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十八、说说其他“原厂”
所谓原厂,指既能造机身又能造镜头。现在的适马按说也算原厂,不过习惯上人们还是把它列为“副厂”――镜头专业厂,它的主业还是造镜头。
在日本135单反相机领域,除传统的五大厂外,原来还有很多二线的“原厂”,可惜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多年,只剩下一个三流的Cosina还在生产一些贴牌产品。厂家间的竞争在数码浪潮来袭前已经残酷无比。
1、托普康(Topcon,有译为“特强”):尼康原名为“日本光学”,托普康是“东京光学”,早年也是大厂。它生产的RE super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四大专业单反相机之一,曾经供应美国海军,我有过一架这种版本的,底盖刻有美国海军的缩写“U.S.NAVY”,机身为全金属,沉重结实得像坦克,工艺很精密,卡口与德国Exakta相机通用,简称E/T mount。它制造的镜头也非常出色,当年被誉为有德味的日镜,其标头58mm/1.4至今仍被Conisa拿来仿造,实力可见一斑。托普康的地位在五大厂之外可居首位,它于八十年代停产摄影系统,继续生产其他精密光学仪器。
2、柯尼卡(Konica):柯尼卡生产过120相机,还生产高档135旁轴相机,对早期135单反相机发展的贡献更是名列前茅,超过多数大厂。可惜它不曾致力于专业相机制造。在其135单反相机中,全机械的T3(N)和电子机FT-1都不错,不过未达到专业要求,我有后者。在日本135单反相机中,柯尼卡系统的法兰焦距最短,使它可以转接任何品牌的镜头来用。至于柯尼卡镜头,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皇冠上的宝石:KONICA HEXANON 28mm/1.8 UC》,发烧友们认为很煽情,如下:
说起KONICA,都知小西六,再有樱花卷。不细说KONICA在机身制造方面对世界相机业的贡献了:1948年……,1968年……,1969年……, 1975年……,1982年……,HEXAR,HEXAR RF,这是旁轴篇。1960年……,1968年……,1979年……,1981年……,这是单反篇。其中出现若干里程碑式的“世界上第一架……”, KONICA用家都知道,不赘述。
KONICA的HEXANON AR镜头,从15mm鱼眼到1000mm共计33种。很多人认为KONICA是日本二流品牌,其实论光学实力,在六、七十年代它不弱于NC,其镜头质量因超过尼康而被日本政府树为行业标准。尤其它的UC镜群,在粉丝眼中是K家的“皇冠”。这个UC,据KONICA公司的解释,除Ultra Coated外,还有两层含义:Ultra Close Focusing、Ultra Compact。在UC镜群的皇冠之上,闪烁着诸多珍宝:15mm/2.8Fisheye,35mm/2(9片玻璃), 57mm/1.2,85mm/1.8,400mm/5.6 Fluorite。谁是皇冠上的宝石?是28mm/1.8。
它是当年最快的28mm广角镜头。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一支其他的28mm镜头拥有如此大的光径。那时尼康AF 28mm/1.4 D和佳能EF 28mm/1.8 U远未孕育。至于更晚的适马EX 28mm/1.8,不提也罢。它曾经是28mm焦段当之无愧的镜王。
它是第一支设计有Floating System的28mm广角镜,即UC的第二层含义:Ultra Close Focusing。这是KONICA单反镜头中唯一拥有这种高档设计的,其近摄时的像质得到明显改善,扩展了它的实用范围。
它的最近摄距达到0.18m。这意味着什么?28mm 1:2!这令人瞠目。我至今很难相信这一点,认为是自己没看错了英文资料。
它制作精良,结实耐用,手感如船橹划破春水。其8片8组结构,即使全开光圈拍摄依然锐利清晰。曾经有人用它与同门28mm/3.5对比测试,结果同在f/8.0时,它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能力全面胜出,同在f/3.5左右时二者差距更大。
它的滤境口径只有55mm,即UC的第三层含义:Ultra Compact。这是一支超紧凑的超大口径广角镜。想想其它品牌的同光圈28mm镜头有多大?
它太昂贵,比同门28mm/3.5贵10倍。它太罕见,这方面同样是K镜之最,属于万里见一。即使在拍品丰富的ebay,一年难见它露面一回。所以一旦有机会得到它,决不要犹豫,立即拿下――也许只有上帝的宠儿才有这份运气。而一旦拥有它,决不要出售,否则一定后悔。
这篇文章被我删了不少,因为煽情过度了。我还有过50mm/1.4、40mm/1.8,后者是“饼干头”,却是双高斯结构,而非天塞,成像好于尼康45mm/2.8 P,价格便宜得不像话,被我称为“柯尼卡小剃刀”。
3、雅西卡(Yashica):雅西卡在日本二线厂家里可以排进前三名,实力比理光强,尤其是电子技术很好,否则蔡司不会选它来合作。它的120双反相机在中国很有名,135单反FR系列质量很好,镜头色彩鲜艳、层次良好,21mm/2.8、55mm/1.2、微距镜头、135mm/2.8、 500mm/8 RF、28-50mm、28-85mm、80-200mm都不错。我有过它的FR-1和50mm/1.4,这个镜头可以与著名的Contax 50mm/1.4 Planar媲美。雅西卡系统与康泰时系统卡口一致,称为C/Y mount,可以互换使用,但我不建议这么作。
4、富士卡(Fujica):富士的摄影产品之丰富,只有当年的柯达可比。哈苏的H1、xpan都是它作的,除了那个30mm镜头。其135单反机身以罗口ST-901、卡口AX-5最好;镜头的镀膜技术突出,与禄莱HFT、宾得SMC并称世界三大优秀镀膜,成像的通透度和层次是日头中顶尖的,色彩艳丽,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与德头比,只是味道薄了些。50mm/1.2和80-200mm/3.8是其最好的产品,我曾经有机会得到它们和AX-5,却放弃了,至今后悔。
5、玛米亚(Mamiya):玛米亚生产过少量135单反器材,我有过它的M42罗口55mm/1.4,镀膜是蓝黄二色,做工相当好,成像也很清晰。值得一提的是:玛米亚曾为尼康生产其Nikkorex系列相机,曾为禄莱SL系统生产其Rolleinar系列镜头。那些对“血统”要求高的发烧友要小心这个。
6、理光(Ricoh):理光进入中国市场很早,因此曾经被孤陋寡闻的人视为高档器材,那时的一些文学作品里经常出现“日本理光高档相机”之类的文字,挺可笑的。理光不是造不出好机器――看它的旁轴相机即知,而是典型的自甘堕落,厂方的说法是:市场定位。理光早期造过几部相当好的单反相机,比如M42时代全开光圈测光的快门优先相机TLS EE;比如它最好的单反相机XR-X/P,品质达到准专业水平,很有特点,并为其配套生产了不错的P系列镜头。理光最牛的单反镜头是28mm/3.5 Asph、300mm/4.5 APO,稀有程度赛过大熊猫。后期的理光器材就乏善可陈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所谓原厂,指既能造机身又能造镜头。现在的适马按说也算原厂,不过习惯上人们还是把它列为“副厂”――镜头专业厂,它的主业还是造镜头。
在日本135单反相机领域,除传统的五大厂外,原来还有很多二线的“原厂”,可惜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多年,只剩下一个三流的Cosina还在生产一些贴牌产品。厂家间的竞争在数码浪潮来袭前已经残酷无比。
1、托普康(Topcon,有译为“特强”):尼康原名为“日本光学”,托普康是“东京光学”,早年也是大厂。它生产的RE super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四大专业单反相机之一,曾经供应美国海军,我有过一架这种版本的,底盖刻有美国海军的缩写“U.S.NAVY”,机身为全金属,沉重结实得像坦克,工艺很精密,卡口与德国Exakta相机通用,简称E/T mount。它制造的镜头也非常出色,当年被誉为有德味的日镜,其标头58mm/1.4至今仍被Conisa拿来仿造,实力可见一斑。托普康的地位在五大厂之外可居首位,它于八十年代停产摄影系统,继续生产其他精密光学仪器。
2、柯尼卡(Konica):柯尼卡生产过120相机,还生产高档135旁轴相机,对早期135单反相机发展的贡献更是名列前茅,超过多数大厂。可惜它不曾致力于专业相机制造。在其135单反相机中,全机械的T3(N)和电子机FT-1都不错,不过未达到专业要求,我有后者。在日本135单反相机中,柯尼卡系统的法兰焦距最短,使它可以转接任何品牌的镜头来用。至于柯尼卡镜头,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当年我写过一篇文章《皇冠上的宝石:KONICA HEXANON 28mm/1.8 UC》,发烧友们认为很煽情,如下:
说起KONICA,都知小西六,再有樱花卷。不细说KONICA在机身制造方面对世界相机业的贡献了:1948年……,1968年……,1969年……, 1975年……,1982年……,HEXAR,HEXAR RF,这是旁轴篇。1960年……,1968年……,1979年……,1981年……,这是单反篇。其中出现若干里程碑式的“世界上第一架……”, KONICA用家都知道,不赘述。
KONICA的HEXANON AR镜头,从15mm鱼眼到1000mm共计33种。很多人认为KONICA是日本二流品牌,其实论光学实力,在六、七十年代它不弱于NC,其镜头质量因超过尼康而被日本政府树为行业标准。尤其它的UC镜群,在粉丝眼中是K家的“皇冠”。这个UC,据KONICA公司的解释,除Ultra Coated外,还有两层含义:Ultra Close Focusing、Ultra Compact。在UC镜群的皇冠之上,闪烁着诸多珍宝:15mm/2.8Fisheye,35mm/2(9片玻璃), 57mm/1.2,85mm/1.8,400mm/5.6 Fluorite。谁是皇冠上的宝石?是28mm/1.8。
它是当年最快的28mm广角镜头。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一支其他的28mm镜头拥有如此大的光径。那时尼康AF 28mm/1.4 D和佳能EF 28mm/1.8 U远未孕育。至于更晚的适马EX 28mm/1.8,不提也罢。它曾经是28mm焦段当之无愧的镜王。
它是第一支设计有Floating System的28mm广角镜,即UC的第二层含义:Ultra Close Focusing。这是KONICA单反镜头中唯一拥有这种高档设计的,其近摄时的像质得到明显改善,扩展了它的实用范围。
它的最近摄距达到0.18m。这意味着什么?28mm 1:2!这令人瞠目。我至今很难相信这一点,认为是自己没看错了英文资料。
它制作精良,结实耐用,手感如船橹划破春水。其8片8组结构,即使全开光圈拍摄依然锐利清晰。曾经有人用它与同门28mm/3.5对比测试,结果同在f/8.0时,它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能力全面胜出,同在f/3.5左右时二者差距更大。
它的滤境口径只有55mm,即UC的第三层含义:Ultra Compact。这是一支超紧凑的超大口径广角镜。想想其它品牌的同光圈28mm镜头有多大?
它太昂贵,比同门28mm/3.5贵10倍。它太罕见,这方面同样是K镜之最,属于万里见一。即使在拍品丰富的ebay,一年难见它露面一回。所以一旦有机会得到它,决不要犹豫,立即拿下――也许只有上帝的宠儿才有这份运气。而一旦拥有它,决不要出售,否则一定后悔。
这篇文章被我删了不少,因为煽情过度了。我还有过50mm/1.4、40mm/1.8,后者是“饼干头”,却是双高斯结构,而非天塞,成像好于尼康45mm/2.8 P,价格便宜得不像话,被我称为“柯尼卡小剃刀”。
3、雅西卡(Yashica):雅西卡在日本二线厂家里可以排进前三名,实力比理光强,尤其是电子技术很好,否则蔡司不会选它来合作。它的120双反相机在中国很有名,135单反FR系列质量很好,镜头色彩鲜艳、层次良好,21mm/2.8、55mm/1.2、微距镜头、135mm/2.8、 500mm/8 RF、28-50mm、28-85mm、80-200mm都不错。我有过它的FR-1和50mm/1.4,这个镜头可以与著名的Contax 50mm/1.4 Planar媲美。雅西卡系统与康泰时系统卡口一致,称为C/Y mount,可以互换使用,但我不建议这么作。
4、富士卡(Fujica):富士的摄影产品之丰富,只有当年的柯达可比。哈苏的H1、xpan都是它作的,除了那个30mm镜头。其135单反机身以罗口ST-901、卡口AX-5最好;镜头的镀膜技术突出,与禄莱HFT、宾得SMC并称世界三大优秀镀膜,成像的通透度和层次是日头中顶尖的,色彩艳丽,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与德头比,只是味道薄了些。50mm/1.2和80-200mm/3.8是其最好的产品,我曾经有机会得到它们和AX-5,却放弃了,至今后悔。
5、玛米亚(Mamiya):玛米亚生产过少量135单反器材,我有过它的M42罗口55mm/1.4,镀膜是蓝黄二色,做工相当好,成像也很清晰。值得一提的是:玛米亚曾为尼康生产其Nikkorex系列相机,曾为禄莱SL系统生产其Rolleinar系列镜头。那些对“血统”要求高的发烧友要小心这个。
6、理光(Ricoh):理光进入中国市场很早,因此曾经被孤陋寡闻的人视为高档器材,那时的一些文学作品里经常出现“日本理光高档相机”之类的文字,挺可笑的。理光不是造不出好机器――看它的旁轴相机即知,而是典型的自甘堕落,厂方的说法是:市场定位。理光早期造过几部相当好的单反相机,比如M42时代全开光圈测光的快门优先相机TLS EE;比如它最好的单反相机XR-X/P,品质达到准专业水平,很有特点,并为其配套生产了不错的P系列镜头。理光最牛的单反镜头是28mm/3.5 Asph、300mm/4.5 APO,稀有程度赛过大熊猫。后期的理光器材就乏善可陈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