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纸上“谈”琴(二)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滔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还在痴痴笑笑。
这是黄[上雨下沾]在电影《笑傲江湖》里的歌词,豁达坦然又豪气纵生。据金庸老爷子的“考证”,“笑傲江湖曲”是魔教长老曲洋跟正教的刘正风,“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合创的,曲子的主体,来自魏末嵇康《广陵散》。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绝响。但曲洋不信这个邪,他一连掘了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大臣的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这才成就了《笑傲江湖曲》。嘿嘿,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当四海升平安居乐业的大一统时期,就产生大道德家,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宋代理学大儒程颢,朱熹;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在连绵的征伐战乱与饥馑困厄中,盛产大英雄大奸雄大卖国贼的同时,也盛产大思想家,最典型的时期就是周末的春秋战国奴隶制“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时期,还有清末封建制瓦解“五
四”百家争鸣的时代。据说有人很不服气“百年老人”冰心,巴金,老舍,郭沫若,认为他们在解放后思想受到钳制,再也没有写出好的作品。其实同一时代跑到台湾的胡适,钱穆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了吗?他们的时代过去矣,就算是鲁迅活到那时候也会变的庸庸碌碌,顶多是个善于考据的学问家罢了。
嘿嘿,扯远了。汉末群雄并起,旧的道统被砸得粉碎,又到了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时有几个文人,对现实不满,又不想去作“三姓家奴”,就躲进林子里喝酒聊天,号称“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这些人都蔑视权贵,各有各的“荒唐”事。阮籍会用“青白眼看人”,皇帝征他去作官他就“醉死”装傻。刘伶到处带着酒瓶,让别人“我醉死了就地埋我”。嵇康字中散,字叔夜,“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他“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后来的李白也在《襄阳歌》里称赞他“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清)沈德潜称赞他的四言诗“时多俊语,尤为晋人先声”。嵇康在古琴上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
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当时做大官的钟会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愤愤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最后“竹林七贤”还是抵抗不了世俗的统治。那个从小聪明伶俐“王戎识李”的王戎,居然变成了吝啬兼工于心计的富家翁,他担心自家的甜李子种子外传,就晚上和老婆一起在灯下把自家李子的核都给剔出来。阮籍在司马氏诛除曹家篡位时立功当官,居然成了关内侯。山涛因为跟司马懿的皇后有亲戚关系当上了大官,跟裴秀,钟会“并申款昵”。他不知怎么的突然念起了老朋友,想把这个“吏部郎”的官位让给嵇康。嵇康十分厌恶,写了义正辞严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司马氏残杀异己,讥讽山涛(巨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不理会司马氏的统治,终于被司马昭杀害。
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
嵇康除了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说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是描
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这个传说,蔡邕(又是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韩策二》等正史记载,聂政,古代著名刺客,战国时韩国大夫严仲子派他去刺杀宰相韩傀。《战国策.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就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世。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我听起来,有时几乎中断,有时突然又奇峰乍起,孤绝而奇异,极具有战斗杀伐气氛。怪不得大儒朱熹这么批评:“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其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意”。嘿嘿,“臣凌君”又算什么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电影《笑傲江湖二.东方不败》)
金庸《笑傲江湖》的生花妙笔又使《广陵散》名声大噪。
《广陵散》于今绝矣!?《笑傲江湖》于今绝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滔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还在痴痴笑笑。
这是黄[上雨下沾]在电影《笑傲江湖》里的歌词,豁达坦然又豪气纵生。据金庸老爷子的“考证”,“笑傲江湖曲”是魔教长老曲洋跟正教的刘正风,“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合创的,曲子的主体,来自魏末嵇康《广陵散》。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绝响。但曲洋不信这个邪,他一连掘了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大臣的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这才成就了《笑傲江湖曲》。嘿嘿,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当四海升平安居乐业的大一统时期,就产生大道德家,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宋代理学大儒程颢,朱熹;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在连绵的征伐战乱与饥馑困厄中,盛产大英雄大奸雄大卖国贼的同时,也盛产大思想家,最典型的时期就是周末的春秋战国奴隶制“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时期,还有清末封建制瓦解“五
四”百家争鸣的时代。据说有人很不服气“百年老人”冰心,巴金,老舍,郭沫若,认为他们在解放后思想受到钳制,再也没有写出好的作品。其实同一时代跑到台湾的胡适,钱穆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了吗?他们的时代过去矣,就算是鲁迅活到那时候也会变的庸庸碌碌,顶多是个善于考据的学问家罢了。
嘿嘿,扯远了。汉末群雄并起,旧的道统被砸得粉碎,又到了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时有几个文人,对现实不满,又不想去作“三姓家奴”,就躲进林子里喝酒聊天,号称“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这些人都蔑视权贵,各有各的“荒唐”事。阮籍会用“青白眼看人”,皇帝征他去作官他就“醉死”装傻。刘伶到处带着酒瓶,让别人“我醉死了就地埋我”。嵇康字中散,字叔夜,“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他“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后来的李白也在《襄阳歌》里称赞他“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清)沈德潜称赞他的四言诗“时多俊语,尤为晋人先声”。嵇康在古琴上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
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当时做大官的钟会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愤愤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最后“竹林七贤”还是抵抗不了世俗的统治。那个从小聪明伶俐“王戎识李”的王戎,居然变成了吝啬兼工于心计的富家翁,他担心自家的甜李子种子外传,就晚上和老婆一起在灯下把自家李子的核都给剔出来。阮籍在司马氏诛除曹家篡位时立功当官,居然成了关内侯。山涛因为跟司马懿的皇后有亲戚关系当上了大官,跟裴秀,钟会“并申款昵”。他不知怎么的突然念起了老朋友,想把这个“吏部郎”的官位让给嵇康。嵇康十分厌恶,写了义正辞严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司马氏残杀异己,讥讽山涛(巨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不理会司马氏的统治,终于被司马昭杀害。
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
嵇康除了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说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是描
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这个传说,蔡邕(又是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韩策二》等正史记载,聂政,古代著名刺客,战国时韩国大夫严仲子派他去刺杀宰相韩傀。《战国策.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就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世。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我听起来,有时几乎中断,有时突然又奇峰乍起,孤绝而奇异,极具有战斗杀伐气氛。怪不得大儒朱熹这么批评:“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其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意”。嘿嘿,“臣凌君”又算什么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电影《笑傲江湖二.东方不败》)
金庸《笑傲江湖》的生花妙笔又使《广陵散》名声大噪。
《广陵散》于今绝矣!?《笑傲江湖》于今绝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