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

也谈谈我对宝钗的看法.

宝钗在我看来是个有大智慧的女子.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尽自己所能来保护自己的家庭. 宝玉之所以不喜欢宝钗是因为她的思想正统, 让他读书上进, 正如现今社会父母要求子女读书上进一样.
而黛玉则从不提这个功名试图. 所以宝玉和黛玉有相同的价值观. 宝钗用凤姐的话说, 什么都看在眼里, 但不说, 最多也就是名哲保身, 谈不上虚假. 虚假是指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真这样, 贾府从老太太到凤姐都是阅人无数, 其他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能骗一天两天, 不可能这么些年看不出来.另外,宝钗在众人中是有威信的, 甚至她那个跋扈的嫂子和那个哥哥也忌她几分.一个虚假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 宝钗生于富贵之家, 却生性简朴, 对富贵也看的明白, 小小年纪有这种见识, 非常人所能及. 另外, 从给黛玉送雁窝可以看出, 宝钗很了解黛玉的性格和处境, 真是细心周到. 如果这是虚假, 这种有利他人的虚假要多多益善. 宝钗其实就是一个智慧但又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的弱女子.她实际是红楼梦里一个最大的悲剧,因为她的聪慧, 她体会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无奈和痛苦.我想曹雪清也是在通过宝钗来反映哪个时代女子的命运.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也谈谈我对宝钗的看法.
    宝钗在我看来是个有大智慧的女子.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尽自己所能来保护自己的家庭. 宝玉之所以不喜欢宝钗是因为她的思想正统, 让他读书上进, 正如现今社会父母要求子女读书上进一样.
    而黛玉则从不提这个功名试图. 所以宝玉和黛玉有相同的价值观. 宝钗用凤姐的话说, 什么都看在眼里, 但不说, 最多也就是名哲保身, 谈不上虚假. 虚假是指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真这样, 贾府从老太太到凤姐都是阅人无数, 其他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能骗一天两天, 不可能这么些年看不出来.另外,宝钗在众人中是有威信的, 甚至她那个跋扈的嫂子和那个哥哥也忌她几分.一个虚假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 宝钗生于富贵之家, 却生性简朴, 对富贵也看的明白, 小小年纪有这种见识, 非常人所能及. 另外, 从给黛玉送雁窝可以看出, 宝钗很了解黛玉的性格和处境, 真是细心周到. 如果这是虚假, 这种有利他人的虚假要多多益善. 宝钗其实就是一个智慧但又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的弱女子.她实际是红楼梦里一个最大的悲剧,因为她的聪慧, 她体会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无奈和痛苦.我想曹雪清也是在通过宝钗来反映哪个时代女子的命运.
    • 宝钗在当今社会很让人景仰的。富二代,美貌,有才华,有管理才能,IQ 高,EQ 也高。
      • other than a little cold blood (maybe it is a plus in today's world), she is perfect
        • cold blood? 就是她劝王夫人那段, 换做是你, 你该说什么.
          • 当我看到此段,心想14-5岁的女孩能够在如此场合说着此等大器的安慰人的话(十二钗真的找不出一个有这个能力的).宝玉真个还不配她.差距实在太远了.十二钗宝钗为首,黛玉次之本该如此.
            • 从这也可看出, 宝钗对命运是有所思索的.
              • 原来你们都如此漠视金钏之死!设身处地想像一下,10几岁的年龄,突然面临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你面前凋零,不说怜惜,甚至连点震惊都没有?就这么迫不及待像宝钗一样跳出来讨好王夫人?用脑子想想,不要以为金钏跳井好像起因只受了父母一点气那么简单!在当时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将妇女贞节名誉看得比天都大的封建社会,王夫人的做法是将金钏往死里逼啊!她以后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和耻辱。不要说她还是一个顾及脸面的十几岁花季女孩,就算是与贾琏偷情的鲍二家媳妇,天性比较淫荡之流,被抓之后,也活不下去上吊自杀了。
                • 在为逝者做安息求渡之余,为活者考量多些才是亲友应该做的.王夫人一辈子求佛,无料得一怒之下的行为导致性格刚烈的多年奴婢走极端,自是在佛前和内心皆受煎熬.唯需有人点拨化解才可过此心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以宝钗之大体一番劝解多方面都照顾到. 首先安抚王夫人,先顺其心意过此心槛(请看王夫人在宝钗劝解之前,对金钏事件的回述是避重就轻的,可见内心已愧疚到不敢面对的地步, 学佛之人怎不知佛前是看心的,怎可有所隐瞒), 二提醒多照顾资助金钏家人,三从此善待玉钏, 四把自己的贴身衣服给了金钏穿了送别, 如果真是各位姐儿说的,冷漠,封建,迷性,遵循传统礼教之辈,谁肯与之以遭晦气? 系数点名十二钗他人. 黛玉, 妙玉, 三春, 凤姐等不是自生洁癖,避秽还恐不及, 就是无此悟性,根本讲不出这番得体之话, 最后此番话竟出自一位十四岁女孩之口,此等心胸,悟性当今世人大凡年过半百之人也未必及之万一.

                  还是一句回问, 倘若换你该如何劝? 帮着死人套活人的公道, 死揪不妨, 揭其嘴脸, 扒其伪善? 该不会学焦大之流, 一吐骂个痛快吧, 又于事无补.

                  金钏一事, 主因在两小自失检点, 在王夫人面前妄做轻薄之事, 完全忘了主仆之别, 金钏也仗自己多年服侍夫人, 以丫鬟之位, 行于主子都不妥之事.被训斥是必然的, 又心高气傲, 自认位一品丫鬟多年, 如今退回. 主因是面子上过不去. 并非是失节为主, 又无人化解.才走此极端. 别以封建卫道士扣王夫人, 你以心比心, 就算换当今社会, 你家请个佣人, 和你家幼子在你面前行苟且之事, 全然不把你放在眼里, 你做何处置?

                  宝玉更是纨绔无知, 事发后唯唯诺诺,毫无男人做事担当的风范,看夫人动怒,也不敢自己求饶也罢,蠢到连姐妹都不求,躲起来不见人.导致最终悲剧.其倘若能够在事前求宝钗的话, 必定结局不是这样.

                  同样晴雯之死,主因也在宝晴二人不会做人导致, 其结果是必然的. 不必埋怨他人. 所以宝玉自是青梗峰下多余的痴心顽石一块. 在人间多再一刻也是平添一分孽缘

                  看红楼梦此章节最后埋怨和此事最无关联,却最尽人事的宝钗,也是令人颇为深思的.

                  以下是转贴他人的内容, 甚合我意,

                  自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没人说宝玉是反面典型。普遍认为他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但宗春启在《反看红楼梦》一书中指出,贾宝玉本是作者批评的对象。曹雪芹不厌琐碎、不厌细腻地讲述贾宝玉的故事,目的是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如果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文章,甘心做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废人,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宗春启是反读《红楼梦》读出来的观点。其实,无需反读,只要按正常心态去品读,就能解读出《红楼梦》真正的主旨——作品已明白无误地明确了主旨:“寄言纨袴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这部巨著,应该说一直被世人反着读了。世人过于神化作品,总以为作品高深莫测,犯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错误。其实,作为潦倒不堪的曹雪芹,他自己最能感受到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的恶果。他在“贫穷难耐凄凉”的处境里,更多的是自我反省、检讨,甚至是悔恨。如果只把宝玉作为一个正面形象欣赏,就与作者自己的心境不一致了。言为心声,这是创作的一个共性;知人论事,这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常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死者反正已死,还是活着的人重要!怪不得你会如此维护宝钗!同样一件事情发生,我看到的是宝钗的“冷酷”,对死者毫无可怜之心,轻贱别人性命,表面仁厚,骨子里冷漠;你却看到的是她“有情有义”,对活着的王夫人多么善于体贴关心,处理事情又多么面面俱到,考虑周全......
                    我们完全“鸡同鸭叫”,无法沟通!

                    另,还是忍不住再多说几句:

                    一,换胆小平凡的我,不会有勇气帮着死者讨活人的公道,但对死者的痛惜至少是震惊,也让我说不出宝钗之话!换句话说,我做不到解放后的郭沬若,至少可以选择像沈从文一样保持沉默。当然你可以以此再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批评我假清高。。。

                    二,金钏之事,设身处地多想想当时的变态社会环境!她跳井不是性子刚烈,换大多数正常女子,处当时境地也没脸再活下去!!!.王夫人很清楚事件起因,不然她也不会对金钏如此愧疚!!!!!!

                    你拿现在社会佣人行苟且之事相比,实在荒唐可笑,完全没有可比之性。

                    另外,王夫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社会环境造就人,我没有责怪她之意),已无需别人再用此帽扣她!

                    三,宝玉事发之后唯唯诺诺,完全正确,但他至少对死者还有悔罪之心,至少证明他还是有些良知。《红楼》人物,我从来没有半点喜欢过宝玉,由始至终。我只是尽量就事论事。

                    四,晴雯之死,个中原因岂是你一句“宝晴不会做人导致”这么简单!!!说来话长,又要扯出袭人,王夫人,,,这里不再多讲。
                    • 原来你的反映是震惊的说不出话了. 之后就是旁观者的怒骂,和国内浮躁人云亦云的骂骂封建礼数杀人不吐骨,不由自主做新社会的批判旧社会的俗流而已. 曹公用焦大替你骂过了.由着你的性子的话红楼梦该换鲁迅来写才痛快.
                      • 纠正或者说补充你一点哈,是痛惜可怜,或者至少震惊地说不出,也编不出————金训跳井是自己井前玩,失脚掉下去,与姨娘无关。如此虚假之话!!!宝钗如此之说,与解放后郭沫若之流睁眼说嗐话有什么本质区别???
                        甚至还不如郭抺若,因为他也有为社会环境所逼之苦。

                        另外,我提封建礼教,只是就事论事,就SNOW BIRD将金钏跳井的原因说得,好像现代子女受了父母一下气那么轻描淡写!!!

                        你多心了,我可不想充当什么道德志士、鲁迅之流。
                        • 你怎知是封建礼教害死人,而非金钏秉性刚烈,受不了这种气和身份改变的落差? 丫鬟不用了退回本家,不是卖走,再问王夫人是冤枉了金钏还是怎么了,事自己做得倒反骂不得? 哦上吊投井就追升到反抗世俗的烈女了变有理了.如贾府里丫鬟都可以这样公开和主子在长辈前调情就是你们要的?
                          此事始作俑者就是宝玉和金钏自己一手造成, 王夫人责难后,退回本家, 虽属严厉但并不无道理.金钏家人对于此也是毫无怨言,只是对于金钏走极端之行为是没有想到的.也不是王夫人这个信佛人的本意. 但金钏已死.信佛之人当然自己也牵涉其中不无愧疚. 但这么多人口诛笔伐颠倒主次的判断就是误判和曲解了.还扯了个安慰人的宝钗,真是谬误至极.
                          • 你很会顾左右而言它。。。不必再往封建礼教上扯得更远,这里讨论的是宝钗为人,就单论宝钗睁眼说瞎话,还有对死者轻若鸿毛之事,谈谈你的看法?另外宝钗赠死人衣物,多半原因是出于讨好王夫人;另外也是她不拘小节,做人很有胸襟所起(我一直也认为她是一个聪明女子),
                            不必说得那么高尚。。。

                            她是大富之家,赠人小钱小物不会损伤到她任何利益,除了说明她很会做人,体现不到她的本质(这句话不是对你而说,是对下面所讲)。
                            • 我字字切题,从未顾左右而及他.曹公对宝钗之为人有词为证"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高士晶莹雪"最高赞美词语形容其品德才能(绝非聪明而已),就连宝玉婚后一直"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也以"举案齐眉"来形容宝钗体贴容人之度非市井人所可想像,更绝非讨好算计权谋之小人.
                              如还不服, 对比宝钗和真正一生工于算计讨巧的凤姐的判词做比较. 高低立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足可见两者在曹公的心中是完全不同的层次的人物. 可叹曹公如此笔书下赞美的人物还要被人刻意曲解成耍聪明,爱算计人的世俗女子.真的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

                              至于你看到死个倔强的少女后必要控诉些什么来平息你自己的不平那的确是个人见解罢了. 出于贬钗捧黛的偏激使然. 我欣赏红楼梦所有人物的描述, 也不恨谁, 都是活脱脱的鲜活人物和现实(甚至就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反映. 公平公正的心态看这部古今奇书是理解的开始.
                  • 于我心有戚戚焉. 单从把自己的贴身衣服给了金钏穿了送别看, 这等豁达不用说当时的社会, 即使当今社会又有几人能及. 何况一十几岁的孩子. 万事皆有因果, 多少人只看到果,却忽略因.
                    从上学起, 宝钗就被树立成反面教材. 我记的当时自己很不解, 还被同学取笑. 等大了以后, 再读红楼, 越发感叹宝钗的豁达和才智有几人明白. 世上本是人云亦云的人多. 正如你说,正所谓评判了人同时也评判了自己. 个人的观点受很多的因素影响, 很难改变. 所以有些时候不用去辩了. 另, 你的文笔我是自愧不如.
                    • 宝钗送衣服主要目的是讨好王夫人, 你连这个本质都看不出来,劝你回去重看红楼吧. 不要只看字面功夫理解人理解事.
    • 谢谢版主加精导读, 受宠若惊, 嘿嘿... :)
    • 宝钗世故,圆滑,定为性情中人所不喜。
      • 世故,圆滑的定义是什么? 少年老成的定义又是什么?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是不喜欢宝钗,无须理由,笑笑罢了。
    • 爱者有一千条理由,恨者也有一千条理由。难怪红楼梦能留传千古了!
      • 无所谓爱恨, 只是客观的分析一下而已.
    • 单以曹公以"高士晶莹雪"来形容宝钗,就知道后世诸尘间女子对宝钗众般责难无不是嫉妒羡慕恨使然.要知道当今如果情敌是宝钗类型的, 各自都会自愧不如.至于黛玉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之物.娶了也是糟践了.何况有自虐倾向, 没事自己就把自己委屈死了, 好对付的很.
      • 宝钗这样的女子是最容易被XMJDH的, 木绣于林,风必催之.
        • 尘间女子性格的确如此.倘若真看到那种举重若轻,轻轻一语都能洞悉点破他人心机的同类,又如此得体玲珑贫富老幼皆顾及者,非吾辈才智所不及之万一,若非本身也出自坦荡.皆小鬼私心.毕露无疑.正所谓评判了人同时也评判了自己.
          • 是,在“金钏一死,宝钗立马第一时间跳出来对王夫人表讨好表同情”, 还有“尤三姐自刎,柳出家”宝钗对死者轻若鸿毛,对生者(不忘宴请伙计,否则让人看着无理)重若泰山,就可以看出,宝钗最善良,最有同情心了。。。
            • 首先说说什么是第一时间,除却宝钗贾府里此辈中找不出第二能够有此能力和长辈谈参悟行劝解的小姐. 你给个第二时间人选还是宝钗. 凡事讲究个因果,曹公这些关键场合的推出宝钗,是给金玉良缘做铺垫和缘由.还有很多场合皆是如此.
    • 宝钗,完美到了不敢相信是真的。黛玉就很明显的不好:脾气大,身体差,根本不用考虑。
      • 捡人原则:
        宁可捡能看到明显缺点的。也千万别捡看起来完美无缺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将面对的是什么。
        • 同意。我缺点可多了。
        • 对,就是这么个道理。
        • 荐书于三尺白卷, 挂于床头,让彪公每天朗读十遍后就寝.
    • 宝钗的圆润是令人愉悦的 , 但似乎她有时真诚不足 . 在一起玩玩可以, 不可托付大事 - 就是 a bit trust but definitely need verify 的意思
      • 在我看来, 宝钗到不是真诚不足, 她也不做假, 只是她非常谨慎, 不轻易与人交心. 大观圆那样的环境, 她又是一来投靠的亲戚, 她也只能如此. 另外, 宝钗远远比同龄的自己的姐妹来的老成, 她的想法和内心也不是她的那些姐妹能了解的.
    • 宝钗,和袭人有一拼。俩人都是表面贤惠,内心里冷血,只替自己打算。和她们同类的还有王夫人。虽说都是老婆的人选啊,但男人们问问自己,如果你没有宝玉的身份,这俩女人会看上你吗?
      黛玉则不同,她爱的是宝玉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身份。
    • <<红楼梦>>只看到第七回,有空儿再接着看。宝钗很好,黛玉也不错。适合不同需求,哪怕只对一个人。
    • 男人的两朵玫瑰 - 曹公也不例外. 一部红楼, 那么多水做的女子, 偏偏都为了个宝二爷... 从第一遍读红楼起, 我就没弄明白, 女人为什么都这样? 毕竟是男人写的书呀...