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国债陷阱 中国不要过度奢谈国际责任
21世纪
美国道指10月13日惊天逆转11%,看上去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的反弹而已,14日和15日两个交易日的重挫,道指又吐出此前的惊天涨幅,重新落到8577的低点。美国政府对银行系统2500亿美元紧急注资引发的是银行股全面抛盘。毫无疑问,现在的美国乃至全球股市过山车式的走法,将这个前所未有的投机形态显露无疑,投资势力通过不断猜测和诱导下一步救市政策来施展“拉伸”和“打压”。无论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贵金属市场还是低风险的国债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不同势力间的洗牌,空头绞多头、有主杀无主。
在这个时期,中国被打上了古怪的光环,欧美很多媒体疾呼中国应摇身一变为“拯救者”,他们认为拥有19056亿美元外储的中国人应该给美国“融资”,帮助美国人稳定资本市场和填充“流动性黑洞”。不过十七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报上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实际上表明中国高层拒绝对美国危机施加更多的援手,做一个旁观者。
事实上,很多所谓有“全球大局观”的中国人竟然也不知分寸地舞动着这种“损荣共退进”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次危机是中国一次难得的扩展国际空间的机会”(也许勾引人们想起美国一战以后崛起的方式),认为如果让美国衰退下去将彻底打击中国的出口并使沿海地区陷入萧条,中国需要继续强力买入美国国债,这相当于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新的融资,尽管实际上会鼓励美联储低成本多印刷货币。总之,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已经完全捆绑了,美国稳定就是中国最大的繁荣,否则就像小布什说的那样“不是站在我们这边,就是站在敌人那边”。
尽管笔者承认,在经历了东欧剧变之后的 20年是深度全球化的20年,深度全球化年代的确存在“损荣与共”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这种“损荣观”扩展成一种行动战略,从而将深度全球化的哲学和维护“美国和美元秩序”是最优选择“捆绑”在一起。我们反对那种“货币超限战”的愚蠢冷战思维,因为这违背了“损荣观”,异想天开地假定“攻击敌人而不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我们同样反对过分拥抱既往的世界金融体制,一旦美国这个“老大”出事就惶惶不可终日。
坦率地说,现在的情势比任何时候都扑朔迷离。例如,美元指数一直猛涨,已经接近82.8的水平,这几乎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因为美国救市非常强烈地提高了美国负债水平,美联储肯定会大力印刷货币,按照一般逻辑理解,增强了美元未来的弱势因素。但与之相反,尽管美国的天量资金救市计划带来股指的惨跌,但却带来国债市场的繁荣,投机资金从惨烈的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脱身而出,竞相进入国债市场,导致国债收益率走低、国债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一怪异的繁荣促使美元指数飙升,似乎“美国弄得越糟,美元和国债就越有吸引力”,给各国央行以暗示,觉得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是非常保险的事情。
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是一个忽略人性危险的错误。在证券市场和商品市场“崩盘”时期,大量资金当然会涌入有国家信用担保的低风险债券市场,这跟股民将资金从股市取出变成定期存款没什么不同。但是危险在于,并没有度量美元本身的风险水平!资金进入美国国债领域完全是一种基于人性理由上的投机:正是因为美国很糟糕,所以伯南克和保尔森就需要不断救市、不断祭出新法宝、不断给予投机者以希望,投机者将增强式持有该品种。而欧洲和亚洲的救市举动又不如美国刺激,所以美国是最好的“游乐场”。一旦美国不断祭出法宝的举动停止了(例如美国金融市场有所稳定),或者欧洲救市玩得比美国更刺激了,那么美元和美债的“ 比价效应”显露,这时候美元的报应就来了,它将贬到一个应该被贬到的位置。而且笔者认为,投机资金将轮转式地席卷不同区域经济体的债券市场,美国之后也许是欧洲和日本,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水平将呈现过瞠目结舌、过山车般的走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央行应该根据中长期趋势来制定行动,而不是被短期的涨跌所迷惑。即使美国救市有成,救市的代价也将发作于美元身上,于是央行的中期策略是趁着目前的价位,悄悄抛售美国国债,而不是增强式地持有,央行削减的力度应比过去更大,而不是更小。央行的稳定式削减行为也是给伯南克一个微妙的警告,让美联储不要过分寄希望于“印刷钞票、通胀吞噬”办法,来让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承担过大的损失(中国已经为危机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必要的博弈带来必要的稳定,一味的所谓“迎合和协助”往往产生的是骄纵、欺骗和祸水转移。一旦美国理解中国,尽管会愤怒,但却因债权人的潜在报复而“收敛”。
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使中国动用外储帮助美国,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接纳也会出现重大转折。美国未来总统奥巴马非常热衷于贸易保护(尽管口头上说是帮助美国工人提升竞争力)、美国人均负债快速攀升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为中国出口创造机会,未来中国出口对GDP的贡献很可能将高速下降。
世界不仅在衰退,世界也在制造着不同的陷阱,在没有足够能力之前,还是不要过度奢谈国际责任吧。
21世纪
美国道指10月13日惊天逆转11%,看上去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的反弹而已,14日和15日两个交易日的重挫,道指又吐出此前的惊天涨幅,重新落到8577的低点。美国政府对银行系统2500亿美元紧急注资引发的是银行股全面抛盘。毫无疑问,现在的美国乃至全球股市过山车式的走法,将这个前所未有的投机形态显露无疑,投资势力通过不断猜测和诱导下一步救市政策来施展“拉伸”和“打压”。无论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贵金属市场还是低风险的国债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不同势力间的洗牌,空头绞多头、有主杀无主。
在这个时期,中国被打上了古怪的光环,欧美很多媒体疾呼中国应摇身一变为“拯救者”,他们认为拥有19056亿美元外储的中国人应该给美国“融资”,帮助美国人稳定资本市场和填充“流动性黑洞”。不过十七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报上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实际上表明中国高层拒绝对美国危机施加更多的援手,做一个旁观者。
事实上,很多所谓有“全球大局观”的中国人竟然也不知分寸地舞动着这种“损荣共退进”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次危机是中国一次难得的扩展国际空间的机会”(也许勾引人们想起美国一战以后崛起的方式),认为如果让美国衰退下去将彻底打击中国的出口并使沿海地区陷入萧条,中国需要继续强力买入美国国债,这相当于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新的融资,尽管实际上会鼓励美联储低成本多印刷货币。总之,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已经完全捆绑了,美国稳定就是中国最大的繁荣,否则就像小布什说的那样“不是站在我们这边,就是站在敌人那边”。
尽管笔者承认,在经历了东欧剧变之后的 20年是深度全球化的20年,深度全球化年代的确存在“损荣与共”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这种“损荣观”扩展成一种行动战略,从而将深度全球化的哲学和维护“美国和美元秩序”是最优选择“捆绑”在一起。我们反对那种“货币超限战”的愚蠢冷战思维,因为这违背了“损荣观”,异想天开地假定“攻击敌人而不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我们同样反对过分拥抱既往的世界金融体制,一旦美国这个“老大”出事就惶惶不可终日。
坦率地说,现在的情势比任何时候都扑朔迷离。例如,美元指数一直猛涨,已经接近82.8的水平,这几乎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高度,因为美国救市非常强烈地提高了美国负债水平,美联储肯定会大力印刷货币,按照一般逻辑理解,增强了美元未来的弱势因素。但与之相反,尽管美国的天量资金救市计划带来股指的惨跌,但却带来国债市场的繁荣,投机资金从惨烈的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脱身而出,竞相进入国债市场,导致国债收益率走低、国债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一怪异的繁荣促使美元指数飙升,似乎“美国弄得越糟,美元和国债就越有吸引力”,给各国央行以暗示,觉得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是非常保险的事情。
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是一个忽略人性危险的错误。在证券市场和商品市场“崩盘”时期,大量资金当然会涌入有国家信用担保的低风险债券市场,这跟股民将资金从股市取出变成定期存款没什么不同。但是危险在于,并没有度量美元本身的风险水平!资金进入美国国债领域完全是一种基于人性理由上的投机:正是因为美国很糟糕,所以伯南克和保尔森就需要不断救市、不断祭出新法宝、不断给予投机者以希望,投机者将增强式持有该品种。而欧洲和亚洲的救市举动又不如美国刺激,所以美国是最好的“游乐场”。一旦美国不断祭出法宝的举动停止了(例如美国金融市场有所稳定),或者欧洲救市玩得比美国更刺激了,那么美元和美债的“ 比价效应”显露,这时候美元的报应就来了,它将贬到一个应该被贬到的位置。而且笔者认为,投机资金将轮转式地席卷不同区域经济体的债券市场,美国之后也许是欧洲和日本,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水平将呈现过瞠目结舌、过山车般的走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央行应该根据中长期趋势来制定行动,而不是被短期的涨跌所迷惑。即使美国救市有成,救市的代价也将发作于美元身上,于是央行的中期策略是趁着目前的价位,悄悄抛售美国国债,而不是增强式地持有,央行削减的力度应比过去更大,而不是更小。央行的稳定式削减行为也是给伯南克一个微妙的警告,让美联储不要过分寄希望于“印刷钞票、通胀吞噬”办法,来让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承担过大的损失(中国已经为危机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必要的博弈带来必要的稳定,一味的所谓“迎合和协助”往往产生的是骄纵、欺骗和祸水转移。一旦美国理解中国,尽管会愤怒,但却因债权人的潜在报复而“收敛”。
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使中国动用外储帮助美国,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接纳也会出现重大转折。美国未来总统奥巴马非常热衷于贸易保护(尽管口头上说是帮助美国工人提升竞争力)、美国人均负债快速攀升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为中国出口创造机会,未来中国出口对GDP的贡献很可能将高速下降。
世界不仅在衰退,世界也在制造着不同的陷阱,在没有足够能力之前,还是不要过度奢谈国际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