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家 教 中 文
我的孩子们在加拿大出生成长。老大两岁多时我教他认字,从此走上了家教中文的漫长之旅。现在老大六岁多,学前中文教育已经完成,所以就想把这几年在教与学中的一些感悟写下来,和许许多多在海外没有放弃中文的父母和孩子共勉。
有了孩子以后,就面临了要不要孩子学中文的问题;如果学,怎么学?当时看了大量资料,又读了大量前人的经验,觉得在海外学中文虽然很难,但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能学好。
中文是第二语言
孩子们虽然在家有接触中文的机会,但英语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他们需要学好英语来学习工作,安身立命。中文只是一种选择,学习的道路漫长而艰难,又不是必须,所以即使选择放弃,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学习中文,那么我们就要意识到,中文最多也就是个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什么?它是可选择的,没有那么重要的,孩子也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学。第二语言A的标准显然不同于第一语言。因此我为孩子们制定的目标是十八岁离家上大学时,中文能达到中国小学毕业程度,就是听明白,说流利,能读书看报,会电脑写信、日记和读后感等千把字的小文章。
家教中文 VS 中文学校
传统的一周一次的中文课,所有孩子在学的家长都知道,它的进度实在是太慢太慢了。原因很多:每周的学习时间太短,教材不合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文教学水平很初级等等。孩子们怎么可能就靠这一周两小时的中文课来学好中文?在这样的学校里一学几年,磨光了孩子的兴趣,也磨灭了家长的信心。
因此家长们需要明白,想要学好中文,最主要的阵地在家里。学中文的坚持,与其说是孩子的,还不如说是家长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坚持在家自己教,学校的中文课充其量也就是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的华人子弟都在学中文,所以他也必须学,还可以把在家已经学过的字复习一下加深印象。有些家长自己没有时间或能力教,又认为中文学习很重要,那家长们可能就不光要费时、费力、费钱地送孩子去中文学校,还需要配合他们的教学帮助孩子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这样至少可以把中文学校教的那一点牢牢掌握。在多伦多现在已经出现了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的中文班或者暑期中文夏令营,单就从中文学习来说,效果应该好很多。我没有送孩子们去是因为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的时间是他们的英文时间,学好英文排第一位;而暑期打球、游泳、旅游,可能更是孩子们想做的,也不可能有大段的时间去学中文。
在家学中文,孩子花的时间比每周去一次中文学校还要少,而且效果好了太多,但家长就需要动脑子,花心思,费的时间大概是孩子学习时间的两倍,因为家长除了教的时候花时间,还得考虑教材、教具、教法等等问题,以便让孩子学得既有兴趣,又不费力。我在家教孩子,用的都是零散时间,我有空,孩子有兴趣时见缝插针地教上五分钟或十分钟。平均每天用于学中文的时间也就在十到二十分钟之间。我自己整理教材,也都在等孩子学其它课外活动的间隙完成。
人师难为
为了不误己子弟,我对自己的副业下了一番功夫,才明白要做一个好老师非常地不容易。
对老师的知识储备,中国有一个传统的比喻:如果老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她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一条我还是比较过关的。我从小偏文科,高中会考除数理化得了三个C,其余六门都是A。言情武侠小说读过无数,文学名著也有涉猎,至今能流利背出的唐诗宋词还有上百篇,基本上属于以应试为目的的中国高中教育能培养出的顶级文科人才。大学虽然既没有学中文,也没有学教育,在海外多年,提笔忘字,词不达意也常有发生,但做个小学生的家教应该还是能够胜任的。资格是有了,但问题是怎么在我的一桶水中分出这一杯,既是精华,还要孩子能理解和喜欢,所以选材很关键。
老师有知识,还要会浅显易懂地表达。学问再高深,孩子听不懂也是白搭。我的俩孩子是我自己从小一手带大,离开我的最长时间不超过七天,所以我很了解他们,知识、智力、经验、能力、思想、社交、性格,方方面面地了解,所以我会用他们能懂的沟通方式,不管是表情、动作、中文还是英语,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事物解释清楚。
好老师要有耐心。这一点我堪堪及格。我性子急,这些年被生活,尤其是孩子磨平了不少,可在睡眠不足、精神疲惫时,还是很容易本性毕露。
好老师自然明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上面提到的中文要按第二语言来要求和教学,应用的就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不要求孩子练习手写汉字,因为他们长大后,电脑会更普及,手写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更愿意他们多花精力在阅读和电脑写作上。当然有的孩子通过抄写和听写能牢牢记住字词,那他们就适合写字练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手写汉字与其说是目的,还不如说是手段,孩子通过写字来达到认字的目的。家教中文的最大好处是完完全全地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适合孩子的,教孩子喜欢的,一对一,效率高。识字是基础,我研究过的幼儿识字法有闪卡法、实物对照法、经典背诵法和韵语识字法等等,最后选择了比较适合我家现阶段情况的实物对照法。也比较了众多的教材,中国小学教科书、暨南大学版《中文》和马立平版《中文》等,最后我没有采用任何一家,为了加大阅读量,我选了大量孩子理解的字、儿歌、古诗、歌曲和短文来教,上了小学后,又直接读符合他水平的一百字左右的《早读成语100》、《一分钟好听的故事》等适龄读物。
要让老师有威信,奖惩制度不可少。我从妈妈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孩子嘻嘻哈哈地跟我玩闹,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强调在学习时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里要认真,学不会要惩罚,要去坐在角落里面壁思过,学会了就可着劲儿地夸,还配以实质物质奖励。小时候一张小贴纸,一条小鱼干就能打发了,现在最受欢迎的是游戏时间,背会一首古诗奖励五分钟游戏时间,老大就追着我给他背古诗。到现在六岁半,古诗已背了四十多首了。家里的口号是:先学再玩,多学多玩,学好玩好。老大每天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游戏时间就靠学习好和行为好挣出来的。
学前教育
经过几年断断续续的坚持,老大在六周岁上一年级前中文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听说自然不成问题,阅读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认字500-1000,学儿歌100首左右,古诗10首左右,短文若干,歌曲若干。认字的范围很大是因为一共教了一千字,复习以后一测试,就靠近1000那一头,几个月不复习,就掉到500那一头。但有500字左右,他已经真正记住,不管在哪里看到,都能认识。上了小学后,又教了他拼音。现在只要给他一篇适龄读物,没有拼音,他能认识一半以上的字;有拼音的,能自己全部读出来,只有个别字音调不准。
因为是学前教育,教的是两岁到六岁这一时间段的孩子,所以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了一些适合小孩子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循序渐进。从爸爸妈妈等孩子最熟悉的人、事、物开始教,一天一到二个字,到一天学四个字;到了二三百字时加最短的十几个字的儿歌;五百字左右再加古诗;七八百字时加短文。学习的时间也是一样。两岁的孩子只能集中精力三五分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能增加到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其次为温故知新。复习太重要了,每次的时间不需要长,但频率一定要高。老大真正记住的那500字就是这样教出来的。如果早上教了四个字,花五分钟,那么下午复习一次花一分钟,晚上再复习一次花半分钟,第二天再来一二次,然后三天,一星期,半个月,一个月,不断加大时间间隔,反复练习,才能永远记住。根据记忆规律,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一个字六次左右,人才能最终记住。
我坚信我的孩子的智力水平在平均以上,因此如果他学不好中文,问题并不在他身上,而应该从我身上找原因,不是方法错了,就是理念有问题。我把学中文的困难最大程度地转化成为教中文的困难,帮孩子一起背起了中文这座大山,而且承担了大部分的重量。等这重量到了孩子身上,他已经感觉不到压力和痛苦,因为我给他的,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是他能承受的,或者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所以他一直学得很有兴趣。
收获颇丰
学中文多年,收获的却不仅仅是中文。
老大在三岁和五岁半时回过两次中国,他因为语言过关,能和祖父母交流、和小朋友一起玩、帮弟弟做翻译,所以过得如鱼得水。我们打电话回中国时,他也能汇报一下他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唱歌、背诗、背儿歌地娱乐大家。他因为在中国和中文学习中,所有的经验都是正面的,因此对中国特有感情,老念叨着要再去中国。
在长期的中文学习中,培养锻炼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能坐得住,能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学习。他会的中文知识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这为智力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学中文尤其锻炼记忆力,中文需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对北美的强调创造性、启发开放式的教育是一种补充。所以孩子一旦具备了这样的学习能力,即使我不太管,他的英语和学校的其它功课也不会太差。他在六周岁左右开始了英语阅读。在一年级全天上课后,他的英语全面赶超中文。他开始读英语章节故事和一些简单的科普百科,能写十来句、百多字的作文。上一年级前老大问我对他学习成绩的期望。我说B以上(B减到A加)我就满意,只要他能自己搞定。老大上小学后,我既不陪做作业,也不帮着复习,试卷我也看一眼就算,老忘了签字。第一学期他自己搞定,达到了我的要求。第二学期还没看到成绩单,但我已经被他老师请去了颁奖典礼。二十几个孩子中有三个得了学习好奖状,老大就是其中一个。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孩子在学中文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孩子从“黄河远上白云间”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知道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黄河和长江。因为学“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老大知道了曹操;又因为学《七步诗》,知道了曹丕和曹植两兄弟;顺便被灌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讲的是三个国家打来打去,其中一国的首领就是曹操。在09年9月9日,我煮了螃蟹,教了老大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还边吃边聊重阳节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公历和农历的区别等等。
语言也促进思想的成熟。因为在学中文中就碰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自由和广泛的讨论,让我在孩子幼稚的语言中发现思想闪现的光辉。男孩喜欢打打杀杀,所以对战争题材的边塞诗很感兴趣。老大在学了几首后对我说,他觉得战争不好,因为会死人,死去的战士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他长大了不会去打仗,他不想让我伤心。他还告诉我,他在学校学到过,加拿大一战死了多少人,二战又死了多少人。又因为是老大,他相对比较独立,有时还能顾着点弟弟。他上完游泳课后,自己洗澡、穿衣和打包后来看台找我;如果看到老二拉不上拉链,够不着东西,心情好时就会搭把手帮一下。他虽然才六岁半,但生活和旅游过的国家有加拿大、中国、美国、古巴和巴哈马,也算见多识广。所以他在行为、思想和心理上相对同龄孩子略为成熟。但就因为多成熟了那么一丁半点,他比较有自信有想法。年前圣诞节去加勒比海坐游轮,同行一个男孩比他大一岁,一个女孩比他大一岁半,他能跟他们很好地玩在一起,偶尔还能挑头带着他们做些活动。因为老大天生比较内向害羞,所以他在这方面的进步最让我高兴。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学中文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传承父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学《悯农一二》、《蚕妇》和《江上渔者》时,我给他讲各种职业的人谋生的辛劳,财富分配的不均;努力追求财富的同时要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观点、角度和立场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望远,眼界和能力并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是小女子,大气势,男孩子更应该在学业、事业上有所追求和建树,发挥潜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青少年时期是他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开阔眼界的最佳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做好积累,成年后他才有实力挑既有兴趣又有钱途的工作来做。父母们总是想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多少总得带点我们的优点和印记吧?孩子们到十几岁后就进入叛逆期,到时候有性格、要自由,学校和朋友的影响会增大,老爸老妈就得退居二线三线,所以想灌输点什么还得趁小。
互相促进
我和孩子在中文学习中互相推动前进。能走到今天,绝不是我剃头挑子一头热,年幼的孩子给了我许多感动。
在我教老大“杀鸡给猴看”这句俗语时,我给他举例说明,如果两个孩子一起调皮,妈妈惩罚老大,老二看到了就不敢再调皮了,老大是“鸡”,老二是“猴”,这就是杀鸡给猴看。老大想了想,跟我说:“妈妈,在我们家,是杀羊给鸡看。”嘿,还会举一反三了,我们家老大属羊,老二属鸡。又过了几天,他们俩胡闹,老二尤其不听话,就被拎去墙角思过,老大在旁慢条斯理地说:“妈妈,你现在在杀猴给鸡看啊!”唉,多聪明的孩子啊,不教下去真是可惜了。
还有我原来并不想教他那么多古诗的,想着教个十来首简单又精华的,意思意思也就算了,虽然我自己喜欢,觉得唐诗宋词是中文的精华,但毕竟不常用,学那么多干吗?还得顶着我家先生戴我头上的“复古”的大帽子。可是老大喜欢学,学着不费力,来了劲了就一天一首的主动追着我学。他背起诗来,手舞足蹈,上窜下跳,抑扬顿挫,拿腔拿调,配以动作、混音和英语说明等等,象在表演即兴发挥的独角戏,很有娱乐性。比如,他背到“但使龙城飞将在”,就窜到床上或摇椅上,拍着胸脯往下看,做横刀立马状;再背“不教胡马度阴山”,然后边摇手摇头,边嘴里大喝:“No! Go back to your home. 我是龙城飞将。”特搞笑。我老想着给他拍下来,可以发给家里的老人,还可以留给他长大自己看了乐呵,可就是没时间弄。我教他背诗,一贯手法是在网上找到那首古诗的动画,然后分三步走。先讲解一遍意思,然后让老大跟着动画读会,最后再跟着动画背会。每个步骤控制在十分钟之内。他可以选择完成一,一和二或者三步一起走。他可以今天弄明白意思,明天会读,后天会背,完全由他自己决定。我只需要给他讲解明白,他自己去读会、背会。古诗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故事,一幅画,也不比儿歌难多少。我教他王翰的《凉州曲》时,在网上找到好几个版本的动画,问他喜欢哪一个。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读的版本,中气十足,慷慨激昂。老大一听就傻乐,咯咯咯咯地笑个没完。他躺在地上“醉卧沙场”,乐此不疲地怪腔怪调地跟着读,不知不觉就会背了那首诗。
老大还能帮着我教老二中文。刚教老二中文时,他有一段时间总是分不清姐和妹。老大听到了,就说他有办法。他指着那两个字对老二说:“姐姐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左边都是女字旁。但她们右边不一样。姐姐戴着魔术师的帽子,妹妹是老二所以有两横。”哈哈,问题解决了。但是良药也有副作用,从此以后老二一看到姐字就会兴高采烈地说:“姐,姐姐的姐。姐姐戴着魔术师的帽子。”姐是个高频字,所以这句话我至今已经听了上百遍了。
万里长征
如果用万里长征来形容孩子漫长艰巨的中文学习,那么老大的学前教育,也就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成绩固然可喜,困难也是重重。
我在开篇时提到过,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才能学好中文。前二条还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这“持之以恒”却是我的软肋,属于传说中听到过,生活中没见过的范畴。我自己从小读书靠小聪明,考试升学就凭“临时抱佛脚”这一绝招一招杀,混进重点大学,毕业后却无建树,到了现在孩子成行的年纪,再愚钝也已明白恒心的重要。这学中文不是一月二月,一年二年的事,俩个孩子十几年的,真是有点为难我了。我08年因为工作忙,整一年都没怎么教老大中文,到了09年借着回了趟中国,又帮着老大捡了起来。为了达到能读书看报,会电脑写小文章这个伟大的终极目标,我得教他学拼音、查字典、成语、俗语、常识、历史、地理等等多少东西啊?到孩子十八岁离家还有那么多年,我能坚持下来吗?我能有指导孩子读《射雕》、《神雕》和《围城》的那一天吗?
我这个短跑选手被迫跑起了马拉松,而且还是在漫漫长路上孤单地跑着。在家里,外公外婆没能力教,爷爷奶奶没兴趣教,不过他们倒是也不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先生因为工作忙,也没时间教。在外面,好象CBC(Canada-Born-Chinese)的中文阵地也在不断失守。网络世界里,在那遥远的地方,当然有很多大神,什么样的奇才都有,在海外出生成长,中文照样顶呱呱。可是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我却无幸结识那些成功先例,反而是亲眼目睹了好多朋友的孩子越长越大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放弃了中文读写,有的甚至连听说都坚持不下去了。认识的家长里,最重视的给孩子报读了学校课后的多伦多教育局办的一周一次的中文班,和周末中文学校的二个小时的中文班,走得是学校为主,家长配合的路线,孩子和父母的时间付出是我们的若干倍,但孩子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只能读老师教过的儿歌和短句上。所以,我信心不足,望前途而生畏,心里打退堂鼓的情况时有发生。
抛砖引玉
抛砖是为了引玉。老大是我们家的试验田,如果我把他夸得象朵花,那是因为孩子总是自家的好,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去养育,能不自豪骄傲吗?您就打个对折看吧。如果说我和孩子在学习中文中有什么经验和心得,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前辈们不吝赐教,给我鼓励和信心。既然非得要跑这个马拉松,我也希望路上有人做伴,大家一起同行,不是更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