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呵呵,那你真是要带钢盔才行啰。看了这几天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也来说几句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呵呵,那你真是要带钢盔才行啰。

说一个例子,我在国内的好朋友,在家做了三年全职妈妈,终于忍不住找了份工作,把孩子送幼儿园了。都说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这三年中,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可真是不少。她LG是非常感激她的付出,可是她LG家人,还有她身边的朋友啊,几乎所有人,听到她在家做全职妈妈,仿佛就觉得她是个吃闲饭的人一样。其实,她一直很努力在进修,也不时做点投资和接accounting job 在家里做。经济上一样对家庭有贡献的。但大家似乎觉得,只有上班的妈妈才是有贡献的。所以这三年在中国做全职妈妈的经历并不好过。

再说个例子吧。我有个朋友,西人妈妈,年轻的时候放弃工作,在家把儿子带到五岁,再出来工作,现在是某大机构的CFO。几年前离婚,现再婚,生活工作都非常幸福。她跟我说,那五年在家带孩子非常的值,因为当婚姻和工作遇到困难时,儿子是她最大的安慰和动力。到了现在,儿子和她非常亲,而且成长得非常好,一家人非常幸福。

很佩服这样能投入几年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当她们重回社会的时候也许会面对各种困难,但有了孩子和家庭作为动力,相信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而可惜我们第一代移民大部分条件有限,有时“非不为,乃不能也”。我也带钢盔,说句捱砖的话,大家都说为孩子独立自强才要送孩子早早去daycare,那请问一句,如果“妈妈”也是份有pay check的工作,工资还不菲,请问有多少人还是坚持要送去daycare呢?再或者,社会,家庭都能认可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做了几年全职妈妈出来,不会有Gap,不会有人质疑你的能力和选择,是manager的还是manager,是CEO的还是CEO,妈妈们还需要这么纠结么?
说到底,家庭的经济压力,担心休假后如何逾越职业生涯的gap,目前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和家庭没有对全职妈妈足够的肯定和尊重,都是左右了我们是否早早送孩子出去的重要原因。

话也说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全职妈妈的,有些人如果整天在家对着孩子就会闷得慌,宝宝和妈妈都没有好脾气。找个好的day care送出去,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适当时候送个好的day care是有很多优点的,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这个大家都认同,只是什么才是“适当时候”,才是大家踌躇的地方。如何找个“好的day care”也是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我觉得理想状态是,宝宝三岁前在家带宝宝,经常带他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三岁后送半天,四岁后送全天。

超级佩服和羡慕超妈和星妈这样的全职妈妈,他们的孩子是有福的。容我说一句,所有有妈妈爱的孩子都是有福,不论妈妈是否能全天陪伴左右。举了上面对两个例子,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许无所谓对错。而同样地,每个选择都决定着自己的生命轨迹,能做到随心所愿地选择,决定自己的路的人就是幸福的。

PS。 前段时间又听到humor说,目前经济不好,政府又重提考虑让妈妈休两年产假的事,不过现在都没有下文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亲亲宝贝 / 我也来谈一谈daycare.
    • 顶,过来人的说法更客观,也更进一层了
    • 你写得挺好。现在没时间细读和回帖,等会阿。。。。
    • 写的比较主观,不过什么时候送孩子本来就是很PERSONAL的决定。
    • 谢谢分享。写的很好。很赞同孩子安全感建立不一定只能依靠妈妈这个说法。其实我那天以后仔细想了想,早送还是晚送,孩子的成长最关键作用还是父母。
      • 这个冬天将是最难熬的。诺诺第一个daycare度过的冬天吧。过去了就好很多。
        • 是啊,我现在也在担心这个冬天,我妈那边又在要求我们别送了,等明年天暖和了再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来来回回的折腾也不是办法,要么就狠心坚持,要么就不送了,明年开始修产假,我们辛苦点。
    • 我们老二1岁早送,你说的缺点基本没有。她infant room里的老师和现在toddler room里的老师,我都非常喜欢。最近长牙,哭的时候基本老师就抱。transfer适应得比较快。
      就是晚上回到家里,必须要我经常抱,要我在视线内。(1岁半这个年龄的特点?)我上个厕所,她也会颠颠过来。因为有时候我挺下来喝口水,或者洗碗,她回头一下又发现我丢了。现在她走路都是扭着头走路。。。砰,一下就碰到脑袋了。。。。所以现在晚上在家基本就死心塌地陪俩娃,其他事情都等等。。。估计给孩子安全感,就是靠父母的时间陪出来的了。
      她在学校受过伤,护照上的眼睛都是乌黑的。刚学走路的时候,还是比较多麻烦的。还被咬过两次,两排牙印。
      其他,我觉得她还是很开心的。
      不过最近我有个疑问,我听到她口里好像念念道道:夏特阿普。。。。难道是shut up。当然她的老师我是非常信任的。。。
      • 应该是和同伴学的。一点不奇怪。到大些会说更多。我的还没有出现,正等着呢。我打算听到后什么都不表示。书上说,他们这样做后,看到你惊讶的表情会觉得更好玩,又找到了一个游戏父母的方法。要是你没表示呢,他们觉得没意思就不玩了。
      • 你家女儿明显比原来更粘你,这像典型的轻微分离焦虑症。
        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了,妈妈要准备上班了,可宝贝如同一块小“粘糕”,寸步不离妈妈左右,妈妈片刻的消失,都会招来大哭大闹,宝贝需要逐渐适应分离。   焦虑是孩子对爱和安全的呼唤   6个月以前,宝宝是个人见人爱的宝贝,对别人也是见一个爱一个,谁逗他玩谁抱他,他就和谁亲。6-8个月以后,孩子就开始认生了。如果生人想抱,他会又哭又闹,就是不让抱。有的人常以为孩子退步了,胆小了,其实这正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标志,他已经能区分日常照料他的亲人和陌生人了。随后,宝贝对最亲密的人(通常是妈妈)产生一种依恋。   当最亲密的妈妈外出或离开时,宝宝会感到不安、恐惧、害怕、忧虑,常用哭闹宣泄自己的不安。分离焦虑是孩子对于被抛弃的忧虑,对安全的一种需要和渴望。分离焦虑从1岁半到2岁半最为强烈;3岁以后,随着孩子认识能力增强,焦虑明显减轻。   孩子们分离焦虑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多数哭闹不止、有的闷闷不乐、有的出现吃手、尿床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厌食和反射性呕吐等,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   影响焦虑的因素   1.朋友多的孩子,分离焦虑一切较轻   在大家庭长大的宝宝,日常接触的人多,容易产生对别人的信任,依恋的对象广泛,分离焦虑较轻。反之,在小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亲友走动少,每天只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外界接触少,容易认生,对爸爸妈妈往往产生强烈的依恋。   2.性格开朗的孩子,分离焦虑轻   平时活泼开朗、乐呵呵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分手时,也不免大哭几声,但很快就会适应;性格内向、独立性较差的孩子,一般焦虑较严重,注意力难以分散,焦虑持续时间较长。   新照料人和宝宝关系亲密,孩子容易适应分离。如果宝宝是在宝宝妈妈爷爷奶奶的共同照料下成长,妈妈上班后,宝贝由爷爷奶奶共同照料,孩子很容易适应。如果宝宝一直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妈妈上班了,将宝宝托付给陌生人(如保姆)照料,孩子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让宝宝适应分离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妈妈要尽量多陪孩子玩耍,让宝宝感到自己在妈妈身边是安全和快乐的,对妈妈充满了爱、依恋和信任。对妈妈爸爸充满爱和信任的孩子,一般独立性较强,容易产生对外人的信任,当妈妈离开后,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虽然分离会让他感到不安,但是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妈妈爸爸爱我。”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所依靠。重逢时,亲昵的接触和游戏会印证妈妈爱我,妈妈要他。   2.让孩子看着妈妈走   在妈妈外出时,一定要让孩子看着妈妈走,千万不要不告而别,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消失了,妈妈不要我了。别人再怎么说:“妈妈一挥而就来。”孩子也难以相信,因为他最亲近的人都不告诉他就走了,那他还能信任谁呢?妈妈外出时,一定要当面和孩子告别,告诉他妈妈干什么去,别忘了强调一会儿妈妈就会回来。孩子知道自己必须忍耐一会儿分离,他心中有一个盼望和安慰,期待着妈妈的归来。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   3.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在妈妈准备上班前,可以自己创造分离的机会,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比如开始妈妈可以用一两分钟外出买东西,走前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买点东西,一分钟就回来,宝贝等一会儿。”一分钟后,准时回来,宝宝相信了妈妈的话。妈妈可以逐渐延长外出时间,让孩子在盼望和信任中逐渐适应分离。当妈妈不在身边时,也能自己玩,妈妈要及时表扬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和其他伙伴玩。   4.让孩子熟悉新环境   在妈妈上班以前,要让宝宝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照料人,如果孩子对环境和照料人都很陌生,就充溢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如果要请保姆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游戏,慢慢延长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待宝宝熟悉信任保姆后,妈妈再去上班;如果想直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妈妈一定要提前带着孩子去那里参观、参加活动、和老师和小朋友们交往,让孩子熟悉并喜爱上那里,并逐渐延长在幼儿园的时间。   5.让孩子带上一个心爱的玩具   如果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或不很熟悉的人家(如保姆家),可以让孩子自己带上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给宝宝一种安慰和温暖,让孩子感到家的气息。   6.体验重聚的快乐   网上看了抄来的: 妈妈下班后,要尽量多带孩子玩玩、抱抱他、亲亲他、和他们进行交流,满足他爱的需要,让他充分释放压抑了一天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体会到:妈妈是爱他的,妈妈是因为要上班才暂时离开他。   回想白天的快乐时光。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想白天在家或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吃什么好吃的了?玩什么游戏了?结识新朋友了等等?让孩子体验到离开妈妈同样快乐。   7.让孩子多交朋友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尽量要让宝宝结交认识更多的人,让孩子信任别人,克服认生。   8.避免不良暗示   当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等。这些话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还有一些其它的相关资料 眼看“十一”长假就要来临,本来放假是件好事,可幼儿园的老师们不免有些担心:9月1日开学时许多新入园的宝宝长时间哭闹、不肯离开家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刚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宝宝们经过长达一周的假期后,是否又会“历史重演”?   远远妈妈每天都要为女儿上幼儿园大费一番口舌。两岁半的远远虽然入园快一个月了,可每次送她到幼儿园的教室门口,看见一个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她脸上的高兴劲就没有了,总要磨蹭好长时间才肯进去,不是要求抱一抱、亲一亲,就是要陪她在外面说会儿话,答应她放学第一个来接她。进了教室的门,还要一步三回头朝门口张望,搜寻妈妈的身影。在班里,远远属于比较内向的孩子,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多说话,可每次吃饭前、睡午觉或上厕所的时候,她都会无缘无故地哭起来,边哭还边喊“我要妈妈……”有时候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探望后离开幼儿园,远远不顾是不是认得也会拉着他们的衣角,希望能把她带出去。   刚离开父母会无所适从   像远远这样,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娃娃部专门接收20-35个月的幼儿,而孩子的这个时期也是“分离焦虑症”发生的高峰期。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该幼托园园长杨蓉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以前全部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的安全依恋感也全部来自于最亲密的父母和带他的长辈。当他有一天离开这些最亲近、最熟悉的面孔,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全新的伙伴和老师,从在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到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会无所适从,没办法适应,心理焦虑就特别厉害。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这样的情绪又会慢慢缓和。   哭多了不好 不哭也不行   杨蓉园长指出,刚入托的孩子对于抗议分离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哭,要家长抱,不让家长走;也有的孩子头几天因为新鲜、好奇而并不哭,他喜欢幼儿园里的玩具和环境,但等到新鲜劲过了,弄明白不是玩几天就可以回家的,此时才开始爆发出来。还有的孩子因为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限制,一到吃中饭、午睡、洗手、上厕所等生活环节,就感到缺少妈妈照顾自己干不了,于是又要哭。这样一来,还影响了他的饮食、睡眠和消化等方面的健康。   瞳瞳妈妈就特别担心瞳瞳的表现。第一天送去幼儿园的时候没哭,可第二天妈妈转身要离开时瞳瞳就使劲地哭,害得妈妈上班都没有心情:不知道宝宝中饭吃得好不好?睡觉乖不乖?哭得厉害吗?   除了表现出哭闹等激烈反应外,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比较懂事的孩子则相对要安静些,但这并不表示他不难过、不焦虑,可能此时他的心里承受着更大的痛苦。所以杨蓉园长提醒说,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就要特别留意,甚至应该鼓励他如果难过就哭出来,不要憋着。   焦虑太严重会影响健康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幼儿心理辅导师李萍医师分析说,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   另外,因为分离焦虑症,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发生感冒、腹泻等疾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的身体状况还是稚嫩的,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心理紧张造成他们情绪变化,再加上哭闹后的体力消耗,就很有可能使他们的抵抗力下降,遇上近来又是冷热的交替时节,便容易造成入园后的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   而分离焦虑症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师和家长多元化安抚   幼儿心理辅导师李萍医师表示,孩子有轻微分离焦虑症,适度的哭闹是正常的,这是他们发泄心里不快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也不必太担心。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长、反应比较激烈,那就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避免分离焦虑症扩大化。   那么,如何让孩子渡过这个适应期呢?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一套安抚方案。   入园前: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另外,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焦虑的产生有时是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时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入园后:   孩子刚入园时,可以多参与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家长从旁观察、协助,配合老师共同来减轻孩子入园所带来的焦虑情绪。随后几天要多关心、过问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并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多讲一些鼓励的话,或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奖励。例如有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推荐:因为她的宝宝非常喜欢汽车,大街上的汽车几乎都能报得出品牌,于是这位妈妈就特意买了一辆玩具小汽车摆在家里,等到孩子回家,她就夸奖说:“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好,你看,老师还特地买了辆小汽车送给你。”   幼儿教育专家分析,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并强化他们正面的行为,从而接受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地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地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而老师也要树立宝宝的好形象,用语言表扬有进步的宝宝,稳定其他人的情绪。孩子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因此要多与宝宝肌肤相亲,如拍拍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亲亲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让宝宝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   接送孩子的时候,家长还要表现得干脆果断,要走了就不要三顾四回头,或者躲在某个角落里张望。这不仅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依赖心理,对其他已经进入正常状态的宝宝也会有影响。而在平时,如果遇上幼儿生病需要在家里休息,也不要耽搁太长时间,一旦身体康复,就应该及时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上一篇文章: 儿童焦虑症
        • 是啊,所以就陪阿。这次回国,到哪吃饭都扛着她。现在回来,不是抱着就是陪玩。
    • Rolia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段日子看了好多关于蒙校和daycare的区别,也看了很多妈妈关于送孩子上daycare的感言, 获益良多. 今天是送儿子上学校的第一天 (他2岁多一点,送的是蒙校).
      早上是我和他爸爸一起送他进去的,爸爸拿着一箱开学用的用品,我牵着他的小手,一起迈进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我为了儿子的这一天等待了很久,也担心了很久。脑海里想过千万钟可能, 他找不到亲人在身边怎么办? 他不吃西餐怎么办? 他尿了怎么办? 他会不会被小朋友欺负? 他摔了怎么办? 老师会不会给足够的attention? 不骗人地说, 我昨晚一晚上做梦都是儿子在学校里找不到妈妈在哭的样子.

      我是绝对有条件把他留在家里到4岁到6岁都没有问题的, 而且双方老人都很愿意过来帮我忙. 但是我是送学校派的坚决拥护者, 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送他出去, 给他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环境, 让他知道什么是服从命令, 让他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玩具), 让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来教他做人做事, 好过每天让他在家里重复那堆玩具, 习惯每个人都迁就他, 每天都和不同的玩伴玩同一堆沙子. 送出去, 病是必然,哭也是必然,但是生命就是在这些必然中循环不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下去。

      当然, 话还是那句: 不同的孩子, 不同的家庭, 不同的考虑. 没有不对的母亲. 选择了送, 就要坚强, 要相信老师, 相信孩子. 希望我回头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后悔.
      • 想来到时候的我和你现在的感触差不多,写得很好呀.
    • 详尽对比的经历,比较实在.有疑问,等有时间进一步探讨.多谢share.
    • 老大两岁半多送,赫赫。。。半年了,不喜欢跟小朋友玩,不过自己玩得还挺开心。
      语言肯定有影响,不过我现在分析,不是主要影响。我看托儿所的小朋友都比较aggressive。老大哪见过这架势阿。。。她学会的语言(那些不好的):i don't like you. don't touch me. leave me along. too many people. no。。。
      你说的缺点,share,我们老大跟你讲的完全相反,我估计在她看来:托儿所的东西都是别人的。。。
      她的中文语言非常好了,一般到家里都要告诉我托儿所的事情。她现在喜欢去托儿所,昨天在家里跟我抱怨:宝宝在家里闷是闷得嘞。。。。
      她对学校里的老师,尤其其中一个老师非常信任,喜欢。大早晨起来,躺在床上让我喊那个老师的名字。我有气无力喊两声,她说声音大点妈妈,克里斯蒂听不到的。。。。
      我经常跟这个老师交流。告诉她我的担心。她也多在学校里根据老大的特点帮助她。。。我高兴的是这个老师也跟老大一起transfer 到pre k 房间了。
      • 我女儿从 junior room 刚转到senior room (2岁7个月)时不是很适应,经常搞破坏如撕书,扔玩具,
        因为她是最小的,语言也不是很好,听得懂但不太会说,后来来了一个中国小女孩,她找到朋友了,现在她很喜欢上daycare,有时周末起床后说是要去daycare。

        在daycare,有一两个固定的好朋友很重要。
        • 对阿。我就感觉中国小女孩不象老外女孩子一样那么tough。我现在也鼓励她跟另外一个中国女孩子玩。
        • 是这样的,我家孩子也是有了好朋友后很开心的。家长也蛮重要得,我们带孩子粗点, 孩子在幼儿园吃点亏没什么。但我们不太喜欢那种自己孩子一点亏都不能吃的家长。 我家孩子有过这样得朋友,幼儿园得坏处就突现了,因为我们没法控制,幸亏那个 小朋友升班走了。
    • 写得太对俺们家情况了。什么时候送也要看不同的孩子,2岁多对于性格开朗,敢说敢做的可能是个合适的年龄,但对我家的就不合适。我们老大两岁多点送过一段,后来没俩月我又给领回来了。这次老二我就决定要不就1岁送,要不就至少3岁以后。
      我们老大2岁多点送的时候话说的很好了,但daycare发生了什么事我还是还是不知道,她不是那种能把问题来龙去脉搞清楚的那种,又特老实,2岁是似懂事非懂事那种年龄,老大太乖了,她知道了妈妈说不要哭的意思,所以她不哭,可根本不会对老师提什么要求,哪怕是合理的,每次去接都很安静地坐在那儿,不哭不闹,也不参加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小影子看着很孤独,我觉得更有被忽略的可怜,没多久我又给领回i来了。两岁的孩子懂事的已经知道压抑自己的本能想法了,1岁的啥也不知道,不如意就大哭大叫
      • 小孩子的适应新环境有个适应过程,我们不到两岁送daycare(一点英文不懂,两岁之前她不看电视),
        刚开始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大概也持续了1,2个月,但后来,她适应了,每次接她,看她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哼着小曲,即使是最后一个接她,她也高兴。

        这种适应过程,对她来说是个宝贵的人生经验,她克服了胆怯,在陌生的环境让自己融入进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生,会要求她有多次这样的适应,我相信她也会很快适应的。

        家长的过分担心是否是让孩子少了些锻炼的机会呢。
        • 你这是逾越过去了。要是拌住了呢?造成心理问题怎么办?许多不敢冒险的妈妈就是这样把孩子留下来的。但是保守的妈妈也面临一个问题:总有一天他要被送出去,要是那时被拌住了,你就更被动,因为你没什么选择了。你越早面临这个问题主动性越大。
        • 是啊,那不是第一个嘛,所以看不得一点委屈,没挺过去呀。其实现在想通了了这是早晚的一课,那时候领回来了,结果上幼儿园哭了一个多星期,又有一段时间还是不理老师也不理别的小朋友。这还是去之前我特意找了一个正好开学跟她同班的朋友的小孩给她熟悉了两个月,交了朋友。
          结果前几个月她就只理这个小女孩,后来才渐渐好了。
          而且直到5岁以前,凡是陌生环境都很紧张,其实我经常带她出去玩,EYC什么的,也帮她多结识同龄孩子,但都是我在场的情况。一到需要单独的时候就打退堂鼓,我给她报一些program父母不能陪的都不愿意去。

          所以老二我狠了狠心,13个月就送了,可中间还是忍不住去看。有一天去接的时候眼睛有点肿,我问老师,老师说没哭啊。回家我越看越不相信,老觉得老师报喜不报忧,第二天忍不住又问另一个,也说昨天很好没哭,可能中午nap没睡好所以眼睛有点肿。想想也有道理,可能自己太多心了。其实应该像身边妹妹说的,既然交出去了就要交出自己的信任

          这送与不送,都难受啊
      • 看得我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我正在挣扎期, 老二快到二岁了, 在考虑要不要送她去DAYCARE
    • 我今天和另一个做DAY CARE老师的妈妈交谈,我曾经跟三个自己有宝宝的同时也是做DAY CARE 老师的妈妈交谈过,她们的观点惊人的一致而坚决,自己的宝宝一定要等到至少两岁半送。
      • mmmmmmm, 估计她们是好妈妈,不是好老师。。。。。lol
        • 是口碑非常好很有爱心的老师,至少我的好朋友是,而且是在一个很好的幼儿园,很多家长口碑说这家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非常好,我也排队很久了。
          • 开玩笑呢。。。
      • 我女儿幼儿园最好的老师在小班,女儿很幸运碰到她,正因为有这个老师,她喜欢上daycare。 这个老师有爱心和耐心,并且知道幼儿心理,据说小班的小朋友喜欢喊她妈妈。(其实她很年轻)
        • 真的是运气。她们讲幼儿园小小班很多时候就是让孩子哭,不是老师没有爱心,实在抱不过来,小孩要大人抱,没的抱就自己哭,哭啊哭啊发现没办法了就不哭了,独立就这样炼出来了。
          我认为,孩子成长是要符合儿童心理的。两岁半以前的小孩,需要满足被父母(或监护人)爱的心理,这是首要幸福感。在首要幸福感满足的基础上,孩子要各种玩耍娱乐和小朋友社交,这是次要幸福感。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得到完全满足,会自动走向独立。

          如果因为没有办法而送小小宝宝去DAY CARE ,并且父母能在陪伴孩子的时间,能给予坚实的爱,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为了培养性格而送小小宝宝去DAY CARE ? 我觉得这根本就不符合幼儿心理。
          • 我很同意你的话。
          • 看来咱俩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很一致啊。我有时候想:如果妈妈可以休产假2年,是不是很多宝宝会迟一年进Daycare呢?
            • 修假2年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不知道,对母亲的影响是很显然的:全体女性的地位将更低。
            • 政府工作部门可以5年不带薪的休,不少妈妈真的这样做的,不过我知道得都是西人 妈妈,中国妈妈象超人妈妈这样可以工作但愿意为孩子在家里待5年还是不多。我觉 得一般得中国妈妈还是把钱看得比较重一些(带钢盔说)
              • lol, -1
              • 呵呵,那你真是要带钢盔才行啰。看了这几天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也来说几句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呵呵,那你真是要带钢盔才行啰。

                说一个例子,我在国内的好朋友,在家做了三年全职妈妈,终于忍不住找了份工作,把孩子送幼儿园了。都说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这三年中,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可真是不少。她LG是非常感激她的付出,可是她LG家人,还有她身边的朋友啊,几乎所有人,听到她在家做全职妈妈,仿佛就觉得她是个吃闲饭的人一样。其实,她一直很努力在进修,也不时做点投资和接accounting job 在家里做。经济上一样对家庭有贡献的。但大家似乎觉得,只有上班的妈妈才是有贡献的。所以这三年在中国做全职妈妈的经历并不好过。

                再说个例子吧。我有个朋友,西人妈妈,年轻的时候放弃工作,在家把儿子带到五岁,再出来工作,现在是某大机构的CFO。几年前离婚,现再婚,生活工作都非常幸福。她跟我说,那五年在家带孩子非常的值,因为当婚姻和工作遇到困难时,儿子是她最大的安慰和动力。到了现在,儿子和她非常亲,而且成长得非常好,一家人非常幸福。

                很佩服这样能投入几年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当她们重回社会的时候也许会面对各种困难,但有了孩子和家庭作为动力,相信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而可惜我们第一代移民大部分条件有限,有时“非不为,乃不能也”。我也带钢盔,说句捱砖的话,大家都说为孩子独立自强才要送孩子早早去daycare,那请问一句,如果“妈妈”也是份有pay check的工作,工资还不菲,请问有多少人还是坚持要送去daycare呢?再或者,社会,家庭都能认可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做了几年全职妈妈出来,不会有Gap,不会有人质疑你的能力和选择,是manager的还是manager,是CEO的还是CEO,妈妈们还需要这么纠结么?
                说到底,家庭的经济压力,担心休假后如何逾越职业生涯的gap,目前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和家庭没有对全职妈妈足够的肯定和尊重,都是左右了我们是否早早送孩子出去的重要原因。

                话也说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全职妈妈的,有些人如果整天在家对着孩子就会闷得慌,宝宝和妈妈都没有好脾气。找个好的day care送出去,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适当时候送个好的day care是有很多优点的,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这个大家都认同,只是什么才是“适当时候”,才是大家踌躇的地方。如何找个“好的day care”也是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我觉得理想状态是,宝宝三岁前在家带宝宝,经常带他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三岁后送半天,四岁后送全天。

                超级佩服和羡慕超妈和星妈这样的全职妈妈,他们的孩子是有福的。容我说一句,所有有妈妈爱的孩子都是有福,不论妈妈是否能全天陪伴左右。举了上面对两个例子,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许无所谓对错。而同样地,每个选择都决定着自己的生命轨迹,能做到随心所愿地选择,决定自己的路的人就是幸福的。

                PS。 前段时间又听到humor说,目前经济不好,政府又重提考虑让妈妈休两年产假的事,不过现在都没有下文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同意,非常同意,我也觉得这根本就不符合幼儿心理。如果你哭的时候总是没人抱,你也很快学乖巧,学“聪明”,学“懂事”了。这是不是大家所谓“成长的代价”呢?
      • 我目前接触过的,所有国内的国外的在幼儿园里呆过的,做过老师和保育员阿姨的统统都是这么说的,不要太早送孩子去,至少要等2岁半以后,3岁左右最好。
        • 我总共问过三个,两个中国人,一个西人,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居然说的是一模一样的话。
          • 我也问过不少人,所有人都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晚些就晚些,尽量不要早过2岁半。我自己也做过5年的老师,很多的东西是没法言传的,只能心里明白。一句话,妈妈们作选择的时候尽量多为孩子综合考虑下就好了。
            • 嗬嗬,我是个例外吧,我建议不要晚过2岁半。另:我的工作经验主要在infant/toddler class.
              • 能具体说说吗?
                • 对呀,我也想知道呢。谢谢。
                  • 要说的很多,平时真是很忙。这个周末,找时间组织一些文字来说。谢谢!
        • 你有没有问过她们原因?怕宝宝生病还是对宝宝心理的影响?
      • 嗯,我家孩子的老师也是产假后没再回来。我家一直是孩子爹接送的,而且他一直宽慰我,但我一直不是很踏实。我家孩子应该在幼儿园算POPULAR得孩子,但我这个做妈的就是不踏实。顺便说下,我觉得这个和当妈的有无信心没关系。 除了感觉特别好得母亲外,
        谁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对孩子最好,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怎样带孩子是非常PERSONAL得决定。
      • 如果妈妈必须上班(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是送孩子daycare好呢还是让老人带好呢?
        • 我原来问过,现在我也这么倾向,老人在你跟前带比较好。
        • 我觉得要看孩子的年龄和老人的素质。太小了,忍着让老人带吧。如果老人溺爱孩子并且不跟人交往,找个好DAY CARE 送,比老人带强。
      • 在小白鼠身上做的实验结果是跟成年老鼠长大的幼鼠缺乏unstructural free play,长大后缺乏social competence.
        • interesting. I like this "unstructured free play"---key word!
      • 我也是daycare 老师妈妈,我的宝宝13个月fulltime daycare. 现在2岁半。我支持有“条件“最好能让一岁以上宝宝上daycare. 这个“条件”里面就有很多内容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条件是:老师或者妈妈一定要有brain and heart观察了解分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并且相互沟通很好。
        这样比单独只有一方,理想的妈妈或者理想的老师,效果最好。
        其他任何问题j将迎刃而解。
    • daycare 好的少,妈妈爱多到泛滥。
      • 哈哈。。 点头点头。。
      • lol, +1
      • 哈哈,你总是那么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