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同上
招 牌
镇上有一家姓刘的夫妻,开了一家卖酒的小店,生意很好,逢场天总是忙不过来,好些人都叫他们“刘酒王”。
夫妻两靠卖酒为生,过上了小康生活,周围的人都很羡慕。
一次,老刘外出,刘妻独自经营的时候,往酒里掺了水,一个月下来,多卖了八十块钱。她把这件事给丈夫说后,老刘狠狠给了妻子一具耳光:
“混蛋!八十块钱就把我的人格卖了?”
经过一场风波后,夫妻两的关系表面融洽了。
后来,他们的生意迅速滑坡,没多久一提酒也卖不出去了。这时,两口子的关系加剧恶化,无论酒怎样纯真,无论怎样好的服务态度,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叹息摇头。不久,刘妻得了绝症,躺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听到伤心的声音:
“整人的下场……”
“冤枉钱,买纸钱!”
“恶有恶报……”
……
那几提水哪抵得过这些话言话语?就是江海也要掀起波涛。
一个人,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招牌顷刻打黑,到时候要想刷白,太难了。
织毛衣
我看见妻子织毛衣就反感。
有一天,我们还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我说:“一件婴儿的毛衣,少说也要花两天时间,按每天八小时算,要十六个小时,按最低的工资标准每小时六块算,一件小毛衣制成的工价九十六块,比买来穿还贵呀!”
妻子不服:“我是闲着没事,两天时间到底还能看见一件小毛衣嘛。”
我又算:“一件大人的毛衣,最少也得十个工,每个工最低算二十块,也要二百块钱,比买一件皮衣还贵呢。”
妻子不高兴:“好吧,这十天我啥事不做,看电视、逛街,到头来一个线疙瘩也看不见,现在我就不织了……”
十天时间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看电视、逛街,妻子一无所获;我去茶馆消耗了四块钱,去打小牌输了八块钱,总共花费了十二块钱。
这时该妻子说话了:“看吧,这几天我的功劳为零,你的功劳为负值。要是不听你的话,已经制了好几件婴儿毛衣,穿在婴儿身上,不仅婴儿舒服,婴儿一定,和我们是不一般的关系,看到毛衣就会想到我为他们做的贡献;你呢,茶馆里的人会说你游手好闲,赢家会说你‘猪’!比比吧,谁值得?”
从此,我再也不讨厌妻子织毛衣了。
被人笑好
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没有人笑疯子、傻子、残疾人。
那么,正常人被人笑好不好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好!
首先,你的存在,给别人带来欢笑,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既使受点委屈也值得。
另外,别人笑你,说明你与众不同。你太坦白了,把个人隐私通通说出来,别人会笑你;你太老实了,该得的不得,别人会笑你;你太专意了,进厨房往厕所里钻,别人会笑你;你太匆忙了,把裤子前面的穿在后面,别人会笑你;你太“傻”了,把一月的工资全捐了出去,别人会笑你……
这些被笑的人有个共同特点,除了以众不同以外,他不做样子,如实地表现自己。
“难得糊涂”,这种人进入了“糊涂”境界,活得不累,身心是健康的。
生活中有一些人,每时每刻都警惕着改变自己的个性,一定不能让人笑。说话总想体现文学水平;走路接近模特儿;吃饭得像个很阔气的人;办事一定让人看得上眼;集会前一定要精心打扮……总之,不能让人笑话。这些人活得很累,稍微投来异样的目光,心情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去适应,想方设法得到别人的肯定。
看来,充当生活中被人笑的人,是好事,别人的笑声还是你的人格标准,有什么不好?他笑你也笑,大家笑笑,一切都在笑谈中,这还是一种和谐的美。
别字笑话
以前有个学生在外,钱花光了,写信要父母寄钱去,结果把“钱”写成了“线”,他父母给他寄了很多包线去,闹了一个笑话。
有个老板叫熊起端,住店的时候怕睡过了头,便叫店主凌晨五点钟喊他,并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柜台上。快到凌晨五点的时候,店主拿着纸条喊:“能起瑞(这三个字四川读‘能起睡’,是侧着身子睡的意思)!能起瑞……”这喊声惊动所有住店的人,仰着睡的全部侧着睡,不知道要出什么事。结果,大天亮了熊起端也没有起床,误了大事。
还有给美国兵写信的。某学校收到一封信,收信人是“美国兵”,大家都笑了,不知道是哪个疯子的恶作剧。后来老师们逐一推敲,估计是五年级的“姜国兵”,拆开信一看,果然是写给姜国兵的,又是一个笑话。
有个女学生病了,写了一张请假条,她很多字写不起,便用圆圈代替:“王老O(师):我生了O(病),天天吃O(药),今天才下O(床),等O(病)好了再来……”一个学生拿着假条向老师念,通通把O念成“蛋”:“王老蛋;我生了蛋,天天吃蛋,今天才下蛋,等蛋好了再来……”这还了得,几岁的小女孩怎么会下蛋呢?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
写错别字轻者闹笑话,重者会带来惨痛的后果。有把“拉”写成“打”的,造成错意殴斗;有把“帮”写成“绑”的,把好事变成案件;有把“强”写成“抢”的,对人误导……
当然,错别字是难免的,我这里是提醒大家不要把关键字写错了。
不等价
母亲怀儿子九个月,忍着痛苦充满希望,要休息的话是为了不损着儿子,要改善生活的活是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
婴儿生下地,把新棉袄作襁褓,忍饥挨饿培育小生命,让小生命生活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
孩子渐渐长大,什么条件都优先,哪怕母亲付出生命的代价。
孩子进小学了,再困难也要买最好的学习用具,选择好的学校,找好的老师,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孩子进中学了,早早筹足好学费,送孩子进校门,怕孩子有风险,陪在孩子身边,当厨师、当书童、赶蚊子……
孩子进大学了,花光所有的积蓄,卖掉值钱的古董,找亲戚朋友说好话……总之,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封封家书叮嘱:注意身体,不要检省……
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还要凑钱给孩子买房子、讨妻子、育儿子……
……
这一切一切,不叫付出,叫爱心,在父母心里,没有“抚养费”这个字。
父母渐渐老了,孩子每个月给三十、五十,有的叫“供应”,有的叫“赡养费”,听起来很别扭,好像是义务,不是爱心。有的还叹息:“唉,拿钱的时候又到了。”、“这个月手头紧,算了。”“老人有钱花,免了。”……有的还把给老人的钱记下来算总账,算吧,给老人十年的钱也只有一万多,还不够你读一年大学哩。
父母和儿女们的付出是不等价的。一是从情感上不等价,就是无私奉献和负担的区别;二是从价值上,父母的付出更多,从不分你我,儿女的付出更少,还反复盘算。
文明社会,应当提倡儿女孝敬父母,要像父母抚养儿子那样无私。就承认这样,值得的还是儿女们,因为父母需要照料的有生之年毕竟比父母哺育儿女成长、成才的时间要短得多。
财 富
那天,我去县城河边公园,碰见了老同学刘其明,他还是那样憔悴。
刘其明是个有理想的人,可是受的挫折太多了,始终不得志。前些年做大生意亏了本,听说现在已经无债了,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我和他握手后的第一句话:“你有今天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他还是那个有口难言的样子:“别提了,活得寒酸哪。”
“这话从何说起?”
“现在虽说没有欠债,但一分钱存款也没有。”
“对了,没有欠债好过日子嘛。”
“错了,我的同学好多是百万富翁了,我,算啥毛?”
我怎么也说不服他,便在旁边的茶馆坐下喝茶叙旧。正在这时,一个无肢无臂的人在地下边挪动边叫喊:“谢谢好心人,给一点吧……”
这时我有了话题:“老刘,给你一万,吹掉一只手指干不干?”
“不干。”
“给你十万砍掉你双腿干不干?”
“不干。”
“给你一百万砍掉你双手臂干不干?”
“不干!”
回答越来越响亮。
我指着那位残疾人:“他四肢都没有,你呢,好好的,我才问了你,光是你的四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超过百万了,敢说你不是百万富翁?”
刘其明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最后朝着我哈哈大笑起了。
成功几例
司马光,编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他刻苦读书分不开的。他以圆木为枕,取名“警枕”,每当休息片刻打小盹的时候,只要身子一动荡,枕头就会滚落,脑袋便撞在床板上,惊醒后继续攻读。
有成就的人会把握机遇。牛顿根据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的启示悟出了浮力原理;伦琴抓住机遇发现了X射线;弗莱明细心观察研制出了青霉素……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如痴如醉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常常彻夜难眠,结果在梦中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
举重名将姚景远,克服掌小体轻不利于举重的弱点,经历无数严寒酷暑苦练,终于登上了冠军宝座。
司马迁,发奋著书,呕心沥血13年写成《史记》。
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屡经兽攻毒袭,积27年艰辛写成了《本草纲目》。
德摩斯梯尼,从小口吃,不利于说话,声音浑浊。他不气馁,不灰心,为了克服弱点,他面对高山、面对大海、面对人簇……不管春秋冬夏,雪雨风霜,坚持健舌练嗓,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了全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
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收了一门生。门生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要整整等上一年。”阿道夫笑道:“亲爱的,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要一天就能把它卖掉。”后来,他的门生成了有名的画家。
爱因斯坦一次出实验室出来,忘了自己的住址。
爱迪生一次到税务局交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居里夫妇曾被人称为“两个疯子”。
巴尔扎克写作入迷,朋友来探望他时,被当成了情节中的人物训斥。
牛顿一次和女友握手,头脑里浮现出二项式定理,竟把姑娘的手指往烟斗里塞。
……
这些人都反常。
不为人知!
刺 梨
初夏,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
我带着六年级的同学去了闻名的八姑山。
这里,真有仙境一般的感觉,同学们很快雀跃起来,到处去折野花、摘野果,我不住劝阻:
“只能摘野花,野果先不忙吃。”
竟管这样,也阻挠不了同学们的热情,他们很快从我身边消失了。我提心吊胆等了一两个时辰,大家陆陆续续归来,都带着丰收的果实向我报喜。枇杷、桃子、山梨、山地瓜、桑椹……琳琅满目,塞在我嘴边叫我品偿。我被酸甜的山味陶醉了,不住夸他们能干。大家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时候,突然有个同学说:
“黄笨笨不在……”
我也慌了,因为平时他是一个不爱活动的孩子,该不会掉下山崖吧!同学们也为他担心,这个说:“笨笨肯定摔了,快去把他背回来。”那个说:“他那样笨,肯定一无所获,找他回来吃野果”……总之,都为他的无能担心。
正在这时,黄笨笨出现了,他从山那边跑来,提着一口袋儿刺梨,笑眯眯到我跟前:
“老师,吃吧,刺梨,很好吃……”
同学们都惊呆了:
“哇,他敢上绝壁……”
“不简单,太刺手了。”
……
原来,同学们都望见过刺梨,崖陡、刺多,没人敢上去。
我偿了一个刺梨,确实最好吃,看到眼前这个成功者,只是说:“要小心,注意安全。”
这时,自以为有功的好几个同学,从我身边散开了,闪到旁边,盯着黄笨笨。
凑热闹
一般人都喜欢凑热闹。
进馆子,往人多的地方挤,座无虚席后,宁原站着吃。出店的时候不住摇头:“羊肉汤,什么羊肉,全是牛蹄筋!”
逛街的时候,非去热闹的超市不可,买了一套廉价西服回来,沾沾自喜的,刚一下水,蓝色变成了灰色,才穿第一次,拉链暴了,袖洞裂了,又是一阵叹息:“唉,又上当了。”
到农贸市场买小菜,哪里人多去哪里,反正别人买得我买得,好不容易抢到一把每斤两元的嫩豇豆,提着逛市的时候,一问街边那个老婆婆,她的豇豆才一块五一斤,立刻跺脚后悔:“货比三家,老是下手快。”
公园里围着好多人,原来一个老者在地上摆了一盘残棋,好些人都去下,有的还赢了五十块钱走。他挤进去,看了一下棋局,觉得有必胜的把握,把还赌注投得很高,几招过去,输得一败涂地,仅有的两百块钱到了别人的荷包里。
……
总之,凑热闹成了人们充实生活的习惯。
这里,值得肯定的,确实有一些服务态度和质量都很高的地方,在多数人心目中有信誉,往那里集一集,是很正常的,有必要的。但是,有些投机取巧的人,抓住了人们这个心里,用圈套、诱饵使你上当。我也问过热闹群体的好多人:
“为啥特意到这里?是不是真的得好处?”
回答令人费解:“……不晓得,相信群众嘛,群众的眼睛的雪亮的。”
其实,当中没有一个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初那一两个人可能受点优惠,接二连三来了,到头来谁也说不清得到了什么好处。不少人还在坚信不移: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这种凑热闹的现象是没有主见的表现。要从根本上改变的话,就是首先提高人的素质。
电 筒
从前,有个官下去考察,迎面来了一个老人,大白天打着手电筒,边走边晃路。
这个官问旁边的人:“他是瞎子吗?”
都回答:“不是。”
太怪了,大白天打手电筒,不可思议,于是他上前问道:“老人家,白天能看见路,打手电筒不是多余的吗?”
老人回答:“不多余,我怕你看不见路。”
“不会吧,我的眼力好得很哪。”
“未必,我怕你看不见路把我挤下坎……”
“难道这是你特意为我准备的?”
“正是,太阳光加上灯光,相信你能找准路。”
老人说着过去了,这个官望着老人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
赌 牌
李阿姨的儿子郑华,很爱赌牌。
郑华二十七八了,事业无成,还没有讨到老婆,又爱赌牌,年老多病的父亲经不起这样的现实,早早离开了人世。
不久,李阿姨改嫁,结识了一个退休教师江一和。
江一和是继父,不敢深说儿子,便对儿子作了细心地调查。结果发现,郑华脾气不好,易急躁,也只是打点小牌。一天,江一和特意邀了几个人在家里打牌,他在旁边观战。见到儿子发脾气的时候便说:
“如果自己想抓到哪一手牌就抓到哪一手牌的话,天底下全是赢家,没有输家谁还打牌?”
这是常理,郑华没有听进去多少。
他们接着玩,郑华又抓到一手很不像样的牌,江一和靠在旁边开导:“这是运气,不要急躁,把手中的牌打好就是了。”
这一盘,郑华居然赢了。他对继父开始信仰起来。
接着,郑华又捞到一手很差的牌,江一和又在一旁助威:“别怕,冷静思考,争取不打错每一张牌。”
这一盘,郑华又赢了。
休息的时候,江一和郑重地说:“每一盘牌对大家是公正的,不管是好是坏,必须拿着,必须面对。先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所得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一天,郑华破天荒赢了。
晚上,江一和语重心长地说:“人生跟赌牌一样,靠命运,拿到的‘牌’不尽如人意,只要打好每一张‘牌’,争取达到好的效果,那一定是赢家。”
这时,郑华有些半信半疑。
江一和又说:“其实,人生比赌牌还更复杂。不管碰到好不好做的事,力求做好,达到最好效果,光是叹息暴躁,非输不可。”
从此,郑华不打牌了,后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追他的姑娘多得很。
浮萍与荷花
写到浮萍与荷花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笔下都留下对荷花的赞美、对浮萍的批评。说荷花脚踏实地,鲜艳动人;浮萍随波逐流,没有根基……
我认为这样的褒贬有片面性。
荷花故然美,还结藕给人们提供营养,它的贡献自然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可以肯定。但是,莲生存在荷塘里,需要人的培育和提供养料。就那么一个荷塘,荷像在圈里生长一样,其他的塘是什么样子它根本不知道,更谈不上外面的大世界了。所以,荷的美是一种人为的美、局限的美、短暂的美。
而浮萍却不同。它是有根的,只不过不在一处扎根,有很强的选择性;它的生长不靠人提供养料,而且还会固空气中的氮营养自己、肥沃土壤;它的流动性强,能随大流,不易被激流冲毁;它从塘里到江河里,到海洋里,见识面广,可以随处繁殖,提供现成的养分和肥料……
所以,我要赞美荷,也要赞美浮萍。
会记忆
有人说:“这个人,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必定是个大傻瓜。”
其实不然,这个人并非是大傻瓜,因为他的名字是给别人记的,他能不能记住并不重要。我们学校小学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开学才一周,他就把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说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总是吞吞吐吐的,看来他不是个大傻瓜。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游客在山里遇到一个正赶着一群羊的牧羊人。游客问:
“您有多少只羊?”
牧羊人回答说:“一百六十七只。”
“哦,记性不错,您多大岁数了?”
“唔,请等一下……大概……”牧羊人掰着手指,一时说不上来。
游客笑道:“真稀奇,您记得羊的数目,还记不得你的年龄。”
牧羊人解释说:“您知道,羊的数目如果不记清,羊将被偷掉,而年龄是不会被人偷掉的。”
游客只好朝牧羊人点头。
在生活和工作中,记住关键的问题,忽略无关的问题,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集中精力”。
机 智
天下着蒙蒙细雨,路太滑不过了。
某人去探望他朋友,不得不去,一路上辛苦了,满身是泥浆不说,还摔了几跟头。
到朋友家的时候,他又僵又累,幽默地说:
“到你这儿来太难走了,我向前一步要后退两肯,终于到了,可见我们两的感情。”
他的朋友也很风趣:“既然这样,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他笑道:“要到你这儿来,当初我还真没想出办法,摔了一跟头后,头脑才清醒过来,干脆转身往回走,走一步,退两步,不知不觉就退到你这儿来了。
也是某人到朋友家,发现桌上早已摆好丰盛的饭菜,这个朋友马上倒退出来,撤腿就走,朋友忙出来拉着他:“你干嘛走啊?”
他说:“我来错了时候。”
“这是什么话,正等着你呢。”
“不,看你桌上,你家准有客人来。”
“就是你呀。”
“我?你把我当客人?”
“嗯,可以这样说。”
“不,我不是客人,我是你的朋友。”
“算了,以后不这样就是了。”
“那我以后再来。”
……
你的机智,可能集中反应你的智慧,不妨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吧。
节 奏
看下面一句话: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这句话有不同的节奏: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赞成你,怎么样?
又看下面一道数学题:3+2×5
可以用停顿方法得到结果:3,加2乘5,结果是13;3加2,乘5,结果是25。
看来,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节奏都很重要。
其实,真正重要的节奏还在生活、工作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跟语文、数学一样,没有节奏就没有结果,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结果。把握好了轻重缓急,就是抓住了生活、工作的节奏,必然会有预期、理想的结果。
蜡 烛
去年年底,我们那里停了一个月的电,家家点蜡烛,把人折腾苦了。
单元里的张先生,有个儿子很顽皮,那阵子张先生的行动也很反常。晚上,他先点燃一支蜡烛,让全家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忙活儿。结果,一支蜡烛点完了,还有很多活儿没有做,特别是他儿子,为家作没有做完跳起来。张先生也怪,不再点第二支。第二天晚上,他又点燃一支蜡烛,大家都更忙了,争取在蜡烛燃烬做完事,就连小儿子做家作也利落起来。
接连几天都是这样,小儿子有些反感:“爸,多点一去蜡烛吧,我好多做事情。”
张先生说:“人生就好比一支蜡烛,所燃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延长,只可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办事情。”
从此,他儿子成了一个很会利用时间的人。
老 师
我是我们校区有名的语文老师,节假日,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来补课,要我教写作文,我一一拒绝了。
到乡下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和我玩,并玩起了猜谜语的游戏。小男孩考了我很多,没有一个问题难住我。接着,我又考了小男孩几个字谜,结果他一个也没有猜着。最后小男孩问我:
“你是谁呀?怎么比我爸爸还厉害?”
我很自信:“我是王老师,听说过吧。”
“听说过,暑假里我爸爸还说找你补课哩。”
“喔,我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可不是吗,不过,我今天见了你,和别的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是吗?我在你心目中难道一点地位也没有?”
“不是,凭我现在所知,你不过猜谜语比我行。”
“我不但猜谜语行,还能教你识字、写作文哩。”
“好吧,我等你教我……”
小男孩说罢,转身走了。
我喊住他:“你回去告诉你爸爸,就说和王老师一起玩过,他会很高兴的。”
“你不就是王老师吗?”小男孩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怎么?你看我像不像有学问的人?”我说。
“可是,你会写作文,我爸爸还会修机器呢。你回去说一声,就说你同一个小男孩玩了半天……”
小男孩走后,我愣住了。
最后估计,他回去敢说,我回去不敢说。
起 点
现代一些人,最看重起点。
他有学问,值得追求;他有家产,值得结交;他是百万富翁,值得投靠……等等,都是把眼前看作起点,而且还为这个起点拼命去付出。
其实,看人和事物,跟看长跑一样,起点高是一个获胜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耐力和速度。
大部分有成就的人,起点都是很低的,才让他们走上了“穷则思变”的道路。房地产开发商,最初可能是石匠;大老板,最初可能是被人瞧不起的学徒;百万富翁,最初可能住过不挡风雨的茅屋……而这些人还在困境里的时候,另一些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一直满足现状,别人发了,跑在前面去了,他还是个小康而已。
又说科学家吧,法拉第由订书铺学徒而成为大科学家;华罗庚由店员成为大数学家;高尔基从小学生一跃成了大文豪;史蒂芬逊七岁才开始读夜校,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照样攀上了科学高峰;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手工比谁都差,遭遇讥笑,他最终成为大科学家,而那些笑过他的人却平庸无为……
不难看出,起点只是一个优势,它并不代表成功。
成功的方法说得很多,写得很多,我不必再讲。只想说不要因为起点低而灰心,因为起点高而骄傲。
曲 解
曲解有两种:一是理解水平不够;二是根据个人的好恶下定义。
有人认为,打雷是天上派雷神到人间除恶,这样的曲解是理解水平不够,不碍事。
大部分人不喜欢4、7,理解成要出“事”、会受“气”;也有少部分人喜欢4、7,理解成“事事”如意、“气”魄旺盛。这样的曲解无关紧要,让心里平衡,图个吉利。
对交通标志“一路平安”也有人曲解。“一”又平又直,说明只有在平直的路上才平安,有弯有坡的路不平安是正常的事。这样的曲解就有些危险了,让那些冒险者钻空子。
对“改革开放”也有人曲解。他们认为,改革开放是与过去完全不同,不受束缚,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曲解太危险了,成为不法之徒摆脱罪过的理论依据。
曲解太普遍了,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对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也还有人曲解。要让曲解科学化、人性化,逐步统一认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除了提高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外,还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迫在眉睫的事,不要靠曲解胡作非为。
人穷志短
对“人穷志短”的说法,好些人都不赞同,最终说成“人穷志不穷”或“人穷志不短”,都是一个意思,不承认人穷志短。
其实,我认为,“人穷志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好些人,可以用很充足的实事来推翻我的观点。说:哪个人“不食嗟来之食”,宁肯饿死;又说:哪个人受到胯下之辱后成大器……总之,有这样的事。但是,“饿死”并非是志向,那是愚昧;钻胯下之前肯定志短,受辱之后成大器和前者是因果关系,成大器是为了不再钻胯下。
“穷则思变”,只要你变了,志就不短。如果老是受穷,肯定志短。
所以,“人穷志短”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要再改来改去的了。
如此管理
过去,我们社的游社长很有管理水平。
最霸道的王天棒找麻烦来了:“游社长,退耕还林你搞了假,承包鱼塘的账拿出来算一算,没得老子那一份,叫你不好受!”
游社长把老王拉进屋里,恭恭敬敬地递烟,泡上茶:“没事,有话好商量……”
中午,老王在社长家饱餐了一顿,并得到了社长的承诺:搞一个五保户的名额归老王。
开手扶拖拉机的周司机心里不平衡:“老游,你搞社里的水利工程,老子晓得其中的秘密……”
游社长把周司机叫进屋里:“闹啥子嘛,你的事我早都考虑了,退耕还林多给你算一亩……”
老石匠又对社里很不满意:“搞社里的水利工程,剩下的河沙、水泥哪里去了?不弄清楚,我不交‘两上交’。”
游社长心平气和地说:“我还会亏待你?别人二十块钱一天,你四十块,够哥们吧。”
……
社里的好几个“打脚骡子”被游社长征服了,剩下一些残兵虾将,对社里的意见很大。
老好人李老幺闹:“社里的事不搞清楚,老子要上告!”
游社长怒了:“李老幺,老子杀死你!”
李老幺服服帖贴的了。
其他还有不少社员有意见,游社长拿出一些有关安定团结的文件、报刊、杂志来读,断章取义,最后说:“哪个不按文件办,哪个就是反对党中央!
素质不高的村民只好折服了,既使有意见,也不敢说了,生怕哪天公安局的下来。
这样的日子延续着,就连游社长外出找了半年多的现钱,社里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人闹事,表面看是一派和谐的局面。
游社长回来后,还得到了意外的荣誉:被评为镇里的先进社。
为什么呢,社里没有出现过乱子,也没有问题向上反应,是一派安居乐业的可喜景象,先进非他莫数。
如此管理。
管理素质低的人就是这样,出头鸟喂饱了,老实人吓破了胆,啥管理哟,让其自生自灭,没有杀人放火的,就算平安无事了。
这就是游社长的管理水平。
不过,现在游社长被撤了职。
审 美
大都市一个服装店,挂着一件仿真皮衣,名码标价:120元。
其实这个价,老板也没有赚多少钱,听说进价都是100元,可是这个价廉的货总卖不出去,至到灰法满面了也无人问津,老板只好把它放在角里做摆投。
几个月后,老板的朋友来了,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店主把衣服上的灰尘擦掉,用湿帕子把皮衣抹得发光,然后把标签改了,加了个“0”,变成了1200元,并把它重新放到显眼的位置。结果,当天这件皮衣就以120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他揣着一大把钞票叹息道:
“唉,原来人们的审美观是这样……”
守 信
明代的宋濂,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无法买书读,只好去借,把好书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再按约定时间把书还回去。有一年冬天,滴水成冰,窗外下着鹅毛大雪,他正赶着抄书,因为还书的日子就在今天。手肿了,脚僵了,墨汁结冰了……他坚持着,终于在天黑前把书抄完了。抄完以后,他赶紧把借来的书包好,匆匆跑出去,冒着风雪,按期把书还给了别人。宋濂就是这样守信,才借到了很多书,后来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过去,我们村子里的周大爷,也是一个很守信的人。一次发大水,把他的房屋冲垮了,他到很多家去借钱修复房子,结果都落空了,最后找到我,并反复承诺:“借两千块钱,三个月后一定归还。”他这样大胆承诺,是因为圈里有三头架子猪,三个月内应该出槽。谁知祸不单行,一个月后架子猪全瘟了,好些人都担心周大爷无法还欠债。很快三个月到了,周大爷去跑了很多家,借够两千元钱还了我,不用说又给那些人作了短期承诺。这样的日子他奔波了好几年,至到儿子长大找钱后才把债还清。在这期间,他经过许多痛苦,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所到之处没有遭到拒绝,有些人即使没有钱,还会帮他借。周大爷的守信,度过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得到了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所以,守信是为了自己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
完 人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
很多老师的尊严:在学生面前不能出差错。这是对的,哪里可能呢?错误总是难免的,老师并不是完人。只是,老师们出了错,学生不易发觉而已。
有个老师,上节课教错了一个字,下节课他发现的时候,把那个字找出来强调:“这个字,上节课读的是四川音,这节课一定要用普通话,该这样读……千万记住。”
有个老师,上数学课时推理演算错了,学生是难以发现的,快下课的时候他发现了,采取了很妙的补救措施。他大声问学生:“老师推导的对不对?”齐声回答:“对!”他严肃起来:“你们怎么不动脑筋?明说吧,老师在考你们,问题出在哪里!”通过指点,学生们“发现”了问题,他纠正后说:“以后要多动脑子,不要听之任之。”
有个老师,上课没有把握好教学环节,竟然把教学重点忽略了,弄得教学效果一点不好。他发现问题后,下节课本身要重讲一遍,但他说:“我们这个班,好些同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差,上节课的内容恐怕不少人模糊不清……”于是,他抽了几个同学,一问三不知,假装发了一通脾气后,便心平心和重新讲起来。
有个老师,一气之下,体罚了学生。过后,他把这个学生叫到跟前,亲切地说:“打你是为什么?是为你好,怕你以后考不上大学。我啊,对你比我的儿子更关心……你想我对你严格些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学生马上回答:“我希望老师对我严格些……”他说:“好吧,这次是吓唬你,以后可要动真格的哟。”说得这个学生口服心服。
……
可见老师不是没有过错,而是用种种方法来掩盖了过错。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形象,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威信,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有错就改,虚心诚实,为人师表,才是最好的形象。
哪里有完人?
为什么
凡事问个为什么,敢于质疑,是求学的好方法。
作为教师,时刻讲清楚为什么尤为重要。
叫学生写小字,规定写一篇,一个字写一行,布置就完了,收效甚微。应讲清楚为什么一个字要写一行,是练习写字本领,便于比较,一个字比一个字更好,写上十几遍后把它记住。
老师要求读课文,读三遍,完了,让学生去读。读前,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三遍,读每一遍达到什么要求,让学生理解到读三遍的目的和重要性,那些假读书的人就不敢读望天句了。
课间休息,学生成为习惯。但是,为什么要课间休息必须让学生清楚,那是为了解除疲劳,锻炼身体,便于下节课有充足的精力,目的是为了继续学习。这样讲了,学生才不会嬉闹,总想贪玩,甚至发生事故。
在安全禁令上规定,“不准私自下河塘洗冷水澡”,无论怎样强调,还是有偷着行动的。是必应该讲清楚,为什么不能私自下河塘洗冷水澡,让学生从生理、身体、游水技能、自救能力……等方面的不成熟去感悟学生。
……
经常用为什么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遇事问为什么,才可能出现创新人才。
一切发明家,创造性思维都是从为什么开始的。
其实好多人已经做到了,只是有少数人做得不够,层次还要深一点才更好。
我的尴尬
有个射击队的教练在街边的墙上发现了一排气枪弹孔,个个都命中很小的粉笔圈。心想,这准是个神枪手,无论如何应该把他找到,好好培养。经过细心查访,他发现射击手是一个七岁的孩童,于是经家长同意把他请到了射击队,并为发现了“千里马”自豪。
谁知,小孩到射击队后,连枪都不会拿。
这时教练觉得奇怪了:“小朋友,你在家的射击本领是从哪儿学来的?”
“这没什么,”小孩若无其事地说,“很简单的,我先对着墙乱开枪,然后在弹孔周围用粉笔画个圆圈……”
教练听了哭笑不得。
我也有这样尴尬的事。
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先夸了一通,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然后念起了他的作文。刚念到一半的时候,下面嘈杂起来,不少同学纷纷大声说:
“是抄的。“
“嗯,我读过……”
“是《小学生作文精选》上的。”
我念不下去了,不好收场,于是压服道:“别瞎说,你看别人的书写就比你们好……”
“不是瞎说,”有个学生把《小学生作文精选》拿上来,翻到那篇文章,“老师,你看,就是这篇。”
我瞟了一眼,不敢细看,不知道语无伦次说了些什么:“抄的?……这,你们看……不过……别人的书写……总而言之……”
“哈哈哈……”同学们都笑起来。
这时我万分尴尬,不知道批评谁。
习 惯
抽烟的说:“我已经成瘾了。”
喝酒的说:“我已经有瘾了。”
他们都说得理直气壮,对瘾无动于衷。其实“瘾”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要改变它并不一件很难的事。
抽烟的人的习惯,闲着的时候,手不能闲着,指间夹一只烟;不甘“寂寞”,动手、动嘴、冒烟……摆脱拘束;神不能空虚,烟呛雾熏,觉得有精神。其实,这都是一些习惯,不怕闲着,不怕寂寞,不怕空虚,坚持一段时候,这些习惯就没有了,形成的又是另一种习惯。
喝酒的人的习惯,美食佳肴,速战速决太可惜了,斟上酒,漫漫品偿,需要苦茵茵的味儿刺激,觉得更有意义;不喝酒,总感到头脑呆板,二两烧酒下肚,想入非非,思维开阔,欣欣然,飘飘然,自己觉得有神仙的感觉。离开了喝酒,好像少了许多东西,空虚了,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改变这个习惯不难,吃饭时,坚持一两个星期速战速决,到时候你会感到喝酒太费事了。
当然,要改变习惯有一定难度,需要很强的毅力,一个“不”字解决问题。和以前的行为决裂,对着干,新的习惯就会很快形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招 牌
镇上有一家姓刘的夫妻,开了一家卖酒的小店,生意很好,逢场天总是忙不过来,好些人都叫他们“刘酒王”。
夫妻两靠卖酒为生,过上了小康生活,周围的人都很羡慕。
一次,老刘外出,刘妻独自经营的时候,往酒里掺了水,一个月下来,多卖了八十块钱。她把这件事给丈夫说后,老刘狠狠给了妻子一具耳光:
“混蛋!八十块钱就把我的人格卖了?”
经过一场风波后,夫妻两的关系表面融洽了。
后来,他们的生意迅速滑坡,没多久一提酒也卖不出去了。这时,两口子的关系加剧恶化,无论酒怎样纯真,无论怎样好的服务态度,得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叹息摇头。不久,刘妻得了绝症,躺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听到伤心的声音:
“整人的下场……”
“冤枉钱,买纸钱!”
“恶有恶报……”
……
那几提水哪抵得过这些话言话语?就是江海也要掀起波涛。
一个人,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招牌顷刻打黑,到时候要想刷白,太难了。
织毛衣
我看见妻子织毛衣就反感。
有一天,我们还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我说:“一件婴儿的毛衣,少说也要花两天时间,按每天八小时算,要十六个小时,按最低的工资标准每小时六块算,一件小毛衣制成的工价九十六块,比买来穿还贵呀!”
妻子不服:“我是闲着没事,两天时间到底还能看见一件小毛衣嘛。”
我又算:“一件大人的毛衣,最少也得十个工,每个工最低算二十块,也要二百块钱,比买一件皮衣还贵呢。”
妻子不高兴:“好吧,这十天我啥事不做,看电视、逛街,到头来一个线疙瘩也看不见,现在我就不织了……”
十天时间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看电视、逛街,妻子一无所获;我去茶馆消耗了四块钱,去打小牌输了八块钱,总共花费了十二块钱。
这时该妻子说话了:“看吧,这几天我的功劳为零,你的功劳为负值。要是不听你的话,已经制了好几件婴儿毛衣,穿在婴儿身上,不仅婴儿舒服,婴儿一定,和我们是不一般的关系,看到毛衣就会想到我为他们做的贡献;你呢,茶馆里的人会说你游手好闲,赢家会说你‘猪’!比比吧,谁值得?”
从此,我再也不讨厌妻子织毛衣了。
被人笑好
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没有人笑疯子、傻子、残疾人。
那么,正常人被人笑好不好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好!
首先,你的存在,给别人带来欢笑,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既使受点委屈也值得。
另外,别人笑你,说明你与众不同。你太坦白了,把个人隐私通通说出来,别人会笑你;你太老实了,该得的不得,别人会笑你;你太专意了,进厨房往厕所里钻,别人会笑你;你太匆忙了,把裤子前面的穿在后面,别人会笑你;你太“傻”了,把一月的工资全捐了出去,别人会笑你……
这些被笑的人有个共同特点,除了以众不同以外,他不做样子,如实地表现自己。
“难得糊涂”,这种人进入了“糊涂”境界,活得不累,身心是健康的。
生活中有一些人,每时每刻都警惕着改变自己的个性,一定不能让人笑。说话总想体现文学水平;走路接近模特儿;吃饭得像个很阔气的人;办事一定让人看得上眼;集会前一定要精心打扮……总之,不能让人笑话。这些人活得很累,稍微投来异样的目光,心情立刻紧张起来,马上去适应,想方设法得到别人的肯定。
看来,充当生活中被人笑的人,是好事,别人的笑声还是你的人格标准,有什么不好?他笑你也笑,大家笑笑,一切都在笑谈中,这还是一种和谐的美。
别字笑话
以前有个学生在外,钱花光了,写信要父母寄钱去,结果把“钱”写成了“线”,他父母给他寄了很多包线去,闹了一个笑话。
有个老板叫熊起端,住店的时候怕睡过了头,便叫店主凌晨五点钟喊他,并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柜台上。快到凌晨五点的时候,店主拿着纸条喊:“能起瑞(这三个字四川读‘能起睡’,是侧着身子睡的意思)!能起瑞……”这喊声惊动所有住店的人,仰着睡的全部侧着睡,不知道要出什么事。结果,大天亮了熊起端也没有起床,误了大事。
还有给美国兵写信的。某学校收到一封信,收信人是“美国兵”,大家都笑了,不知道是哪个疯子的恶作剧。后来老师们逐一推敲,估计是五年级的“姜国兵”,拆开信一看,果然是写给姜国兵的,又是一个笑话。
有个女学生病了,写了一张请假条,她很多字写不起,便用圆圈代替:“王老O(师):我生了O(病),天天吃O(药),今天才下O(床),等O(病)好了再来……”一个学生拿着假条向老师念,通通把O念成“蛋”:“王老蛋;我生了蛋,天天吃蛋,今天才下蛋,等蛋好了再来……”这还了得,几岁的小女孩怎么会下蛋呢?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
写错别字轻者闹笑话,重者会带来惨痛的后果。有把“拉”写成“打”的,造成错意殴斗;有把“帮”写成“绑”的,把好事变成案件;有把“强”写成“抢”的,对人误导……
当然,错别字是难免的,我这里是提醒大家不要把关键字写错了。
不等价
母亲怀儿子九个月,忍着痛苦充满希望,要休息的话是为了不损着儿子,要改善生活的活是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
婴儿生下地,把新棉袄作襁褓,忍饥挨饿培育小生命,让小生命生活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
孩子渐渐长大,什么条件都优先,哪怕母亲付出生命的代价。
孩子进小学了,再困难也要买最好的学习用具,选择好的学校,找好的老师,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孩子进中学了,早早筹足好学费,送孩子进校门,怕孩子有风险,陪在孩子身边,当厨师、当书童、赶蚊子……
孩子进大学了,花光所有的积蓄,卖掉值钱的古董,找亲戚朋友说好话……总之,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封封家书叮嘱:注意身体,不要检省……
孩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还要凑钱给孩子买房子、讨妻子、育儿子……
……
这一切一切,不叫付出,叫爱心,在父母心里,没有“抚养费”这个字。
父母渐渐老了,孩子每个月给三十、五十,有的叫“供应”,有的叫“赡养费”,听起来很别扭,好像是义务,不是爱心。有的还叹息:“唉,拿钱的时候又到了。”、“这个月手头紧,算了。”“老人有钱花,免了。”……有的还把给老人的钱记下来算总账,算吧,给老人十年的钱也只有一万多,还不够你读一年大学哩。
父母和儿女们的付出是不等价的。一是从情感上不等价,就是无私奉献和负担的区别;二是从价值上,父母的付出更多,从不分你我,儿女的付出更少,还反复盘算。
文明社会,应当提倡儿女孝敬父母,要像父母抚养儿子那样无私。就承认这样,值得的还是儿女们,因为父母需要照料的有生之年毕竟比父母哺育儿女成长、成才的时间要短得多。
财 富
那天,我去县城河边公园,碰见了老同学刘其明,他还是那样憔悴。
刘其明是个有理想的人,可是受的挫折太多了,始终不得志。前些年做大生意亏了本,听说现在已经无债了,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我和他握手后的第一句话:“你有今天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他还是那个有口难言的样子:“别提了,活得寒酸哪。”
“这话从何说起?”
“现在虽说没有欠债,但一分钱存款也没有。”
“对了,没有欠债好过日子嘛。”
“错了,我的同学好多是百万富翁了,我,算啥毛?”
我怎么也说不服他,便在旁边的茶馆坐下喝茶叙旧。正在这时,一个无肢无臂的人在地下边挪动边叫喊:“谢谢好心人,给一点吧……”
这时我有了话题:“老刘,给你一万,吹掉一只手指干不干?”
“不干。”
“给你十万砍掉你双腿干不干?”
“不干。”
“给你一百万砍掉你双手臂干不干?”
“不干!”
回答越来越响亮。
我指着那位残疾人:“他四肢都没有,你呢,好好的,我才问了你,光是你的四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超过百万了,敢说你不是百万富翁?”
刘其明听了这话,沉思良久,最后朝着我哈哈大笑起了。
成功几例
司马光,编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他刻苦读书分不开的。他以圆木为枕,取名“警枕”,每当休息片刻打小盹的时候,只要身子一动荡,枕头就会滚落,脑袋便撞在床板上,惊醒后继续攻读。
有成就的人会把握机遇。牛顿根据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的启示悟出了浮力原理;伦琴抓住机遇发现了X射线;弗莱明细心观察研制出了青霉素……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如痴如醉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常常彻夜难眠,结果在梦中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
举重名将姚景远,克服掌小体轻不利于举重的弱点,经历无数严寒酷暑苦练,终于登上了冠军宝座。
司马迁,发奋著书,呕心沥血13年写成《史记》。
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屡经兽攻毒袭,积27年艰辛写成了《本草纲目》。
德摩斯梯尼,从小口吃,不利于说话,声音浑浊。他不气馁,不灰心,为了克服弱点,他面对高山、面对大海、面对人簇……不管春秋冬夏,雪雨风霜,坚持健舌练嗓,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了全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
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收了一门生。门生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要整整等上一年。”阿道夫笑道:“亲爱的,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要一天就能把它卖掉。”后来,他的门生成了有名的画家。
爱因斯坦一次出实验室出来,忘了自己的住址。
爱迪生一次到税务局交税,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居里夫妇曾被人称为“两个疯子”。
巴尔扎克写作入迷,朋友来探望他时,被当成了情节中的人物训斥。
牛顿一次和女友握手,头脑里浮现出二项式定理,竟把姑娘的手指往烟斗里塞。
……
这些人都反常。
不为人知!
刺 梨
初夏,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
我带着六年级的同学去了闻名的八姑山。
这里,真有仙境一般的感觉,同学们很快雀跃起来,到处去折野花、摘野果,我不住劝阻:
“只能摘野花,野果先不忙吃。”
竟管这样,也阻挠不了同学们的热情,他们很快从我身边消失了。我提心吊胆等了一两个时辰,大家陆陆续续归来,都带着丰收的果实向我报喜。枇杷、桃子、山梨、山地瓜、桑椹……琳琅满目,塞在我嘴边叫我品偿。我被酸甜的山味陶醉了,不住夸他们能干。大家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的时候,突然有个同学说:
“黄笨笨不在……”
我也慌了,因为平时他是一个不爱活动的孩子,该不会掉下山崖吧!同学们也为他担心,这个说:“笨笨肯定摔了,快去把他背回来。”那个说:“他那样笨,肯定一无所获,找他回来吃野果”……总之,都为他的无能担心。
正在这时,黄笨笨出现了,他从山那边跑来,提着一口袋儿刺梨,笑眯眯到我跟前:
“老师,吃吧,刺梨,很好吃……”
同学们都惊呆了:
“哇,他敢上绝壁……”
“不简单,太刺手了。”
……
原来,同学们都望见过刺梨,崖陡、刺多,没人敢上去。
我偿了一个刺梨,确实最好吃,看到眼前这个成功者,只是说:“要小心,注意安全。”
这时,自以为有功的好几个同学,从我身边散开了,闪到旁边,盯着黄笨笨。
凑热闹
一般人都喜欢凑热闹。
进馆子,往人多的地方挤,座无虚席后,宁原站着吃。出店的时候不住摇头:“羊肉汤,什么羊肉,全是牛蹄筋!”
逛街的时候,非去热闹的超市不可,买了一套廉价西服回来,沾沾自喜的,刚一下水,蓝色变成了灰色,才穿第一次,拉链暴了,袖洞裂了,又是一阵叹息:“唉,又上当了。”
到农贸市场买小菜,哪里人多去哪里,反正别人买得我买得,好不容易抢到一把每斤两元的嫩豇豆,提着逛市的时候,一问街边那个老婆婆,她的豇豆才一块五一斤,立刻跺脚后悔:“货比三家,老是下手快。”
公园里围着好多人,原来一个老者在地上摆了一盘残棋,好些人都去下,有的还赢了五十块钱走。他挤进去,看了一下棋局,觉得有必胜的把握,把还赌注投得很高,几招过去,输得一败涂地,仅有的两百块钱到了别人的荷包里。
……
总之,凑热闹成了人们充实生活的习惯。
这里,值得肯定的,确实有一些服务态度和质量都很高的地方,在多数人心目中有信誉,往那里集一集,是很正常的,有必要的。但是,有些投机取巧的人,抓住了人们这个心里,用圈套、诱饵使你上当。我也问过热闹群体的好多人:
“为啥特意到这里?是不是真的得好处?”
回答令人费解:“……不晓得,相信群众嘛,群众的眼睛的雪亮的。”
其实,当中没有一个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初那一两个人可能受点优惠,接二连三来了,到头来谁也说不清得到了什么好处。不少人还在坚信不移: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这种凑热闹的现象是没有主见的表现。要从根本上改变的话,就是首先提高人的素质。
电 筒
从前,有个官下去考察,迎面来了一个老人,大白天打着手电筒,边走边晃路。
这个官问旁边的人:“他是瞎子吗?”
都回答:“不是。”
太怪了,大白天打手电筒,不可思议,于是他上前问道:“老人家,白天能看见路,打手电筒不是多余的吗?”
老人回答:“不多余,我怕你看不见路。”
“不会吧,我的眼力好得很哪。”
“未必,我怕你看不见路把我挤下坎……”
“难道这是你特意为我准备的?”
“正是,太阳光加上灯光,相信你能找准路。”
老人说着过去了,这个官望着老人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
赌 牌
李阿姨的儿子郑华,很爱赌牌。
郑华二十七八了,事业无成,还没有讨到老婆,又爱赌牌,年老多病的父亲经不起这样的现实,早早离开了人世。
不久,李阿姨改嫁,结识了一个退休教师江一和。
江一和是继父,不敢深说儿子,便对儿子作了细心地调查。结果发现,郑华脾气不好,易急躁,也只是打点小牌。一天,江一和特意邀了几个人在家里打牌,他在旁边观战。见到儿子发脾气的时候便说:
“如果自己想抓到哪一手牌就抓到哪一手牌的话,天底下全是赢家,没有输家谁还打牌?”
这是常理,郑华没有听进去多少。
他们接着玩,郑华又抓到一手很不像样的牌,江一和靠在旁边开导:“这是运气,不要急躁,把手中的牌打好就是了。”
这一盘,郑华居然赢了。他对继父开始信仰起来。
接着,郑华又捞到一手很差的牌,江一和又在一旁助威:“别怕,冷静思考,争取不打错每一张牌。”
这一盘,郑华又赢了。
休息的时候,江一和郑重地说:“每一盘牌对大家是公正的,不管是好是坏,必须拿着,必须面对。先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所得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一天,郑华破天荒赢了。
晚上,江一和语重心长地说:“人生跟赌牌一样,靠命运,拿到的‘牌’不尽如人意,只要打好每一张‘牌’,争取达到好的效果,那一定是赢家。”
这时,郑华有些半信半疑。
江一和又说:“其实,人生比赌牌还更复杂。不管碰到好不好做的事,力求做好,达到最好效果,光是叹息暴躁,非输不可。”
从此,郑华不打牌了,后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追他的姑娘多得很。
浮萍与荷花
写到浮萍与荷花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笔下都留下对荷花的赞美、对浮萍的批评。说荷花脚踏实地,鲜艳动人;浮萍随波逐流,没有根基……
我认为这样的褒贬有片面性。
荷花故然美,还结藕给人们提供营养,它的贡献自然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可以肯定。但是,莲生存在荷塘里,需要人的培育和提供养料。就那么一个荷塘,荷像在圈里生长一样,其他的塘是什么样子它根本不知道,更谈不上外面的大世界了。所以,荷的美是一种人为的美、局限的美、短暂的美。
而浮萍却不同。它是有根的,只不过不在一处扎根,有很强的选择性;它的生长不靠人提供养料,而且还会固空气中的氮营养自己、肥沃土壤;它的流动性强,能随大流,不易被激流冲毁;它从塘里到江河里,到海洋里,见识面广,可以随处繁殖,提供现成的养分和肥料……
所以,我要赞美荷,也要赞美浮萍。
会记忆
有人说:“这个人,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必定是个大傻瓜。”
其实不然,这个人并非是大傻瓜,因为他的名字是给别人记的,他能不能记住并不重要。我们学校小学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开学才一周,他就把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说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总是吞吞吐吐的,看来他不是个大傻瓜。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游客在山里遇到一个正赶着一群羊的牧羊人。游客问:
“您有多少只羊?”
牧羊人回答说:“一百六十七只。”
“哦,记性不错,您多大岁数了?”
“唔,请等一下……大概……”牧羊人掰着手指,一时说不上来。
游客笑道:“真稀奇,您记得羊的数目,还记不得你的年龄。”
牧羊人解释说:“您知道,羊的数目如果不记清,羊将被偷掉,而年龄是不会被人偷掉的。”
游客只好朝牧羊人点头。
在生活和工作中,记住关键的问题,忽略无关的问题,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集中精力”。
机 智
天下着蒙蒙细雨,路太滑不过了。
某人去探望他朋友,不得不去,一路上辛苦了,满身是泥浆不说,还摔了几跟头。
到朋友家的时候,他又僵又累,幽默地说:
“到你这儿来太难走了,我向前一步要后退两肯,终于到了,可见我们两的感情。”
他的朋友也很风趣:“既然这样,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他笑道:“要到你这儿来,当初我还真没想出办法,摔了一跟头后,头脑才清醒过来,干脆转身往回走,走一步,退两步,不知不觉就退到你这儿来了。
也是某人到朋友家,发现桌上早已摆好丰盛的饭菜,这个朋友马上倒退出来,撤腿就走,朋友忙出来拉着他:“你干嘛走啊?”
他说:“我来错了时候。”
“这是什么话,正等着你呢。”
“不,看你桌上,你家准有客人来。”
“就是你呀。”
“我?你把我当客人?”
“嗯,可以这样说。”
“不,我不是客人,我是你的朋友。”
“算了,以后不这样就是了。”
“那我以后再来。”
……
你的机智,可能集中反应你的智慧,不妨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吧。
节 奏
看下面一句话: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这句话有不同的节奏: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赞成你,怎么样?
又看下面一道数学题:3+2×5
可以用停顿方法得到结果:3,加2乘5,结果是13;3加2,乘5,结果是25。
看来,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节奏都很重要。
其实,真正重要的节奏还在生活、工作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跟语文、数学一样,没有节奏就没有结果,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结果。把握好了轻重缓急,就是抓住了生活、工作的节奏,必然会有预期、理想的结果。
蜡 烛
去年年底,我们那里停了一个月的电,家家点蜡烛,把人折腾苦了。
单元里的张先生,有个儿子很顽皮,那阵子张先生的行动也很反常。晚上,他先点燃一支蜡烛,让全家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忙活儿。结果,一支蜡烛点完了,还有很多活儿没有做,特别是他儿子,为家作没有做完跳起来。张先生也怪,不再点第二支。第二天晚上,他又点燃一支蜡烛,大家都更忙了,争取在蜡烛燃烬做完事,就连小儿子做家作也利落起来。
接连几天都是这样,小儿子有些反感:“爸,多点一去蜡烛吧,我好多做事情。”
张先生说:“人生就好比一支蜡烛,所燃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延长,只可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办事情。”
从此,他儿子成了一个很会利用时间的人。
老 师
我是我们校区有名的语文老师,节假日,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来补课,要我教写作文,我一一拒绝了。
到乡下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和我玩,并玩起了猜谜语的游戏。小男孩考了我很多,没有一个问题难住我。接着,我又考了小男孩几个字谜,结果他一个也没有猜着。最后小男孩问我:
“你是谁呀?怎么比我爸爸还厉害?”
我很自信:“我是王老师,听说过吧。”
“听说过,暑假里我爸爸还说找你补课哩。”
“喔,我还有那么大的名气?”
“可不是吗,不过,我今天见了你,和别的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是吗?我在你心目中难道一点地位也没有?”
“不是,凭我现在所知,你不过猜谜语比我行。”
“我不但猜谜语行,还能教你识字、写作文哩。”
“好吧,我等你教我……”
小男孩说罢,转身走了。
我喊住他:“你回去告诉你爸爸,就说和王老师一起玩过,他会很高兴的。”
“你不就是王老师吗?”小男孩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怎么?你看我像不像有学问的人?”我说。
“可是,你会写作文,我爸爸还会修机器呢。你回去说一声,就说你同一个小男孩玩了半天……”
小男孩走后,我愣住了。
最后估计,他回去敢说,我回去不敢说。
起 点
现代一些人,最看重起点。
他有学问,值得追求;他有家产,值得结交;他是百万富翁,值得投靠……等等,都是把眼前看作起点,而且还为这个起点拼命去付出。
其实,看人和事物,跟看长跑一样,起点高是一个获胜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耐力和速度。
大部分有成就的人,起点都是很低的,才让他们走上了“穷则思变”的道路。房地产开发商,最初可能是石匠;大老板,最初可能是被人瞧不起的学徒;百万富翁,最初可能住过不挡风雨的茅屋……而这些人还在困境里的时候,另一些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一直满足现状,别人发了,跑在前面去了,他还是个小康而已。
又说科学家吧,法拉第由订书铺学徒而成为大科学家;华罗庚由店员成为大数学家;高尔基从小学生一跃成了大文豪;史蒂芬逊七岁才开始读夜校,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照样攀上了科学高峰;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手工比谁都差,遭遇讥笑,他最终成为大科学家,而那些笑过他的人却平庸无为……
不难看出,起点只是一个优势,它并不代表成功。
成功的方法说得很多,写得很多,我不必再讲。只想说不要因为起点低而灰心,因为起点高而骄傲。
曲 解
曲解有两种:一是理解水平不够;二是根据个人的好恶下定义。
有人认为,打雷是天上派雷神到人间除恶,这样的曲解是理解水平不够,不碍事。
大部分人不喜欢4、7,理解成要出“事”、会受“气”;也有少部分人喜欢4、7,理解成“事事”如意、“气”魄旺盛。这样的曲解无关紧要,让心里平衡,图个吉利。
对交通标志“一路平安”也有人曲解。“一”又平又直,说明只有在平直的路上才平安,有弯有坡的路不平安是正常的事。这样的曲解就有些危险了,让那些冒险者钻空子。
对“改革开放”也有人曲解。他们认为,改革开放是与过去完全不同,不受束缚,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曲解太危险了,成为不法之徒摆脱罪过的理论依据。
曲解太普遍了,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对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也还有人曲解。要让曲解科学化、人性化,逐步统一认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除了提高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外,还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迫在眉睫的事,不要靠曲解胡作非为。
人穷志短
对“人穷志短”的说法,好些人都不赞同,最终说成“人穷志不穷”或“人穷志不短”,都是一个意思,不承认人穷志短。
其实,我认为,“人穷志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好些人,可以用很充足的实事来推翻我的观点。说:哪个人“不食嗟来之食”,宁肯饿死;又说:哪个人受到胯下之辱后成大器……总之,有这样的事。但是,“饿死”并非是志向,那是愚昧;钻胯下之前肯定志短,受辱之后成大器和前者是因果关系,成大器是为了不再钻胯下。
“穷则思变”,只要你变了,志就不短。如果老是受穷,肯定志短。
所以,“人穷志短”的说法是正确的,不要再改来改去的了。
如此管理
过去,我们社的游社长很有管理水平。
最霸道的王天棒找麻烦来了:“游社长,退耕还林你搞了假,承包鱼塘的账拿出来算一算,没得老子那一份,叫你不好受!”
游社长把老王拉进屋里,恭恭敬敬地递烟,泡上茶:“没事,有话好商量……”
中午,老王在社长家饱餐了一顿,并得到了社长的承诺:搞一个五保户的名额归老王。
开手扶拖拉机的周司机心里不平衡:“老游,你搞社里的水利工程,老子晓得其中的秘密……”
游社长把周司机叫进屋里:“闹啥子嘛,你的事我早都考虑了,退耕还林多给你算一亩……”
老石匠又对社里很不满意:“搞社里的水利工程,剩下的河沙、水泥哪里去了?不弄清楚,我不交‘两上交’。”
游社长心平气和地说:“我还会亏待你?别人二十块钱一天,你四十块,够哥们吧。”
……
社里的好几个“打脚骡子”被游社长征服了,剩下一些残兵虾将,对社里的意见很大。
老好人李老幺闹:“社里的事不搞清楚,老子要上告!”
游社长怒了:“李老幺,老子杀死你!”
李老幺服服帖贴的了。
其他还有不少社员有意见,游社长拿出一些有关安定团结的文件、报刊、杂志来读,断章取义,最后说:“哪个不按文件办,哪个就是反对党中央!
素质不高的村民只好折服了,既使有意见,也不敢说了,生怕哪天公安局的下来。
这样的日子延续着,就连游社长外出找了半年多的现钱,社里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人闹事,表面看是一派和谐的局面。
游社长回来后,还得到了意外的荣誉:被评为镇里的先进社。
为什么呢,社里没有出现过乱子,也没有问题向上反应,是一派安居乐业的可喜景象,先进非他莫数。
如此管理。
管理素质低的人就是这样,出头鸟喂饱了,老实人吓破了胆,啥管理哟,让其自生自灭,没有杀人放火的,就算平安无事了。
这就是游社长的管理水平。
不过,现在游社长被撤了职。
审 美
大都市一个服装店,挂着一件仿真皮衣,名码标价:120元。
其实这个价,老板也没有赚多少钱,听说进价都是100元,可是这个价廉的货总卖不出去,至到灰法满面了也无人问津,老板只好把它放在角里做摆投。
几个月后,老板的朋友来了,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店主把衣服上的灰尘擦掉,用湿帕子把皮衣抹得发光,然后把标签改了,加了个“0”,变成了1200元,并把它重新放到显眼的位置。结果,当天这件皮衣就以120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他揣着一大把钞票叹息道:
“唉,原来人们的审美观是这样……”
守 信
明代的宋濂,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无法买书读,只好去借,把好书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再按约定时间把书还回去。有一年冬天,滴水成冰,窗外下着鹅毛大雪,他正赶着抄书,因为还书的日子就在今天。手肿了,脚僵了,墨汁结冰了……他坚持着,终于在天黑前把书抄完了。抄完以后,他赶紧把借来的书包好,匆匆跑出去,冒着风雪,按期把书还给了别人。宋濂就是这样守信,才借到了很多书,后来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过去,我们村子里的周大爷,也是一个很守信的人。一次发大水,把他的房屋冲垮了,他到很多家去借钱修复房子,结果都落空了,最后找到我,并反复承诺:“借两千块钱,三个月后一定归还。”他这样大胆承诺,是因为圈里有三头架子猪,三个月内应该出槽。谁知祸不单行,一个月后架子猪全瘟了,好些人都担心周大爷无法还欠债。很快三个月到了,周大爷去跑了很多家,借够两千元钱还了我,不用说又给那些人作了短期承诺。这样的日子他奔波了好几年,至到儿子长大找钱后才把债还清。在这期间,他经过许多痛苦,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所到之处没有遭到拒绝,有些人即使没有钱,还会帮他借。周大爷的守信,度过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得到了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所以,守信是为了自己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
完 人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
很多老师的尊严:在学生面前不能出差错。这是对的,哪里可能呢?错误总是难免的,老师并不是完人。只是,老师们出了错,学生不易发觉而已。
有个老师,上节课教错了一个字,下节课他发现的时候,把那个字找出来强调:“这个字,上节课读的是四川音,这节课一定要用普通话,该这样读……千万记住。”
有个老师,上数学课时推理演算错了,学生是难以发现的,快下课的时候他发现了,采取了很妙的补救措施。他大声问学生:“老师推导的对不对?”齐声回答:“对!”他严肃起来:“你们怎么不动脑筋?明说吧,老师在考你们,问题出在哪里!”通过指点,学生们“发现”了问题,他纠正后说:“以后要多动脑子,不要听之任之。”
有个老师,上课没有把握好教学环节,竟然把教学重点忽略了,弄得教学效果一点不好。他发现问题后,下节课本身要重讲一遍,但他说:“我们这个班,好些同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差,上节课的内容恐怕不少人模糊不清……”于是,他抽了几个同学,一问三不知,假装发了一通脾气后,便心平心和重新讲起来。
有个老师,一气之下,体罚了学生。过后,他把这个学生叫到跟前,亲切地说:“打你是为什么?是为你好,怕你以后考不上大学。我啊,对你比我的儿子更关心……你想我对你严格些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学生马上回答:“我希望老师对我严格些……”他说:“好吧,这次是吓唬你,以后可要动真格的哟。”说得这个学生口服心服。
……
可见老师不是没有过错,而是用种种方法来掩盖了过错。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形象,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威信,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有错就改,虚心诚实,为人师表,才是最好的形象。
哪里有完人?
为什么
凡事问个为什么,敢于质疑,是求学的好方法。
作为教师,时刻讲清楚为什么尤为重要。
叫学生写小字,规定写一篇,一个字写一行,布置就完了,收效甚微。应讲清楚为什么一个字要写一行,是练习写字本领,便于比较,一个字比一个字更好,写上十几遍后把它记住。
老师要求读课文,读三遍,完了,让学生去读。读前,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三遍,读每一遍达到什么要求,让学生理解到读三遍的目的和重要性,那些假读书的人就不敢读望天句了。
课间休息,学生成为习惯。但是,为什么要课间休息必须让学生清楚,那是为了解除疲劳,锻炼身体,便于下节课有充足的精力,目的是为了继续学习。这样讲了,学生才不会嬉闹,总想贪玩,甚至发生事故。
在安全禁令上规定,“不准私自下河塘洗冷水澡”,无论怎样强调,还是有偷着行动的。是必应该讲清楚,为什么不能私自下河塘洗冷水澡,让学生从生理、身体、游水技能、自救能力……等方面的不成熟去感悟学生。
……
经常用为什么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遇事问为什么,才可能出现创新人才。
一切发明家,创造性思维都是从为什么开始的。
其实好多人已经做到了,只是有少数人做得不够,层次还要深一点才更好。
我的尴尬
有个射击队的教练在街边的墙上发现了一排气枪弹孔,个个都命中很小的粉笔圈。心想,这准是个神枪手,无论如何应该把他找到,好好培养。经过细心查访,他发现射击手是一个七岁的孩童,于是经家长同意把他请到了射击队,并为发现了“千里马”自豪。
谁知,小孩到射击队后,连枪都不会拿。
这时教练觉得奇怪了:“小朋友,你在家的射击本领是从哪儿学来的?”
“这没什么,”小孩若无其事地说,“很简单的,我先对着墙乱开枪,然后在弹孔周围用粉笔画个圆圈……”
教练听了哭笑不得。
我也有这样尴尬的事。
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先夸了一通,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然后念起了他的作文。刚念到一半的时候,下面嘈杂起来,不少同学纷纷大声说:
“是抄的。“
“嗯,我读过……”
“是《小学生作文精选》上的。”
我念不下去了,不好收场,于是压服道:“别瞎说,你看别人的书写就比你们好……”
“不是瞎说,”有个学生把《小学生作文精选》拿上来,翻到那篇文章,“老师,你看,就是这篇。”
我瞟了一眼,不敢细看,不知道语无伦次说了些什么:“抄的?……这,你们看……不过……别人的书写……总而言之……”
“哈哈哈……”同学们都笑起来。
这时我万分尴尬,不知道批评谁。
习 惯
抽烟的说:“我已经成瘾了。”
喝酒的说:“我已经有瘾了。”
他们都说得理直气壮,对瘾无动于衷。其实“瘾”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要改变它并不一件很难的事。
抽烟的人的习惯,闲着的时候,手不能闲着,指间夹一只烟;不甘“寂寞”,动手、动嘴、冒烟……摆脱拘束;神不能空虚,烟呛雾熏,觉得有精神。其实,这都是一些习惯,不怕闲着,不怕寂寞,不怕空虚,坚持一段时候,这些习惯就没有了,形成的又是另一种习惯。
喝酒的人的习惯,美食佳肴,速战速决太可惜了,斟上酒,漫漫品偿,需要苦茵茵的味儿刺激,觉得更有意义;不喝酒,总感到头脑呆板,二两烧酒下肚,想入非非,思维开阔,欣欣然,飘飘然,自己觉得有神仙的感觉。离开了喝酒,好像少了许多东西,空虚了,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改变这个习惯不难,吃饭时,坚持一两个星期速战速决,到时候你会感到喝酒太费事了。
当然,要改变习惯有一定难度,需要很强的毅力,一个“不”字解决问题。和以前的行为决裂,对着干,新的习惯就会很快形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