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可以说, 我对古典乐的喜爱是从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这篇新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开始。--------------北溟)
颜竣
刘索拉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
她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唱片制作公司,意图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家生活。
刘索拉的作品风格多样,除了爵士、蓝调、摇滚等现代创作外,亦包括电影配乐、音乐舞蹈剧、音乐剧、歌剧、交响乐及现代室内乐等。她的近期主要音乐作品有激光唱片《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以及自组公司之后的《缠》、《六月雪》及《春雪图》等。其中《蓝调在东方》曾在美国新世界音乐榜停留数周排名前十名,并且深获爵士乐专家的好评。
刘索拉亦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演出,包括1988年的南韩奥运音乐节、英国伦敦的国际声乐节、前苏联国际摇滚音乐节、苏格兰拉斯哥国际音乐节、英国WOMAD世界音乐节、纽约中央公园夏季音乐节、纽约先锋作曲家音乐节、美国现代女作曲家音乐节及香港艺术节等等。
刘索拉不只是音乐家、作曲家更是知名作家,出版的小说集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混沌加哩格楞》。她的第一部中篇《你别无选择》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在中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回响。她的《混沌加哩格楞》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其中英译本更获英国比较文学翻译一等奖。
刘索拉目前定居纽约,在作曲、演出及写作之余,亦经常受邀到各大学演讲。
刘索拉回来了
11月的北京国际爵士节上,一场由“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表演的节目格外抢眼。
演出当天场面异常火爆,许多爵士节以外的观众专程来看她,以至于刘索拉演出结束后一半人都离场回家,接下来的立陶宛乐队冷清得过分。
看得懂看不懂的观众都在鼓掌喝彩,有人说,20岁的人是来看名扬海外的先锋音乐家,30岁的人是来重温当年的叛逆小说,40岁的人是来看音乐实验,50岁的人就是来看乡里乡亲的了。
刘索拉是本届爵士节唯一受邀回国演出的中国音乐家。回到北京,她说:“我对北京特别有感情,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这儿,接受传统音乐——京剧的熏陶。尤其是京腔京味儿,虽然在海外生活,但我的写作和音乐都不能脱离这种感觉。”
从《你别无选择》到“我发现了身体”
“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圣地,空气中所有浑浊不堪的杂物都荡然无存。他欣喜若狂,打开窗户看看清净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觉大自然的气流。突然,他哭了。”
这是刘索拉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结尾。这位中国先锋文化的先行者曾经如此地为音乐所动。第一次在美国听到布鲁斯音乐的时候,刘索拉整个人都傻了。那是朱尼尔·威尔斯的一次演出,刘索拉为黑人音乐而震颤。布鲁斯爵士乐总是给人一种身体的感觉和律动。
“我感觉到,我们有很多身体的东西被忘了。在中国音乐里,有很多身体的感觉。你要是听听小彩五的演唱,听听崔蓝田的河南梆子,还有王昆当年唱道情的时候,都有很身体化的成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给忘了。我们还自以为非常精神,就越变越拘束,到最后,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连哭和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好像这是感情不外露,但你会发现艺术也不彻底,无论是表演还是创作,这都是因为没有了身体性。”所以刘索拉被黑人的音乐感动。她在研究黑人音乐以后,又回到中国,才发现了中国音乐的身体性。“梅兰芳就不用说了,老的音乐家都是用全身去演唱,但是我们后一辈太注重去模仿他们了,没有想到为什么有那样的声音。每位大师的声音就是他的生活经历,这是生物性的,所以带到了他的音乐中去。一个音乐家要是没有身体性,他就不彻底。只用感情、用心,还不够;用胸腔、脑门来共振,那还不够,唱歌要用脚底板,要感觉声音是从脚底板出来的。”
拼贴刘索拉
在爵士节的现场,刘索拉用自己的人声和琵琶、电贝司、架子鼓合作,表演了无法归类的奇异音乐。她的音乐中,不仅有爵士乐和布鲁斯的成分、学院派实验音乐的成分,更多的还是无词的哼唱、叫喊以及歌剧、中国戏曲、民歌甚至“跳大神”的片段,就像她1996年在日本发表的专辑《中国拼贴》一样,这个现场也像是将许多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拼贴到了一起,显示出开放的胸怀和融会贯通的勇气。
刘索拉拼贴着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也将自己置于融合之中。“如果你有安全感,就不会有什么界限;总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别人是那样的,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害怕失去身份,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现在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不会在乎和流行音乐合作,而且,什么是流行音乐,现在莫扎特、贝多芬就叫流行音乐。音乐家应该在音乐的大海里到处游,很自由地表达。”
刘索拉同时还是专业的小说家,在音乐和写作之间都投入了主要的精力。“我觉得这两件事都是我擅长的,可以一直做下去,并要做好,做到二者的结合,我还必须不断地去实验。”
刘索拉不断周游列国,参加各地的演出活动和各种音乐家合作录音,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国内的文学爱好者、音乐爱好者却始终没有忘记她,这不仅是因为刘索拉当年摇滚先锋和文学探路人的身份,更是基于她在海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1997年,刘索拉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AISO音乐制作公司,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和当代音乐为主业,除了出版自己的唱片外,还将推出更多中国音乐家的作品。这也算是她的新事业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颜竣
刘索拉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
她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唱片制作公司,意图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家生活。
刘索拉的作品风格多样,除了爵士、蓝调、摇滚等现代创作外,亦包括电影配乐、音乐舞蹈剧、音乐剧、歌剧、交响乐及现代室内乐等。她的近期主要音乐作品有激光唱片《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以及自组公司之后的《缠》、《六月雪》及《春雪图》等。其中《蓝调在东方》曾在美国新世界音乐榜停留数周排名前十名,并且深获爵士乐专家的好评。
刘索拉亦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演出,包括1988年的南韩奥运音乐节、英国伦敦的国际声乐节、前苏联国际摇滚音乐节、苏格兰拉斯哥国际音乐节、英国WOMAD世界音乐节、纽约中央公园夏季音乐节、纽约先锋作曲家音乐节、美国现代女作曲家音乐节及香港艺术节等等。
刘索拉不只是音乐家、作曲家更是知名作家,出版的小说集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混沌加哩格楞》。她的第一部中篇《你别无选择》曾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在中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回响。她的《混沌加哩格楞》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其中英译本更获英国比较文学翻译一等奖。
刘索拉目前定居纽约,在作曲、演出及写作之余,亦经常受邀到各大学演讲。
刘索拉回来了
11月的北京国际爵士节上,一场由“刘索拉和她的朋友们”表演的节目格外抢眼。
演出当天场面异常火爆,许多爵士节以外的观众专程来看她,以至于刘索拉演出结束后一半人都离场回家,接下来的立陶宛乐队冷清得过分。
看得懂看不懂的观众都在鼓掌喝彩,有人说,20岁的人是来看名扬海外的先锋音乐家,30岁的人是来重温当年的叛逆小说,40岁的人是来看音乐实验,50岁的人就是来看乡里乡亲的了。
刘索拉是本届爵士节唯一受邀回国演出的中国音乐家。回到北京,她说:“我对北京特别有感情,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这儿,接受传统音乐——京剧的熏陶。尤其是京腔京味儿,虽然在海外生活,但我的写作和音乐都不能脱离这种感觉。”
从《你别无选择》到“我发现了身体”
“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圣地,空气中所有浑浊不堪的杂物都荡然无存。他欣喜若狂,打开窗户看看清净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觉大自然的气流。突然,他哭了。”
这是刘索拉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结尾。这位中国先锋文化的先行者曾经如此地为音乐所动。第一次在美国听到布鲁斯音乐的时候,刘索拉整个人都傻了。那是朱尼尔·威尔斯的一次演出,刘索拉为黑人音乐而震颤。布鲁斯爵士乐总是给人一种身体的感觉和律动。
“我感觉到,我们有很多身体的东西被忘了。在中国音乐里,有很多身体的感觉。你要是听听小彩五的演唱,听听崔蓝田的河南梆子,还有王昆当年唱道情的时候,都有很身体化的成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给忘了。我们还自以为非常精神,就越变越拘束,到最后,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连哭和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好像这是感情不外露,但你会发现艺术也不彻底,无论是表演还是创作,这都是因为没有了身体性。”所以刘索拉被黑人的音乐感动。她在研究黑人音乐以后,又回到中国,才发现了中国音乐的身体性。“梅兰芳就不用说了,老的音乐家都是用全身去演唱,但是我们后一辈太注重去模仿他们了,没有想到为什么有那样的声音。每位大师的声音就是他的生活经历,这是生物性的,所以带到了他的音乐中去。一个音乐家要是没有身体性,他就不彻底。只用感情、用心,还不够;用胸腔、脑门来共振,那还不够,唱歌要用脚底板,要感觉声音是从脚底板出来的。”
拼贴刘索拉
在爵士节的现场,刘索拉用自己的人声和琵琶、电贝司、架子鼓合作,表演了无法归类的奇异音乐。她的音乐中,不仅有爵士乐和布鲁斯的成分、学院派实验音乐的成分,更多的还是无词的哼唱、叫喊以及歌剧、中国戏曲、民歌甚至“跳大神”的片段,就像她1996年在日本发表的专辑《中国拼贴》一样,这个现场也像是将许多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拼贴到了一起,显示出开放的胸怀和融会贯通的勇气。
刘索拉拼贴着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也将自己置于融合之中。“如果你有安全感,就不会有什么界限;总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别人是那样的,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害怕失去身份,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现在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不会在乎和流行音乐合作,而且,什么是流行音乐,现在莫扎特、贝多芬就叫流行音乐。音乐家应该在音乐的大海里到处游,很自由地表达。”
刘索拉同时还是专业的小说家,在音乐和写作之间都投入了主要的精力。“我觉得这两件事都是我擅长的,可以一直做下去,并要做好,做到二者的结合,我还必须不断地去实验。”
刘索拉不断周游列国,参加各地的演出活动和各种音乐家合作录音,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国内的文学爱好者、音乐爱好者却始终没有忘记她,这不仅是因为刘索拉当年摇滚先锋和文学探路人的身份,更是基于她在海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1997年,刘索拉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AISO音乐制作公司,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和当代音乐为主业,除了出版自己的唱片外,还将推出更多中国音乐家的作品。这也算是她的新事业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