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关于柴钢一的版本(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柴第一钢协最大的特色就是旋律——连绵不断的精彩旋律配合美妙的和声,使人应接不暇。就拿第一乐章的引子说,这是音乐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引子,可是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再现或者变奏过。可见老柴多么不吝啬旋律。而老柴钢协就是由于旋律太好听、太激动,不但成为钢琴家乐此不疲的演奏曲目,也是老百姓入门的好选择。80年代开放以后,古典音乐重新进入中国,就是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为代表,而他们的作品尤其以《命运》、柴一钢协和夜曲作为这些音乐家的“签名”,留印在各大古典入门甚至广告中。下面说说我听过的柴一版本。

1,霍洛维兹的所有柴一都是神品,见一张收一张。41年和43年,霍洛维兹和Toscanini都有现场录音,乐队是NBC交响乐团,RCA的录音。后来NAXOS再版了而且同时收录Toscanini的柴六,建议买naxos historical collection。另外,music and Art出版的霍洛维兹和Walter合作的现场更加精彩,乐队的newyork philharmonic。 Urania公司也出版过霍洛维兹和George Szell1952年合作版本,乐队还是纽约爱乐。

2,Barenboim和Celebidache的现场录音,EMI有DVD和CD发行。乐队是慕尼黑爱乐。这是Celi少有的协奏曲录音,而且出奇的快,音色浑厚、饱满,钢琴倒是被乐队的光芒有点掩盖了。

3,Gavrilov演奏钢琴,Ashkenazy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室录音,EMI出品。Gavrilov是74年的老柴钢琴比赛第一名。他的比赛录音听说无与伦比。可惜一直买不到。不过这个后来的录音室也是相当精彩,钢琴无话说,Ashkenazy出乎意外的表现出色。值得一听。

4,Richter和卡拉杨在DG的录音,Original系列。

5,Berman和卡拉杨,也是DG录音。

这两个各有精彩,但也有不足。尤其是大名鼎鼎的Berman居然在最后那段华彩很明显的弹错音,实在是可惜。

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多介绍了,谁还有兴趣自己补上。值得一提的是老柴“代言人”之一的Mravinsky有两个录音,跟Richter和吉列尔斯合作,但是效果之差不忍再听

horowitz的版本多如牛毛, 基本都不用多说了, 可以照单全收, 只要够钱.

van Cliburn的老柴比赛现场的确很精彩, 但相比之下, 我喜欢他在比赛现场录的RACH 3, 错漏很多, 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桀骜不驯, 表现的淋漓尽至.

Richter的和karajan的老柴, 凭良心讲, 是最逊的一个. 他最精彩的老柴是在Supraphon和Karel Ancerl的捷克爱乐录下的, 另外一个是在Melodiya同Mravinsky录下的,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的那个. 不过声音的处理令人失望, 但两个个性强烈的艺术家碰在一起, 自然是大场面, 大手笔. 还有一个也很好的时, 他和苏联指挥大师Natan Rakhlin的录音, 这个录音只能在parnassus找到了, 同样是精彩纷呈之作.

Gilels和Mravinsky的版本是一个令人有点唏嘘但留恋的版本, 当时的钢琴家身体已经不好, 步调明显沉重, 技巧也不是十分干净. 但是, "钢铁触键"的头衔还是没有丢掉, 没有排山倒海的壮阔, 但有秋天肃杀, 秋天的辉煌. Mravinsky的铜管一如既往的狂敖, 但却没有了和ricther一起时的凌厉, 多了一些沉重. Gilels最好的柴一录音是四九年和Golovanov录下的, 这个录音应该是最好的柴一录音之一, 前者的好不用多说, 指挥也是无与伦比, Golovanov是苏联指挥的泰斗, 时至今日, 他的艺术造诣始终无法超越, Mravinsky没有超越, Svetlanov也没有, 他可以说达到苏联指挥艺术的顶峰了.

Ashkenazy最精彩的老柴是1962年老柴大赛的现场录音, Melodiya有发行, 连同John Ogdon弹的里斯特一钢协, 指挥是苏联的指挥大师Konstantine Ivanov.

德奥钢琴家素来都不大弹老柴的东西, 所以一下子也没想到有谁是可圈可点. 印象中, 东德的钢琴家peter rosel录制过, 好像是和Sanderling还是Masur.

另外, 卡拉杨最好的老柴钢协其实是他和名气相对没有Berman大的Alex Weisenberg在emi的录音, 这个录音, 无论是指挥, 演奏还是录音都属于上乘之作. 柏林爱乐的声音, 比维也纳交响的来得更有弹性, 反映更为敏锐, Weisenberg的演奏同样是可圈可点, 非常有冲劲, 而且主观上, 和卡拉杨追求声音的延展性, 呼吸的流畅更为吻合, 个性不如berman的强烈, 但配合的更为细致. wesenberg也是卡拉杨最器重的其中一位钢琴家, 同一张唱片里还有他和卡的拉二, 同样精彩. Emi的出品.

其实, mravinsky还是非常暴力的, 特别是末乐章. 我印象最深的是gilels在第一乐章的华彩, 非常好, 虽然比较慢.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版本是,苏联的女钢琴家, Nicolaeva同Masur录的柴一. 曾经在岗顶见过, 但没有出手, 遗憾至今.

另外, 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演奏是Sultanov和Pavel Kogan的录音, 后者是Leonid Kogan的儿子, 这个录音是八十年代末就是年代初在Celi的大本营慕尼黑加思台大厅(Gestaig)录下的现场实况, sultanov桀骜不逊到了几点, 整个演奏同伴奏格格不入, 但个性张扬之极, 可以作为参考, 但决不是理想的版本. 不过sultanov后来因为得了怪病, 一直接受治疗, 没有能够延续他的艺术生涯, 很是可惜.

Agerich录下了三四个老柴四, 我最喜欢的是和kondrashin的philips版本, 不至于力拔山兮, 但摇曳生姿, 非常有意思, 而且kondrashin手下的巴伐利亚广播铜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作品的录音实在太多了, 但好的也不多.

Gilels和Golovanov的柴一几近完美了,气势宏大。GILELS作风稳健,生动,细腻,细致,每段华彩都弹的游刃有余而一丝不苟。Golovanov同样非常细腻,对感情把握很敏感。尤其第二乐章,生动非常,犹如置身于自然的梦幻般美好。听得心跳无力。比之Toscanini激情和筋骨,Horowitz的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另有一种意境。其实Toscanini和Horowitz很好,很有个性,只是Toscanini有时过于强烈的节奏感有些破坏乐曲的浪漫。

Cliburn和Kirill Kodrashin 也不错,只是没有想象中的震撼,Cliburn的演奏很从容,音色美而有特色。指挥只能用中肯来形容。

Richter和Mravinsky凭心而论是不错的,喜欢它的引子。Richter如其一贯作风的强硬。但我一向不太喜欢他

卡拉扬的很久之前听过,印象不深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柴可夫斯基第1钢琴协奏曲,最通俗的古典音乐,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浅吟低唱。旋律优美,深情款款。错过它,是人生的一大遗憾!钢琴美女女巫玛莎.阿格丽姬与前夫夏尔.迪图瓦联手奉献,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伴奏。
    这首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姬有3个版本的录音,除这个版本外,另两个分别是:

    Kyrill Kondrashin & 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就是以大师以前上过的现场录音版);

    Claudio Abbado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与Kondrashin的现场录音版,是最热情、最狂放的。现在帖的这一版,最内敛、最含蓄。与Abbado合作的版本最中庸,也有很多人喜欢,我曾经在收音机里听过,没有惊艳的感觉。
    当然,说这一版最内敛最含蓄,是与阿格丽姬本人比较。有些钢琴家,没有她的技巧和速度,使出吃奶的劲也达不到这种效果。








    • 这是老迷的偶像弹的。。。。一般啦。。。。。
      • 这就是老迷点的,挺好的呀,怎么说一般般?----->#3483775
        • 别在意,可能抢沙发的那位在加班,没吃饭,所以情绪不好,我听挺好的;-)
          • #3475118
        • 明天给你转篇文章。。。简单说。。钢琴一进来。。。太软了。。。。
          • 弹琴者当时正在恋爱, 你要理解.
    • 版本大师的评价很到位。这个版本比我上次的那个版本更优雅,更容易使人产生内心的共鸣。我上次的那个版本是“赶火车”式的版本,阿格丽姬带着整个乐队向前跑,让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之间的配合上,而忽略了作品本身,这个好,可以静心地欣赏。。。
      • 我觉得啊, 这个老柴的钢协要的就是"赶火车", 赶得越疯越好, 所以我最喜欢的两个版本都是以即兴发挥见长,极具个性的钢琴家演奏的: Horowitz 和 Argerich. 如果不是和卡拉杨闹别扭影响演绎的话, 也许Richter 的我也会喜欢---谁有他和其它指挥合作的吗?
        • 偶像怎么都好,可以理解。。。:P
          • 且, 我只要一提Argerich你们就来偶像之说. 我这不是在砸Martha的这个版本吗? (#3484442)
        • 赶火车,就不能玩深沉了...
          俺有 Richter & Karel Ancerl & Czech Philh.

          你其实听过,就是上次带到以大师家的那张,极快,快超音速了,俺不是太喜欢。
    • 谢谢! 听了, 还是更喜欢她与Kondrashin的演绎.
    • 非常感谢老乡!待我仔细听来,再说点什么。
    • 今年66岁的玛莎,出生在阿根廷,身居简出,少接受浮华的媒体的采访。[3-P]




    • 听完了。。。而且章1还冲服听了一遍。。。基本感觉这个版本不太象老柴司机的风范。。我的感觉,这个版本过于女性化,缺乏其中应有的阳刚之美。。。通篇是色彩是阳刚的,特别体现在配器上。。。马沙对老柴司机的理解有误!。。。酱紫~
      • #3484448
        • 哪年哪月的恋爱?
          • 这可是八卦的好素材. 其实Argerich 和 Dutoit 在1973年就离婚了. 这个录音好象是1980年的. 两口子关系一直很不错, 经常在一起演出. 下个月我就去Boston听他们演绎贝一.
            • 嗯,这等事情很难测度!谢法师!:)
    • 这个好。这个钢琴协奏曲听得比较熟,这个版本有点惊艳。
    • 好极! 功力在那儿, 怎么弹都好!
      • 我就等着看这个66岁的老太撒野会是怎样的, 但愿到时候她不要玩深沉.
        • 贝一,她能撒到哪里去?
          • 你有所不知, 她是什么作品都可以撒夜的. 记得有一次她在Carnegie Hall的音乐会上弹奏鸣曲, NYTimes的乐评人说(我大致的回忆加翻译), "她弹的如此之快, 每个音又都如此之准,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被她带着走, 根本没有时间来想她对乐曲的理解是好还是坏, 完了只有一声: WOW!"
    • 关于柴钢一(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继贝多芬之后的另一首新的《欢乐颂》。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来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像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响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有点像三段体曲式。这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改由独奏钢琴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的带点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引子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它一直保持在D大调中,而且它的主题后来在整个协奏曲中从未再出现过,不过,这段引子一开始就创造出一种强有力的气息和宏伟的规模的感觉,它像一首序曲一样预示着随后的剧情内容,在这一方面,它同整个作品又是息息相通的。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后来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嗫嚅私评语一般,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这个主题原来作者在卡明卡村听到的乌克兰民间弹奏里拉的盲歌手所唱的一支哀怨的曲调,但是在这里它起了深刻的变化:柴科夫斯基并没有改变这支旋律的音调结构,只是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的做法,从而把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变成飞也似地进行和精力充沛的诙谐形象,简直就无从认出它是直接从民间旋律转化出来的──柴科夫斯基发展主题的想象力和胆识,由此可见一斑。乐章的第二主题是这一乐章的抒性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有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接着钢琴再加以复奏;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乐章的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钢琴像急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性高潮;乐队与钢琴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开展着,主题的变化达到了不可复识的地步。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的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大段华彩乐段,不但展示了钢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抒情的静观突然为愤怒的爆发所驱散,戏剧性情绪的浪潮在急剧发展,但在后来又为一个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后,尾声的音乐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这“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它的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温雅朴质的田园风味。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具有民歌气质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形象的静观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远相亲的感情。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共反复六次──在乐章第一大段中由独奏长笛、钢琴、两个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双簧管轮流演奏四次;在最后一段主题重现时又由钢琴和双簧管复奏两次。这主题的反复有五次几乎一成不变,只有乐器音色的变换而已,还有,伴奏笔法每次都在变化:有时是旋律性的对位,有时使用柔和的切分和弦,有时钢琴的轻快的银铃般的和弦充当活跃的背景;主题只是在最后一次陈述时,它的旋律才有所变化。

      这一乐章的曲式近似三段体结构,但是在第一大段基本主题的四次反复中,穿插进两个其他的主题(一个是在钢琴的不同音区中传递的诙谐性主题,另一个是在十六分音符的进行背景之上的法国号独奏),因此又具有回旋曲的一些特点。乐章中段是一首快速度的圆舞曲,取材于一首古老的法国民歌,它的旋律非常简朴、几乎近于原始,即由同一类型的动机不断反复构成。这时候弦乐器组演奏这支旋律,钢琴则在其上用一些轻松愉快的音调作为一种华丽而戏谑的伴奏;在这里,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都发生变化,同前一段恬静安适的音乐适成对比,具有奇幻飘渺的特点,好像闪现出对过去的明朗回忆一般。

      最后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乐章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个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这一乐章用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在乐队奏出的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独奏钢琴奏出,这个主题选自乌克兰民间的一首春季歌曲,其中同一个音型的三次反复,是很多乌克兰歌曲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像第一乐章的乌克兰主题一样,柴科夫斯基也赋予这个主题全新的特点:他用断音奏法的枯干音响、和弦式的织体,以及像小伙子的踏步效果,借以强调表现出这一乐章的狂放活泼的舞蹈性特点和毅力。同这一主题相呼应,或者说,作为这个主题的补充,在乐队全奏中出现另一个节奏相同的新主题,但移到G大调上,它的效果就像继某些声部的歌唱之后,出现合唱的大声应和一样,音乐的进行生气勃勃,活力充沛,栩栩如生。接着,在一个简短的连接句之后,乐章的第二主题先后由小提琴和钢琴奏出。这个主题步调平稳、安详,开始时从进行中可以感到它的威力还有所抑制,只是在后来才把它所蕴藏的全部欢乐表达出来。

      乐章的这两个主题,一个急速有力,充满无尽的表现力,另一个虽然比较平静,但逐渐也转换为胜利的步调,发展成为对生活的狂喜赞歌。这两个主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这终曲的明朗而乐观的基本思想。最后,尾声的音乐更是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其亢奋的情绪,其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开朗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锋,也是上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Good stuff!,为自己的执著找到些共鸣#3468061@0。。。
    • 关于柴钢一的版本(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柴第一钢协最大的特色就是旋律——连绵不断的精彩旋律配合美妙的和声,使人应接不暇。就拿第一乐章的引子说,这是音乐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引子,可是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再现或者变奏过。可见老柴多么不吝啬旋律。而老柴钢协就是由于旋律太好听、太激动,不但成为钢琴家乐此不疲的演奏曲目,也是老百姓入门的好选择。80年代开放以后,古典音乐重新进入中国,就是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为代表,而他们的作品尤其以《命运》、柴一钢协和夜曲作为这些音乐家的“签名”,留印在各大古典入门甚至广告中。下面说说我听过的柴一版本。

      1,霍洛维兹的所有柴一都是神品,见一张收一张。41年和43年,霍洛维兹和Toscanini都有现场录音,乐队是NBC交响乐团,RCA的录音。后来NAXOS再版了而且同时收录Toscanini的柴六,建议买naxos historical collection。另外,music and Art出版的霍洛维兹和Walter合作的现场更加精彩,乐队的newyork philharmonic。 Urania公司也出版过霍洛维兹和George Szell1952年合作版本,乐队还是纽约爱乐。

      2,Barenboim和Celebidache的现场录音,EMI有DVD和CD发行。乐队是慕尼黑爱乐。这是Celi少有的协奏曲录音,而且出奇的快,音色浑厚、饱满,钢琴倒是被乐队的光芒有点掩盖了。

      3,Gavrilov演奏钢琴,Ashkenazy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室录音,EMI出品。Gavrilov是74年的老柴钢琴比赛第一名。他的比赛录音听说无与伦比。可惜一直买不到。不过这个后来的录音室也是相当精彩,钢琴无话说,Ashkenazy出乎意外的表现出色。值得一听。

      4,Richter和卡拉杨在DG的录音,Original系列。

      5,Berman和卡拉杨,也是DG录音。

      这两个各有精彩,但也有不足。尤其是大名鼎鼎的Berman居然在最后那段华彩很明显的弹错音,实在是可惜。

      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多介绍了,谁还有兴趣自己补上。值得一提的是老柴“代言人”之一的Mravinsky有两个录音,跟Richter和吉列尔斯合作,但是效果之差不忍再听

      horowitz的版本多如牛毛, 基本都不用多说了, 可以照单全收, 只要够钱.

      van Cliburn的老柴比赛现场的确很精彩, 但相比之下, 我喜欢他在比赛现场录的RACH 3, 错漏很多, 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桀骜不驯, 表现的淋漓尽至.

      Richter的和karajan的老柴, 凭良心讲, 是最逊的一个. 他最精彩的老柴是在Supraphon和Karel Ancerl的捷克爱乐录下的, 另外一个是在Melodiya同Mravinsky录下的,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的那个. 不过声音的处理令人失望, 但两个个性强烈的艺术家碰在一起, 自然是大场面, 大手笔. 还有一个也很好的时, 他和苏联指挥大师Natan Rakhlin的录音, 这个录音只能在parnassus找到了, 同样是精彩纷呈之作.

      Gilels和Mravinsky的版本是一个令人有点唏嘘但留恋的版本, 当时的钢琴家身体已经不好, 步调明显沉重, 技巧也不是十分干净. 但是, "钢铁触键"的头衔还是没有丢掉, 没有排山倒海的壮阔, 但有秋天肃杀, 秋天的辉煌. Mravinsky的铜管一如既往的狂敖, 但却没有了和ricther一起时的凌厉, 多了一些沉重. Gilels最好的柴一录音是四九年和Golovanov录下的, 这个录音应该是最好的柴一录音之一, 前者的好不用多说, 指挥也是无与伦比, Golovanov是苏联指挥的泰斗, 时至今日, 他的艺术造诣始终无法超越, Mravinsky没有超越, Svetlanov也没有, 他可以说达到苏联指挥艺术的顶峰了.

      Ashkenazy最精彩的老柴是1962年老柴大赛的现场录音, Melodiya有发行, 连同John Ogdon弹的里斯特一钢协, 指挥是苏联的指挥大师Konstantine Ivanov.

      德奥钢琴家素来都不大弹老柴的东西, 所以一下子也没想到有谁是可圈可点. 印象中, 东德的钢琴家peter rosel录制过, 好像是和Sanderling还是Masur.

      另外, 卡拉杨最好的老柴钢协其实是他和名气相对没有Berman大的Alex Weisenberg在emi的录音, 这个录音, 无论是指挥, 演奏还是录音都属于上乘之作. 柏林爱乐的声音, 比维也纳交响的来得更有弹性, 反映更为敏锐, Weisenberg的演奏同样是可圈可点, 非常有冲劲, 而且主观上, 和卡拉杨追求声音的延展性, 呼吸的流畅更为吻合, 个性不如berman的强烈, 但配合的更为细致. wesenberg也是卡拉杨最器重的其中一位钢琴家, 同一张唱片里还有他和卡的拉二, 同样精彩. Emi的出品.

      其实, mravinsky还是非常暴力的, 特别是末乐章. 我印象最深的是gilels在第一乐章的华彩, 非常好, 虽然比较慢.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版本是,苏联的女钢琴家, Nicolaeva同Masur录的柴一. 曾经在岗顶见过, 但没有出手, 遗憾至今.

      另外, 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演奏是Sultanov和Pavel Kogan的录音, 后者是Leonid Kogan的儿子, 这个录音是八十年代末就是年代初在Celi的大本营慕尼黑加思台大厅(Gestaig)录下的现场实况, sultanov桀骜不逊到了几点, 整个演奏同伴奏格格不入, 但个性张扬之极, 可以作为参考, 但决不是理想的版本. 不过sultanov后来因为得了怪病, 一直接受治疗, 没有能够延续他的艺术生涯, 很是可惜.

      Agerich录下了三四个老柴四, 我最喜欢的是和kondrashin的philips版本, 不至于力拔山兮, 但摇曳生姿, 非常有意思, 而且kondrashin手下的巴伐利亚广播铜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作品的录音实在太多了, 但好的也不多.

      Gilels和Golovanov的柴一几近完美了,气势宏大。GILELS作风稳健,生动,细腻,细致,每段华彩都弹的游刃有余而一丝不苟。Golovanov同样非常细腻,对感情把握很敏感。尤其第二乐章,生动非常,犹如置身于自然的梦幻般美好。听得心跳无力。比之Toscanini激情和筋骨,Horowitz的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另有一种意境。其实Toscanini和Horowitz很好,很有个性,只是Toscanini有时过于强烈的节奏感有些破坏乐曲的浪漫。

      Cliburn和Kirill Kodrashin 也不错,只是没有想象中的震撼,Cliburn的演奏很从容,音色美而有特色。指挥只能用中肯来形容。

      Richter和Mravinsky凭心而论是不错的,喜欢它的引子。Richter如其一贯作风的强硬。但我一向不太喜欢他

      卡拉扬的很久之前听过,印象不深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作者听得真多啊!
        不过就欣赏水平而言,就知道叫好好好,但好在什么地方,却没有从音乐理论的高度来解释。属于CD收藏家,理论水平可能还不如朔爷、sucks 等人。
    • 呵呵,开头太搞笑了,我都笑出来了。好象一木偶人(富特文格勒)在煞有介事的扔抛物线。厚厚。。。。。。
    • 我很喜欢第二乐章。。。很喜欢。。。
      • 哪个是真的? --->#3484228
    • 第二章自3/4处和第三章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