还能“弹点别的什么,比如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于是,在半夜两点半,我们又都回到音乐厅,”朗朗回忆说,“我凭着记忆脱谱弹奏。第二天,当这个传奇故事传开后,我就像抓着火箭一般,我的事业起飞了。”

        2000年,已在上年度在乌得勒支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的李云迪,犹犹豫豫参加了华沙肖邦国际音乐大赛。抱着“增长见识”和“为观众而非为评委演奏”的心态,他成为已空缺十五年的肖邦国际大赛金奖的获得者。

        与DG公司签约可能是这两人最后一件经历相仿的的事情。当朗朗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时,李云迪选择的却是一条更低调的、也更深思熟虑的道路,他只用半年的时间演出,其余时间还是跟着老师阿里-瓦迪(Arie Vardi)学琴,在汉诺威过着学生生活。

        尽管朗朗点菜单上没有的菜的举止,就像是赢得全场起立喝彩的表演,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他先是说有个朋友借给他一台霍洛维茨经常弹的斯坦威CD 75钢琴。“我不经常弹它,因为我常常在旅行。”接着,他又为自己睡眠不足而连连道歉,说他昨晚在莫斯科与瓦列里?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合作,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他们会在7月将它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一起录成唱片。”)

        最后,他又极其庄重地作了强调,连说两遍:“我有四十场协奏曲的曲目,四——十。”他的推广者曾称他是“古典音乐的未来”,可以想见,所有这些奉承和夸张之词,已经引起人们强烈的反感。

        许多钢琴爱好者对朗朗和李云迪被包装的方式感到很不满。为推广朗朗所用的那些不恰当吹嘘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反作用。

        与朗朗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对他的批评也越来越严厉。《纽约时报》是这样评论朗朗在卡内基音乐厅现场录音的最新唱片的,他的演奏“常常不连贯,随意任性,轻率粗糙。”

        相形之下,对李云迪最激烈的指责,也只是说他在舞台上看上去显得“超脱”了些。一次,表演间歇时他在后台接受采访,他语气平和但直率地说:“一登台,我就沉浸在音乐中。”

        “当我上台面对观众时,我的情绪实际上已进入了钢琴。”从他在旧金山的两场独奏会来看,他的话显然是真实的。他从音乐厅台旁匆匆走出,飞快地向观众的方向一鞠躬、笑了笑,燕尾服几乎还没有碰到地板,他已经一头扎进了肖邦的四首谐谑曲中了(这是他下张唱片的保留曲目)。

        “我对每个曲目开头的音符感兴趣。”作为一名演奏家,他以这种自发即兴的感觉而著称。在回答我的提问时,“音乐像魔力一般抓住你。感谢上帝,我在每一场音乐会上的感觉都不同。当然,我对弹奏的曲目很清楚,但我弹起来从不相同。如果你弹得雷同,你就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机器。”

        和李云迪一样,朗朗的旧金山独奏音乐会也是旧金山演出公司安排的。在演出中,朗朗的技巧和几乎刻意得过头的音调(更不必说他精心准备的台风),都无法掩饰他的演出与唱片录音相差无几。在演奏上,他也显示不出海顿、谭盾等作曲家的不同音乐风格。

        比较而言,李云迪在两次弹奏李斯特奏鸣曲时的表现,都超过他已非常出色的录音,在细节处理上也有明显不同。他的全神贯注使他对乐曲的诠释充满想象力而冒险。“如果你沉浸在音乐中,你就能抓住观众的心,他们能跟随你进入你的演奏,进入你的世界。”他说,“音质的美丽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你必须在创造它的同时去发现它的美丽。它发自钢琴的内心。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确的声音,它就会飞走,即便你用强音去挖掘……其中必定有某种东西,不然你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弹奏。”

        大多数时候,他们两人都不愿谈论对方,朗朗曾说,“李云迪的事业还不够大,”并补充说:“我希望他前程远大。”而后,他言词稍稍婉转了些,暗含对李云迪的批评。他告诉我,他已经准备好了最强的演出曲目。“我准备好了。如果你还年轻,只弹几首曲子,终有一天你会因此而消失的。”

        李云迪似乎预见到了这种评论(我并没把朗朗的评论转告他),他主动说:“我并不在乎人们对我有多少保留曲目怎么看。我知道许多曲子,但我想先为我每年献给观众的曲子做好准备。虽然我很喜欢弹协奏曲,但和一位指挥合作只有两天的时间排练是很困难的事情。我想我最擅长的还是独奏音乐会。

        “钢琴家应循序渐进,有学习的时间,读书,好好生活,开阔我们的心灵。我对自己的事业有长远规划,所以我不介意慢慢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 没办法,就是喜欢他啊。
    • 眼神太差。。。“课照片”看成“裸照片”。。。马上退出。。。后见留言纷纷。。。想比不差。。。故又入。。。
    • 要先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做音乐家,再有天分也充其量是乡镇企业家的水平,看看这个评论。。。
      我想大多数中国爱乐人并不是故意心胸狭隘地恶评自己的艺术家。只是问题在于,朗朗和他父亲的一些行为的确令人反感,远离了大家心目中一个艺术家的形象。朗朗非但不象个艺术家,而更像一个乡镇企业家。可以说对他抱有希望,可他的很多事情做得让大家失望。
      • 说这话的原作者还真是有点心胸狭隘, 乡镇企业家怎么了? 中国八, 九十年代的工业产值大部分都是靠乡镇企业, 而它们的投资却不到工业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 我想这个评论者并没有贬低乡镇企业家的意思,但in some case,镇企业家确实和艺术家不能相提并论吧?^_^
          • 我觉得不是乡镇企业家和艺术家比的问题.很多乡镇企业家不愧为有魄力的企业家, 不是职业经理人能比的. 但是和 "大班" 比,还是有差距
            • 乡镇企业家要真成了"大班", 很有可能又会因为"贪污腐化"等罪名而给抓起来了. 制度问题.....这个话题扯远了, 还是不在这谈了.
    • 原来是一个心胸狭隘的班主在发贴,我这砖也得砸.就是一个戏子而已,更何况一无内涵,二是洋狗腿子(对中国有贡献的人,谁弹琴的?跟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那些官们的宠物而已).偏偏还不自重,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偏偏还有人要附和.
    • 再过10年,看郎浪的演出,应另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