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

其实孩子是否懂事和自信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就我周围认识的朋友,亲戚来说,我倒觉得关爱和被关爱之和仿佛物理学上的常数一样似乎是守恒的.

往往(不好意思,我这儿说的仅仅是往往,所有事情自然都有特例)孩子收到周围(不只是自己的父母)的关爱越多,他/她向外界释放会的关爱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孩子懂事或者乖巧反而越少.心理学我研究的不多,是不是其实孩子本身更需要关爱,当自身收到的比较少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的用对外界的更加的善意希望获取外界对他们的关爱的补偿呢?往往(还是往往)那些家庭不是很完整的孩子,那些从小生活不是很优裕的孩子似乎比家庭完整,或者生活一直比较优裕的孩子更早成熟也更被人称赞为懂事,对我来说,孩子自然最好.有些对外界的那些自然的不自然的应急反应还是留待他们长大以后再说吧.人们的童年本来就短,何必让他们过早地告别了这个无忧无虑的阶段.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亲亲宝贝 / 感动瞬间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阿A生病了,妈妈需要在家照顾他,但是这天又是阿B的轮滑课,妈妈非常想去给阿B加油,给外婆交代了注意事项,妈妈出现的阿B的课堂。可是阿B没有往日的见到‘妈妈现场加油’的兴奋,一直默默不语。

    外婆今天去买菜了吗?阿B问
    去了啊。妈妈回答。
    那外婆去买菜,你来看我比赛,阿A一个人在家。小孩子不能一个人在家的。妈妈你不用来看我,在家陪阿A吧。

    妈妈终于知晓了阿B闷闷不乐的原因,赶紧告诉他她是等外婆买完菜到家后才出来的,阿A不是一个人在家。

    这是近日星妈博客上的记录。我看完后,心里涌出感动。小阿B心里惦念哥哥,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妈妈。这样的孩子多让人敬佩身后的父母,要怎么教育才能让孩子如此心存关怀和感恩。

    老话说,三岁看大。三岁的卷毛已经能看出我三年努力的成果。我没有星妈那么会循循善诱,卷毛的成长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我尽我可能站在他的身边,让他什么时候回头都能看见我。这是对耐心,面子甚至体力长期的严峻考验,但卷毛三岁交出的答卷让我感到这种付出的无比值得。

    看到冷堡主转帖的箴言,有几句真真实实的打动了我。‘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多艰辛的生活,请带上你的孩子。’

    每天早上我和卷毛都跟急行军似的出门,个人嘴里叼个面包。卷毛有时免不了还没从睡梦中完全醒来,上下车磨磨蹭蹭。我的催令语就是:快点,快点,妈妈快迟到了…..卷毛很自然的就接上:迟到就不赚钱了,不赚钱就哪儿也不能玩了。这话每天说,卷毛从来没有让我迟到,我怀疑他是否真正理解赚钱的辛苦,但这是残酷人生的一部分,我自认为让他看到过程比直接在我努力创造好的良好的环境下享受要来得更有价值。

    Guess What?下班去接他,卷毛会问我:妈妈,你tired了吗?我说:我都累死了,要是有个BMW开就好了。其实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累了一天,我不走脑子,满嘴跑火车。

    那我给买个BMW吧?
    你有钱么你?!
    我有,我有三块钱,在家里。
    呦,你这么富呢?说,啥时候拿我的三块钱 ?…..

    一场好端端的‘辛苦赚钱’的case study 最终转变成一场追查个人资产流失的‘闹剧’。其实孩子懂就得了,哪有人愿意跟唐僧住在一起呢。

    卷毛有四个做工很棒的车模:亮黄色的Mini Cooper,宝石蓝的BMW,苹果绿的Beetle和暖橘色的Nissan。每晚睡觉前,我们要模拟去shopping。他会选一辆他喜欢的车,然后我选一辆,然后各奔东西。我经常去Winners ‘淘宝’,他经常去loblows买菜。我发现他最喜欢Mini Cooper,每次都选它,我还时不时的换换过过干瘾,后来有一次在他又选了Mini Cooper后,我说:我想开Mini Cooper,他看起来很为难,但还是递给了我。

    我说:哎,你怎么给我了?
    他很无奈:你不是喜欢吗?

    那时候说不得意是骗人的,我得意的是儿子这么棒,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虽然现在还只是对妈妈,但善良的种子已悄悄发芽。

    他会做一些错事考验我耐心的忍受程度,我不是每次都合格。揪过来一顿老拳伺候也不是没有的事情。他哇哇大哭,还不忘问我:妈妈,你不爱我了吗?这个时候尽管余怒未消,我也会一把将他揽入怀中:现在很生气,但我永远爱你。

    很久没有码关于卷毛的字,和星妈一样,孩子总有办法拨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弦,让每天每天响起优美的和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都是好妈妈。
    • 好妈妈有个棒宝宝!教孩子做人不容易,收获也很大,就象你说的最后一句话:)
    • 孩子是最宝贵的财富。
    • 你们都很棒!
    • 孩子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
    • 好孩子因为有个好妈妈。提醒自己今后也得处处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加油。。。
    • 好美的文字,感动~
    • 你和星妈都很棒。好妈妈有好孩子。BTW, 卷毛已经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了吗?---“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自己先汗一个。
      • 我觉得这个问题一点不深奥,而是很原始,是人从出生就有的疑问。婴儿从出生就在考察着他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友好的,亲人是不是爱他的。孩子如果感觉到疑惑能够问出来求证,那么他还在给大人机会解释,很多孩子根本不去问就自己把问题否定了
        也就是说他不再相信无条件的爱。他会认为只有我做出什么让你高兴的事情来,你才爱我。
        • 这个,这个,我有点怕。我家孩子貌似敏感,会不会很容易就得出这种否定的答案呢?父母应该怎样做才会让孩子相信我们一直是无条件爱他的,而不是需要交换的?
          • 我怎么觉得要让孩子相信所谓“无条件的爱”是不太现实的事?虽然父母坚持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一样爱你的。但有多少人真的做到,无论你将来是CEO还是流浪艺术家,无论你结婚生仔还是同性恋,都一直的支持呢?
            我怎么觉得要让孩子相信所谓“无条件的爱”是不太现实的事?虽然父母坚持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一样爱你的。但有多少人真的做到,无论你将来是CEO还是流浪艺术家,无论你结婚生仔还是同性恋,都一直的支持呢?这时候,孩子就会问:“你真的爱我吗?”有一种教育观点说,管教孩子的时候告诉他:“我生气的是你刚才的行为,我要批评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我还是爱你的。”有人提出质疑:真的能做到吗?这种观点真的能传递到孩子那里去吗?如果你是孩子,你会相信吗?会不会反而显得虚假呢?
            • 爱是一个人是事,和被爱的对象无关。小孩是不是相信无条件的爱,基本上由他在6岁前如何发展自我来决定。自我发展良好的孩子,他终其一生会相信他是受人欢迎的,他被别人接纳的原因是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而不是他身上附加的东西。
              不相信这个的人总有一些焦虑,比如他会想,为什么我太太爱我呢,因为我有利用价值,并且他认可这个看法,在他眼里人只有有价值才能被爱,那么这样的人如果失去了他认为的价值,他几乎活不下去,这样的人缺乏深层的安全感。

              父母给予孩子有条件的爱,并不能让孩子因为忌惮而绕开走。反而是当孩子深刻感觉到你无条件接纳他的时候,他才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走。
              • 你说的道理我赞成,我相信绝大部分的父爱母爱都是无条件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相信,你是无条件爱他的?当他做错事你批评他时,甚至处罚他时,如何让他还是相信你说的爱?
                • 所以这就是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了。沟通方式是不是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想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你为什么要批评孩子?因为你不想他再犯错误。你为什么害怕他犯错误?因为你害怕他最终吃亏。这才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为什么反对你这么做,
                  因为我害怕你受伤害. 技巧不佳的沟通所传递的就是,你为什么批评我?因为你非要我听你的,我不听你的你就恼羞成怒,你根本不是为我好,而是为了维护你自己的尊严面子和权威。

                  交流的时候,非语言交流比语言交流更有效。所以很多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父母嘴上说我爱你,但动作表情处处表现出来的是,我嫌弃你,我看不惯你。
                  • +1.
        • 每次淘气闯祸之后,我家娃娃都来问我“are you happy?”。 通常我会告诉他,I am always happy,但我认为你刚才的行为不好。
          娃娃真的是越大越会察言观色。以前他爸爸大声和他说话,他都很严肃的正告他爹“小点声”,现在就只会委屈的跑来告诉我“爸爸批评我”。我觉得这是个不那么好的变化。
          • 我倒是觉得孩子有委屈情绪是好事呢,没有人会时时刻刻保持“happy“,如果你不接受负面情绪孩子会觉得有这些情绪是不正常,不好的事情,但是觉得不开心并没有错,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才是主要的
            • 问题是我认为他爹不该凶孩子,即使是批评也不用高8度。以前娃娃还不怕他,现在倒怕了他了。你说的有道理,负面情绪应该坦然面对的。我不高兴就应该告诉他我不高兴。
              • 现在LG一批评他,宝宝就说:“妈咪,Dady is angry.爸爸批评啦。Baby is sad, very very sad.”然后是非常伤心的样子,再抽两下鼻子,偶心都酸了。
                • :D
          • 每次淘气闯祸之后,我家娃娃都来对我说“I love you , mommy”。
            • 聪明孩子
      • 想必你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孩子的感知能力非常让人吃惊。卷毛问我时候,我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担忧:我做错了,是不是妈妈不高兴,就不再喜欢我了呢?这个时候我会努力让他相信这不应该是个疑问,希望能帮助他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再说一个让我吃惊的小事。

        有一天,我给卷毛说要星期天去看奶奶。他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妈妈,你又有party了吗?
        我夏天的时候跟几个女朋友去狂欢,把卷毛放在奶奶家一晚上。那是8月的事情,他记得这么清楚,还把事情联系的这么紧密。以后做事说话真的要三思再三思,孩子的眼睛都看着呢。

        Leo一定有让你惊喜的事情,而且随着他长大,你的惊喜会越来越多。
        • 卷毛刚满3岁吧,“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这个问题真的很深的。我娃娃大两个月,还不太会用爱着个字呢。
          只是有一次,他自己在playroom玩,我正远远地坐在楼梯上看书,他一边玩一边低声嘟嘟囔囔,其中有一句”我最爱妈妈了”。我脆弱的小心脏一下子就融化了。
          • 卷毛用英文问,我还真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你这么一说,我到觉得有点深了。回去再问问他,让他用中文再说一遍。
        • 你说的对,他给我的惊喜也是层出不穷,可谓日日新鲜呀。
    • 一早起来看见如此好的东西,着实欣慰,有时候我们看见孩子的表现,大致可以看到背后的父母。你和神婆子都是好母亲。懂得体谅别人,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到的。孩子就更不容易了。
    • 感动
    • 同感动
    • 看得心里暖暖的,总有忍不住流泪的感觉,虽然我家小宝才两个月,但是那种美好的期待感已经让我幸福得不得了。
    • 边啊,养儿子养出幸福感了吧?以后还更好呢。哪天,你想挽着他的手看场电影了,就赖赖地申请,同时许以物质奖励。他会有些迟疑,但最终会说:好吧。告诉你,跟十来岁的儿子看电影的感觉棒着呢。
      不过,这种小把戏在他16岁之后慎用。
      • 嘿,这幸福感还真不是一般的Level啊....不过你说的物质奖励该不会是哈里肉森之类的东东吧?如果是这样,我是不是现在就该给卷毛灌输:gap是世界最名的牌了!-- 16岁之后,他的资深美少女娘还能有和他看电影的机会?!想都不用想!
        • 他姨,看电影也就给个爆米花啊,还HR?我曾经这么教育娃儿:你妈挣钱不容易,要买啥东西咱先上dollar店,没有了就去wal-mart,还买不到咱就上最高级的地方 - zellers。结果怎样?现在人家常常给我上名牌扫盲课。
          • 那你这不对,最高级的怎么也得是superstore,Costco之类的,难怪孩子给你扫盲。
    • Touching!
    • 美女怎么那么油菜啊,生活小事给你一写味道马上就出来了。经常觉得儿子也有很好玩的瞬间,但是没有才的妈妈只会揉着儿子的小脸说“你怎么会这么可爱啊”
      • +1
    • 看了的确感动。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太辛苦。我就是特别懂事,特别替人考虑的人, 所以活得很累。轮到我孩子了,我更希望他们自然些, 不要这么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
      • 我懂你的意思,但我想表达的是不一样的意思。懂得关爱,便知感恩,能心生理解,从而豁达而知礼。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获得关爱,便自信不惧怕,自信不仅是知道自己能力能达到的范围,更是知道能力达不到的地方,爱但不盲从。爱是一种行为,从来不是义务和责任。
        • 怪不得今晚超爸吃饭的时候告诉我,这身边和星妈看事情的角度跟我们就是不一样,这升华的高度绝对不是我们这些粗人能够理解的:)))
        • 其实孩子是否懂事和自信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就我周围认识的朋友,亲戚来说,我倒觉得关爱和被关爱之和仿佛物理学上的常数一样似乎是守恒的.
          往往(不好意思,我这儿说的仅仅是往往,所有事情自然都有特例)孩子收到周围(不只是自己的父母)的关爱越多,他/她向外界释放会的关爱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孩子懂事或者乖巧反而越少.心理学我研究的不多,是不是其实孩子本身更需要关爱,当自身收到的比较少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的用对外界的更加的善意希望获取外界对他们的关爱的补偿呢?往往(还是往往)那些家庭不是很完整的孩子,那些从小生活不是很优裕的孩子似乎比家庭完整,或者生活一直比较优裕的孩子更早成熟也更被人称赞为懂事,对我来说,孩子自然最好.有些对外界的那些自然的不自然的应急反应还是留待他们长大以后再说吧.人们的童年本来就短,何必让他们过早地告别了这个无忧无虑的阶段.
          • 我觉得孩子被光爱和惯是两回事。被关爱得越多的孩子应该是越懂得关爱别人,因为 孩子是从父母那儿学到怎样去爱的
            • 我觉得和孩子性格的关系似乎更多一些。外向的喜欢表达的孩子,自然在这方面就更胜一筹;内向的成稳的,在这方面就没这么讨喜。这也许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 同样,不同孩子的同一种表现,在各自的父母眼里折射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 很同意后一句,同样的行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一样也会有不一样的阐释。
            • 这是个度的问题. 那些自私的小孩, 就是关爱过多, 宠得太厉害了.
              • 嗯,度的确很重要。我理解的关爱是关心和爱护,理解孩子的需要,但不是放纵孩子
          • 你的观点我有点不太同意。你说的似乎应该是个“度”和“方法”的问题。我觉得爱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能力,从小得到的爱越多,就越懂得去爱。当然这些爱应该是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的。
          • 小珂,咱俩说的不太是一回事。被关爱和无规则的溺爱是两回事。我粗浅的理解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关注比参与重要,理解比修正有效。我们和上一辈,上两辈的方式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关注,而不是侵入孩子的领地。
            ‘懂事’这个词带有成人色彩,什么是懂事?孩子的行为和理解符合大人的期望就‘懂事’?我当然不希望卷毛是这样的‘懂事’,如果他是看到了,甚至用脑子想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然后他自己得出自然的结论,这是我想要的,而不是在那种‘你要这样做才是懂事的好孩子’的压力下才做到。因为前者不妨碍他继续是个孩子,可以继续调皮捣蛋,后者则拔苗助长,催他早熟。

            其实越是调皮的孩子,我们的关注度应该更高。

            还有孩子接受的爱越多,他爱的能力越强,自然自信。这里的爱,还是关注和理解,不是完全满足。
        • 关爱和感恩不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父母那一辈,很多情况是某个子女不是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很多家庭里,从小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但却不如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的那个孩子懂得感恩。很多1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懂孝顺的往往是从小受关注很多的小孩
      • 嗯,我看懂了,你估计就喜欢我们家这样的:
        早上,妹妹在我的怀里打了个喷嚏,挂着鼻水,我赶紧呼叫哥哥帮忙递张纸巾给我。餐巾纸明明就摆在他面前,可他非要装着看不见,然后很夸张地卷起自己的手掌,当作望远镜一样放在眼前,嘴里念念有词地摆出一付开始搜寻纸巾的姿势,绕着客厅一周回头原地,然后非常夸张地告诉我他发现目标了,等他把纸巾递给我的时候,妹妹“嗖“地一声又把鼻涕给吸回去了,真是气死我了。

        怎么样?我家哥哥是不是很自然,我恨不得把他抓过来狂扁一通 :)))
        • 看得我笑出了声. 太可爱了. 我感觉男孩子就是这样淘气, 调皮. 晚熟.
          • 我家的这个问题一堆:看见人不打招呼;不开心的时候就摆出一副很夸张的愤怒表情;比较自我为中心,不怎么喜欢和陌生的小朋友玩;昨天在家里居然看朋友的孩子(比他小)不顺眼,过去推了人家一把,当场就被我抓去训话,简直是岂有此理~~~
            • 完了,完了,那我家这位在你眼中肯定是问题少年了。
              • 嗯,在我眼中你家的的确确是个问题小少年,尽管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不过我向来要求严格,所以我的评论不足以作为结论。我一贯的观点和指导思想是如果身边的人普遍都认为我的孩子有问题,那我就真的要好好闭门思考思考,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 可是身边的人的意见怎么做参考呢?他们对你孩子来说只是一闪而过的人,他们留下的是你孩子那一刻的印象,就象照相一样,他们可能刚好照到了你孩子龇牙咧嘴的影象。就算这个形象永远定格于这些人脑海里,也什么都说明不了。因为这些过客和你孩子的生活根本没有交集。
                  从小孩的角度看,青春期前的小孩最看重,其实也是唯一看重的是父母的评价。他们是通过家庭认同来塑造自我认同。说白了就是你在他面前怎么描述他,你用什么词汇,什么语气和他说话,他然后会把你对他的评价不加分辨的内化,尽管嘴上不服。所以父母怎么描述孩子,孩子怎么发展。这就是父母语言的雕塑作用。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过于严格和溺爱是一回事,因为造成的后果是相同的,就是小孩拒绝成长,害怕承担责任。如果小孩觉得,母亲对我提出的这个要求明显超出我的能力范围,那么往相反方向发展,反而是一种获益行为,因为这样能够成功的引起母亲对自己的高度关注。小孩引诱母亲对他忧心忡忡,他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尝到逃避和惩罚母亲的甜头。
                  • 阿姨,你的理论是很丰富,但有时候也未免太咬文嚼字了 :)所谓身边的人当然指的是长期来往的妈妈团,大家共同看着孩子们长大,交流着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很客观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同意父母对孩子认同和评价很重要,但父母如果一味地沉浸在对孩子“孤芳自赏“的状态,而对外界的反应丝毫都听不进去,那到头来要检讨的还是父母。

                    “父母怎么描述孩子,孩子怎么发展。这就是父母语言的雕塑作用“-- 你真的相信吗?我不太相信。生活中太多温和的父母带出暴力的孩子;为人师表的父母养出五毒俱全的孩子;难道是父母平时描述的不够吗?显然不是。

                    带孩子有很多方法,还是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底是严格还是溺爱,这个尺度很难掌握,比如我儿子PUSH人了,我抓过来痛骂一顿,你说我太严格;你允许女儿拿米当沙子玩乐,我觉得这就是溺爱。但前者被教训了之后,知道了PUSH人的严重性,从此改正了,这不就得了;后着玩完米,你把它一粒粒地扫起来,然后洗干净,全家一起吃掉,这个结局也不错。

                    所以严格和溺爱没有绝对的定义,孩子还是要因材施教。
                    • 假如你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缺乏客观性,那么其他母亲对你孩子的评价就更加缺乏客观性了。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这个评价是怎么来的,他是用什么参照物比较出来的。比如别人对你说,我觉得你孩子太内向,应该鼓励他开朗,见人打招呼什么的,这个评价如果刚好和你内心某些疑惑
                      相吻合,那么这个问题一下就被你放大了,你原来还不确定是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被你自我求证了。看,连别人都看出来了。

                      可是她这个评价怎么得来的呢?假如她不是老师的话,她的参照人物十分的有限,只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且她看到的只是那段时间的表现,你的孩子为什么在她面前表现的内向,她不知道。

                      人的内心真的很有意思。假如外界的评价十分的不靠普,那么你丝毫不会往心里去,唯有当外界的评价隐约印证了内心某种疑惑的时候,你才突然被扰动,哪怕这些猜想是完全的假象。问题本身并不能引起麻烦,带来麻烦的是你放大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问题都是被人为的看出来的。

                      语言塑造孩子的意思是,你眼里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他将来就变成什么样子的。你认定了他是一个见人不打招呼的孩子,他就会变成这样的孩子来呼应你。性格温和的父母带出暴虐的孩子,很可能。因为这个温和不是真的温和,是在外人面前的表象。

                      我说的溺爱和非常严格的关系,不是说它们是对立的,我不是说它们是两种方式,它们是一种方式。当父母特别害怕孩子被惯坏,而去采用过于严格的手段去管理小孩,得到的结果和被惯坏的孩子差不多。我说的这些可能很难理解。
                      • 是有点难理解,不过肯定的是每看你的文章一次,我对孩子们的容忍就多一分,这和你长期帮我洗脑密不可分 :)溺爱说的肯定不是我,严格加上了“非常”2字也跟我无关,教孩子真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科目,每个阶段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不同的戏,大家一起刻苦学习吧。
                        • 嘿嘿嘿。我再写点更难理解的。我可以把你儿子推别的小朋友这个行为重新改写一下:在一个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你正招待着外人,你的儿子推了小客人一把。他这个行为的意思是:"妈妈,你还在意我吗?你还在关注我吗?
                          这个小客人,比我在你眼里更重要吗?他做了我认为不好的行为,引起你的关注了吗?我现在推他,引起你的关注了吗?" 你立即上前批判儿子。你所传达给儿子的信息是:"是的。你推人的行为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你要是显的很有礼貌很有教养,我就不关注你,我的注意力就会在别人身上。"

                          在这个互动中,儿子成功的得到了他想要的。他的小小扰乱行为,得到了强化。下一次,当他再感受到你的冷落时,他不会去推人了,不是因为他怕你,而是他玩腻了,来点更新鲜的。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外向好客,喜欢对别人热情的母亲,她们的孩子会因此表现出一些内向和依赖,相反内向母亲面前,孩子显的过于活泼。人们认为这是关系的均衡。在母子相依的状态下,会形成定量的情绪与情感交流,不是发自母亲就是发自孩子。

                          我还能把你儿子的行为翻译成别的更多的话。但是无论我怎么改译,我都不会把他推人的这个行为理解为错误的。对于5岁以下,尚处于母子深层依恋期的孩子,能引起父母关注的行为都符合他的本意。哪怕这个关注是负面的,带来的是惩罚,也比冷漠强的多。

                          我说的这些,不是想说你对待他太严厉了,应该容忍多些。其实这不是容忍还是严厉的问题。而是你争取主动权,瓦解小孩牵制你的一个游戏。
                          • 外向好客,喜欢对别人热情的母亲,她们的孩子会因此表现出一些内向和依赖- 哈哈,说你呢! 超妈!!
                            • 为了儿子,从今开始我内向
                              • 不用费劲了,我内向,我姑娘也内向 :)
                          • 我要晕了,这看人不顺眼就走过去推人一把还成了有道理的了?你这也太强了吧?能透露一下你是啥职业吗?是不是师爷?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女儿看谁谁不顺眼过去推了一把,你会怎么做呢?
                            • 向她摇摇头,"这样不好"然后接着和别人聊,漠视她。我一直想说的是,孩子这些行为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理还是没理。这些行为成功的满足了孩子对大人的控制欲望,仅此而以。
                              • 那如果她以后继续这么做呢?难道你每次都摇头然后说“这样不好吗?“ 你可以坚持这么说几次呢?每次都这么说,难道别人的孩子就要无端端的次次都被她推? 那天晚上我没有漠视他的行为,而且我也知道他的用意不是在企图引起我的关注
                                表达自己情绪或者想法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绝对不能用打人或者推人来表达,对1个快4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他自己赖在地方打滚,或者用不影响不伤害到其他人的方式来宣泄不满,我无所谓,我会冷处理。但是涉及到暴力,这就没得商量了。

                                我当时很严肃地制止了他,等客人走后我心平气和地跟他谈了谈,他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告诉我以后不push其他小朋友了,我觉得这就够了,挺好的。赫赫
                                • 拜月说的有道理,每次看她的长篇大论都很有收获,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最了解
                                • 我说过我也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另一番解读。这些让人晕菜的另类解读的目的是要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没有真象,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问题,决定了你怎么描述真象。
                                  传统上讲小孩的行为肯定有理由有原因的,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但是很多时候原因不重要,那个看起来是原因的其实是结果,而更加原始的因素是关系。也就是说,一对母子,你观察他们的关系,是完全独立?还是共生,又或者是领舞和伴舞?这个关系一旦被改变,被扰动了,母子双方的行为将有大的改变。通常来说,改变关系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孩子这一方的。

                                  我猜超妈一定在想,幸亏我不是你儿子的损友。否则我会教给他更多的小游戏,让超妈足够忙碌。
                                  • “传统上讲小孩的行为肯定有理由有原因的,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这个很对,无比赞同。“我猜超妈一定在想,幸亏我不是你儿子的损友”-这个不对,如果真这样,干脆超妈就把儿子送去你家给你女儿当书童,顺便让你教育,多省心啊 :)说不定我儿子以后还真有一番作为。
                              • 我有点明白你说的这个道理了。很多时候小孩子所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所以,家长如何处理这种事情,成了问题的关键
                          • 分析的有道理.
                            • 哇塞,两天没上网讨论地这么激烈啊,Andrew那天推的是我们弟弟,是因为弟弟一直在他玩具房门口暸望, ANdrew是怕弟弟骚扰,先声夺人了,那是因为弟弟之前已经骚扰过一轮,就这么简单,孩子保护自己的玩具多正常啊!和争得父母关注不关注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父母吧,千万别把孩子想得太复杂,家长越纠结,孩子思想越复杂,孩子也跟着累。。
                              • 真相啊真相!
                • 哈哈哈,看来今晚我和孩子他爸爸来个不眠不休地深刻检讨才成了。。。。
                  • 那也不用这么凄惨,抬头看看拜月写的,估计你们今晚又可以一觉到天亮了:)
                    • 呵呵,同睡,同睡。
            • 昨天临睡前看到你写的这段,我就在想,你希望儿子象大人那样,即使那个小朋友他不喜欢,也勉强自己和他一起玩,一起share,然后还假惺惺地象关心兄弟姐妹那样关心说,“are you happy? i like you, let's play together".
              过后等客人走了,和你说,“妈妈,我不喜欢那个小孩,以后不要和他玩。”这样的孩子有点可怕吧。
              • 这也的确是假了点,太不符合现阶段的年纪了。但是总不能看人家不顺眼,就过去推人家吧?人家小弟弟好端端地站着看着他,又没惹他。不过后来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那个小弟弟之前先推了我家妹妹,妹妹哇哇大哭,所以我家哥哥就看他不顺眼了:)))这情结好像有点复杂哦。
                • 这么好的哥哥,从小就知道保护妹妹了
                  • 阿姨,当时出手就叫保护,事后反击这叫报复啊!要不得,要不得:)
                    • 小孩知道啥叫保护,啥叫报复啊。小孩子都是单纯的思维逻辑,看到他不顺眼,那就是有原因嘀。对小孩子来说,这个原因就足够了。当然暴力是坚决要制止的。
                      • 他推的是桐越家的弟弟:),当时我的另外一对朋友(他们从小看着我儿子长大)对我说:"我还以为你儿子一直是被人推被人欺负的那个呢,没想到他还这么厉害啊,简直让人夸目相看啊!“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不过孩子认识到自己推人不对就够了,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 我出去了一圈,回来你们还在讲呢:)桐越弟弟那么小,推妹妹都可能不是故意的呢, 你得告诉哥哥冤冤相报何时了呢:D
                          • 据桐越妈说,她家弟弟平时都是被人欺负的对象,可一见到我家妹妹就尤其意气风发,其实他是想跟妹妹玩,想抢妹妹手里的玩具,奈何我家小妞娇气胆小得不得了,一看见他伸手过来就嗷嗷大叫,于是超哥告诉我:“这个弟弟push我的妹妹了” 这手足情还真是让人挺感动的。
                            • 看你写得笑死了:) 这下你不用担心你家小美女被欺负了,看你说的,想起我女儿昨 天从学校借的一本书,叫YUCK,A LOVE STORY。桐越可以给弟弟读,总能最后得到 妹妹芳心的
                          • 我们越越喜欢妹妹喜欢得不得了,每次伸手过去都想抱抱妹妹,结果胳膊都没到,妹妹就哭了。可能经常和姐姐的朋友一起玩,很少见比他小的,见到就好喜欢。。
                        • 超妈,ANdrew那天应该不是因为妹妹,应该是弟弟之前搞过他的玩具,他不想弟弟再靠近而已,再正常不过了,我都觉得你有点儿严厉。。
                      • 阿姨,ANDREW没有看我们小弟不顺眼啊,对我们弟弟还是好好的,就是怕他搞到他玩具而已。
                • 听起来象是。这么大的孩子哪来没有缘由的不喜欢嘛:)。不过我支持你教哥哥,要 是我家娃推小小娃我也会说的:)
              • 哎,其实说白了,有时候就是大人们脸上挂不住,去人家里做客临走前也不礼貌地道别一声,显得很没有家教,怎么搞的,这父母这么教的?哪知道其实背后努力的多少次,可小朋友就是不开口,也没有办法。即使说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点感情色彩都不带。
                • 关于打招呼,有小朋友的家长都能理解,有的孩子就是不肯喊人。再说,再哄, 再逼都没有。只有大人时时刻刻做榜样了。然后间接地教育。
                  我儿子2岁多以后也是不喊人。我也不逼。每天早晨带着他从楼上下来,当着孩子的面和外婆外公说早,然后让女儿也是和所有人打招呼,之后就大声表扬,说姐姐今天真乖,和大家打招呼了,妈妈最喜欢。 刚开始,儿子不当回事,过了些日子,也会偶尔喊人了。后来去学校,在老师的逼迫下,每次接他,都要和老师握手,然后轻轻说再见。
                • 放松点啦.很多华人孩子都这样.其实是父母自己面子过不去, 觉得小孩没教好,没礼貌. 小孩有他们自己的思考世界.
                • 我和你一样,会挂不住的,多两次后我就习惯:P 反正娃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很乖的:)
                  • 握手,我现在也越来越习惯了:)好在来往的都是有娃的父母,大家都能理解。其实这也是阶段性的成长问题,某些特定的阶段就会出现特定的行为,比如吃手,尖叫等等,我们能做的就是包容,就像楼上说的,小孩有他们自己思考的世界,我们都放轻松吧~~~
    • 顶着刚从中国回来倒失察倒得晕晕的脑袋上来感动一把~ 卷毛真棒,这么小已经会忍让会替别人想了,太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