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黄河 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诞生--琴协奏曲《黄河》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殷承宗等人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我们结合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请三位参与创作、演出、研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黄河 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诞生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殷承宗等人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和原作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我们结合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请三位参与创作、演出、研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茂春,《黄河》创作组成员、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石叔诚以及原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一级演奏员、曾多次参加《黄河》协奏曲演出的张应发。


梁茂春:《黄河》是1970年初公演,别列入“第二批样板”中。应该说, 这个时期文艺政策还是非常“左倾”的时期,就是说文艺是非常枯燥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八亿人听八部戏”成了一个典型的现象,历来所没有过的;歌能够唱的也不多,歌除了“语录歌”、“ 领袖颂歌”那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少数几首能够传唱。所以处在一个文艺相当枯燥的时期产生的这个钢琴协奏曲 《黄河》,确实在那个时候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相当的欢迎。

从此开始,这首既有西洋音乐风格,又有中国音乐特色;既有华丽技巧,又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便在中国的文艺舞台上和人们的心目中,深深下了根。

梁茂春:但是这个作品的成功呢,首先要提到的还是冼星海的原作。冼星海在1939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头完成了一首20世纪中国音乐的一个经典性的作品是《黄河大合唱》。1939年的春天首演,在延安首演。那么《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完全是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基础上改编的。《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主要的,像《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这些主要的段落的旋律,都在黄河钢琴协奏曲中体现出来了。

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曾受到系统的西洋古典音乐教育,对于音乐形式的把握,他们有着很深的领悟。在《黄河大合唱》中,光未然那气势豪放、高度浪漫主义的诗句和我们伟大祖国雄浑壮美的山河,还是像当年激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一样地启迪着这些后续创作者的乐思。

石叔诚:初稿送审大概在1970年初,就是整个创作过程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它本身是 《黄河大合唱》带有重新创作和改编的因素在里边,创作得是比较快、比较顺利的。

其实,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植和改编。能否较好的发挥西洋曲式的长处,能否利用钢琴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甚至是传统乐器的特点,这还是让创作者很费了一番心思的。由于这个作品的创作有着非常的意义,因此,不但创作人员一丝不苟,就是演奏人员在排练过程中,也是非常的严肃和艰辛的。

张应发:那时候,殷承宗是亲自指挥训练,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抠。特别是因为我们是一提琴,那是主奏声部。那就在我身边,那是每个音符,好家伙,那个抠得严呢,一个谱台一个谱台的抠,一定要拉出那个劲来。

经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钢琴协奏曲《黄河》终于排演完成了,并且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进行了首演。

石叔诚:大概1970年的1月,当时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有周总理,还有其他的中央领导听中央乐团演奏《黄河》,也是审查啦。总理当时很激动,因为他又想到了延安,肯定是又想到了抗日战争那个时代,想到了我们这个民族,他听的时候一直在打着拍子听。

钢琴协奏曲《黄河》让观众在音乐里回想起了当年戎马倥偬的峥嵘岁月,《黄河大合唱》里,那汹涌澎湃的激情又一次跌宕在他们的心头。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首演获得了成功。

石叔诚:特别是总理上台,在掌声中举起手臂,就喊了一句;当时我们没太听清楚。后来问旁边的人,因为当时鼓掌的人很多,离得比较近的人就说,周总理喊的是“星海复活了”。

这一句“星海复活了”,包含着太多的内容。这,是对钢琴协奏曲《黄河》艺术创作的肯定,但更因为,原作所表达的那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再现。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张应发:拉了那么多年的《黄河》协奏曲了,一直到现在我退下来以后,我参加乐队的首席,就是觉得还是挺激动人心的。自己感觉拉这个东西挺(激动的)。就是这种内心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拼搏的精神,振奋中华的精神还是鼓舞着我。

就像钢琴协奏曲《黄河》本身所不断表现出的矛盾和斗争一样 ,在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创作规律和当时的文化政策产生了冲突,诸多的客观因素也使这个作品留下了时代的痕迹。

张应发:第三段呢,本来是《黄水谣》加上《黄河怨》合并成的,当时呢强调改一个名字,说别叫《黄水谣》了, 太蔫,还是愤吧。明明是应该软一点的,弓法也要改成分弓,好家伙,都拉重音。

为了在作品中突出领袖的形象,当时,有人提出,要加入《东方红》的旋律,并特别指出,不要像当时的其它作品那样,提到这方面内容,只是加上一两句。

梁茂春:《东方红》的加入,《国际歌》的加入就是一种时代的特征,就是采用一些现成的音调,比如说 ,出现红军的时候那么就采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如果要出现毛泽东和GCD的形象,那么就一般出现《东方红》的旋律;要表达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当然就是《国际歌》啦。

尽管从艺术创作本身来讲,过多、过滥的使用这种方式,确实违反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但是,当时的创作人员并没有别的选择,好在创作人员都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东方红》的加入在听觉上还是很顺畅的,而且,也很成功的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梁茂春:作为像我这样从文革时期过来的人,一般听到这种手法的时候,往往有一种觉得老掉牙的手法、一种政治标签的手法。但是,文革结束以后,我也在我的课堂上讲到文革期间的创作的时候,也介绍过《黄河》协奏曲和文革期间音乐交响《沙家浜》,一般青年学生、现在20几岁的,当听到《黄河》听到最后的高潮的时候,殷承宗演奏的出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时候,他们非常激动。

文革以后,关于钢琴协奏曲《黄河》中《东方红》旋律的取舍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提倡,删除该作品中《东方红》的旋律,还《黄河大合唱》作者的本意;也有人提倡保持该作品的完整,保留《东方红》的旋律,因为,它毕竟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作品。因此,舞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其实,不管观众们欣赏哪个版本,感动他们的,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气概。

石叔诚:在我谢幕的时候,看见台下的一批观众都在流泪,这种情况我在台湾就见到过。我的《黄河》演完后正好休息,一个观众竟然冲破了警卫,不知道怎么,他就一下跑到我的休息室,哭着就拉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绝对的,我们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伟大、绝不可战胜的,就是这种力量在里头 。

从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刻到不断面对各种挑战的时期,雄壮、自豪、勇于斗争的精神在“黄河”中得到了继承和升华。也正因为如此,“黄河”对于我们才有了更为不同的意义。“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才获得了不朽的永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有感于“80后”演奏《黄河》-《黄河》不朽!诞生《黄河》的那个光辉年代不朽!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感于“80后”演奏《黄河》
    [ 他们的牛百岁 ] 于2007-03-28 11:44:30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有感于“80后”演奏《黄河》

    昨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晚会,中央电视台晚间节目做了调整,在黄金时间播放了晚会实况。作为80后出生的青年一代钢琴家,郎朗和俄罗斯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当东方红的旋律出现的时候,舞台灯光适时的全部打出了红色的背景,将整个乐曲带入了最高潮,气势恢弘的旋律感染了现场所有的听众。

    选择《黄河》钢协作为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的节目之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那部作品能够超越这部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的经典,《黄河》的旋律表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殷承宗在乐曲中加入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则进一步将《黄河大合唱》中争取民族独立的内容,升华为中国革命乃至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的主题,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为深远和广阔的意义。

    如果剥离《黄河》钢协中深刻的政治内涵,单纯的从音乐角度理解,那将体会不到这部作品真正的震撼所在。事实上任何文艺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一些指责那时的文艺作品政治化的人说,一听到黄河钢协中东方红的旋律,就要“起鸡皮疙瘩”,这难道不是其政治立场在起作用吗?

    历史总会在现实中留下一些印记,尽管有些人想极力抹杀它。《黄河》钢协诞生于所谓“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文艺荒漠”年代,此后又因作品中的政治寓意历经风雨,但这部不朽的作品,依然被青年一代继承下来,依然感动着所有聆听他的每个炎黄子孙,依然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的形象。相信哪怕再过一百年,人们回顾中国音乐发展史的时候,依然会指着那个特殊的年代说,看,就是这个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了一部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

    《黄河》不朽!诞生《黄河》的那个光辉年代不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四乐章 :《保卫黄河》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treeView=1&id=1874315&boardId=2 第二乐章《黄河颂》http://bbs1.people.com.cn/posts/00/1C/9D/CF/A1875407.wma
    • 黄河 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诞生--琴协奏曲《黄河》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殷承宗等人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我们结合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请三位参与创作、演出、研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黄河 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诞生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殷承宗等人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和原作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我们结合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请三位参与创作、演出、研究《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茂春,《黄河》创作组成员、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石叔诚以及原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一级演奏员、曾多次参加《黄河》协奏曲演出的张应发。


      梁茂春:《黄河》是1970年初公演,别列入“第二批样板”中。应该说, 这个时期文艺政策还是非常“左倾”的时期,就是说文艺是非常枯燥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八亿人听八部戏”成了一个典型的现象,历来所没有过的;歌能够唱的也不多,歌除了“语录歌”、“ 领袖颂歌”那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少数几首能够传唱。所以处在一个文艺相当枯燥的时期产生的这个钢琴协奏曲 《黄河》,确实在那个时候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相当的欢迎。

      从此开始,这首既有西洋音乐风格,又有中国音乐特色;既有华丽技巧,又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便在中国的文艺舞台上和人们的心目中,深深下了根。

      梁茂春:但是这个作品的成功呢,首先要提到的还是冼星海的原作。冼星海在1939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头完成了一首20世纪中国音乐的一个经典性的作品是《黄河大合唱》。1939年的春天首演,在延安首演。那么《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完全是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基础上改编的。《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主要的,像《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这些主要的段落的旋律,都在黄河钢琴协奏曲中体现出来了。

      在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曾受到系统的西洋古典音乐教育,对于音乐形式的把握,他们有着很深的领悟。在《黄河大合唱》中,光未然那气势豪放、高度浪漫主义的诗句和我们伟大祖国雄浑壮美的山河,还是像当年激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一样地启迪着这些后续创作者的乐思。

      石叔诚:初稿送审大概在1970年初,就是整个创作过程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它本身是 《黄河大合唱》带有重新创作和改编的因素在里边,创作得是比较快、比较顺利的。

      其实,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移植和改编。能否较好的发挥西洋曲式的长处,能否利用钢琴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甚至是传统乐器的特点,这还是让创作者很费了一番心思的。由于这个作品的创作有着非常的意义,因此,不但创作人员一丝不苟,就是演奏人员在排练过程中,也是非常的严肃和艰辛的。

      张应发:那时候,殷承宗是亲自指挥训练,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抠。特别是因为我们是一提琴,那是主奏声部。那就在我身边,那是每个音符,好家伙,那个抠得严呢,一个谱台一个谱台的抠,一定要拉出那个劲来。

      经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钢琴协奏曲《黄河》终于排演完成了,并且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进行了首演。

      石叔诚:大概1970年的1月,当时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有周总理,还有其他的中央领导听中央乐团演奏《黄河》,也是审查啦。总理当时很激动,因为他又想到了延安,肯定是又想到了抗日战争那个时代,想到了我们这个民族,他听的时候一直在打着拍子听。

      钢琴协奏曲《黄河》让观众在音乐里回想起了当年戎马倥偬的峥嵘岁月,《黄河大合唱》里,那汹涌澎湃的激情又一次跌宕在他们的心头。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首演获得了成功。

      石叔诚:特别是总理上台,在掌声中举起手臂,就喊了一句;当时我们没太听清楚。后来问旁边的人,因为当时鼓掌的人很多,离得比较近的人就说,周总理喊的是“星海复活了”。

      这一句“星海复活了”,包含着太多的内容。这,是对钢琴协奏曲《黄河》艺术创作的肯定,但更因为,原作所表达的那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再现。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张应发:拉了那么多年的《黄河》协奏曲了,一直到现在我退下来以后,我参加乐队的首席,就是觉得还是挺激动人心的。自己感觉拉这个东西挺(激动的)。就是这种内心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拼搏的精神,振奋中华的精神还是鼓舞着我。

      就像钢琴协奏曲《黄河》本身所不断表现出的矛盾和斗争一样 ,在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创作规律和当时的文化政策产生了冲突,诸多的客观因素也使这个作品留下了时代的痕迹。

      张应发:第三段呢,本来是《黄水谣》加上《黄河怨》合并成的,当时呢强调改一个名字,说别叫《黄水谣》了, 太蔫,还是愤吧。明明是应该软一点的,弓法也要改成分弓,好家伙,都拉重音。

      为了在作品中突出领袖的形象,当时,有人提出,要加入《东方红》的旋律,并特别指出,不要像当时的其它作品那样,提到这方面内容,只是加上一两句。

      梁茂春:《东方红》的加入,《国际歌》的加入就是一种时代的特征,就是采用一些现成的音调,比如说 ,出现红军的时候那么就采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如果要出现毛泽东和GCD的形象,那么就一般出现《东方红》的旋律;要表达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当然就是《国际歌》啦。

      尽管从艺术创作本身来讲,过多、过滥的使用这种方式,确实违反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但是,当时的创作人员并没有别的选择,好在创作人员都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东方红》的加入在听觉上还是很顺畅的,而且,也很成功的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梁茂春:作为像我这样从文革时期过来的人,一般听到这种手法的时候,往往有一种觉得老掉牙的手法、一种政治标签的手法。但是,文革结束以后,我也在我的课堂上讲到文革期间的创作的时候,也介绍过《黄河》协奏曲和文革期间音乐交响《沙家浜》,一般青年学生、现在20几岁的,当听到《黄河》听到最后的高潮的时候,殷承宗演奏的出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时候,他们非常激动。

      文革以后,关于钢琴协奏曲《黄河》中《东方红》旋律的取舍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提倡,删除该作品中《东方红》的旋律,还《黄河大合唱》作者的本意;也有人提倡保持该作品的完整,保留《东方红》的旋律,因为,它毕竟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作品。因此,舞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其实,不管观众们欣赏哪个版本,感动他们的,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气概。

      石叔诚:在我谢幕的时候,看见台下的一批观众都在流泪,这种情况我在台湾就见到过。我的《黄河》演完后正好休息,一个观众竟然冲破了警卫,不知道怎么,他就一下跑到我的休息室,哭着就拉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绝对的,我们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伟大、绝不可战胜的,就是这种力量在里头 。

      从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刻到不断面对各种挑战的时期,雄壮、自豪、勇于斗争的精神在“黄河”中得到了继承和升华。也正因为如此,“黄河”对于我们才有了更为不同的意义。“黄河”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才获得了不朽的永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uper fast 【视频下载】--很珍贵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版本,那时候的老殷还很年轻诶! http://www.bbsland.org/music/PianoHHMovie.wmv http://www.hellomusiczone.com/html/76/viewthread_tid_4076.html
      • 大侠,你的连接看不到。
        • http://www.bbsland.org/music/PianoHHMovie.wmv
          • 谢谢, 不过这个以前见过,好像不是首演,是电影。。。
            • 对不起,我也有些怀疑。首映至少该会有周恩来的镜头吧。
    • 我觉得是献丑。在共产主义已经凋零的地方,再现中国式的共产主义,有点喧宾夺主。这样来联想好像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意义。
      • 二首传世音乐作品出现于仅10年中。对比近30年文化春天所产生的文化作品状况,我深信只有激情的年代才产生伟大的作品。 黄河 作于1969年。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尚在就读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 我很后悔。我觉得那个时代的激情是很好,目前也没有了。有时,我回想起来。也许要重新评价我们过去时代的种种了,世上之事,好坏也是因缘流转,也许有时坏的,现在也变好了。我认错,这是好作品。
        • 创作钢协《黄河》的初衷,是宣传“伟光正”如何领导国民取得抗战的胜利。如今,我们都知道共产党是如何歪曲抗战历史的。“只有激情的年代才产生伟大的作品”这话说得不错!钢协《黄河》就是在这样的激情年代产生的颂歌,所以我说过这样的话#3577280@0。。。
    • 您这个帖可是大大超出了艺术讨论的范畴. "诞生《黄河》的那个光辉年代不朽!"??? 原创是中华民族被外族侵略, 占领, 宰割的时代, 钢协则是十年文革的时代, 您真的认为那是不朽的光辉年代?!
    • 昨天在路上听96.3fm,刚打开就听着曲子有点熟悉,同时觉得旋律不同一般古典音乐,有点 涩,不流畅,总体感觉就是个土气,钢琴演奏很不错,最后知道是LANGLANG的黄河;咱 不懂音乐,一点感受21。
    • <黄河> "依然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那只能说明中国音乐创作的贫乏, 应该反思, 而不是骄傲.
      •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为什末近30年文化春天所产生的文化作品仍不能超越它们。是否反证今不如昔呢?
        • 如果要说泛指的文化作品, 当然有远远超过<黄河>的, 如小说<棋王>, 北岛的一些诗歌, 还有电影<活着>等. 如果说古典音乐作品, 从纯音乐的角度说, 我觉得谭盾的<水协奏曲>就比<黄河>要好很多.
          只不过现在大家自由选择要欣赏的东西, 不会象当年, 全国人民只能欣赏党让我们欣赏的作品. 大部分作品根本就激动不起来,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打动人的, 如<黄河>, 当然就全国人民都激动了. 如果今天您把黄河放给十几岁的孩子们听听, 他们会激动吗?
          • 文以载道,音乐大概也不例外。再说,你也不能强迫我们象90年代人一样喜欢老鼠爱大米吧?“如果今天您把黄河放给十几岁的孩子们听听, 他们会激动吗? ”,这个谁知道呢?共鸣还要来自思想吧。
      • 同意
      • en。单纯从音乐角度来听,俺听不出个什么感动。只是有一种情结在里面才会令我有种兴奋的心情。
    • 根据楼主的这个观点和口气:#3577962@0,这个帖子的确不应该在乐韵书香中出现,有些倒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