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民币升值了,大中华帝国的GDP用美元来计就更高了,社会和谐了,领导脸上有光了,超德赶美了。但是伴随着升值的,是小民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后,可以换更多美元啊,人民币更值钱了啊,怎么会物价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越来越低呢?老夫这就来分析一下。
原因A. 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效益下降
人民币汇改制前,实行的人民币对美元8.27:1的汇率。这个汇率实行了十多年。在这个汇率下,你出口挣1000美元,可以在银行换回8270人民币。而今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7.55:1左右。现在你出口1000美元,只能在银行换回7550人民币,比一年多前减少了720元。如果出口100万美元呢?就减少了72万人民币的收入。
中国是个靠出口生存的国家,外贸依存度为90%左右。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一般正规点的企业收入60%以上来自出口。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利润急剧减少,因此常常会想到裁员、减工资等鬼点子。什么?给出口产品涨价?出口企业又不是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电力这些垄断企业,想涨就涨。出口企业想涨1美分都是很困难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企业界的整体利润下降了,老板和打工仔都逃不过。
原因B.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外资增加在中国投资
人民币升值了,就会有个惯性,会升得比它的实际价值还要高。国外投资者看到这一点,就会加大在中国投资,否则以后再来投资会更贵,买的东西更少了。而且投资对象会主要集中在土地、房产、矿业、垄断企业股权这样一些“保值”的项目上。但是,钱来了,中国的供给并没有增加那么快,物价当然就上涨了。
收入下降,物价上升,你当然就更穷了。当然,如果你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进口产品上,对你影响就小一些。
预测:一、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那么中国的成本优势就会更小,生产企业型外资就会逐渐撤离中国,寻找物价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同时,房价会更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一个物价高昂、不适合做其它什么事情的地方,买房子是最简单、最可靠的投资。香港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二、当人民币靠着惯性走到最高点之前,聪明的外资会看到人民币实际上不值那么多钱了,会想法把人民币换成外币,悄悄撤离中国。投资者把人民币卖掉,购买外币,流通的人民币增加,物价会急剧膨胀。这个坎,不知道政府能否过得去。
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有两个原因:
A. 出口顺差。B. 外商直接投资
我们来看看出口顺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口订单有可能有利润,有可能没利润,有可能还要亏本(什么?没人会做亏本生意?你错了,因为出口量大,并且收款有保证,所以很多企业情愿小亏也要做出口单,以便削平固定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的某产品成本是7550人民币,出口卖价是1000美元,不考虑退税的话,他的利润是0。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这个交易的顺差是1000美元,增加了1000美元的外汇储备。看到了吧?企业不赚钱,社会财富不增加,但是国家的外汇储备仍在增加!
这个是顺差的真相。实际上,如果企业的出口利润是负的,由于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那么外汇增加得就更多!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民收入越来越少!
刚才说企业,现在说说银行和政府。银行收了企业的1000美元,给出7550人民币。实际上这1000美元银行是不能乱用的,因为中国政府才有支配权。政府会拿7550人民币出来,和银行换这1000美元。这样,中国政府减少了7550人民币的财富,增加了1000美元的财富。
政府的7550人民币是哪儿来的呢?也是从税收收上来的。但是如果企业创汇太多,银行收的美元也太就多了,政府就没有足够的人民币去换美元。而且国内建设、公务员工资、军队、教育,当然还有汽车、豪宴等数不清的公款消费,政府不能拿美元消费呀,怎么办?
好办!印人民币呗!政府不够人民币和银行换美元,就直接多印点人民币现钞,拿给银行换美元。你看这方法简单吧!
由于多印了人民币,政府的人民币财产没减少,还增加了美元财富。你看这算盘打得多好!但是中国人民就惨了。政府靠印钞票增加了财产,而生产的东西又没增加,那么在国内人民币就贬值了,物价就上涨了。
你看这个逻辑关系很简单吧:企业出口——〉收到美元——〉政府印人民币收入美元——〉人民币流通增加——〉通货膨胀
所以,政府整天说什么人民币流动性,其实人民币流动性最大的肇因就是政府本身。首先,政府要强买美元;其次,政府通过印钞票买美元。结果,一方面政府存了一大堆美元在那里不知道怎么用,另一方面又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剧增。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政府不多印人民币,而是把国库里的人民币拿来换美元,结果会怎么样?现在政府每年收入是2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3000亿美元左右。按照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幅度,乖乖,一年时间内就把政府的人民币换光了!于是,政府拿了3000亿美元,手里没有一分钱人民币,中国法律又不许美元在国内流通,那政府不是破产了?搞笑吧?所以,政府只能通过印钞票来维持外汇管制。
其实,这里可以很容易估算出,由于贸易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率(有数字恐惧症的,请直接看计算结果)。
假设:
中国GDP=20万亿人民币
贸易顺差=2000亿美元
则政府需要增加发行2000*7.55=15000亿左右人民币
贸易顺差导致的人民币贬值率=20万亿/20万亿+15000亿=9%左右
这仅仅是贸易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率。加上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就远远高于10%了。因此,中国统计通货膨胀是不考虑房地产的,否则还不把人吓死?
通货膨胀9%,当然政府那2万多亿收入也缩水了。但是政府是不怕的,为啥?因为还有那2000亿的美元收入呢!因此,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不过是把国民财富进行了一次再分配,通过人民币的对内贬值,使政府大大增加了美元财富。实际上,通货膨胀以后,整个中国的财富并没有减少,只是民间的财富缩水了,而政府的腰包大大鼓起来了。这种对财富的搜刮速度,历史上是罕见的。
今天政府手里的1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因美元贬值损失了一些,但是这点损失对收入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因为这么多美元,政府不用劳神费力,仅仅是通过印刷人民币强买美元,就把美元这个硬通货搞到手了。除非美元贬值90%,否则政府做的这单买卖就不亏本。
可想而知,最会投资、最会理财的机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因此,对整个国家来说,要使美元财富最有效的增值的方式是让企业和银行自主使用美元。政府投资,肯定是浪费大于收益的。从整个国家来说,美元投资回报是负的。我们看到,政府总爱花几百亿美元购买国外奢侈品、购买投资回报极低的美国国债,等等,这是因为政府的美元财富来得太容易,所以花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民间企业的美元储蓄,它们打死也不舍得这样花。
刚才讲的是贸易顺差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但是讲着讲着就说起政府强买美元的敛财政策了。如果大家对历史有些了解,就应该知道国民政府在1946-49 年发行“银元券”和“金圆券”,引起通货膨胀的故事。只是,当时国民政府强买的是黄金和白银,今天政府强买的是美元和其他外汇;当时印刷的是法币、银元券、金圆券,今天印刷的是人民币。方式最有差异,本质没有不同。
现在说说外汇储备增加的另一个原因:B.外商直接投资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欢迎还是局限在生产型企业的。虽然WTO要求开放商业流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政府是不情愿的,设了很多限制。因此也只有沃尔玛、家乐福等这样一些能搞定政府关系的巨无霸企业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不像生产型外企那样遍地开花。
外商投资是带着美元进来的。比如一家外商带着100万美元进来,他必须把100万美元兑换成755万人民币,购买土地、厂房,支付人员工资等等。
兑换以后,银行支付了755万人民币,收入了100万美元,转手又把100万美元卖给政府。政府会从国库里拿755万人民币支付给银行吗?不会的,政府会另外印刷755万人民币给银行。因此这家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政府一分钱人民币没减少,白白赚了100万美元。
上面一直在说外汇储备的增加,那么和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来做个假设。
假设出现贸易顺差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假如英国企业出口了1000美元的产品,收入了1000美元,把它存在银行,OK了。下面呢?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就是:从前有个太监。。。下面没有了。
假设这家英国企业出口利润也是0,按照汇率,那么它就花了差不多600英镑成本,得到了1000美元。如果这家企业想把这1000美元在英国国内花出去,那么它就得拿1000美元再从英国的银行换600英镑。
但是银行现在愿意拿600英镑换1000美元吗?由于货币兑换也是一种买卖关系,当卖美元、买英镑越来越多的时候,当然美元就贬值、英镑就涨价了。
正常来说,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汇率就是这样自然调整的。贸易顺差越多,本国货币汇率就越会上涨。但是,如果英国政府不想要英镑升值,应该怎么办呢?它就要参与市场,抛售英镑,购买美元。英国政府就得把国库里的英镑拿出来购买美元。这样一来,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里,英镑比例就会降低,美元比例会增加。
然而,英国政府在国内消费需要使用英镑,这样一来,在增加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英镑就不够用了,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然而,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是独立的。央行就像一家企业一样,会尽量避免亏损(也就是赤字)。如果英国政府一方面保留着一大堆美元不用,另一方面又是预算赤字,这不是很荒谬吗?
央行不准出现预算赤字,要平衡预算只能增税,这样纳税人又不干了。两难之下,英国政府只好尽量避免干预外汇市场,以免陷入窘境。
这两年我们看到美元贬值,而英镑、欧元升值,原因就是欧洲出口势头旺盛,而美国则是贸易逆差。
美国贸易逆差,美国企业日子不是很难过吗?正是这样。美国政府为了帮助企业,就要加大对美国企业的采购量。那政府的钱不是不够用了吗?是的,所以美国这几年出现财政赤字,而且数额巨大。美国政府不够钱怎么办?那就只好发行国债,向外借钱了。谁借给他钱?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政府!
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怪现象:这样一圈下来,中国政府成了个大财主,美国政府成了个大债主,同时把美国搞成了一个依靠政府预算生存的国家。这和美国的建国理念是相矛盾的。
上面拿英国做例子,分析了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贸易顺差时的情况,也就是英镑升值了。如果外资增加在英国的直接投资,结果也是一样,英镑也会因此升值。对外国人来说,英国的产品、土地、房屋等等,会越来越贵。
英国的东西贵了,那么外国人就会减少购买英国产品,减少在英国的投资。英国人拿着英镑,就可以购买更多外国产品。这样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这就是市场经济。
但是英国出口减少了、外国投资减少了,不会引起工作机会流失吗?是的。本国币值升高,通常会引起失业率增加。所以一般国家都希望本国货币保值在低汇率。不过,就算币值升高,问题也不是很大,因为正常国家都是依靠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变动对整个国家影响不大。
中国不是正常国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90%以上。相比之下,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0%左右。对美国、欧洲、日本来说,出口减少会引起失业率增加。而对中国来说,出口减少会引起经济崩盘。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强压着不让人民币升值。
再往后分析,就会发现人民币升值问题、出口问题、物价问题、工资问题的根源其实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因此,在下面继续讨论时,请大家就事论事,起码完整的看完帖子再开骂不迟。政治也是一门科学,而科学应该是不带感情色彩进行研究的。
现在中国政府正处在两难境地。人民币不升值,政府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流动的人民币越来越多,通货膨胀剧烈。现在的情况是,把按人民币定价昂贵的国内产品,硬要定个超低美元价格,卖给外国人。外国市场受到低价产品冲击,当然不满意。
那么人民币升值呢?如果升值,那出口商家就要亏本,就会有大面积的厂家倒闭。失业率会猛增。不升值——〉通货膨胀,升值——〉失业率猛增,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此中国政府选择题的关键不是国外压力,而是国内问题。
可能你就要说了:既然出口没钱赚,还要遭外国白眼,为啥就不能增加在国内销售呢?一来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二来可以降低国内物价。问得好!这个问题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增加在国内销售,减少出口?这个问题,不但你在问,中国政府也在问,美国政府也在问。所有人都在问。
回答A:中国人民太穷了
据统计,中国创造的GDP中,工资成本仅占20%多。而在发达国家,工资成本占60%以上,还有达到80%的。对中国的这个20%,我还是相当怀疑的。我所知道的家电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中,原材料成本占到70-80%,工资+管理费+机器损耗+利润才有20-30%。员工工资估计占产品价格的5- 10%。
假设这个企业产值是1亿元,那么员工工资收入总额为500-1000万元。他们的消费,足够带动消化掉这1亿元的产值吗?显然不够的。生产得太多,消费得太少,只好用来出口了。
是中国人太小气、或者消费观念不够先进吗?也不是的,中国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就决定了中国人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产品。
回答B:国内客户的钱太难收了
做过国内市场的都知道,东西卖出去,生意还只做成了一小半。如何收回货款才是大难题。与其费尽千辛万苦在国内收款,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国外市场上,少赚就少赚一点,至少收款有保证。
回答C:技术创新太难了
做国内市场,靠的是技术、营销、品牌;做国外市场,靠的是低成本、质量、速度。问题在于,技术太容易被抄袭,而做营销和品牌成本又太高了。而控制成本、质量、速度,基本上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就可以做到。因此,一般中国企业发展到中型阶段,就开始减少在国内市场的投入,而转型到出口的路上去了。
那么,针对回答A,中国人民太穷了,工资收入在GDP里比例太低,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a.老板是靠不住的:世界上可能有很多善良的老板,但是老夫亲身认识的几十个老板中,还没有一个说是主动愿意给员工涨工资的。因此,涨工资靠老板是靠不住的。
b.政府是靠不住的:在任何国家,政府只可能规定最低工资,不可能规定企业的平均工资,更不可能规定企业员工工资的涨幅。因此,涨工资是不可能靠政府的。
珠江三角洲企业一线员工的人均工资,已经有15年停滞不前了。这15年来,珠三角的GDP以年均10-15%的速度增长,算下来GDP增长了几乎10倍,然而人均工资却没有增长,算得上是世界经济奇迹。
下面就要牵涉到政治问题了,请各位先看清后砸。另外老夫纯粹是从科学角度进行探讨……老夫家里有挺好的茶,希望相关单位就不要请老夫去喝茶了。
经济快速增长,而员工收入不见提高的情况,并不是中国的发明。在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这是很普遍的事情。在19世纪,这个矛盾发展到高潮,甚至出了老马这样的革命家要消灭资本主义。
由于感到收入不公平(请注意,很多工人并非穷的挨饿了,只是“感觉”收入太低),工人们组织了工会,和资方进行集体谈判。资方当然会以开除来威胁工会,而工会以罢工、游行进行回敬。最后的结果是,资方同意工人增加工资——人工成本在GDP里的比重提高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中国允许成立独立工会,政府保护工人罢工的权利,会出现什么状况(假设,仅仅是假设)。由于感到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工人们会很快建立工会,向资方提出要求涨工资,增加雇佣工人等条件。
由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在一个工会的示范作用下,其他工会将纷纷效仿。企业主们会发现,他们面临两个选择:1、停产;2、增加工人工资。两害相权取其轻,大部分资方不得不同意增加工人工资。
工人增加工资,无疑令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出口变得更困难了。但是当企业老板回头望去的时候,他会惊奇的发现,国内市场变得巨大了!由于工人工资普遍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出口卖不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被消化了!
假设有这么个出口企业:它的材料、机器、管理成本是9000元,人工成本是1000元,生产10台电视机,产品总售价是9000+1000= 10000元。这种情况下,如果这家企业的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剩下的产品出口,那么这家公司内销额为1000元,内销1台电视机;外销额为 9000元,外销9台电视机。
又假设现在这家企业的老板大发善心,把工人工资从1000元增加到9000元,那么10台电视机的总售价就变为9000+9000=18000元。同样假设企业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如果产品还能卖出去的话),那么内销额为9000元,内销 5台电视机;外销额为9000元,外销5台电视机。
你可能会说,唉,就算涨了工资,外销额不还是一样吗?外汇储备不是增加得一样多吗?不对!!不一样!!!因为同样是9000元的外销金额,前者出口了9台电视机,后者只出口了5台电视机,本国公民实实在在的消费、享受了5台电视机。
当然,上述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10台电视机的卖价从10000元上涨为18000元,一台都不可能卖掉。但是,如果把这家企业看作是整个中国……可以发现,工资在GDP比例里的增加,是有利于中国公民福利增加的。
我们可以看看,在上面那个例子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企业主:他用了18000元成本,收入了18000元,他的利益没有变化;
工人:收入从1000元变为9000元,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变为5台,他是受益者;
国外消费者:原来可以用9000元买9台电视机,变为9000元买5台电视机,他是受害者;
国外企业和工人:原来要和售价为1000元/台的产品竞争,现在只用和售价为1800元/台的产品竞争,竞争压力减小了,他是受益者。
在老夫所举的例子中,工资的增长确实引起了通货膨胀。不过,工资从1000增加到9000,增加了8倍;而通货膨胀从1000增加到1800,增加了仅仅80%。这说明,在普遍低工资环境下,工资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有限的,而带来的利益却是明显的(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增加到了5台)。
老夫前几年曾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地方官搞了个“逼农致富”的政策,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农民种的粮毁了,逼农民种经济作物、搞养殖业。老夫当时想,你当官的要出政绩,也不能这样丧心病狂啊。好像农民都是视钱财如粪土的孔子和颜回,非要当官的逼着才能赚钱。
没想到现在,中国政府也搞起了“逼走高端”的政策。具体的做法是:a.降低出口退税;b.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必须缴纳押金。这样一来,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做低端产品的企业就被逼上了绝路,要么关门,要么去做高端。
问题是,高端是想做就做吗?哪个企业想起早贪黑的掙那两毛钱?哪个老板不想像比尔盖茨一样,印一张5毛钱的光碟,收顾客5000块钱?关键是能做到吗?高端产品需要雄厚的资金、创新的技术、超常的工业设计、精密的加工能力,这些都依赖于金融制度、教育制度、法治环境,依赖于长时间良好的积累,不是企业一夜之间可以做到。
一个社会的普遍富裕,不是依赖高科技的。要让一个办公室职员、技术工、操作工、清洁工都富裕起来,凭几个天才创造的高科技,是没有办法的。除了集体谈判权以外,别无他途。
虽然老夫在上面一再强调,中国经济的命门在于工资收入在GDP里面的比例,但是,要想提高这个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工资收入在GDP里的比例过去十年来在直线下滑。
这里,老夫先要讲个老掉牙的故事:劣币驱逐良币。话说古代的货币都是用金、银、铜这些贵重金属做成的。比如一个金币上面可能标明了“五钱”。于是,有些无良商人会把这块金币偷偷刮下来一层,但是仍然按照五钱的金币使用出去。这样,市场上流通的“好钱”越来越少,“劣钱”越来越多,就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在发生“劣质企业驱逐优良企业”的事情。比如一个企业的老板比较善良,给工人工资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好、休息时间比较多,于是这家企业的产品成本就高了,销售困难,最终企业破产了。
另外一家企业,老板极端黑心,把工资压得极低、工作环境恶劣、每天让工人工作16个小时,但这家企业的产品却很便宜,事业蒸蒸日上。
就这样,好的企业破产了,仁慈的老板出局了,但是黑心老板却越做越大。这就使现代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多年来,GDP增长了好几倍,物价增长了好几倍,但是平均工资却纹丝不动。这是因为,好的企业、善良的老板,他们都纷纷出局了。
经济的问题,是和每个人相关的。虽然金融衍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高深的数学游戏,但是基本的经济问题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比如有这样三个选择:1、你每个月要多付50元税钱,但是政府会多修一条路,你出门更方便了;2、政府不多收税,但是会多印刷钞票付修路款,这样社会物价上涨了;3、政府不多收税、也不多印钞票,但是你享受不到出行的方便。问:你选择哪个?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不应当以“专家论证过了”来忽悠过去,而要由我们自己做出选择。
现在继续来说说增加内需的问题。
增加内需最荒谬的手段,就是“公务员加薪”。就像我在上面列举的例子,政府的一切收入,包括公务员的薪水,只有两个来源:a.税收(包括收费),b.印刷钞票。所以要给公务员提高薪水,也只有两个途径:a.提高税收(或者增加收费项目),b.滥印钞票。
当政府通过增税和滥印钞票提高公务员薪水的时候,社会其他成员的可支配收入就减少了。你可能会说,一边减少,一边增加,那么内需总额还是不变啊。不对!总内需不是不变,而是变小了!
你试试拿块干毛巾,在一个脸盆里汲水,再在另一个脸盆拧干。最后你会发现,另一个脸盆里的水比原来那个水少多了。因为毛巾本身会吸水,而且一来一往,有的水掉到地上了,有的水蒸发了。政府机构就像是一块干毛巾,经过它的资金会被严重浪费的、效率极低的使用。因此,当公务员加薪的时候,当财政收入节节攀登的时候,社会总需求减少了,内需市场更小了。
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市场,给公务员加薪,但结果是内需市场变得更小了!同样,无论政府增加什么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各种活动,等等,总的后果是内需市场变得更小。所以,不要看北京基础建设、奥运场馆轰轰烈烈,以为增加了就业。实际上,如果不被抽税搞这些建设,原本那些纳税企业可以雇佣更多的员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原因A. 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效益下降
人民币汇改制前,实行的人民币对美元8.27:1的汇率。这个汇率实行了十多年。在这个汇率下,你出口挣1000美元,可以在银行换回8270人民币。而今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7.55:1左右。现在你出口1000美元,只能在银行换回7550人民币,比一年多前减少了720元。如果出口100万美元呢?就减少了72万人民币的收入。
中国是个靠出口生存的国家,外贸依存度为90%左右。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一般正规点的企业收入60%以上来自出口。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利润急剧减少,因此常常会想到裁员、减工资等鬼点子。什么?给出口产品涨价?出口企业又不是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电力这些垄断企业,想涨就涨。出口企业想涨1美分都是很困难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企业界的整体利润下降了,老板和打工仔都逃不过。
原因B.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外资增加在中国投资
人民币升值了,就会有个惯性,会升得比它的实际价值还要高。国外投资者看到这一点,就会加大在中国投资,否则以后再来投资会更贵,买的东西更少了。而且投资对象会主要集中在土地、房产、矿业、垄断企业股权这样一些“保值”的项目上。但是,钱来了,中国的供给并没有增加那么快,物价当然就上涨了。
收入下降,物价上升,你当然就更穷了。当然,如果你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进口产品上,对你影响就小一些。
预测:一、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那么中国的成本优势就会更小,生产企业型外资就会逐渐撤离中国,寻找物价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同时,房价会更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一个物价高昂、不适合做其它什么事情的地方,买房子是最简单、最可靠的投资。香港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二、当人民币靠着惯性走到最高点之前,聪明的外资会看到人民币实际上不值那么多钱了,会想法把人民币换成外币,悄悄撤离中国。投资者把人民币卖掉,购买外币,流通的人民币增加,物价会急剧膨胀。这个坎,不知道政府能否过得去。
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有两个原因:
A. 出口顺差。B. 外商直接投资
我们来看看出口顺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口订单有可能有利润,有可能没利润,有可能还要亏本(什么?没人会做亏本生意?你错了,因为出口量大,并且收款有保证,所以很多企业情愿小亏也要做出口单,以便削平固定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的某产品成本是7550人民币,出口卖价是1000美元,不考虑退税的话,他的利润是0。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这个交易的顺差是1000美元,增加了1000美元的外汇储备。看到了吧?企业不赚钱,社会财富不增加,但是国家的外汇储备仍在增加!
这个是顺差的真相。实际上,如果企业的出口利润是负的,由于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那么外汇增加得就更多!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民收入越来越少!
刚才说企业,现在说说银行和政府。银行收了企业的1000美元,给出7550人民币。实际上这1000美元银行是不能乱用的,因为中国政府才有支配权。政府会拿7550人民币出来,和银行换这1000美元。这样,中国政府减少了7550人民币的财富,增加了1000美元的财富。
政府的7550人民币是哪儿来的呢?也是从税收收上来的。但是如果企业创汇太多,银行收的美元也太就多了,政府就没有足够的人民币去换美元。而且国内建设、公务员工资、军队、教育,当然还有汽车、豪宴等数不清的公款消费,政府不能拿美元消费呀,怎么办?
好办!印人民币呗!政府不够人民币和银行换美元,就直接多印点人民币现钞,拿给银行换美元。你看这方法简单吧!
由于多印了人民币,政府的人民币财产没减少,还增加了美元财富。你看这算盘打得多好!但是中国人民就惨了。政府靠印钞票增加了财产,而生产的东西又没增加,那么在国内人民币就贬值了,物价就上涨了。
你看这个逻辑关系很简单吧:企业出口——〉收到美元——〉政府印人民币收入美元——〉人民币流通增加——〉通货膨胀
所以,政府整天说什么人民币流动性,其实人民币流动性最大的肇因就是政府本身。首先,政府要强买美元;其次,政府通过印钞票买美元。结果,一方面政府存了一大堆美元在那里不知道怎么用,另一方面又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剧增。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政府不多印人民币,而是把国库里的人民币拿来换美元,结果会怎么样?现在政府每年收入是2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3000亿美元左右。按照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幅度,乖乖,一年时间内就把政府的人民币换光了!于是,政府拿了3000亿美元,手里没有一分钱人民币,中国法律又不许美元在国内流通,那政府不是破产了?搞笑吧?所以,政府只能通过印钞票来维持外汇管制。
其实,这里可以很容易估算出,由于贸易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率(有数字恐惧症的,请直接看计算结果)。
假设:
中国GDP=20万亿人民币
贸易顺差=2000亿美元
则政府需要增加发行2000*7.55=15000亿左右人民币
贸易顺差导致的人民币贬值率=20万亿/20万亿+15000亿=9%左右
这仅仅是贸易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率。加上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就远远高于10%了。因此,中国统计通货膨胀是不考虑房地产的,否则还不把人吓死?
通货膨胀9%,当然政府那2万多亿收入也缩水了。但是政府是不怕的,为啥?因为还有那2000亿的美元收入呢!因此,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不过是把国民财富进行了一次再分配,通过人民币的对内贬值,使政府大大增加了美元财富。实际上,通货膨胀以后,整个中国的财富并没有减少,只是民间的财富缩水了,而政府的腰包大大鼓起来了。这种对财富的搜刮速度,历史上是罕见的。
今天政府手里的1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因美元贬值损失了一些,但是这点损失对收入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因为这么多美元,政府不用劳神费力,仅仅是通过印刷人民币强买美元,就把美元这个硬通货搞到手了。除非美元贬值90%,否则政府做的这单买卖就不亏本。
可想而知,最会投资、最会理财的机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因此,对整个国家来说,要使美元财富最有效的增值的方式是让企业和银行自主使用美元。政府投资,肯定是浪费大于收益的。从整个国家来说,美元投资回报是负的。我们看到,政府总爱花几百亿美元购买国外奢侈品、购买投资回报极低的美国国债,等等,这是因为政府的美元财富来得太容易,所以花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民间企业的美元储蓄,它们打死也不舍得这样花。
刚才讲的是贸易顺差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但是讲着讲着就说起政府强买美元的敛财政策了。如果大家对历史有些了解,就应该知道国民政府在1946-49 年发行“银元券”和“金圆券”,引起通货膨胀的故事。只是,当时国民政府强买的是黄金和白银,今天政府强买的是美元和其他外汇;当时印刷的是法币、银元券、金圆券,今天印刷的是人民币。方式最有差异,本质没有不同。
现在说说外汇储备增加的另一个原因:B.外商直接投资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欢迎还是局限在生产型企业的。虽然WTO要求开放商业流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政府是不情愿的,设了很多限制。因此也只有沃尔玛、家乐福等这样一些能搞定政府关系的巨无霸企业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不像生产型外企那样遍地开花。
外商投资是带着美元进来的。比如一家外商带着100万美元进来,他必须把100万美元兑换成755万人民币,购买土地、厂房,支付人员工资等等。
兑换以后,银行支付了755万人民币,收入了100万美元,转手又把100万美元卖给政府。政府会从国库里拿755万人民币支付给银行吗?不会的,政府会另外印刷755万人民币给银行。因此这家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政府一分钱人民币没减少,白白赚了100万美元。
上面一直在说外汇储备的增加,那么和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关系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来做个假设。
假设出现贸易顺差的不是中国,而是英国,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假如英国企业出口了1000美元的产品,收入了1000美元,把它存在银行,OK了。下面呢?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就是:从前有个太监。。。下面没有了。
假设这家英国企业出口利润也是0,按照汇率,那么它就花了差不多600英镑成本,得到了1000美元。如果这家企业想把这1000美元在英国国内花出去,那么它就得拿1000美元再从英国的银行换600英镑。
但是银行现在愿意拿600英镑换1000美元吗?由于货币兑换也是一种买卖关系,当卖美元、买英镑越来越多的时候,当然美元就贬值、英镑就涨价了。
正常来说,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汇率就是这样自然调整的。贸易顺差越多,本国货币汇率就越会上涨。但是,如果英国政府不想要英镑升值,应该怎么办呢?它就要参与市场,抛售英镑,购买美元。英国政府就得把国库里的英镑拿出来购买美元。这样一来,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里,英镑比例就会降低,美元比例会增加。
然而,英国政府在国内消费需要使用英镑,这样一来,在增加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英镑就不够用了,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然而,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是独立的。央行就像一家企业一样,会尽量避免亏损(也就是赤字)。如果英国政府一方面保留着一大堆美元不用,另一方面又是预算赤字,这不是很荒谬吗?
央行不准出现预算赤字,要平衡预算只能增税,这样纳税人又不干了。两难之下,英国政府只好尽量避免干预外汇市场,以免陷入窘境。
这两年我们看到美元贬值,而英镑、欧元升值,原因就是欧洲出口势头旺盛,而美国则是贸易逆差。
美国贸易逆差,美国企业日子不是很难过吗?正是这样。美国政府为了帮助企业,就要加大对美国企业的采购量。那政府的钱不是不够用了吗?是的,所以美国这几年出现财政赤字,而且数额巨大。美国政府不够钱怎么办?那就只好发行国债,向外借钱了。谁借给他钱?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政府!
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怪现象:这样一圈下来,中国政府成了个大财主,美国政府成了个大债主,同时把美国搞成了一个依靠政府预算生存的国家。这和美国的建国理念是相矛盾的。
上面拿英国做例子,分析了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贸易顺差时的情况,也就是英镑升值了。如果外资增加在英国的直接投资,结果也是一样,英镑也会因此升值。对外国人来说,英国的产品、土地、房屋等等,会越来越贵。
英国的东西贵了,那么外国人就会减少购买英国产品,减少在英国的投资。英国人拿着英镑,就可以购买更多外国产品。这样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这就是市场经济。
但是英国出口减少了、外国投资减少了,不会引起工作机会流失吗?是的。本国币值升高,通常会引起失业率增加。所以一般国家都希望本国货币保值在低汇率。不过,就算币值升高,问题也不是很大,因为正常国家都是依靠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变动对整个国家影响不大。
中国不是正常国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90%以上。相比之下,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只有20%左右。对美国、欧洲、日本来说,出口减少会引起失业率增加。而对中国来说,出口减少会引起经济崩盘。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强压着不让人民币升值。
再往后分析,就会发现人民币升值问题、出口问题、物价问题、工资问题的根源其实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因此,在下面继续讨论时,请大家就事论事,起码完整的看完帖子再开骂不迟。政治也是一门科学,而科学应该是不带感情色彩进行研究的。
现在中国政府正处在两难境地。人民币不升值,政府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流动的人民币越来越多,通货膨胀剧烈。现在的情况是,把按人民币定价昂贵的国内产品,硬要定个超低美元价格,卖给外国人。外国市场受到低价产品冲击,当然不满意。
那么人民币升值呢?如果升值,那出口商家就要亏本,就会有大面积的厂家倒闭。失业率会猛增。不升值——〉通货膨胀,升值——〉失业率猛增,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此中国政府选择题的关键不是国外压力,而是国内问题。
可能你就要说了:既然出口没钱赚,还要遭外国白眼,为啥就不能增加在国内销售呢?一来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二来可以降低国内物价。问得好!这个问题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增加在国内销售,减少出口?这个问题,不但你在问,中国政府也在问,美国政府也在问。所有人都在问。
回答A:中国人民太穷了
据统计,中国创造的GDP中,工资成本仅占20%多。而在发达国家,工资成本占60%以上,还有达到80%的。对中国的这个20%,我还是相当怀疑的。我所知道的家电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中,原材料成本占到70-80%,工资+管理费+机器损耗+利润才有20-30%。员工工资估计占产品价格的5- 10%。
假设这个企业产值是1亿元,那么员工工资收入总额为500-1000万元。他们的消费,足够带动消化掉这1亿元的产值吗?显然不够的。生产得太多,消费得太少,只好用来出口了。
是中国人太小气、或者消费观念不够先进吗?也不是的,中国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就决定了中国人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产品。
回答B:国内客户的钱太难收了
做过国内市场的都知道,东西卖出去,生意还只做成了一小半。如何收回货款才是大难题。与其费尽千辛万苦在国内收款,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国外市场上,少赚就少赚一点,至少收款有保证。
回答C:技术创新太难了
做国内市场,靠的是技术、营销、品牌;做国外市场,靠的是低成本、质量、速度。问题在于,技术太容易被抄袭,而做营销和品牌成本又太高了。而控制成本、质量、速度,基本上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就可以做到。因此,一般中国企业发展到中型阶段,就开始减少在国内市场的投入,而转型到出口的路上去了。
那么,针对回答A,中国人民太穷了,工资收入在GDP里比例太低,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a.老板是靠不住的:世界上可能有很多善良的老板,但是老夫亲身认识的几十个老板中,还没有一个说是主动愿意给员工涨工资的。因此,涨工资靠老板是靠不住的。
b.政府是靠不住的:在任何国家,政府只可能规定最低工资,不可能规定企业的平均工资,更不可能规定企业员工工资的涨幅。因此,涨工资是不可能靠政府的。
珠江三角洲企业一线员工的人均工资,已经有15年停滞不前了。这15年来,珠三角的GDP以年均10-15%的速度增长,算下来GDP增长了几乎10倍,然而人均工资却没有增长,算得上是世界经济奇迹。
下面就要牵涉到政治问题了,请各位先看清后砸。另外老夫纯粹是从科学角度进行探讨……老夫家里有挺好的茶,希望相关单位就不要请老夫去喝茶了。
经济快速增长,而员工收入不见提高的情况,并不是中国的发明。在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这是很普遍的事情。在19世纪,这个矛盾发展到高潮,甚至出了老马这样的革命家要消灭资本主义。
由于感到收入不公平(请注意,很多工人并非穷的挨饿了,只是“感觉”收入太低),工人们组织了工会,和资方进行集体谈判。资方当然会以开除来威胁工会,而工会以罢工、游行进行回敬。最后的结果是,资方同意工人增加工资——人工成本在GDP里的比重提高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中国允许成立独立工会,政府保护工人罢工的权利,会出现什么状况(假设,仅仅是假设)。由于感到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工人们会很快建立工会,向资方提出要求涨工资,增加雇佣工人等条件。
由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在一个工会的示范作用下,其他工会将纷纷效仿。企业主们会发现,他们面临两个选择:1、停产;2、增加工人工资。两害相权取其轻,大部分资方不得不同意增加工人工资。
工人增加工资,无疑令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出口变得更困难了。但是当企业老板回头望去的时候,他会惊奇的发现,国内市场变得巨大了!由于工人工资普遍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出口卖不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被消化了!
假设有这么个出口企业:它的材料、机器、管理成本是9000元,人工成本是1000元,生产10台电视机,产品总售价是9000+1000= 10000元。这种情况下,如果这家企业的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剩下的产品出口,那么这家公司内销额为1000元,内销1台电视机;外销额为 9000元,外销9台电视机。
又假设现在这家企业的老板大发善心,把工人工资从1000元增加到9000元,那么10台电视机的总售价就变为9000+9000=18000元。同样假设企业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如果产品还能卖出去的话),那么内销额为9000元,内销 5台电视机;外销额为9000元,外销5台电视机。
你可能会说,唉,就算涨了工资,外销额不还是一样吗?外汇储备不是增加得一样多吗?不对!!不一样!!!因为同样是9000元的外销金额,前者出口了9台电视机,后者只出口了5台电视机,本国公民实实在在的消费、享受了5台电视机。
当然,上述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10台电视机的卖价从10000元上涨为18000元,一台都不可能卖掉。但是,如果把这家企业看作是整个中国……可以发现,工资在GDP比例里的增加,是有利于中国公民福利增加的。
我们可以看看,在上面那个例子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企业主:他用了18000元成本,收入了18000元,他的利益没有变化;
工人:收入从1000元变为9000元,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变为5台,他是受益者;
国外消费者:原来可以用9000元买9台电视机,变为9000元买5台电视机,他是受害者;
国外企业和工人:原来要和售价为1000元/台的产品竞争,现在只用和售价为1800元/台的产品竞争,竞争压力减小了,他是受益者。
在老夫所举的例子中,工资的增长确实引起了通货膨胀。不过,工资从1000增加到9000,增加了8倍;而通货膨胀从1000增加到1800,增加了仅仅80%。这说明,在普遍低工资环境下,工资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有限的,而带来的利益却是明显的(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增加到了5台)。
老夫前几年曾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地方官搞了个“逼农致富”的政策,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农民种的粮毁了,逼农民种经济作物、搞养殖业。老夫当时想,你当官的要出政绩,也不能这样丧心病狂啊。好像农民都是视钱财如粪土的孔子和颜回,非要当官的逼着才能赚钱。
没想到现在,中国政府也搞起了“逼走高端”的政策。具体的做法是:a.降低出口退税;b.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必须缴纳押金。这样一来,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做低端产品的企业就被逼上了绝路,要么关门,要么去做高端。
问题是,高端是想做就做吗?哪个企业想起早贪黑的掙那两毛钱?哪个老板不想像比尔盖茨一样,印一张5毛钱的光碟,收顾客5000块钱?关键是能做到吗?高端产品需要雄厚的资金、创新的技术、超常的工业设计、精密的加工能力,这些都依赖于金融制度、教育制度、法治环境,依赖于长时间良好的积累,不是企业一夜之间可以做到。
一个社会的普遍富裕,不是依赖高科技的。要让一个办公室职员、技术工、操作工、清洁工都富裕起来,凭几个天才创造的高科技,是没有办法的。除了集体谈判权以外,别无他途。
虽然老夫在上面一再强调,中国经济的命门在于工资收入在GDP里面的比例,但是,要想提高这个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工资收入在GDP里的比例过去十年来在直线下滑。
这里,老夫先要讲个老掉牙的故事:劣币驱逐良币。话说古代的货币都是用金、银、铜这些贵重金属做成的。比如一个金币上面可能标明了“五钱”。于是,有些无良商人会把这块金币偷偷刮下来一层,但是仍然按照五钱的金币使用出去。这样,市场上流通的“好钱”越来越少,“劣钱”越来越多,就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在发生“劣质企业驱逐优良企业”的事情。比如一个企业的老板比较善良,给工人工资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好、休息时间比较多,于是这家企业的产品成本就高了,销售困难,最终企业破产了。
另外一家企业,老板极端黑心,把工资压得极低、工作环境恶劣、每天让工人工作16个小时,但这家企业的产品却很便宜,事业蒸蒸日上。
就这样,好的企业破产了,仁慈的老板出局了,但是黑心老板却越做越大。这就使现代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多年来,GDP增长了好几倍,物价增长了好几倍,但是平均工资却纹丝不动。这是因为,好的企业、善良的老板,他们都纷纷出局了。
经济的问题,是和每个人相关的。虽然金融衍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高深的数学游戏,但是基本的经济问题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比如有这样三个选择:1、你每个月要多付50元税钱,但是政府会多修一条路,你出门更方便了;2、政府不多收税,但是会多印刷钞票付修路款,这样社会物价上涨了;3、政府不多收税、也不多印钞票,但是你享受不到出行的方便。问:你选择哪个?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不应当以“专家论证过了”来忽悠过去,而要由我们自己做出选择。
现在继续来说说增加内需的问题。
增加内需最荒谬的手段,就是“公务员加薪”。就像我在上面列举的例子,政府的一切收入,包括公务员的薪水,只有两个来源:a.税收(包括收费),b.印刷钞票。所以要给公务员提高薪水,也只有两个途径:a.提高税收(或者增加收费项目),b.滥印钞票。
当政府通过增税和滥印钞票提高公务员薪水的时候,社会其他成员的可支配收入就减少了。你可能会说,一边减少,一边增加,那么内需总额还是不变啊。不对!总内需不是不变,而是变小了!
你试试拿块干毛巾,在一个脸盆里汲水,再在另一个脸盆拧干。最后你会发现,另一个脸盆里的水比原来那个水少多了。因为毛巾本身会吸水,而且一来一往,有的水掉到地上了,有的水蒸发了。政府机构就像是一块干毛巾,经过它的资金会被严重浪费的、效率极低的使用。因此,当公务员加薪的时候,当财政收入节节攀登的时候,社会总需求减少了,内需市场更小了。
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市场,给公务员加薪,但结果是内需市场变得更小了!同样,无论政府增加什么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各种活动,等等,总的后果是内需市场变得更小。所以,不要看北京基础建设、奥运场馆轰轰烈烈,以为增加了就业。实际上,如果不被抽税搞这些建设,原本那些纳税企业可以雇佣更多的员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