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了,妈妈要准备上班了,可宝贝如同一块小“粘糕”,寸步不离妈妈左右,妈妈片刻的消失,都会招来大哭大闹,宝贝需要逐渐适应分离。
焦虑是孩子对爱和安全的呼唤
6个月以前,宝宝是个人见人爱的宝贝,对别人也是见一个爱一个,谁逗他玩谁抱他,他就和谁亲。6-8个月以后,孩子就开始认生了。如果生人想抱,他会又哭又闹,就是不让抱。有的人常以为孩子退步了,胆小了,其实这正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标志,他已经能区分日常照料他的亲人和陌生人了。随后,宝贝对最亲密的人(通常是妈妈)产生一种依恋。
当最亲密的妈妈外出或离开时,宝宝会感到不安、恐惧、害怕、忧虑,常用哭闹宣泄自己的不安。分离焦虑是孩子对于被抛弃的忧虑,对安全的一种需要和渴望。分离焦虑从1岁半到2岁半最为强烈;3岁以后,随着孩子认识能力增强,焦虑明显减轻。
孩子们分离焦虑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多数哭闹不止、有的闷闷不乐、有的出现吃手、尿床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厌食和反射性呕吐等,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
影响焦虑的因素
1.朋友多的孩子,分离焦虑一切较轻
在大家庭长大的宝宝,日常接触的人多,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信任,依恋的对象广泛,分离焦虑较轻。反之,在小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亲友走动少,每天只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外界接触少,容易认生,对爸爸妈妈往往产生强烈的依恋。
2.性格开朗的孩子,分离焦虑轻
平时活泼开朗、乐呵呵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分手时,也不免大哭几声,但很快就会适应;性格内向、独立性较差的孩子,一般焦虑较严重,注意力难以分散,焦虑持续时间较长。
新照料人和宝宝关系亲密,孩子容易适应分离。如果宝宝是在宝宝妈妈爷爷奶奶的共同照料下成长,妈妈上班后,宝贝由爷爷奶奶共同照料,孩子很容易适应。如果宝宝一直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妈妈上班了,将宝宝托付给陌生人(如保姆)照料,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让宝宝适应分离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妈妈要尽量多陪孩子玩耍,让宝宝感到自己在妈妈身边是安全和快乐的,对妈妈充满了爱、依恋和信任。对妈妈爸爸充满爱和信任的孩子,一般独立性较强,容易产生对外人的信任,当妈妈离开后,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虽然分离会让他感到不安,但是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妈妈爸爸爱我。”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所依靠。重逢时,亲昵的接触和游戏会印证妈妈爱我,妈妈要他。
2.让孩子看着妈妈走
在妈妈外出时,一定要让孩子看着妈妈走,千万不要不告而别,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消失了,妈妈不要我了。别人再怎么说:“妈妈一挥而就来。”孩子也难以相信,因为他最亲近的人都不告诉他就走了,那他还能信任谁呢?妈妈外出时,一定要当面和孩子告别,告诉他妈妈干什么去,别忘了强调一会儿妈妈就会回来。孩子知道自己必须忍耐一会儿分离,他心中有一个盼望和安慰,期待着妈妈的归来。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
3.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在妈妈准备上班前,可以自己创造分离的机会,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比如开始妈妈可以用一两分钟外出买东西,走前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买点东西,一分钟就回来,宝贝等一会儿。”一分钟后,准时回来,宝宝相信了妈妈的话。妈妈可以逐渐延长外出时间,让孩子在盼望和信任中逐渐适应分离。当妈妈不在身边时,也能自己玩,妈妈要及时表扬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和其他伙伴玩。
4.让孩子熟悉新环境
在妈妈上班以前,要让宝宝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照料人,如果孩子对环境和照料人都很陌生,就充溢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如果要请保姆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游戏,慢慢延长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待宝宝熟悉信任保姆后,妈妈再去上班;如果想直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妈妈一定要提前带着孩子去那里参观、参加活动、和老师和小朋友们交往,让孩子熟悉并喜爱上那里,并逐渐延长在幼儿园的时间。
5.让孩子带上一个心爱的玩具
如果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或不很熟悉的人家(如保姆家),可以让孩子自己带上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给宝宝一种安慰和温暖,让孩子感到家的气息。
6.体验重聚的快乐
网上看了抄来的:
妈妈下班后,要尽量多带孩子玩玩、抱抱他、亲亲他、和他们进行交流,满足他爱的需要,让他充分释放压抑了一天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体会到:妈妈是爱他的,妈妈是因为要上班才暂时离开他。
回想白天的快乐时光。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想白天在家或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吃什么好吃的了?玩什么游戏了?结识新朋友了等等?让孩子体验到离开妈妈同样快乐。
7.让孩子多交朋友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尽量要让宝宝结交认识更多的人,让孩子信任别人,克服认生。
8.避免不良暗示
当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等。这些话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还有一些其它的相关资料
眼看“十一”长假就要来临,本来放假是件好事,可幼儿园的老师们不免有些担心:9月1日开学时许多新入园的宝宝长时间哭闹、不肯离开家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刚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宝宝们经过长达一周的假期后,是否又会“历史重演”?
远远妈妈每天都要为女儿上幼儿园大费一番口舌。两岁半的远远虽然入园快一个月了,可每次送她到幼儿园的教室门口,看见一个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她脸上的高兴劲就没有了,总要磨蹭好长时间才肯进去,不是要求抱一抱、亲一亲,就是要陪她在外面说会儿话,答应她放学第一个来接她。进了教室的门,还要一步三回头朝门口张望,搜寻妈妈的身影。在班里,远远属于比较内向的孩子,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多说话,可每次吃饭前、睡午觉或上厕所的时候,她都会无缘无故地哭起来,边哭还边喊“我要妈妈……”有时候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探望后离开幼儿园,远远不顾是不是认得也会拉着他们的衣角,希望能把她带出去。
刚离开父母会无所适从
像远远这样,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娃娃部专门接收20-35个月的幼儿,而孩子的这个时期也是“分离焦虑症”发生的高峰期。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该幼托园园长杨蓉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以前全部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的安全依恋感也全部来自于最亲密的父母和带他的长辈。当他有一天离开这些最亲近、最熟悉的面孔,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全新的伙伴和老师,从在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到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会无所适从,没办法适应,心理焦虑就特别厉害。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这样的情绪又会慢慢缓和。
哭多了不好 不哭也不行
杨蓉园长指出,刚入托的孩子对于抗议分离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哭,要家长抱,不让家长走;也有的孩子头几天因为新鲜、好奇而并不哭,他喜欢幼儿园里的玩具和环境,但等到新鲜劲过了,弄明白不是玩几天就可以回家的,此时才开始爆发出来。还有的孩子因为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限制,一到吃中饭、午睡、洗手、上厕所等生活环节,就感到缺少妈妈照顾自己干不了,于是又要哭。这样一来,还影响了他的饮食、睡眠和消化等方面的健康。
瞳瞳妈妈就特别担心瞳瞳的表现。第一天送去幼儿园的时候没哭,可第二天妈妈转身要离开时瞳瞳就使劲地哭,害得妈妈上班都没有心情:不知道宝宝中饭吃得好不好?睡觉乖不乖?哭得厉害吗?
除了表现出哭闹等激烈反应外,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懂事的孩子则相对要安静些,但这并不表示他不难过、不焦虑,可能此时他的心里承受着更大的痛苦。所以杨蓉园长提醒说,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就要特别留意,甚至应该鼓励他如果难过就哭出来,不要憋着。
焦虑太严重会影响健康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幼儿心理辅导师李萍医师分析说,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
另外,因为分离焦虑症,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发生感冒、腹泻等疾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的身体状况还是稚嫩的,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心理紧张造成他们情绪变化,再加上哭闹后的体力消耗,就很有可能使他们的抵抗力下降,遇上近来又是冷热的交替时节,便容易造成入园后的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
而分离焦虑症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师和家长多元化安抚
幼儿心理辅导师李萍医师表示,孩子有轻微分离焦虑症,适度的哭闹是正常的,这是他们发泄心里不快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也不必太担心。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长、反应比较激烈,那就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避免分离焦虑症扩大化。
那么,如何让孩子渡过这个适应期呢?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一套安抚方案。
入园前: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另外,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焦虑的产生有时是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时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入园后:
孩子刚入园时,可以多参与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家长从旁观察、协助,配合老师共同来减轻孩子入园所带来的焦虑情绪。随后几天要多关心、过问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并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多讲一些鼓励的话,或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奖励。例如有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推荐:因为她的宝宝非常喜欢汽车,大街上的汽车几乎都能报得出品牌,于是这位妈妈就特意买了一辆玩具小汽车摆在家里,等到孩子回家,她就夸奖说:“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好,你看,老师还特地买了辆小汽车送给你。”
幼儿教育专家分析,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并强化他们正面的行为,从而接受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地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地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而老师也要树立宝宝的好形象,用语言表扬有进步的宝宝,稳定其他人的情绪。孩子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因此要多与宝宝肌肤相亲,如拍拍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亲亲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让宝宝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接送孩子的时候,家长还要表现得干脆果断,要走了就不要三顾四回头,或者躲在某个角落里张望。这不仅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依赖心理,对其他已经进入正常状态的宝宝也会有影响。而在平时,如果遇上幼儿生病需要在家里休息,也不要耽搁太长时间,一旦身体康复,就应该及时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上一篇文章: 儿童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