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六、Contax 28-85mm及其他
在Leica R 28-90mm/2.8-4.0问世之前,这支镜头是所有28mm起步的标准变焦头里像质最优秀的。难能可贵的是,它拔得这个头筹竟然没有依赖那些昂贵的非球面、低色散等特殊光学玻璃。不过它体积巨大、口径惊人(82mm)、光圈非恒定等,也许都是追求“像质第一”带来的副作用。毕竟Contax整体上走的是使zeiss平民化的道路,必须顾及平民级镜头的成本。好处则是:它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支28mm标变――它的售价低于同级别的日本四大名牌(二手更甚),却拥有标变中最好的MTF表现,无论是整体、局部,还是细部。至于德头的“味道”,更非日头勉力可及。
谈到味道,对蔡司镜头最简洁的评价就是:鲜锐!如果把Nikon镜头比作刻完初稿的木雕,那么蔡司镜头就是在那木雕上涂了一层油。谈到色彩表现,我的体会是:徕卡冷艳,佳能明艳,美能达浓艳,蔡司是鲜艳。两次提到“鲜”,证明蔡司的“味精”比较多,这也是leicafans与zeissfans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其实蔡司非不能也,乃不为也――鲜,是它有意保持的风格。一个鲜,先声夺人,第一眼看去即是美女,第二眼再看涵养也不差。即使看多了觉得腻,但喜欢这风格的还是多数,不服不行。
说涵养,我指的是暗部表现,包含层次和清晰度,如人类思想的力度和厚度。我用它拍过夜景,观察处于底片边角的楼座窗户,发现结像毫不松懈,线条清晰,层次优秀,比我用过的几支日本专业标变都好。这体现了镜头的低反差分辨率,是德头的不传之秘。
用这个头去拍摄花红柳绿的春色最合适,春天的神韵就流淌在它所传递的光影里,沁人心脾。我猜想蔡司的光学设计师在看到它拍出的照片时,应该也会有一丝感动……
一些影人说德国人不擅长制造变焦镜头。这说法如果用在早期的徕卡单反镜头上,不算谬论。如果用在蔡司镜头上,则是见识浅薄、以讹传讹。不要忘记,世界上最早的几支变焦镜头是德国人设计制造的。Contax 28-85mm是一证,我更喜欢35-135mm那支,是Contax变焦镜王,几乎是日本人制造的最好的变焦镜。
说它最好,部分出于我对它变焦范围的偏爱,我一直喜欢35mm胜过28mm,喜欢135mm胜过85mm。资深的烧友都知道,过去行家推荐的三支定焦头配置一般是:35mm,50mm,135mm。现在一般变成:28(甚至24)mm,50mm,85mm。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影像文化视角的历史演变:
一、35mm对比28mm:35mm的视角和趣味是相对客观、平实的,而28mm的视角和趣味就变形、夸张一些,便于表现“NG趣味”,拍摄者惯于用它去制造一点惊奇。24、20mm就走得更远了。
二、135mm对比85mm:135mm是头像镜,它逼迫观看者直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85mm是半身镜,它更利于表现被摄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衣饰、姿态等,人的精神状态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并且经常不是最醒目的部分,观看者的感觉更像是在看表演,虽然也会有精神交流,但交流的距离被这个85mm镜头天然地“推”远了。
这种由35mm到28mm、135mm到85mm的变化,究竟侧证人类社会心理的渐趋浮躁、隔离,还是反映了某种正面的递进?有时候我想,一个擅用35-135mm镜头的影人,与一个擅用28--85mm镜头的摄友,在个人的审美趣味上也许有一点不同?
Contax另一支变焦“牛头”是100-300mm ED,我没用过。它几乎是这个焦段像质最好的镜头,仅仅稍逊于徕卡R 105-280mm APO。说到这支镜头的全名,让人不得不佩服蔡司的严谨。在资深玩家眼里,拥有APO设计是顶级中长焦镜头的标志,“APO”三个字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品质、品位,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正因如此,在很多日本厂家比如适马那里,“APO”这个原本有神圣色彩的标识被滥用,其大量中档以下镜头在加入一、两片廉价低色散玻璃后,就公然宣称“APO”。这在APO的鼻祖--蔡司那里,是绝对行不通的!以这支100-300mm ED镜头为例,即使加入三片高级低色散镜片、像质在大多数日镜之上,蔡司也未将其列入自己的“APO”镜头序列,这一点甚至比徕卡严格。真正的蔡司 “APO”,都代表着世界摄影镜头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神镜……。
我拥有过的蔡司镜头,还有35-70mm/3.4,80-200mm/4(后被我改成尼康口)、35mm/2.8,50mm/1.4,135mm/2.8,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蔡司的故事实在太多,除上述外,尚有西蔡与东蔡,蔡司与雅西卡、富岗光学、腾龙、尼康、索尼……。
最后,讲一个我自编的段子《老蔡与小赖的故事》,作为结尾。这个段子曾在摄影网络广为流传,我想了解蔡司与徕卡历史的影人都看得懂:
从前有个姓蔡的大厨,自己开了个酒楼,手艺好,选料精,做工细,那叫一个严谨!做出的菜色泽美艳,口感油润,鲜美爽脆,一时无双。当然价格也贵,其中一道名菜曾经卖到当时一辆高级马车的价格。光顾他酒楼的,也多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蔡师傅厨艺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做菜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自创的几个经典菜式被京城里其他饭馆竞相效仿,不过都没他家的正宗。
城里有个姓赖的年青人,祖上本是烧瓷器的,尤其擅长烧制餐具。小赖继承了老本行之外,又喜欢上厨子这行。其实他是想:开饭馆真赚钱,而且用著名的赖记餐具,盛着像蔡记那么好的菜品,那才叫顶级!确实,在烧瓷器这行里,赖记真是顶级的。
蔡师傅当然不会教小赖厨艺,他那么聪明,教会了他,抢了老蔡的饭碗怎么办?于是小赖就去偷师,三天两头去蔡记逛悠,至于其间有没有发生类似杨露蝉偷拳的故事,暂不可查。总之几年后,小赖也开了饭馆,几个招牌菜不仅形制与蔡记相似,口味也接近,只是鲜味稍差,可能没学到老蔡提味的绝技。不过很多人反而喜欢这个口儿,觉得更原汁原味。为了赶超蔡记,小赖下足了本钱:用料要挑最好的,做工要比蔡记更严谨,模样要更漂亮……他家的餐具原就很好,加上菜的味道也不逊色,于是小赖的餐馆也火了,简直有超过蔡记的势头,至少价格确是已经超过了。
老蔡师傅倒是不慌不忙,底气很足的样子,因为他当年曾经给皇上当过御厨!烧制大菜才是他的拿手好戏!那是真正的大菜,连盛菜的盘子也大,赖记是做不来的,是哈记、路记的。京城里头达官贵人多,有些人家专好吃大菜。这大菜小赖可烧不了。那些喜欢吃赖记饭馆的主儿,虽说平时也是挺胸腆肚,但见了皇亲国戚,就总不免直不起腰来--还是人家吃得狠啊,看看人家盘子里盛得那些东西,那细节、那层次,啧啧……。
然而后来,去蔡记酒楼的主顾慢慢少了。原因复杂得很:家里被盗、大排档竞争、价格偏高、餐具问题……总之,是内忧外患,几天几夜说不完。虽然烧大菜这活儿老蔡一直干得挺欢,可毕竟是不甘心,想来想去,决心把酒楼搬到郊区。那里原料便宜,餐具便宜,雇厨子、伙计也便宜,富裕起来的农民消费水平很高,况且他们对蔡记慕名已久。如果搬过去,大厨还是从城里老店派,但只监工不下厨了。老店只制作大菜和几个难度大的极品小菜……于是,蔡记的生意重新红活起来。
那些偏爱赖记的粉丝们知道蔡记迁郊这事儿以后,就四处传播:蔡记如何不行了,赖记如何天下第一了。慢慢的,竟然形成了一个恐怖的“赖记原教旨主义顾客”组织。曾经有一个叫小蔡的青年,因为在他们面前说了几句蔡记的好话,竟被他们用砖头活活砸死!
然而赖记的菜式始终未能摆脱蔡记的影子,虽然现在它的用料和细节比降价后的蔡记好一点。
它还是那么昂贵。
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竟然被它的原教旨主义顾客奉为神话。
它也始终做不了大菜和那些极品小菜。
其中一道小菜,名字叫--炒广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在Leica R 28-90mm/2.8-4.0问世之前,这支镜头是所有28mm起步的标准变焦头里像质最优秀的。难能可贵的是,它拔得这个头筹竟然没有依赖那些昂贵的非球面、低色散等特殊光学玻璃。不过它体积巨大、口径惊人(82mm)、光圈非恒定等,也许都是追求“像质第一”带来的副作用。毕竟Contax整体上走的是使zeiss平民化的道路,必须顾及平民级镜头的成本。好处则是:它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支28mm标变――它的售价低于同级别的日本四大名牌(二手更甚),却拥有标变中最好的MTF表现,无论是整体、局部,还是细部。至于德头的“味道”,更非日头勉力可及。
谈到味道,对蔡司镜头最简洁的评价就是:鲜锐!如果把Nikon镜头比作刻完初稿的木雕,那么蔡司镜头就是在那木雕上涂了一层油。谈到色彩表现,我的体会是:徕卡冷艳,佳能明艳,美能达浓艳,蔡司是鲜艳。两次提到“鲜”,证明蔡司的“味精”比较多,这也是leicafans与zeissfans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其实蔡司非不能也,乃不为也――鲜,是它有意保持的风格。一个鲜,先声夺人,第一眼看去即是美女,第二眼再看涵养也不差。即使看多了觉得腻,但喜欢这风格的还是多数,不服不行。
说涵养,我指的是暗部表现,包含层次和清晰度,如人类思想的力度和厚度。我用它拍过夜景,观察处于底片边角的楼座窗户,发现结像毫不松懈,线条清晰,层次优秀,比我用过的几支日本专业标变都好。这体现了镜头的低反差分辨率,是德头的不传之秘。
用这个头去拍摄花红柳绿的春色最合适,春天的神韵就流淌在它所传递的光影里,沁人心脾。我猜想蔡司的光学设计师在看到它拍出的照片时,应该也会有一丝感动……
一些影人说德国人不擅长制造变焦镜头。这说法如果用在早期的徕卡单反镜头上,不算谬论。如果用在蔡司镜头上,则是见识浅薄、以讹传讹。不要忘记,世界上最早的几支变焦镜头是德国人设计制造的。Contax 28-85mm是一证,我更喜欢35-135mm那支,是Contax变焦镜王,几乎是日本人制造的最好的变焦镜。
说它最好,部分出于我对它变焦范围的偏爱,我一直喜欢35mm胜过28mm,喜欢135mm胜过85mm。资深的烧友都知道,过去行家推荐的三支定焦头配置一般是:35mm,50mm,135mm。现在一般变成:28(甚至24)mm,50mm,85mm。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影像文化视角的历史演变:
一、35mm对比28mm:35mm的视角和趣味是相对客观、平实的,而28mm的视角和趣味就变形、夸张一些,便于表现“NG趣味”,拍摄者惯于用它去制造一点惊奇。24、20mm就走得更远了。
二、135mm对比85mm:135mm是头像镜,它逼迫观看者直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85mm是半身镜,它更利于表现被摄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衣饰、姿态等,人的精神状态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并且经常不是最醒目的部分,观看者的感觉更像是在看表演,虽然也会有精神交流,但交流的距离被这个85mm镜头天然地“推”远了。
这种由35mm到28mm、135mm到85mm的变化,究竟侧证人类社会心理的渐趋浮躁、隔离,还是反映了某种正面的递进?有时候我想,一个擅用35-135mm镜头的影人,与一个擅用28--85mm镜头的摄友,在个人的审美趣味上也许有一点不同?
Contax另一支变焦“牛头”是100-300mm ED,我没用过。它几乎是这个焦段像质最好的镜头,仅仅稍逊于徕卡R 105-280mm APO。说到这支镜头的全名,让人不得不佩服蔡司的严谨。在资深玩家眼里,拥有APO设计是顶级中长焦镜头的标志,“APO”三个字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品质、品位,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正因如此,在很多日本厂家比如适马那里,“APO”这个原本有神圣色彩的标识被滥用,其大量中档以下镜头在加入一、两片廉价低色散玻璃后,就公然宣称“APO”。这在APO的鼻祖--蔡司那里,是绝对行不通的!以这支100-300mm ED镜头为例,即使加入三片高级低色散镜片、像质在大多数日镜之上,蔡司也未将其列入自己的“APO”镜头序列,这一点甚至比徕卡严格。真正的蔡司 “APO”,都代表着世界摄影镜头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神镜……。
我拥有过的蔡司镜头,还有35-70mm/3.4,80-200mm/4(后被我改成尼康口)、35mm/2.8,50mm/1.4,135mm/2.8,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蔡司的故事实在太多,除上述外,尚有西蔡与东蔡,蔡司与雅西卡、富岗光学、腾龙、尼康、索尼……。
最后,讲一个我自编的段子《老蔡与小赖的故事》,作为结尾。这个段子曾在摄影网络广为流传,我想了解蔡司与徕卡历史的影人都看得懂:
从前有个姓蔡的大厨,自己开了个酒楼,手艺好,选料精,做工细,那叫一个严谨!做出的菜色泽美艳,口感油润,鲜美爽脆,一时无双。当然价格也贵,其中一道名菜曾经卖到当时一辆高级马车的价格。光顾他酒楼的,也多是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蔡师傅厨艺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做菜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自创的几个经典菜式被京城里其他饭馆竞相效仿,不过都没他家的正宗。
城里有个姓赖的年青人,祖上本是烧瓷器的,尤其擅长烧制餐具。小赖继承了老本行之外,又喜欢上厨子这行。其实他是想:开饭馆真赚钱,而且用著名的赖记餐具,盛着像蔡记那么好的菜品,那才叫顶级!确实,在烧瓷器这行里,赖记真是顶级的。
蔡师傅当然不会教小赖厨艺,他那么聪明,教会了他,抢了老蔡的饭碗怎么办?于是小赖就去偷师,三天两头去蔡记逛悠,至于其间有没有发生类似杨露蝉偷拳的故事,暂不可查。总之几年后,小赖也开了饭馆,几个招牌菜不仅形制与蔡记相似,口味也接近,只是鲜味稍差,可能没学到老蔡提味的绝技。不过很多人反而喜欢这个口儿,觉得更原汁原味。为了赶超蔡记,小赖下足了本钱:用料要挑最好的,做工要比蔡记更严谨,模样要更漂亮……他家的餐具原就很好,加上菜的味道也不逊色,于是小赖的餐馆也火了,简直有超过蔡记的势头,至少价格确是已经超过了。
老蔡师傅倒是不慌不忙,底气很足的样子,因为他当年曾经给皇上当过御厨!烧制大菜才是他的拿手好戏!那是真正的大菜,连盛菜的盘子也大,赖记是做不来的,是哈记、路记的。京城里头达官贵人多,有些人家专好吃大菜。这大菜小赖可烧不了。那些喜欢吃赖记饭馆的主儿,虽说平时也是挺胸腆肚,但见了皇亲国戚,就总不免直不起腰来--还是人家吃得狠啊,看看人家盘子里盛得那些东西,那细节、那层次,啧啧……。
然而后来,去蔡记酒楼的主顾慢慢少了。原因复杂得很:家里被盗、大排档竞争、价格偏高、餐具问题……总之,是内忧外患,几天几夜说不完。虽然烧大菜这活儿老蔡一直干得挺欢,可毕竟是不甘心,想来想去,决心把酒楼搬到郊区。那里原料便宜,餐具便宜,雇厨子、伙计也便宜,富裕起来的农民消费水平很高,况且他们对蔡记慕名已久。如果搬过去,大厨还是从城里老店派,但只监工不下厨了。老店只制作大菜和几个难度大的极品小菜……于是,蔡记的生意重新红活起来。
那些偏爱赖记的粉丝们知道蔡记迁郊这事儿以后,就四处传播:蔡记如何不行了,赖记如何天下第一了。慢慢的,竟然形成了一个恐怖的“赖记原教旨主义顾客”组织。曾经有一个叫小蔡的青年,因为在他们面前说了几句蔡记的好话,竟被他们用砖头活活砸死!
然而赖记的菜式始终未能摆脱蔡记的影子,虽然现在它的用料和细节比降价后的蔡记好一点。
它还是那么昂贵。
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竟然被它的原教旨主义顾客奉为神话。
它也始终做不了大菜和那些极品小菜。
其中一道小菜,名字叫--炒广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