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小津安二郎的名字似乎早已经打上恬淡的印记,虽然早先只草草看过《彼岸花》,柔美的名字,柔美的女主角,没有情节的故事和奇怪的微仰视角几乎就是全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让人嘴角轻扬的忧伤。《东京物语》看罢,才真的体味到小津之所以被推崇的缘由,引用那句已经被重复无数次的评价——宁静致远,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就有这样的从眼底平缓扩散向天际的哲思。
小津安二郎的故事总是从清晨开始,晨曦初现,早班列车从画面一侧驶来,从另一侧开过。主人公在火车的轰鸣过后起来,故事在最生活化的情景下缓缓铺陈开来。你甚至还没发现,故事就这么悄然开始了。
相遇,寒暄,微笑,行走,整理房间,收拾碗碟……在剧中人不断地摆放手边的物事,接电话,放听筒,摘帽,拖鞋的动作里,生活的节奏像时钟的滴答,有条不紊,带着一种优雅的节奏,周而复始。这一切的日常活动,都可说是小事,穿行于其中的人们却反复叙述着生活最深刻的道理。
儒家文化浸淫的日本,和我们一样以孝为先,《东京物语》里的几位儿女的言行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不孝,可这种极度符合规格的孝心却让人觉得心凉透了。所谓虚伪,就是用善行竭力粉饰丑陋,剧中的儿女很符合这个标准。
面对儿女的冷漠,两位老人始终宽厚。善良的人都是一样,面对不幸和寂寞,总报以微笑。剧中漂亮的媳妇纪子,八年守寡,看不出一丝怨恨的神情。她的笑像清晨的第一屡阳光,照得天地不再漆黑。她的床头还放着已故丈夫的照片,当有旁人提起她的不幸,她也只是淡淡羞涩地微笑着回应,那微笑哀而不伤,就像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
影片感人之处比比皆是,但真的要我说清楚,究竟是哪处动情,却无言以对。那是一种最奇妙的触动,在千丝万缕的情感神经里,它偏巧碰对了让你潸然泪下的那根。要说它有什么铺陈,有什么煽情的谋略,那还真的找不出。
老妇人在后山上和孙子戏玩的场景,奶奶蹲下来,看着孙子在眼前活蹦乱跳,是第一处感动我的地方。奶奶看着小孙子在面前玩耍,就开始自言自语起来,说的那句:“等你当了医生,我已经不在的啊。”竟一语成谶。远山上祖孙二人渺小的身影和画外齐藤高顺略带感伤的音乐竟让你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还有一处是两位老人在温泉旅馆外的海边大提上远眺的那场戏。两人闲散地讨论着昨晚究竟有没有睡着的问题,老太太坚持说没有睡着,可老先生却告诉她,昨晚她打呼噜了。老人家的对白听上去特别可爱,可想到他们失眠的原因,顿觉心酸。女儿为了自己的清净,把父母送去这家价钱便宜的温泉旅馆。美其名曰享受,其实旅馆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环境吵闹,让人无法入睡。而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此时就开始觉得不适,也种下了日后病发的种子。其实生活中看似小事、电影里看似闲笔的情节往往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向来以室内场景为主,为数不多的几场外景,看来有着悠远深长的意味。两位老人坐在长堤上远眺海的那头,海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宁静。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时间仿佛藏起身子,让人很容易陷入迢远的思考之中,忘记了今时今日,过去将来。这样的场景正是小津电影里宕开的一笔,容纳了许多哲理与思考。
影片中间或又有一些场景,让我哽咽,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如哽在喉。比如女儿质问父母为什么不在温泉旅馆多逗留几日,而父母却只字不提在那里遭遇的诸多不便。比如二老被女儿“赶”出去的时候,老先生自嘲般的说出那句:“我们现在是无家可归的人了。”又比如二老在东京消防厅旧址门口休息完的时候,老先生提醒老太太回身去拿遗落在草地上的阳伞。责备她的健忘。两人站在东京的街头感叹:东京多大啊,要是我们不小心迷路了,就永远找不到大家了……温柔敦厚,是为一种美德,用这样的温柔敦厚面对冷漠和敷衍,我只觉要滚落热泪了。
老太太死后,老先生一人站在室外眺望远空的场景,同样是眺望,此时只他一人,面对前来寻他的媳妇,他只悠悠说着,你看,好美的晨曦,今天肯定还会是炎热的一天……面对生命的无常,人事的凄冷,老人只是安之若素,全无泪水和责难。
剧中的年轻人同样面对着死生无常和对生活的失望。在母亲的葬礼上,小儿子受不了僧侣口中不绝于耳的经文,对嫂嫂说:“我觉得母亲就在这些念叨里一点一点地消失……”多么平稳而可怕的一句话,生命在无休止的经文里消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消失,两者并无太大的区别。吞噬原本就是这样一口一口的进行的,而吞掉我们的东西,竟是世上最祥和的——时间。这是小津借小儿子的口说出的哲理吧。还有小女儿责怪姐姐在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便来抢夺母亲生前的爱物,嫂嫂纪子却有着相当宽容的态度,告诉她每个人都要逐渐离开自己的父母亲,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宰,不可避免地要变得自私,变得冷漠,变得不再依赖。小女儿惶恐万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生活是多么可怕呀。”
生活总是显露出狰狞的面目,年轻的你我总不肯宽待这样可怕的东西。而小津的电影总是再告诉人们,面对生活的风波和阴暗,处之泰然、安之若素总是一种最最合适的方式,这种朴拙的智慧,在小津的电影里,显露出极端温柔的面貌。残忍的生活幻化为流水一样的形态,哀而不伤,潺潺不息。像《东京物语》结束时的场景,父亲一人坐在房间里,仿佛坐在无尽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时间,一定会变得更加漫长难熬吧。”而影片毕竟结束在生气勃勃的景象中,生命依然流淌不息。安之若素,总是比怨天尤人要好很多,很多。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小津安二郎的故事总是从清晨开始,晨曦初现,早班列车从画面一侧驶来,从另一侧开过。主人公在火车的轰鸣过后起来,故事在最生活化的情景下缓缓铺陈开来。你甚至还没发现,故事就这么悄然开始了。
相遇,寒暄,微笑,行走,整理房间,收拾碗碟……在剧中人不断地摆放手边的物事,接电话,放听筒,摘帽,拖鞋的动作里,生活的节奏像时钟的滴答,有条不紊,带着一种优雅的节奏,周而复始。这一切的日常活动,都可说是小事,穿行于其中的人们却反复叙述着生活最深刻的道理。
儒家文化浸淫的日本,和我们一样以孝为先,《东京物语》里的几位儿女的言行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不孝,可这种极度符合规格的孝心却让人觉得心凉透了。所谓虚伪,就是用善行竭力粉饰丑陋,剧中的儿女很符合这个标准。
面对儿女的冷漠,两位老人始终宽厚。善良的人都是一样,面对不幸和寂寞,总报以微笑。剧中漂亮的媳妇纪子,八年守寡,看不出一丝怨恨的神情。她的笑像清晨的第一屡阳光,照得天地不再漆黑。她的床头还放着已故丈夫的照片,当有旁人提起她的不幸,她也只是淡淡羞涩地微笑着回应,那微笑哀而不伤,就像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
影片感人之处比比皆是,但真的要我说清楚,究竟是哪处动情,却无言以对。那是一种最奇妙的触动,在千丝万缕的情感神经里,它偏巧碰对了让你潸然泪下的那根。要说它有什么铺陈,有什么煽情的谋略,那还真的找不出。
老妇人在后山上和孙子戏玩的场景,奶奶蹲下来,看着孙子在眼前活蹦乱跳,是第一处感动我的地方。奶奶看着小孙子在面前玩耍,就开始自言自语起来,说的那句:“等你当了医生,我已经不在的啊。”竟一语成谶。远山上祖孙二人渺小的身影和画外齐藤高顺略带感伤的音乐竟让你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还有一处是两位老人在温泉旅馆外的海边大提上远眺的那场戏。两人闲散地讨论着昨晚究竟有没有睡着的问题,老太太坚持说没有睡着,可老先生却告诉她,昨晚她打呼噜了。老人家的对白听上去特别可爱,可想到他们失眠的原因,顿觉心酸。女儿为了自己的清净,把父母送去这家价钱便宜的温泉旅馆。美其名曰享受,其实旅馆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环境吵闹,让人无法入睡。而患有心脏病的母亲此时就开始觉得不适,也种下了日后病发的种子。其实生活中看似小事、电影里看似闲笔的情节往往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向来以室内场景为主,为数不多的几场外景,看来有着悠远深长的意味。两位老人坐在长堤上远眺海的那头,海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宁静。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时间仿佛藏起身子,让人很容易陷入迢远的思考之中,忘记了今时今日,过去将来。这样的场景正是小津电影里宕开的一笔,容纳了许多哲理与思考。
影片中间或又有一些场景,让我哽咽,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如哽在喉。比如女儿质问父母为什么不在温泉旅馆多逗留几日,而父母却只字不提在那里遭遇的诸多不便。比如二老被女儿“赶”出去的时候,老先生自嘲般的说出那句:“我们现在是无家可归的人了。”又比如二老在东京消防厅旧址门口休息完的时候,老先生提醒老太太回身去拿遗落在草地上的阳伞。责备她的健忘。两人站在东京的街头感叹:东京多大啊,要是我们不小心迷路了,就永远找不到大家了……温柔敦厚,是为一种美德,用这样的温柔敦厚面对冷漠和敷衍,我只觉要滚落热泪了。
老太太死后,老先生一人站在室外眺望远空的场景,同样是眺望,此时只他一人,面对前来寻他的媳妇,他只悠悠说着,你看,好美的晨曦,今天肯定还会是炎热的一天……面对生命的无常,人事的凄冷,老人只是安之若素,全无泪水和责难。
剧中的年轻人同样面对着死生无常和对生活的失望。在母亲的葬礼上,小儿子受不了僧侣口中不绝于耳的经文,对嫂嫂说:“我觉得母亲就在这些念叨里一点一点地消失……”多么平稳而可怕的一句话,生命在无休止的经文里消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消失,两者并无太大的区别。吞噬原本就是这样一口一口的进行的,而吞掉我们的东西,竟是世上最祥和的——时间。这是小津借小儿子的口说出的哲理吧。还有小女儿责怪姐姐在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便来抢夺母亲生前的爱物,嫂嫂纪子却有着相当宽容的态度,告诉她每个人都要逐渐离开自己的父母亲,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宰,不可避免地要变得自私,变得冷漠,变得不再依赖。小女儿惶恐万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生活是多么可怕呀。”
生活总是显露出狰狞的面目,年轻的你我总不肯宽待这样可怕的东西。而小津的电影总是再告诉人们,面对生活的风波和阴暗,处之泰然、安之若素总是一种最最合适的方式,这种朴拙的智慧,在小津的电影里,显露出极端温柔的面貌。残忍的生活幻化为流水一样的形态,哀而不伤,潺潺不息。像《东京物语》结束时的场景,父亲一人坐在房间里,仿佛坐在无尽的时间中,“一个人的时间,一定会变得更加漫长难熬吧。”而影片毕竟结束在生气勃勃的景象中,生命依然流淌不息。安之若素,总是比怨天尤人要好很多,很多。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