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箫涩音中萧瑟景
天同出版社(邵义强1984台湾)的有关音乐欣赏的书,把笛子和锣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笛子实际上从西域传入,箫才应该是一种典型中国乐器。《尚书》中就有箫的记载,唐末以前古籍中“箫"都是指“排箫",上海音乐学院的东方乐器陈列馆中就有几千年前的石制排箫。後来约在汉代排箫分开成单管洞箫,箫因为先在四川、甘肃一带盛行,故当时称羌笛或竖笛。古籍中提到的[上竹下逐](读作“笛")就是现在箫的样子。唐末其间,人们渐把竖吹的古笛称“箫",而把原来叫作“横吹"的管乐器称“笛"。
从乐器学的角度讲,箫是劈开振动,笛是薄膜振动,声音也相去甚远。 (宋)苏轼《前赤壁赋》中有道人吹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段描写很形象地表现出箫的声音:温和有些迷茫,含蓄甚至有些幽怨。有人不喜欢笛子的高亢,有人不喜欢云锣的嘹亮,也有人不喜欢琵琶的细碎精致,但很少有人不喜欢箫的音色:渗透力强,沉稳而且柔韧。可以说箫的音色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相通。
箫为竹制,贯通无膜。普通的前五後一有六个孔,专业的有八孔能吹半音。箫的长度随调性不同而异,越长越重的箫调性越低,这样容易共振也容易吹奏。C(F)调的箫是最长最重的,普通的箫一般是D(G)调。有些精致的箫分成两节或三节,中间用金属套环联结,大概变沉重了更容易吹奏。北方的箫是金黄色,象梆笛一样有紫线缠的节记,如天津静海箫。南方产的箫通体是紫褐色,象苏州的龙凤箫。我国制箫的地区很多,贵州省玉屏县制作的箫(始於明朝万历年间)更是出类拔萃。箫富有表现力,但音量小,低音时较微弱难吹,中音区柔和而圆润是最常用的音区,高音区较紧张,效果不好运用。
魏武曹操《观沧海》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想可用“箫涩"来形容箫声:涩涩的有种要擦伤喉咙一般的伤感。吹箫一定要平心静气,你想要把整根竹杆吹得共振起来,非得用硬,细,韧的气流。若用蛮劲吹,只能发出败革般的一声闷响。箫真的很难吹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倬判官》,够迷茫的吧?其实箫也许是最容易学的乐器啦。只要有人教了音阶就可以吹出曲调来。箫是很有诗意的乐器,有汉武帝《秋风辞》为证: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清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无独有偶,(宋)徐元杰《湖上》:
花开红树乱啼莺,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两首诗一悲一喜,一秋一春,诗中有了箫鼓就有了音乐感。词里也有可唱的词牌“凤箫吟"。
箫声的韧性也可视为对爱情的忠贞。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说: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清)黄仲则《绮怀》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几回月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唐)李商隐的《银河吹笙》则隐含深情: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需浪作(丝侯)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笙箫同一理,(汉)刘向《列仙传》载,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生女时得绿玉,起名“弄玉"。弄玉好笙,常言必嫁笙之高手为妻。一日弄玉弄笙,外面有和音。秦公召入,是精通箫的太华山的萧史,退之。弄玉道,箫笙皆一理。再召,吹箫一曲,百鸟齐舞,遂与之婚。萧史日不食火粒,只饮酒少许。弄玉习其导气之法,数年亦不进烟火。萧史与弄玉于凤台和奏。左盘龙,右飞凤。萧史驾龙,弄玉驾凤飞天而去。这就是脍炙人口的“乘龙快婿"的故事。
在唐代,箫又称“尺八管",因其长度为唐尺,一尺八寸,今日本仍广为流传,以“尺八"名之。
在武侠小说里箫往往作为武器的。
(清)龚自珍《漫感》一箫一剑有侠士气: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他在去世前两年(1839已亥年,时年48岁)写的《已亥杂诗(第96首)》感叹自己一生怀才不遇: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後,万千哀乐集今朝。
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老邪也会弄剑箫: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他的武器是玉箫,他还有一套《碧海潮生曲》含有上乘内功。让我们再来拜读金学经文吧:
“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
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而入伏,尤为防不胜防。"
嘿嘿,黄药师用箫声诱惑周伯通,声音宛转柔媚:“箫声调子斗变,似浅笑,似低诉,柔靡万端。"“那洞箫声情致飘忽,缠绵宛转,便似一个女子 一会儿叹息,一会儿呻吟,一会儿又软语温存、柔声叫唤。"
吹箫最难的是吹出低沉稳弱的声音,金经也提到:“箫声愈来愈细,几乎难以听闻。郭靖停竹凝听。哪知这正是黄药师的厉害之处,箫声愈轻,诱力愈大。"
箫作为乐器也有弱点,吹长箫时手指要分开得足够长,还得按实箫孔别漏音。要是肺活量不足,倾刻就会头晕眼花。可能是“内功"不足吧?
用箫吹古曲比较合适,较出名的是《枫桥夜泊》,《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之“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王维《阳关三叠》“劝君更进一
杯酒",还有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却有晴"也不错。近代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容易吹奏。流行歌曲可用箫吹的有《一翦梅》
高洁激越,《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苍凉广阔,甚至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用箫模仿主音长笛也惟妙惟肖。罗大佑的《追梦人》“当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呵,真是别有韵味。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天同出版社(邵义强1984台湾)的有关音乐欣赏的书,把笛子和锣作为中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笛子实际上从西域传入,箫才应该是一种典型中国乐器。《尚书》中就有箫的记载,唐末以前古籍中“箫"都是指“排箫",上海音乐学院的东方乐器陈列馆中就有几千年前的石制排箫。後来约在汉代排箫分开成单管洞箫,箫因为先在四川、甘肃一带盛行,故当时称羌笛或竖笛。古籍中提到的[上竹下逐](读作“笛")就是现在箫的样子。唐末其间,人们渐把竖吹的古笛称“箫",而把原来叫作“横吹"的管乐器称“笛"。
从乐器学的角度讲,箫是劈开振动,笛是薄膜振动,声音也相去甚远。 (宋)苏轼《前赤壁赋》中有道人吹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段描写很形象地表现出箫的声音:温和有些迷茫,含蓄甚至有些幽怨。有人不喜欢笛子的高亢,有人不喜欢云锣的嘹亮,也有人不喜欢琵琶的细碎精致,但很少有人不喜欢箫的音色:渗透力强,沉稳而且柔韧。可以说箫的音色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相通。
箫为竹制,贯通无膜。普通的前五後一有六个孔,专业的有八孔能吹半音。箫的长度随调性不同而异,越长越重的箫调性越低,这样容易共振也容易吹奏。C(F)调的箫是最长最重的,普通的箫一般是D(G)调。有些精致的箫分成两节或三节,中间用金属套环联结,大概变沉重了更容易吹奏。北方的箫是金黄色,象梆笛一样有紫线缠的节记,如天津静海箫。南方产的箫通体是紫褐色,象苏州的龙凤箫。我国制箫的地区很多,贵州省玉屏县制作的箫(始於明朝万历年间)更是出类拔萃。箫富有表现力,但音量小,低音时较微弱难吹,中音区柔和而圆润是最常用的音区,高音区较紧张,效果不好运用。
魏武曹操《观沧海》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我想可用“箫涩"来形容箫声:涩涩的有种要擦伤喉咙一般的伤感。吹箫一定要平心静气,你想要把整根竹杆吹得共振起来,非得用硬,细,韧的气流。若用蛮劲吹,只能发出败革般的一声闷响。箫真的很难吹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倬判官》,够迷茫的吧?其实箫也许是最容易学的乐器啦。只要有人教了音阶就可以吹出曲调来。箫是很有诗意的乐器,有汉武帝《秋风辞》为证: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清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无独有偶,(宋)徐元杰《湖上》:
花开红树乱啼莺,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两首诗一悲一喜,一秋一春,诗中有了箫鼓就有了音乐感。词里也有可唱的词牌“凤箫吟"。
箫声的韧性也可视为对爱情的忠贞。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说: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清)黄仲则《绮怀》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几回月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唐)李商隐的《银河吹笙》则隐含深情: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需浪作(丝侯)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笙箫同一理,(汉)刘向《列仙传》载,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生女时得绿玉,起名“弄玉"。弄玉好笙,常言必嫁笙之高手为妻。一日弄玉弄笙,外面有和音。秦公召入,是精通箫的太华山的萧史,退之。弄玉道,箫笙皆一理。再召,吹箫一曲,百鸟齐舞,遂与之婚。萧史日不食火粒,只饮酒少许。弄玉习其导气之法,数年亦不进烟火。萧史与弄玉于凤台和奏。左盘龙,右飞凤。萧史驾龙,弄玉驾凤飞天而去。这就是脍炙人口的“乘龙快婿"的故事。
在唐代,箫又称“尺八管",因其长度为唐尺,一尺八寸,今日本仍广为流传,以“尺八"名之。
在武侠小说里箫往往作为武器的。
(清)龚自珍《漫感》一箫一剑有侠士气: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他在去世前两年(1839已亥年,时年48岁)写的《已亥杂诗(第96首)》感叹自己一生怀才不遇: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後,万千哀乐集今朝。
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老邪也会弄剑箫: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他的武器是玉箫,他还有一套《碧海潮生曲》含有上乘内功。让我们再来拜读金学经文吧:
“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
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而入伏,尤为防不胜防。"
嘿嘿,黄药师用箫声诱惑周伯通,声音宛转柔媚:“箫声调子斗变,似浅笑,似低诉,柔靡万端。"“那洞箫声情致飘忽,缠绵宛转,便似一个女子 一会儿叹息,一会儿呻吟,一会儿又软语温存、柔声叫唤。"
吹箫最难的是吹出低沉稳弱的声音,金经也提到:“箫声愈来愈细,几乎难以听闻。郭靖停竹凝听。哪知这正是黄药师的厉害之处,箫声愈轻,诱力愈大。"
箫作为乐器也有弱点,吹长箫时手指要分开得足够长,还得按实箫孔别漏音。要是肺活量不足,倾刻就会头晕眼花。可能是“内功"不足吧?
用箫吹古曲比较合适,较出名的是《枫桥夜泊》,《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之“江楼钟鼓"“月上东山"。王维《阳关三叠》“劝君更进一
杯酒",还有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却有晴"也不错。近代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容易吹奏。流行歌曲可用箫吹的有《一翦梅》
高洁激越,《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苍凉广阔,甚至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用箫模仿主音长笛也惟妙惟肖。罗大佑的《追梦人》“当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呵,真是别有韵味。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